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福建莆田市高三3月(线上)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数学理科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福建莆田市高三3月(线上)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数学理科试题(解析版)

ID:247669

大小:2.08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4-0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莆田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数学(理科)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共 5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 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选择题答案使用 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 答案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 ,则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计算 , ,再计算 得到答案. 【详解】 , , 故 . 故选: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交集运算,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2.若 i•z=1﹣2i,则|z|=( ) A. B. C. 3 D. 5 【答案】B 【解析】 ( ){ }lg 1A x y x= = + { }2 2 0B x x x= + − < A B = { }1 1x x− < < { }1 2x x− < < { }2 1x x− < < − { }2 1x x− < < { }1A x x= > − { }2 1B x x= − < < A B ( ){ } { }lg 1 1A x y x x x= = + = > − { } { }2 2 0 2 1B x x x x x= + − < = − < < { }1 1A B x x∩ = − < < A 3 5【分析】 首先利用复数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然后再进行复数模的运算即可. 【详解】 , ,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运算以及模的运算,属于基础题.首先对于复数的四则运算,要切实掌握其运 算技巧和常规思路,如 , , , .其次要熟悉复数相关基本概念,如复数 的 实部为 、虚部为 、模为 、共轭复数为 . 3.若 , ,则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范围计算得到 , ,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故 , ,故 . , 故选: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倍角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4.函数 在 的图象大致为( ) A. B.  1 2i z i= − ∴ z ( )( ) 2 1 21 2 2i ii ii i − −−= = = − −− ∴ 5z = ( )( ) ( ) ( )a bi c di ac bd ad bc i+ + = − + + , , ,a b c d R∈ ( ) ( ) 2 2 ac bd bc ad ia bi c di c d + + −+ =+ + , , ,a b c d R∈ a bi+ ( ),a b R∈ a b 2 2a b+ a bi− 0, 2 πθ  ∈   4cos 6 5 πθ + =   sin 2 3 πθ + =   24 25 7 25 7 25 − 24 25 − 3sin 6 5 πθ + =   sin 2 2sin cos3 6 6 π π πθ θ θ     + = + +           0, 2 πθ  ∈   2,6 6 3 π π πθ  + ∈   4cos 6 5 πθ + =   3sin 6 5 πθ + =   24sin 2 2sin cos3 6 6 25 π π πθ θ θ     + = + + =           A ( ) 2 2 sin 1 x x xf x x −= + ,2 2 π π − 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判断函数为奇函数排除 ,计算 排除 ,得到答案. 【详解】 , ,函数为奇函数,排除 . ,排除 . 故选: .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函数解析式选择图像,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是解题的关键. 5.