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长:90 分钟 满分: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要求的。
1.孟子主张“人是政治的动物”,认为人只有在国家和社会中才能得到发展;国家是一个道德
的组织,国家元首必须是道德的领袖,因此儒家的政治学说认为只有圣人可以成为真正的王。
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强调个人社会责任的积极入世理论 B. 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国家的各项事务
C. 突出道德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D. 德行是王位继承的最主要考量因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国家是一个道德的组织,国家元首必须是道德的领袖,因此儒家的政治学
说认为只有圣人可以成为真正的王。”可知,材料强调的道德在一个国家中的地位,C 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道德在国家中的作用,而没有涉及强调个人社会责任的积极入世理论、也没有
涉及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国家的各项事务,故 A、B 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王位继承问题,D 错误。
2.有学者认为,“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
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其中“争”本质上是指( )
A. 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 B. 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
C. 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 D. 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新途径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是面对社会变革诸子百家提出自己的观点,实际上都是
在寻求各自的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B 正确;“争”是思想观点上的争夺而非争夺国家的最
高统治权力,A 正确;据所学可知不是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是面对社会变革诸子百家提出自
己的观点,实际上都是在寻求各自的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C 错误;不仅是探寻国家实现统
一的问题,还有治国思想等众多社会问题,D 错误。
3.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
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董仲舒改造之后的儒学A. 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 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C. 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
D.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答案】B
【解析】
【详解】秦朝 儒家的学者针砭时弊,批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受到打击。汉代经过董
仲舒改造后的儒学,称为新儒学,它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适应了加强中央集
权和巩固“大一统”的要求,因此 B 项正确;董仲舒的新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
学说,A 错误;“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C 项说法错误;宋明理学吸收佛、道两家学说之
长,D 项错误。
4.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有的
官吏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
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这体现了( )
A. 汉朝的法律体系不完备 B. 官员严格的按照法律条文定罪
C. 古代的法律具有连续性 D. 动机及道德是判案的重要依据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有的官吏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董仲舒根据孔
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可知,同一案件中官吏主张依法处死,
董仲舒认为儿子的动机是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故体现了动机及道德是判案的重要依据,
D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法律体系的问题,只是对同一案件的断案依据,A 错误;B 说法片面;
据材料没有涉及古代的法律具有连续性,C 错误。
【点睛】董仲舒思想中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他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
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5.中国古代主要王朝《列女传》人数统计简表如下:
的下列各项中,与表格所反应的信息相关度最高的是( )
A. 女权意识的觉醒 B. 理学对社会影响的深入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从东汉到元明清时期《列女传》人数剧增,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宋
明理学将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认为是天理,强调人们要注重个人修养,材料中宋代起“节
妇”人数猛增的现象体现了理学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B 正确;材料反映的对人权的蔑视,
而不是女权意识的觉醒,A 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C 错误;战乱和社会动荡加
剧与“节妇”人数猛增的现象无关,D 错误。
6.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
就追求
A. 欣赏自然、移情易性
B. 存天理、灭人欲
C.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D. 自我完善、君子气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理学追求自
我完善、君子气节,D 正确;欣赏自然和道法自然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AC;存天理、灭人
欲是南宋朱熹的观点,排除 B。所以选 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周敦颐
7.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黄宗羲主张“工商皆
为本”,这些思想本质上反映了( )
A. 李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B. 商品经济发展使传统观念受冲击
C. 封建专制主义统治走向式微 D. 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已经产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而黄宗
羲针对当时的“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为本”,这反映了在当时由于商品经济发展使传统观
念受冲击,B 正确;据所学可知明末清初的思想胡月局面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
芽的出现,但是此时中国资产阶级尚未诞生,A 错误;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统
治极端强化,故 C 说法错误;D 违背史实。
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针对
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这表明黄宗羲
A. 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B. 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C. 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D. 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宗羲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黄宗羲认
为学校“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可知他强调的是学校可以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符合
题意的是 B 项,A 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到,黄宗羲思想不具备近代民权意识,排除 C 项,D 项
中“实用人才”在题干中不能体现,排除。
9.隋唐五代时期我国除麻纸、桑皮纸、藤纸外,还出现了檀皮纸、稻麦秆纸和新式的竹纸。
这一记载表明隋唐时代时期( )
