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模考文言文阅读汇编(二轮教师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名校模考文言文阅读汇编(二轮教师版)

ID:251229

大小:70.39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4-1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名校模考文言文阅读汇编 1 一、【2020 届山西省高三下学期 2 月开学摸底(延迟开学网络考试)语文 A 卷】阅读下面的文 字,完成文后各题。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元至正初,举江浙乡试,授明道书 院山长,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安进曰:“海内鼎沸, 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 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难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 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安从克集庆, 进郎中。吴元年,初置翰林院,首召安为学士。时征诸儒议礼,命安为总裁官。寻与李善长、刘 基、周祯、滕毅、钱用壬等删定律令。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 徭,民以乐业。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陈友定兵攻城,安召吏民谕以顺逆,婴城固守。援兵至, 败去。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 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又论学术。安 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邪说不去,则正道 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 及官侍从,宠愈渥。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 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洪武元年 四月,江西行省参政阙,帝以命安,谕之曰:“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慕府裨益良多继入 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安辞。帝不许。至任,政绩益著。其年九月卒于官。疾剧, 草上时务十二事。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 (节选自《明史·陶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 绥莫如卿/ B.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 绥莫如卿/ C.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 /莫如卿/ D.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 绥莫如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 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 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 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 “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我渡江,你首先在军门拜见,陈述王道。 任幕府参议,使我受益很多。后来进入翰林院,更多地听到你正直的议论。江西上游地没有比 你去镇抚更合适的。其中,“朕渡江”语意完整,后面应当断开,排除 D 项;“军门”是“敷 陈王道”的地点,中间不应断开;“江西上游地”是一个地方,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A、C 项。 故选 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含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长,宋元时为官立书院设置的官名,讲学兼领院务;明清时改由地方聘请,直到清末山长 制被废除。2 B.幕府,古代军队出征,使用帐幕做将军府署,称之幕府,后世也称地方军政大吏出行时的府 署。 C.玉帛,指玉器和丝织品,古代常用来作祭祀物品以及国与国之间交往的礼物,后来泛指珍 贵的财物。 D.生祠,旧时指为活人而建的祠庙,建生祠始于西汉,多为民间为纪念官员功德,而自发地在 其生前所立。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 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 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 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 项,“古代常用来作祭祀物品”错, 玉帛指带有玉室标记“饕餮纹”的玉器和像藏族哈达那样的白色丝巾,在古代是“诸侯亲如兄 弟、大家共尊天子”的表示物,用作诸侯国之间、诸侯与天子之间见面时互赠的礼物。也是和 平的象征。不是用于祭祀的物品。故选 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安悟性极高,学识渊博。他从小就博览经史书籍,在《易经》方面特别有造诣。在元朝至正 初年就考中了举人,曾经担任过书院山长。 B.陶安有政治眼光,见识超凡。他于乱世避居家中,听闻朱元璋攻占太平,就率众出迎,向其提 出战略谋划,并鼓励他攻取金陵,进而夺取天下。 C.陶安遇事沉着冷静,心怀仁慈。他在陈友定攻来时,召集官吏百姓,坚守城池,打败敌军后,又 释放了敌军胁从者,这些胁从者为此建生祠感念他。 D.陶安任官政绩显著,尽心尽责。他为官一向颇有政绩,任江西行省参政时成绩更加突出,就在 临死前,还草拟了有关国家时务的十二件事,献给朝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 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 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 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 项, “这些胁从者为此建生祠感念他”错,原文是“州民建生祠事之”,是饶州的百姓建生祠侍奉 他。故选 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 (2)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及官侍从,宠愈渥。 【答案】(1)他宽缓租赋,减少徭役,百姓因此安居乐业。后因犯事被贬为桐城知州,后又改任 饶州知州。 (2)陶安侍奉太祖十多年,与其他学士大儒相比,他和太祖的交情最深。到了担任侍从官,受到 的恩宠更加优厚。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 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 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 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省,减少;坐,因……而犯罪;移,移官,改任;(2)事, 侍奉;视,与……相比;渥,优厚。 【参考译文】3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年时就敏悟,广泛涉猎经史,在《易经》方面特别有造诣。元至 正初年,在江浙乡试中中举,被授予明道书院山长,因躲避战乱隐居家乡。明太祖占领太平时,陶 安和德高的老儒李习率领父老出城迎接。太祖召他问话。陶安进言说:“国家动荡,各地英雄都 在争夺天下,然而他们的用意只在于美女财物,没有拨乱反正、救民于水火、安定天下的心意。 明公渡江,英明威武而不妄杀人,人们心悦诚服,上应天意,下顺民心,来完成抚慰人民、讨伐罪人 的使命,天下何愁不平定。”太祖问:“我将攻取金陵,怎么样?”陶安说:“金陵是古帝王都城, 攻取它,占据优越便利的地势来面向四方,那么向哪里进攻而不能取胜呢?”太祖说:“好。”把 他留在幕府,授予左司员外郎。陶安跟随太祖攻克集庆后,晋升为郎中。吴元年,开始设置翰林院, 首先就召陶安为学士。当时征召许多文人商议礼仪,任命陶安为总裁官。不久,和李善长、刘基、 周祯、滕毅、钱用壬等人删定律令。黄州刚被攻下,考虑需要任用重要的大臣去镇守,没有比陶 安更合适的,就任命他为黄州知州。他宽缓租赋,减少徭役,百姓安居乐业。后因事被贬至桐城, 又改配饶州。陈友定的部队攻城,陶安召集官民以顺逆之理晓谕,环城固守。援兵到来,敌人败去。 各位将领想全部杀掉投降叛军的民众,陶安认为不妥,太祖赐诗褒奖赞扬他。饶州的百姓建生祠 侍奉他。洪武元年,任命为知制诰兼修国史。太祖曾亲临东阁,与陶安、章溢等人讨论前代兴亡 始末。陶安说丧乱的根源是由于骄侈。又讨论学术。陶安说:“道不明,是由于邪说干扰。”太 祖说“:邪说干扰正道,就如美味悦口,美色眩目。邪说不排除,则正道就难以兴起,天下怎么能 大治?”陶安点头说:“陛下所说的,可以说是探讨了事物的根本了。”陶安侍候太祖十多年,在 诸儒中和太祖的感情最深。到了担任官吏侍从,越发受到恩宠。皇帝赐给他御制门帖子,说:“国 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当时人们认为十分荣耀。御史中有人说陶安隐瞒了过错。太 祖反问道:“陶安难道有此事,你从哪里得知的?”那人回答说:“外面都这样说。”太祖大怒,立 即罢黜了他。洪武元年四月,江西行省参政空缺,太祖任命了陶安,晓喻他说:“我渡江,你首先 在军门拜见,陈述王道。任幕府参议,使我受益很多。后来进入翰林院,更多地听到你正直的议论。 江西上游地,没有比你去镇抚更合适的。”陶安推辞,太祖不许。到任后,政绩卓著。当年九月死 于官位上。病情加重时,还草拟了时务十二事上奏。太祖亲自写文祭奠,追封为姑孰郡公。 二、(安徽省皖江名校 2019—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文后各题。 杨克让,字庆孙,同州冯翊人。高祖公略,官洪州都督。晋末,举进士不第,州将刘继勋辟 为户曹掾。汉乾佑中。本府节度张彦成表授掌书记。周广顺初、彦成移镇安阳、穰下,克让以 旧职从行。彦成入为执金吾,病笃,奏称其材可用。克让以彦成死未葬,不忍就禄,退居别墅, 俟张氏子外除。时论称之。历镇宁军掌书记。显德二年,调授凤翔府司录参军,加兼监察御史, 以祖母老解官归养。未儿,改延州观察推官,与通判宋琪并为节度使赵赞所礼。累加朝散大夫 兼殿中侍御史,连以家难去职。太祖素知其名,会赞入觐,复称其才,即起为左补阙,掌蕲口 榷货务。乾德六年,知果州。上言愿毕襄事,特赐缗钱,许葬毕赴任。开宝三年,就命为西川转 运副使,蜀民怀其善政,玺书褒美。代归阙下。疏民利病十事,称旨。太祖召升殿,赐坐劳问, 将大用,为侯陟所沮。事见陟传。征南唐,命克让知升州行府。升州平,就知州事兼水陆计度 转运使事,加兵部员外郎。太平兴国初,就加刑部郎中、知大名府。会钱俶、陈洪进来归疆土, 以克让为两浙西南路转运使。泉州民啸聚为盗,克让在福州,即率其屯兵至泉州,与王明、王 文宝共讨平之。