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六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调研监测(全国I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南省六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调研监测(全国I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ID:252823

大小:1.09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4-2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调研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第 I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化学和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从古代文物的修复到现在的人工智能,我们时时刻刻能感受到化学的魅 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银器发黑重新变亮涉及了化学变化 B. 煤综合利用时采用了干馏和液化等化学方法 C. 瓷器主要成分属于硅酸盐 D. 芯片制造中的“光刻技术”是利用光敏树脂在曝光条件下成像,该过程并不涉及化 学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银器发黑的原因就是因与空气里的氧气等物质发生氧化而腐蚀,重新变亮就是又变成原来的银,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A 正确; B.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生成焦炭、煤焦油、出炉煤气等产物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利用煤制取 液体燃料,均为化学变化,B 正确; C.瓷器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硅酸铝,硅酸钙)等,C 正确; D.光敏树脂遇光会改变其化学结构,它是由高分子组成的胶状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这些分子结合变成 聚合物高分子,属于化学变化,D 错误; 答案选 D。 【点睛】复习时除了多看课本,还要多注意生活中的热点现象,思考这些现象与化学之间的关系。 2.类比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lmol 晶体硅含 Si-Si 键的数目为 2NA,则 1mol 金刚砂含 C-Si 键的数目也为 2NA B. Ca(HCO3)2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NaOH 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则 Mg(HCO3)2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NaOH 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C. 标准状况下,22.4 L CO2 中所含的分子数目为 NA 个,则 22.4 LCS2 中所含的分子数目也为 NA 个 D. NaClO 溶液中通人过量 CO2 发生了反应: ,则 Ca(ClO)2 溶 液中通入过量 CO2 发生了: 【答案】D 【解析】 【详解】A.1mol 晶体硅含 Si-Si 键的数目为 2NA,而 1mol 金刚砂含 C-Si 键的数目为 4NA,A 错误; B.Ca(HCO3)2 溶液中与过量的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CaCO3 沉淀,而 Mg(HCO3)2 溶液中与过量的 NaOH 溶 液反应时,由于 Mg(OH)2 的溶度积比 MgCO3 小,生成的是 Mg(OH)2 沉淀而不是 MgCO3 沉淀,B 错误; C.在标准状况下,CO2 是气体而 CS2 是液体,C 错误; D.NaClO 和 Ca(ClO)2 溶液通入过量 CO2 都是发生反应:ClO-+CO2+H2O=HClO+HCO3-,D 正确; 答案选 D。 3.我国自主研发的对二甲苯绿色合成项目取得新进展,其合成过程如图所示。 ( )3 3 2 3 22Ca HCO 2NaOH=CaCO Na CO 2H O+ ↓ + + ( )3 3 2 3 22Mg HCO 2NaOH=MgCO Na CO 2H O+ ↓ + + 2 2 3NaClO CO H O NaHCO HClO+ + = + ( )2 2 2 3 2Ca(ClO) 2CO 2H O Ca HCO 2HClO+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丙烯醛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B. 可用溴水鉴别异戊二烯和对二甲苯 C. 