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文言文《 庖丁解牛》知识归纳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一语文下册文言文《 庖丁解牛》知识归纳

ID:246484

大小:60.22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庖丁解牛》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庖丁解牛》是先秦 道 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庄周) 创作的一则寓言故事。作者原意是用它 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 顺应自然 规律的道理。庄子(约前 369 一前 286),战国 时期 哲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 周 ,字 子休 ,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 漆园吏。家贫,但拒绝楚威王的厚币礼聘。他继承 老子 “道法自然”的观点,否定有天帝造物主的存在, 认为万物起源于“道”,而人的生死只不过是“道”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个短暂的环节。其哲学思想达到很高的 思维水平,对后世影响很大。其文章纵横开合,变化无端,并多用寓言故事,想象丰富而奇特,在散文发 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著作有 《庄子》 。 二、字词梳理 (1)庖丁:名为“丁”的厨师。一说即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 (2)文惠君:即梁惠工,战国时魏国国君。 (3)所触:接触的地方。 (4)履:踩。 (5)踦:支撑、接触。意思是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 (6)砉然向然:砉,拟声词,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向,同“响”。 (7)奏刀騞然:进刀时发出“騞”的声音。奏,进。騞,拟声词,插刀裂物的声音。 (8)中音:合乎音律。 (9)合于《桑林》之舞: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10)乃中《经首》之会: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乃,又。会, 音节、节奏。 (11)盖:同“盍”,何、怎么。 (12)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13)进乎技矣:超过技术了。进,超过。技,具体的操作技术。 (14)无非牛者: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意思是跟一般人所见的一样。 (15)未尝见全牛也:未曾看到完整的牛了。这是说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 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解的东西。 (16)臣以神遇而不以日视: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不用眼睛去看了。臣,庖丁自称。遇、接触。 (17)官知止而神欲行: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意思是,解牛时可以不用感觉器馆,而只靠精神活动来行事。官知、感官的知觉,这甲指视觉。神欲,精神活动。 (18)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结构。 (19)批大郤:击入大的缝隙。批,击。郤,同“隙”,空隙。 (20)导大窾:顺着(骨节之间的)空处进刀。导。顺着、循着,这里指引刀而入。窾,空。 (21)因其固然: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 (22)技经肯綮之未尝: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意思是,用刀的技术高超, 从不经过使刀口钝折的地方。技,应是“枝”字,指支脉。经,指经脉。肯,附在骨上的肉綮、结合处。 (23)軱:大骨。 (24)更:换。 (25)割:割肉。 (26)族庖:一般厨师。族,众。 (27)折:断。指用刀砍断骨头。 (28)新发于硎: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发,出硎,磨刀石。 (29)彼节者有间:那作的骨节有空隙。间,空隙。这里形容口薄。 (30)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31)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32)怵然:戒惧的样子。 (33)视为止,行为迟: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缓慢下来。 (34)微:轻。 (35)謋:拟声词,迅速裂开的声音。这里形容骨与肉分开的声音。 (36)委:堆积。 (37)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38)善:揩拭。 (39)养生:指养生之道。 二、通假字 (1)砉然向然:“向”通“响”。 (2)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 (3)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指支脉。 (4)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三、古今异义(古/今) (1)奏刀騞然 古义:进。 今义:演奏,奏乐。 (2)乃中《经首》之会 古义:节奏。 今义:表示能力,会议。 (3)进乎技矣 古义:超过。 今义:动词,从外面到里面。 (4)所见无非牛者 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只,不外乎。 (5)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古义:会合,接触。 今义:碰见,遇见。 (6)依乎天理 古义:指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今义:天道。 (7)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行,动作;为,因此。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8)因其固然 古义:本来的样子。 今义:连词,表转折。 (9)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虽然这样,但是。 今义:连词,表转折。 (10)吾见其难为 古义:很难下刀。 今义:使人为难。 四、重要虚词 (1)“为”字的用法和意义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后一个:作为。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2)“乎”字的用法和意义 ①技盍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 ④而况大軱乎:疑问语气词,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3)“然”字的用法和意义 ①砉然向然:都是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 ②奏刀騞然:助词,象声词词尾。 ③因其固然:名词词尾,……的样子。 ④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⑤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 (4)“于”字的用法和意义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五、特殊句式 (1)技盍至此乎:省略句。技盍至(于)此乎。 (2)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3)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4)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视为(之)止,行为(之)。 