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11---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11---15

ID:240103

大小:5.53 MB

页数:52页

时间:2020-02-2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微专题 11 函数零点的性质 一、基础知识: 1、函数零点,方程,图像交点的相互转化:有关零点个数及性质的问题会用到这三者的转 化,且这三者各具特点: (1)函数的零点:有“零点存在性定理”作为理论基础,可通过区间端点值的符号和函数 的单调性确定是否存在零点 (2)方程:方程的特点在于能够进行灵活的变形,从而可将等号两边的表达式分别构造为 两个可分析的函数,为作图做好铺垫 (3)图像的交点:通过作图可直观的观察到交点的个数,并能初步判断交点所在区间。 三者转化:函数 的零点 方程 的根 方程 的根 函数 与 的交点 2、此类问题的处理步骤: (1)作图:可将零点问题转化成方程,进而通过构造函数将方程转化为两个图像交点问题, 并作出函数图像 (2)确定变量范围:通过图像与交点位置确定参数和零点的取值范围 (3)观察交点的特点(比如对称性等)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处理表达式的值, 3、常见处理方法: (1)代换法:将相等的函数值设为 ,从而用 可表示出 ,将关于 的表达 式转化为关于 的一元表达式,进而可求出范围或最值 (2)利用对称性解决对称点求和:如果 关于 轴对称,则 ;同理, 若 关于 中心对称,则也有 。将对称的点归为一组,在求和时可与 对称轴(或对称中心)找到联系 二、典型例题: 例 1:已知函数 ,若 ,且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 )f x ⇒ ( ) 0f x = →方程变形 ( ) ( )g x h x= ⇒ ( )g x ( )h x t t 1 2, ,x x  1 2, ,x x  t 1 2,x x x a= 1 2 2x x a+ = 1 2,x x ( ),0a 1 2 2x x a+ = ( ) lgf x x= 0 a b< < ( ) ( )f a f b= 2a b+ ( )2 2,+∞ )2 2, +∞ ( )3,+∞ [ )3,+∞思路:先做出 的图像,通过图像可知,如果 ,则 ,设 ,即 ,由 范围 可得: ,从而 , 所 以 , 而 , 所 以 答案:C 小炼有话说:(1)此类问题如果 图像易于作出,可先作图以便于观察函数特点 (2)本题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引入辅助变量 ,从而用 表示出 ,达到消元效果,但 是要注意 是有范围的(通过数形结合 需与 有两交点);一个是通过图像判 断出 的范围,从而去掉绝对值。 例 2:已知函数 ,若有三个不同的实数 ,使得 ,则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思路: 的图像可作,所以考虑作出 的图 像 , 不 妨 设 , 由 图 像 可 得 : ,且关于 轴 对称,所以有 ,再观察 ,且 , 所以 ,从而 答案: 小炼有话说:本题抓住 关于 对称是关键,从而可由对称求得 ,使得所 求式子只需考虑 的范围即可 ( )f x ( ) ( )f a f b= 0 1a b< < < ( ) ( )f a f b t= = ( )lg 0 lg a t t b t = > = ,a b lg 0,lg 0a b< > lg lg t t a t a e b t b e −= − = ⇒ = =  12 2 t ta b ee + = + 0te > ( )12 3,t te e + ∈ +∞ ( )f x t t ,a b t y t= ( )y f x= ,a b ( ) [ ] ( )2015 cos , 0,2 log , , x x f x x x π π ππ   − ∈   =   ∈ +∞ , ,a b c ( ) ( ) ( )f a f b f c= = a b c+ + ( )f x ( )f x a b c< < ( ) ( ) ( )0,1f a f b= ∈ [ ], 0,a b π∈ 2x π= 2 2 a b a b π π+ = ⇒ + = c π> ( ) ( ) ( )2015log 0,1cf c f aπ= = ∈ 20150 log 1 2015c cπ ππ< < ⇒ < < ( ) ( )2 ,2016a b c cπ π π+ + = + ∈ ( )2 ,2016π π ,a b 2x π= a b π+ = c例 3:定义在 上的奇函数 ,当 时, ,则关于 的函数 的所有零点之和为( ) A. B. C. D. 思路: 为奇函数,所以考虑先做出正半轴的 图像,再利用对称作出负半轴图像,当 时, 函数图象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作出各部分图像。 的 零 点 , 即 为 方 程 的 根 , 即 图像与直线 的交点。观察图像可得有 5 个 交 点 : 关 于 对 称 , , 且 满 足 方 程 即 ,解得: , 关于 轴对称, 答案:B 例 4 : 已 知 , 函 数 的 零 点 分 别 为 , 函 数 的零点分别为 ,则 的最小值为 ( ) A. B. C. D. 思路:从 解析式中发现 可看做 与 的交点, 可看做 与 的 交点,且 ,从而 均可由 进 行表示,所以 可转化为关于 的函数, 再求最小值即可 解:由图像可得: R ( )f x 0x ≥ ( ) [ ) [ ) 1 2 log ( 1), 0,1 1 3 , 1, x x f x x x  + ∈=   − − ∈ +∞ x ( ) ( ) (0 1)F x f x a a= − < < 2 1a − 1 2a− 2 1a− − 1 2 a−− ( )f x 0x > ( )F x ( ) 0f x a− = ( )f x y a= 1 2,x x 3x = − 1 2 6x x+ = − 3 0x < ( ) ( ) ( )3 3 3f x a f x a f x a= ⇒ − = − ⇒ − = − ( )1 3 2 log 1x a− + = 3 1 2ax = − 4 5,x x 3x = 4 5 6x x∴ + = 1 2 3 4 5 1 2ax x x x x∴ + + + + = − 1 13 k≤ < ( ) 2 1xf x k= − − ( )1 2 1 2,x x x x< ( ) 2 1 2 1 x kg x k = − − + ( )3 4 3 4,x x x x< ( ) ( )4 3 2 1x x x x− + − 1 2log 3 2log 6 3 ( ) ( ),f x g x 1 2,x x 2 1xy = − y k= 3 4,x x 2 1xy = − 2 1 ky k = + 1 2 3 40 , 0x x x x< < < < 1 2 3 4, , ,x x x x k ( ) ( )4 3 2 1x x x x− + − k 1 2 3 40 , 0x x x x< < < + 1 2 1 2x x x x⋅ < + ( )3 1log 1 13 x x  − = +   ( ) ( )3log 1g x x= − ( ) 1 13 x h x  = +   1 21 2x x< < < ( )3 1log 1 13 x x  − = +   ( ) ( ) 1 2 3 1 3 2 1log 1 13 1log 1 13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① ② 1 2 1 2,x x x x⋅ + − ( )( ) 2 1 3 2 1 1 1log 1 1 3 3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1 3 x y  =    2 1x x>, 即 答案:D 例 6:已知函数 ,存在 , , 则 的最大值为 思路:先作出 的图像,观察可得: ,所求 可先减少变 量 个 数 , 利 用 可 得 : , 从 而 只 需 求 出 在 的 最 小 值 即 可 : , 所 以 函 数 在 单 增 , 在 单 减 。 从 而 答案: 例 7 : 已 知 定 义 在 上 的 函 数 满 足 : , 且 , ,则方程 在区间 上的所有实根之 和为( ) A. B. C. D. 思路:先做图观察实根的特点,在 中,通过作图可 发 现 在 关 于 中 心 对 称 , 由 可得 是周期为 2 的周期函数,则 在下一个周期 中, 关于 中心对称, ( )( ) ( )( ) ( )3 2 1 2 1 1 2 1 2log 1 1 0 1 1 1 0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1 2 3x x x< ( )f x ( )1,a 0x a< ( ) ( ) ( )0, 0, 0f a f b f c> > < ( )0 ,x b c∈ x c> ( ) 0f c < ( )f x ( )f x ( )f x ( )f x a= ( ]0,1a ∈ 1 2,x x 1x = − 1 2 2x x+ = − 3 41x x< < 2 3 2 4log loga x x= − = 3 4 1 2 2 a a x x   =      = ( ) ( )1 2 3 4 1 1 12 2 2 a ag a x x x x  = + + + = − + +    ( ]0,1a ∈ ( )g a 10, 2      ( ) ( ) ( ) ( )1 2 3 4f x f x f x f x a= = = = ( )f x y a= ( )y f x= ( )0,1a ∈ 1 2 3 41 , ,x x x x< < 6x = 2 1 2 2 1 2 3 4 log log 1 12 x x x x x x − = ⇒ =  + = ( )( ) ( )3 4 3 4 3 4 3 4 1 2 1 2 2 2 2 4 20x x x x x x x xx x x x − − − ⋅ + += = − 3 4 3 412 12x x x x+ = ⇒ = − ( )( ) ( ) ( )3 4 4 4 4 1 2 2 2 12 20, 8,10x x x x xx x − − = − − ∈ ( )0,12 ( )y f t= ( )t g x= ( )g x ( )f t那么 通过 的联系而得到自变量 的函数,称 是 的复合函数,记为 2、复合函数函数值计算的步骤:求 函数值遵循“由内到外”的顺序,一层层 求出函数值。