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题型】2020年新高考数学多选题与热点解答题组合练 提升套餐练02(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题型】2020年新高考数学多选题与热点解答题组合练 提升套餐练02(解析版)

ID:248876

大小:2.2 M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4-0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提升套餐练 02 一、多选题 1.某学校为了调查学生在一周生活方面的支出情况,抽出了一个容量为 n 的样本,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 所示,其中支出在 元的学生有 60 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样本中支出在 元的频率为 0.03 B.样本中支出不少于 40 元的人数为 132 C.n 的值为 200 D.若该校有 2000 名学生,则定有 600 人支出在 元 【答案】BC 【解析】 【分析】 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求出每组的频率,补齐第四组的频率,结合频数与频率和样本容量的关系即可判定. 【详解】 样本中支出在 元的频率为 ,故 A 错误; 样本中支出不少于 40 元的人数为 ,故 B 正确; ,故 n 的值为 200,故 C 正确; 若该校有 2000 名学生,则可能有 600 人支出在[50,60)元,故 D 错误. 故选:BC.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求每组的频率,补齐频率分布直方图,用数据特征估计总体的特征.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当 时, ; [ )50,60 [ )50,60 [ )50,60 [ )50,60 ( )1 0.01 0.024 0.036 10 0.3− + + × = 0.036 60 60 1320.03 × + = 60 2000.3n = = 0.3 2000× = 0x > 1lg 2lgx x + ≥B.当 时, ; C.当 时, 的最小值为 ; D.当 , 时, 恒成立 【答案】BD 【解析】 【分析】 由基本不等式的条件和结论判断. 【详解】 A. 当 时, , 不成立,错误; B. 当 时, , ,正确; C. 当 时,设 ,则 , ,函数 在 上递减,无 最小值,C 错,实际上 ,取等号时 ,即 ,这 是不可能的,即 这个最小值取不到; D. 当 , 时, , ,∴ 恒成立,D 正确、 故选:BD. 【点睛】 本题考查基本不等式,解题时注意基本不等式的条件,特别注意在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等号成立的条 件能否满足. 3.已知函数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是 0x > 1 2x x + ≥ 0, 2 πθ  ∈   2sin sin θ θ+ 2 2 0a > 0b > 1 1 4a ba b   + + ≥     0 1x< < lg 0x < 1lg 2lgx x + ≥ 0x > 0x > 1 2x x + ≥ 0, 2 πθ  ∈   sint θ= 0 1t< < 2sin sin θ θ+ 2t t = + 2y t t = + (0,1) 2 2sin 2 sin 2 2sin sin θ θθ θ+ ≥ ⋅ = 2sin sin θ θ= sin 2θ = 2 2 0a > 0b > 1 2a a + ≥ 1 2b b + ≥ 1 1 4a ba b   + + ≥     2( ) sin 2 2sin 1f x x x= − + ( )f x 2πB.函数 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 C.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D.函数 的图象可由函数 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得到 【答案】BC 【解析】 【分析】 先将 化简为 ,再逐个选项判断即可. 【详解】 A 选项,因为 ,则 的最小正周期 ,结论错误; B 选项,当 时, ,则 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结论正确; C 选项,因为 为 的最大值,则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结论正确; D 选项,设 ,则 ,结论错误. 故选:BC.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及三角函数的性质,属于中档题. 4.