甲、乙、丙、丁四名志愿者去 , , 三个社区参与服务工作,要求每个社区至少安排一人,则不同 的安排方式共有( ) A. 18 种 B. 36 种 C. 72 种 D. 81 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捆绑法将四人分为三组有 种,再全排列 种,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利用捆绑法将四人分为三组: 种,再全排列 种,故有 种不同的安排方式. 故选: . 【点睛】本题考查了排列组合中的捆绑法,意在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6.高斯函数 表示不超过 的最大整数,如 , , .执行下边的程序框图,则输 出 的值为( ) AB 06f π  >   C ( ) 2 2 sin 1 x x xf x x −= + ( ) ( )2 2 sin 1 x x xf x f xx − +− = = −+ AB 2 2 1 6 2 6 06 16 f π π π π  −     = >     +   C D A B C 2 4 6C = 3 3 6A = 2 4 6C = 3 3 6A = 6 6 36× = B [ ]x x [ ]2 2= [ ]1.9 1= [ ]3.6 4− = − S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程序框图依次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程序框图依次计算: ; ; ; ,结束. 故选: . 【点睛】本题考查了程序框图,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7.函数 的图象在点 切的切线分别交 轴, 轴于 、 两点, 为坐标原点, ,则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求导得到 ,计算切线方程为 ,故 , , 代入向量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 ,故 , , , 故切线方程为: ,故 , . 【 5 4 3 2 1, 1S n= = 1, 2S n= = 2, 3S n= = 3, 4S n= = C ( ) 3lnf x x ax= + ( )1, (1)P f x y A B O 2OP OA OB= +   a = 3 2 − 1 4 − 1 4 3 2 ( ) 21' 3f x axx = + ( )( )1 3 1y a x a= + − + 1 2 ,01 3 aA a +   +  ( )0, 1 2B a− − ( ) 3lnf x x ax= + ( ) 21' 3f x axx = + ( )' 1 1 3f a= + ( )1f a= ( )1,P a ( )( )1 3 1y a x a= + − + 1 2 ,01 3 aA a +   +  ( )0, 1 2B a− −,即 ,解得 . 故选: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方程,向量运算,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8.已知函数 f(x)=sin(ωx+φ)(ω>0,0<φ<π)的图象关于直线 x 对称,且 .当 ω 取最 小值时,φ=(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正弦函数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并结合正弦函数的图象,求得 取最小值时,然后利用 求出 的值. 【详解】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且 , 则 取最小时, , 可得 ,可得 , 再根据 , 可得 , ,求得 , , 因为 , 所以 ,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主要考查函数的对称性和周期性,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基 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属于中档题. 9.已知抛物线 的焦点为 ,过 的直线 交 于 , 两点, 轴被以 为直径的圆所截得 的弦长为 6,则 ( ) 2OP OA OB= +   ( ) 1 22,2 , 1 21 3 aa aa + = − − +  1 4a = − B 5 6 π= 7 012f π  =   π 6 π 3 2π 3 5π 6 ω 7 012f π  =   ϕ ( ) ( )sinf x xω ϕ= + ( )0,0ω ϕ π> < < 5 6x π= 7 012f π  =   ω 1 2 5 7 4 6 12 π π π ω = − 2ω = ( ) ( )sin 2f x x ϕ= + 7 012f π  =   72 12 k π ϕ π+ = k Z∈ 7 6k πϕ π= − k Z∈ 0 ϕ π< < 5 6 πϕ = 2: 4C y x= F F l C A B y AB AB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故 设 直 线 为 , 设 , , 计 算 得 到 中 点 的 横 坐 标 为 , ,根据 ,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抛物线 的焦点 ,易知当斜率不存在时不成立, 故设直线 为 ,设 , . 