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20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Word版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宁夏2020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Word版带解析)

ID:256637

大小:52.45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5-0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搞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它动摇 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 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 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 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 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 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 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 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毕竟,读者接受有其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没有接受,作品不 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同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 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也正因如此,任何 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 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偏。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文本是一个未确定的“召唤结构”,文本“空 白”中存在某种意向,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实现文本解读的一 切潜在可能。个体读者只能实现一部分可能,而读者的多元反应成为必然。因此,作品的“召 唤结构”的“空白”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而文本本身又对阅读进行基本限制。正如鲁迅所言:“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 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有 只“看不见的手”,不管读者愿意不愿意,背后的决定者乃是文本。 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福楼拜 的《包法利夫人》曾遭受法国主流社会的审判……然而,一切“假哈姆雷特”都动摇不了经 典文本的地位。总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应该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 更不应一千个都不是哈姆雷特,甚至没有了哈姆雷特,我们应该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 (摘编自赖瑞云《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提倡多元解读的同时造成荒腔走板的解读。 B. 单个读者 理解有局限性而无法像代代相承的接受链那样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C. “召唤结构”中的“空白”召唤读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阐释。 D. 对作品的理解应多元,以便从中挑选正确的理解,而不能脱离作品另起炉灶。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真正理解作品为写作动机,文章论证多元解读应避免的误区及要遵循的原则。 B. 文章将“斧头——石头”与“作品——废纸”作类比,批评了片面夸大读者作用的观点。 C. 作者引述鲁迅名言,阐释了读者在解读文本时既有想象自由又要受文本限制的观点。 D. 文章以李白、杜甫诗歌的遭遇为例,论证经典文本的地位不受读者影响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找到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应注重读者能动性与作品限制性的统一。 B. 对个人理解进行提高、修正并与其他读者交流,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作品。 C. 由于文学普遍性的制约,读者在理解人物形象时应该做到以作者设想为主。 D. 同样重视读者理解,但“读者中心论”比“读者决定论”更看重文本限制。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题干 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 的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 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本题中,本题考查这种题目的难度较单纯的信 息筛选要大。考生要在通读若干句子或者一两个段落乃至全文后,才能进行判断。解答此类 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 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 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A 项,“荒腔走板的解读”虽然“随之出现” 但并不是“一 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造成的,真正的原因是后文所说的“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 学中的 ‘读者中心论’”;C 项,“召唤读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阐释”错,原 文是“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D 项,“以便从中挑选正确的理解” 并非作者本意,“多元理解”反对“唯一标准答案”,更好地理解作品则需要通过“代代相承” 的接受链以及多种理解的互补来实现,这些都不等同于“挑选正确的理解”。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此题 D 选项,原文第 6 段“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 不止出现过一次。