对二甲苯的二氯代物有 6 种 D. M 能发生取代,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丙烯醛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是平面结构,醛基也是平面结构,中间是一个可以旋转的单键,所以 分子里所有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A 正确; B.异戊二烯里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导致溴水褪色,而对二甲苯与溴水不反应,可以 鉴别,B 正确; C.对二甲苯里面有两种类型的 H,其二氯代物共有 7 种:①当两个氯取代甲基上的 H 时有两种,②当有一 个氯取代甲基上的 H,另一个取代苯环上的 H,有邻、间两种结构,③当两个氯都取代苯环上的 H,采用 定一议二的方法,当其中一个氯在甲基邻位时,另一个氯有 3 种结构,此二氯代物有 3 种,C 错误; D.M 中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加聚反应,醛基可以发生氧化、加成反应,烃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D 正确; 答案选 C。 4.W、X、Y、Z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W、X 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Y 的合金是 当今世界使用量最大的合金,Z 的单质常温下为液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单质 Z 保存时需要加水形成液封 B. Y 的金属性弱于第三周期的所有金属元素 C. W 与 X 能形成二元化合物并非全部是酸性氧化物 D. 向 YZ2 溶液中通人少量氯气会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可知,W、X 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则 W、X 分别是 N、O,Y 的合金是当今世界使用量最大 的合金,所以 Y 为 Fe,Z 的单质常温下为液态,常温下为液态的单质有溴和汞,由题中条件可知 Z 为 Br,由此解答。 【详解】A.单质溴易挥发且有毒,保存在棕色瓶里,添加少量水作为液封,A 正确; B.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有 Na、Mg、Al,由金属活动顺序可知,Fe 的金属性比这三种金属都要弱,B 正确 ; C.N 和 O 两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NO、NO2 都不是酸性氧化物,C 正确; D.YZ2 就是 FeBr2,通入少量 Cl2,由于 Fe2+还原性比 Br-强,只能发生反应:6FeBr2+3Cl2=2FeCl3+4FeBr3, 不属于置换反应,D 错误; 答案选 D。 5.下表中实验“操作或现象”以及“所得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推导关系的是 操作或现象 所得结论 A 向纯碱中滴加足量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溶液 变浑浊 酸性:盐酸>碳酸>苯酚 B 取酸性 KMnO4 溶液少量,加入足量 H2O2 溶液,溶液紫红色逐渐 褪去且产生大量气泡 氧化性:KMnO4>H2O2 C 用 95%的酒精代替 75%的酒精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高浓度酒精能让蛋白质变性更快 D 向装有适量淀粉水解液试管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然后水浴加 热一段时间,试管内壁无任何现象 淀粉未水解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浓盐酸挥发出 HCl,可以使苯酸钠生成苯酚,只能证明盐酸酸性强于碳酸,A 错误; B.发生反应:5H2O2+2MnO4-+6H+=2Mn2++8H2O+5O2↑,现象为紫红色褪去,有气泡产生,证明氧化性 KMnO4>H2O2,B 正确; C.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通常是 75%,乙醇浓度太大,杀菌能力强但渗透性差,95%的 酒精溶液会导致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当病毒退壳后,里面的蛋白质仍然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不能用 95%的酒精代替 75%的酒精杀灭新型冠状病毒,C 错误;D.淀粉水解后溶液显酸性,应在碱性条件下检验,正确的方法是在水解所制得溶液中先加 NaOH 溶液,再 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然后水浴加热,D 错误; 答案选 B。 6.某种新型热激活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极 a 的材料是氧化石墨烯(CP)和铂纳米粒子,电极 b 的材料 是聚苯胺(PANI),电解质溶液中含有 Fe3+和 Fe2+。加热使电池工作时电极 b 发生的反应是 PANI-2e-=PANIO (氧化态聚苯胺,绝缘体)+2H+,电池冷却时 Fe2+在电极 b 表面与 PANIO 反应可使电池再生。