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黑龙江省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附解析Word版)

ID:255983

大小:102.87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5-0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60 分钟试卷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政治制度示意图,该制度称为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行省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从天子到士,是层层分封的体现,故选 A;郡县 制是与分封制不同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 B;分封制下,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是相对独立的 政治实体,尚未形成君主专制,排除 C;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 D。 2.据《史记•周本纪》所载,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共 12 代 13 王,除孝王外,其余 12 王均为 嫡长子继位为王。由此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是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皇帝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除孝王外,其余 12 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可知是宗法制,故 B 项正确。 禅让制是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皇帝制出现于秦朝,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AD 项错误。分封制 是周武王将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故 C 项错误。 3.《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说明宗法 制的重要特征是 A. 嫡长子继承 B. 兄终弟及 C. 大宗与小宗对立 D. 神权与王权结合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文字内容说明了宗法制度的继承原则是立嫡不立庶,即只有嫡子(正妻所生子女)才 有继承权利,而庶子(正妻之外的其他妃子所生子女)则无继承权,即嫡长子继承制,故 A 项正确;B 项是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的补充形式,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D 两项原则与材料不 符,排除。 4.在古代中国,“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体 现这一观念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利用父系关系的亲疏来決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 的分配与继承。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和“国”密切结合。所以出现了家 是小的国,国是小的家,故 B 选项正确。 禅让制是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 制度,并没有把“国”和“家”联系起来,故 A 选项错误。郡县制是秦朝建立后实行的加强 中央集权的措施,把全国分为各个郡,郡以下设县,从而建立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郡 县制并未体现“国”与“家”的紧密相连,故 C 选项错误。行省制是元朝开始实行的,属于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不能体现“国”与“家”的紧密相连,与家国一体观念的形成无关, 故 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宗法制,高考对其的考查侧重于目的、核心、内容、作用等。5.某历史老师在讲授某知识点时举例:“从一棵树上剪下一根分支移栽,该分支会成长为一独 立树干。”他旨在说明 A. 分封制下中央地方的实力消长 B. 宗法制下大小宗之间关系 C. 郡县制下地方政府的割据倾向 D. 行省制下中央集权 加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的叙述来看,树枝和树干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附属关系,但是各自的结构却是 完全相同的,这是宗法制下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因此本题选 B 项;分封制是松散的政治结 构,诸侯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材料不能体现中央地方的实力消长,A 错误;郡县制、行省制的 模式体现不出“一棵树上剪下一根分支移栽”“独立之新根干”,CD 错误。 6.全球华人都重视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这是因为 A. 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 B. 历朝历代 传承与保护 C. 孝宗敬祖的中华传统 D.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答案】C 【解析】 春节、中秋节讲究家族团聚,清明节是祭祀祖先,属于宗法制的影响,故 C 正确;A 和 B 不符 合材料主旨,多元格局与材料宗法制内涵不符,故 D 错误。 点睛:宗法制度是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这种制度 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7.武王克商之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此举 ①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 ②传播了周的文化形式 ③大大削弱了周天子权威 ④构成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A. ①② B. ②③ 的 的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分封制设置的目的是实现有效的统治,①正确; 分封制可以达到传播周文化的作用,②正确;分封制“以藩屏周”目的是树立周天子天下共 主的权威,③错误;构成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不符合史实,因为在西周之前分封的情况就已 经存在,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 A 项正确;BCD 不符合题意,排除。 8.柳宗元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认为郡县制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D. 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 A 项正确;材料“摄 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与君主专制无关,故 B 项错误;C 项与材料“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 内”无关,故 C 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抑制封建割据,但不能达到“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 的作用,故 D 项错误。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可得出,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有利 于加强中央集权。 9.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他得出这一结论, 主要是基于秦代 A. 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 B. 皇权的至高无上 C. 三公九卿各司其职 D. 疆域规模的扩大 【答案】A 【解析】【详解】郡县制下郡县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不能世袭,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官僚政 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地方官吏对应 A 项中的“地方长官”,故 A 符合题意;皇权的至 高无上是君主专制的象征,与是官僚政治还是贵族政治无关,故 B 项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 地方政治制度,三公九卿是中央政治制度,故 C 项不符合题意;疆域的扩大与政治的变迁无 关,故 D 项不符合题意。 