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曾遭受法国主流 社会的审判……然而,一切‘假哈姆雷特’都动摇不了经典文本的地位”。引用李、杜的例子 意在说明“读者决定论”之类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题干 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 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 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本题中,本题考查这种题目的难度较单纯的信 息筛选要大。考生要在通读若干句子或者一两个段落乃至全文后,才能进行判断。解答此类 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 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 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此题 C 选项,根据原文“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 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也就是说文学具有普遍性,所以读者在理解人物时,在性格、言动方 面与作者设想“有些类似”,这不等于以作者设想为主,而仍然是读者发挥“自由想象”的同 时接受文本“基本限制”的结果。 故选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 2017 年 4 月 20 日 19 时 41 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 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天舟一号”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一 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 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等功能。 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天舟一号”将使中国具备向 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 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 (摘编自刘诗瑶《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人民日报》2017 年 4 月 21 日) 材料二: “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 而在空间实验室阶段,将突破并验证推进剂补加技术、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等关键技术,为 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 2016 年 9 月 15 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一系列 空间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实施阶段。 为了对空间实验室中航天员长期驻留和空间科学实验进行支持,要通过货运飞船进行货物 补给。如果说载人飞船是天地往返的载人工具,那么货运飞船就是天地间运货的工具。中国 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技术研发,只运货不运人,货物运 载量将是俄罗斯“进步号”无人货运飞船的 3 倍,在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旨在补给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推进剂、空气、航天 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五·一”劳动节到了,这两天,勤劳的快递小哥“天舟一号”也在太空中用自己的努力工 作致敬了劳动节,除了送货,他还为“天宫二号”提供了“加油”(补加推进剂)服务。我国 稳步迈入空间站时代。 不久前,美国运载火箭发射出现问题,它的货运飞船失利了,俄罗斯给国际空间站运送 补给也发射失利,眼看国际空间站就要“断顿”,于是有人问,我们能不能对国际空间站支持 一下呢?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的服务能力,应该说是中国具备的,但是在细节上,在对接 接口标准上还不一样,需要进一步做工作。 2011 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以国家安全为借口,禁止美国与中国的航空计划有任 何接触。如果说,中国之前的技术水平确实不高,将中国纳入国际空间站,会担心中国有“偷 师学艺”的嫌疑,今天,中国已经通过自己的研发,有了自己的技术,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此时,打破地缘政治迫在眉睫。浩瀚的宇宙从来就不属于某个国家,更不属于某个个体,只 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揭开更多未知的秘密,造福地球。 (摘编自《天舟一号任务圆满完成,未来我国空间站建成什么样》《齐鲁财富网》) 材料四: 2017 年 7 月 2 日晚,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消息已经披露, 人们不禁扼腕痛惜。 航天实验从来没有平坦大道,总是与高风险为伴,可谓“刀尖上的舞蹈”。每每遇到瓶颈 和挫折,航天人都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有时甚至会为航天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航天探索是勇敢者的事业,只有不惧失败、 跌倒后重新爬起、继续砥砺前行的人,才能摘得世界科技高峰上的明珠。 (摘编自《中国航天报》评论员文章《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首个货运飞船,它能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交会对接,为其提供必要的补给。 B. “天舟一号”和“神州十号”都往返天地间,但一是货运工具,一是载人工具;“天舟一 号”货物运载量大,在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C. 中国具备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的服务能力,但要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需要进一步做 好美国国会的工作 。 D. 航天实验从来没有平坦大道,“天舟一号”的发射过程中也可能遇到过一些瓶颈和挫折, 航天人也会承受巨大的压力。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舟一号”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对未来我国空间站 在轨长期载人飞行意义重大。 