则 ,即 ,故 , 故 中点的横坐标为 , . 故 ,解得 ,故 . 故选: . 【点睛】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中的弦长问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能力. 10.已知三棱锥 的四个顶点在球 的球面上, 平面 , , 与平 面 所成的角为 ,则球 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取 中点 ,连接 ,证明 平面 ,故 为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球 心 在平面 的投影为 的外心 ,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取 中点 ,连接 , ,则 . 平面 , 平面 ,故 . ,故 平面 ,故 为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 5 7 10 14 AB ( )1y k x= − ( )1 1,A x y ( )2 2,A x y AB 2 21 k + 2 2 2 4 2kAB k += + 2 2 2 2 23 12 AB k    = + +      2: 4C y x= ( )1,0F AB ( )1y k x= − ( )1 1,A x y ( )2 2,A x y ( ) 2 4 1 y x y k x  = = − ( )2 2 2 22 4 0k x k x k− + + = 2 1 2 2 2 4kx x k ++ = AB 2 1 2 2 2 2 4 212 2 x x k k k + += = + 2 1 2 2 2 4 2kAB x x p k += + + = + 2 2 2 2 23 12 AB k    = + +      2 2 3k = 2 2 2 4 2 10kAB k += + = C P ABC− O PA ⊥ ABC 2PA AB BC= = = PB PAC 30° O 6π 12π 16π 48π AC D ,BD PD BD ⊥ PAC DPA∠ PB PAC 30° O ABC ABC∆ D AC D ,BD PD 2AB BC= = BD AC⊥ PA ⊥ ABC BD ⊂ ABC PA BD⊥ PA AC A= BD ⊥ PAC DPB∠ PB PAC 30°,故 , , ,故 . 球心 在平面 的投影为 的外心 , 根据 知, ,故 , 故球的表面积为 . 故选: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棱锥的外接球问题,确定球心 在平面 的投影为 的外心 是解题的关 键,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11.已知双曲线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过 的直线与 的左支交于 , 两 点,若 ,且 ,则 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计 算 得 到 , , , , 根 据 ,利用余弦定理得到 ,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故 , ,故 ,故 . 2 2PB = 2BD = 6PD = 2 2AC = 2ABC π∠ = O ABC ABC∆ D OA OP= 1 12OD AP= = 2 2 2 3R OD AD= + = 24 12Rπ π= B O ABC ABC∆ D 2 2 2 2: 1( 0, 0)x yC a ba b − = > > 1 2,F F 1F C P Q 2 1 2PF F F= 1 13 2PF QF= C 3 2 7 5 5 3 2 2 1 2 2PF F F c= = 1 2 2PF c a= − ( )1 3QF c a= − 2 3QF c a= − 1 2 1 2cos cosPF F QF F∠ = − ∠ 2 25 12 7 0c ac a− + = 2 1 2 2PF F F c= = 1 2 2 2 2PF PF a c a= − = − 1 13 2PF QF= ( )1 3QF c a= − 2 12 3QF a QF c a= + = −根据余弦定理 , , , 化简整理得到: ,即 ,解得 或 (舍去). 故选: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双曲线离心率,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12.设函数 的定义域为 ,已知 有且只有一个零点.下列四个结论: ① ; ② 在区间 单调递增; ③ 是 的零点; ④ 是 的极大值点, 是 的最小值.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取 ,即 ,两边取对数 ,设 ,求导画出函数图像,计算 , 故 ,画出函数 和 的图像,根据图像得到函数单调性,依次判断每个 选项得到答案. 【详解】取 ,即 ,两边取对数 , 即 有且只有一个解,设 , . 