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专题总结大全(附高考真题实战及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专题总结大全(附高考真题实战及解析)

ID:254065

大小:118.5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4-2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文化常识总结 一、名词解释: (一)文史典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二)朝代传说: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地理: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四)其它: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3.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4.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6.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8.岁寒三友:松、竹、梅 9.六书:象形、会意、指事、 形事、转注、假借 10.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11.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 12.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13.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14.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15.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16.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 元。 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 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 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光绪三十年(1905 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17.《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18.“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19.《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篇,按音乐性质分“风、雅、颂”三大类 20.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21.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22.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23.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 24.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五鼓”或称五夜。一更 19—21 点,二更 21—23 点,三更 23—1 点,五更 3 点—5 点。 25.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 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26.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 27.玉常金马:指翰林院。 28.《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的最有影响的一部古代辞书。 29.“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 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 指社会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30.无事不登三宝殿: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三宝”,佛教名词,指佛、法、 僧。 31.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32.溢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如范仲淹 谥号为文正公。 33.“岳阳楼”四绝:滕子京修岳阳楼,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写,邵篆额(用篆字书写的匾 额)一时传为四绝。 (五)古代别称: 1.桑梓:家乡 2.巾帼:妇女 3.须眉:男子 4.鸿雁:书信 5.社稷:国家 6.汗青:史册 7.轩辕:祖国 8.“三尺”:法律  9.谦称:①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 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 ③读书人自 称:小生、晚生、晚学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  10.敬称:①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②称天子:殿下 ③称将军:麾 下 ④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 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 (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的父 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的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 (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见);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 称用辈友人中长于自已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⑤称年老的为:丈、丈人(后 来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泰水”。⑥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⑦对尊长者 和同于朋辈间的称谓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11.年龄称谓:①垂髫指三四岁-八九岁儿童。②总角指八九岁-十三四岁少年。③豆蔻 指十三四风岁-十五六岁的少年。④束发:男子十五岁。⑤弱冠:男子 20 岁,表示已成 年。⑥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之志)⑦不惑:是男子四十岁。⑧知命:是男 子五十岁。(知命,即知“天命”)⑨花甲:是六十岁。⑩古稀:是七十岁。⑪耄耋:指八 九十岁。⑫期颐:是一百岁。 12.米寿:88 岁;白寿:99 岁;茶寿:108 岁;喜寿:77 岁; 二、作家与作品 1.鲁迅读书轶事:塾师:寿镜吾先生。“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三余”即冬者岁之余, 夜者日之余,阴雨者睛之余,意思是劝勉学者利用“三余”之时刻苦勤学。“三味”意思是:读 经味为稻梁,读史味为肴馔,读诸子百家味为醯醢。鲁迅书签上写了读书三到:即口到、眼 到、心到。 2.《论语》为“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孔子是春 秋时代鲁国人,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大师。 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 及其弟子政冶、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动力的书。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 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分孙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膝文 公章下》。孟子说“大而化之谓圣”意思是说道理思想光大到能够随机变化的境界,就叫做圣 人了。 4.《左传》编年体史书。传说是春秋时鲁国史左丘明编著。《曹刿论战》选于此书。 5.《列子·汤问》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寓言 故事《愚公移山》选于此书。“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 6.《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的注,这是古代记述我国江河分布情况 的书。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 3000 年间的历 史,全书 130 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之为“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选自《史记》。 8.唐代诗歌成就最高,涌现出大批名家。如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中唐三大诗人:李白(诗仙)、杜甫(诗史)、白居易《无题》。晚唐“小李杜”。 李商隐:名 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在恢泪始干”。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 南春绝句》)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杜甫的“三吏”“三别”: “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9.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10.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词。代表宋代词坛两大流派风格的人物是以苏轼的豪放派和李清 照婉约派。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过零丁洋》。 11.明清时代四大古典小说是:《三国演义》(罗贯中·明)、《水浒》(施耐庵·明)、《西游记》 (吴承恩·明)、《红楼梦》(曹雪芹·清)。 12.陆游,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创作诗歌颇丰,在《剑南诗稿》中 收集了九千三百余首,加上遗稿共有一万余首。诗句:“悬知寒食朝陵史,驿路梨花处处开” 出自其《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一诗。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其《游西山村》。 13.《儒林外史》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临死的时候点两根灯草 就闭不上眼睛的人”就是这部小说中塑造的吝啬鬼严监生的形象。 1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15.“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 《惠州一绝》。 16.“古木阳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 和尚《绝句》。 17.“鱼戏莲叶间”——《汉乐府·江南》。 18.“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19.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学家,诗人,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 《荷塘月色》、《背影》、《绿》。 20.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文学家。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 《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 21.《骆驼祥子》长篇小说,老舍先生曾说:“最使我自已满意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被称 之为“旧时代的葬歌”。课文(《在烈日和暴风雨下》)就选自其中。 2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原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自传体小说。小说中的主人 公保尔·柯察金。 23.《毁灭》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鲁迅译。 24.《铁流》前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奇写的长篇小说,曹清华译。 