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河南鹤壁市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线上第二次模拟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河南鹤壁市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线上第二次模拟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ID:246231

大小:1.87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4-0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南省 2020 届高三年级线上第二次模拟考试 数学(文科)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集合 , , ,则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得解. 【详解】由题意得 ,所以 所以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属于基础题. 2. 为虚数单位,若复数 ,则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对等式 进行复数四则运算得 ,其共轭复数 . 【详解】因为 ,所以 , 所以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四则运算、共轭复数概念,考查基本运算能力,注意题目求的是复数 的共轭复数, 而不是求复数 . 3.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到 2018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3.1 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 2.9 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下图是 2014 年到 2018 年铁路和高铁运营里程(单位:万公 里)的折线图,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0,1,2,3,4,5}U = {1,2}A = { }2| 3 0x xB x= ∈ −N  ( )U BA = {0,1,2,3} {0,4,5} {1,2,4} {4,5} { }0,1,2,3B = { }0,1,2,3A B∪ = ( ) { }4,5U A B∪ = i 5 1 2z ii + =− z = 1 i− 1 i− + 1 i− − 1 i+ 5 1 2z ii + =− 1 iz = − − 1z i= − + 5 1 2z ii + =− 5 5( ) 5 1 2 11 2 iz i i ii += − = − = − −− 1z i= − + z zA. 每相邻两年相比较,2014 年到 2015 年铁路运营里程增加最显著 B. 从 2014 年到 2018 年这 5 年,高铁运营里程与年价正相关 C. 2018 年高铁运营里程比 2014 年高铁运营里程增长 80%以上 D. 从 2014 年到 2018 年这 5 年,高铁运营里程数依次成等差数列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折线图逐项分析即可求解 【详解】选项 , 显然正确; 对于 , ,选项 正确; 1.6,1.9,2.2,2.5,2.9 不是等差数列,故 错.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统计的知识,考查数据处理能力和应用意识,是基础题 4.已知向量 , 的夹角为 ,且 , , ,则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对 两边平方,转化成关于 的二次方程,根据 ,得到 . 【详解】因为 , 所以 , 所以 ,解得: 或 ,由 ,所以 ,故选 A. A B C 2.9 1.6 0.81.6 − > C D a b 60 2a = 2 13a b− =  b a≥  b = 3 3 2 4 2 13a b− =  | |b b a≥  | | 3b = 2 13a b− =  2 2 2 24 4 13 4 | | 4 | || | cos60 | | 13a a b b a a b b− ⋅ + = ⇒ − + =        2| | 4 | | 3 0b b− + =  | | 3b = 1b| |= b a≥  | | 3b =【点睛】本题考查向量数量积的运算,考查方程思想,注意等式 的灵活运用. 5.要得到函数 的图象,只需把函数 的图象( ) A. 向左平移 个单位 B. 向左平移 个单位 C. 向右平移 个单位 D. 