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画出函数图像,如图所示: 故 或 ,解得 或 (舍去),故 ,①正确; , ,③正确, ,取 ,即 , 两边取对数 ,画出函数 和 的图像, 根据图像知: 2 2 2 1 1 2 2 1 2 1 1 2 cos 2 PF F F PFPF F PF F F + −∠ = ⋅ 2 2 2 1 1 2 2 1 2 1 1 2 cos 2 QF F F QFQF F QF F F + −∠ = ⋅ 1 2 1 2cos cosPF F QF F∠ = − ∠ 2 25 12 7 0c ac a− + = 25 12 7 0e e− + = 7 5e = 1e = B ( ) ( )1x af x a x a= − > (0, )+∞ ( )f x a e= ( )f x ( )1,e x e= ( )f x 1x = ( )f x ( )f e ( )f x ( ) 0x af x a x= − = x aa x= ln lnx a a x= ( ) ln xh x x = a e= ( ) 1' x ef x e ex −= − 1 1 xy e −= − lny x= ( ) 0x af x a x= − = x aa x= ln lnx a a x= ln lna x a x = ( ) ln xh x x = ( ) 2 1 ln' xh x x −= ( )h x ( )0,e ( ),e +∞ ln 1a a e = ln 0a a < a e= 0 1a< < a e= ( ) x ef x e x= − ( ) 0f e = ( ) 1' x ef x e ex −= − ( ) 1 0' x ef x e ex − == − 1x ee ex −= ( )1 1 lnx e x= + − 1 1 xy e −= − lny x=当 时, ,故 ,函数 单调递减; 当 或 时, ,函数 单调递增. 故②错误,④正确. 故选: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导数求参数值,函数的单调性,极值,零点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13~2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已知非零向量 , 满足 ,且 ,则 与 的夹角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 得到 ,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故 ,故 ,即 . ( )1,x e∈ 1 ln1 x xe − = − ( )f x C a b 4a b=  ( )2a b b− ⊥   a b 3 π ( )2a b b− ⊥   ( ) 2 2 cos 2 0a b b a b bθ− ⋅ = ⋅ − =      ( )2a b b− ⊥   ( ) 22 2 2 cos 2 0a b b a b b a b bθ− ⋅ = ⋅ − = ⋅ − =         1cos 2 θ = 3 πθ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了向量夹角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14.设 满足约束条件 则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画出可行域, 表示点 和 之间的斜率,根据图像得到答案. 【详解】如图所示,画出可行域, 表示点 和 之间的斜率. 根据图像知:当 时, 有最大值为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性规划问题,将 表示为两点的斜率是解题的关键. 15.已知函数 且 ,则 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 3 π ,x y 1 0, -2 0 3 x y x y x − + ≥  + ≥  ≤ , 2 yz x = + 4 5 2 yz x = + ( ),x y ( )2,0− 2 yz x = + ( ),x y ( )2,0− 3, 4x y= = 2 yz x = + 4 5 4 5 2 yz x = + ( ) 2 2 , 1, 4 5, 1, x xf x x x x   ( ) 5f a = ( )2f a− = 1 4讨论 和 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得到 ,再代入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当 时, , ,不成立; 当 时, , 或 (舍去); 综上所述: ,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段函数求参数和函数值,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16. 的内角 , , ,的对边分别为 , , .已知 , 是 边 上的中线,且 ,则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 据 正 弦 定 理 计 算 得 到 , 设 , 则 , , 根 据 余 弦 定 理 得 到 ,故 ,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即 ,即 , 故 , ,故 . 