25.列夫·托尔斯泰,俄国著名文学家,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拉》、《复活》。 26.莫泊桑,法国最负盛名的小说家,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主要作品有《项链》、《羊脂 球》、《俊友》(长篇)等。 27.契诃夫,俄国著名文学家,主要要作品有《套中人》、《变色龙》等到。 28.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俄)、欧·亨利(美)、莫泊桑(法)。 语文常识(一)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13.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4.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5.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6.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7.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18.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9.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20.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1.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2.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3.三代:夏、商、周 2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5.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6.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7.三教:儒、释、道 28.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明清,太师、太傅、 太保 29.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30.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1.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2.岁寒三友:松、竹、梅 33.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4.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5.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6.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7.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8.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9.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40.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1.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2.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3.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4.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5.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6.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7.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8.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 句,1785 字) 49.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50.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1.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2.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3.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4.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语文常识(二) 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 了翻译家的人。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浩然为 代表的田园诗。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 清照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 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 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 智、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 虔婆、药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 纵横、杂、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 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4.三牲: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 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 礼、兵、刑、工 29.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30.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1.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 32.三国:魏、蜀、吴 33.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 34.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 35.三原色:红、绿、蓝 36.三坟五典: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 虞、舜 37.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语文常识(三) 1.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11.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棋、书、画 14.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15.书四库:经、史、子、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 17.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火辣 花-玩杂耍的、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皮-卖草药的、彩-变戏法的、挂-江湖卖艺的 平-说书评弹 的、团-街头卖唱的、洞-搭蓬扎纸的、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千、阮瑀、应瑒、刘桢 22.七政(七纬):日、月、金、木、水、火、土 23.战国七雄:赵、魏、韩、齐、秦、楚、燕 24.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25.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 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魏、宋、晋、齐、梁、陈、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30.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 33.九州指: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34.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本身、子、孙、曾孙、玄孙 35.九章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 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 韫、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 《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 《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 《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 42.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3.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4.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 45.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脯时、日入、黄昏、人 定 46.十二律:黃鐘、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 无射、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 《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大道、大不敬、不孝 不睦、不义、 内乱 一、 中国古代文学 (一).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尤 2.先秦散文 A.儒家经典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B.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体)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 书。 ③墨子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 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得道 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 ⑥荀子, 战国儒家,著《荀子》32 篇。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③先秦诗歌 A.《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兴”先言他物以 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前 340?-前 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表作是 《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 两汉散文 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 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 列传、表、书。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 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B.乐府民歌和赋。 1.乐府民歌: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 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 2.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A.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 曹丕、 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 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玚、刘桢。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 高。 ③“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 传世之作。 ⑤此外, 诸葛亮《出师表》、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 《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B.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小说的发展期)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四).唐代文学 1.唐诗 ①“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②“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 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 故人庄》。 ③“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王昌龄《芙 蓉楼送辛浙》、王之涣《登鹳雀楼》都是名篇。 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人民诗人白居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诗》《赠汪伦》等。著《李太白集》。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北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等。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双称白香山,白太傅、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合为事而作”。名作《长恨歌》《琵琶行》。 ⑤“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⑥“诗中三李” 为李白,李商隐,李贺。 2.唐代散文 ① 韩愈。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部。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著《昌 黎先生集》。 ②柳宗元,字子厚,又称柳河东。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著有《柳河东集》。 3.唐人传奇(小说发展的成熟期) 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都是较成熟的文言小说。 (五).宋代文学 1.宋词和宋诗 ①以苏辛为代表的宋词豪放派。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其诗、文、字画都有极高成就。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著有《苏东坡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 长短句》。 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宋词婉约派。柳永, 李清照, 姜夔。 ③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和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陆字务观,号放翁,著有《剑南诗稿》。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伶仃洋》。 2.宋代散文 ①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 曾巩。 ②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 《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3.宋人话本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著名话本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三国 志平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 (六).元代文学 1.元曲四大家①关汉卿,号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救风尘》 ②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③白朴,名作有《墙头马上》 ④马致远,名作有《汉宫秋》 2.十大悲剧(主要是前六部) ①关汉卿的《窦娥冤》②纪君的《赵氏孤儿》③白朴的《梧桐雨》④马致远的《汉宫秋》 ⑤洪升的《长生殿》⑥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还有⑦冯梦龙的《精忠魂》⑧孟称舜的 《娇红记》⑨李玉的《精忠谱》⑩方成培的《雷峰塔》。 3.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王实甫,字德信。《西厢记》的主题是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爱 情幸福。 (七).明清文学 1.明清小说 A.明代的章回小说和“四大奇书”.明朝人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 四大奇书。 《金瓶梅》的作者叫兰陵笑笑生,该书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现实。 B.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 薜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作者曹雪芹,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清代小说家。C.此外还有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清人蒲松龄的《聊 斋志异》、清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清人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尧(字趼人)的《二十 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行记》、曾朴的《孽海花》被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2.明清诗文 A.明代。刘基字伯温,著有《诚意伯集》;宋濂,字景濂,著有《宋学士文集》;徐宏祖号霞 客,著有《徐霞客游记》;张溥,字天如,著有《七录斋集》 B.清代。顾炎武,著有《日知录》;方苞,著《方望溪全集》是桐城派始祖;姚鼐,是桐城 派大散文家。著《惜抱轩诗文集》;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 园诗话》。 古代文化常识 一、年龄称谓 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 2—3 岁的儿童 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另:喜寿:七十七岁;米寿:八十八岁;白寿:九十九岁;茶寿:108 岁。 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 31 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 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有一副对联涉及科举考试: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三、古代主要节日 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屈原) 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古代的刑罚 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2.劓刑:割鼻子 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5.宫刑:又叫“腐刑”,(司马迁) 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7.大辟:砍头 8.炮烙:将人烧烤死 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10.汤镬:将人煮死 11.腰斩:从腰部斩簖 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13.弃市:暴尸街头 五、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戌亥) (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1.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2.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3.60 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康熙元年 等。 *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六、有关官职的问题 1.词语 ①授官:除、拜 ②升官:迁、擢 ③降官:谪、左迁 ④免官:罢、黜 ⑤招聘:征、辟 ⑥京官调任地方官:出、徙⑦大臣辞职:乞骸骨 2.六部: ①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 ②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 ③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④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 ⑤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⑥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五礼 古代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 礼; (1)吉礼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 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 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 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 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 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汉书》载,西汉将领李广利率军 队出击匈奴之前,“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文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 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 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 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 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 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2)嘉礼:有关个人成长和交往以及王位承袭的礼节。 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 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 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 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 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 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笄礼:古代女子成年时举行的盘发插笄的礼仪,又称“及笄”“笄年”(古代女子满 15 岁结 发)。 合卺:结婚;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媵:陪嫁的人; 青庐:用青布搭成的帐篷,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文定:订婚; (3)宾礼: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 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 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 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朝聘: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 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朝觐: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 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 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 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 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 “子路拱而立。”