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1、B.①③ 2、D.④地所在经线,常被视为国际日界线3、D.②—⑤
4、D 5、B 第4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显示北京昼长为17:36-7:09=10:27,北京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时为北京时间9:00,太阳直射点所在地的地方时为12:00,经度为165°E,位于西半球。第5题,据上题可知,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冬季,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较短的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时,赤道附近物体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较短时段;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不能确定,南极地区极昼范围的变化无法确定。
6、B 7、A 解析:第6题,由材料可知,左下图中的岩石为花岗岩,其类型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右下图中乙为侵入型岩浆岩即花岗岩。第7题,该地貌是花岗岩经地壳抬升后,出露地表,经外力风化所致,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右下图中①表示风化作用,②表示变质作用,③表示固结成岩作用,④表示冷却凝固作用。
8、B 9、B 10、B 11、C 12、C13、D14、B
15.C 16、D 第15题,根据材料提示,这个地带多高大山脉,形成冰川较多,冰川融化提供较多的优质水源。第16题,由材料中信息“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可判断答案D项正确。
17、C 18、D 第17题,根据大洋环流分布规律,结合图示洋流分布位置,①是加利福尼亚寒流,自北向南流,纬度较低,水温应较高,对应乙。③处是千岛寒流,洋流流向自北向南,纬度较高,水温较低,对应海域等温线丁。C对,A、B、D错。第18题,在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世界性大渔场。世界性大渔场最有可能位于②③海域之间,①④洋流不能交汇,A错。洋流②自南向北流,与上海至旧金山的船只航行时间关系不大,B错。洋流③利于污染物向南扩散,加快净化速度,C错。洋流④是阿拉斯加暖流,对北美西岸地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D对。
19、AD 20、AC 第19题,据题意和图分析可知,在a月初,②地月初的昼长约为3小时,a月早于b月,图中四地中,①②③三地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位于同一半球,④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位于另一半球,③地和④地之间的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大于③地。第20题,若a、b两月在上半年,1~6月份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
短夜渐长,所以①②③三地位于北半球,④地位于南半球,又由于①②③三地昼短夜长,④地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只能在南半球,a、b两月不可能大于3月21日前后,只能是1月和2月。
21、AC 22、CD 第21题,按“沉积岩层是老在下,新在上;侵入岩晚于被侵入的岩层;变质岩稍晚于岩浆岩”的规律可判断A、C项正确。第22题,化石只存在于沉积岩中,变质岩与岩浆岩中不含化石,③是岩浆岩、④是变质岩,二者均不含化石,C、D项正确。
23、AD 24、BD 第11题,据图1分析可知,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小;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现正相关;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第12题,据图2分析可知,镇江海绵城市建设如绿色屋顶、透水路面、森林、湿地等都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调节雨洪和利用雨水。
25、AC 26、AD 第25题,据图分析可知,甲处等温线向南弯曲,其流向向南流,位于大陆西岸,为中低纬洋流大洋东岸的寒流。第26题,据上题分析可知,寒流降低沿岸气温和湿度,加快污染净化速度。
27(1)(60°S,170°W) (70°S,170°E)
(2)乙丁 丙、 丁 甲、乙
(3)正东 西南 先往西南,后往西北 小于
(4)小于 1∶111 000 000
28、(1)逆时针方向。1分
(2)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2分
(3)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3分
(4)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
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
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
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答案合理即可) 4分
解析:第(1)题,图示的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应为海陆间水循环,箭头应呈逆时针方向。第(2)题,图示河流湖泊沿岸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说明当地为温带。温带夏季最热月均温在30 ℃以下,据此可计算出山顶夏季气温T<30-5×6,即T<0 ℃,故可知山顶存在终年积雪。图中河流的补给除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外,还有高山冰雪融水。第(3)题,根据该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可知,该地为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最冷月均温0 ℃以上,结合图中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故水文特征主要有:水量平稳,水位季节变化小,无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等。第(4)题,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下渗等多个环节,植被破坏会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多方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蒸发、下渗、径流及地表形态等方面。
29、(1)岩浆岩 变质岩
(2)①③④ ②
(3)③ ②
(4)花岗岩 大理岩。
(5)①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地表形态,塑造地貌景观。③实现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地表环境。任意2分
解析:图中甲是岩浆岩,乙是变质岩,①②③④表示的地质作用分别是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第(1)题,能与岩浆相互转化的岩石是岩浆岩,岩浆岩可转化成变质岩。第(2)(3)题,根据上述分析及箭头方向可知,岩浆转化为岩浆岩、岩浆岩转化为变质岩、沉积岩转化为变质岩所需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岩浆岩和变质岩转化为沉积岩所需能量来自地球外部。第(4)题,花岗岩是侵入岩,没有喷出地表,即没有与空气接触,比较致密。大理岩是经过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不易变形,硬度比较高,大理岩有美丽的颜色、花纹,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第(5)题,①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地表形态,塑造地貌景观。③实现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地表环境。
30、 12.(1)北赤道暖流 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 加那利寒流
(2)暖流 寒流 降温减湿
(3)A 寒暖流交汇 (4)A 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