六、成语积累 (1)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2)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3)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 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4)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肯綮:肯,骨间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现 在指关键。 七、参考译文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 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 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 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 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 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 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 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 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 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 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 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八、文章主旨 牛无疑是很复杂的,庖丁解牛,为什么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掌握 了它的肌理。牛与牛当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么牛,它们的肌理都是一致的;每个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 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肌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生活也一样,如果能透解 了、领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 正获得轻松。 做事应处处小心,还要保持着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规律的同时,更要去 反复实践,像庖丁“所解数千牛矣”一样,不停地重复,终究会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 身、全生、养心、尽年。 九、文章结构 第一段: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 第二段:紧接着写文惠君的夸赞,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 第三段:是庖丁对文惠君的解答,庖丁主要讲述了自己达于“道”境的三个阶段。第四段:写文惠君听后领悟了养生的道理。 十、写作特点 1.结构严密。全文分两大部分,先讲述故事(第一、二段),再点明寓意(第三段)。就故事说,又分两 层,即由写“技”到说“道”。先描述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再由庖丁阐述他的解牛之道。写庖丁的技,先是直 接描写,再通过文惠君的赞叹加以小结,并转入庖丁的谈道。对道的阐述又分为三个方面:首先,从纵的 方面介绍掌握道的三个阶段,突出掌握道以后的特点;其次,从横的方面将庖丁与良庖、族庖进行比较, 以说明得道与否的异同;第三,说明成功地解决了难以处理的“族”的问题。这是从一般写到特殊。这三个方 面都紧紧扣住“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之“道”进行阐述。庖丁答文惠君的第一句话,将写技与谈道两方面自然 地联系起来。文惠君所说由庖丁之言获得养生之道的话,又起到统摄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全文围绕解 牛的事件,阐述一个“道”字,由具体到抽象,条分缕析,环环相扣,将道理说得晓畅透彻。 2.语言生动简练。如写庖丁解牛时手、肩、足、膝的动作,只用触、倚、履、踌四字,便反映出各自的 特色。用“嘻!善哉!技盖至此乎?”这么八个字(实词、虚词各半)三句话,就将文惠君看到庖丁高超的解 牛技术而产生的惊异、赞叹与疑惑不解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反映出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 微”几句,将庖丁解决特殊困难时那种专心致志、小心谨慎而又充满信心的内心活动、目光和动作特点,刻 画得淋漓尽致,又与后面写庖丁因困难获得解决而悠然自得的动作、神态形成鲜明对照。 十一、《庄子》中成语 (1)望洋兴叹 出处:《庄子·秋水》 原文:河伯到了海边:“望洋向若而叹”。 释义: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现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2)朝三暮四 出处:《庄子·齐物论》 原文: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释义:原指仅改变形式而不改变内容。后指变化无常。 (3)薪火相传 出处:《庄子·养生主》 原文:“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释义:柴虽燃尽,火种仍留传。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4)探骊得珠 出处:《庄子·列御寇》 原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 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释义:原指抓住机会获得成功,后演变为善于抓住要点。 (5)越俎代疱 出处:《庄子·逍遥游》 原文:“疱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释义:喻超出自己的职责,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6)螳臂当车 出处:《庄子·人间世》 原文:“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释义: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出处:《庄子·山木》 原文:“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 真。” 释义: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8)屠龙之技 出处:《庄子·列御寇》 原文:“朱平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释义: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9)以强凌弱 出处:《庄子·盗跖》 原文:“自是以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释义: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10)运斤成风 出处:《庄子·徐无鬼》 原文:“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万里鼻不伤,郢人 立不失容。”释义: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11)庄周梦蝶 出处:《庄子·齐物论》 原文:“昔日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释义: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亦真亦幻。 (12)捉襟见肘 出处:《庄子·让王》 原文:“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释义: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