设 ,则 , , 在 中:根据余弦定理, ,即 . , 故 , 当 ,即 ,面积有最大值为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意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a < 1a > 4a = 1a < ( ) 2 5af a = = 2log 5 1a = > 1a > ( ) 2 4 5 5f a a a= − + = 4a = 0a = 4a = ( ) ( ) 12 2 4f a f− = − = 1 4 ABC A B C a b c ( )cos cos 0c B b A B+ + = BD AC 1BD = ABC 2 3 B C= 2AB x= AD DC x= = A θ∠ = 2 2 5 1cos 4 x x θ −= 2 2 2 5 169 9 9 4 x S  − − +  = ( )cos cos 0c B b A B+ + = cos cosc B b C= sin cos sin cosC B B C= ( )sin 0B C− = ( ),B C π π− ∈ − B C= 2AB x= AD DC x= = A θ∠ = ABD∆ 2 2 21 4 4 cosx x x θ= + − 2 2 5 1cos 4 x x θ −= 1 2 2 sin2S x x θ= ⋅ ⋅ ( ) 2 2 4 2 2 4 2 4 4 5 16925 10 1 9 94 1 cos 4 1 16 4 xx xS x x x θ  − − +  − +  = − = − =   2 5 9x = 5 3x = 2 3 2 3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岀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考题,每 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60 分) 17.设 是公差不为 0 的等差数列,其前 项和为 已知 , , 成等比数列, . (1)求 的通项公式; (2)设 ,数列 的前 项和为 ,求 .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得到 , ,计算得到答案. (2) ,利用分组求和法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1) , , 成等比数列,故 ,即 . ,解得 ,故 . (2) . .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列的通项公式,前 项和,意在考查学生对于数列公式方法的综合应用. 18.如图,四棱锥 的底面是菱形, , , . (1)证明:平面 平面 ; (2)若 ,点 在棱 上,且 ,求二面角 的余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 }na n nS ⋅ 1a 2a 5a 5 25S = { }na ( 1) 2 nan nbn a= − + { }nb n nT 2nT 2 1na n= − 2 2 2 22 43 3 n nT n= + ⋅ − ( ) ( )2 1 1 1 4a d a a d+ = + 5 15 10 25S a d= + = ( ) 2 1( 1) 2 1 2n nbn n −= − − + 1a 2a 5a 12 2 5a a a= ( ) ( )2 1 1 1 4a d a a d+ = + 5 15 10 25S a d= + = 1a 1,d 2= = 2 1na n= − ( ) 2 1( 1) 2 ( 1) 2 1 2nan n n nbn a n −= − + = − − + ( ) 2 2 21 4 2 21 3 5 7 ... 4 3 4 1 2 2 41 4 3 3 n n n n n nT −= − + − + + − − + − + = + ⋅ −− n P ABCD− 2AB AC= = 2 3PA = PB PD= PAC ⊥ ABCD PA AC⊥ M PC BM MD⊥ B AM C− − 5 5【分析】 (1)连接 与 相交于 ,根据 , 得到 平面 ,得到证明. (2)以 为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根据 得到 ,计算平面 的法向量为 ,平面 的法向量为 ,计算夹角得到答案. 【详解】(1)如图所示:连接 与 相交于 , ,故 , 四棱锥 的底面是菱形,故 , ,故 平面 , 平面 ,故平面 平面 . (2) ,故 平面 ,取 中点 ,连接 ,故 . 以 为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 ,设 , ,解得 , , . , , , , 故 , 解得 或 (舍去), . 设平面 法向量为 , 则 ,取 , 设平面 的法向量为 , 则 ,取 , , 设二面角 的平面角为 ,则 . 的 BD AC E PE BD⊥ AC BD⊥ BD ⊥ PAC , ,AN AD AP , ,x y z ( , , ), ,0 1M a b Mc P PCλ λ= ≤ ≤  BM MD⊥ 3 1( , , 3)2 2M ABM ( 3,3, 3)n = ACM ( 3, 3,0)m = − BD AC E PB PD= PE BD⊥ P ABCD− AC BD⊥ AC PE E= BD ⊥ PAC PD ⊂ ABCD PAC ⊥ ABCD PA AC⊥ PA ⊥ ABCD BC N AN AN AD⊥ , ,AN AD AP , ,x y z ( 3, 1,0), (0,2,0), ( 3,1,0), (0,0,2 3)B D C P− ( , , ), ,0 1M a b Mc P PCλ λ= ≤ ≤  ( , , 2 3) ( 3,1, 2 3)a b c λ∴ − = − 3a λ= b λ= 2 3 2 3c λ= − ( 3 , ,2 3 2 3 )M λ λ λ∴ − ( 3 3, 1,2 3 2 3 ,)BM λ λ λ= − + − ( )3 , 2,2 3 2 3DM λ λ λ= − − BM DM⊥  ( 3 3) 3 ( 1)( 2) (2 