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A. 电池工作时电极 a 为正极,且发生的反应是:Fe3++e-—Fe2+ B. 电池工作时,若在电极 b 周围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电极 b 周围慢慢变红 C. 电池冷却时,若该装置正负极间接有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会发生偏转 D. 电池冷却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2Fe2++PANIO+2H+=2Fe3++ PANI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 b 上发生氧化反应可知 b 为负极,再由题中信息及原电池原理解答。 【详解】A.根据 b 极电极反应判断电极 a 是正极,电极 b 是负极,电池工作时电极 a 上的反应是 Fe3++e-=Fe2+ ,A 正确; B.电池工作时电极 b 发生的反应是 PANI-2e- =PANIO(氧化态聚苯胺,绝缘体)+2H+,溶液显酸性,若在 电极 b 周围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电极 b 周围慢慢变红,B 正确; C.电池冷却时 Fe2+是在电极 b 表面与 PANIO 反应使电池再生,因此冷却再生过程电极 a 上无电子得失, 导线中没有电子通过,C 错误; D.电池冷却时 Fe2+是在电极 b 表面与 PANIO 反应使电池再生,反应是 2Fe2++ PANIO+2H+ =2Fe3++PANI, D 正确; 答案选 C。 【点睛】挖掘所给反应里包含的信息,判断出正负极、氢离子浓度的变化,再联系原电池有关原理进行分 析解答。7.已知常温下 HF 酸性强于 HCN,分别向 1Ll mol/L 的 HF 和 HCN 溶液中加 NaOH 固体调节 pH(忽略温度 和溶液体积变化),溶液中 (X 表示 F 或者 CN)随 pH 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直线 I 对应的是 B. I 中 a 点到 b 点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C. c 点溶液中: D. b 点溶液和 d 点溶液相比:cb(Na+)Ka(HCN),因此等浓度的 HCN 和 NaCN 的混合溶 液中 c(CN-)c(HCN),即有 c(Na+)>c(CN-);由于 OH-、H+来自水的电离,浓度比较小且此时溶液的 pH 为 9.2,C 点溶液中存在: c(Na+)>c(CN-)=c(HCN) >c(OH-)>c(H+),C 正确; D.由于 HF 酸性强于 HCN,要使溶液均显中性,HF 溶液中要加入较多的 NaOH,因此 cb(Na+)>cd(Na+),D 错误; 答案选 D。 【点睛】溶液中有多种电解质时,在比较离子浓度大小时注意水解常数与电离平衡常数的关系。 8.无水四氯化锡(SnC14)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中间体,常用作媒染剂和有机合成的氯化催化剂。熔融的 的 ( )-c X lg c(HX) ( )-c F lg c(HF) ( ) ( ) ( )+ - -c Na >c X =c(HX)>c OH >c ( )H+ c(X ) c(HX) − (H ) (X ) (HX) c c c + −⋅ ( )-c F lg c(HF)金属锡(熔点 231℃)在 300℃左右能直接与 Cl2 作用生成无水四氯化锡,实验室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信息如下:①将金属锡熔融,通人干燥氯气进行反应,生成四氯化锡。②无水四氯化锡是无色易流动 的液体,熔点为一 33℃,沸点为 114.1℃。二氯化锡是无色晶体,熔点为 246℃,沸点为 652℃。③无水四 氯化锡在空气中极易水解,水解产物之一是 SnO2.xH2O,并产生白烟。请回答下列问题: (l)开始实验前一定要____,E 中冷水的作用是 ___。 (2)装置 F 中盛放的最佳试剂为 ___,作用是____。 (3)实验时应先打开 A 处分液漏斗旋塞和整套装置的阀门,待观察到____这一现象时,再点燃 D 处酒精 灯。 (4)若撤去装置 C,则 D 中还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 (5) Cl2 和锡作用即可生成 SnC14,也会生成 SnCl2,为减少 SnCl2 的生成,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 . (6)得到的产物中常含有杂质 SnCl2,SnCl2 是常用的还原剂。某实验小组用碘氧化法滴定分析产品中杂质 SnCl2 的质量分数。准确称取 a 克该样品于锥形瓶,用适量浓盐酸溶解,淀粉溶液作指示剂,c mol.L-l 碘标 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液 20. 00mL,已知滴定原理是:SnCl2+2HCl+I2=SnC14+2HI,则产品中杂质 SnCl2 的质量分数为____(用含 a、c 的代数式表示);即使此法测定的操作均正确,但测得的 SnCl2 含量仍 低于实际含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答案】 (1). 