10.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 其中履行监察职责的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刺史 【答案】C 【解析】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中的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主管 军事,御史大夫主管监察,故答案为 C 项。刺史是汉朝设立的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的职位, 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ABD 项。 11.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巩固国家统一 C. 强化贵族特权 D. 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实行郡县制、颁布推恩令,是为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权力,削弱地 方权力;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 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为 A 项。B 项不是共同作用,排除;C 项不是三项措施的作用,排除; 材料中的三项措施是针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不是解决君主与丞相之间的矛盾,所以不能起 到加强君主专制的作用,排除 D 项。 点睛: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中央权力日益增强,地方权力 不断受到削弱。但这种趋势也不是直线型顺利发展的,也有中央权力受到削弱的例外情况。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并且导致“七国之乱”,中央权力一度受到削弱。 唐朝节度使势力强大,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晚清时期,伴 随汉族地方官僚集团势力的扩大,中央集权体制有所松动;民国时期军阀势力强大,形成实 际上的地方割据局面。 12.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与西周政治制度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世卿世禄制 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 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不再是世卿世禄制,因为秦朝的官吏是 由皇帝任命的,故②错误;而皇权的确是至高无上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受命于中央, 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都由皇帝任免,①③④又均是正确;所以答案选 A。 13.某中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过时光隧道在一起谈论 自己的丰功伟绩。下列台词与史实不符的是 A. 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 2000 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 唐太宗:“我划分三省的职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C. 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 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A 符合史实,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沿用;B 符合史实,唐太 宗发展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以强化皇权;D 符合史实,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 达到顶峰;C 不符合史实,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故选 C 项。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考试的重点。秦朝创立,以后历朝无不沿用。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存在两大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中央 集权和皇权不断地加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内容需要掌握。 【详解】 14.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的基本特征是( ) A. 皇权至上 B. “家天下” C. 权力高度集中 D. 最高统治 者称皇帝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秦中央集权制下,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故选 C; A 是皇帝制的特点,排除;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型,意味着“家天下”开始,排除 B;D 是皇帝制的内容,排除。 15. 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的选官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科举制在隋唐时创立,成为后来历代主要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一种以考试成绩 作为选官标准的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客观上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政 府机构办事效率。因此 D 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16.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说:“中朝,内朝也。”汉代下列官员属于中朝的有 ①丞相 ②御史大夫 ③左右将军④常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中朝,内朝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汉代的中外朝制度,丞相和御史大 夫都属于外朝,故①、②都错误;中朝的人员主要是由以下人构成:少府官员;侍从、散骑、 常侍、给事中等;大司马、前后左右大将军、太中大夫、光禄大夫等;故③④组合正确,故 D 项正确,ABC 项都错误。故选 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汉代中外朝制度的内容与特点,据此即可排除丞相和御史 大夫,得出正确答案。 17.唐朝的中央机构为三省六部。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中书省—草诏 B. 门下省—执行 C. 尚书省—审议 D. 枢密院—军事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三省分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别执掌决策(草诏)、 审议、执行,所以 A 正确,排除 BC;枢密院不属于三省六部制,排除 D。 18. 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 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②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 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诸 侯分土变小,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兴起,②唐代边境要地设置军镇,即节度使造成了唐朝 藩镇割据的局面,③宋太祖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管,④明太祖废丞相设 内阁强化了专制主义与地方割据势力的大小无关,故答案选①③④,D 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 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监察制度变化 【名师点睛】 汉朝到元朝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阶段。复习时注意一个“继承”、把 握两个“趋势”、抓住三个“创新”。 一个“继承”:西汉和唐朝明显继承了秦朝和隋朝的政治制度。 