四年,徒知广州,俄兼转运市舶使。明年,卒,年六十九。克让少好学,手写 经籍,盈于箧笥。历官廉谨干局,所至有声。每视事,自旦至幕,或通夕,断决如流,无有凝 滞,当时称为能吏。子希闵字无间生而失明令诸弟读经史一历耳辄不能忘属文善缄尺赵普守西 洛府中笺疏皆希闵所为。将奏署本府掾,固辞不受,普优加给赡。 (选自《宋史.杨克让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4 A.子希闵字无间/生而失明/令诸弟读经史一历耳/辄不能忘/属文善缄尺/赵普守西洛/府中箋疏/ 皆希闵所为 B.子希闵字无间/生而失明令/诸弟读经史/一历耳辄不能忘/属文善缄尺/赵普守西洛/府中笺疏 /皆希闵所为 C.子希闵字无间/生而失明令/诸弟读经史/历耳辄不能忘/属文善缄尺/赵普守西/洛府中笺疏/ 皆希闵所为 D.子希闵字无间/生而失明/令诸弟读经史/一历耳辄不能忘/属文善缄尺/赵普守西洛/府中笺疏 /皆希闵所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 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 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 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 用排除法做题。本题,首先要结合上下文,整体把握句意,理清人物、事件。然后结合关键词 以及词语间语法关系等判断。“失明”说的是杨希闵生下来就失明,所以应在“失明”后停顿, 排除 B、C 项。“一历耳辄不能忘”说的是一经过他的耳朵就不会忘记。句意完整,所以应在此 句的前后停顿,排除 A 项。故选 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曾祖父的父亲,与之对应的亲属称谓是玄孙。也常用于开国皇帝的庙号。文中为后 种意思。 B.都督: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 长官。 C.南唐:五代十国时期江南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为北宋所灭。词人李煜即为 南唐后主。 D.刑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掌管全国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 “尚书”。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 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 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 项,“文中为后种意思”不正确。文中为前 种意思,即曾祖父的父亲。故选 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克让重情重义,受人称赞。张彦成对他有知遇之恩.病重时还曾上奏举荐,后彦成去世, 他因彦成尚未安葬,不忍就职,退居别墅,受到当时舆论的赞扬。 B.杨克让颇有名声,深受器重。太祖本已知道其名,在他入朝觐见时再次称赞了他,并起用他 为官。他上书请求办完丧事再赴任,太祖不但同意,还特赐缗钱。 C.杨克让政绩良好,治盗有功。任西川转运副使时,他的善政受到百姓怀念、朝廷褒奖;任两浙 西南路转运使时,他率军从福州往泉州,与他人起平定盗贼。 D.杨克让爱好学习,擅长断决。他少时好学,亲手抄写经书装满箱子。为官视事,从早到晚, 有时通宵,裁决事情如同流水般毫无延滞,因而获得“能吏”之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 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5 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 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B 项,“在他入朝觐见 时再次称赞了他”不正确。原文为“太祖素知其名,会赞入觐,复称其才”,意为太祖平素知 道他的名声,恰逢赵赞入朝觐见皇帝的时候,又称赞他的才能。原文说的是他入朝觐见皇帝的 时,而不是觐见太祖时。故选 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召升殿,赐坐劳问,将大用,为侯陟所沮。 (2)将奏署本府掾,固辞不受,普优加给赡。 【答案】(1)太祖召他上殿,赐给座位并慰问他,将要重用,被侯陟阻止。 (2)赵普要上奏举荐他代理本府属官,他坚决推辞不接受,赵普优厚地增加他的供养。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 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第一句关键点:“大用”,重用;“沮”,阻止;“为……所”,表被动,被。第二句关键点: “署”,代理官职;“固”,坚决;“辞”,拒绝,推辞;“优加”,优厚地增加;“给赡”, 名词,供养。 【参考译文】 杨克让,字庆孙,同州冯翊人。高祖杨公略,任洪州都督。后晋末年,考进士不中,州 将刘继勋征召他为户曹掾。后汉乾佑年间,本府节度张彦成上表授任他为掌书记。后周广顺初 年,张彦成移调任镇守安阳、穰下,杨克让以旧职随行。张彦成入朝为执金吾,病重,上奏称 赞他的才能可以任用。杨克让因张彦成死去没有安葬,不忍心就职,退居别墅,等候张家儿子 授官外地。当时的舆论称赞他。历任镇宁军掌书记。显德二年,调任凤翔府司录参军,加官兼 任监察御史,因为祖母年老解除官职归家奉养。不久,改任延州观察推官,与通判宋琪一同被 节度使赵赞所礼遇。多次升官为朝散大夫兼殿中侍御史,因为接连发生家难而离职。太祖平素 知道他的名声,适逢赵赞入朝觐见皇帝,又称赞他的才能,就起用他为左补阙,掌管蕲口专卖 事务。乾德六年,任果州知州。上书请求希望办完丧事,特别赐给缗钱,同意安葬完毕后赴任。 开宝三年,就地任命为西川转运副使,蜀地百姓怀念他的善政,皇帝下诏予以褒扬赞美。任满 回到朝廷,上书陈述十件关于百姓利弊的事情,符合皇帝旨意。太祖召他上殿,赐给座位并慰 问他,将要重用,被侯陟阻止。事见《侯陟传》。征伐南唐,任命杨克让为升州行府知府。升 州平定,就地任知州兼水陆计度转运使事,加官兵部员外郎。太平兴国初年,就地加官刑部郎 中、大名府知府。正值钱俶、陈洪进来归附,任命杨克让为两浙西南路转运使。泉州民百姓呼 啸聚集做强盗,杨克让在福州,立即率领那里的驻军到泉州,与王明、王文宝共同征讨平定他 们。四年,调任广州知州,不久兼任转运市舶使。第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九岁。杨克让年少 时爱好学习,亲手抄写经书,装满了箱子。历任官职廉洁谨慎,有才干器量,所到之处有名声。 每当办公,从早到晚,有时通宵,裁决事情如同流水,没有延滞,当时称赞他为能干的官吏。 儿子杨希闵字无间。生下来就失明,让几个弟弟诵读经史,一经过他的耳朵就不会忘记。写文 章擅长写书启,赵普镇守西洛,府中的条奏,都是杨希闵所写。赵普要上奏举荐他代理本府属 官,他坚决推辞不接受,赵普优厚地增加他的供养。 三、【福建省福州市 2019—2020 学年高三下学期 3 月(线上)适应质检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 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曾同亨,字于野,吉水人。同亨举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礼部,迁吏部文选主事。 故事,丞簿以下官,听胥吏铨注,同亨悉躬亲之。隆庆初,为文选郎中,荐用遗佚几尽。进太常少卿, 请急去。万历初,起大理少卿。历顺天府尹,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御史刘台得罪张居正,同亨,6 台姊夫也,给事中陈三谟欲并逐之,奏同亨赢不任职。诏调南京,遂移疾归。九年,京察拾遗,给事 中秦燿、御史钱岱等复希居正指,列同亨名。勒休致。居正卒,起南京太常卿。召为大理卿,迁工 部右侍郎。督治寿宫,节浮费三十余万。由左侍郎进尚书。军器自外输,率不中程,奏请半收其直, 又请减织造之半。皆报可。汝安王妃乞桥税,同亨拒之。帝竟如妃请。内府工匠,隆庆初数至万 五千八百人,寻汰二千五百人,而中官滥增不已。同亨疏请清厘。已得旨,中官复奏寝之。同亨弟 乾亨请裁冗员以裕经费,京卫诸武臣谓减已月也大哗何同变出朝围而之同言形怎休不得遗门成 加大子少保力去迢乘传归久之,再起故官,税使所在虐民,同亨极谏。三十三年大计京官,与考动 徐必达持正不挠。是年,北察失执政意,中旨留给事中钱梦皋等;南察及同亨自陈疏,亦久不下。 同亨适给由入都,遂引疾。诏加太子太保致。同亨初入吏部严嵩其乡人,尚书吴鹏则父同年也,同 亨无私谒。尝止宿署舍,弥月不归。尚书杨博痛诋伪儒,同亨曰:“此中多暗修,非可概斥。即使 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卒年七十有五。赠少保,谥恭端。 (节选自《明史·曾同亨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大哗/伺同亨出朝/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 子少保/ 力乞去/诏乘传归 B.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大哗/伺同亨出朝/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 子少保/力乞去/诏乘传归 C.京卫诸武臣谓/减已月俸也/大哗/伺同亨出朝/围而噪之/同享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 子少保/力乞去/诏乘传归/ D.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大哗/伺同享出朝/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 少保/力乞去/诏乘传归/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 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京城卫戍 部队的诸位武臣声称减少了自己的月薪,一片哗然,窥伺着曾同亨走出朝房就围着他叫嚷。曾 同亨再次请求退休,没有结果。九门的工程完工,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极力请求离去,皇帝 下诏令他乘驿车回乡。句中,“减已月俸也”是“谓”的宾语,应该连在一起。据此分析可排 除 B、C 两项。“围而噪之”与“同亨再乞休”是两件事,中间需要断开。据此分析可排除 D 项。 分析可知,A 项断句正确。故选 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移疾”是指托病辞官,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后文中的“引疾”一词与此同义。 B.休致,古代指官吏年老去职,也泛指官员辞官,“勒休致”是指勒令官员去职退休。 C.“大计”是明代官员考核制度,每三年一次,才、守卓异者候升,劣下者依法处置。 D.“同年”,古代所有同年参加科考者的互称,吴鹏曾与同亨父亲同年参加科考,故称。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古代文化 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天文地理、目录辞书、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 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古代纪时、音乐娱乐、学校设置等。同时,要积极利用文言 文文本进行正误判断。