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一中高一年级防疫期间“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一次周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B
D
C
D
C
A
B
A
B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A
C
D
D
A
A
C
D
C
B
1.C。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西周分封制的影响。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 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因此C选项是正确答案。A、B选项是对西周的影响;分封制还未建立起严密的中央集权制,D选项是错误答案。
2.B。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古代政治制度。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宰’是主宰”,“‘相’是辅佐之意”,可知“宰相”是辅佐皇帝的行政长官,这符合明朝以前宰相的特点,因此B选项是正确答案;A选项是地方行政长官,与题目无关;C、D选项是错误答案,明清宰相被废除,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没有实际的决策权。
3.B 。“六部尚书和侍郎均称为堂官,都有直接上奏权,如若意见不一致由皇帝裁决”体现皇帝乾纲独断,说明专制皇权进一步得到加强,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内阁,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了清代的六部尚书具有上奏权,排除D项。
4.D。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近代西方对中国的侵略。1843年后上海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南京条约》签订后成为通商口岸,所以D选项是错误答案;A、B、C选项虽然也是上海发展的原因,但不是近代上海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是错误答案。
5.C。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马关条约》的影响。依据题目的关键信息“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说明这个规定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因此C选项是正确答案;A选项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就已经开始卷入世界市场,所以A是错误答案;B选项说法错误,因此排除;D选项与题目要求无关,因此是错误答案。
6.D。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依据题目的关键信息“1936年”,中国共产党把“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说明中国共产党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D选项是正确答案;A选项的说法错误;B选项与题意不符,因此排除;C选项在1945年中国共产党才提出,因此排除。
7.C。《资政新篇》主张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符合工商业者的要求,但未满足农民要求,故选C项;平分土地符合农民要求,排除A项;产品收归国库符合农民大同社会的理想,排除B项;废除封建制度符合农民愿望和利益,排除D项。
8.A 。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的结果影响。根据题目关键信息“2132年的历史打了句号”,说明考查辛亥革命使清帝退位,结束封建帝制,因此A选项是正确答案;B选项与题目无关;C、D没有使清帝退位,因此排除。
9.B。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根据题目关键信息“1934年”,“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体现了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所以B选项是正确答案;A选项与题目无关,所以排除;C选项说法错误,1934年时“农村包围城市”并没有成为全党共识;D选项说法错误,无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是同盟军,因此排除。
10.A 。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建国初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根据题目关键信息“1954年”,“参加讨论的有1亿五千多万人”,可知五四宪法体现了广泛的民主性,所以A选项是正确答案;B、C、D选项与题目无关,因此排除。
11.B 。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建国初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以B选项是正确答案;A、C、D选项与题目无关,因此排除。
12.A。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祖国统一大业。根据题目关键信息“九二共识”,因此“一生然诺”指“九二共识”达成的一个中国原则,A选项是正确答案;B选项是1979年提出的,因此排除;C、D选项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因此排除。
13.C。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根据题目关键信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可知C选项是正确答案;A、B、D选项与题目无关,因此排除。
14.C。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破。根据题目关键信息“中国领导人希望缓和由于与苏联决裂而出现的四面受敌的状况”,可知此时中苏关系紧张,题目中提到某西方国家领导人希望结束中国政府的“愤怒的孤立”,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因此C是正确选项;A选项也是在70年代背景下发生,但主要是中国改善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因此排除;B、D选项发生在50年代,中苏关系正常,因此排除。
15.B 。材料“这是保证公民能够平等参政的两大重要指施”可知,抽签选举和公职受酬是保证公民能够平等参政的两大重要指施,这说明雅典公民平等参政权拥有制度性保障,公民不仅能享有政权而且有制度保障,故选B项;题目没有体现权力之间的制衡,排除A项;C选项与题意无关;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但规定除十将军外的一切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排除D项。
16.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1787年宪法的意义,根据关键信息“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强调的是1787年宪法维护了美国的统一,故选A项;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就标志了美国的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排除B选项;C、D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C、D选项。
17.C。题干提及“统治权属于帝国政府”“保留在各邦手中的则包括警察、部分司法、宗教和教育等在内的行政事务”,可知帝国政府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这是联邦制,故选C项;1871年后的德意志帝国是中央集权国家,排除A项;1871年后的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排除B项;1871年后的德意志帝国的政体为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
18.D。 题干提及“社会主义突破狭小的思维空间”、“演变为蓬勃的社会运动”,可知这一理论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且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所以这一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故选D项;启蒙思想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排除A项;B、C选项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来源,排除B、C项。
19.D。 题干提及“1917年”、“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一个缺口”,可知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故选D项;A、B、C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A、B、C项。
20.A。“1946年3月,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在美国的威斯敏斯特学院进行,其主要内容是主张英美联合遏制苏联,对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美苏冷战的序幕,故选A项;有助于欧洲的经济恢复是马歇尔计划,排除B项;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是杜鲁门主义,排除C项;华约的建立在1955年,排除D项。
21.A 。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和七十七国集团成员国数量不断增加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壮大,体现了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它增强了世界和平发展的力量,故选A项;两表时间涉及21世纪初,美苏阵营已经不存在了,排除B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但不能粉碎美国称霸世界计划,排除C项;成员的不断增加反映不了致力于“缓和地区性政治经济矛盾”,排除D项。
22.C 。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故选C项;耧车是西汉赵过发明的一种畜力条播机,排除A项;翻车是三国马钧完善的灌溉工具,排除B项;水排是东汉杜诗创制的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排除D项。
23.D。根据所学明朝瓷器以斗彩和五彩瓷为主,进入彩瓷时期,故选D项;民营手工业在明朝逐渐成为主体,排除A选项;唐三彩是陶器而非瓷器,排除B项;青花瓷在元朝发展成熟,排除C项。
24.C 。据材料可知商业经营中有夜市和早市,说明宋代的市突破了“日中为市”的界限,故选C项;宋朝依然是重农抑商,该政策一直实施到清末,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了杭州大街商业经营情况,不能反映不受地域限制,排除B项;唐末已经出现夜市,排除D项。
25.B。根据材料“清朝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可知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故选B选项;清朝的对外贸易是政府控制,排除A选项;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对外贸易,排除C项;D选项与题目无关。
26.(1)措施:频繁罢相;收回部分相权;分散相权;牵制相权,(6分)
(2)特点:参与议政;阁臣官品较低;阁臣人数不定;始终不是法定中央机构;不能统领六部(任答4点得8分)
(3)策略:分散权力;部门权力制约;变革制度。(任答2点得4分)
27.(1)背景: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移都重庆;持久抗战的战略;民众躲避战祸(8分)
(2)地位: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支援和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6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28.(1)指导思想:遏制共产主义(苏联)。(2分)措施: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4分)
(2)原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2分)表现: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欧盟形成加速多极化的趋势;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实力增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逐渐提升;日本成为世界主要的经济强国之一,伴随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不断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苏联解体后,继承其主要实力的俄罗斯因各种矛盾无法成为抗衡美国的实力;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目前国际局势呈现“一超多强,多极化局势进一步发展。(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