A. 造纸技术已达到了巅峰 B. 造纸术出现革命性进步
C. 造纸原料来源更加多元 D. 纸张用于印刷已经普及
【答案】C
【解析】【详解】据材料“隋唐五代时期我国除麻纸、桑皮纸、藤纸外,还出现了檀皮纸、稻麦秆纸
和新式的竹纸。”可知,造纸原料有麻、桑皮、藤、檀皮、稻麦秆和竹,体现出造纸原料来
源更加多元,C 正确;A 违背史实;材料反映的是造纸原料,而没有涉及造纸技术的革命进步,B
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纸张用于印刷,故 D 错误。
【点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史称蔡伦纸。即用麻头、树皮造的纸。
10.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
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B. 天文知识有利于农业发展
C. 观测天文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 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出统治者对于天文的重视,古代君主将自身的权力
来源追溯至上天,因而天文学作为一门直接与“上天”沟通的学科必须由官方垄断,以维护
君主统治,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天文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农业发展,但是在材
料中并未体现;C 的说法过于绝对,事实上,天象和君权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这种所谓的联
系是由官方统治者构建的;D 选项与史实不符,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发展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11.英国汉学家卖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
(航海罗盘、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这段话说明我
国古代的三大发明( )
A. 对欧洲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B. 是欧洲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
C. 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前提条件
D. 传播到欧洲后才发挥了进步作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
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的信息说明中国三大发明对欧洲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决定性因素”错误;C 项错误,错误在
“前提条件”;D 项错误,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在中国也发挥了进步作用。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12.汉字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
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隶书,故 B
项正确;A 项是楷书,C 项是行书,D 项是草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
13.《长生殿》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其几乎
导致唐王朝覆灭;《桃花扇》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 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政权的
兴亡有机地结合起来。这说明
A. 文艺作品具有历史承载功能
B. 古代小说全部源于市民生活
C. 明清小说大多讽刺腐败现象
D. 唐朝后民间论政现象比较普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几乎导致唐王朝覆灭”“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
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可知,《长生殿》与《桃花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信
息。故 A 项正确。B 项,根据材料“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
大灾难”可知《长生殿》记述的是帝王的生活。故 B 项错误。仅根据材料内容不能得出明清
小说大多讽刺腐败现象的结论。故 C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唐朝后民间论政现象较普遍。故 D
项错误。
14.据史家考证曹操在世时曾吩咐待他死后多建疑冢以免遭后人挖掘,而七十二疑冢早在曹操
之前就有传说。后世著述的《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为突显曹操生性多疑,大多将曹操与七
十二疑冢相联系。这说明( )
A. 曹操形象纯属文人虚构 B. 曹操与疑冢毫无关系
C. 文学的史料价值需甄别 D. 文学记载根本不可信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后世著述的《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为突显曹操生性多疑,大多将曹操与
七十二疑冢相联系”可知,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等文学作品为突显曹操生性多疑,牵强附
会的将曹操与七十二疑冢相联系,这样虽然满足了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属于文学作品,但
与史学家的考证时间有矛盾,与客观事实存在很大差距,可见文学作品创作虽然借助了历史
背景,具有人物原型,但是史实价值毕竟有限,故 C 正确;A 违背史实;据材料“据史家考证
曹操在世时曾吩咐待他死后多建疑冢以免遭后人挖掘”可知,曹操在世时曾吩咐待他死后多
建疑冢,故 B 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文学作品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有的文学作
的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D 说法绝对。
15.唐朝画家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描绘了寺院中以茶待客的场景。画中左下有一满脸
胡须的长者蹲坐在风炉前,炉上置放一锅,锅中水似已煮沸,刚放下茶末,长者左手执锅柄,
右手持茶夹搅动茶汤。一旁,一童子弯身,双手捧着茶托、茶碗准备分茶,以便向宾主奉茶。
对材料信息解读最正确的是( )
A. 以茶待客成为人际关系的重要礼节 B. 饮茶风气在唐朝最为盛行
C. 茶文化的盛行与宽松的社会风气有关 D. 作者擅长创作历史人物画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唐朝画家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描绘了寺院中以茶待客的场景……”
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寺院中以茶待客的场景,这反映了以茶待客成为人际关系的重要礼节,A
正确;据所学可知,三国时期饮茶风气开始盛行,唐朝时期茶税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之
一,B 错误;据所学可知,三国时期饮茶风气开始盛行,但三国时期割据混战,故 C 说法错误;
据所学可知,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D 错误。
16.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
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袜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一观点的
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A. 否定神的存在
B. 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
C. 宣扬唯物主义的思想
D. 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答案】D
【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
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人是依靠
自己的力量造出房屋、衣服、袜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一观点的本质和现
实意义主要体现在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故 D 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智者学派•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7.15 世纪之前的欧洲,肖像画是国王、教皇、圣人和其他社会体系中高高在上的那些大人物
的专享。到了 15 世纪,人们喜欢将家庭成员的肖像挂在家中展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A. 人们追求生活上的自我满足
B.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C. 科技发展导致绘画水平提升
D. 宗教改革开阔了视野
【答案】B
【解析】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对人的肯定核对和对神的否定,即是由于人文主义复兴和发展,