D 项,解说错误,“同年”,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如果没 有考中,虽是同年参加科考,也不能互称同年。故选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亨亲躬职事,竭忠尽职。任吏部文选主事期间,他亲力亲为,做好官员铨选登记工作;在文选 郎中任上,他慧眼识才才德之士几乎都得到荐用。7 B.同亨公忠体国,为国节用。他负责帝陵修建节省了不必要开支三十多万两;宦官滥增工匠人 数,他奏请处理,获得旨意,减省了大量的人工开支。 C.同亨不惧权恶,心系民生。汝安王妃向朝廷请求收取桥税,他认为是无理要求,予以拒绝;税使 四处为害百姓,他为民请命,极力进谏,予以阻止。 D.同亨为人正直,任事勤勉。他初入吏部,并没有私下拜访同乡的高官严嵩和与父亲相识的尚书 吴鹏;他一心为了工作,曾整月住在官衙,没有回家。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 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 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 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 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B 项,“宦官滥增工匠人数,他奏请处理, 获得旨意,减省了大量的人工开支”分析错误,原文"已得旨,中官复奏寝之",这一次,他的 请求没有得到批准。故选 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器自外输,率不中程,奏请半收其直,又请减织造之半。 (2)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 【答案】(1)兵器从外输入大都不合规格,(他)上奏建议按半价收取,并请求减少一半的织造物。 (2)即使(“伪儒”)表面上假借名义,与自荐求官、恬不知耻的人相比,谁好些呢?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 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 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 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 (调、补、变);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需 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意思:(1)率,大都;中,符合;直,价值。(2)阳,表面;假,假借; 愈,较好。 【参考译文】 曾同亨,字于野,吉水县人。父亲曾存仁,为云南布政使。曾同亨考取嘉靖三十八年的进士。 授职为刑部主事。改任礼部,调任吏部文选主事。先例,丞、簿以下的官员,听任胥吏选拔, 曾同亨却全都亲自挑选。他与陆光祖、李世达齐名。隆庆初年,任文选郎中,几乎将旧臣举荐 任用完了。晋升为太常少卿,因急事请假离去。 万历初年,出任大理少卿。历任顺天府尹,任右副都御史管辖贵州。御史刘台触犯了张居正。 曾同亨是刘台的姐夫,给事中陈三谟想将他们一起驱逐,上奏曾同亨羸弱不胜职。诏令调他到 南京,于是称病回乡。万历九年,京城考核纠察官,给事中秦灿、御史钱岱等人又秉承张居正 旨意,列上曾同亨的姓名。张居正勒令他休息。 张居正死后,他出任南京太常卿。皇帝召他担任大理卿,调任工部右侍郎。负责督促营建皇 帝逝世后的寝宫,节省三十多万两白银。由左侍郎升为尚书。军事器械都从外地输送来,全都 不合乎标准,他奏请以半价签收,又请求减少一半的织造额。皇帝都答复可以。汝安王妃请求 征收桥税,曾同亨拒绝了。皇帝最终应允了王妃的请求。内府的工匠,隆庆初年人数达到一万 五千八百人,不久淘汰了两千五百人,但是宦官却不断增加。曾同亨上奏请求清理、整治。已 经得到圣旨,宦官又上奏压制了此事。给事中杨其休上奏争辩,皇帝不接纳。曾同亨的弟弟曾 乾亨奏请裁减冗员使经费宽裕些,京城卫戍部队的诸位武臣声称减少了自己的月薪,一片哗然, 窥伺着曾同亨走出朝房就围着他叫嚷。曾同亨再次请求退休,没有结果。九门的工程完工,他8 被加封为太子少保。极力请求离去,皇帝下诏令他乘驿车回乡。启用他任南京吏部尚书,他推 辞了。此后很久,再度起用他任原职,他多次推辞之后才就职。税使在当地肆虐百姓,曾同亨 极力劝谏。 万历三十三年,全面考核京官,他与考功郎徐必达正直不徇私情。当年,北都考核拂逆了当 政者的意愿,宫中传旨保留给事中钱梦皋等人;南都的考核和曾同亨自己的奏疏,也很久不下 发。曾同亨恰好因事进京,于是称病。诏令加封他为太子太保,而后退休。 曾同亨初次进入吏部,严嵩是他的同乡,尚书吴鹏与他父亲同年进士,曾同亨没有做私下拜 访。曾在署舍住食,整月不回家。一向与罗汝芳、耿定向相好。尚书杨博痛骂伪儒,曾同亨说: “他们中间多愚昧者,不可以一概斥责。即使表面上借儒学名义,这与卖身进取,恬不知耻的 人相比,谁更可恶呢?”他在七十五岁去世。被赠封为少保,谥号恭端。 名校模考文言文阅读汇编 2 四、(广东省 2019—2020 学年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文后各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左氏春 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仁宗宝元初,年甫 冠,中进士甲科。治平元年,诏刺.陕西义勇二十万,民情惊挠,而纪律疏略不可用。光抗言 其非,持白韩琦。琦曰:“兵贵先声,谅祚①方桀骜,使骤闻益兵二十万,岂不震慑?”光曰: “兵之贵先声而后实,为无其实也,独可欺之于一日之间耳。今吾虽益兵,实不可用,不过十 日,彼将知其详,尚何惧?”琦曰:“君但见庆历间乡兵刺为保捷,忧今复然,已降敕榜与民 约,永不充军戍边矣。吾在此,君无忧。”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 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不十年,皆如光虑。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御史中 丞王陶以论宰相不押班罢,光代之,光言:“陶由论宰相罢,则中丞不可复为。臣愿俟既押班, 然后就职。”许之。因论高居简奸邪,乞加远窜。章五上,帝为出居简,尽罢寄资者。既而复 留二人,光又力争之。张方平参知政事,光论其不叶物望,帝不从。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 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 光不可。”《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及书成,加 资政殿学士。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 为君实也。元佑元年九月薨,年六十八。谥曰文正,赐碑曰“忠清粹德”。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 (注)①谅祚:夏毅宗李谅祚,西夏第二位皇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 /不为止 B.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 讫不为止 C.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 讫不为止 D.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 /不为止 【答案】C9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 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 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用之运粮戍边”,用他们运粮戍边,动宾结构,前后断开; 排除 B、D;“琦默然”,“然”是形容词词尾,故后面应该断开;排除 A。本句译为:司马光 说:“如果您长期在这个地方,当然可以放心;他日别人当权,接手您现在的军队,用他们运 粮戍边,不过是易于反掌的事而已。”韩琦默然无声,但最终没有停止增兵。故选 C。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文中《汉纪》《资治通鉴》也是编年体史书。其中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刺,即“招刺”,兵役制度。始自唐末,宋代袭置。规定兵士入伍时须刺字于面、手、臂等 处,标明所属的部队番号,以防止逃亡。 C.神宗,北宋皇帝赵顼的庙号。庙号是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起的名号。庙号 常称 “祖”或“宗”,如太祖、高宗等。 D.押班,封建时代百官朝会时的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唐制,由监察御史二人担任这一职 务。宋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 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 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A 项,“《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文中《汉纪》 《资治通鉴》也是编年体史书。其中《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说法错误。第一 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记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故选 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天资聪慧,年少即中进士。他七岁就能讲述《左氏春秋》的大概要旨。自此以后手不 释卷,以至不知饥渴寒暑。刚刚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甲科。 B.司马光心系百姓,反对充军戍边。治平元年,皇帝下诏招募陕西义勇。他想到庆历年间朝廷 招募保捷军的情形,忧心百姓再次被充军戍边,坚决反对。 C.司马光直言敢谏,屡次不被采纳。他弹劾高居简,神宗替高居简开脱,只罢免了寄资官;他 认为张方平与众望不符,不能任参知政事,神宗没有同意。 D.司马光忧心国事,深受赏识爱戴。他患病怀疑将死时预先写下遗表,准备情势危急时托人上 呈;神宗说御史大夫一职非他不可,百姓认为他是真宰相。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 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 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C 项,“神宗替高居简开脱”说法错误。选项曲 解文意,原文“帝为出居简”,皇帝不是替高居简开脱,而是贬黜了高居简。故选 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之贵先声而后实,为无其实也,独可欺之于一日之间耳。 (2)《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 【答案】(1)用兵贵在先用声势(震慑)后用实力(交战),如果没有那样的实力,只可以欺 骗一时罢了。(2)《资治通鉴》没有完成,神宗非常重视此事,认为该书比荀悦的《汉纪》还 要好,多次催促司马光完成著述。