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届高三高考北师大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试题一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9·南充一模)晋侯封桓叔于曲沃,桓叔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以至于曲沃
封邑大于晋国国都。之后,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晋侯,终于“尽并晋地而有之”。这说明了( )
A.诸侯争霸导致社会转型
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C.德治思想深入宗族内部
D.贵族政治已完全瓦解
2.(2019·郴州一模)“我从哪里来?”关于自己姓氏的来源是每个华裔关注的话题之
一。这是因为( )
A.姓氏制度是自古以来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
B.便于国家管理、社会治理
C.追远思亲,受血缘宗亲的文化心理影响
D.分封制和宗法制长期影响的结果
3.(2019·潍坊一模)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
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
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 )
A.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 B.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
C.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 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4.(2019·甘青宁联考)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
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形制、葬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当时( )
A.墓葬制度凸显了贵族特权
B.分封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宗法制保障了政权的稳定
D.礼乐制度传播了西周文化
5.(2019·黄冈调研)西周时期,青铜器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铸造技术基本由王室垄
断。天子通常会将其中一部分青铜器以“礼物”的形式赏赐给各诸侯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以下可能出土更多西周青铜器文物的地区是( )
A.山东 B.浙江
C.湖北 D.四川
6.(2019·株洲一模)《国语》中记载了春秋时“重耳拜土”的故事:公子重耳(晋文公)
曾流亡卫国,向老农乞食,老农举起土块给他,重耳大怒,随从却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重耳听后立即叩头拜谢,领受泥土而去。这则故事可以印证( )
A.封邦建国观念根深蒂固 B.井田制度仍然影响深远
C.统治者敬畏土地与农民 D.重农思想已经初步萌芽
7.(2019·江门调研)周朝时,士以下的胥吏阶层靠“稍食”(官府发放的口粮及衣装)
为生,它的多少要依职事与考课而定,按等级发放。该制度( )
A.说明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服务于分封制和宗法制
D.说明等级制度逐渐加强
8.(2019·宜宾二模)历史解释的要求之一是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的因
果关系作出解释。基于下表中史实能够得出的解释是( )
时间 事件
周襄王元年 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
周显王三十五年 魏惠王与齐威王会见于徐州,互相承认为“王”
周显王四十六年 韩、赵、魏、燕、中山等五个诸侯国国君也同时称“王”
A.宗法破坏,等级不再 B.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C.分封破坏,王室内讧 D.尊王攘夷,走向统一
9.(2019·昆明诊断)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
二万户”,以每户 6 口计,总数在 70 万以上。其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
B.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
C.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0.秦杜虎符文曰:“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
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秦阳陵虎符(如图)沿虎符脊线,
左右符各有错金文字两行,皆曰:“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这表明( )
A.秦朝有控制军权的传统
B.秦统治者严格控制军权
C.秦统治者总揽一切大权
D.秦朝地方无兵权
11.(2019·内江一模)秦汉之制,郡守每年秋冬向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与考课相辅的是监察,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
郡县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这反映出
秦汉时期( )
A.君主专制使分封制在秦汉完全丧失了影响力
B.中央集权制度使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C.科举制度使选拔的官吏责任感和执行力得以加强
D.监察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范执政
12.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
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 )
A.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
B.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
C.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
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
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
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
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
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
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
(1)根据材料一,回答“封建子弟之制”指的是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并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
有何积极作用。(15 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
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
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
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课,
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
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
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 分)
2020 届高三高考北师大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试题答案一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9·南充一模)晋侯封桓叔于曲沃,桓叔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以至于曲沃
封邑大于晋国国都。之后,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晋侯,终于“尽并晋地而有之”。这说明了( )
A.诸侯争霸导致社会转型
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C.德治思想深入宗族内部
D.贵族政治已完全瓦解
B [从材料可以看出曲沃是晋国分封的卿大夫,材料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晋侯,终于“尽
并晋地而有之”,说明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 B 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是由多种因
素造成的,排除 A 项;不能根据“桓叔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得出桓叔实行德治,排除
C 项;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开始瓦解,排除 D 项。]
2.(2019·郴州一模)“我从哪里来?”关于自己姓氏的来源是每个华裔关注的话题之
一。这是因为( )
A.姓氏制度是自古以来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
B.便于国家管理、社会治理
C.追远思亲,受血缘宗亲的文化心理影响
D.分封制和宗法制长期影响的结果
C [姓氏制度追远思亲,产生家族认同,体现出受血缘宗亲关系的影响,故选 C 项;姓
氏制度并非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排除 A 项;便于国家管理、社会治理的是分封制,而材料
反映的是宗法制的影响,排除 B 项;材料只体现出宗法制的影响,排除 D 项。]
3.(2019·潍坊一模)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
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
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 )
A.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 B.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
C.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 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 [材料反映了中原诸侯国争霸和少数民族政权与诸侯争霸,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化对中
原文化的认同,说明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故选 C 项;周王室尚未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体
制,排除 A 项;春秋时宗法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但未彻底瓦解,排除 B 项;春秋时期的战
争属于争霸战争,战国时期才出现兼并统一战争,排除 D 项。]
4.(2019·甘青宁联考)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
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形制、葬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当时( )
A.墓葬制度凸显了贵族特权
B.分封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宗法制保障了政权的稳定D.礼乐制度传播了西周文化