检查装置气密性 (2). 冷凝,SnC14 气体使其变为液体 (3). 浓硫酸 (4). 吸收 G 中挥发的水蒸气,防止进入 E 中导致 SnC14 水解 (5). 装置 F 液面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 (6). SnCl4+(x+2)H2O=SnO2•xH2O↓+4HCl (7). 通入过量的 Cl2 (8). % (9). 4I-+4H++O2=2I2+2H2O( 或者是 Sn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 Sn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n2++4H++O2=2Sn4++2H2O) 380c a【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装置 A 制取氯气,由于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气里含有氯化氢气体及水蒸气,B 装置试剂为 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C 装置试剂为浓硫酸吸收水蒸气,装置 D 生成 SnC14,在装置 E 中冷却后收集, 未反应的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在 G 中吸收,防止污染空气,因 SnC14 极易水解,应防止 G 中产生的水蒸气 进入 E 中,所以在 E 与 G 之间设置装有浓硫酸的装置 F。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1)为防止实验中氯气泄漏污染空气及水蒸气等进入装置影响产品纯度,实验之前必需要检查装 置气密性。由题知 SnC14 的沸点较低,用冷水冷凝 SnC14 气体使其变为液体以便于收集。 答案为:检查装置气密性;冷凝 SnC14 气体使其变为液体。 (2)由题知 SnC14 极易水解,为防止 G 中产生的水蒸气进入 E 中,在 E 与 G 之间设置装有浓硫酸的装置 F 。 答案为: 浓硫酸;吸收 G 中挥发的水蒸气,防止进入 E 中导致 SnC14 水解。 (3)由于 Sn 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SnC14 在空气中极易水解生成 SnO2.xH2O,所以制备 SnC14 之前用 Cl2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当观察到装置 F 液面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时,表明装置中空气已排尽,可以点燃 D 处 酒精灯进行反应。 答案为:装置 F 液面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 (4)若撤去装置 C,则装置 D 中 SnC14 会发生水解,反应方程式为:SnCl4+(x+2)H2O=SnO2•xH2O↓+4HCl。 答案为:SnCl4+(x+2)H2O=SnO2•xH2O↓+4HCl。 (5)Cl2 和锡作用即可生成 SnC14,也会生成 SnCl2,为减少 SnCl2 的生成,可以通入过量的 Cl2 。 答案为:通入过量的 Cl2。 (6)根据 SnCl2+2HCl+I2=SnC14+2HI 可得:n(SnCl2)=n(I2)=cmol•L×0.02L=0.02cmol, m(SnCl2)=0.02cmol×190g/mol=3.80cg,产品中 SnCl2 的质量分数为: ×100%= %,若此法测定 的操作均正确,但测得的 SnCl2 含量仍低于实际产量,其原因可能是 I-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 I2,使消耗的 碘标准溶液体积偏小,产品中 SnCl2 含量偏低,发生的反应为:4I-+4H++O2=2I2+2H2O(或者是 Sn2+被空气中 的氧气氧化为 Sn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n2++4H++O2=2Sn4++2H2O)。 答案为: %;4I-+4H++O2=2I2+2H2O(或者是 Sn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 Sn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Sn2++4H++O2=2Sn4++2H2O)。 【点睛】计算物质纯度时要注意:①是否从配制好的溶液中取出一部分进行实验②溶液体积亳升与升的换 算③滴定中一般发生的两个反应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9.氢氧化锂(LiOH)是重要的初加 T 锂产品之一,可用于继续生产氟化锂、锰酸锂等,用天然锂辉石(主 3.80cg ag 380c a 380c a要成分 LiAISi2O3,含有 Fe (III)等杂质)生产 LiOH 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溶液 1 中含有 Li+、K+、A13+、Na+、Fe3+、SO42-等离子,请回答相关问题。 (l)将 LiAlSi2O6 改写为氧化物的形式:____。 (2)高温烧结的目的是____。操作 1 是 __ 。 (3)净化过滤过程中溶液的 pH 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原因是____。 (4)流程中的某种物质可循环利用,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 (5)工业生产中通过电解 LiCI 溶液的方法也可制得 LiOH,其原理如图所示,电极 a 应连接电源的____( 选填“正极”或“负极”),电极 b 发生的反应是 ___,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是___ 【答案】 (1). Li2O•Al2O3•4SiO2 (2). 将锂辉石转化为可溶性硫酸盐,与杂质分离 (3). 溶解、过 滤 (4). pH 过低 Al3+和 Fe3+不能完全除去,pH 过高会使生成的 Al(OH)3 部分溶解 (5). 3K2SO4•Na2SO4 (6). 正极 (7). 2H2O+2e-=H2↑+2OH- (8). 可以防止 OH-进入左室与 Cl2 反应,还可以让更多的 Li+进 入右室得到高浓度的 LiOH 【解析】 【详解】(1)将硅酸盐改为氧化物形式的方法为;依次将各元素写成氧化物形式,中间用“•”连接,同 时注意氧化物的先后顺序,LiAlSi2O6 改写为氧化物的形式为:Li2O•Al2O3•4SiO2。 答案为:Li2O•Al2O3•4SiO2。 (2)由操作 1 前后物质的状态可知,操作 1 应该是溶解、过滤,根据所得溶液 1 里的成分全部为可溶性硫酸盐电离产生的离子可以确定,高温烧结的目的一个是为了除去杂质,另外更重要的就是将矿石中难溶成 分转化为可溶成分,再通过后续操作进行分离。 答案为:将锂辉石转化为可溶性硫酸盐,与杂质分离;溶解、过滤。 (3)净化操作中加入 NaOH 溶液,目的是为了将溶液里的杂质离子 Fe3+、Al3+转化为沉淀除去,pH 过低杂 质不能完全除去,而 pH 过高,NaOH 浓度太大,又能使生成的 Al(OH)3 部分溶解,所以需要控制溶液的 pH 在一定的范围。 答案为:pH 过低 Al3+和 Fe3+不能完全除去,pH 过高会使生成的 Al(OH)3 部分溶解。 (4)根据题词信息可知,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3K2SO4•Na2SO4。 答案为:3K2SO4•Na2SO4。 (5)据图可知电解池两极均有气体产生,则两极反应为:阳极:2Cl--2e-=Cl2↑,阴极:2H2O+2e-=H2↑+2OH- ,由右室通入 LiOH 稀溶液可知,溶液 B 为制得的 LiOH 溶液,右室为阴极区,电极 b 与电源负极相连,则 左室为阳极区,电极 a 与电源正极相连,电极 b 上的反应为:2H2O+2e-=H2↑+2OH-;阳离子交换膜可以防 止 OH-进入左室与 Cl2 反应,还可以让更多的 Li+进入右室得到高浓度的 LiOH。 答案为:正极;2H2O+2e-=H2↑+2OH-;可以防止 OH-进入左室与 Cl2 反应,还可以让更多的 Li+进入右室得 到高浓度的 LiOH。 10.催化剂是化工技术的核心,绝大多数的化工生产需采用催化工艺。 I.(1)催化剂的选择性指在能发生多种反应的反应系统中,同一催化剂促进不同反应的程度的比较,实质 上是反应系统中目的反应与副反应之间反应速度竞争的表现。如图所示为一定条件下 1mol CH3OH 与 O2 发 生反应时,生成 CO、CO2 或 HCHO 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 O2(g)和生成物 H2O(g)略去]。在有催化剂作 用下,CH3OH 与 O2 反应主要生成____(选填“CO 或 CO2 或 HCHO”)。 (2)2007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善于做“表面文章”的德国科学家哈德·埃特尔,他的成就之一是证实了气体 在固体催化剂表面进行的反应,开创了表面化学的方法论。埃特尔研究的氮气和氢气分子在固体催化剂表 面发生的部分变化过程如图所示: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 升高温度可以提高一段时间内 NH3 的生产效率 B 图示中 ②一③以及后面几个过程均是放热过程 C 此图示中存在 H-H 键断裂和 N-N 键断裂,以及 N-H 键的形成过程 ②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 及少量 CO、NH3 的混合气)在进入合成塔前常用 Cu(NH3)2Ac(醋酸 二氨合亚铜,Ac 代表醋酸根)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中的 CO,其反应是: 生产中必须除去原料气中 CO 的原因是 ___;Cu(NH3)2Ac 溶液吸收原料气中的 CO 的生产适宜条件应是 ___。 Ⅱ.氮循环是指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转化过程,是生物圈内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存在较多蓝、绿藻类的 酸性水体中存在如有图所示的氮循环,请回答相关问题。 (3) NH4+硝化过程的方程式是 2NH4++3O2 2HNO3+2H2O+2H+,恒温时在亚硝酸菌的作用下发生该 反应,能说明体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标号)。 