向右平移 个单位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三角恒等变换思想化简三角函数的解析式,利用图象平移规律可得出结论. 【详解】 , 函数 , 把函数 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可得到函数 的图象.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解答的关键就是利用三角恒等变换思想化简函数解析式,考查推 理能力,属于基础题. 6.若变量 , 满足约束条件 ,则 的最大值是( ) A. B. C. -2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作出不等式组对应平面区域,利用 z 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 22| |a a=  sin 2 3cos2y x x= − 3 cos2 sin 2y x x= − 2 π 2 3 π 5 6 π 3 π 1 3sin 2 3 cos2 2 sin 2 cos2 2sin 22 2 3y x x x x x π      −     = − = = − 2sin 2 2si in 23 23 cos2 sin 2 2 32s n 3y xx xx x π π ππ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cos2 sin 2y x x= − 2 π sin 2 3cos2y x x= − x y 1 0 3 0 2 0 x y x y x + − ≤  − + ≤  + ≥ y x 1 3 − 1 2 − 3 2 −表示通过可行域内的点 与坐标原点的直线的斜率, 又 解得 C , 由图可知: 点 C 与坐标原点 的连线斜率最大,即 . 故选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应用,利用 z 的几何意义,以及直线的斜率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数列 的通项公式 ,其前 项和为 ,则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计算出 ,再由 可得出 的值. 【 详 解 】 对 任 意 的 , , ,因此, . y x ( ),x y 3 0 2 0 x y x − + =  + = ( )2,1− ( )2,1− ( )0,0 max 1 1 2 2 y x   = = −  −  { }na cos 2n na n π= n nS 2020S = 1010 2020 5050 0 4 3 4 2 4 1 4 2k k k ka a a a− − −+ + + = 2020 4 505= × 2020S k ∗∈N 4 3 4 2 4 1 4k k k ka a a a− − −+ + + ( ) ( ) ( ) ( )34 3 cos 2 4 2 cos 2 4 1 cos 2 4 cos22 2k k k k k k k k π ππ π π π π   = − − + − − + − − +       ( )4 2 4 2k k= − − + = 2020 4 505= × 2020 2 505 1010S =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数列求和,计算出 是解答的关键,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 等题. 8.下图中的图案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装饰图案,形若铜钱,寓意富贵吉祥.在圆内随机取一点,则该点 取自阴影区域内(阴影部分由四条四分之一圆弧围成)的概率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令圆的半径为 1,则 ,故选 C. 9.设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为 ,若 ,则满足 的正整数 的值为( ) A. 10 B. 11 C. 12 D. 13 【答案】C 【解析】 ∵ , ∴ , ∴ , , ∴ , ,∴满足 的正整数 的值为 12,故选 C. 10.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4 3 4 2 4 1 4 2k k k ka a a a− − −+ + + = 1 2 1 3 4 1π − 42 π− ( )2 2' 4 1SP S π π π π − −= = = − { }na n nS 6 7 5S S S> > 1 0n nS S + < n 6 7 5S S S> > 1 1 1 6 5 7 6 5 46 7 52 2 2a d a d a d × × ×+ > + > + 7 0a < 6 7 0a a+ > ( )1 13 13 7 13 13 02 a aS a += = < ( ) ( )1 12 12 6 7 12 6 02 a aS a a += = + > 1 0n nS S + < n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视图判断出几何体的直观图,结合三视图的数据可计算出该几何体的体积. 