如图,正方体 的棱长为 1,线段 上有两个动点 、 ,且 ,则下列结 论中正确的是( ) ( )f x 5,8 8 π π     ( )f x 8x π= ( )f x 2 sin 2y x= 4 π ( ) 22 2 1f x sin x sin x= − + ( ) 2sin 2 4f x x π = +   2( ) sin 2 2sin 1 sin 2 cos2 2 sin 2 4f x x x x x x π = − + = + = +   2ω = ( )f x T π= 5,8 8x π π ∈   32 ,4 2 2x π π π + ∈   ( )f x 5,8 8 π π     28f π  =   ( )f x ( )f x 8x π= ( ) 2sin 2g x x=  ( )2sin 2 2sin 2 2cos 24 4 2g x x x x f x π π π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1ABCD A B C D− 1 1B D E F 1 2EF =A. B. 平面 C. 的面积与 的面积相等 D.三棱锥 的体积为定值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对各选项逐一作出正确的判断即可. 【详解】 可证 平面 ,从而 ,故 A 正确;由 平面 ,可知 平面 , B 也正确;连结 交 于 ,则 为三棱锥 的高, ,三棱锥 的体积为 为定值,D 正确;很显然,点 和点 到的 距离是不相等的,C 错误. 故选:AB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与面积,属于中档题. AC BE⊥ / /EF ABCD AEF BEF A BEF− AC ⊥ 1 1D DBB AC BE⊥ 1 1 / /B D ABCD / /EF ABCD BD AC O AO A BEF− 1 1 112 2 4BEFS = × × =△ A BEF− 1 1 2 2 3 4 2 24 × × = A B EF二、解答题 5.(本题满分 12 分)已知 分别是 的角 所对的边,且 , . (Ⅰ)若 的面积等于 ,求 ; (Ⅱ)若 ,求 的值. 【答案】(Ⅰ) ;(Ⅱ) 或 【解析】 试题分析:(Ⅰ)由 的面积等于 及 可得 ,再由余弦定理可得 ,解得 ;(Ⅱ)先对 进行三角变换,化简得 ,由 此可得 或 ,分别得 或 . 试题解析:(Ⅰ)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 推得 ; 又根据三角形余弦公式可知: 推得 .[ 综上可得 . (Ⅱ) , 当 时, 当 时, ,由正弦定理得 , 联立 ,得 , , 综上 或 . 解二: , 当 时, 当 时, , , ,a b c ABC∆ , ,A B C 2c = 3C π= ABC∆ 3 ,a b sin sin( ) 2sin 2C B A A+ − = A 2a b= = 2A π= 6A π= ABC∆ 3 3C π= 333 − 2 2 8a b+ = 2a b= = sin sin( ) 2sin 2C B A A+ − = sin cos 2sin cosB A A A= cos 0A = sin 2sinB A= 2A π= 6A π= 1 1 33 sin2 2 2S ab C ab= = = 333 − 2 2 2 2 21 4cos 2 2 8 a b c a bC ab + − + −= = = 2 2 8a b+ = 2a b= = sin sin( ) 2sin 2C B A A+ − = sin( ) sin( ) 4sin cosB A B A A A∴ + + − = sin cos 2sin cosB A A A= cos 0A = 2A π= cos 0A ≠ sin 2sinB A= 2b a= 2 2 4{ 2 a b ab b a + − = = 2 3 4 3,3 3a b= = 2 2 2b a c∴ = + ,3 6C A π π= ∴ = 2A π= 6A π= sin sin( ) 2sin 2C B A A+ − = sin( ) sin( ) 4sin cosB A B A A A∴ + + − = sin cos 2sin cosB A A A= cos 0A = 2A π= cos 0A ≠ 2 3 12sin sin sin( ) cos sin3 2 2A B A A Aπ= = − = +综上 或 . 考点:1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2.三角变换;3.三角形面积公式. 6.公差不为 0 的等差数列 , 为 ﹐ 的等比中项,且 . (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设 ,求数列 的前 n 项和 . 【答案】(1) ;(2) , . 【解析】 【分析】 (1)根据等比中项的性质与等差数列的基本量法求解即可. (2)利用分组求和与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1)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 则因为 为 , 的等比中项, 故 ,化简得 . 