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 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10 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 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其实”,那样的实力;“独”,只、仅;“欺”,欺骗。第二句 得分点:“就”,完成;“以为贤于荀悦《汉纪》”,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以为于荀悦 《汉纪》贤;“终”,完成、完结。 【参考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亲司马池,官至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时,严肃如 同成人,听到人讲说《左氏春秋》,喜爱上了这部书,回去给家人讲解,就能讲述其中的大概 要旨。自此以后手不释卷,以至不知饥渴寒暑。宋仁宗宝元初年,刚二十岁,司马光考中进士。 治平元年,下诏招陕西义勇二十万,民情惊骇扰乱,而义勇纪律散漫不可任用。司马光说这种 做法不对,持论告诉韩琦。韩琦说:“用兵贵在先声夺人,李谅祚正桀骜不驯,让他突然听到 增兵二十万,怎么能不害怕?”司马光说:“用兵贵在先用声势震慑然后用实力交战,如果没 有那样的实力,只可以欺骗一时罢了。如今我们虽然增兵,实际上不可任用,不超过十天,他 们将会知道这一详细情况,还恐惧什么呢?”韩琦说:“您只是看到庆历年间乡兵招为保捷军 的情形,忧虑今天又会像那样重蹈覆辙,朝廷已经降下敕榜同百姓约定,永远不再充军戍守边 地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您不要有什么忧虑。”司马光说:“如果您长期在这个地方,当然可 以放心;他日别人当权,接手您现在的军队,用他们运粮戍边,不过是易于反掌的事而已。” 韩琦默然无声,但最终没有停止增兵。不到十年,事情都像司马光所忧虑的那样了。神宗即位, 提拔司马光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王陶因为议论宰相不值日而被罢官,让司马光代替他。司马 光说:“王陶由于议论宰相被罢免了官职,那么御史中丞我现在不能担任。我希望等到宰相值日 后,再来就职。”皇帝答应了。后弹劾高居简奸妄邪恶,请求加以远远流放。奏章连续五次呈 上,神宗贬黜了高居简,并且全部罢免了那些转寄资财为自己牟取私利的人。不久再留任二人, 司马光又据理力争。张方平任参知政事,司马光认为他与众望不符,神宗没有同意司马光的意 见。元丰五年,司马光忽然得了语言迟钝的病,怀疑将要死去,预先写好遗表放在卧室内,倘 若情势急迫,就把它交给关系好的人上呈。颁行新官制,神宗指着御史大夫这一职位说:“非 司马光不可。”《资治通鉴》没有完成,神宗非常重视此事,认为该书比荀悦的《汉纪》还要 好,多次催促司马光完成著述。等书写成,司马光加官资政殿学士。司马光一共在洛阳住了十 五年,天下认为他是真宰相,老百姓都号称他为司马相公,连妇女小孩也知道他是司马君实。 元佑元年九月司马光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谥号为文正,赐碑为“忠清粹德”。 五、(河南省信阳市 2019—2020 学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文后各题。 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 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 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魏 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 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雎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 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 张禄。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 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其人有仇,不敢昼见。”王 稽曰:“夜与俱来。”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语未究,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于 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王稽辞魏去,过载范雎入秦。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 以为范雎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 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雎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11 邪?”曰:“不也。雎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 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 之。范雎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 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 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 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行,因门下人谢罪。范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摘编自《史记·范雎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 /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B.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 /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C.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 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D.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 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 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 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 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 “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题:画线句“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 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 齐”译为:须贾为魏昭王出使到齐国办事,范雎随往。他们在齐国逗留了几个月,也没有什么 结果。当时齐襄王得知范雎很有口才,就派专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 物,但范雎一再推辞不敢接受。须贾知道了这件事,大为恼火,认为范雎必是把魏国的秘密出 卖给齐国了。此句中,“从”是随从的意思,为动词,主语为“范雎”;“留”是逗留的意思, 主语是“须贾和范雎”,所以,这俩字分别从属于两个句子,中间需要断开,排除 AB 两项; “齐襄王”是下一个句子中“闻”的主语,应划到下一个句子中,排除 D 项;故正确断句为: 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 /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故选 C。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说,是指某人陈述自己的建议、主张,并希望被采纳、实施,并且借此谋得利益。 B.中大夫,古代官名,周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C.谒者,即官名,春秋战国时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可见王稽和秦昭王的关系。 D.微行,专指古代君主或帝王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从而看到更多的社会真相。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 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 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 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A 项,“并且借此谋得利益”错 误,依据文化常识“游说指某人陈述自己的建议、主张,希望自己的建议、主张被采纳、实施” 判断,“游说”并不是借此谋得利益。故选 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2 A.范雎出身贫寒,官至相国。年轻时,想凭借才学,建功立业,无奈家庭贫寒,长时间找不到 晋升的机会,但最终他官至秦国宰相。 B.范雎隐忍受辱,胸有大志。他因为一时不慎而被猜疑,遭受板子、荆条抽打,又被扔进茅厕, 受尽屈辱,但是他心中存希望信未来。 C.范雎隐藏自己,给人机会。须贾不问青红皂白,认定范雎是告密者,致使范雎差点丢了性命, 但是他再次面对须贾时却给其以机会。 D.范雎逆转人生,恩人相助。在范雎的生命长河里,那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守者”、同乡郑安 平、秦国谒者王稽都是改变其命运的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 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 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 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B 项,“他因为一时不慎而被猜疑”错误,原文中“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 是齐襄王看中了他的口才才拿东西赏赐他的,“雎辞谢不敢受”,他不敢接受,并不是因为他 做错了事情,而“被猜疑”,只是因为须贾自己主观认为的,所以说不是他“因为一时不慎而 被猜疑”。故选 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 (2)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行,因门下人谢罪。 【答案】(1)范雎做了秦国相国之后,秦国人仍称他叫张禄,而魏国人对此毫无所知,认为范 雎早已死了。