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知识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货币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作用:表现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
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过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
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
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
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的
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
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3、价值规律作用: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
之间实现优化配置,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内
部实现优化配置。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有利于资源
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消费类型:
(1)产品类型: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2)交易方式: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消费目的:生活消费: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最基本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最高层次消
费。)3、消费结构:
(4)特点: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
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2、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3、做理智消费者:(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
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决定消费,人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生
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
展的历史。
2、大力发展生产力必要性: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
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
力。
3、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
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
又要注重质的提高。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
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
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
支配地位。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①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②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2、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
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4)在激烈的
市场竞争中,那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面临破产。
3、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
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4、劳动和就业的重要性: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
造活动。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
的源泉。光荣属于劳动者。
5、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而生产力发展水平比
较低;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
递系统不畅通。所有这些,使得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繁重和紧迫。④党
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
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6、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1)树立自主择业
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决定干什么。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调
动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2)树立竞争就业观。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来实现自
主择业。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3)树立平等就业观。各种正当职业劳动者,都是创造社会财富所必需的,没有什么高低
贵贱之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就能有所作为。(4)树立多
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职业。
7、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做法: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因此,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
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取法律
手段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
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1、利息: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
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利息的多少取决于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利息计算公式:利
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我国存款利息收入的 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2、储蓄存款分类: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
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
股票;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
值的风险,以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3、股票:股东在向股份有限公司参股投资取得股票后,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如要改
变股东身份,要么等公司的破产清盘,要么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经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审批
同意后,股票一般可以在股票市场上交易。
(1)股票投资收入:一是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持有人作为股东享有的定期从股份公司取
得的利润分配收入。公司只有盈利,才能分配股息和红利。公司破产倒闭,股东会赔本,这
就是购买股票的一种风险。二是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这种收益有时很高。由于股票价
格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
资者遭受损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
资方式。
(2)作用:对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债券: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
并到期偿还本金。债券的分类。根据发行者不同,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我
国的债券中,有的可以上市交易,从而使相关债券具有较好的流通性。
(1)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
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
财政赤字,为一些耗费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国债以中
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风险小,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
储蓄存款利率。
(2)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金融债券与企业债券相比,违约
风险较小。与此对应,其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
存款利率。
(3)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债券。由于企业
主要以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企业债券是一种风险大的债券。与此相对应,
企业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
5、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财产
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
愿订立的原则,订立保险合同。
(1)商业保险:商业保险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
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我国,依法设立的
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
(2)各种投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
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实行按劳分配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
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
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3、分配方式:个体劳动成果分配、生产要素分配。
4、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原因: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发展生产力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
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坚持科学发展观。因此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5、兼顾社会公平:
(1)公平含义: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
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既对立又统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
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②公平是提高经
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
求。
(3)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
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
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
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带后富。③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可以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得缔非法收入。
通过税收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1、财政收入: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1)形式:①税收收入②利润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和国家参股企业的分红收入)③
债务收入。④其他收入
(2)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分配政策的制约
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3、①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
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②财政赤字: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必须
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4、财政的作用:(1)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国家通
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2)人民生活有保障: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5、财政收入越多越好?财政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财政收入越多,意味着
国家可以更好行使国家职能(支持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境的
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协调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改善,有效调节资源配
置,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当国民收入总量不断增加,各方面分配比例合理前提条件下,
这一说法才能够成立。不能说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在一定时期国民收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
财政收入越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这对企业的生产扩大和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
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会影响到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最终会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
加。
6、税收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有国就有税,有税必有法。
7、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税收
的无偿性要求它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其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固
定性。
8、增值税:(1)纳税人: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
物的单位和个人。
(4)作用:①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税
漏税行为。②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9、个人所得税:(1)纳税人:①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
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②在我国境内无住所而又不居住或者居住不满一年,从我国境
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2)个人所得税作用:①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②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10、为什么要依法纳税?纳税人怎样做到依法纳税?
(1)原因: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
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
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纳税人要做到依法纳税必须:①增强纳税人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②增强纳
税人权利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
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11、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加收滞
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12、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国家财政收入有所减少,你认为国家应
该怎样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1)增收:从根本上讲,要加快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影响
财政最主要的原因;加强税收监管,减少税收流失;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开征新税种;
发行国债等。
(2)节支----实行机构改革,在国家机关等部门开展节约等活动,减少财政支出。
13、国家减免农业税包含了哪些经济道理?
(1)体现了我国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道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基本标志;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2)体现了国家宏观
调控可以弥补市场经济局限的道理(3)体现了国家财政对社会经济生活发挥巨大作用的道
理(4)体现了全面小康的道理(5)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道理,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把实现与维护广大人民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全面协调发展。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价格、供求、市场竞争
2、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①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
置。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
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③由于各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禀
赋不同,导致优胜劣汰,使资源向效益好的企业集中。
3、局限性(消极作用):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在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的弊端,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
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
(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
维护。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
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②必须加强社
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以道德
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3)市场规则: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
守信)
a.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b.怎样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规
范市场秩序的根本方法):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当前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5、关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全社会及政府有
关部门形成合力。
国家: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精神,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尽快完善信用监管制
度和失信惩戒制度,使失信者得到相应的惩罚。政府:政府应依法行政,提高全体公务员素
质,建设透明、高效、务实、廉洁政府,打造法治政府、信用政府,作社会诚信的表率。企
业:经营者应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工的职业道德,遵循市场交易原则,依法从事生产经营
活动,维护企业的信誉、形象。公民:公民应提高自身素质,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
为耻。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也叫“根本标志”),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这
是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3)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内在要求
7、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原因):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
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②加强国家的宏
观调控,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
挥宏观调控职能。
(1)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怎样加强宏观调控:①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
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②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
活动。③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调整经济活动,国家宏观调控,应当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
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树立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
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①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②全面
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
面进步。③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④可持续发展:就是
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
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就能和谐发展,就能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事业就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2、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1)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①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
于更好地发展。②既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又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怎么样实现经济持续发展: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③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即城乡发展④统筹区域
发展⑤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
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
球化。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
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2)生产的全球
化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使生产要素达到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3)贸易全球化将极大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是推动经济
全球化的强大物质基础。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它促进了生产要素
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
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①经济全球化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
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②经济全球化
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③增加了国际风险。经济全球化在促
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
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日益相互
依赖、相互渗透,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震荡可以迅速波及全球,说明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风险全球化。
4、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
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我们应当抓住机遇,
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5、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①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
际环境。②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
竞争力。
6、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意义: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7、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
形势,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
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
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