【详解】由三视图还原原几何体如图, 该几何体可看作两个几何体的组合体, 左侧是四分之一圆锥,右侧是四棱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高为 , 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为 的正方形,一条侧棱垂直于底面,且长度为 . 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由三视图求体积,关键是由三视图还原原几何体,是中档题. 11.设双曲线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 , 是双曲线 上的点,且 与 轴 垂直, 的内切圆的方程为 ,则双曲线 的渐近线方程为( ) 4 12 π + 1 3 π + 1π + 1 4 π + 1 1 1 1 21 1 41 1 13 3 4 12V S h π π + = ⋅ = ⋅ + ⋅ =   2 2 2 2: 1( 0, 0)x yC a ba b − = > > 1F 2F P C 1PF x 1 2PF F∆ 2 2( 1) ( 1) 1x y+ + − = C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设内切圆的圆心为 ,利用平几相关知识得 ,再由倍角公式得 ,从而得 到 ,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 ,求得 ,代入渐近线方程得: . 【详解】设内切圆 的圆心为 ,如图所示: 点 则 为 的角平分线,所以 , 所以 , 所以 ,在 中, , 所以 , 所以 ,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求解过程中灵活运用平面几何知识,能使运算量大大减少,使问 题的求解更简洁. 12.设奇函数 的定义域为 ,且 的图象是连续不间断, ,有 ,若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3 3y x= ± 3y x= ± 1 2y x= ± 2y x= ± M 2 1 1tan 3MF F∠ = 2 1 3tan 4PF F∠ = 1| | 3PF = 2 2 2c a b= + 3, 1b a= = 3y x= ± 2 2( 1) ( 1) 1x y+ + − = M 1 2( 2,0), (2,0),F F− 2MF 2 1PF F∠ 2 1 1tan 3MF F∠ = 2 1 2 1 2 1 2 2 2tan 3tan tan 2 1 tan 4 MF FPF F MF F MF F ∠∠ = ∠ = =− ∠ 1 1 1 2 | | 3 | | 3| | 4 PF PFF F = ⇒ = 1 2Rt PF F∆ 2| | 5PF = 2 12 | | | | 2 1a PF PF a= − = ⇒ = 2, 3c b= = 3by x xa = ± = ± ( )f x ,2 2 π π −   ( )f x ,02x π ∀ ∈ −   ( ) ( )cos sin 0f x x f x x′ + < ( ) 2 cos3f m f m π <    m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构造函数 ,可知该函数为奇函数,利用导数可判断出函数 在区间 上为减 函数,进而得出该函数在定义域 上为减函数,将所求不等式变形为 ,利用函数 的单调性可解出所求不等式. 【详解】令 ,定义域为 , 因为函数 为奇函数, , 则函数 是定义在 上 奇函数, , 因为 ,有 , 当 时, ,则 在 上单调递减. 则函数 是 上的奇函数并且单调递减, 又 等价于 ,即 , , 又 ,因此, .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构造函数求解函数不等式,根据导数不等式的结构构造新函数是解答的关键, 的 ,2 3 π π −   0, 3 π     ,2 3 π π − −   ,3 2 π π     ( ) ( ) cos f xg x x = ( )y g x= ,02 π −   ,2 2 π π −   ( ) 3g m g π <    ( )y g x= ( ) ( ) cos f xg x x = ,2 2 π π −   ( )y f x= ( ) ( ) ( ) ( ) ( ) cos cos f x f xg x g xx x −∴ − = = − = −− ( ) ( ) cos f xg x x = ,2 2 π π −   ( ) ( ) ( ) 2 cos sin cos f x x f x xg x x +′′ = ,02x π ∀ ∈ −   ( ) ( )cos sin 0f x x f x x′ + < ∴ ,02x π ∈ −   ( ) 0g x′ < ( ) ( ) cos f xg