两个“趋势”:一是从汉到元宰相制度的变化,体现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趋势;二是从汉到 元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体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三个“创新”:从汉到元时期,开创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机构)、行省制(地方行政制 度)、科举制(人才选拔制度),这三大制度不仅对中国古代而且对当今社会都有重要影响。 19. 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 A. 召开政事会议,完善三省六部 B. 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C. 以六部分割相权 D. 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率六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 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众设宰相,分化事权是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 皇权的共同的策略,例如,唐朝的是三省六部制就是众设宰相,分化事权,所以本题答案就 是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20.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的C. 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 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答案】C 【解析】 【详解】唐代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负责草拟,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 省相互制约,又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同时,通过分权达到加强君权的目的。故 C 正确。 21.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 笼络皇亲国戚 B. 增加财政税收 C. 削弱王国势力 D. 推动民族交流 【答案】C 【解析】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 列侯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故答案为 C 项。A 项不是主要目的,BD 项与此项制度无关,排除。 点睛: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 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 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 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这样,王国势力被不断削弱。 22.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士,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 A. 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 B. 内阁首辅可以制约皇权 C. 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 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代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一级的中央行政机构,选项 D 正确;明代中 后期,部分内阁官员本身品轶较高,选项 A 排除;内阁权力来源于皇帝,因此无法制约皇权, 选项 B 排除;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选项 C 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明代内阁的主要特点,即始终不是法定一级的中央行政机构。 23.明朝内阁制在我国政治史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内阁”是 ①内侍机构 ②君主专制产物 ③决策机构 ④制约皇权工具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内阁,是内侍机构,品秩较低, 仅备顾问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内阁制度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权利的来源,由 君主所授予,对君权的制约作用有限。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遂成为君 主加强专制的工具,故排除③④,排除 BCD,所以选 A。 点睛: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根据题眼“内阁制”,运用所学知识逐一排除选项 即可。 24.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 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 A. 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 B.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C. 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 D. 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有利一面。A 选项是不利的一面;明清中央集权制度虽然日 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但它起到了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B 选项符合题意; C 选项说法错误,君主专制思想在经济上表现为重农抑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D 选项错误,君主专制的加强使社会关系紧张,不利于建立宽松良好的环境。 点睛:注意本题的题意:对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赞赏。所以要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明清 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所以排除消极方面的评价(A 选项),在结合具体知识来分析它的有利 一面的体现。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25.“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 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 A. 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 B. 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C. 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 D. 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可 知,古代中西政治制度受到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的影响,选项 C 正确;选项 A 表述绝对,排 除;材料中提到影响制度差异的不仅仅是地理条件,还有历史条件,从根源上来说是经济差 异导致中西制度差异,因此选项 B 排除;选项 D 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 26. 古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 A. 多为藩属关系 B. 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C. 城邦即为城市 D. 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古希腊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是独立的奴隶制小国,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 成城邦的基本特征。故答案为 B 项。古希腊城邦之间不存在藩属关系,排除 A 项;城邦还包 括周围若干村落,排除 C 项;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城邦特点 27.先秦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同时期古希腊却实行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与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不包括 A. 