D [材料反映了异族贵族和西周贵族墓葬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礼乐制向外传播,
异族学习西周文化,故选 D 项;材料体现的不是贵族与平民的比较,凸显不出贵族特权,排
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的内容,排除 B 项;C 项中“保障了”的说法不准确,且材料
涉及的是异族贵族和西周贵族墓葬的比较,排除。]
5.(2019·黄冈调研)西周时期,青铜器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铸造技术基本由王室垄
断。天子通常会将其中一部分青铜器以“礼物”的形式赏赐给各诸侯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以下可能出土更多西周青铜器文物的地区是( )
A.山东 B.浙江
C.湖北 D.四川
A [“天子通常会将其中一部分青铜器以‘礼物’的形式赏赐给各诸侯国”,而由所学
知识可知,西周的诸侯国大都分布在北方,如山东、河南等地,故选 A 项。]
6.(2019·株洲一模)《国语》中记载了春秋时“重耳拜土”的故事:公子重耳(晋文公)
曾流亡卫国,向老农乞食,老农举起土块给他,重耳大怒,随从却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重
耳听后立即叩头拜谢,领受泥土而去。这则故事可以印证( )
A.封邦建国观念根深蒂固 B.井田制度仍然影响深远
C.统治者敬畏土地与农民 D.重农思想已经初步萌芽
A [重耳“领受泥土”的故事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意思相近,在分封制下,被分封的诸
侯享有封地的土地、人口等,故选 A 项;在井田制下,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与题干中授土给
诸侯的意思相反,排除 B 项;重耳敬畏的是“上天的恩赐”,而不是敬畏土地和农民,排除 C
项;题干中没有体现出“重农”思想,排除 D 项。]
7.(2019·江门调研)周朝时,士以下的胥吏阶层靠“稍食”(官府发放的口粮及衣装)
为生,它的多少要依职事与考课而定,按等级发放。该制度( )
A.说明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服务于分封制和宗法制
D.说明等级制度逐渐加强
C [官僚政治形成于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商周时期尚未形成权力的高
度集中,故 B 项错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了从上而下的等级制,故 C 项正
确;题干中并未牵涉等级制度的加强,故 D 项错误。]
8.(2019·宜宾二模)历史解释的要求之一是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的因
果关系作出解释。基于下表中史实能够得出的解释是( )
时间 事件
周襄王元年 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 周显王三十五年 魏惠王与齐威王会见于徐州,互相承认为“王”
周显王四十六年 韩、赵、魏、燕、中山等五个诸侯国国君也同时称“王”
A.宗法破坏,等级不再 B.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C.分封破坏,王室内讧 D.尊王攘夷,走向统一
B [表格中诸侯国之间会盟和相互称王的现象,其实质是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
受破坏,但并不能说明等级制度不存在,故排除 A 项,选 B 项;诸侯是分封到地方的势力,
诸侯国与周王的矛盾不是王室内讧的表现,排除 C 项;分封制受破坏使得社会日益走向分裂
动荡而不是统一,排除 D 项。]
9.(2019·昆明诊断)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
二万户”,以每户 6 口计,总数在 70 万以上。其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
B.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
C.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根据材料“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可知,这便于充实关中地区的人口,从而
提升关中地区的地位,故选 C 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强化关中地区的地位,而不是强调加强
君主专制主义统治,也不是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 A、D 两项;根据“中央政府组织
‘实关中’”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关中地区的发展,而未涉及全国经济协调发展,排除 B
项。]
10.秦杜虎符文曰:“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
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秦阳陵虎符(如图)沿虎符脊线,
左右符各有错金文字两行,皆曰:“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这表明( )
A.秦朝有控制军权的传统
B.秦统治者严格控制军权
C.秦统治者总揽一切大权
D.秦朝地方无兵权
B [由材料可知地方拥有统兵权及一定的用兵权,主要用兵权在君主,由此可得出统治
者严格控制军权,故 B 项正确;“君”表明杜虎符存在时间早于秦朝,故 A 项错误;C 项中
“一切”与材料不符;D 项说法错误。]
11.(2019·内江一模)秦汉之制,郡守每年秋冬向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
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与考课相辅的是监察,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这反映出
秦汉时期( )
A.君主专制使分封制在秦汉完全丧失了影响力
B.中央集权制度使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C.科举制度使选拔的官吏责任感和执行力得以加强
D.监察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范执政
B [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对郡、县长官的考课和监察,这些措施都加
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选 B 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这说明分封制在汉初仍有影响,
排除 A 项;科举制在隋朝创立,排除 C 项;“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范执政”夸大了
监察制度的作用,排除 D 项。]
12.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
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 )
A.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
B.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
C.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
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
A [根据材料“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
龄人员充当”可知,秦朝时,地主绅士依旧是秦王朝基层政权的根基,故 A 项正确;富庶家
族仅仅是占据着乡、里、亭这些基层而非各级政权,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秦王朝是
非常注重基层政权的建设和控制的,故 C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朝完全废除了之
前的分封制而代之以全新的郡县制,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
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
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
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
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
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
(1)根据材料一,回答“封建子弟之制”指的是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并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15 分)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封建子弟”这一信息回答;第二小问,可根据“封
建子弟”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从血缘关系的内部
等级等方面组织答案。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的信息直接概括,应侧重于国家的统治方面。
答案:(1)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10 分)
(2)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
度密切相关;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积极作用: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联系具
有向心力,有利于加强周天子的权威,有利于西周王朝的长治久安。(15 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
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
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
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课,
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
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
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
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 分)
解析:首先要准确提炼出材料蕴含的一个观点。如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中
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总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等现象,
不利于调动个人、地方发展的主动性。中央集权制度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是历史
发展的进步。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注意,论据与史实引
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
答案:示例:
观点: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或“中央集权制度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产
物”)(2 分)
论述: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局部统一的出现,为中央
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诸侯国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韩
非子提出了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秦始皇继承
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综上,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