x x = ,02 π −   ( ) ( ) cos f xg x x = ,2 2 π π −   ( ) 2 cos3f m f m π <    ( ) 3 cos cos 3 ff m m π π    <     ( ) 3g m g π <    3m π∴ > 2 2m π π− < < 3 2m π π< [ ]( ) 1y f f x= + [ ]( ) 1 0y f f x= + = [ ]( ) 1f f x = − ( ) 2f x = − 1( ) 2f x = ( ) 2f x = − 3x = − 1 4x = 1( ) 2f x = 1 2x = − 2x = l lna xy x += (1, )a l 1 2 a 0 3 4 (1, )a 0x = y 0y = x a 0 3 4 2 ' 1 lna xy x − −= ' (1) 1y a= − (1 )( 1)y a a x− = − − 0x = 2 1y a= − 0y = 1 2 1 ax a −= − 21 1 | 2 1| 1| | | |2 2 |1 | 2 aS x y a −= ⋅ ⋅ = ⋅ =− a = 0 3 4 0 3 417.在 中,三边 , , 的对角分别为 , , ,已知 , . (1)若 ,求 ; (2)若 边上的中线长为 ,求 的面积. 【答案】(1) ;(2) . 【解析】 【分析】 (1)利用正弦定理把等式 中的边化成角,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得到 ,再 利用正弦定理 ,求得 ; (2)设 边上的中线为 ,利用向量加法法则得 ,对式子两边平方转化成代数运算, 求得 ,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求面积的值. 【详解】(1)因为 , 由正弦定理,得 , 所以 .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 因为 ,所以 . 又因为 ,所以 ,所以 . (2)设 边上的中线为 ,则 , 所以 , 即 , . ABC∆ a b c A B C 3a = cos cos cos 3 sin cos B A C a B C b + = 2 3c = sin A AB 37 2 ABC∆ 3 4 3 3 cos cos cos 3 sin cos B A C a B C b + = 3C π= sin sin a c A C = 3sin 4A = AB CD 2CD CA CB= +   4b = 1 sin2ABCS ab C∆ = cos cos cos 3 sin cos B A C a B C b + = cos cos cos 3sin sin cos sin B A C A B C B + = cos( ) cos cos 3sin sin cos sin A C A C A B C B − + + = sin sin 3sin cosA C A C= sin 0A ≠ tan 3C = (0, )C π∈ 3C π= sin sin a c A C = 3 2 3 sin 3 2 A = 3sin 4A = AB CD 2CD CA CB= +   2 2 2 24 ( ) 2 cosCD CA CB b a ab C= + = + +   237 9 3b b= + + 2 3 28 0b b+ − =解得 或 (舍去). 所以 . 【点睛】本题考查正弦定理、面积公式在解三角形中的运用,解题过程中向量关系 的两边 平方后,本质是余弦定理. 18.如图,在矩形 中, , ,点 是边 上的一点,且 ,点 是 的 中点,将 沿着 折起,使点 运动到点 处,且有 . (1)证明: . (2)求四棱锥 的体积. 【答案】(1)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 1 ) 取 的 中 点 , 连 接 , , 推 导 出 , , 由 此 能 证 明 ,可得 ,结合 证得 . (2))由(1)结合垂直关系可计算四棱锥的高及底面的面积,能求出 的体积. 【详解】(1)取 的中点 ,连接 , , 由已知得 ,∴ ,又点 是 的中点,∴ . 因为 ,点 是线段 的中点,∴ . 又因为 ,∴ ,从而 平面 , ∴ ,又 , 不平行,∴ 平面 . 4b = 7b = − 1 1 3sin 4 3 3 32 2 2ABCS ab C∆ = = × × × = 2CD CA CB= +   ABCD 2AB = 3BC = E AD 2AE ED= H BE ABE∆ BE A S SC SD= SH BCDE⊥ 平面 S BCDE− 4 2 3 CD M HM SM SM CD⊥ HM CD⊥ CD SHM⊥ 平面 CD SH⊥ SH BE⊥ SH BCDE⊥ 平面 S BCDE− CD M HM SM 2AE AB= = 2SE SB= = H BE SH BE⊥ SC SD= M CD SM CD⊥ / /HM BC HM CD⊥ CD ⊥ SHM CD SH⊥ CD BE SH ⊥ BCDE(2)由(1)知 , , 底面 面积为 , ∴四棱锥 的体积 . 【点睛】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证明,考查四棱锥的体积的求法,考查了空间思维能力,是中档题. 19.