又 故 .故 , . 即 . (2) ,故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的基本量求解与分组求和、等差等比数列的公式求和等.属于基础题. 3 3sin cos 02 2 3sin( ) 0,6 50 , ,6 6 6 0 .6 6 A A A A A A A  即 π π π ππ π π ∴ − = ∴ − = < < ∴− < − < ∴ − = = 2A π= 6A π= { }na 2a 1a 4a 3 6S = { }na 2n n nb a= + { }nb nT na n= 2n nb n= + ( ) ( )1 2 2 12 n n n nT += + − { }na d 2a 1a 4a ( ) ( )22 2 1 4 1 1 1 3a a a a d a a d= ⋅ ⇒ + = ⋅ + 1a d= 3 6S = 1 13 3 6 2a d a d+ = ⇒ + = 1 1a d= = ( )1 1na a n d n= + − = na n= 2 2n n n nb a n= + = + ( ) ( )1 2 1 21 2 2 2 ... 2 1 2 ... 2 2 ...2n n nT n n=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2 1 2 1 21 2 1 2 2 n nn n n n−+= + =− + + −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中, , .现沿对角线 将 折起,使点 到达 点 .点 、 分别在 、 上,且 、 、 、 四点共面. (1)求证: ; (2)若平面 平面 ,平面 与平面 夹角为 ,求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 值. 【答案】(1)见证明;(2) 【解析】 【分析】 (1)本题首先可以设 ,通过题意即可得出 的长,然后根据余弦定理即可计算出 的长并根据 勾股定理判断出 ,最后根据线面平行的相关性质即可得出 并证得 ; (2)本题可以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然后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出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 (1)不妨设 ,则 , 在 中,根据余弦定理可得 ,计算得 , 因为 ,所以 . 因为 ,且 、 、 、 四点共面,所以 平面 . ABCD 2=AD AB 60A∠ = ° BD ABD∆ A P M N PC PD A B M N / / ,a b PBD ⊥ BCD BMN BCD 30° PC BMN 15 5 2AB = AD BD AB BD⊥ / /AB MN MN BD⊥ PC BMN 2AB = 4AD = ABD∆ 2 2 2 2BD AB AD AB AD COSA= + +   2 3BD = 2 2 24 12 16AB BD AD+ = + = = AB BD⊥ / /CD AB A B M N / /CD ABMN又平面 平面 ,所以 . 而 ,故 . (2)因为平面 平面 ,且 ,所以 平面 , , 因为 ,所以 平面 , , 因为 ,平面 与平面 夹角为 ,所以 , 从而在 中,易知 为 的中点,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 , , , , , , 设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由 , 得 ,令 ,得 . 设 与平面 所成角为 ,则 。 【点睛】 本题考查解析几何的相关性质,主要考查线线垂直的证明以及线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求法,考查数形结合 思想,考查平面的法向量的使用,考查空间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使用,是中档题。 8.某学校高二年级举行了由全体学生参加的一分钟跳绳比赛,计分规则如下表: 每 分 钟 跳 绳 个 数 得分 16 17 18 19 20 年级组为了解学生的体质,随机抽取了 100 名学生的跳绳个数作为一个样本,绘制了如下样本频率分布直 方图. ABMN ∩ PCD MN= / /CD MN CD BD⊥ MN BD⊥ PBD ⊥ BCD PB BD⊥ PB ⊥ BCD PB AB⊥ AB BD⊥ AB ⊥ PBD BN AB⊥ BD AB⊥ BMN BCD 30° 30DBN∠ = ° Rt PBD∆ N PD ( )0,0,0B ( )0,0,2P ( )2,2 3,0C ( )0, 3,1N ( )1, 3,1M ( )1,0,0NM = ( )0, 3,1BN = ( )2,2 3, 2PC = − BMN ( ), ,n x y z= 0 0 n NM n BN  ⋅ = ⋅ =   0 3 0 x y z = + = 1y = ( )0,1, 3n = − PC BMN θ ( ) 15sin 90 5 n PC cos n PC θ θ° ⋅ = − = = ⋅   [145,155) [155,165) [165,175) [175,185) [185, )+∞(1)现从样本的 100 名学生跳绳个数中,任意抽取 2 人的跳绳个数,求两人得分之和小于 35 分的概率; (用最简分数表示) (2)若该校高二年级共有 2000 名学生,所有学生的一分钟跳绳个数 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其 中 , 为样本平均数的估计值(同一组中数据以这组数据所在区间中点值作代表).