A 溶液的 pH 不再改变 B NH4+的消耗速率和 H+的生成速率相等 C 溶液中 NH4+、NH3•H2O、HNO3、NO2-的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实验测得在其它条件一定时,NH4+硝化反应的速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 A 所示,温度高于 35℃时反应速 率迅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___。 的 ( ) ( )3 3 32 3Cu NH Ac CO NH Cu NH Ac CO H 0 + + ⋅ b,同 理可得:c>d,而 c、d 两点,投料比相同,由 b 到 c 升高温度,而 NO2-的去除率不断减小,说明正反应是 放热反应,则 ClO-的转化率 b>c,所以 a、b、c、d 四点 ClO-的转化率由小到大的顺序是:d、c、b、a;NO2- 初始浓度为 5×10-3 mol/L,35℃当投料比为 2 的时候,NO2-的去除率为 80%,平衡时 NO2-的转化量为 5×10-3 mol/L×80%=4×10-3 mol/L,用三段式进行计算: 平衡常数 K= = =2.67 。 答案为: d、c、b、a;2.67。 [化学一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 11.黄铜矿是工业炼铜的原料,含有的主要元素是硫、铁、铜,请回答下列问题。 (l)基态硫原子中核外电子有____种空间运动状态。Fe2+的电子排布式是 ___。 (2)液态 SO2 可发生白偶电离 2SO2=SO2++SO32-,SO32-的空间构型是 ___,与 SO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 ____(填化学式,任写一种)。 (3)CuCl 熔点为 426℃,融化时几乎不导电,CuF 的熔点为 908℃,沸点 1100℃,都是铜(I)的卤化物, 熔沸点相差这么大的原因是 ___。 (4)乙硫醇(C2H5SH)是一种重要的合成中间体,分子中硫原子的杂化形式是____。乙硫醇的沸点比乙醇 的沸点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 (5)黄铜矿主要成分 X 的晶胞结构及晶胞参数如图所示,X 的化学式是 ___,其密度为 ___g/cm3(阿伏 加德罗常数的值用 NA 表示)。 ( ) ( ) - - 2 n C1O n NO        - - - - 2 3 -2 -3 -3 -3 -3 -3 -3 -3 -3 -3 ClO + NO = NO + Cl (mol/L) 1 10 5 10 0 0 (mol/L) 4 10 4 10 4 10 4 10 (mol/L) 6 10 1 10 4 10 4 10 × × × × × × × × × × 始 转 平 -3 -3 -3 -3 4 10 4 10 6 10 1 10 × × × × × × 16 6【答案】 (1). 16 (2). 1s22s22p63s23p63d6(或[Ar]3d6) (3). 三角锥形 (4). N2 或 CO (5). CuCl 为分子晶体,CuF 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沸点比分子晶体高 (6). sp3 (7). 低 (8). 乙醇分子 间有氢键,而乙硫醇没有 (9). CuFeS2 (10). 【解析】 【分析】 (1)硫元素为 16 号元素,核外有 16 个电子,9 个轨道;铁为 26 号元素,核外有 26 个电子,失去最外层 的 2 个电子变成 Fe2+; (2)根据 SO32-的杂化方式为 sp3 确定它的空间结构,由等电子体定义确定 SO2+的等电子体的分子; (3)根据两种晶体的性质确定晶体类型; (4)根据乙硫醇中硫原子的成键特点判断杂化方式,乙醇分子里有氧,可以形成氢键导致沸点比较高; (5)根据晶胞结构中 Cu、Fe、S 原子个数计算出化学式,再由有关公式写出晶胞密度的表达式; 根据以上分析进行解答。 【详解】(1)基态原子核外有多少个轨道就有多少个空间运动状态。硫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4,故硫原子 1+1+3+1+3=9 个轨道,所以基态硫原子中核外电子有 9 种空间运动状态;Fe 是 26 号元素,核外有 26 个电子,铁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两个电子变成 Fe2+,Fe2+的电子排布式是 1s22s22p63s23p63d6( 或[Ar]3d6)。 答案为:9;1s22s22p63s23p63d6(或[Ar]3d6)。 (2)SO32-离子中的硫原子有三个化学键,一对孤对电子,属于 sp3 杂化,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SO2+有两 个原子,总价电子数为 10,与 SO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 N2、CO 等。 答案为:三角锥形;N2 或 CO。 21 2 A 736 10a bN ×(3)由题知 CuCl 熔点为 426℃,融化时几乎不导电,可以确定 CuCl 为分子晶体,熔沸点比较低,CuF 的 熔点为 908℃,沸点 1100℃,确定 CuF 为离子晶体,熔沸点比较高。 答案为:CuCl 为分子晶体,CuF 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沸点比分子晶体高。 (4)乙硫醇(C2H5SH)里的 S 除了共用的两对电子外还有两对孤对电子要参与杂化,所以形成的是 sp3 杂 化,乙醇里有电负性较强的氧原子,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沸点比乙硫醇的沸点高。 