B.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稳步推进,“神舟十号”载人飞行成功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建 成,然后“天舟一号”发射成功,这其中,货运能力最为重要。 C. 浩瀚的宇宙不属于某个国家和个体,中国航天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技术实力,应该参与到揭 开更多宇宙未知秘密、造福地球的行动中来。 D. 中国载人航天与高风险相伴,既有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任务成功的辉煌,也有长征 五号遥二火箭发射任务失利的挫折。 6. 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每种语言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B 6. (1)材料一《人民日报》使用简洁严谨(特点)的语言显得庄重大气,自豪感强(作用)。 (2)材料三《齐鲁财富网》语言幽默风趣(特点),接地气,容易吸引读者(作用)。(3)材 料四评论员文章使用生动有文采的语言(特点),能感染人,激励人(作用)。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 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C 选项中“需要进一步做好美国国会的工作 ”错误,原文材料 三第三段中,可以看出禁止中国进入空间站是因为之前中国技术水品不高,美国为了防止“偷 师学艺”,对中国进行的限制,现在中国已经研发出了自己的技术。属于主观臆断。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 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 一进行比对。B 选项中,说“货运能力最为重要”错误。原文中的表述是货运系统是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不能等同为最为重要,属于偷换概念。 故选 B。 【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文体语言特点的鉴赏能力。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体,向人们报道新 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 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新闻报道触及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受众,这一特点 使得新闻语言要有较宽的适应性。它既应有平易近人的生活化语言,又要有准确严谨的科学 语言,还要有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人民日报》上的新闻属于官方面向全国公布消息,对于 航天事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振奋人心的消息,应该广而告之,但又属于官方发布,所 以要严谨简介,这样显得庄重大气,增强人名群众的自豪感;《齐鲁财富网》既具有新闻的 特性,但同时也具有商业特性,商业的目的是盈利,追求更多的点击量,便要吸引更多的读 者,所以语言要幽默风趣,同时内容要贴近生活,接地气的新闻才有更对的人浏览;评论员 文章是针对时效的新闻素材发表自己的见解,具有群众性、新闻性的特点,对于广大的人名 群众而言,评论员文章有着引导、表态的作用,所以要生动有文采,能够正面的引导和激励 群众。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缸里的文学 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为家家户户都 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 慢的家庭成员。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 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 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 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 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 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 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 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 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 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 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 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 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 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 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⑤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 一方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对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 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 壳,更不见仙女。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 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 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 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⑥我童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 少年儿童的书,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 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 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 像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 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⑦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的成 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 有时则细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 技术。