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 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 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 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 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 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 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 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 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 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 得五体投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 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 事乡里小人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来引 申为倾倒、崇拜,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 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 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 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免胄:诸侯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 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祖:出行前祭祀路神,引申为半路上为别人设宴送别; 封禅,斋戒:祭祀鬼神时,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 执手:表示亲昵的行礼方式,和现在的握手相似; 寿:以酒或物向别人祝福; 趋:臣见君时的礼节; 郊迎:到郊外等候迎接,以表敬重; 万福:旧时妇女对人行礼口中的说辞,后用来代指行礼; 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 (4)军礼:军旅之事 (5)凶礼 :指凭吊各种天灾人祸的丧葬的礼节。如:古代的“五服”制度 五服制度:“五服”制度是中国礼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它规定,血缘关系 亲疏不同的亲属间,服丧的服制不同,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由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齐衰、 大功、小功、缌麻。 西晋定律第一次把“五服”制度纳入法典之中,作为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及衡量罪行轻 重的标准,这就是“准五服以制罪”原则,它不仅适用于亲属间相互侵犯、伤害的情形,也用 于确定赡养、继承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五服制罪”的原则实质上是“同罪异罚”的原则在家族范围内体现,它在刑法方面的 适用原则是:亲属相犯,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 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亲属相奸,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 亲属相盗,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在民事方面,如财产转让时有犯,则关系 越亲,处罚越轻。 “五服”制罪原则的确立,使得儒家的礼仪制度与法律的适用完全结合在一起,是自汉代开“礼 律融合”之先河以来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它不仅体现了晋律“礼律并重”的特 点,也是中国封建法律伦理法特征的集中表现。自西晋定律直至明清,“五服制罪”一直是封 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与完善。 三纲五常 “三纲“: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 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 “三从四德”:三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 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辈分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 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 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 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 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 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古代位次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右丞相比左丞相大;“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 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 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 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 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 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 如下:位尊者居前,8 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 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信陵君窃符救 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足见信陵君 对侯生之尊敬。今人有“虚左以待”一语。 古代讳称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①崩(驾崩):帝王、太后去世; 山陵崩:天子去世; ②薨:诸侯、有权位的大臣去世; ③卒:大夫及以上官员去世; ④不禄:士之死; ⑤死:庶人,平明百姓之死; ⑥没(殁):嫔妃之死; ⑦殇:未成年人死亡; ⑧殒:泛指死亡; ⑨涅槃、圆寂、示寂:僧人之死; ⑩坐化:佛教用语,谓修行有素的人,端坐安然而命终。但非普通信众,通常指正 式修行在寺院(庙)的宗职者。; 11、羽化、登仙:道士之死; 12、牺牲、捐躯:英雄壮士之死; 13、云终、告终、夭亡:青壮年死亡; 14、寿终:老年人死亡; 15、正寝:男长辈之死;内寝:女长辈之死; 16、归主:基督教徒之死 17、无常:回民伊斯兰教徒之死。 18、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逝世、寿终、殒命、捐生、 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高中常见的熟语 1、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 不仁。2、 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 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4、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 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5、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 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6、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7、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 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8、 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9、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11、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 挤别人。 12、拔赵帜立赤帜——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13、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1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 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 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1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17、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18、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19、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20、百星不如一月——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 优。 21、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 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22、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23、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24、版版六十四——版:宋代铸钱的模型。每块铸版都是铸出六十四文钱。形容做事死板, 不知变通。 25、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26、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 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27、饱汉不知饿汉饥——饱:吃足;饥:饥饿。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28、饱暖思淫欲——食饱衣暖之时,则生淫欲之心。 29、卑卑不足道——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30、卑之无甚高论——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31、杯酒释兵权——释: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 兵权。 32、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33、彼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34、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35、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36、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 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37、鞭长不及马腹——指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38、表壮不如里壮——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3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40、冰炭不同炉——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41、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42、兵败如山倒——兵:军队。