某市政府为减轻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保卫蓝天,鼓励广大市民使用电动交通工具出行,决定为电动 车(含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免费提供电池检测服务.现从全市已挂牌照的 电动车中随机抽取 100 辆委托专业机构免费为它们进行电池性能检测,电池性能分为需要更换、尚能使用、较好、良好四个等级, 并分成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两个群体分别进行统计,样本分布如图. (1)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电池性能较好的电动车中随机抽取 9 辆,再从这 9 辆中随机抽取 2 辆,求至少 有一辆为电动汽车的概率; (2)为进一步提高市民对电动车的使用热情,市政府准备为电动车车主一次性发放补助,标准如下:①电 动自行车每辆补助 300 元;②电动汽车每辆补助 500 元;③对电池需要更换的电动车每辆额外补助 400 元. 试求抽取的 100 辆电动车执行此方案的预算;并利用样本估计总体,试估计市政府执行此方案的预算. 【答案】(1) ;(2) . 【解析】 【分析】 (1)根据频数图,利用分层抽样得电动自行车应抽取 4 辆,电动汽车应抽取 5 辆,再利用古典概型和对立 事件求得:至少有一辆为电动汽车的概率为 ; (2)由频数图,计算样本中 100 辆电动车共补助 元,算出每辆电动车平均需补助的钱乘以 可 得估计出市政府执行此方案的预算. 的 2 sin45 2SH AH= = × ° = 1 13DE BC= = BCDE ( )1 3 1 2 42S = × + × = S BCDE− 1 4 24 23 3V = × × = 50000 5 6 20800000 5 6 41600 50000【详解】(1)根据分层抽样的原理,电动自行车应抽取 (辆), 电动汽车应抽取 (辆). 从 9 辆电动车中抽取 2 辆,设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分别为 , , , , , , , , , 可得抽法总数为 36 种, 其中 2 辆均为电动自行车的有 , , , , , ,共 6 种. “设从这 9 辆中随机抽取 2 辆,至少有一辆为电动汽车”为事件 , 则 . (2)由条件可知,这 100 辆电动车中电动自行车 60 辆,电动汽车 40 辆,其中电池需要更换的电动自行车 8 辆,电动汽车 1 辆.根据补助方案可知,这 100 辆电动车共补助 (元). 由样本估计总体,市政府执行此方案 预算大约需要 (元).即为所求. 【点睛】本题考查从图中抽取数据信息、古典概型计算概率、样本估计总体思想,考查基本数据处理能 力. 20.已知动点 到直线 的距离比到定点 的距离大 1. (1)求动点 的轨迹 的方程. (2)若 为直线 上一动点,过点 作曲线 两条切线 , ,切点为 , , 为 的中点. ①求证: 轴; ②直线 是否恒过一定点?若是,求出这个定点的坐标;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①证明见解析;② .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知,动点 到直线 的距离等于到定点 的距离,符合抛物线的定义,求轨迹 的 方程为 ; 的 的 20 9 420 25 × =+ 25 9 520 25 × =+ 1a 2a 3a 4a 5a 1b 2b 3b 4b 1a 2a 1a 3a 1a 4a 2a 3a 2a 4a 3a 4a A 6 5( ) 1 ( ) 1 36 6P A P A= − = − = 60 300 40 500 9 400 41600× + × + × = 41600 50000 20800000100 × = P 5 4y = − 10, 4      P C M 2y x= − M C MA MB A B N AB MN x⊥ AB 2x y= 1 ,22      P 1 4y = − 10, 4      C 2x y=(2)①设动点 , , ,利用导数求出切线 的方程分别为: 、 ,从而有 , 为方程 的两根,证明点 的横坐标与点 的横坐标相等,从而证得 轴; ②由①中的结论,把直线 的方程写成含有参数 的形式,即 并把方程看成关于 的一次函数,从而得到定点为 . 【详解】(1)由动点 到直线 的距离比到定点 的距离大 1 得, 动点 到直线 的距离等于到定点 的距离, 所以点 的轨迹为顶点在原点、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其中 , 轨迹方程为 . (2)①设切点 , , ,所以切线 的斜率为 , 切线 . 设 ,则有 ,化简得 . 同理可得 . 所以 , 为方程 的两根. 则有 , ,所以 . 因此 轴. ② 因为 , 所以 .又因为 , 所以直线 ,即 . 即直线过定点 . 