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 学科和科技发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 被挽留。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 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 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实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 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 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 ⑧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 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 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 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 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7. 下列对文章内容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中第③段的童话故事与第④段的仙女梦想形成对比,突出了童年时的“我”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 B. 作品第⑤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 真心理的不理解。 C. 第⑦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 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D. 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 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 8. 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 9. 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你怎样理解 这种“阅读方式”,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出具体的“阅读”对象及获得的体验。 【答案】7. D 8. (1)水缸引发了我的文学梦,是 “我”文学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成为我 不断探索和创作文学世界的象征。(2)是“我”认识世界、体味人生的最早的阅读方式。(3) 是我童年时代精神世界的寄托,是我亲密的伙伴,它保留了我对生活的好奇心,承载了我对 生活的美好向往。 9. 这类非书本的阅读是人类最纯粹的心灵阅读方式,旨在引导我们,用心品味现实生活中的 事物,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探索现实中的未知,去创造奇迹。示例:看云。阅读白云,云 所有的姿态在我脑中加工成型,并演绎出动人的故事。看云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每当我困顿 时,就会有许多奇思妙想。世界上有很多事物,仔细去读,就能体会到无限的乐趣。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 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 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分 的析其主要艺术手法,感悟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二要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 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字之差。考查翻译的,可以使用代入法判 断,但一定要注意理性分析智慧选择,千万别先入为主导致误判。“ 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 一种特别的恩赐”错误,结合文中“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可知,“恩赐”是 指“我”的“好奇心”;且“只......”.的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 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有的标题十分含蓄,如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 中心主旨。要结合文本的内容理解题目“水缸里的文学”的含义。解析围绕水缸发生的故事 引出了关于河蚌的故事,激发了作者诗意的想象。凝视水缸是那个物质匮乏时代作者最主要的 生活乐趣和体悟世界的方式。作为作者童年时期认识世界、萌发文学创作梦想的主要对象, 水缸保留了作者的好奇心,从而使作者迸发出奇迹般的创作能力。表达效果从读者角度看, “水缸是盛水的,能有什么文学?”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从主题阐述角度看,水缸、水、河蚌都是 实写,仙女故事是虚写,钻出蚌壳的仙女象征着作者对文学创作奇迹的向往。 【9 题详解】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延伸、探究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该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所以答题时要立足于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 自己的见解。基本的答题模板是:观点(阅读体会)+举例+分析。该题作答时首先要说明对“这 种阅读方式的理解”,也即对非书本阅读的理解,再结合个人经历写出具体的阅读对象进行分 析,并谈谈获得的阅读体验。非书本阅读,如旅游所见生活中的幸福或挫折、看山、看云等。 【点睛】现在的高考题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对社会的关注,重视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根据 这几 年各省市的考题内容,可以把探究题分为三类,(1) 鉴赏文本内在的审美价值。发掘“作品的 意蕴、民族心理、人文精神”或是“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 分析文本创作主 客观因素。