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一历史上学期段考试题(中山一中丰山学部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03312208307773.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届高一历史上学期段考试题(中山一中丰山学部含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山一中丰山学部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段考试卷,共 6 页,第 1 页 中山市第一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丰山学部高一第三次统测 历 史 命题人: 审题人: 本试卷共 6 页,共 100 分,考试时长 90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公元前 9 世纪前后,周宣王出兵鲁国,干涉其君位继承,引起当时诸侯的集体不快。经此事 件后,周天子声望大减,诸侯多有违抗王命之举。这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A.体现家国一体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2.伏尔泰说:“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 称为父母官,而帝王被称是一国的君父。”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男性社会地位高 B.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 C.传统道德影响大 D.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3.秦朝廷尉李斯在一次议政时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实施了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4.汉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事件在《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的建议。这种智慧体现在 A.分封制 B.推恩令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度 5.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形成决策核心; 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后者的措施是 A.汉代实行中外朝制 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C.明朝设内阁 D.清朝设军机处 6.唐代的取士原则事实上兼顾着士人的平日才学与科场表现,有时主考官还派专人采访举子在 社会上的才德声望,制成名录以供录取时参考。由此可见,唐代科举 A.沿用九品中正制 B.录取限制较为苛刻 C.存留察举制痕迹 D.考试程序趋向公正 7.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万历皇帝上 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他干脆长期不上朝了。这表明 A.君主权力受到一些约束 B.内阁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 C.君主专制的观念越来越淡化 D.内阁体制是朝政混乱的根源 8.1840 年 6 月,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正万増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 举例如下表。下列项中说法正确的是中山一中丰山学部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段考试卷,共 6 页,第 2 页 A.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9.民国学者蒋廷黻曾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 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鸦片输入导致战争爆发 B.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 C.英国蓄谋已久发动战争 D.战争主因是社会制度的差异 10.“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 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中国被迫签订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1.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另一个适应 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中,适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定国是诏》 D.《海国图志》 12.《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 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 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 B.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 C.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 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 13.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 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 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4.1912 年 4 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告诫同盟会会员说:“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 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这反映了孙中山 A.对民主政治的担忧 B.对太平天国的惋惜 C.对革命思想的反思 D.对革命前途的憧憬 15.“北京的军阀政府签署了确认日本在山东地位的密约。中国年轻有为的外交官的观点未被采 纳,中国公众表现出出乎意料的焦虑不安。”这种“焦虑不安”直接演化为 A.反割台斗争 B.国民大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救亡运动 16.陈独秀在 1923 年 1 月发表的《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写道:“无产阶级客观的力 量是随着资产阶级之发达而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既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 势力,无产阶级便更不用说了。”这种认识: A.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B.科学分析了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C.认为党的工作重心应是开展工农运动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7.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中山一中丰山学部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段考试卷,共 6 页,第 3 页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 的革命策略”是指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 B.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8.1930 年 2 月 26 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 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汇合之整个基础上”。同时,又提出“打 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由该报告可判断出 A.中共党内存在“左”倾思想 B.当时的革命形势利于中央根据地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有待完善 D.中共中央对时局的估计基本正确 19.抗战打响后,国民政府提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湖南人喊出 “中国如果要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的口号,四川人提出“只要四川不亡,中国就不会 亡”。这反映出 A.中国抗战的艰巨性 B.西南地区是抗战主战场 C.全民抗战成为共识 D.川、湘地方军战斗力最强 20.刘伯承曾说:“我军深入到敌人(国民党)的战略纵深地带,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实施战 略展开,创建新的根据地,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壮举。”此次“壮举” A.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主力 D.完成了收复失地的任务 21.为了制定 1954 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 参加讨论的有 1 亿 5 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 138 万条,为宪法的制定 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 1954 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22.2015 年 11 月 7 日,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 1949 年以来两岸领 导人的首次会面,两岸领导人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时,都提到了“九二共识”。当 年汪辜会谈达成的“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 A.明确“和平统一”的方针 B.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C.提出“一国两制”的主张 D.提出“三通”的目标 23.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 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A.实质上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 B.