例如:已知 ,计算 解: 3、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的步骤:若已知函数值求 的解,则遵循“由外到内”的顺序,一 层层拆解直到求出 的值。例如:已知 , ,若 , 求 解:令 ,则 解得 当 ,则 当 ,则 综上所述: 由上例可得,要想求出 的根,则需要先将 视为整体,先求出 的值,再求对应 的解,这种思路也用来解决复合函数零点问题,先回顾零点的定义: 4、函数的零点:设 的定义域为 ,若存在 ,使得 ,则称 为 的一个零点 5、复合函数零点问题的特点:考虑关于 的方程 根的个数,在解此类问题时, 要分为两层来分析,第一层是解关于 的方程,观察有几个 的值使得等式成立; 第二层是结合着第一层 的值求出每一个 被几个 对应,将 的个数汇总后即为 的根的个数 6、求解复合函数 零点问题的技巧: (1)此类问题与函数图象结合较为紧密,在处理问题的开始要作出 的图像 (2)若已知零点个数求参数的范围,则先估计关于 的方程 中 解 的个数,再根据个数与 的图像特点,分配每个函数值 被几个 所对应,从而确 y t x y x ( )y f g x=    ( )y g f x=    ( ) ( ) 22 ,xf x g x x x= = − ( )2g f   ( ) 22 2 4f = = ( ) ( )2 4 12g f g∴ = =   x x ( ) 2xf x = ( ) 2 2g x x x= − ( ) 0g f x =   x ( )t f x= ( ) 20 2 0g t t t= ⇒ − = 0, 2t t= = ( )0 0 2 0xt f x= ⇒ = ⇒ = x∈∅ ( )2 2 2 2xt f x= ⇒ = ⇒ = 1x = 1x = ( ) 0g f x =   ( )f x ( )f x x ( )f x D 0x D∈ ( )0 0f x = 0x x= ( )f x x ( ) 0g f x =   ( )f x ( )f x ( )f x ( )f x x x ( ) 0g f x =   ( )y g f x=    ( ) ( ),f x g x ( )f x ( ) 0g f x =   ( )f x ( )f x ( )if x x定 的取值范围,进而决定参数的范围 复合函数: 二、典型例题 例 1 : 设 定 义 域 为 的 函 数 , 若 关 于 的 方 程 由 3 个不同的解 ,则 ______ 思路:先作出 的图像如图:观察可发现对于任意的 ,满足 的 的个数 分别为 2 个( )和 3 个( ),已知有 3 个解,从而可得 必为 的 根 , 而 另 一 根 为 或 者 是 负 数 。 所 以 , 可 解 得 : ,所以 答案:5 例 2:关于 的方程 的不相同实根的 个数是( ) A. 3 B. 4 C. 5 D. 8 思路:可将 视为一个整体,即 ,则方程变为 可解得: 或 ,则只需作出 的图像,然后统计与 与 的交点总数即可, 共有 5 个 答案:C 例 3 : 已 知 函 数 , 关 于 的 方 程 ( )恰有 6 个不同实数解,则 的取值范围是 . 思路:所解方程 可视为 ,故考虑作出 ( )if x R ( ) 1 , 11 1, 1 xxf x x  ≠ −=   = x ( ) ( )2 0f x bf x c+ + = 1 2 3, ,x x x 2 2 2 1 2 3x x x+ + = ( )f x 0y ( )0y f x= x 0 00, 1y y> ≠ 0 1y = ( ) 1f x = ( ) ( )2 0f x bf x c+ + = 1 ( ) 1if x = 1 2 30, 1, 2x x x= = = 2 2 2 1 2 3 5x x x+ + = x ( )22 21 3 1 2 0x x− − − + = 2 1x − ( ) 2 1t x x= − 2 3 2 0t t− + = 1t = 2t = ( ) 2 1t x x= − 1t = 2t = 1 1( ) | | | |f x x xx x = + − − x 2 ( ) ( ) 0f x a f x b+ + = ,a b R∈ a 2 ( ) ( ) 0f x a f x b+ + = ( ) ( )2 0f x a f x b+ + =的图像: , 则 的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若有 6 个不同实数解,则必有 ,所以 ,解得 答案: 例 4:已知定义在 上的奇函数,当 时, ,则关于 的方 程 的实数根个数为( ) A. B. C. D. 思路:已知方程 可解,得 ,只需统计 与 的交点个数即可。由奇 函 数 可 先 做 出 的 图 像 , 时 , , 则 的 图 像 只 需 将 的图像纵坐标缩为一半即可。正半轴图 像完成后可再利用奇函数的性质作出负半轴图像。 通过数形结合可得共有 7 个交点 答案:B 小炼有话说:在作图的过程中,注意确定分段函数的边界点属于哪一段区间。 例 5:若函数 有极值点 ,且 ,则关于 的方程 的不同实根的个数是( ) A.3 B.4 C.5 D.6 思路: 由极值点可得: 为 ①的两根,观察 到方程①与 结构完全相同, ( )f x ( ) 2 , 1 2 ,0 1 2 , 1 0 2 , 1 xx x xf x x x xx  >  < ≤= − − ≤ ( ) ( ) 12 1,0 2 1 2 , 22 x x f x f x x − − < ≤=  − > x ( ) ( )26 1 0f x f x− − =   6 7 8 9 ( ) ( )26 1 0f x f x− − =   ( ) ( )1 2 1 1,2 3f x f x= = − 1 1,2 3y y= = − ( )y f x= 0x > 2x > ( ) ( )1 22f x f x= − ( ]2,4x∈ ( ]0,2x∈ ( ) 3 2f x x ax bx c= + + + 1 2,x x ( )1 1f x x= x ( )( ) ( )23 2 0f x af x b+ + = ( )' 23 2f x x ax b= + + 1 2,x x 23 2 0x ax b+ + = ( )( ) ( )23 2 0f x af x b+ + =所以可得 的两根为 ,其中 ,若 ,可判断出 是极大值点, 是极小值点。且 ,所以 与 有两个交点,而 与 有一个交点,共计 3 个;若 ,可判 断出 是极小值点, 是极大值点。且 ,所以 与 有两个交点,而 与 有一个交点,共计 3 个。综上所述,共有 3 个交点 答案:A 例 6:已知函数 ,若方程 恰有七个不相同的 实根,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思路:考虑通过图像变换作出 的图像(如图),因为 最多只能解出 2 个 ,若要出 七 个 根 , 则 , 所 以 ,解得: 答案:B 例 7:已知函数 ,若关于 的方程 恰有 4 个不相等 的实数根,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思路: ,分析 的图像以便于作图, 时, ,从而 在 单调递增,在 单调递减, ,且当 ,所以 ( )( ) ( )23 2 0f x af x b+ + = ( ) ( )1 1 2 2,f x x f x x= = ( )1 1 1f x x= 1 2x x< 1x 2x ( ) ( )2 2 1 1f x x x f x= > = ( )1y f x= ( )f x ( )2f x ( )f x 1 2x x> 1x 2x ( ) ( )2 2 1 1f x x x f x= < = ( )1y f x= ( )f x ( )2f x ( )f x ( ) 2 4 3f x x x= − + ( ) ( )2 0f x bf x c+ + =   b ( )2,0− ( )2, 1− − ( )0,1 ( )0,2 ( )f x ( ) ( )2 0f x bf x c+ + =   ( )f x ( ) ( ) ( )1 21, 0,1f x f x= ∈ ( ) ( ) ( )1 2 1,2b f x f x− = + ∈ ( )2, 1b∈ − − ( ) x xf x e = x ( ) ( )2 1 0f x mf x m− + − = m ( )1,2 2,ee       1,1e      11,1 e  +   1,ee      ( ) , 0 , 0 x x x xef x x xe  ≥=  −  − > ⇒   − ⋅ + − = ( )( ) 1y f f x= + 0a > 0a < 0a > 0a < a a ( ) 1f f x = −   ( )f x 1y ax= + ( )0,1 a 0a > ( ) ( )1 2 2 10, 2f x f xa = − < = ( )1f x x ( )2f x x 0a < ( )f x ( ) 1 2f x = ( ) 1 2f x = x例 9 : 已 知 函 数 , 则 方 程 ( 为正实数)的实数根最多有___________个 思 路 : 先 通 过 分 析 的 性 质 以 便 于 作 图 , , 从 而 在 单 增 , 在 单 减 , 且 , 为分段函数,作出每段图像 即可,如图所示,若要实数根最多,则要优先选取 能 对应 较多的情况,由 图像可得,当 时,每个 可对应 3 个 。只需判断 中, 能在 取得的值的个数即可,观察 图像可得,当 时,可以有 2 个 , 从而能够找到 6 个根,即最多的根的个数 答案:6 个 例 10:已知函数 和 在 的图像如下,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1)方程 有且只有 6 个根 (2)方程 有且只有 3 个根 (3)方程 有且只有 5 个根 ( ) ( ) ( ) 2 3 2 2 1 1, 023 1, 3 1, 0 x x f x x x g x x x  − + > = − + =   − + + ≤ ( ) 0g f x a− =   a ( ) ( ),f x g x ( ) ( )' 23 6 3 2f x x x x x= − = − ( )f x ( ) ( ),0 , 2,−∞ +∞ ( )0,2 ( ) ( )0 1, 2 3f f= = − ( )g x ( )f x x ( )f x ( ) ( )3,1f x ∈ − ( )f x x ( )g f x a=   ( )f x ( )3,1− ( )g x 51, 4a  ∈   ( ) ( )3,1f x ∈ − ( )y f x= ( )y g x= [ ]2,2− ( ) 0f g x =   ( ) 0g f x =   ( ) 0f f x =  (4)方程 有且只有 4 个根 则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思路:每个方程都可通过图像先拆掉第一层,找到内层函数能取得的值,从而统计出 的总 数。 (1)中可得 ,进而 有 2 个对应的 , 有 3 个, 有 2 个,总计 7 个,(1)错误; (2)中可得 ,进而 有 1 个对应的 , 有 3 个, 总计 4 个,(2)错误; (3)中可得 ,进而 有 1 个对应的 , 有 3 个, 有 1 个,总计 5 个,(3)正确; (4)中可得: ,进而 有 2 个对应的 , 有 2 个,共计 4 个,(4)正确 则综上所述,正确的命题共有 2 个 答案:B 微专题 13 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一、基础知识: 1、使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1)题目特点:叙述中体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涉及的量也许有多个,但均能够用两个 核心变量进行表示)。以其中一个为自变量,则另一个变量可视为自变量的函数,进而搭建 出函数模型,再根据导数,均值不等式等工具求出最值 ( ) 0g g x =   x ( ) ( ) ( ) ( ) ( )1 2 32, 1 , 0, 1,2g x g x g x∈ − − = ∈ ( )1g x x ( )2g x ( )3g x ( ) ( ) ( ) ( )1 22, 1 , 0,1f x f x∈ − − ∈ ( )1f x x ( )2f x ( ) ( ) ( ) ( ) ( )1 2 32, 1 , 0, 1,2f x f x f x∈ − − = ∈ ( )1f x x ( )2f x ( )3f x ( ) ( ) ( ) ( )1 22, 1 , 0,1g x g x∈ − − ∈ ( )1g x x ( )2g x(2)需用到的数学工具与知识点: ① 分段函数:当自变量的不同取值导致解析式不同时,可通过建立分段函数来体现两个变 量之间的关系,在题目中若有多种情况,且不同的情况对应不同的计算方式,则通常要用分 段函数进行表示。 ② 导数:在求最值的过程中,若函数解析式不是常见的函数(二次函数,对勾函数等),则 可利用导数分析其单调性,进而求得最值 ③ 均值不等式:在部分解析式中(可构造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可通过均值不等式迅速的 找到最值。 ④ 分式函数的值域问题:可通过分离常数对分式进行变形,并利用换元将其转化为熟悉的 函数求解 (3)常见的数量关系: ① 面积问题:可通过寻底找高进行求解,例如: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 高 梯形面积 (上底 下底) 高 三角形面积 底 高 ② 商业问题: 总价 单价 数量 利润 营业额 成本 货物单价 数量 成本 ③ 利息问题: 利息 本金 利率 本息总和 本金 利息 本金 利率 本金 (4)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与实际情况相符,例如:涉及到个数时, 变量应取正整数。涉及到钱,速度等问题,变量的取值应该为正数。 2、使用线性规划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1)题目特点:叙述中也有两个核心变量,但条件多为涉及两核心变量的不等关系,且所 求是关于两个核心变量的表达式,这类问题通常使用线性规划模型来解决问题 (2)与函数模型的不同之处 ① 函数模型:体现两核心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根据一个变量的范围求另一个变量的范围 (或最值) ② 线性规划模型:体现关于两变量的不等关系,从而可列出不等式组,要解决的是含两个 变量的表达式的最值。 (3)解题步骤:根据题目叙述确定未知变量(通常选择两个核心变量,其余变量用这两个 = × = 1 2 × + × = 1 2 × × = × = − = × − = × = + = × +进行表示),并列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解决 (4)注意事项:在实际问题中,变量的取值有可能为整数,若最优解不是整数,则可在最 优解附近寻找几对整点,代入到目标函数中并比较大小 3、使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1)题目特点:题目以几何图形(主要是三角形)作为基础,条件多与边角相关 (2)需要用到的数学工具与知识点: ① 正弦定理:设 三边 所对的角分别为 ,则有 ② 余弦定理(以 和对角 为例), ③ 三角函数表达式的化简与变形 ④ 函数 的值域 (3)解题技巧与注意事项: ① 在求边角问题时,应把所求的边或角放在合适的三角形中 ② 在直角三角形里,已知一条边,则其它边可用该边与内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表示 ③ 在图形中要注意变量的取值范围 二、典型例题: 例 1:如图所示,将一矩形花坛 扩建成一个更大的矩形花坛 ,要求 在 的延长线上, 在 的延长线上,且对角线 过 点。已知 米, 米。 (1)设 (单位:米),要使花坛 的面积 大于 32 平方米,求 的取值范围; (2)若 (单位:米),则当 的长度 分别是多少时,花坛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 (1)思路:根据相似三角形可得线段比例: ,从而解出 ,则 ,从而可得 ,解出 的范围即可 解: ABC , ,a b c , ,A B C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a A 2 2 2 2 cosa b c bc A= + − ( )siny A xω ϕ= + ABCD AMPN M AB N AD MN C 3AB = 2AD = xAN = AMPN x )4,3[∈x ,AM AN AMPN ND DC AN AM = 3 2 xAM x = − 23 2AMPN xS AN AM x = ⋅ = − 23 322 x x >− x NDC NAM  ND DC AN AM ∴ = 3 2 DC AN DC AN xAM ND AN AD x ⋅ ⋅∴ = = =− − 依题意可得: 解得: (2)思路:求 面积的最大值,即求表达式 的最大值,分离常数求解 即可 解:设 设 ,则 则 ,根据对勾函数可得: 时, 达到最大值,即 此时 ,所以 答:当 时,四边形 的面积最大,为 例 2:时下网校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它已经成为学生们课外学习的一种趋势, 假设某网校的套题每日的销售量 y(单位:千套)与销售价格: (单位:元/套)满足的关 系式 ,其中 为常数.已知销售价格为 4 元/套时,每日 可售出套题 21 千套. (1)求 的值; (2)假设网校的员工工资、办公等所有开销折合为每套题 2 元(只考虑销售出的套数),试 确定销售价格 的值,使网校每日销售套题所获得的利润最大.(保留 1 位小数) 解:(1)将 代入关系式可得: ( 2 ) 思 路 : 依 题 意 可 得 售 出 一 套 , 所 得 利 润 为 元 , 所 以 总 的 利 润 23 2AMPN xS AN AM x ∴ = ⋅ = − ( )2 23 32 3 32 64 0 02 x x x xx > ⇒ − + > >− ( )82, 8,3x  ∈ +∞    AMPN ( ) 23 2 xf x x = − ( ) 23 2 xf x x = − )4,3[∈x ( ) 4 43 2 =3 2 42 2f x x xx x    ∴ = + + − + +   − −    2t x= − [ )1,2t ∈ 43 4y t t  = + +   1t = y 27y = 1 3t x= ⇒ = 33, 92 xAN AM x = = =− 3, 9AN AM= = AMPN 227m x ( )24 62 my xx = + −− 2 6,x m< < m x 4, 21x y= = ( )221 4 4 6 102 m m= + − ⇒ = ( )2x −,其中 ,利用导数判定 的单调性,进 而可求得最大值点 解:依题意所获利润 化简可得: 令 ,即解不等式 解得 在 单调递增,在 单调递减 在 取得最大值,即 例 3:某人销售某种商品,发现每日的销售量 (单位:kg)与销售价格 (单位:元 /kg)满足关系式 ,其中 为常数.已知销售价格为 8 元 /kg 时,该日的销售量是 80kg. (1)求 的值; (2)若该商品成本为 6 元/kg,求商品销售价格 为何值时,每日销售该商品所获得的利润 最大. 解:(1)当 时, ,解得: (2)思路:依题意可得销售商品所获得利润 ,所以 也是一个分段 函数,可以考虑分别求出每段函数值的最大值,然后进行比较即可挑出 的最大值。 ( ) ( ) ( )2102 4 62f x x xx  = − + − −  2 6x< < ( )f x x ( ) ( ) ( ) ( )2102 2 4 62f x x y x xx  = − = − + − −  ( ) 3 24 56 240 278f x x x x= − + − ( )2 6x< < ( ) ( )( )' 212 112 240 4 3 10 6f x x x x x∴ = − + = − − ( )' 0f x > ( )( )3 10 6 0x x− − > 2 6x< 432 144 1443 321 3 321 3 2 321 393W x x xx x x  = + + = + + ≥ ⋅ ⋅ + =   144 12x xx = ⇒ = min 393W∴ = x y 3 5z x y= + z x y ,x y 5 3 45 1 , x y x y x y N ∗  + ≤  − ≥  ∈ 33 5 5 5 zz x y y x= + ⇒ = − + l M z 例 6:如图,某海滨浴场的岸边可近似地看成直线,位于岸边 A 处的救生员发现海中 B 处有 人求救,救生员没有直接从 A 处游向 B 处,而是沿岸边自 A 跑到距离 B 最近的 D 处,然后游 向 B 处,若救生员在岸边的行进速度为 6 米/ 秒,在海中的行 进速度为 2 米/ 秒, 。 (1)分析救生员的选择是否正确; (2)在 AD 上找一点 C,使救生员从 A 到 B 的时间为最短,并求出 最短时间 解:(1)思路:所谓“选择是否正确”,是指方案二所用的时间是否比直接游到 处时间 短,所以考虑分别求出两种方案所用的时间,再进行比较即可。 解:从图形可得: ,所以 (s) 而 ,所以 (s) ,所以救生员的选择是正确的 (2)思路:要求得时间的最值,考虑创设一个变量 ,并构造出时间关于 的函数 ,再求出 的最小值即可。不妨设 ,则 ,所以时间 ,再求导求出 的最小值即可 解:设 ,则 ,设所用时间为 令 ,即解不等式 5 3 45 6: 1 5 x y xM x y y + = = ⇒ − = =  ( )6,5M∴ max 3 5 43z x y= + = 45BAD∠ =  B 300 300 2sin45AB = =  1 300 2 150 22t = = 300AD BD= = 2 300 300 2006 2t = + = 1 2t t> x x ( )f x ( )f x CD x= 2 2300BC x= + ( ) 2 2300 300 6 2 x xf x − += + ( )f x CD x= 2 2300BC x= + ( )f x ∴ ( ) 2 2300 300 6 2 x xf x − += + ( ) 2 2 ' 2 2 2 2 1 1 2 300 3 6 2 2 300 6 300 x x xf x x x − + +∴ = − + ⋅ = + + ( )' 0f x > 2 2 2 23 300 0 3 300x x x x− + > ⇒ > + ,解得: 在 单调递减,在 单调递增 (秒) 答:当 时,救生员所用的时间最短,为 秒 答:甲,乙两校参加活动的人数分别为 6 和 5 时,受到服务的老人最多,最多为 43 人 例 7:某人有楼房一幢,室内面积共计 180m2,拟分割成两类房间作为旅游客房,大房间每 间面积为 18m2,可住游客 5 名,每名游客每天住宿费 40 元;小房间每间面积为 15m2,可以 住游客 3 名,每名游客每天住宿费 50 元;装修大房间每间需要 1000 元,装修小房间每间需 要 600 元.如果他只能筹款 8000 元用于装修,且游客能住满客房,他应隔出大房间和小房间 各多少间,每天能获得最大的房租收益?(注:设分割大房间为 间,小房间为 间,每天 的房租收益为 元),求 各为多少时,每天能获得最大的房租收益?每天能获得最大的 房租收益是多少? 思路:本题的主要变量是 ,从题目中可发现对 的约束条件有 3 个,一个是房间数必 须是非负整数,所以 ,第二个条件是室内面积为 ,所以大小房间面积和要 不大于 ,第三个条件是装修费用总和不高于 8000 元,据此列出约束条件: ,所求收益 ,所 以该模型为线性规划问题,数形结合即可。 解:依题意可得对 的约束条件为: ,所求目标函数 为 作出可行域,依图可得:直线过 或 时, 最大,即 2 2 29 300x x∴ > + 2 2 300 8x∴ > 75 2x > ( )f x∴ ( )0,75 2 ( )75 2,300 ( ) ( )min 75 2 50 100 2f x f∴ = = + 75 2CD = 50 100 2+ x y z ,x y ,x y ,x y ,x y N∈ 2180m 2180m 18 15 180 1000 600 8000 , x y x y x y N + ≤  + ≤  ∈ 200 150z x y= + ,x y 18 15 180 6 5 60 1000 600 8000 5 3 40 , , x y x y x y x y x y N x y N + ≤ + ≤   + ≤ ⇒ + ≤   ∈ ∈  200 150z x y= + ( )3,8M ( )0,12M z max 18000z =答:当大房间为 3 间,小房间为 8 间;或者不设大房间,小房间为 12 间时,收益最大,最 大值为 元 例 8:某棚户区改造建筑用地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经规划调研确定, 棚改规划建筑用地区域近似地为半径是 的圆面,该圆面的内接四边 形 是原棚户建筑用地,测量可知边界 万米, 万米, 万米 (1)请计算原棚户区建筑用地 的面积及圆面半径 的值 (2)因地理条件的限制,边界 不能变更,而边界 可以调整,为了提高棚 户区改造建筑用地的利用率,请在圆弧 上设计一点 ,使得棚户区改造的新建筑用地 的面积最大,并求最大值 解:(1)在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① 在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② 因为四边形 内接于圆 所以由①②可得: 解得: (万平方米) 由余弦定理可得: (2)设 ,可知 18000 R ABCD 4AB AD= = 6BC = 2CD = ABCD R ,AD CD ,AB BC ABC P APCD ABC 2 2 2 2 cosAC AB BC AB BC B= + − ⋅ ⋅ ADC 2 2 2 2 cosAC AD DC AD DC D= + − ⋅ ⋅ ABCD 180B D∴∠ + ∠ =  cos cosB D∴ = − 2 2 2 24 6 2 4 6cos 4 2 2 4 2cosB B+ − ⋅ ⋅ = + + × × 1cos 602B B= ⇒ ∠ =  120D∴∠ =  1 1sin sin2 2ABCD ABC ADCS S S AB BC B AD DC D∴ = + = ⋅ ⋅ + ⋅ ⋅   1 14 6 sin60 2 4 sin120 8 32 2 = × × × + × × × =  2 2 2 2 cos 28AC AB BC AB BC B= + − ⋅ ⋅ = 2 7AC∴ = 2 7 4 212 sin 33 2 ACR B ∴ = = = 2 21 3R∴ = ,AP x CP y= = APCD APC ADCS S S= +  由(1)可知 若要 面积最大,只需 最大 在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即 ,即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所以四边形 的最大面积为 万平方米 例 9 : 如 图 是 一 块 平 行 四 边 形 园 地 , 经 测 量 , ,拟过线段 上一点 设计一条直路 (点 在 四边形 的边上,不计路的宽度),将该园地分为面积比为 的左,右两部分,分别 种植不同的花卉,设 (单位:m) (1)当点 与点 重合时,试确定点 的位置 (2)求 关于 的函数表达式 (3)试确定点 的位置,使得直路 长度最短 解:(1)当 与 重合时, (设 为平行四边形的高) 依题意可得: 即 即 为 的中点 (2) 在线段 上 当 时,可得 在线段 上 2 3ADCS =  ∴ APCD APCS 1 1 3sin sin2 2 4APCS AP CP P AP CP B xy= ⋅ = ⋅ =  APC 2 2 2 2 cosAC AP PC AP PC P= + − ⋅ 2 2 2 228 2 cos60 28x y xy x y xy= + − ⋅ ⇒ + − = 2 2 2x y xy+ ≥ 2 228 2x y xy xy xy∴ = + − ≥ − 28xy ≤ x y= 3 32 3 2 3 28 9 34 4APCDS xy∴ = + ≤ + ⋅ = APCD 9 3 ABCD 20 , 10 , 120AB m BC m ABC= = ∠ =  AB E EF F ABCD 3:1 ,EB x EF y= = F C E y x ,E F EF F C 1 2BEFS BE h= ⋅ ⋅  h ABCDS AB h= ⋅ 1 4BEF ABCDS S=  1 1 2 4BE h AB h⋅ ⋅ = ⋅ ⋅ 1 2BE AB∴ = E AB E AB 0 20x∴ ≤ ≤ [ ]10,20x ∈ F BC 20 , 10 , 120AB m BC m ABC= = ∠ =  在 中 当 时,点 在线段 上,此时四边形 为梯形或平行四边形 ,由 得: 当 时 , 当 时, 即 综上所述可得: (3)即求 的最小值 当 时, 等号成立条件: 当 时, 等号成立条件: ,此时 ∴ 3sin 20 10 100 32ABCDS AB BC ABC= ⋅ ⋅ ∠ = × × =  1 25 34EBF ABCDS S∴ = =   1 3sin1202 4EBFS BE BF x BF= ⋅ ⋅ = ⋅  100BF x ∴ = ∴ BEF 2 2 2 2 2 100 1002 cos 2 cos120EF BE BF BE BF EBF x xx x  = + − ⋅ = + − ⋅    2 2 10000 100y EF x x ∴ = = + + [ )0,10x ∈ F CD EBCF ( ) ( )1 10 sin602EBCFS x CF∴ = + × ×  1 25 34EBCF ABCDS S= =  10CF x= − BE CF≥ ( ) ( )22 210 2 10 2 10 2 10 cos120 2 5 25EF x x x x= + − − × × − = − + BE CF< ( ) ( )22 210 10 2 2 10 10 2 cos60 2 5 25EF x x x x= + − − × × − = − + 22 5 25y x x= − + 2 2 2 10000 100,10 20 2 5 25,0 10 x xxy x x x  + + ≤ ≤∴ =   − + ≤ > ∈ ∈ − ( )1,2B − CD CD EF O DE FGBC FGBC G EF 1 G O GO ODE OMPQ EF OD P DE POE θ∠ = OMPQ θ ( )1,2B − 2A = ( )4,0F − ∴ ( )siny A xω ϕ= + ( ) ( )4 1 4 12T = − − − =   2 6T π πω∴ = = 2sin 6y x π ϕ = +   ( )1,2B − 2sin 2 sin 16 6 π πϕ ϕ   − + = ⇒ − + =       ( )26 2 k k Z π πϕ π∴ − = + ∈ 2= 3 πϕ∴ ∴ FGBC 22sin 6 3y x π π = +   1Gy = 2 2 12sin 1 sin6 3 6 3 2G Gx x π π π π   ∴ + = ⇒ + =       2 = 26 3 6Gx k π π π π∴ + + 2 5= 26 3 6Gx k π π π π+ +解得: 或 ,由 可得: (3)由图可知, 过 作 轴于 在 中 在 中 时, 的最大值为 微专题 14 函数的切线问题 一、基础知识: (一)与切线相关的定义 1、切线的定义:在曲线的某点 A 附近取点 B,并使 B 沿曲线不断接近 A。