作为试题的现代文,都具有强烈的主流价值取向,无论是名家还是普通人,文章 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创作背景和意图,命题者必然会抓住其中的关键点设题,考查考生对创作 背景和意图的认知和领悟能力。(3)理解文本延伸的多元命题。"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 创意的解读,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类题最能反映所谓的探究。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赵子淔,字正之,燕懿王赵德昭五世孙。父令铄,官至宝文阁待制。子淔以荫补承务郎, 累迁少府监主簿,改河南少尹。时治西内,子淔有干才,漕使宋昪器之。或事有未便,子淔 辄力争,昪每改容谢之。除蔡河拨发纲运官。会夏旱,河水涸,转饷后期,贬秩一级。丁内 艰,起复。累进龙图阁、秘阁修撰,除陕西转运副使。初,蔡京铸夹锡钱,民病壅滞,子淔 请铸小铁钱以权之。因范格以进。徽宗大说,御书“宣和通宝”四字为钱文。既成,子淔奏 令民以旧铜钱入官,易新铁钱。旬日,易得百余万缗。帝手札以新钱百万缗付五路,均籴细 麦,命子淔领其事。民苦限迫,诣子淔诉者日数百人,子淔奏请宽其期,民便之。会蔡京再 相,言者希京意,论子淔乱钱法,落职奉祠。靖康初,复秘阁修撰。 金人侵洛,子淔奔荆南。渍兵祝靖、盛德破荆南城,子淔匿民家,靖等知之,来谒,言 京城已破。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 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绍兴元年,召见,复徽猷阁直学士,改江西都转运使。时建督府,军需 浩繁,子淔运饷不绝,以功进宝文阁直学士。三京新复,除京畿都转运使,以疾辞。卒于家, 年六十七。子淔幼警悟,苏轼过其家,抱置膝上,谓其父曰:“此公家千里驹也。”及长, 善谈论,工诗。然崇宁、大观间土木繁兴,子淔每董其役而不谏,识者鄙之。 (选自《宋史•赵子淔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 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B. 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 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C. 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 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D. 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 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荫补,在古代,子孙因先世是高官或有功勋,没有通过科举考试而得以任职。 B. 御,对帝王及身边之人所做之事及所用之物的敬称,如御书、御览、御驾亲征等。 C. 奉祠,古代官职名称,担任奉祠的官员只领取俸禄而无具体职事,是闲散之职。D.京畿,其词源于东汉,意即“位于国之中央的都城”,后世一般指国都及其周围千里之内的 地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子淔能力突出,凭借功劳升迁。治理西内时因才华突出而受到漕使宋昪的器重;担任江 西都转运使时,因运送粮饷有功而被提拔为宝文阁直学士。 B. 赵子淔体察民意,进行钱币改革。他认为夹锡钱流通不畅,给百姓带来不便,请求铸造小 铁钱,并献上模型。虽然皇上高兴,但此举得罪了蔡京。 C. 赵子淔忠于国家,劝说溃兵救国。他在金人侵犯洛阳时逃至荆南,而时值溃兵攻破了荆南 城,他抓住机会劝说溃兵为国效力,得到了溃兵积极响应。 D. 赵子淔为官正直,然而也有不足,宋昪事情办得不妥时,他据理力争,常使宋昪改容道歉;皇 上大兴土木时,他监管工程而不劝谏,为此招致鄙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夏旱,河水涸,转饷后期,贬秩一级。丁内艰,起复。 (2)民苦限迫,诣子淔诉者日数百人,子淔奏请宽其期,民便之 【答案】10. A 11. B 12. B 13. (1)适逢夏季干旱,河水干涸,运送粮饷落后于规定的期限,贬职一级。为母居丧,期 满后被起用。 (2)百姓苦于期限紧迫,到赵子淔这里诉苦的每天有几百人,赵子淔请求放宽期限,百姓得 到了便利(百姓认为很得利)。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选项中“亟”在句中作“还” 的状语,“都城”是“还”的宾语,因此应该是“君辈宜亟还都城 /护社稷/”,据此排除B 项:“翌日” 是“第二天”的意思,在句中作“靖等遂北行”的时间状语,应该是“翌日/靖 等遂北行”,据此排除D 项; C 项兼有这两处错误,据此排除 C 项。 故选 A。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 选项中,"御,对帝王及身边之人所做之事及所 用之物的敬称"错误, "御,是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 ,只能指帝王。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B 选项中“他认为夹 锡钱流通不畅”错,原文是说“民病壅滞”,意即百姓苦于夹锡钱流通不畅。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 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 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会" , 适逢;“后" ,名词作动词,落后;“期 " ,规定的期限;“丁内艰",为母居丧。第二句中,“苦" ,形容词意动,以······为 苦;“诣” , 到;“宽",形容词作动词,放宽;“便" ,以······便利。 【点睛】参考译文: 赵子淔,字正之,是燕懿王赵德昭的五世孙。他的父亲赵令铄,官至宝文阁待制。赵子淔凭祖 荫补任承务郎,不断升迁做了少府监主簿,(后)改任河南府少尹。当时在治西内,赵子淔有干 练的吏才,漕运使宋异很器重他。有时有一些不利民的事 ,赵子淔总是据理力争,宋异每每改 变脸色向他道歉。( 后来他)被授予蔡河拨发纲运官的职务。适逢夏天大旱,黄河水都干涸了, 转运粮饷延迟了期限,降低了-级俸禄。 (后来他)提举三门、白波辇运的務,被授予直秘阁之 职。 (后来)以内父亲去世离职,(又)重新起复。不断升迁晋升龙图阁、秘阁修撰,(后)被授 予陕西转运副使之职。当初,蔡京铸造夹锡钱,百姓疾苦深重,赵子淔请求铸造小铁钱来权衡, 于是规范标准而进言。宋徽宗非常高兴,亲篅书泻了“宣和通宝”四个字作为钱文。钱币铸成 以后, 赵子淔上奏让百姓把旧铜钱上交官府,换成新的铁钱。十天时间,换到- -百多万缗。 皇帝亲手写信下令将新铸成的一-百万缗钱交给五个路(“路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划名) ,均价 买入细麦,命令子直主管此事。百姓苦于被官府限期逼迫,到赵子值那里申诉的每天有几百人, 。赵子淔上奏朝廷请求宽限期限,百姓很受其便利。适逢蔡京再次拜相,有人上言逢迎蔡京的心 理,弹劾赵子淔扰乱了用钱之法,(赵子直因此)兔职(回家)奉守祖祠。靖康初年,复职担任秘 阁修撰。金人入侵洛阳,赵子淔逃到荆南。溃散的士兵祝靖、盛德攻破了荆南城,赵子淔藏匿 在百姓家里,祝靖等人知道了这个消息,来拜见他,(跟他)说京城已经被(金人)攻破。赵子淔 (忍不住)哭了,(就)劝说他们说:"你们这些人应当迅速回到都城,保护国家,获取功名,不要 (因为)贪财而骚扰州县, "(他们)都答应道:“是。