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是强
调绘画水平提升,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而非宗教改革,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
18.有学者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会和神学信仰仍发挥着特有的影响。欧洲社会的
道德伦理仍以基督教思想为基本准则,许多人文主义者也有着强烈的宗教情怀,他们始终把
人与神的关系作为思想和作品的主要命题。”材料认为( )
A. 文艺复兴运动本身有着重大缺陷 B. 基督教神学思想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C. 人文主义者与封建神学格格不入 D. 神学思想是人文主义的来源之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在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会和神学信仰仍发挥着特有的影响。欧洲社会的
道德伦理仍以基督教思想为基本准则,许多人文主义者也有着强烈的宗教情怀,他们始终把
人与神的关系作为思想和作品的主要命题。”可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人文主义者有着强烈的宗教情怀,欧洲社会的道德伦理仍以基督教思想为基本准则,这说明人文主义者深受
基督教神学的影响,基督教神学是人文主义的来源之一,D 正确;据材料没有涉及文艺复兴运
动本身有着重大缺陷,只是强调许多人文主义者也有着强烈的宗教情怀并深受基督教神学的
影响,A 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神学对人文主义者仍发挥着特有的影响,
没有体现其顽强的生命力,B 错误;据材料可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人文主义者有着强烈
的宗教情怀,欧洲社会的道德伦理仍以基督教思想为基本准则,这说明人文主义者深受基督
教神学的影响,而不是格格不入,C 说法错误。
19.19 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 18 世纪哲
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是指( )
A. 人文主义思想 B. 民主共和思想
C. 三权分立思想 D. 自由主义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 18 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
种最大胆的学说”反映了美国的政治体制体现了某种政治学说,结合所学可知,孟德斯鸠的
三权分立学说在美国得到了政治实践,因此答案为 C。人文主义是 14-16 世纪的,不符合材料
18 世纪,A 错误。B 项中的民主思想是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共有的,排除。D 是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政治上都有的共同点,不属于美国“最大胆”的,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三权分立学说,要结合所学知识来理解和分析可知美国按照“三权分
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建构本国的政治框架。分权制衡思想来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
鸠。
20. “地心引力不再被看做是一种魔幻或神秘的力量,而成了全知全能的创造者的卓越发明,
通过单一的法则,使得各种潮汐、卫星、行星和所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各安其所。”文中的“法
则”指
A. 生物进化论 B. 万有引力定律
C. 量子论 D. 广义相对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
干中的“地心引力” 和“使得各种潮汐、卫星、行星和所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各安其所”的表述,可知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所以 B 正确。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万有引力定律
21.1915 年,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的存在,并预言强引力场事件可产生引力波;1974 年,科
学家间接发现重力波存在;2016 年第一次直接证明重力波存在。下列关于物理学的发展概况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经典物理学的困境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B. 牛顿力学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C. 相对论革新了人类对于时间和空间 概念理解
D. 引力波的成功探测将加深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B 正确;据所学可知牛顿
创立的经典力学的不足促使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出现,A 叙述正确,A 与题意不符;相对论否定
了绝对时空观,深刻的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C 叙述正确,C 不符题意;引力波探测
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给科学家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据此结合材料可知,D 叙述正确,D
不符题意。
22.17—18 世纪,欧洲在工业革命奠定的基础上走向了空前的繁荣,与此同时,科学理性也渗
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可以佐证此结论的是( )
A. 启蒙运动首先出现于法国 B. 汽车等交通工具盛行于城市
C. 大革命开启法国共和之路 D. 信息技术深刻影响民众生活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17—18 世纪……与此同时,科学理性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
知,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从此法国走上艰难曲折的共
和道路,C 正确;据所学可知,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A 错误;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B 与材料不符;信息技术是现代新科技革命的产物,与材料不符,D 错误。
23.1862 年,马克思在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之后说到,“重新阅读达尔文的著作,使
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
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
A. 生物进化论得到了英国社会的认可 B. 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的C. 进化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D. 达尔文混淆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重新阅读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
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可知,令马克思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
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这表明达尔文混淆了自然与人类社会
的区别,D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生物进化论得到了英国社会的认可,故 A 错误;据所学可知,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B 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
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故 C 错误。
【点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
会主义。
24.下表是《新青年》中进化论传播文献调查统计(部分):
篇名 作者 期号
未有生物之前之地球 王星拱 1918 年第 4 卷第 4 号
未有人类以前之生物 王星拱 1919 年第 6 卷第 1 号
生物之起源 周建人 1919 年第 6 卷第 4 号
生存竞争与互助 周建人 1921 年第 8 卷第 2 号
达尔文主义 周建人 1921 年第 8 卷第 5 号
生物进化与球面沿革之概说 王星拱 1921 年第 9 卷第 3 号
对材料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
A. 生物进化论对我国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
B. 生物进化论仅在 20 世纪初期的中国盛行
C. 《新青年》是当时传播进化论的唯一刊物
D. 近代中国学界普遍接受生物进化论思想
【答案】A
【解析】【详解】据材料《新青年》自 1918 年---1921 年先后六次以专号的形式介绍进化论,尤其是
1921 年接连三次出现,这说明生物进化论对我国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A 正确;据所学可知,
维新变法期间严复运用进化论思想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故 B 说法错误;据材料不能得出
《新青年》是当时传播进化论的唯一刊物,C 错误;据材料不能断定近代中国学界普遍接受生
