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延边州 2020 年高考复习质量检测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C B B A B C C A B D B D
24.【答案】C
【解析】
“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指的是西汉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改造儒
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新儒学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
主张限制君主权力的膨胀,故 C 符合题意;汉代学者站在统治阶级立场,并不否定王位
世袭制或皇位世袭制,故 A 不符合题意;B 是宋明理学的特点,故 B 不符合题意;仁政
是儒学的重要内容,汉代儒学不是否定而是弘扬仁政思想,故 D 不符合题意。
【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
25.【答案】B
【解析】
根据“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地方政事”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地方管理制度。三省
六部制是中央官制,故 A 项错误;行省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命,行
使权力受中央节制,与材料描述相符,故 B 项正确;明朝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
侍机构,故 C 项错误;清朝的军机处属于中央机构,故 D 项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
26.【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明代专业的旅行指南图已普遍出现”,可知并非是“休闲旅游之风”,故排
除 A。根据题干“最著名的是《一统路程图记》。该书绘制了北京、南京及各省的重要
地名及主要交通路线,并附录山川险夷、著名物产、治安好坏等。人们外出时可检索路
引目录,查找相关地名,便知行程里距和沿途情况”,可知当时人们出行较为普遍,结
合所学可知,商人是进行长途贩运的主体,所以该现象反映了国内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故 B 正确。社会服务体系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C。题干
并未涉及南北经济文化差距的缩小,故排除 D。故选 B。
【考点】明清商品经济发展。2
27.【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数学书籍、公式、法则和珠算等,在明代的民间传用流行,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这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使得传统实用科技的广泛应用,A 选项符合题意。民间使用
公式、珠算不能体现科学“理论”研究氛围浓厚,B 选项错误。民间普遍使用珠算不能
说明“士大夫”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C 选项不符合题意。“工商皆本”只是黄宗羲
等少数进步人士的观点,D 选项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商品经济发展。
28. 【答案】B
【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时代特征,1873 年,随着西方经济文化的不断渗透,中西方文明之间的
冲突也不断地显现。激烈的争论说明传统身份观念与人情事理为重而平等看待的观念发
生冲突。A 错在瓦解;C 错在广泛传播,因题中限于上海;D 错在左右司法审判,题干
中按传统礼法官府已经施以重刑。
【考点】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迁。
29.【答案】C
【解析】
题干中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后“走向民间”成为知识精英们的共识,从整体上看是知识精
英们意识到人们群众的重要性,在调动民众意识与行动上达成了一种共识。其中中国共
产党的观念也是如此。A 只限于代表无产阶级的知识精英在思想上的宣传;B 只强调了
工人阶级,忽略了农民阶级;D 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变,仍是反帝反封建。
【考点】五四运功;工农运动。
30.【答案】C
【解析】
题干的背景是 1949 年春,中国的民主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中国即将成为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处于冷战对峙中。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分析,即将建
立的新中国外交立场必须明确,这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A 不符合史实;
七届二中全会只是提出工作重心的转移,尚未实现全面转移,所以 B 错;D 项是 1953
年提出。
【考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新中国外交策略。
31.【答案】A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进口为主题”“国家级”“营商环境”“最佳水平的 77.9%”,可以推
出中国的国际消费水平的提升,有利地推动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B 错在主导;没有对
比无从体现出 C 选项内容;D 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贸易壁垒矛盾的化解。
【考点】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3
32. 【答案】B
【解析】
A.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奴隶制民主政治,仍是奴隶社会,并未推动社会转型,故 A
项错误;
B.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克利斯提尼改革用 10 个地域部落代替
了 4 个血缘部落,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利益,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
政治的重要环节,两者都打击了贵族政治,故 B 项正确;
C. C 项只符合秦朝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排除。
D.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奴隶制民主政治,仍是奴隶社会,故 D 项错误。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郡县制。
33. 【答案】D
【解析】
A. 甲是中国,因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制造业产量是领先于世界。
B. 乙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制造业产量是逐渐领先于
世界。
C. 丙是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加速,但制造业产量不如美国。
D. 丁是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加速,制造业产量最终领先于世界。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34. 【答案】B
【解析】
A. 材料反映的是在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组建的垄断性贸易公司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的
垄断公司,二者是不一样的,早期的贸易垄断公司没有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B.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垄断性贸易公司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垄断公司,都进行
殖民扩张,在很大程度上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C. 错在“只”。两个不同时期的经济组织有过建设和破坏的双重作用。
D.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的垄断组织不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产物,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考点】垄断组织。
35. 【答案】D
【解析】
A.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A 不正确;
B . 四大自由到三大自由,都谈自由,无法体现杜鲁门的三大自由的不同,所以与材料主
旨不符;
C. 回避贫困问题,与福利国家内容无关。
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对“企业自由”的强调讽刺苏联计划经济体制,
将其连同“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确立为“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这一做法具4
有明显的针对性,针对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故 D 项正确。
【考点】冷战。
二、非选择题
41.(25 分)
【答案】
(1) 特点:我国人民最早食用(出现时间较早或者历史悠久);开发出多种功能;
影响阶层广泛;同主流文化相互渗透。(每点 2 分,答出 4 点,给 8 分)
作用: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推动了中国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每点 2 分,答出 3 点,给 6 分)