3 2 3 )(2 3 2 3 ) 0BM DM λ λ λ λ λ λ⋅ = − ⋅ + + − + − − =  1 2 λ = 5 4 λ = 3 1( , , 3)2 2M∴ ABM ( ), ,n x y z= 3 1 3 02 2 3 0 n AM x y z n AB x y  ⋅ = + + =  ⋅ = − =   3, ( 3,3, 3)x n= = − ACM ( ), ,m a b c= 3 1 3 02 2 3 0 m AM a b c m AC a b  ⋅ = + + =  ⋅ = + =   3a = ( 3, 3,0)m = − B AM C− − θ 6 5cos 515 12 m n m n θ ⋅ = = = ⋅⋅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面面垂直,二面角,意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 19.莆田市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九头十八巷”、“二十四景”美如画.某文 化传媒公司为了解莆田民众对当地风景民俗知识的了解情况,在全市进行网上问卷(满分 100 分)调查, 民众参与度极高.该公司对得分数据 进行统计拟合,认为 服从正态分布 . (1)从参与调查的民众中随机抽取 200 名作为幸运者,试估算其中得分在 75 分以上(含 75 分)的人数 (四舍五入精确到 1 人); (2)在(1)的条件下,为感谢参与民众,该公司组织两种活动,得分在 75 分以上(含 75 分)的幸运者 选择其中一种活动参与.活动如下: 活动一 参与一次抽奖.已知抽中价值 200 元的礼品的概率为 ,抽中价值 420 元的礼品的概率为 ; 活动二 挑战一次闯关游戏.规则如下:游戏共有三关,闯关成功与否相互独立,挑战者依次闯关,第一关闯 关失败者没有获得礼品,第二关起闯关失败者只能获得上一关的礼品,获得的礼品不累计,闯关结束.已知 第一关通过的概率为 ,可获得价值 300 元的礼品;第二关通过的概率为 ,可获得价值 800 元的礼品; 第三关通过的概率为 ,可获得价值 1800 元的礼品. 若参与活动的幸运者均选择礼品价值期望值较高的活动,该公司以该期望值为依据,需准备多少元的礼品? 附:若 ,则 , , X X ( )63,144N 3 4 1 4 1 2 1 3 1 4 ( )2~ ,X N µ σ ( ) 0.6826P Xµ σ µ σ− < < + = ( )2 2 0.9544P Xµ σ µ σ− < < +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计算得到 , ,故 ,计算得到答案. (2)计算 ,活动二 的取值可能有 , , , ,计算概率得到分布列,得到 ,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1) 服从正态分布 ,则 , , , 故 ,故人数为 . (2)活动一的数学期望为: ; 活动二 的取值可能有 , , , , 故 , , , . 分布列为: 故 . ,故需要准备 元礼物.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态分布,分布列,数学期望,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20.已知 为椭圆 的左、右焦点,点 在 上.有以下三个条件:① .( )3 3 0.9974P Xµ σ µ σ− < < + = 32 8800 63µ = 12σ = ( )75 0.1587P X > = ( )1 255E Y = 2Y 0 300 800 1800 ( )2 275E Y = X ( )63,144N 63µ = 12σ = ( ) ( )51 75 0.6826P X P Xµ σ µ σ− < < + = < < = ( ) 1 0.682675 0.15872P X −> = = 0.1587 200 32× ≈ ( )1 3 1200 420 2554 4E Y = × + × = 2Y 0 300 800 1800 ( )2 10 2p Y = = ( )2 1 2 1300 2 3 3p Y = = × = ( )2 1 1 3 1800 2 3 4 8p Y = = × × = ( )2 1 1 1 11800 2 3 4 24p Y = = × × = 2Y 0 300 800 1800 p 1 2 1 3 1 8 1 24 ( )2 1 1 1 10 300 800 1800 2752 3 8 24E Y = × + × + × + × = ( ) ( )1 2E Y E Y< 275 32 8800× = 1 2,F F 2 2 2 2: 1( 0)x yE a ba b + = > > P E;②点 的坐标为 ;③ 且 . (1)从三个条件中任意选择两个,求 的方程; (2)在(1)的条件下,过点 的直线 与 交于 , 两点,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为 ,求 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取条件①和②,则 , ,解得答案. (2),设直线方程为 , , , ,联立方程得到 , , ,设 ,故 ,利用均 值不等式得到答案. 【详解】(1)取条件①和②,则 , ,解得 ,故椭圆方程为 . (2)易知直线斜率不为 ,设直线方程为 , , , , 故 ,即 , , . , 设 , ,故 . 当且仅当 ,即 时等号成立,此时验证 成立,故面积最大值 . 