这样直线 AB 的极 限位置就是曲线在点 A 的切线。 (1)此为切线的确切定义,一方面在图像上可定性的理解为直线刚好与曲线相碰,另一方 面也可理解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让切点 A 附近的点向 不断接近,当与 距离非常小时, 观察直线 是否稳定在一个位置上 (2)判断一条直线是否为曲线的切线,不再能用公共点的个数来判定。例如函数 在 3 12Gx k= − + 1 12Gx k= + ( )4,0Gx ∈ − ( )3,1G − 10OG∴ = 3, 1OC CD= = 2, 6DO COD π∴ = ∠ = P 1PP x⊥ 1P ∴ 1Rt OPP 1 sin 2sinPP OP θ θ= = OMP ( )sin120 sin 60 OP OM θ = −  ( ) 2 3sin 60 2cos sinsin120 3 OPOM θ θ θ∴ = ⋅ − = −  1 2 3 2 3 2 32cos sin 2sin 2sin2 cos23 3 3OMPQS OM PP θ θ θ θ θ ∴ = ⋅ = − ⋅ = + −    4 3 2 3sin 2 , 0,3 6 3 3 π πθ θ   = + − ∈       2 6 2 6 π π πθ θ∴ + = ⇒ = OMPQS 2 3 3 A A AB 3y x=处的切线,与曲线有两个公共点。 (3)在定义中,点 不断接近 包含两个方向, 点右边的点向左接近,左边的点向右接 近,只有无论从哪个方向接近,直线 的极限位置唯一时,这个极限位置才能够成为在点 处的切线。对于一个函数,并不能保证在每一个点处均有切线。例如 在 处, 通过观察图像可知,当 左边的点向其无限接近时,割线的极限位置为 ,而当 右边的点向其无限接近时,割线的极限位置为 ,两个不同的方向极限位置不相 同,故 在 处不含切线 (4)由于点 沿函数曲线不断向 接近,所以若 在 处有切线,那么必须在 点及 其附近有定义(包括左边与右边) 2、切线与导数:设函数 上点 在 附近有定义且附近的点 ,则割线 斜率为: 当 无限接近 时,即 接近于零, 直线 到达极限位置时的斜率表示为: , 即切线斜率,由导数定义可知: 。故 为 在 处切线的斜率。这是导数的几何意义。 3、从导数的几何意义中可通过数形结合解释几类不含导数的点: (1)函数的边界点:此类点左侧(或右侧)的点不在定义域中,从而某一侧不含割线,也 就无从谈起极限位置。故切线不存在,导数不存在;与此类似还有分段函数如果不连续,则 断开处的边界值也不存在导数 (2)已知点与左右附近点的割线极限位置不相同,则不存在切线,故不存在导数。例如前 面例子 在 处不存在导数。此类情况多出现在单调区间变化的分界处,判断时只 需选点向已知点左右靠近,观察极限位置是否相同即可 ( )1, 1− − B A A AB A y x= ( )0,0 0x = y x= − 0x = y x= y x= ( )0,0 B A ( )f x A A ( )y f x= ( )( )0 0, ,A x f x ( )f x A ( )( )0 0,B x x f x x+ ∆ + ∆ AB ( ) ( ) ( ) ( ) ( )0 0 0 0 0 0 AB f x x f x f x x f xk x x x x + ∆ − + ∆ −= =+ ∆ − ∆ B A x∆ ∴ AB ( ) ( )0 0 0 lim x f x x f xk x∆ → + ∆ −= ∆ ( ) ( ) ( )'0 0 00 lim x f x x f xk f xx∆ → + ∆ −= =∆ ( )' 0f x ( )f x ( )( )0 0,A x f x y x= ( )0,0(3)若在已知点处存在切线,但切线垂直 轴,则其斜率不存在,在该点处导数也不存在。 例如: 在 处不可导 综上所述:(1)-(3)所谈的点均不存在导数,而(1)(2)所谈的点不存在切线,(3)中 的点存在切线,但没有导数。由此可见:某点有导数则必有切线,有切线则未必有导数 。 (二)方法与技巧: 1、求切线方程的方法:一点一方向可确定一条直线,在求切线时可考虑先求出切线的斜率 (切点导数)与切点,在利用点斜式写出直线方程 2、若函数的导函数可求,则求切线方程的核心要素为切点 的横坐标 ,因为 可“一 点两代”,代入到原函数,即可得到切点的纵坐标 ,代入到导函数中可得到切线的斜 率 ,从而一点一斜率,切线即可求。所以在解切线问题时一定要盯住切点横坐标, 千方百计的把它求解出来。 3、求切线的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切点已知,那么只需将切点横坐标代入到原函数 与导函数中求出切点与斜率即可,另一类是切点未知,那么先要设出切点坐标 ,再 考虑利用条件解出核心要素 ,进而转化成第一类问题 4、在解析几何中也学习了求切线的方法,即先设出切线方程,再与二次方程联立利用 求出参数值进而解出切线方程。解析几何中的曲线与函数同在坐标系下,所以两个方法可以 互通。若某函数的图像为圆锥曲线,二次曲线的一部分,则在求切线时可用解析的方法求解, 例如: (图像为圆的一部分)在 处的切线方程,则可考虑利用圆的切 线的求法进行解决。若圆锥曲线可用函数解析式表示,像焦点在 轴的抛物线,可看作 关于 的函数,则在求切线时可利用导数进行快速求解(此方法也为解析几何中处理焦点在 轴的抛物线切线问题的重要方法) 5、在处理切线问题时要注意审清所给已知点是否为切点。“在某点处的切线”意味着该点即 为切点,而“过某点的切线”则意味着该点有可能是切点,有可能不是切点。如果该点恰好 在曲线上那就需要进行分类讨论了。 二、典型例题 例 1:求函数 在 处的切线方程 x 3y x= ( )0,0 A 0x 0x ( )0f x ( )' 0f x k= ( )0 0,x y 0x 0∆ = 21y x= − 1 3,2 2       y y x y ( ) ( )3 2xf x e x= − 1x =思路:本题切点已知,代入原函数求得函数值,代入导函数中求得切线斜率,进而利用点斜 式求出切线方程 解: 切点坐标为 切线方程为: 小炼有话说:切点已知时求切线方程是切线问题中较简单的一类问题,体会切点分别代入到 函数与导函数中所起到的作用,体会切点横坐标在切线问题中的关键作用 例 2:已知函数 ,则: (1)在曲线 上是否存在一点,在该点处的切线与直线 平行 (2)在曲线 上是否存在一点,在该点处的切线与直线 垂直 解: (1)思路:切点未知,考虑设切点坐标为 ,再利用平行条件求出 ,进而求 出切线方程 设切点坐标为 由切线与 平行可得: 切线方程为: (2)思路:与(1)类似,切点未知,考虑设切点坐标为 ,有垂直关系可得切线斜 率与已知直线斜率互为负倒数,列出方程求出 ,进而求出切线方程 设切点坐标 ,直线 的斜率为 而 不在定义域中,舍去 不存在一点,使得该点处的切线与直线 垂直 ( )1f e= ∴ ( )1,e ( ) ( ) ( )' 3 3 2 3 1x x xf x e x e x e= + − = + ( )' 1 4f e∴ = ∴ ( )4 1 4 3y e e x y ex e− = − ⇒ = − ( ) ln 2f x x x= + ( )f x 4 2 0x y− − = ( )f x 3 0x y− − = ( )0 0,x y 0x ( )0 0,x y ( )' 0 0 1 2f x x ∴ = + 4 2 0x y− − = ( )' 0 0 0 1 12 4 2f x xx = + = ⇒ = 0 1 1ln 12 2y f  ∴ = = +   ∴ 11 ln2 4 4 ln2 12y x y x − + = − ⇒ = − −   ( )0 0,x y 0x ( )0 0,x y ( )' 0 0 1 2f x x ∴ = + 3 0x y− − = 1 ( )' 0 0 0 1 12 1 3f x xx ∴ = + = − ⇒ = − ( )0 0,x ∈ +∞ 0 1 3x∴ = − ∴ 3 0x y− − =小炼有话说:(1)求切线的关键要素为切点,进而若切点已知便直接使用,切线未知则需 先设再求。两直线平行与垂直关系与直线的斜率密切相关,进而成为解出切点横坐标的关键 条件 (2)在考虑函数问题时首先要找到函数的定义域。在解出自变量的值或范围时也要验证其 是否在定义域内 例 3:函数 上一点 处的切线方程为 , 求 的值 思路:本题中求 的值,考虑寻找两个等量条件进行求解, 在直线 上, ,即 ,得到 的一个等量关系, 在从切线斜率中得到 的导数值,进而得到 的另一个等量关系,从而求出 解: 在 上, 又因为 处的切线斜率为 小炼有话说:(1)本题中切线体现了两个作用:①切点在切线上,进而可间接求出函数值;② 切线的斜率即为切点导数值 (2)一般来说,在求未知量的值题目中,未知量的个数与所用条件的个数相等。在本题中 确定 两个未知量,从而想到寻找两个条件来解决问题。 例 4: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与坐标轴所围三角形的面积为(  ) A. B. C. D. 