利用所得的 正态分布模型,解决以下问题: (i)估计每分钟跳绳 164 个以上的人数(结果四舍五入到整数); (ii)若在全年级所有学生中随机抽取 3 人,每分钟跳绳在 179 个以上的人数为 ,求随机变量 的分布列 和数学期望与方差. 附 : 若 随 机 变 量 服 从 正 态 分 布 , 则 , , . 【答案】(1) ;(2)(i)1683;(ii) . 【解析】 【分析】 (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得到 16 分,17 分,18 分的人数,再根据古典概率的计算公式求解. (2)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与方差的公式进行求解. 【详解】 (1)设“两人得分之和小于 35 分”为事件 ,则事件 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①两人得分均为 16 分;②两人中一人 16 分,一人 17 分; ③两人中一人 16 分,一人 18 分;④两人均 17 分. 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得 16 分的有 6 人,得 17 分的有 12 人,得 18 分的有 18 人, 则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可得 . X ( )2,N µ σ 2 225σ ≈ µ ξ ξ X ( )2,N µ σ ( ) 0.6826P Xµ σ µ σ− < < + = ( 2 2 ) 0.9554P Xµ σ µ σ− < < + = 3 3 0 9( ) .9 74P Xµ σ µ σ− < < + = 29 550 3 3,2 4 A A 2 2 1 1 1 1 6 12 6 12 6 18 2 100 29( ) 550 C C C C C CP A C + + += =所以两人得分之和小于 35 的概率为 . (2)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样本数据的平均数 的估计值为: (个). 又由 ,得标准差 , 所以高二年级全体学生的跳绳个数 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 (i)因为 ,所以 , 故高二年级一分钟跳绳个数超过 164 个的人数估计为 (人). (ii)由正态分布可得,全年级任取一人,其每分钟跳绳个数在 179 以上的概率为 , 所以 , 的所有可能的取值为 0,1,2,3. 所以 , , , , 故 的分布列为: 0 1 2 3 所以 , . 【点睛】 29 550 X (0.006 150 0.012 160 0.018 170X = × + × + × + 0.034 180 0.016 190 0.008 200× + × + × 0.006 210) 10 179+ × × = 2 225σ ≈ 15σ ≈ X ( )2179,15N 179 15 164µ σ− = − = 1 0.6826( 164) 1 0.84132P X −> = − = 2000 0.8413 1682.6 1683× = ≈ 1 2 1~ 3, 2Bξ      ξ 0 3 0 3 1 1 1( 0) 12 2 8P Cξ    = = × × − =       2 1 3 1 1 3( 1) 12 2 8P Cξ  = = × × − =   2 1 2 3 1 1 3( 2) C 12 2 8P ξ    = = × × − =       3 3 3 01 1 1( 3) 12 2 8P Cξ    = = × × − =       ξ ξ P 1 8 3 8 3 8 1 8 1 3( ) 3 2 2E ξ = × = 1 1 3( ) 3 12 2 4D ξ  = × × − =  本题考查了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应用问题、正态分布的应用问题,也考查了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期望 的计算问题. 9.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 P 到两点(0, ),(0, )的距离之和为 4,设点 P 的轨迹为 C,直线 y= kx+1 与 A 交于 A,B 两点. (1)写出 C 的方程; (2)若 ,求 k 的值. 