物进化论思想,D 错误。
25.1831 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64 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1888 年赫兹发现电磁
波。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电 发明。材料说明
A. 电气技术的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
B. 科学理论的突破推动电气技术的发展
C. 电气技术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
D. 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干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熟练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能力。
此题的关键词是“发现…引发了发明”,前因后果,前因是三个科学理论,后果是一系列电气
发明,由此判断应选 B 项;A 项未涉及社会面貌;C 项看不出是社会的需要;D 项未涉及蒸汽
机。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电气技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第 26 题 20 分,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 18 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 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
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
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 18 世
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
——黄淳《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及其特点》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中始终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以伏尔泰为代表,1756 年他在《风俗论》
这部著作里第一次把中国文明纳入世界文化史当中。借助中国,借助孔子,启蒙思想家推动
了 18 世纪法国的“中国热”。另一种声音以孔多塞为代表,1793 年他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
的纲要》中认为,中国成为与进步对峙的“停滞的帝国”,对中国也从赞扬变为批判。
——吴于廑主编《世界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哲学家的世纪”中哲学家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学者对中国 两种不同态度。孔多塞认为中国是“停
滞的帝国”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1)主张: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
(2)态度:赞扬和批判。理由: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
主导;思想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束缚。
【解析】
【分析】
【详解】(1)主张:据材料“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 18 世
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并结合所学可知,18 世纪的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提出了
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主张。
(2)态度:据材料“启蒙运动中始终有两种声音,……对中国也从赞扬变为批判。”可知,
两种态度是赞扬和批判。理由:据材料“另一种声音以孔多塞为代表,1793 年他在《人类精
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认为,中国成为与进步对峙的‘停滞的帝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政治
上: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经济
上:以小农经济为主导,不能对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思想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束缚,不
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实用人才。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反映了儒家思想 2000 多年的发展趋势。
请任意选择某个时期的阶段性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述。
【答案】示例:
的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
评述:汉武帝时期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局面,在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家经典
成为教科书;此后,儒家学说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
统文化的主流;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学派的自由发展。
【解析】
【详解】示例: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
评述: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中国“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
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局面,在思想
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同时汉武帝
重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的地位开始上升,逐渐成为封
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但独尊儒术的措施结束了各
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人说人类有史以来经历了两次革命,第一次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问世增加了
人类的臂力,第二次是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伸展了人类的脑力,使人类拥有了无穷的智慧和力
量。
——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一些学者早已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 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
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当代物理学家沃
纳·汉森伯格说:“在历史的进程中,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只面对自己,他们发现不再有任
何其他的伙伴或敌人”。
——德尼兹·加尔亚《欧洲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哪国发生及其开始的标志。
促成其发生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2)结合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科技发展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
【答案】(1)国家:英国。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有利因素:技术、市场、劳动力、制
度。(2)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
物质和精神生活;但造成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
【解析】
【详解】(1)国家: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发生。标志:据所学可知,
177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有利因素:结合所学可知,
促成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条件有: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18 世纪中叶英
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
力和国内市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其提供了政治前提。
(2)据所学可知,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的进步的积极作用可从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回答;
消极影响如造成了资源短缺;科技发展造成环境污染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