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 C.认为抽签选举方式的危害小 D.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些行业的人 24.万民法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 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这部法律 A.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人 B.是罗马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 C.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罗马共和国的发展需要 25.1711 年,英国的对法停战法案被上院占据多数的辉格党贵族所阻挠。为此,安妮女王于当年 年底一次将 12 名托利党人封为贵族,改变了上院党派力量对比,使英国退出了战争。这说明当 时英国中山一中丰山学部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段考试卷,共 6 页,第 4 页 A.国王仍拥有一定权力 B.《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C.上院认真履行立法权 D.国王权力高于议会权力 26.1785 年美国首任驻英大使亚当斯赴任时,英国外交官讽刺挖苦:“怎么只有你一个人来到伦 敦?应该有十三位大使才对呀!”这位外交官针对的是 A.美国邦联制松散无力 B.十三块殖民地都有大使 C.美国南北分裂 D.英国尚未承认美国独立 27.自 1789 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至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在长达 86 年的时间内, 法国先后更改国名多达 5 次,颁布宪法多达 11 部,这一现象说明法国 A.国家的统一尚未完成 B.民主化的进程已经中断 C.走向共和历程的艰辛 D.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强大 28.德意志统一前,俾斯麦曾在议会中公开宣称:“我们这里不是英国,我们这些大臣是国王的 奴仆而不是你们的奴仆。”1882 年,俾斯麦又说,没有一个政党能够统治德意志帝国和普鲁士 国家,没有一个政党有足够的力量,能进行调停。这说明德意志 A.统一前后政治制度没有变化 B.议会从属于普鲁士王国 C.含有浓厚的专制主义特征 D.是一个没有政党的国家 29.《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 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 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30.巴黎公社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公社干部由选举产生,最高薪金不超过熟练工人的工 资,受群众监督,以及对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等。这说明巴黎公社 A.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B.立法权和行政权互相制衡 C.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 D.体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原则 31.有学者指出,二月革命是一场真正的人民革命,是人民对封建统治的自发反抗斗争的丰硕成 果。“丰硕成果”的突出表现是 A.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使革命观念深入普通民众 D.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32.马歇尔计划涉及的资金通常都先交付给欧洲各国的政府,所有资金由所在国政府和经济合作 总署共同管理,每个参与国的首都都会驻有一名经济合作总署的特使,特使职位一般都由一位 有一定声望的美国籍商界人士出任。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A.加强了美国对参与国的控制 B.直接促成战后欧洲的分裂 C.促使受援国成为美国的附庸 D.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33.“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 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 能力却成为时尚。材料说明 A.美苏两霸的强权政治加剧了局势紧张 B.冷战对当时的世界局势产生双重影响 C.史学观念影响到批评家对冷战的认识 D.冷战时批评家是西方攻击苏联的喉舌 34. 1950 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舒曼计划”,该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煤钢工业为基础,中山一中丰山学部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段考试卷,共 6 页,第 5 页 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联营”。该计划 A.促使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B.推动了二战后法德两国的和解 C.实现商品人员资本自由流通 D.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起步 35.1961 年,在南斯拉夫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 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是 A.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B.古巴导弹危机 C.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D.欧洲联盟的建立 二、材料题(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一直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体制,地方监察机构和官员直属中央领 导。自魏晋起,中央监察机构与行政机关分离,组成独立的监察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且不 受其他行政部门的约束和羁绊。汉魏时一般通过察举考试的方式选用御史,至唐、宋、明、清, 需进士出身方可担任御史。唐、宋、元的御史台和明清的都察院均为中央最高一级的衙门。如 宋代监察御史自“宰相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不循法守,有罪当劾,皆得纠正”。隋仿汉代旧 制,颁布了巡察诏条六条。唐玄宗时,专以察吏六条巡行监察地方官吏。 ——摘编自唐海歌《承袭与变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材料二孙中山在“五权宪法”学说中就提出,主张吸收古代设立“专管弹劾底官”的经验,使 监察权力独立。民国建立以后,依照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由议会掌监察,但是“议会本职,在 于立法,以之监察,不独旷耗时日于行政之琐屑,抑且陷立法机关于政争之旋涡”,而且孙中山 的后继者也没有完全按照孙中山的构想实施。北洋政府的平政院虽掌有监察职权,却根本没有 监察的实权。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受国民党中央监督指导,依法律行使检察权。然而由于制度 结构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加上该机制的操作主体出于自身或客观原因,未能完全承担起 应有的责任,难以承载起反腐使命。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历代帝王重视监察 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孙中山的监察构想作出简评。(4 分)中山一中丰山学部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段考试卷,共 6 页,第 6 页 37. 材料一 1787 年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的原则。这部宪法由序言和 7 条正文组成,其中 1﹣5 条构成如下: 第 1 条 10 节 规定美国国会的组成及共职权 第 2 条 4 节 规定总统的职权和产生办法 第 3 条 3 节 规定美国联邦法院的组成及共职权 第 4 条 4 节 主要内容是规定各州的权利 笫 5 条 主要是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 ——据《美国 1787 年宪法简介》改编 材料二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 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 年 2 月 7 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 1787 年宪法与古代雅典民主制相比较有哪些制 度创新?(4 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哪些“特殊的民主”?(6 分)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曾于 1902 年《新民之议》一文中指出:“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独具 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传之,子 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那么,决定着中国历史存续与现代命运的精神是么?自严复、 梁启超、辜鸿铭始,中国知识界给出了种种界定官之,无非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两大主题。 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讲:“实现中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 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刘 成纪《中国精神的传统基源与现代转换》 材料二 虽然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早已凝固而无需强化,但对一般中国人来说,这个民族认同感 恐怕更多是像章太炎所说的那样潜藏在心中,远未达到“活跃两自觉”的程度,如果不出现大的 内忧外患,大约也就会基本维持在潜存的局面,从这个角度看,近代中国民众的民族认同感仍 是可以被“唤起”而转化为政治力量的,一旦有社会,政治的大变动,尤其是透到外患时,“先知 先觉”的民族主义者仍可诉诸大众的民族认同,将其失起并使之转化为政治力量”。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精神”的含义。(4 分) (2)根据材料二的论述,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在近代“中国精神”如何被“唤起”而转化为政治力量 的。(举两例)(6 分)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