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43、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 44、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45、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46、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47、病急乱投医——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 办法。 48、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shān)——羊肉没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气。比喻干了某事没捞 到好处,反坏了名声惹来了麻烦。 49、不打不相识——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50、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51、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52、不得已而用之——用:使用。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 53、不登大雅之堂——大雅:高贵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 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54、不法古不修今——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55、不费吹灰之力——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56、不分青红皂白——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57、不敢越雷池一步——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 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58、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59、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60、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 见识。 61、不看僧面看佛面——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62、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63、不能赞一词(辞)——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 非常完美。 64、不念僧面念佛面——不看僧面看佛面。 65、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 于他。 66、不期然而然——没有想到是这样而竟然是这样。67、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 6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 不能获得成功。 6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比喻只有破 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70、不识庐山真面目——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71、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仇人;聚头:聚会。不世前世结下的冤孽,今世就不会聚在 一起。 72、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 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73、不问青红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74、不幸而言中——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 75、不以辞害志——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原意是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 容的理解。后也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76、不以规矩,不能方圆——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77、不以人废言——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78、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 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7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80、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81、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形容恬不知耻,无耻到极点。 82、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形容骄狂无知。 83、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 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84、不知者不罪——罪:责备,怪罪。因事先不知道而有所冒犯,就不加怪罪。 85、不自由,毋宁死——如果失去自由、主权,宁可去死。 86、不足为外人道——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87、布袋里老鸦——比喻虽然活着,但象死了一样。 88、步步生莲花——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姿。 89、防患于未然——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 之前。 9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 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91、河东狮子吼——比喻妒悍的妻子发怒,并借以嘲笑惧内的人。 92、河海不择细流——比喻不论大小,一律收容。 93、河水不洗船——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 94、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 的人。 95、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96、拆东墙补西墙——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 急,不是根本办法。 97、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喻指是 非颠倒,真伪混淆。 98、长安居大不易——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99、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100、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101、朝里无人莫做官——旧时俗语。意思是,没有靠山,事办不成。 102、嗔(chēn)拳不打笑面——比喻不可以欺凌态度和悦的人。 103、陈谷子烂芝麻——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 104、成败在此一举——举:举动。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 动。 105、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106、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能把事情办好,反而把事情弄坏。多用来指斥办事拙劣或 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 107、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 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108、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 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 的意思。 10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 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110、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兴:兴致,兴趣。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 111、秤砣虽小压千斤——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 际很起作用。 112、吃不了兜着走——比喻受不了或担当不起。 113、吃力不讨好——讨:求得。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 作方法笨拙,不对头。 114、吃粮不管事——只拿钱不做事。比喻工作不负责。 115、吃软不吃硬——对态度强硬者,绝不屈从,对好言好语,可以听从。形容个性顽强, 不怕强硬。 116、吃一堑,长一智——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117、吃硬不吃软——好言好语不听从,态度一强硬,反使屈从了。形容人的外强中干,欺 软怕硬。 118、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比喻贪心不足。 119、尺蚓穿堤,能漂一邑——蚯蚓虽小,但它把堤岸穿透了,就能把整个城市淹没。比喻 不注意小的事故,就会引起大祸。 12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 有可取之处。 121、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122、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123、丑媳妇总得见公婆——比喻隐藏不住,总要露相。 124、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125、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依然保持纯洁的品格。 126、初生牛犊不怕虎——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 虑,敢作敢为,无所畏惧。 127、杵臼交 chǔ jiù jiāo 指不计贫贱的交谊。128、杯中物——杯子中的东西,指酒。 129、百世师——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 130、传闻不如亲见——听人传说总不如亲眼所见。 131、船到江心补漏迟——船到江心才补漏洞。比喻补救不及时,对事情毫无帮助。 132、船到桥门自会直——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 133、船多不碍路——比喻各走各的路,彼此不妨碍。 134、吹皱一池春水——原形容风儿吹指水面,波浪涟漪。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 的歇后语。 135、春蚕到死丝方尽——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136、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137、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 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138、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指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 139、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140、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141、此风不可长——这种风气不能让它滋长发展。 142、此一时彼一时——指时间不同,情况亦异,不能相提并论。 14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顺随。顺随善良象登山一样,顺随恶行象山崩一样。比 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144、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145、存十一于千百——指亡多而存少。 146、东西南北客——指居处无定之人。 147、东窗计——指谋害忠良的阴谋诡计。 