【点睛】本题考查了椭圆方程,面积的最值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转化能力. 21.已知函数 , . 为 1 2 2 3F F = P 2 6 3,3 3       1 2PF PF⊥ 1 2 2PF PF⋅ = E ( )4,0M − l E A B B C ABC 2 2 14 x y+ = 2 3c = 2 2 24 3 19 9a b + = 4x my= − ( )1 1,A x y ( )2 2,B x y ( )2 2,C x y− − 1 2 2 8 4 my y m + = + 1 2 2 12 4y y m = + 2 2 1216 4ABC mS m∆ −= + 2 12t m= − 2 16 16ABC t tS∆ = + 3c = 2 2 24 3 19 9a b + = 2, 1a b= = 2 2 14 x y+ = 0 4x my= − ( )1 1,A x y ( )2 2,B x y ( )2 2,C x y− − 2 2 14 4 x y x my  + =  = − ( )2 24 8 12 0m y my+ − + = 1 2 2 8 4 my y m + = + 1 2 2 12 4y y m = + ( )2 1 2 1 2 1 2 1 2 12 2 | | 4 4 42ABC AOBS S OM y y y y y y y y∆ ∆= = × ⋅ ⋅ = − = + − ( ) 2 2 2 2 22 64 48 124 164 44 m m m mm −= − =+ ++ 2 12t m= − 0t > 2 16 16 16 21616 8ABC tS t t t ∆ = = ≤ =+ + 4t = 2 7m = ± > 0∆ 2 ( ) cos sin 2sinx x xf x xe −= + ( ) ( )sin cos sin cosxg x x x e x x= − + +(1)求 在区间 的极值点; (2)证明: 在区间 有且只有 3 个零点,且之和为 0. 【答案】(1) 或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求导取 ,得到 或 ,再根据单调性得到极值点. (2)化简得到 ,得到若 是方程的根据,那么 也是方程的根,画出函数 和 的图像,根据图像得到答案. 【详解】(1) ,则 , 取 ,则 或 . 当 时, ,函数单调递增;当 时, ,函数单调递减; 当 时, ,函数单调递增,故极值点为 或 . (2) ,故 . ,即 , , , . 若 是方程的根,那么 也是方程的根,故零点之和为 . 画出函数 和 的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知函数图像有三个交点,故 在区间 有且只有 3 个零点. ( )f x ( )0,2π ( )g x [ ]2 ,2π π− 2x π= 3 2x π= ( )2 1 cos '( ) 0 x x e x f x e − = = 2x π= 3 2x π= 1 tan tan1 tan 4 x xe xx π+  = = + −   0x 0x− xy e= tan 4y x π = +   ( ) cos sin 2sinx x xf x xe −= + ( )2 1 cos '( ) x x e x f x e − = ( )2 1 cos '( ) 0 x x e x f x e − = = 2x π= 3 2x π= 0, 2x π ∈   '( ) 0f x > 3,2 2x π π ∈   '( ) 0f x < 3 ,22x π π ∈   '( ) 0f x > 2x π= 3 2x π= ( ) ( )sin cos sin cos 0xg x x x e x x= − + + = ( )0 0g = ( ) ( )sin cos sin cos 0xg x x x e x x= − + + = 1 tan tan1 tan 4 x xe xx π+  = = + −   7 3 5, , ,4 4 4 4x π π π π≠ − − 1 tantan 4 1 tan xxx ex π −− ∴ − = =  +  7 3 5, , ,4 4 4 4x π π π π≠ − − 0x 0x− 0 xy e= tan 4y x π = +   ( )g x [ ]2 ,2π π−综上所述: 在区间 有且只有 3 个零点,且之和为 0.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极值点,零点问题,画出函数图像是解题的关键,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 综合应用能力.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第 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题目.如 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个题目计分,作答时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22.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直线 l 过点 P(2,2).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为 ρ﹣ρcos2θ﹣4cosθ=0. (1)求 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若 l 与 C 交于 A,B 两点,求 的最大值.