“于是赵子淔就草拟檄文督促他们。第=天, 祝靖等人就向北出发了。绍兴元年,(赵子滇)被皇帝召见,复职担任徽猷阁直学士、知西外 宗正司,(后)改任江西都转运使。当时建立督府,军需浩繁 ,赵子滇转运粮饷不断,因功晋升 宝文阁直学士,再次担任知西外宗正司。三京刚刚光复,( 赵子淔)被授予京畿都转运使之职, (后)因病辞官。在家里去世,年 67 岁。赵子淔从小就精警颖悟,苏轼(曾经)经过他家,把他抱 在膝上,对他的父亲说: "这位公子是您家的千里马。“等到长大了,擅长谈论,擅长作诗。然 而在崇宁、大观年间朝廷大兴土木,赵子淔每次都主管这些工程,有识见的人都很鄙视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 辛弃疾 敲碎离愁①,纱窗外、风摇翠竹②。人去后、吹箫声断③,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 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 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④。 【注释】①敲碎离愁: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敲碎了。②风摇翠竹: 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③吹箫声断:传说春秋时萧史 善吹箫,作风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④阑干曲: 栏干的角落。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把“敲碎离愁”倒装在首句,既合韵脚又点明题旨“离愁烦乱”,扣住了读者心弦。 B. 在孤寂中倚楼眺望、反复读信的细节,突出了主人公百无聊赖、百般思念的心境。 C. 满纸思念也不足以表达写信人的心意,直读得泪珠涟涟,突显了不能相见的痛苦。 D. 这是一首缠绵婉约的代言体词,上下阕互相呼应,结尾思妇翘首终日,写尽离愁。 15. 本词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显著特色?试简要赏析。【答案】14. C 15. ①以景衬情。翠竹青青,千山碧绿,芳草萋萋,杨柳依依,一片大好春 光,而有情人天各一方,只留得闺中人独守空楼,本是美好的春色却让相思者徒增怨恨。② 以事写情。倚楼独立,远眺千山,反复读信,翘首月下,这些行为细节无不表现出女主人公 极度的相思。③以典寓情。风摇翠竹,吹箫声断,芳草离恨,都在典故的化用中寄寓着相思 的离愁。④直抒胸臆。“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直接抒发内心深情和苦楚。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 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 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 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 项,“满纸思念也不足以表 达写信人的心意”错误。“相思意,何时足?”意思是说尽管来信中满纸是相思的文字,却 也解除不了读信人相思的煎熬,并不是说来信人的相思之意难以表达。故选 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 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 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解答此类试题,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 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第一步, 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 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上阕“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以景衬情,写昼长天暖之时, 闺房内外,十分寂静,甚至只有窗前轻风吹动翠竹的声音,才会惊动闺中的人,中断她的凝 思,敲碎她的离愁。环境的幽美,衬托出主人公的孤寂、愁闷。“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 人独”,写出主人公的生活状况,所爱之人去了,自己孤独无伴,只好常常倚楼遥望,由于无 人欣赏,所以也就无心去吹箫了。“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是日常的一般生活。主人 公不断地把情人寄来的信,从头细读,这进一步表现她的孤独无聊,也开始深入地揭示了她 思念情人的深切感情。以事写情。下阕“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直接抒情, 情人寄来的信,满纸写着“相思”之字,说明他没有忘记自己,信中的字,不能安慰、满足 自己的“相思”之意,也包含自己没有机会向情人倾吐相思、取得补偿之意。结合注释②③内容及“芳草”句分析,以典寓情,在典故的化用中寄寓着相思的离愁。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对比人心事理,指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后,愤怒地质问 道“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对秦统治者极其奢靡的无情揭露。 (2)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通过古宫殿的破败概括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 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孟子·鱼我所欲也》批评那些“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是见利忘义,并用了 “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他们的行为丢弃了初心。 【答案】 (1). 奈何取之尽锱铢 (2). 用之如泥沙 (3). 伤心秦汉经行处 (4). 宫阙 万间都做了土 (5).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6). 此之谓失其本心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 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 以理解、应用。答题时要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句、错字或漏字添字均 不能得分。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锱铢、宫阙、辩。 