思路: 由图像可得三角形的面积可用切线的横纵截距计算,进而先利用求出切 线方程 所以切线方程为: 即 , ( ) 2lnf x a x bx= − ( )( )2, 2P f 3 2ln2 2y x= − + + ,a b ,a b P 3 2ln2 2y x= − + + 3 2 2ln2 2 2ln2 4y∴ = − ⋅ + + = − ( )2 =2ln2 4f − ,a b 2x = ,a b ,a b P 3 2ln2 2y x= − + + ( )2 3 2 2ln2 2 2ln2 4f∴ = − ⋅ + + = − ( )2 ln2 4 2ln2 4f a b∴ = − = − P 3− ( )' 2af x bxx = − ( )' 2 4 32 af b∴ = − = − ln2 4 2ln2 4 2 14 32 a b a a bb − = − =∴ ⇒  =− = −  ,a b xy e= ( )22,e 2e 22e 24e 2 2 e ( )' xf x e= ( )' 22f e∴ = ( )2 2 2y e e x− = − 2 2 0e x y e− − =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为 答案:D 小炼有话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研究的问题不仅有函数,还有解析几何。所以在求 面积等问题时也会用到解析几何的一些理念与方法。例如求三角形面积要寻底找高,而选择 底和高以计算简便为原则,优先使用点的坐标表示。在本题中选择横纵截距来刻画三角形的 两条直角边有助于简化计算。 例 5:一点 在曲线 上移动,设点 处切线的倾斜角为 ,则角 的取值 范围是( ). A. B. C. D. 思路:倾斜角的正切值即为切线的斜率,进而与导数联系起来。 ,对于曲线上 任意一点 ,斜率的范围即为导函数的值域: ,所以倾斜角的范围是 答案:B 小炼有话说:(1)对于切线而言,其倾斜角,斜率,切点处的导数联系紧密:倾斜角的正 切值为斜率,斜率即为切点的导数值。 (2)斜率范围到倾斜角范围的转化要注意一下两点:① 斜率化倾斜角时尽量用图像进行辅 助,观察斜率变化时,倾斜角的变化程度。② 直线倾斜角的范围为 例 6:求过点 ,且与曲线 相切的直线方程 思路: 满足 ,但题目并没有说明 是否为切点,所以要分 是否为切点进行 分类讨论。当 是切点时,易于求出切线方程,当 不是切点时,切点未知,从而先设再 求,设切点 ,切线斜率为 ,三个未知量需用三个条件求解:① ,② ,③ 解:(1)当 为切点时 ( )( )21,0 0, e− 2 21 12 2 eS e∴ = × × = P 3 2 3y x x= − + P α α 0, 2 π     30, ,2 4 π π π         3 ,4 π π   3,2 4 π π    ' 23 1y x= − P [ )' 2=3 1 1,y x − ∈ − +∞ 30, ,2 4 π π π         [ )0,π ( )2,8A ( ) 3f x x= ( )2,8A ( )f x A A A A ( )0 0,x y k ( )0 0y f x= ( )' 0k f x= 0 0 A A y yk x x −= − ( )2,8A ( )' 23f x x= 切线方程为: (2)当 不是切点时,设切点 ,切线斜率为 ,消去 可得: 而 方程等价于: 解得: (舍), 切线方程为 综上所述:切线方程为 或 小炼有话说:(1)由于在导数中利用极限的思想对切线进行了严格定义,即割线的极限位 置是切线,从而不能局限的认为切线与曲线的公共点一定就是切点,存在一条直线与曲线相 切于一点,并与曲线的另一部分相交于一点的情况,本题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在已知一点求切线方程时,要注意切线斜率不仅可用切点的导数值来表示,也可以用 已知点与切点来进行表示,进而增加可以使用的条件。 例 7:设函数 ,若曲线 的斜率最小的切线与直 线 平行,求 的值 思路:切线斜率最小值即为导函数的最小值,已知直线的斜率为 ,进而可得导函数的 最小值为 ,便可求出 的值 解: 直线 的斜率为 ,依题意可得: ( )' 2 12f∴ = ∴ ( )8 12 2 12 16y x y x− = − ⇒ = − ( )2,8A ( )0 0,P x y ( )0 2x ≠ k 3 0 0 2 0 0 0 3 8 2 y x k x yk x   =∴ =  − = − 0,k y 3 2 0 0 0 83 2 xx x −= − ( )( )3 2 0 0 0 08 2 2 4x x x x− = − + + 0 2x ≠ ∴ 2 2 2 0 0 0 0 03 2 4 2 0x x x x x= + + ⇒ − − = 0 2x = 0 1x = − 0 1, 3y k∴ = − = ∴ ( )1 3 1 3 2y x y x+ = + ⇒ = + 12 16y x= − 3 2y x= + ( ) ( )3 2 9 1 0f x x ax x a= − − − < ( )y f x= 12 6x y+ = a 12− 12− a ( ) 2 ' 2 2 2 2 22 1 1 1 13 2 9 3 9 3 93 9 3 3 3f x x ax x a a a x a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min 1 1 93 3f x f a a ∴ = = − −    12 6x y+ = 12− 21 9 12 33a a− − = − ⇒ = ± 0a 0 1x< < ( )g x ( ) ( ),0 , 1,−∞ +∞ ( )0,1 ( ) ( ) ( ) ( )1 1, 0 3g x g g x g= = − = = − 极大值 极小值 ( )3, 1t ∈ − − ( )3, 1t ∈ − − ( )1,P t ( )y f x= 2:C x y= P P 1 P ( )0k k ≠ C Q x M Q PQ C N k MN C k ( )1,1P : 1PQ y kx k= − + ( )( )21, 1Q k k− − M QN N ,M N MN ( )0∆ = k N抛物线 本身也可视为函数 ,从而可以 为入手点先求出切线,再利用切线过 代入 点坐标求 ,计算量会相对小些。 解:由 在抛物线上,且 的横坐标为 1 可解得 设 化简可得: 消去 : 设直线 即 联立方程: 由 可得: 切线 的斜率 代入 得: 2x y= 2y x= N M M k P P ( )1,1P ∴ ( ): 1 1PQ y k x− = − 1y kx k= − + 1,0kM k − ∴    2 1 y x y kx k  =∴ = − + y 2 1 0x kx k− + − = 1 21, 1x x k∴ = = − ( )( )21, 1Q k k∴ − − ( ) ( )2 1: 1 1QN y k x kk − − = − − −   ( ) ( )2 11 1y k x kk = − − − −   ∴ ( ) ( ) 2 2 11 1 y x y k x kk  = = − − − −    ( )2 1 11 1 0x x k kk k  ∴ + − − − + =   ( ) 1 11 1 1Q N Nx x k k x kk k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11 , 1N k kk k     ∴ − − + − +          2y x= ' 2y x= ∴ MN ' 1| 2 1NMN x xk y k k=  = = − − +   21 1 1: 1 2 1 1MN y k k x kk k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kM k −     21 1 1 11 2 1 1 1k k kk k k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炼有话说:(1)如果曲线的方程可以视为一个函数(比如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椭 圆双曲线的一部分),则处理切线问题时可以考虑使用导数的方法,在计算量上有时要比联 立方程计算 简便 (2)本题在求 点坐标时,并没有对方程进行因式分解,而是利用韦达定理,已知 的横 坐标求出 的横坐标。这种利用韦达定理求点坐标的方法在解析几何中常解决已知一交点 求另一交点的问题。 三、近年好题精选: 1、设函数 ,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为 ,则 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 2、已知直线 与曲线 切于点 ,则 的值为_________ 3、若曲线 与曲线 存在公切线,则 的最值情况为( ) A.最大值为 B.最大值为 C.最小值为 D.最小值为 4 、( 2015 , 新 课 标 II 文 ), 已 知 曲 线 在 点 处 的 切 线 与 曲 线 相切,则 _______ 5、(2015,陕西理)设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与曲线 上点 处的切 线垂直,则 的坐标为_________ 6、(2014,广东)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 7、(2014,江西)若曲线 上点 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 ,则点 的坐 标为__________ 8、已知函数 ,则过原点且与函数 图像相切的直线方程为______ 9、已知函数 ,若函数 的图像在 处的切线方程 为 ,则 _______, __________ 2 1 xyC =: xaeyC =:2 a 2 8 e 2 4 e 2 8 e 2 4 e 211 2 1 0k k k kk ∴ − + = ⇒ + − = 1 5 2k − ±∴ = 0∆ = N Q N ( ) ( ) 2f x g x x= + ( )y g x= ( )( )1, 1g 2 1y x= + ( )y f x= ( )( )1, 1f 1y kx= + 3y x ax b= + + (1,3) b lny x x= + ( )1,1 ( )2 2 1y ax a x= + + + a = xy e= ( )0,1 ( )1 0y xx = > P P 5 2xy e−= + ( )0,3 xy e−= P 2 1 0x y+ + = P ( ) ln xf x x = ( )f x ( ) ( )21 2 xf x e x ax a R= − − ∈ ( )f x 0x = 2y x b= + a = b =习题答案: 1、答案: 解析:由切线过 可得: ,所以 ,另一方面, , 且 , 所 以 , 从 而 切 线 方 程 为 : 2、答案: 解析:代入 可得: , ,所以有 ,解得 4y x= ( )( )1, 1g ( )1 3g = ( ) ( ) 21 1 1 4f g= + = ( )' 1 2g = ( ) ( )' ' 2f x g x x= + ( ) ( )' '1 1 2 4f g= + = ( )4 4 1 4y x y x− = − ⇒ = 3b = (1,3) 2k = ( )' 23f x x a= + ( ) ( )' 1 1 3 1 3 2 f a b f a = + + = = + = 1 3 a b = −  =3、答案:B 解析:设公切线与曲线 切于点 ,与曲线 切于点 ,由 可得: ,所以有 ,所以 , 即 ,设 ,则 。