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把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两边同时乘以 ,结合 , , ,即可求出 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 (2)由已知直接写出直线 的参数方程,把直线 的参数方程代入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化为关于 的一元 二次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参数 的几何意义求解. 【详解】(1)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 ,两边同时乘以 ,得 ( )g x [ ]2 ,2π π− PA PB PA PB − ⋅ 2 4y x= 2 C ρ cosx ρ θ= siny ρ θ= 2 2 2x yρ = + C l l C t t C 2cos 4cos 0ρ ρ θ θ− − = ρ,把互化公式代入可得: ,即 ,所以 C 的直角 坐标方程为 y2=4x. (2)设直线 的倾斜角为 ,可得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代入抛物线方程可 得: , 则 , , ∴ ,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的最大值为 . 【点睛】1.极坐标方程转化为普通方程,要巧用极坐标方程两边同乘以 或同时平方技巧,将极坐标方程构 造成含有 , , 的形式,然后利用公式代入化简得到普通方程; 2.经过点 ,倾斜角为 的直线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若 A,B 为直线 上 两点,其对应的参数分别为 , ,线段 的中点为 ,点 所对应的参数为 ,则以下结论在解题 中经常用到: (1) ; (2) ; (3) ; (4) . 23.已知 f(x)=|2x﹣1|+|x+2|. (1)求不等式 f(x)≤5 的解集; (2)若 x∈[﹣1,+∞)时,f(x)≥kx+k,求 k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解析】 2 2 2cos 4 cos 0ρ ρ θ ρ θ− − = 2 2 2 4 0x y x x+ − − = 2 4y x= l α ( )0α ≠ 2 2 x tcos y tsin α α = +  = + t ( )2 2sin 4sin 4cos 4 0t tα α α+ − − = 1 2 2 4 4cos sint t sin α α α −+ = 1 2 2 4t t sin α= − <0 1 2 1 2 cos sin PA PB t t PA PB t t α α − += = −⋅ 2 sin 24 πα = − ≤   3 4 πα = ∴ PA PB PA PB − ⋅ 2 ρ cosρ θ sinρ θ 2ρ ( )0 0,P x y α l 0 0 cos sin x x t y y t α α = +  = + t l 1t 2t AB M M 0t 1 2 0 2 t tt += 1 2 0 2 t tPM t += = 2 1AB t t= − 1 2PA PB t t=  42 3x x  − ≤ ≤    5, 3  −∞  【分析】 (1)可先将 写成分段形式,从而求得解集; (2) 时, 成立; 时, , 等价于 ,令 ,故 即可,从而求得答案. 【详解】(1)由 , 不等式 等价于 , 可化为 , 或 或 ; 解得 , 所以不等式 的解集是 ; (2)当 时, 成立, ; 当 时, ,所以 , 即 ,所以 ; 当 时, ,所以 , 即 k ,所以 ; 综上知, 的取值范围是 . 【点睛】1.求解绝对值不等式的步骤: (1)求零点; ( )f x 1x = − ( )1 0f ≥ ( )1,x∈ − +∞ +1 0x > ( )f x kx k≥ + ( ) 1 f xk x ≤ + ( ) ( ) 1 f xh x x = + ( )m xik h x≤ ( ) 2 1 2f x x x= − + + ( ) 5f x ≤ 2 1 2 5x x− + + ≤ 2 2 1 2 5 x x x ≤ − − + − − ≤ 12 2 2 1 2 5 x x x − − + + + ≤ < < 1 2 2 1 2 5 x x x  ≥  − + + ≤ 42 3x− ≤ ≤ ( ) 5f x ≤ 42 3x x − ≤ ≤   1x = − ( )1 4 0f = ≥ k ∈R 11 2x− < < ( ) 3f x x= − + ( )+3 1x k x− ≥ + 3 4 11 1 xk x x −≤ = −+ + 5 3k ≤ 1 2x ≥ ( ) 3f x x= + ( )3 +1 1x k x≥ + 3 1 231 1 xk x x +≤ = −+ + 5 3k ≤ k 5, 3  −∞  (2)划区间,去绝对值符号; (3)分别解去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 (4)取每个结果的并集,注意在分段讨论时,不要遗漏区间的端点值. 2.绝对值不等式有解问题的求解思路: (1)分离参数:根据不等式,将参数分离化为 或 的形式; (2)转化为最值问题: 恒成立 , 恒成立 ; (3)得结论. ( )a f x≥ ( )a f x≤ ( )f x a≥ ⇔ ( )minf x a≥ ( )f x a≤ ⇔ ( )minf x a≤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