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 B. 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C. 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 D.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答案】D 【解析】 当时古希腊出现两百多个小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故答案为 D 项。其他三项符合古希腊 的特殊条件,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ABC 项。 点睛:古希腊奴隶社会城邦时期同中国不一样,表现出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特点,不存在 中国历史上的夏或商作为盟主统治着众多方国的情况。这是需要注意的知识点。 28. 如图是第 28 届奥运会的会徽和吉祥物,举办国是被誉为“西方文明摇篮”的( ) A. 中国 B. 英国 C. 希腊 D. 罗马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片中是 2004 年雅典奥运会的会徽,西方文明的摇篮是希腊,故 C 项正确;A 是东方文明的 摇篮;B 是近代西方代议制起源;D 是西方法律的渊源。 【详解】 29.古希腊的雅典人口众多,缺少肥沃耕地,食物供应短缺,50—80%的粮食需要进口。为了 解决民生问题,雅典采取的措施是 A. 发展工商业 B. 实行民主政治 C. 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 【D. 提高农业技术 【答案】A 【解析】 面对土地贫瘠、人口众多、食物供应短缺的困境,雅典利用自己靠海、天然良港众多的地理 优势发展工商业来解决民生问题,故 A 项正确。实行民主政治不是解决民生问题的,而是确 立政治制度,故 B 项错误。雅典缺少肥沃耕地,农业不发达,因此发展工商业,故 C、D 两项 错误。 30.下列关于古希腊城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希腊人先后建立了数以百计的城邦 B. 城邦往往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一些村落,始终保持着小国寡民的规模 C. 城邦了的公民与王权和贵族的斗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君主专制最终建立了起来 D. 希腊城邦中有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繁荣的思想文化 【答案】C 【解析】 A 选项说法正确,古希腊的城邦特点就是数量巨大,小国寡民;B 选项说法正确,这是古希腊 城邦的主要特点;C 选项错误,雅典城邦最后选择的是民主政治;D 选项正确,这是雅典文明 发达的体现。 31.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描述:“公元前 594 年,他被选为首席执政官,就任后的 第一项改革是拔除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禁止人身奴役和买卖奴隶。”材料中的“他” 推行的改革措施 A. 提高下层公民的参政热情 B. 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C. 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达顶峰 D. 使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拔除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禁止人身奴役和买卖奴隶”反映了梭伦改革 废除债务奴隶制,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 B 正确;材料主旨是反映废除债 务奴隶制,不是提高下层公民的参政热情,故 A 错误;伯利克里改革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达顶 峰,故 C 错误;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典民主政治确立,故 D 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拔除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学生应该结合所学 知识从梭伦改革的内容与影响出发,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2.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进 步之处有 ①按每年收入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②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③颁布《十二铜表法》取代习惯法 ④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按每年收入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是梭伦改革的内容,颁布《十二铜表法》取代习惯法是罗 马法,可以排除①③,所以选 C。 33.伯里克利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雅典人 进行决策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 五百人会议 B. 公民大会 C. 陪审法庭 D. 十将军委员会 【答案】B 【解析】 解题时紧扣“决策的最高权力机构”等关键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国家最高常设行政机关 是五百人议事会,负责处理口常政务,召集公民大会,故 A 项排除;公民大会是国家的蛟高 权力机关,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公民大会讨沦决 定,故 B 项正确;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 准权,故 C 项排除;十将军委员会是最高的执行机关,而不是决策机构,故 D 项排除。 .34.梭伦改革在经济上推行“解负令”,该举措有利于 A. 贵族 B. 奴隶 C. 平民 D. 外邦人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扩大了公民的基础:原来的债务奴隶、 平民、贵族都成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的雅典公民,故 C 项正确,A 项排除;BD 项是被 统治阶级,排除。 35.公元前 5 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下列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雅典所有人都可参与政治生活 B. 雅典公民可担任一切官职 C.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 D. 消除了公民内部等级差异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只是公民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人、妇女和儿童不能享有 参政权利,A 错误;雅典民主改革后规定,除十将军委员会外,所有公职向公民开放,B 错误; 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讨论决定城邦事务,C 正确;雅典民主政治不可能消除等级差 异,D 错误。 36.下列关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代罗马的法律,表述最为合理的是 A. 都维护了所有居民的利益 B. 都使妇女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C. 都导致最终的衰落 D. 都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工具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用排除法,AC 不符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只适用成年男性 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排斥在外;B 不符合罗马法,罗马法维护了古罗马的统治秩序。无论是雅典的民主制度还是罗马法,归根结底都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工具,因此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 比较 【名师点睛】从高考命题的角度看,对罗马法的考查侧重于罗马法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对罗 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的特点考查较多,实际上体现了党的十七大要求保护私有财产的热点, 体现了以史为鉴的命题原则。 37.恩格斯把罗马法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恩格斯作出这一评价主要 依据是,罗马法 A. 