(2)须贾一听大惊失色,自知被诓骗进来,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 行,托门卒向范雎认罪。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 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 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 点的落实。本题:(1)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译为:范雎 做了秦国相国之后,秦国人仍称他叫张禄,而魏国人对此毫无所知,认为范雎早已死了。注意 得分点:既,……以后;相,名词作动词,做相国;而,连词表转折;以为,认为;久,很长 时间;矣,了。(2)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行,因门下人谢罪。译为:须贾一听大惊失 色,自知被诓骗进来,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托门卒向范雎认罪。注意得分 点:乃,于是,就;膝,名词作状语,用膝盖;谢,道歉。 【参考译文】 范雎是魏国人,字叔。他曾周游诸侯列国企图有所作为,但没有成功,想为魏国建立功业, 可是家境贫寒没有办法筹集活动资金,无法得见魏王,就投在中大夫须贾门下当门客。有一次, 须贾为魏昭王出使到齐国办事,范雎随往。他们在齐国逗留了几个月,也没有什么结果。当时 齐襄王得知范雎很有口才,就派专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但范雎 一再推辞不敢接受。须贾知道了这件事,大为恼火,认为范雎必是把魏国的秘密出卖给齐国了。 回到魏国后,须贾心里恼怒范雎,就把这件事报告给魏国宰相。魏国的宰相是魏国公子之一, 叫魏齐。魏齐听了后大怒,就命令左右近臣用板子、荆条抽打范雎,打得范雎肋折齿断。当时 范雎假装死去,魏齐就派人用席子把他卷了卷,扔在厕所里。宴饮的宾客喝醉了,轮番往范雎 身上撒尿,故意污辱他借以惩一警百,让别人不准再乱说。卷在席里的范雎还活着就对看守说: “您如果放走我,我日后必定重重地谢您。”看守有意放走范雎就向魏齐请示把席子里的死人13 扔掉算了。魏齐喝得酩酊大醉,就顺口答应说:“可以吧。”范雎因而得以逃脱。魏国人郑安 平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就带着范雎一起逃跑了,他们隐藏起来,范雎更改了姓名叫张禄。在这 个时候,秦昭王派出使臣王稽到魏国。郑安平就假装当差役,侍候王稽。王稽问他:“魏国有 贤能的人士可愿跟我一起到西边去吗?”郑安平回答说:“我的乡里有位张禄先生,想求见您, 谈谈天下大事。不过,他有仇人,不敢白天出来。”王稽说:“夜里你跟他一起来好了。”郑 安平就在夜里带着张禄来拜见王稽。两个人的话还没谈完,王稽就发现范雎是个贤才,便对他 说:“先生请在三亭冈的南边等着我。”范雎与王稽暗中约好见面时间就离去了。王稽辞别魏 国上路后,经过三亭冈南边时,载上范雎便很快进入了秦国国境。范雎做了秦国相国之后,秦 国人仍称他叫张禄,而魏国人对此毫无所知,认为范雎早已死了。魏王听到秦国即将向东攻打 韩、魏两国的消息,便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得知须贾到了秦国,便隐蔽了相国的身分改装出 行,他穿着破旧的衣服偷空步行到客馆,见到了须贾。须贾一见范雎不禁惊愕道:“范叔原来 没有灾祸啊!”范雎说:“是啊。”须贾笑着说:“范叔是来秦国游说的吧?”范雎答道:“不 是的。我前时得罪了魏国宰相,所以流落逃跑到这里,怎么能还敢游说呢!”须贾问道:“如 今你干些什么事?”范雎答道:“我给人家当差役。”须贾听了有些怜悯他,便留下范雎一起 坐下吃饭,又不无同情地说:“范叔怎么竟贫寒到这个样子!”于是就取出了自己一件粗丝袍 送给了他。范雎回去弄来四匹马拉的大车,并亲自给须贾驾车,直进了秦国相府。相府里的人 看到范雎驾着车子来了,有些认识他的人都回避离开了。须贾见到这般情景感到很奇怪。到了 相国办公地方的门口,范雎对须贾说:“等等我,我替您先进去向相国张君通报一声。”须贾 就在门口等着,拽着马缰绳等了很长时间不见人来,便问门卒说:“范叔进去很长时间了不出 来,是怎么回事?”门卒说:“这里没有范叔。”须贾说:“就是刚才跟我一起乘车进去的那 个人。”门卒说:“他就是我们相国张君啊。”须贾一听大惊失色,自知被诓骗进来,就赶紧 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托门卒向范雎认罪。范雎进宫把事情的原委报告了昭王,责 令须贾回国。 六、(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2019—2020 学年高三 2 月线上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文后各题。 扁鹊者,勃海郡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 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 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扁鹊以此视病,尽 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 死,扁鹊问中庶子曰:“太子何病?”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是以阳 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 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 “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终日,扁鹊仰天叹曰:“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 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中庶子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 出见扁鹊于中阙,曰:“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 填沟壑。”言未卒,悲不能自止。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 苏。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 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 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 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后五日,扁鹊复 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 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14 请也。”后五日,桓侯遂死。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黄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 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节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 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B.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 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C.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 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D.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 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 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 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 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宜采用排除法。波浪线的句子译文:到了邯郸,听说赵国人尊重妇女,就做起了妇科医生;到 了洛阳,听说周王朝的人敬爱老人,就做起了老年病医生;到了咸阳,听说秦国人爱护小儿, 就做起了小儿科医生:总之是随着风俗的不同而变换行医的重点。这句话是叙述扁鹊“随俗为 变”到处行医的经历。“过”和“闻”都是动词,“过邯郸”和“闻贵妇人”是两件事,中间 需要断开,从而排除 C、D;“即为带下医”与“即为耳目痹医”“即为小儿医”句式对称,应 该在“医”后断句,从而排除 B。另外本题还有一些突破口,比如“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 显然就断错了,扁鹊怎么可能做人家的“耳目”呢?又如“即为小儿”扁鹊又怎么会当人家的孩 子呢?故选 A。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 B.鸡鸣,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以地支来称则为子时,相当于半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C.填沟壑,婉辞,古代对死的自谦说法。如《战国策》有“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之句。 D.侯,爵位名。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 相同。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 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 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 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 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B 项,将“鸡鸣”对应为“子时” 错误其实,“鸡鸣”对应的地支是丑时,为十二地支的第二个时辰,相当于凌晨 1 时至 3 时。 《孔雀东南飞》中有“鸡鸣外欲曙”之句,指快天亮的时分。而子时指 23 时至 1 的时,古时有 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故选 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扁鹊得遇奇人,领悟中医精髓。他恭敬地对待客人长桑君,获得秘藏医方,精通医术,到 处行医治病。15 B.扁鹊巧加施治,太子起死回生。扁鹊听说虢国太子去世,就去了解死因,并积极采用方法 救活了太子。 C.扁鹊看出病症,桓侯讳疾忌医。扁鹊发现齐桓侯身患疾病,就及时忠告,但是桓侯一再推 托,耽误救治而亡。 D.扁鹊随俗为变,名声传扬天下。他游医四方,不为王侯贵族看病,只为黎民苍生着想,后 世谈论脉法,都遵从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 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 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 项,“不为王侯贵族看病”的说法于文无据。