【答案】(1)x2 1;(2)±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可判断动点轨迹为椭圆,结合题意写出椭圆方程即可; (2)联立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根据韦达定理以及向量垂直,即可求得参数 . 【详解】 (1)设 P(x,y),由椭圆定义可知, 点 P 的轨迹 C 是以(0, ),(0, )为焦点,长半轴为 2 的椭圆. 它的短半轴 b 1, 故曲线 C 的方程为 x2 1. (2)设 A(x1,y1),B(x2,y2), 其坐标满足 , 消去 y 并整理得(k2+4)x2+2kx﹣3=0, 故 x1+x2 ,x1x2 , 若 ,即 x1x2+y1y2=0. 而 y1y2=k2x1x2+k(x1+x2)+1, 则 x1x2+y1y2 1=0, 化简得﹣4k2+1=0, 3− 3 OA OB⊥  2 4 y+ = 1 2 k 3− 3 4 3= − = 2 4 + =y 2 2 14 1 yx y kx  + =  = + 2 2 4 k k = − + 2 3 4k = − + OA OB⊥  2 2 2 2 2 3 3 2 4 4 4 k k k k k = − − − ++ + +解得 k=± . 【点睛】 本题考查根据定义求解椭圆方程,以及直线与椭圆相交时,求参数的值,属综合基础题. 10.已知函数 . ( )若 ,求 在 处的切线方程. ( )求 在区间 上的最小值. ( )若 在区间 上恰有两个零点,求 的取值范围. 【答案】( ) .( )见解析.( ) 【解析】 试题分析:(1)把 a=2 代入可得 , ,进而可得方程,化为一般式即可; (2)可得 x= 为函数的临界点,分 ≤1,1< <e, ,三种情形来讨论,可得最值; (3)由(2)可知当 0<a≤1 或 a≥e2 时,不合题意,当 1<a<e2 时,需 ,解之可得 a 的范围. 试题解析:( )当 时, , , ∴ , , ∴ 在 处的切线方程为 ,即 . ( ) . 由于 及定义域为 ,所以令 得 . ①若 ,即 ,则 时, , 在 上单调递增, 1 2 21( ) ln ( 0)2f x x a x a= − > 1 2a = ( )f x (1, (1))f 2 ( )f x [1,e] 3 ( )f x (1, )e a 1 2 2 3 0x y+ − = 2 3 21e, e2      ( )1 1f ′ = − ( ) 11 2f = a a a ea ≥ ( ) ( ) 2 1 1 02 11 02 1(e)= e 02 a lna f f a  −    − > 1 2a = ( ) 21 2ln2f x x x= − ( ) 2f x x x ′ = − ( )1 1f ′ = − ( ) 11 2f = ( )f x ( )( )1, 1f ( )1 12y x− = − − 2 2 3 0x y+ − = 2 ( ) 2a x af x x x x =′ −= − 0a > ( )0,+∞ ( ) 0f x′ = x a= 1a ≤ 0 1a< ≤ (1,e)x∈ ( ) 0f x′ > ( )f x ( )1,e∴ 在区间 上的最小值为 . ②若 ,即 ,则 时, , 单调递减,当 时, , 单调递增, ∴ 在区间 上的最小值为 . ③若 ,即 ,则 时, , 在 上单调递减, ∴ 在区间 上的最小值为 . 综上所述,当 时, ; 当 时, ; 当 时, . ( )由( )可知当 或 时, 在 上是单调递增或递减函数,不可能存在两个零 点. 当 ,要使 在区间 上恰有两个零点,则 ,即 ,故 . 所以, 的取值范围为 点睛:已知函数有零点求参数常用的方法和思路: (1)直接法:直接根据题设条件构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 (2)分离参数法: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函数的值域问题解决; (3)数形结合法:先对解析式变形,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像,然后数形结合求解. ( )f x [1,e] ( ) 11 2f = 1 ea< < 21 ea< < ( )1,x a∈ ( ) 0f x′ < ( )f x ( ,e)x a∈ ( ) 0f x′ > ( )f x ( )f x [1,e] ( ) 1 (1 ln2f a a a)= − ea ≥ 2ea ≥ (1,e)x∈ ( ) 0f x′ < ( )f x [1,e] ( )f x [1,e] 21(e)= e2f a− 0 1a< ≤ ( )min 1 2f x = 21 ea< < ( ) ( )min 1 1 ln2f x a a= − 2ea ≥ ( ) 2 min 1 e2f x a= − 3 2 0 1a< ≤ 2ea ≥ ( )f x ( )21,e 21 ea< < ( )f x (1,e) ( ) ( ) 2 1 1 02 11 02 1(e)= e 02 a lna f f a  −    − > 2 e 1< e2 a a >  21e< < e2a a 21e, e2     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