可知 在 单调递 增,在 单调递减,所以 4、答案:8 解析: ,所以 ,切线方程为 ,联立方程 ,从而由相切可得: 5、答案: 解析: 的导数 ,所以 ,故 处的切线斜率为 ,设切点 ,由 的导数 ,可得: ,则 ,即 点坐标 6、答案: 解析: ,所以 ,则切线方程为: 7、答案: 解析: ,因切点坐标未知,故设 ,由切线与 平行可知切 线斜率为 ,即 ,解得: ,所以 ,即 点坐标 8、答案: 解析:设切点坐标为 ,切线的斜率为 ,因为 1C ( )2 1 1,x x 2C ( )2 2, xx ae ' ' 2 x y x y ae  = = 2 2 2 1 1 2 1 2 x x ae xx ae x x −= = − 2 2 1 1 1 1 2 2 1 1 22 2 2 2 x x xx x xx x x ae  −= ⇒ = − −  = 2 24 4xae x= − ( ) 2 24 1 x xa e −= ( ) ( )4 1 x xf x e −= ( ) ( )' 4 2 x xf x e −= ( )f x ( )1,2 ( )2,+∞ ( )max 2 42a f e = = ' 11y x = + ' 1| 2xy = = ( )1 2 1 2 1y x y x− = − ⇒ = − ( ) 2 2 2 1 2 02 1 y x ax axy ax a x = − ⇒ + + = = + + + 2 8 0 8a a a∆ = − = ⇒ = ( )1,1 xy e= ' xy e= ' 0| 1xk y == = P 1− ( )0 0,P x y 1y x = ' 2 1y x = − 02 0 1 1 1xx − = − ⇒ = 0 0 1 1y x = = P ( )1,1 5 3y x= − + ' 55 xy e−= − ' 0| 5xy = = − 3 5 5 3y x y x− = − ⇒ = − + ( )ln2,2− ' xy e−= − ( )0 0,P x y 2 1 0x y+ + = 2− 0 0 '| 2x x xy e− = = − = − 0 ln2x = − ( )ln 2 0 2y e− −= = P ( )ln2,2− 1 2y xe = ( )0 0,x y k ( ) 2 1 ln xf x x −=‘ 所以切线方程为: 9、答案: 解析:将 代入到直线方程可得切点坐标为 直线方程为 微专题 15 函数的单调区间 单调性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对函数作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导数是分析函数单调 区间的一个便利工具。求一个已知函数的单调区间是每一个学生的必备本领,在求解的过程 中也要学会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基础知识: 1、函数的单调性:设 的定义域为 ,区间 ,若对于 ,有 ,则称 在 上单调递增, 称为单调递增区间。若对于 ,有 ,则称 在 上单调递减, 称为单调递减区 间。 2、导数与单调区间的联系 (1)函数 在 可导,那么 在 上单调递增 此结论可以这样理解:对于递增的函数,其图像有三种类型: , 无论是哪种图形,其上面任意一点的切线斜率均大于零。 0 2 0 0 2 0 0 0 0 0 02 2 0 0 0 20 0 0 0 1 ln 1 ln ln 1 ln lnln xk xkx x x xy kx x ex x xkxy xx − = − = − ∴ = ⇒ ⇒ = ⇒ =    = =  1 2k e ∴ = 1 2y xe = 1, 1a b= − = 0x = ( )0,b ( )0 1b f∴ = = ∴ 2 1y x= + ( )' xf x e x a= − − ( )' 0 1 2 1f a a∴ = − = ⇒ = − 1, 1a b∴ = − = ( )f x D I D⊆ 1 2 1 2, ,x x I x x∀ ∈ < ( ) ( )1 2f x f x< ( )f x I I 1 2 1 2, ,x x I x x∀ ∈ < ( ) ( )1 2f x f x> ( )f x I I ( )f x ( ),a b ( )f x ( ),a b ( ) ', ( ) 0x a b f x⇒ ∀ ∈ ≥,等号成立的情况:一是单调区间分界点导数有可能为零,例如: 的单调递增区间 为 ,而 ,另一种是位于单调区间内但导数值等于零的点,典型的一个例 子为 在 处的导数为 0,但是 位于单调区间内。 (2)函数 在 可导,则 在 上单调递减 (3)前面我们发现了函数的单调性可以决定其导数的符号,那么由 的 符号能否推出 在 的单调性呢?如果 不是常值函数,那么便可由导数的符 号对应推出函数的单调性。(这也是求函数单调区间的理论基础) 3、利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步骤 (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2)求出 的导函数 (3)令 (或 ),求出 的解集,即为 的单调增(或减)区间 (4)列出表格 4、求单调区间的一些技巧 (1)强调先求定义域,一方面定义域对单调区间有限制作用(单调区间为定义域的子集)。 另一方面通过定义域对 取值的限制,对解不等式有时会起到简化的作用,方便单调区间的 求解 (2)在求单调区间时优先处理恒正恒负的因式,以简化不等式 (3)一般可令 ,这样解出的解集就是单调增区间(方便记忆),若 不存在 常值函数部分,那么求减区间只需要取增区间在定义域上的补集即可(简化求解的步骤) (4)若 的解集为定义域,那么说明 是定义域上的增函数,若 的 解集为 ,那么说明没有一个点切线斜率大于零,那么 是定义域上的减函数 (5)导数只是求单调区间的一个有力工具,并不是唯一方法,以前学过的一些单调性判断 方法也依然好用,例如:增+增→增,减+减→减, 增→减,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 减等。如果能够通过结论直接判断,那么就无需用导数来判定。 5、求单调区间的一些注意事项 (1)单调区间可以用开区间来进行表示,如果用闭区间那么必须保证边界值在定义域内。 ( ) 2f x x= [ )0 +∞, ( )' 0 0f = ( ) 3f x x= 0x = ( )0,0 ( )f x ( ),a b ( )f x ( ),a b ( ) ', ( ) 0x a b f x⇒ ∀ ∈ ≤, ( ) ', ( )x a b f x∀ ∈ , ( )f x ( ),a b ( )f x ( )f x ' ( )f x ' ( ) 0f x > 0< x ( )f x x ' ( ) 0f x > ( )f x ' ( ) 0f x > ( )f x ' ( ) 0f x > ∅ ( )f x ( )1− ×例如函数 的单调减区间为 ,若写成 就出错了(0 不在定义域 内) (2)如果增(或减)区间有多个,那么在书写时用逗号隔开,一定不要用并集 的符号。 有些同学觉得不等式的解集是多个部分时用“ ”连接,那么区间也一样,这个观点是错 误的。并集是指将两个集合的元素合并到一起成为一个集合,用在单调区间上会出现问题。 依然以 为例,如果写成 ,那么就意味着从合并在一起的集合中任 取两个变量,满足单调减的条件。由 性质可知,如果在 两个区间里 各取一个,是不满足单调减的性质的。 6、二阶导函数的作用: ①几何意义:导数的符号决定原函数的单调性,对于 而言,决定的是 的单调 性。当 时, 单调递增,意味着 随 的增大而增大,由于导数的几何 意义为切线斜率,故切线斜率 随 的增大而增大;同理,当 时, 单调递 减,则切线斜率 随 的增大而减少。那么在图像上起到什么作用呢? 单调增有三种: 其不同之处在于切线斜率随自变量变大的变化不 同,所以如果说 是决定函数单调性的,那么 在已知单调性的前提下,能够告 诉我们是怎样增,怎样减的,进而对作图的精细化提供帮助。 (1)当 ,其图像特点为: 我们称这样的函数为下凸函数 (2)当 ,其图像特点为: 我们称这样的函数为上凸函数 ②代数意义:当通过 无法直接判断符号时,可通过二阶导函数先确定一阶导函数的单 调性,再看能否利用条件判断符号。 二、典型例题: 例 1:下列函数中,在 上为增函数的是( ) A. B. C. D. 思路:本题只需分析各个函数在 上的单调性即可。A 选项 通过其图像 可知显然在 不单调;B 选项 ,当 时, 1y x = ( ) ( )0, , ,0+∞ −∞ [ )0,+∞   1y x = ( ) ( )0, ,0+∞ −∞ 1y x = ( ) ( )0, , ,0+∞ −∞ ( )"f x ( )'f x ( )'' 0f x > ( )'f x ( )'f x x k x ( )'' 0f x < ( )'f x k x ( )'f x ( )''f x ( )" 0f x > ( )" 0f x < ( )'f x ( )0,+∞ ( ) sin2f x x= ( ) xf x xe= ( ) 3f x x x= − ( ) lnf x x x= − + ( )0,+∞ ( ) sin2f x x= ( )0,+∞ ( ) ( )' 1x x xf x e xe x e= + = + ( )0,x∈ +∞,所以 在 单调递增;C 选项 可得 在 单调递减,在 单调递增;D 选项 , 可得 在 单调递增,在 单调递减。综上,B 符合条件 答案:B 例 2:函数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B. C. D. 思路:先分析 的定义域: ,再观察解析式可得 可视为函数 的复合函数,根据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的特点, 可分别分析两个函数的单调性,对于 而言, 对 是减函数。