(2) 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
茶叶是一种优良的饮品,符合大众需求;
英国的殖民掠夺和制茶技艺的传播。(每点 2 分,答出 3 点,给 6 分)
(3)积极意义: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
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每点 2 分,答出 2 点以上,给 5 分)
【解析】
第(1)问,特点:由材料“有关茶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得出我国人民最
早食用;由材料“发现茶叶的药理功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得出功能多样;由材
料“逐渐进入上层生活,就连贵族也将饮茶作为一种享受”得出影响阶层广泛;由材料“饮
茶因契合当时儒家、道教、佛教的精神追求而进化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时尚”得出同主
流文化相互渗透。
作用:根据材料“饮茶因契合当时儒家、道教、佛家的精神追求而进化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与
社会时尚”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饮食结构、商品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分析。
第(2)问,由材料“1658 年”“18 世纪末”等和所学知识得出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
市场的推动;由材料“称茶可以改善体质”得出茶叶是一种优良的饮品,符合大众需求;由
材料“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和所学知识得出英国的殖民掠夺和制茶技
艺的传播。
第(3)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文明的交流、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构建方面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世界文明间的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
42. (12 分)
【解析】
本题是小论文试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获取信息、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全面解
读材料,提供的材料是关于 13—18 世纪西方中国形象的演变,从中解读材料的主要信
息:13—18 世纪以来西方眼中中国形象演变的相关史实。题目的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一5
条或者两条信息,围绕“西方中国形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中外两个角度进行阐
述。学生可以赞成作者的观点,从而进行论证,也可以反驳材料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新
观点,并进行论证。
评分说明:答题应包含三部分内容:论题、论证、小结。
标题 2 分,论证 8 分(中外两个角度各 4 分,缺一不可),小结 2 分。
示例一:
论题:15—17 世纪西方对中国的形象高度赞美。
论证:15—17 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西方对
东方黄金的追求以及对基督教传播的热情刺激了新航路开辟时代的到来,因此
中国在西欧人眼中成为商人、冒险家、传教士们的财富精神之国。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小农经济高度发达,政府实行严格的“海禁”、“闭
关锁国”政策,因此在中西贸易往来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欧洲大量的黄金白
银等贵金属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由此可见,15—17 世纪时期,出于新航路的开辟的需要以及中国自身的优势影响了西
方中国形象。
示例二:
论题:15—18 世纪中后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从赞美肯定转向批判。
论证:15—17 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西方对
东方黄金的追求以及对基督教传播的热情刺激了新航路开辟时代的到来,因此
中国在西欧人眼中成为商人、冒险家、传教士们的财富精神之国。18 世纪由于
启蒙运动宣扬理性反对专制权威的需要,西方中国形象主要是非神性宗教权威
的理性世界,代表着独特的优越的政治制度和道德伦理文化。18 世纪中后期,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西方的中国形象变成了精神愚昧、道德堕落、
政治专制、历史停滞。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小农经济高度发达,中西贸易往来中中国处于出
超地位。欧洲大量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注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小农经济和政府政策严重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中国逐渐走向落后。
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后中西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中西差距逐渐拉大,
影响了西方中国形象的演变。
示例三:
论题:我认为 18—18 世纪中叶西方对中国形象认知不符合历史事实。
论证:18 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出于宣扬理性和借助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反对专制权威
的需要,把中国形象描绘成非神性宗教权威的理性世界,代表着独特的优越的
政治制度和道德伦理文化。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前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小农经6
济和政府政策严重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中国逐渐走向落后。清政府实
行严格的思想文化控制,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虽然产生进步思想,但理学
占主导。因此此时的中国并非如西方中国形象般的理性世界。
由此可见,18—18 世纪中叶西方中国形象出于自身的政治文化需要而带有一定的片面
性,过度地肯定赞美中国。
其他:
论题:西方中国形象演变具有时代特征;西方中国形象反映中西发展不同轨迹。
【考点】13—18 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答案】
(1)特点:严格太学管理,鼓励太学生进取上进;(写一点给 2 分,2 点 给 3 分)
重新注释儒家经典,统一变法思想;(写一点给 2 分,2 点 给 3 分)
改试经义和策论,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写一点给 2 分,2 点 给 3 分)
(2)作用:有利于培养和选拔人才;(2 分)
争取儒家学说解读权,为变革提供理论依据;(2 分)
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教育改革,涉及教育改革的基本特点和积极作用。第(1)题,
题目要求概述“基本特点”,即要求在对材料信息进行正确解读的基础上,对材料信息
进行概括和整合,因此不能照搬材料信息。第(2)题,要求回答“积极”作用,即从
正面评价王安石的教育改革,对第(1)题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评价即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
46.【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1)背景: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国民政府的努力;太平洋战争
爆发后,美英需要中国的支持;日本侵华使美英在华特权受到冲击。
(每点 2 分,任答出 3 点以上, 给 7 分。)
(2)意义:废除了治外法权,维护了司法主权;收回了部分经济特权,有利于抵制西
方的经济侵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国家主权,树立了独立自主
的国家形象;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每点 2 分,任答出 4 点,给 8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其影响。第一小问简析签订新约的背景,
关键的时间节点为 1942 年声明,1943 年签约,都是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的举措,7
表明美英中有着共同的敌人,为维护各国的利益而结盟,所以分析时着眼于中国、英国、
美国的利益要求。第二小问要求答意义,即分析新约签订的积极作用,主要从国民政府
立场出发,分析问题的角度可从对中国,对世界两个方面进行。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
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解析】
本题考查郭守敬在科技方面的成就、郭守敬成为科技巨人的原因,需结合中国古代科技
发展的特点来解答。
【答案】
(1)成就:改进浑仪,制造简仪;
组织全国性天文观测;
修订历法,制定《授时历》。
(每点 2 分,任答出 3 点, 给 6 分)
(3)原因:受到家庭熏陶;
个人的兴趣和努力;
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
政府的支持,国家的统一;
先代科技的基础。
(每点 2 分,任答出 4 点以上, 给 9 分)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国古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