其 实,扁鹊看病是不管高低贵贱的身份地位,一心治病救人。从文中“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 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可知:他既使虢国太 子起死回生,又为妇女儿童和老人治病,真正做到“医者仁心”。故选 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2)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答案】(1)悄悄和扁鹊说:“我有秘藏的医方,我年老了想传给你,你不要泄漏出去。” (2)我不是能使死人复活啊,这是他应该活下去,我能做的只是促使他恢复健康罢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 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 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 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 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 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 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第 (1)句采分点:“间”,悄悄地,小声地;“语”,动词,告诉;“禁方”,秘方;“毋”, 不要。第(2)句采分点:“越人”,扁鹊自称;“生”,使动用法;“此……者”,判断句; “起”,起死回生,即恢复健康。 【参考译文】 扁鹊是渤海郡人,姓秦,叫越人。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来, 只有扁鹊认为他与众不同,时常恭敬地对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他来来去去有 十多年了,一天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悄悄和扁鹊说:“我有秘藏的医方,我年老了,想留 传给你,你不要泄漏出去。”扁鹊说:“好吧,遵命。”他这才拿出全部秘方都给了扁鹊。扁 鹊用它诊视别人的疾病时,能看五脏内所有的病症,只是表面上是在为病人切脉。扁鹊有时在 齐国行医,有时在赵国行医。在赵国时取名叫扁鹊。后来扁鹊路经虢国。正碰上虢太子死去, 扁鹊问中庶子:“太子得的什么病?”中庶子说:“太子的病是血气运行没有规律,阴阳交错 而不能疏泄,因此阳脉弛缓阴脉急迫,所以突然昏倒而死。”扁鹊又问:“他死了多长时间?” 中庶子回答:“从鸡鸣到现在。”又问:“收殓了吗?”回答说:“还没有,他死还不到半天 呢。”“请禀告虢君说,我是渤海郡的秦越人,听说太子死了,我能使他复活。”中庶子说: “先生该不是胡说吧?怎么说太子可以复活呢!”过了好久,扁鹊仰望天空叹息说:“你如果 认为我说的不真实可靠,你试着进去诊视太子,应会听到他耳有鸣响,看到鼻翼搧动,顺着两 腿摸到阴部,那里应该还是温热的。”中庶子这才把扁鹊的话告诉虢君。虢君走出内廷在宫廷16 的中门接见扁鹊,说:“先生您路经我们小国,希望您能救助我们,我这个偏远国家的君王真 是太幸运了。有先生在就能教活我的儿子,没有先生在他就会抛尸野外而填塞沟壑。”话没说 完,他就悲哀不能自我克制。扁鹊就叫学生子阳磨砺针石,取穴百会下针。过了一会儿。太子 苏醒了。又进一步调和阴阳,仅仅吃了二十天汤剂身体就恢复得和从前一样了。因此天下的人 都认为扁鹊能使死人复活。扁鹊却说:“我不是能使死人复活啊,这是他应该活下去,我能做 的只是促使他恢复健康罢了。”扁鹊到了齐国,齐桓侯把他当客人招待。他到朝廷拜见桓候, 说:“您有小病在皮肤和肌肉之间,不治疗将会深入体内。”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 出宫门后,桓侯对身边的人说:“医生喜爱功利,想把没病的人说成是自己治疗的功绩。”过 了五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您的病已在肠胃间,不治疗病情将加深。”桓候不肯答话。 又过了五天,扁鹊又去,远远看见桓侯就向后退跑走了。桓侯派人问他跑的缘故。扁鹊说:“疾 病在皮肉之间,汤剂、药熨的效力就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疾病在血脉中,靠针刺和砭石的效力 就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疾病在肠胃中,药酒的效力就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疾病进入骨髓,就是 掌管生命的神也无可奈何。现在桓侯的疾病已深入骨髓,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过了五 天后,桓侯就病死了。扁鹊名声传扬天下。他到邯郸时,听说当地人尊重妇女,就做治疗妇科 病的医生;到洛阳,听说周人敬爱老人,就做专治耳聋眼花四肢痹痛的医生;到了成阳,听说 秦人喜爱孩子,就做治疗小孩疾病的医生:他随着各地的习俗来变化自己的医治范围。到现在, 天下谈论诊脉法的人,都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 2020 高考文言文阅读预测(古代名医传集锦) 中华名医传记目录 《三国志·华佗传》 《旧唐书·孙思邈传》 张岱《鲁云谷传》 《明史·李时珍传》 第一篇 《三国志·华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后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 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 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 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 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 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 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 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 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 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 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17 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 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 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 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 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 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相陈珪举孝廉 举:推荐 B.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宥:宽容 C.太祖苦头风 苦:痛苦 D.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强:勉强 2.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B.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C.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D.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 接受,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 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了,还留下一封 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认为华 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马上杀了。 4.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3 分) ②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4 分) (2)在文章中找出两个表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例子。(请自己概括)(3 分) 答案:18 1.C(“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应解释为“为……所苦,或感到痛苦”) 2.B(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语文匠提醒你,要注意不 同主语另起一句的特点,以及大部分情况下(不是连动句),那么每句就一个动词这个特点。 详细请见语文匠《高考语文选择题满分突破》图书。 3.B(A. 从“以医见业,意常自悔“这句话可以看出华佗还是常常产生后悔之情的;C. 华佗并没有退还财物,而是故意丢下郡守这个病人,自己跑开来激怒他;D.华佗是在狱中拷打 致死的。) 4.(1)①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3 分) ( “出” 1 分,“活”1 分,语意连贯 1 分) ②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 押送他回来。(“若”1 分,“信”1 分,“收”1 分,语意连贯 1 分) (2)(3 分) ①华佗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病人服下药后离开后就痊愈了; ②如果病人需要,华佗也不过灸疗一两个穴位,病人病痛就应手消除了; ③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华佗的“麻沸散”,一会儿病 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华佗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人很快就能康复; ④病患如果在肠中,华佗就为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 病人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 ⑤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 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 好了。 ⑥曹操的爱子曹冲病危,曹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答对 1 点给 1 分,答对 2 点给 3 分,答案不在以上范围之内的,只要是表现华佗医术高 明的事例就可以给分)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圭推荐 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 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 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 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 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 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 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 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 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 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 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19 恨之后,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 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曹操听说了,就召唤 华佗来。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膈 俞穴),病随手就好了。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 (封建社会医生被视为“贱业”)。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生病很沉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 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 想回去,于是说:“刚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 请假不回来。曹操多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 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 是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 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 无能鼠辈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 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 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 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 等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曹冲的字)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 活地死去了。” 第二篇 《旧唐书·孙思邈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 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 多故,乃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 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将授以爵位,固辞不 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 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照邻有文云: 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照邻有恶疾,医 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 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 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②,彰 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③,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 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④,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症发乎面,变 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 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思邈自云:开皇辛 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 不啻百岁人矣。初,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 以传授,有如目睹。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 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选自《旧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注释:①孙思邈:唐代医学家,人称药王,著有《千金方》;②容卫: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 环,卫指气的周流;③精:实质;④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充塞就长疱疖,匮乏就生脓疮。文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吾方助之以济人 济:治理 B.年已老,而听视聪瞭 瞭:明白20 C.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 殚:穷尽 D.遗令薄葬 薄:简单、节俭 2.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 A.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B.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C.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D.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孙思邈年轻时就喜欢谈论老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 B.卢照邻认为孙思邈学问渊博,见解高超,就像古代庄子和当今维摩诘圣僧。 C.孙思邈一生大多数时间隐逸行医,多次拒绝官职,说明他对功名也没兴趣。 D.孙思邈的年龄是个谜团,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都如同亲眼所见。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 分) (1)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5 分) (2)症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3 分) 5.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孙思邈所说的名医之道。(4 分) 参考答案: 1.B 瞭:明亮 2.B[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语文匠提醒你,句 子很多对偶,你看到了吗?详细请见语文匠《高考语文选择题满分突破》图书。 3.C 孙思邈曾对好友说:五十年后会出圣人,那时我才帮助他治理天下。 4.(1)这是一个神童啊,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假如在我这小小州衙就难以施展。(判断句、 恨、器、难为用,各 1 分,句意 1 分) (2)症状显露在面容,病情改变着形貌,如此类推自然现象也是这样。(每句 1 分) 5. 治病要从显露的表象,看隐蔽的实质;(答天人合一亦可)治病胆要大心要细,考虑要周 密行动要坚决。(每点 2 分) 参考译文: 孙思邈,京兆府华原县人。他七岁入学,一天能背诵一千多字的文章。20 岁时,就擅长谈 论老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后赞叹说:这是一个 神童啊,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假如在我这小小州衙就难以施展。北周宣帝时,由于王室经常21 发生变故,他就隐居到太白山中。隋文帝杨坚辅佐北周朝政,征聘他担任国子博士,他推说生 病没有出任。曾经对他的好友说:五十年后,会出圣人,那时我才帮助他治理天下。太宗李世民 登上帝位,征召他到京城,已经老了,但耳聪目明,要授给他爵位,他坚决谢绝。显庆四年, 高宗李治召见他,授予他谏议大夫官职,又坚决谢绝。高宗上元元年,孙思邈因病请求回乡, 高宗特地赐给他骏马,安排他住进鄱阳公主封地的庄园别墅。当时的著名诗人学者宋令文、孟 诜、卢照邻等人,按照孝敬老师的礼仪侍奉他。卢照邻有文章说:孙思邈思想贯通古今,学术穷 尽天文、历法、占卜。他阐述世界万物永恒不变之根本的高超见解,就是古代的庄子;研究精深 的学问专心致志,就是当今中国的维摩诘圣僧。卢照邻患有痛苦难治的疾病,医治不好,就问 孙思邈:高明的医生治好人的疾病,他凭的是什么?孙思邈说:我听说会谈自然规律的,一定要用 人情事理作为依据;会谈人情事理的,也要以自然法则为根本。大自然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水 火木金土五种元素,冷热交替,就是它循环运行的规律,平和就下雨,激奋就刮风,凝滞就结 霜落雪,扩展就出彩虹,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人有上下四肢、脾肺肾肝心五脏,起床 睡觉,呼气吸气,精神元气时衰时旺,通畅就生气血,显现就是神色,振动就有声音,这些就 是人的正常现象。从显露的表象,看隐蔽的实质,这是研究自然和人体的共同方法。一旦阴阳 失调,地气升腾就发烧,天气阻隔就发冷,充塞就长疱疖,匮乏就生脓疮,奔跑就会喘息困乏, 干渴就会焦黄枯燥,症状显露在面容,病情改变着形貌,如此类推自然现象也是这样。对于人 体疾病,高明的医生用药物疏通,用针灸治疗。对于自然灾变,国君人臣用最高尚的道德理顺 天意民心,用最大的努力解决具体问题,那么人体疾病有的可以治好,自然灾害有的可以消除。 他又说:治病胆要大心要细,考虑要周密行动要坚决。孙思邈自己讲他出生于隋文帝开皇辛酉年, 到今年九十三岁了,问他的乡亲,都说他是几百岁的人,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分明 如同亲眼所见,以此验证,他不止一百岁了。