148、东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149、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 150、东风吹马耳——风吹过马耳边。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151、东风压倒西风——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现比喻革命力量 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 152、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 153、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 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15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 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155、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 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156、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157、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158、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用瞪眼回击瞪眼,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指对方使用什 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 159、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 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160、重足而立,侧目而视——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161、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162、打边鼓——指从旁鼓吹、协助。163、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164、打破沙(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165、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166、打鸭惊鸳鸯——比喻打甲惊乙。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 167、打鸭子上架——比喻强迫去做能力做不到的事。 168、打肿脸充胖子——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169、大旱望云霓——云霓:下雨的征兆。好象大旱的时候盼望寸水一样。比喻渴望解除困 境。 170、大开方便之门——给予极大的方便。 171、大事不糊涂——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172、大树底下好乘凉——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173、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 174、带着铃铛去做贼——比喻要干隐秘的事而自己先声张出去。 175、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 176、单丝不成线——一根丝绞不成线。比喻个人力量单薄,难把事情办成。 177、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势孤力单,容易受人欺负;从多气壮,别人不敢欺侮。 178、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 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17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 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180、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 181、当面输心背面笑——比喻当面显得十分亲热,背后却在捣鬼。 182、道不同,不相为谋——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18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后比喻取得 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 184、道高益安,势高益危——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 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185、道远知骥,世伪知贤——骥:良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 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1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 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187、得饶人处且饶人——指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 188、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 189、貂不足,狗尾续——①指授官太滥。②指美中不足或以次充好。 190、掉书袋——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191、丁是丁,卯是卯(亦作“钉是钉,铆是铆”)——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 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192、丢下耙儿弄扫帚——放下这样,又做那样。比喻事情总做不完。 193、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19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 正领会。 195、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196、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 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197、独木不成林——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198、蠹啄剖梁柱 dù zhuó pōu liáng zhù 比喻事故或灾害刚一发生就立刻防止。 199、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200、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 201、恶虎不食子——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 202、恶事行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含有劝告的意思)。 203、恶作剧——捉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 204、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失节: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贫 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 205、耳报神——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206、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 心上的话。 207、耳闻不如目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208、耳闻是虚,眼观为实——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209、二虎相斗,必有一伤——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 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2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211、二桃杀三士——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212、二一添作五——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 平分。 213、二者不可得兼——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 214、发昏章第十一——昏头昏脑的风趣话。仿《孝经》“某某章第几”的说法。 215、法不传六耳——指极端秘密,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216、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21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218、反其道而行之——其:他的;道:方法,办法。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219、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方:方术,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 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 220、放长线钓大鱼——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虽然不能立刻收效,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 处。 221、放冷箭——乘人不备,放箭伤人。比喻暗中伤人。冷箭:暗箭。 222、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 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223、放之四海而皆准——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 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224、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225、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竭:使……干涸;渔:打鱼。烧毁森林捕捉野兽,排干湖水去 捕捉鱼。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 226、丰年玉荒年谷——比喻有用的人才。 227、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228、风高放火,月黑杀人——风高:风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风大放火,趁黑夜杀人。 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行径。 229、风马牛不相及——风:走失;及:到。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 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230、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 慌时疑神疑鬼。 231、蜂虿(chài)作于怀袖——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 232、佛是金妆(装),人是衣妆(装)——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 要靠外表。 233、福不重至,祸必重来——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 234、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 235、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 236、蜉蝣撼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237、附骥(jì)尾——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别人而成名。常作谦词。 238、富贵不能淫——富贵:旧指有钱财、有地位;淫:迷惑。指意志不为金钱和地位所迷 惑。 