【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的定义求方程、利用导数求切线方程、直线与抛物线相切、直线过定点等知识, ( , 2)M t t − ( )2 1 1,A x x ( )2 2 2,B x x ,MA MB ( )2 1 1 12y x x x x− = − ( )2 2 2 2 2y x x x x− = − 1x 2x 2 2 2 0x tx t− + − = N M MN x⊥ AB t ( )22 2 2 ( )y t t t x t− − + = − t 1 ,22      P 5 4y = − 10, 4      P 1 4y = − 10, 4      P 1 2p = 2x y= ( )2 1 1,A x x ( )2 2 2,B x x 2y x′ = MA 12x ( )2 1 1 1: 2MA y x x x x− = − ( , 2)M t t − ( )2 1 1 12 2t x x t x− − = − 2 1 12 2 0x tx t− + − = 2 2 22 2 0x tx t− + − = 1x 2x 2 2 2 0x tx t− + − = 1 2 2x x t+ = 1 2 2x x t= − 1 2 2N M x xx t x += = = MN x⊥ ( )2 2 1 2 1 2Ny x x= + ( )2 2 1 2 1 2 1 2 22 x x x x t t= + − = − + ( )2,2 2N t t t− + 2 2 1 2 1 2 1 2 2AB x xk x x tx x −= = + =− ( )2: 2 2 2 ( )AB y t t t x t− − + = − 12 2 2y t x − = −   1 ,22     考查运算求解和逻辑推理能力.特别是在求证直线过定点进,也可以有另外的思路,即把直线设成 的形式,然后寻找 的关系,再把直线方程转化成只含变量 或变量 的方程. 21.已知函数 . (1)讨论函数 的单调性; (2)对任意的 , , ,恒有 ,求实数 的取值范 围. 【答案】(1)见解析;(2) . 【解析】 【分析】 (1)对函数进行求导后得到 ,对 分情况进行讨论: 、 、 、 ; (2)由(1)知 在 上单调递减,不妨设 ,从而把不等式中的绝对值去掉得: ,进而构造函数 ,把问题转化为恒成立问题,求得 实数 的取值范围. 【详解】(1) , 当 时, ,所以 在 上单调递增; 当 时, 或 , ,所以 在 , 上单调递增; , ,所以 在 上单调递减. 当 时, 或 , ,所以 在 , 上单调递增; , ,所以 在 上单调递减. 当 时, , ,所以 在 上单调递减; , ,所以 在 上单调递增. (2)因为 ,由(1)得, 在 上单调递减,不妨设 , 由 得 , y kx b= + ,k b k b 21( ) ( 1) ln2f x x a x a x= − + + ( )f x [3,5]a∈ 1x ( )2 1 2[1,3]x x x∈ ≠ ( ) ( )1 2 1 2f x f x x xλ− < − λ )6 2 5, − +∞ ( )f x′ ( 1)( ) ( 0)x x a xx − −= > a 1a > 1a = 0 1a< < 0a ( )f x [1,3] 1 2x x< ( ) ( )1 1 2 2f x x f x xλ λ+ < + ( ) ( ) (1 3)h x f x x xλ= +   λ ( ) 1 af x x a x ′ = − − + 2 ( 1)x a x a x − + += ( 1)( ) ( 0)x x a xx − −= > 1a = 2( 1)( ) 0xf x x −= ≥′ ( )f x (0, )+∞ 1a > (0,1)x∈ ( , )a +∞ ( ) 0f x′ > ( )f x (0,1) ( , )a +∞ (1, )x a∈ ( ) 0f x′ < ( )f x (1, )a 0 1a< < (0, )x a∈ (1, )+∞ ( ) 0f x′ > ( )f x (0, )a (1, )+∞ ( ,1)x a∈ ( ) 0f x′ < ( )f x ( ,1)a 0a (0,1)x∈ ( ) 0f x′ < ( )f x (0,1) (1, )x∈ +∞ ( ) 0f x′ > ( )f x (1, )+∞ [3,5]a∈ ( )f x [1,3] 1 2x x< ( ) ( )1 2 1 2f x f x x xλ− < − ( ) ( )1 2 2 1f x f x x xλ λ− < −即 . 令 , ,只需 恒成立, 即 恒成立, 即 , 即 .因为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所以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综合、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等,对分 类讨论思想的要求较高,在第(2)问的求解时,去掉绝对值后,构造新函数,再利用导数研究新函数是解 决问题的难点. 