所以如要求得增区 间,则 中 对 也应为减函数。结合定义域可得 的单调增区间为 答案:D 例 3:求函数 的单调区间(2009 宁夏,21 题(1)) 思路:第一步:先确定定义域, 定义域为 , 第二步:求导: , 第三步:令 ,即 第四步:处理恒正恒负的因式,可得 第五步:求解 ,列出表格 ( )' 0f x > ( )f x ( )0,+∞ ( ) 2 3 33 1=3 3 3f x x x x   = − − +      ‘ ( )f x 30, 3       3 ,3  +∞    ( )' 1 11 xf x x x −= − + = ( )f x ( )0,1 ( )1,+∞ ( ) ( )2 1 2 log 4f x x= − ( )0,+∞ ( ),0−∞ ( )2,+∞ ( ), 2−∞ − ( )f x ( ) ( )2 4 0 , 2 2,x x− > ⇒ ∈ −∞ − +∞ ( )f x 2 1 2 log , 4y t t x= = − 1 2 logy t= y t 2 4t x= − t x ( )f x ( ), 2−∞ − ( ) ( )3 23 3 3 xf x x x x e−= + − − ( )f x R ( ) ( )' 2 3 2( ) 3 6 3 3 3 3x xf x x x e x x x e− −= + − − + − − ( ) ( )( )3 9 3 3x xx x e x x x e− −= − − = − − + ' ( ) 0f x > ( )( )3 3 0xx x x e−− − + > ( )( )3 3 0x x x− + < ( ) ( )3,0 3,x ∈ − +∞ x ( ), 3−∞ − ( )3,0− ( )0,3 ( )3,+∞ ' ( )f x − + − + ( )f x    例 4:求函数 的单调区间 解:定义域 令导数 解得: (通过定义域大大化简解不等式的过程) 例 5:求函数 的单调区间 解: 令 ,即解不等式 ,解得 的单调区间为 ↘ ↗ ↘ 例 6:求函数 的单调区间 思路:函数还有绝对值,从而考虑先通过分类讨论去掉绝对值,在求导进行单调性分析 解: ,当 时, 为减函数 当 时, ( ) ( )ln ln 2f x x x x= + − + ( )0,2x ∈ ( ) ( ) ( ) ( ) ( )( ) ( ) 2 ' 2 22 21 1 21 =2 2 2 2 x xx x x x xf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0,2x ∈ 2 0, 2 0x x∴ − < + > ∴ ( )' 0f x > 2 0 2x x− < ⇒ < ∴ x ( )0, 2 ( )2,2 ' ( )f x + − ( )f x   ( ) 2ln xf x x = ( ) ( ) 1 22 ' 3 2 1 12ln ln ln 4 ln12 2 x x x x x xxf x x x −⋅ ⋅ − −= = ⋅ ( )' 0f x > ( )ln ln 4 0x x − < 40 ln 4 1x x e< < ⇒ < < ( )f x∴ x ( )0,1 ( )41,e ( )4 ,e +∞ ( )'f x − + − ( )f x ( ) 1 lnf x x x= − − ( ) 1 ln , 1 1 ln ,0 1 x x xf x x x x − − >=  − − < 在 单调递增 综上所述: 在 单调递减,在 单调递增 小炼有话说:(1)对于含绝对值的函数,可通过对绝对值内表达式的符号进行分类讨论可 去掉绝对值,从而将函数转变为一个分段函数。 (2)本题在 时,利用之前所学知识可直接判断出 单调递减,从而简化步骤。 导数只是分析函数单调性的一个工具,若能运用以前所学知识判断单调性,则直接判断更为 简便 例 7:(1)若函数 在区间 单调递增,则 的取值集合是__________ (2)若函数 的递增区间是 ,则 的取值集 合是___________ 解:(1)思路: ,由 在 单调递 增可得: , 。 (2)思路: 的递增区间为 ,即 仅在 单调递增。 令 ,若 ,则 单调递增区间为 不符题意,若 ,则 时, 。所以 答案:(1) ,(2) 小炼有话说:注意两问的不同之处,在(1)中,只是说明 在区间 单调递增, 那么 也可以在其他区间单调递增,即 是增区间的子集。而(2)明确提出单调 增区间为 ,意味着 不再含有其他增区间, 为单调区间的分界点,从而满 足条件的 只有一个值。要能够区分这两问在叙述上的不同。 ( )f x∴ ( )1,+∞ ( )f x ( )0,1 ( )1,+∞ ( )0,1x ∈ ( )f x ( ) ( ) ( )1ln 1 0, 01 xf x ax x ax −= + + ≥ >+ [ )1,+∞ a ( ) ( ) ( )1ln 1 0, 01 xf x ax x ax −= + + ≥ >+ [ )1,+∞ a ( ) ( ) ( )( ) 2 ' 2 2 2 2 1 1 1 1 a ax af x ax x ax x + −= − =+ + + + ( )f x [ )1,+∞ 1x∀ ≥ ( ) ( )( ) ( )2 ' 2 2 2 0 1 2 1 1 ax af x a x ax x + −= ≥ ⇒ + ≥ + + 2 max 2 11a x  ∴ ≥ = +  1a∴ ≥ ( )f x [ )1,+∞ ( )f x [ )1,+∞ ( )' 2 2 20 2 0 af x ax a x a −> ⇒ + − > ⇒ > 1a > ( )f x ( )0,+∞ 0 1a< ≤ 2 ax a −> ( )' 0f x > 2 1 1a aa − = ⇒ = 1a ≥ 1a = ( )f x [ )1,+∞ ( )f x [ )1,+∞ [ )1,+∞ ( )f x 1x = a例 8: ,若 在 上存在单调递增区间,则 的取值 范围是_______ 思路: ,有已知条件可得: ,使得 ,即 ,只需 ,而 ,所 以 答案: 小炼有话说:(1)已知在某区间的单调性求参数范围问题,其思路为通过导数将问题转化 成为不等式恒成立或不等式能成立问题,进而求解,要注意已知函数 单调递增(减) 时,其导函数 ( ),勿忘等号。 (2)在转化过程中要注意单调区间与不等式成立问题中也有一些区别,例如:若把例 6 的 条件改为“在 上存在单调递增区间”,则在求解的过程中,靠不等式能成立问题的 解法解出的 的范围时 ,但当 时,满足不等式的 的解仅有 ,不能 成为单调区间,故 舍去,答案依然为 例 9:设函数 (其中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若 在其定义域内 为单调函数,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思路:条件中只是提到 为单调函数,所以要分单调增与单调减两种情况考虑。无非就 是 恒成立或 恒成立,进而求出 的范围即可 解: 若 在 单调递增,则 恒成立 即 ( ) 3 21 1 23 2f x x x ax= − + + ( )f x 2 ,3  +∞   a ( )' 2 2f x x x a= − + + 2 ,+3x  ∃ ∈ ∞   ( )' 0f x ≥ ( )21 2a x x≥ − ( )2 min 1 2a x x ≥ −   ( ) 2 21 1 2 2 1 2 2 3 3 9y x x   = − > − = −      1 9a > − 1 9a > − ( )f x ( )' 0f x ≥ 0≤ 2 ,3  +∞  a 1 9a ≥ − 1 9a = − x 2 3x = 1 9a = − 1 9a > − ( ) 2lnpf x px xx = − − e ( )f x p ( )f x ( )' 0f x ≥ ( )' 0f x ≤ p ( )' 2 2pf x p x x = + − ( )f x ( )0,+∞ ( )' 2 2 0pf x p x x = + − ≥ 2 2 2 2 1 2 2 21 1 1 x xp px x x x x  + ≥ ⇒ ≥ ⋅ =  + +  ,设 则 若 在 单调递减,则 恒成立 即 ,设 则 ,且当 或 时, 综上所述: 或 例 10:若函数 在区间 内单调递增,则 取值 范围是( ) A. B. C. D. 思路:先看函数 的定义域,则 在 恒成立, 可看成是由 的复合函数,故对 进行分类讨论。当 时, 单调递增,所以 需单调递增, , 与 矛 盾 ; 当 时 , 单 调 递 减 , 所 以 需 单 调 递 减 , 答案:B 2 max 2 1 xp x  ∴ ≥  +  ( ) 2 2 1 xh x x = + ( ) 2 2 2 2 111 12 xh x x x xx x = = ≤ =+ + ⋅ 1p∴ ≥ ( )f x ( )0,+∞ ( )' 2 2 0pf x p x x = + − ≤ 2 2 1 2 21 1 xp px x x  + ≤ ⇒ ≤  +  2 min 2 1 xp x  ∴ ≤  +  ( ) 2 2 1 xh x x = + ( ) 2 2 2 011 xh x x x x = = >+ + 0x → x → +∞ ( ) 0h x → 0p∴ ≤ 1p ≥ 0p ≤ ( ) ( )( )3log 0, 1af x x ax a a= − > ≠ 1 ,02  −   a 1 ,14     3 ,14     9 ,4  +∞  91, 4      ( )f x 3 0x ax− > 1 ,02  −   2 1 4a x a> ⇒ ≥ ( )f x 3log ,ay u u x ax= = − a 1a > logay u= 3u x ax= − ( )' 2 2 min 3 0 3 0u x a a x∴ = − ≥ ⇒ ≤ = 1a > 0 1a< < logay u= 3u x ax= − ( )' 2 2 min 33 0 3 4u x a a x∴ = − ≤ ⇒ ≥ = 3 ,14a  ∴ ∈  小炼有话说: (1)在本题中要注意参数对定义域的影响。单调区间是定义域的子集,所以在求参数范围 时要满足定义域包含所给区间。这可能会对参数的取值有所限制。也是本题的易错点 (2)对于指数结构与对数结构的函数(如本题中的 ),可分别分析底数与 1 的大小 (对数的增减性)与真数的单调性,然后判断整个函数的单调性。理论依据为复合函数的单 调性特点(同增异减),故本题对底数 以 1 为分界点分类讨论,并依此分析真数的情况。 ( )f x a

资料: 584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