【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 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 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 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 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 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 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用途是帮助识字、统一读音和普通话,是为了便于广大人民学习和 使用汉字。对于汉语拼音来说,汉字的地位无可替代。 60 年来,我国的文盲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 80%下降到 4.08%,普通话普及率 提高到 70%以上,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 95%,汉语拼音发挥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汉语拼音经过 60 年的发展,其功能已经远远超出最初的设想,而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 具,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伴随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汉语拼音因其口 语化、因素化、拉丁化的特点,而成为汉字使用国际通用计算机键盘进行信息输入的重要工 具,古老汉字焕发生机搭乘信息快车走向了世界。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汉语拼音更加广泛地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 17 ),所 以初级阶段一般都采取拼音先行的方法来帮助汉语初学者快速入门。汉语拼音已成为对外汉 语教师对学生进行声、韵、调训练的重要依据。汉语拼音原来是国内文化钥匙,现在延伸为 国际的文化桥梁。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用途是帮助识字、统一读音和普通话,是为广大人民学习和使用汉字 提供方便。 B. 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用途是帮助识字、便于统一读音和普通话,是为了广大人民学习和使 用汉字。 C. 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用途是帮助识字、统一读音和学习普通话,是便于广大人民学习和使 用汉字。 D. 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用途是帮助识字、统一读音和识记普通话,目的是便于广大人民学习 和使用汉字。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由于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殊性,外国人无法从汉字字形上获得读音 B. 由于外国人无法从汉字字形上获得读音和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殊性 C. 外国人面对表意文字的特殊性无法从字形获得读音是无法回避的 D. 外国人无法从汉字字形获得读音,是由于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殊性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一带一路”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在书签上写下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 B.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主要是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 C. 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本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 D. 《革命烈士诗二首》中写道: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答案】17. C 18. A 19. C 【解析】【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 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 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文字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统一读音和普 通话”搭配不当。可以说“统一读音”,但不能说“统一普通话”;二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 要用途……是为了便于……”结构混乱,应是“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为了便于……”或者是“汉 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用途……是便于……”。A 项前半句搭配不当没有得到修改,B 项前半句搭 配不当没有得到修改,后半句修改后主干成了“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用途是为了广大人民学 习和使用汉字”,主宾搭配不当,D 项“识记普通话”搭配不当。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 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 中。根据四个选项中反复出现的关键信息“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殊性”“外国人”“无法从汉 字字形上获得读音”和括号后的“所以初级阶段一般都采取拼音先行的方法来帮助汉语初学 者快速入门”,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逐层推进的逻辑关系: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殊性—外国人 无法从汉字字形上获得读音—初级阶段采取拼音先行的方法来帮助汉语初学者快速入门。B 项 把“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殊性”与“外国人无法从汉字字形上获得读音”的因果关系变成了并 列关系。C 项。“外国人……是无法回避的“强调从字形获得读音”,这与括号后的句子“所 以……拼音先行……”强调从拼音入手不一致。D 项,前后因果的句式与后文衔接后,造成本 应逐层推进的因果关系发生错乱。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引号的能力。引号的作用主要有:①表示直接引用;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特 殊含义;④表示讽刺和否定(反语讽刺);⑤表示突出强调。“一带一路”的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A 为直接引用。B 表示突出强调。D 表示对所述内容加以否定。 