239、蝮蛇螫(shì)手,壮士解腕——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 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240、覆巢无完卵——覆:翻倒。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比喻灭门大祸,无一幸免。 又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幸存。 241、赶浪头——指跟在大众后面做一些适应当前形势的事。 242、赶鸭子上架——比喻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243、敢怒而不敢言——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244、高不成低不就——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 245、割鸡焉用牛刀——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246、歌于斯,哭于斯——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 247、隔山买老牛——比喻人办事冒失,没有弄清情况,就轻易决定。 248、隔行如隔山——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 249、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莫管:不要管。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250、更上一层楼——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 一步。 25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 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252、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253、功到自然成——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254、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多指有偏见 的批评。 255、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攻:攻打;克:攻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 大。 256、恭敬不如从命——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 257、觥(gōng)饭不及壶飧(sūn)丰盛的酒肴没有准备好,不如一壶水泡饭可以解除饥饿。比 喻事情很急,不能等待。 258、狗咬吕洞宾——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咬, 用来骂人不识好歹。 259、狗猪不食其余——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 260、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 261、故纸堆——指大量的古旧书籍、资料。含贬义。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 262、顾前不顾后——只顾及前面而忘了后面。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263、顾头不顾尾——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264、顾左右而言他——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 话搪塞过去。 265、瓜皮搭李树——根本搭不上。指强认亲族。 26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 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267、挂羊头,卖狗肉——挂着羊头,卖的却是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 低劣的货色。 268、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关:函谷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 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 269、关门养虎,虎大伤人——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 270、观今宜鉴古——宜:应该;鉴:镜子。观察当今的社会,应以古代为镜子加以借鉴。 271、归师勿掩,穷寇勿追——掩:乘人不备进行袭击。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也不能追杀 走投无路的敌人。指特定情况下要防止敌人拼死反击,以免不测的牺牲。 272、贵冠履轻头足——比喻主次或轻重颠倒。 273、贵人多忘事——高贵者往往善忘。原指高官态度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于讽刺人健忘。 274、过屠门而大嚼——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 慰自己。 275、过五关,斩六将——过了五个关口,斩了六员大将。比喻英勇无比。也比喻克服重重 困难。 276、含着骨头露着肉——比喻说话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说出来。 27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 样近。 278、海水不可斗量——海水是不可以用斗去量的。比喻不可根据某人的现状就低估他的未 来。 279、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280、汉贼不两立——比喻有我无你。 281、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丝毫不为个人利益着想,一心一意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 282、好汉不吃眼前亏——俗语。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 283、好了疮疤忘了痛——比喻情况好转后就忘了过去的困难或失败的教训。 284、好女不穿嫁时衣——比喻自食其力,不依靠父母或祖上遗产生活。 285、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286、好心做了驴肝肺——俗语。指把好心当作坏意。 287、何乐而不为——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288、何其相似乃尔——二者多么相象,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形容十分相象。 289、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涸:使水干枯;泽:聚水的洼地;焚:烧毁。把池水戽干来 捕鱼,将林地烧毁来打猎。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290、黑云压城城欲摧——摧:毁坏。黑云密布在城的上空,好象要把城墙压塌似的。比喻 恶势力一时嚣张造成的紧张局面。 291、恨铁不成钢——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急切希望他变好。 292、横挑鼻子竖挑眼——比喻百般挑剔。 293、后来者居上——后来的超过先前的。 294、后浪推前浪——江水奔流,前后相继。比喻后面的事物推动前面的事物,象后浪推动 前浪一样,不断前进。295、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即:就,立刻;挥:挥手。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 统治阶级对下属或奴才的任意使唤。 296、猢狲入布袋——猢狲:猴子。猴子进了口袋。比喻行动失去约束。 297、虎而冠——冠:把帽子戴在头上。比喻生性残虐的人。 298、虎生三子,必有一彪——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 299、滑天下之大稽——强调事情非常滑稽可笑(带讽刺意味)。 300、化腐朽为神奇——神奇:神妙奇特的东西。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变无用为有用。 高考真题过招 2019 年三套全国卷 ◆ (2019•卷 I)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答案:A 解析:“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而且汉代董仲舒倡导“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可知影响最深远的三家应该是“儒、法、道”而非“农”,故选 A。 ◆ (2019•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答案:B 解析:“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易·革》中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汤 武革命是指商汤与周武王以武力推翻前朝的革命。商汤王起兵打败夏桀王于鸣条之野,一举 灭夏。商纣王时的牧野之战,武王伐纣成功。后人把夏商周之间的两场革命称为汤武革命。 故选 B。 ◆ (2019•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答案:C 解析:三晋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故选 C。 2018 年三套全国卷 ◆ (2018•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 “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作为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 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答案:C 解析:践祚: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无“用武力打败敌对势 力,登上国君宝座”之意。 ◆ (2018•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答案:D 解析:“京师”两个字分开,“师”没有“国都”的意思。 ◆ (2018•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 “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 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 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答案:C 解析:“尹”会意字,左边一撇表示笔,右边是“又”(手),象手拿笔,以表示治事;本义为 治理,是官的通称。“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京兆尹”为古代京师的 地方长官。都不是“知府”的简称。 2017 年三套全国卷 ◆(2017•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答案:B 解析: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血亲是基于血统关系的亲属。二者性质完全 不同。 ◆ (2017•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答案:B 解析:“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错误。考通“拷”,是“拷问”之意。 ◆ (2017•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答案:C 解析:“近侍”的官职未必就高,对帝王的影响也不一定大。 2016 年三套全国卷 ◆(2016•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答案:C 解析:“有司”是官吏的通称,可译为“有关官员”,例如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言“召 有司案图”。 ◆ (2016•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答案:D 解析:移疾是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不一定是受到权臣诋毁。 ◆(2016•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挤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答案:A 解析: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宴飨、科举等,掌管土地、户籍的是户部。 2015 年高考两套卷 ◆(2015•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答案:D 解析:“太子”专指已确定继承皇位或帝位的帝王的儿子。 ◆(2015•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答案:C 解析:C 项错在“长子继承”,应为“嫡长子继承”。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