当初,魏征等人按照太宗的指示编纂南齐、南梁、 南陈、北周、隋朝的历史,担心遗漏,多次询问他,孙思邈口述起来,宛如亲眼看见。孙思邈 于高宗永淳元年去世。遗嘱要求从简安葬,不要陪葬器物,不用羊牛猪等祭祀牲畜。死后一个 多月,脸色外貌没有变化,抬起遗体入棺,轻得好像只是拿着空空的衣服,人们为之惊异。 第三篇 张岱《鲁云谷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 鲁云谷传 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 至沓来,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 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①,不尊不信,故凡患痘 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 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性极好洁,负米颠②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 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 不精妙。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向与李玉成竹肉③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 手也。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 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以今年三月之晦,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④在床矣 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 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 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 ⑤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只 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22 (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 【注】①岐黄:指医学。②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③竹肉:指伴奏和歌唱。④遗蜕: 死去。⑤苍头:仆人。室人:妻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不可救则望之却(退避)走 猥以微贱,当(应当)侍东宫 B. 向与李玉成竹肉相得(和谐) 去今之墓(筑墓)而葬焉 C. 以今年三月之晦(农历月末)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D. 举不足以入其胸次(停留) 外与天际(交会),四望如一 2.下列断句,正确的是( ) A.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B.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C.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D.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云谷医术高明,擅治痈疽和痘疹,不拘前人古方,都凭聪慧明审行事,每次都考虑病情 后再配药剂,常能起死回生。 B.云谷有米颠一样的洁癖,痛恨他人吸烟喝酒、采摘花朵、随地吐痰等恶习,所以只有趣 味高雅的人,才愿和他交往。 C.云谷自小多才多艺,精通多种乐器,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能与他和谐配合 的只有李玉成、王公端两人。 D.云谷心胸豁达开朗,对于世态炎凉、势利之事,全不在意。他随不晓文墨、不解诗画、 身处俗世,却有着高雅的情趣。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部编本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分) (1)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4 分) (2)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4 分) (3)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史记魏公子列传》)(3 分) 5.请简要概括鲁云谷在交友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4 分) 答案: 1. B(A.当:担当;C.“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 D. 胸次,指心里。)23 2.A(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 久之)语文匠提示,注意某些虚词是句首词,还有某些固定的四字词结构,详细请见语文匠《高 考语文选择题满分突破》图书。 3. B(“只有趣味高雅的人,才愿和他交往”错,文中是:不是趣味高尚的人,都不能和他 长久交往。) 4.(1)所以凡是得了痘疹的人家,不是到了极其危险、极其反常的时候,(别的)医生 拒绝治疗的情况,绝对不会找我的朋友云谷(看病)。 (2)至于他结交好友,只是缘自性情,不是由于虚假勉强。。 (3)赵王打扫庭前台阶,亲自迎接公子,依照主人迎接贵宾的礼节,引导公子从西阶而上。 【温馨提示,部编本统一后,考课文是很有可能的】 5.(4 分)(1)结交缘自真性情;(2)结交的都是“良友”;(3)待友热情而真诚。 (1 点 2 分)任选 2 点即可 【参考译文】 会稽宝祐桥的南面,有家小小的药铺,是我的朋友鲁云谷行医卖药的地方。云谷对茶的道 理和学问有深刻的领悟,知心的朋友每天聚集在一起品茶,接连不断地前来,以至应付接待不 过来。别人对这种烦琐的事会感到疲倦,但云谷却乐此不疲。他的医术擅长治疗痈疽,更专长 于治疗痘疹。但都凭聪慧明审行事,治疗不一味效法前辈医师,处方不一味沿袭古书,每次都 是考虑病情后再配药剂,并不沿袭旧方,医术高明。民众始终怀疑他没有把医学当作一件正经 事来做,不尊重信奉古代医学的条条框框,所以凡是得了痘疹的人家,不是到了极其危险反常, 别的医生拒绝治疗的时候,绝对不会找我的朋友云谷看病。云谷看病灵活机敏,可以救治的就 救治,不能救治的看一眼就退避离开,不曾犹豫不决,前顾后盼,接受别人一文钱。他生性极 其喜欢洁净,有米芾一样的癖好,痛恨吸烟喝酒,痛恨别人采摘花朵;特别痛恨别人吐痰擤鼻 涕弄脏地面。所以不是趣味高尚的人,都不能和他长久交往。他从小就有多方面的技艺,羌笛、 胡琴、凤笙、斑管这些乐器,没有不能精妙演奏的。而且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以 前他和李玉成两人一奏一唱配合得很和谐,后来只有王公端的演唱能和他合调,其余的都不是 他的对手。他亲密的朋友只有陆癯庵、金尔和与我三人,除非遇到大风雨,除非碰到无可奈何 的事,一定每天到他家,饮茶燃香,畅谈说笑,十三年都是这样。今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云谷 二更天才睡。第二天叫他,没有起来,推门进去,他已在床上去世了。我和尔和听到这消息后 十分惊诧,匆匆忙忙地赶到他家探望,痴呆地站着,失神了好久。张岱说:云谷心胸豁达开朗, 所有人情反复无常、势利的事,全不能进入他的心里。所以他一生不懂得写作,却有诗意;不 懂得绘画,却有画意;未走出街市,却有山林意。至于他结交好友,只是缘自性情,不是由于 虚假勉强。几个月前有朋友到家座谈,他让仆人拿出贮藏的雪水煮茶,却被妻子大加指责,云 谷很生气,整整十天不和她说话。他告诉我弟弟说:“我把朋友看作性命一样,她竟然想断绝 我的朋友。”只这一句话,就完全可以看出他的侠义心肠,这难道是不读书、不懂得文墨的人 能够说出的话语吗! 第四篇24 《明史 李时珍传》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3 题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 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萃,先后增补合一 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 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 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 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之上朝,时珍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 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 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 (节选自《明史》)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好读医书,医家《本草》 好:喜欢 B. 或一物而析为二三 或:或者 C. 未几,神宗诏修国史 未几:不久 D. 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自:从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 (2)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3.文中反映了李时珍怎样的性格和精神? 答: 参考答案: 1.( B )有的 2.(1)于是穷搜博采,删除繁杂,增补缺漏,经历约三十年,查阅了八百余家医药书籍。 (2)李时珍儿子建中拿他父亲的遗表和这部书献给朝廷,天子十分赞赏这部书,下令刊行天 下,从此士大夫家里都有这部书。 3.反映其高尚的思想品德,严谨的治学精神 【译文】25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爱好读医学书,医书《本草》,从神农传下来的药物有三百六 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添的药物数量与神农的差不多,唐朝苏恭增加了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 增加了一百二十种,到掌禹锡、唐慎微这一辈人,先后增补合计一千五百八十种,当时认为很完备 了; 但是品类分得繁多,名称又杂乱,有的一物分为二三,有的两物混为一品,李时珍对此感到 很不满意。于是穷搜博采,删除繁杂,增补缺漏,经历约三十年,查阅了八百余家医药书籍,稿本经 多次修改才成书,书名叫《本草纲目》。书中增加药物三百七十四种,订正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 二卷。首先标正名作为纲目,接下来附上各家注释为目,然后用集解详细记录该药物的产地、形 状、色泽,又把气味主治某病的方剂附上。书编好后,准备进献给朝廷,李时珍却突然去世。不久, 神宗皇帝下诏修国史,重赏征求各地书籍。李时珍儿子建中拿他父亲的遗表和这部书献给朝廷, 天子十分赞赏这部书,下令刊行天下,从此士大夫家里都有这部书。李时珍做过楚王府奉祠正官 职,儿子李建中,做过四川蓬溪知县。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