请考生在 22、23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已知曲线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曲线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 (1)以坐标原点 为极点,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当 时,求曲线 , 的极坐标方 程; (2)若曲线 与曲线 交于 , 两点(不重合),求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 ;(2) . 【解析】 【分析】 (1)把曲线 , 先化成普通方程,再化成极坐标方程; (2)把 ( 为参数)代人 ,利用参数的几何意义得 ( ) ( )1 1 2 2f x x f x xλ λ+ < + ( ) ( ) (1 3)h x f x x xλ= +   ( ) 1ah x x ax λ′ = + − − + ( ) 1 0ah x x ax λ′ = + − − +  11 1a xx λ  − − +   ( [3,5], [1,3])a x∈ ∈ 15 1 1xx λ  − − +   56 x x λ  − +   56 6 2 5x x  − + ≤ −   5x = λ )6 2 5, − +∞ xOy 1C cos sin x t y t α α =  = t 2C 3 cos 1 sin x y θ θ  = + = + θ O x 4 πα = 1C 2C 1C 2C A B | | | |OA OB+ ( )4 πθ ρ= ∈R ( )2 2sin 2 3 cos 3 0ρ ρ θ θ− + + = (2 3,4 1C 2C cos , sin x t y t α α =  = α ( ) ( )2 23 1 1x y− + − =,再根据直线与圆相交的几何性质得 , 从而得以式子的取值范围 . 【详解】(1)当 时,直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 . 由 ( 为参数),得 . 极坐标方程 . (2)把 ( 为参数)代人 ,得 . 设 , 对应的参数分别为 , , 则 (由几何性质得 ), . 因为 ,所以 .所以 . 的取值范围为 . 【点睛】本题考查参数方程与极坐标方程互化、参数的几何意义求范围,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及转化与化归 思想,在利用参数和的几何意义解题时,注意直线的参数方程的定点及标准形式问题. 23.己知 ,函数 . (1)若 ,解不等式 ; (2)若函数 ,且存在 使得 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零点分段解不等式即可(2)等价于 ,由 ,得 为 1 2OA OB t t+ = + 2sin 2 3 cos 4sin 3 πα α α = + = +   0 3 πα< < (2 3,4 4 πα = 1C ( )4 πθ ρ= ∈R 2 3 cos ,: 1 sin xC y θ θ  = + = + θ ( ) ( )2 23 1 1x y− + − = ( )2 2sin 2 3 cos 3 0ρ ρ θ θ− + + = cos , sin x t y t α α =  = α ( ) ( )2 23 1 1x y− + − = ( )2 2sin 2 3 cos 3 0t t α α− + + = A B 1t 2t 1 2 2sin 2 3 cost t α α+ = + 0 3 πα< < 1 2OA OB t t+ = + 2sin 2 3 cos 4sin 3 πα α α = + = +   0 3 πα< < 2 3 3 3 π π πα< + < 2 3 4sin 43 πα < +   OA OB+ (2 3,4 0a > ( )f x x a= − 2a = ( ) ( )3 5f x f x+ + ≤ ( ) ( ) ( )2g x f x f x a= − + 0x R∈ ( ) 2 0 2g x a a≥ − a { }| 2 3x x− ≤ ≤ (0,4] ( ) 2 max 2g x a c≥ − 2x a x a x a x a a− − + ≤ − − − =不等式即可求解 【详解】(1)当 时, , 当 时,由 ,解得 ; 当 时,由 ,解得 ; 当 时,由 ,解得 . 综上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2) . 存在 使得 成立,等价于 . 又因为 ,所以 ,即 . 解得 ,结合 ,所以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 【点睛】本题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考查不等式恒成立及最值,考查转化思想,是中档题 2a = ( ) ( ) 1 2 , 1 3 2 1 3, 1 2 2 1, 2 x x f x f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a ( ]0,4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