答案:sp3;低;乙醇分子间有氢键,而乙硫醇没有。 (5)对晶胞结构分析可知,晶胞中的 Cu 原子数目=8× +4× +1=4,Fe 原子数目=6× +4× =4,S 原子 数目为 8, X 的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为:Cu:Fe:S=1:1:2,所以 X 的化学式为:CuFeS2。 由图可知晶胞内共含 4 个“CuFeS2”,据此计算:晶胞的质量=4× = ,晶胞的体积 V=anm×anm×bnm=a2•b×10-21cm3,所以晶胞的密度= = 。 答案为:CuFeS2; 。 【点睛】基态原子核外有多少电子就多少个运动状态,有多少个轨道就有多少个空间运动状态。这两个问 题很相似,解答时一定要注意。 [化学一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 12.“点击化学”是指快速、高效连接分子的一类反应,例如铜催化的 Huisgen 环加成反应: 我国科研人员利用该反应设计、合成了具有特殊结构的聚合物 F 并研究其水解反应。合成线路如下图所示: 已知: 1 8 1 2 1 2 1 4 A 64 56 32 2 gN + + × A 736 gN m V 21 3A 2 21 3 2 A 736 gN 736 10 g / cma b 10 cm a bN− = ×× 21 2 A 736 10a bN ×(1)A 生成 B 的反应类型是____。 (2)关于 B 和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可以鉴别 B 和 C b B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c 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 C 中含醛基 (3)B 生成 C 的过程中还有另一种生成物 X,分子式为 C3H6O,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组峰,X 的结构 简式为 ___。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 (5)请根据以上流程,并推测聚合物 F 所具有的特殊结构,下列关于聚合物 F 的结构说法正确的是___ A F 中必含 -CH2=N- 结构 B F 中必含 -N=N- 结构 C F 的结构可能是 (6)H 是比 A 多一个碳原子的同系物。H 的同分异构体中符合下列条件的有 ___种。 ①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 ②能和 FeCl3 发生显色反应 (7)为了探究连接基团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设计了单体 K,其合成路线如下,写出 H、I、J 的结构简式: ___ 【 答 案 】 (1). 取 代 反 应 (2). a (3). (4). (5). B 、 C (6). 10 (7). H: ;I: ;J: 【解析】 【详解】(1)对比 A、B 的结构可知,A 中苯环上的溴原子被 替代,属于取代反应。 答案 :取代反应。 (2)a.B 中有 5 种不同环境的 H,C 中有 4 种不同环境的 H,可以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a 正确; 为b.B 中羟基所连碳原子的两个邻位碳原子上都有 3 个 H,可以发生消去反应,b 错误; c.C 中的醛基和碳碳叁键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 错误; 答案选 a。 (3)B 生成 C 过程中还有另一种生成物 X,化学式为 C3H6O,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组峰,由 C 的结构 可知 X 的结构简式为: 。 答案为: 。 (4)由 D 的化学式可知 C 与 脱去 1 分子水生成 D,C 中醛基与氨基反应生成-C=N,可推断 出 D 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为: 。 (5)由聚合物 F 的水解产物中存在的五元环结构,可知 E 中的碳碳叁键、-N3 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F,形成 五元环结构,F 的结构简式可能有下面几种: ; ; 。据此可知 B、C 正确, A 错误。 答案:B、C。 (6)H 的同分异构体能和 FeCl3 发生显色反应,说明苯环上连有一个羟基, H 是比 A 多一个碳原子的同系物 ,说明苯环外面还有两个碳原子和一个溴原子,它的不饱和度为 5,说明苯环外面有一个双键,另外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分析可知三个取代基为:(酚)羟基、溴原子、碳碳双键。而苯环上有三个不同的取代基 共有 10 种结构。 答案为:10。 (7)醛基氧化生成 H 为: ,由 K 的结构可知,H 与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I 为 : ,I 的羧基中的—OH 被取代生成 J,J 的结构简式为: 。 答案为:H: ;I: ;J: 。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