在法律上保护了财产私有权 B. 保证了公民政治上的参政权 C. 蕴涵了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D. 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答案】A 【解析】 罗马法在法律上保护了财产私有权,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因此恩格斯作出这一评价。故 答案为 A 项。BD 项与罗马法无关,C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均排除。 38.《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其原因是 A. 在平民的要求和斗争下颁布 B. 法典赋予平民一定利益 C. 贵族不能再随意解释习惯法 D. 法典给予家长绝对权力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虽然有各种弊端,但是限制了 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力,故 C 项正确;A 项是《十二铜表法》颁布的原因,不是平民胜利的 原因,故 A 项错误;B 项不符合史实,《十二铜表法》并没有赋予平民多少权力,故 B 项错误; 《十二铜表法》未涉及家长权力,故 D 项错误。 39.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 习惯法的形成 B.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C. 公民法的形成 D.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 【答案】D 【解析】 【详解】6 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 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故答案为 D 项。习惯法和公民法的形成是在罗马 共和国早期,是早期罗马法的表现形式,排除 A、C 项;《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 文法的诞生,排除 B 项。 40.罗马法之所以成为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法律,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帝国疆域辽阔 B. 法律程序发展完备 C. 存在时间最长久 D. 更多地体现了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罗马法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秩序,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体现了法律在人类社会生 活中的作用,所以成为后世影响最广泛的法律,答案为 D;A 是万民法产生的背景,错误;B 是影响后世的原因之一,但是不是最主要原因,错误;在罗马法之前就有了其他的法律,比 如汉穆拉比法典,所以不能说罗马法存在时间最长久,C 错误。 41.唐朝科举不避时政,有价值的答卷相当于政治磋商活动中的提案,因而士人特别关心国事, 比如白居易和元稹便根据时事做了数十篇的策论,而后在科举考试中被考官选中,这说明唐 代的科举制 A. 具有匡时济世的功能 B. 体现近代民主议政的特点 C.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D. 助推注重教育的风气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讲述科举制出题的方向集中在时政以及如何治理国家,体现考试服务于政治 以及匡时济世的功能,故 A 正确。材料反映唐朝时期科举,与 B 时间不符,B 错误。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与这个材料内容不符,C 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助推注重教育的风气形成,D 错误。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 6 世纪初,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 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 权和被选举权。 公元前 6 世纪末,克里斯提尼钿立新的 X 百人议事会。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 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30 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迭两次,每次任 期一年。 ——节选自岳麓版必修一教科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雅典人创 造了哪些民主运作方式?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2)材料二漫画《通往公民大会的“通途”》中,禁止了哪些人的通行?结合材料一、 二,如何理解“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材料三。法律是调解社会关系的强制性规范,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氏族部落转化成国 家之后,成文法逐渐取代习惯法,成为各国统治者維系自身统治的有力武器,其中以罗马法 最为完备。……自 19 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为立法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 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马法的影响。 【答案】(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运作方式:差额选举制、比例代表制 (2)禁行:妇女,奴隶,外帮移民,他国公民,儿童 理解: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充实:人民主权,城邦合法公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3)影响:巩固罗马帝国统治【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 权”“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等信息可从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等方面概括其特征即可。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差额选举制、比例代表制、任期制、议会制等方面回答雅典人 创造的民主运作方式。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和结合 所学知识可从妇女、奴隶、外邦移民、他国公民、儿童等方面回答禁行的“人”。第二小问, 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方面回答其民主的狭隘性,可从人民主权、公民政治 等方面思考其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3)根据材料“法律是调解社会关系的强制性规范”可概括为缓和矛盾,解决纠纷;根据材 料“成为各国统治者維系自身统治的有力武器”可概括为稳定统治;根据材料“欧洲大多数 国家都以罗马为立法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可概括为对后世影响深远。 点睛:解决本题的三个关键 (1)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第一.先读问题,明确答题项“特 征、运作方式”“禁行、理解、充实”“影响”。第二.根据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材料。 (2)找:最大限度找到有效信息,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关键,如材料中关键信息“所有合 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 “法律是调解社会关系的强制性规范” “成为各国统治者維系自身统治的有力武器” “欧洲 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为立法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等。 (3)答:组织答案是具体操作的核心环节。包括审题、规范组织、按分作答等几个方面。 整体分析:本题以雅典民主制度和罗马法为切入点,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和及评 价、罗马法的影响等相关内容,问题相对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制度和罗马法等相 关内容的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主要内容,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 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