故选 C。 【20. 请以“‘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心态”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须 保留愿意,并保持语意连贯。 著名学者吴思在《造化的报应》一文中对“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心态作了深刻地剖析,他 认为,很多人在过马路时把自己和公家比喻成老鼠和猫的关系,在代表政府执法的警察不在 场时,一些人就会为所欲为,这种心态是一种“老鼠心态”。 “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心态” 【答案】“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心态是一种在过马路时把自己和公家比喻成老鼠和猫的关系, 在代表政府执法的警察不在场时,一些人就会有为所欲为的“老鼠心态”,著名学者吴思在《造 化的报应》一文中对此作了深刻的剖析。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重组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找出原句和新要求组的句子的不同,原句是“著名学 者吴思在《造化的报应》一文中对“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心态作了深刻地剖析,他认 为……。”,新的句子要求以“‘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心态”开头,注意运用”‘中国式过马路’的 陋习心态”是一种……,著名学者吴思在《造化的报应》一文中对……作了深刻地剖析。 21.以下是《红楼梦》中描写“湘云醉卧”的一段文字,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一组四字词,展 现这一幅诗意的画面及史湘云的性格。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洁生动。 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 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 鲛帕包了—包芍药花瓣枕着。……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 卧具:青石为床、 ① 睡态:香梦沉酣、 ② 环境:红香满身、 ③ 性格: ④ 、 ⑤ 【答案】①落花为枕②憨态可掬(娇憨可爱、睡语酒令)③蜂围蝶绕④随性适意⑤豪放旷达(豪 兴宛在)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综合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生动的能力。考查形式别具一格, 富有创意。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把握文段的主要内容;其次要认真审读 题干,明确题干提出的答题的要求有四:一是填写一组四字词;二是展现这一幅诗意的画面及史湘云的性格(要了解史湘云的性格,还要课外阅读《红楼梦》;三是主题鲜明;四是语言简 洁生动。再次要认真审读答题的形式,明确其答题的角度分别是“卧具”“睡态”“环境”“性 格”,根据角度的限定在文段中找到相关语句,并把找出的语句加以压缩,以符合题干四字格 式的要求。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重点高校毕业、工作体面、有车有房、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这样的人生被 一些网友称为“标配人生”。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多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 过半受访者追求“标配人生”,认为“标配人生”目标更清晰。 材料二:韩国《明见万里》的节目制作人介绍,当代中国学生的学习热情令他震撼,无论是 在偏远的乡村学校,还是在名牌大学,这些学生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让自己的家庭、家乡和 祖国变得更美好。 读完以上两则材料,你对“标配人生”有何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 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还有诗和远方 人生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如果把“标配”作为人生的归宿,你会发现生活的 意义就成了物质欲望的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古人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比起兼济天下的人生,独善其身的“标配”少些什么呢?是啊,虽然从个人的角度,你竭尽 所能实现了自己,得到了肯定,你衣食无忧,活得富足而安稳。“翱翔于蓬蒿之间,此亦飞 之至也,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可是,是大鹏就会有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云天的梦,那将是一个分外开阔和辽远的世界,振起 羽翼,扶羊角,俯云天,那是一个格外雄奇阔大的境界,仿佛,大树难与小花草共语,夏虫 不可知冰雪之丽。当一个人活出这样更阔大的境界时,他的眼光、胸怀更加广大,人生因为 荣光艰险而五光十色。 如果说,得到“标配”安于一隅的心将如一潭绝望的死水,在静止中失去鲜活;那渴望九天 的心,会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会“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梦的人生,因为激越,飞翔,奋斗不息,更加开阔雄奇。 黄旭华埋首几十年,甘当无名英雄,他的人生是为了自己的标配吗?屠呦呦查遍古书,一遍 遍实验;居里夫人不被美貌牵绊,甩开众多追求者的纠缠,不计艰苦,不怕辐射,不求回报,看淡名利……马尔克斯在小旅馆里付不起房租,可他心中正构思伟大的经典;司马迁在酷刑 致残还是一死了之艰辛选择,只为隐忍在著一部前人无古人的史书的梦里;科比见证了洛杉 矶每天凌晨四点的样子……难道他们都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标配? 当沉溺于一个人个体欲望的满足时,我们的目光关注的仅仅是脚下的一方土地,而忘记了高 远天空的辽阔,也许还会陷入“一叶障目”“利令智昏”的平庸,沦于日常琐屑而不自知。“求 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看到自己的乡思、自己的安稳富足的人和想到家国大局理想 情怀的人,会做出不同取舍,从而使生命有了不同的长度和宽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胸怀天下,使人眼界更开阔,以大局计利益算得失,他们 立业立千秋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心怀天下的人,他们因宽广的胸怀而追求高远,任重道远,坚韧坚毅,从 而使自我的生命在承担天命重任中变得更加激越宏阔。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话题作文写作能力。本题是“材料+话题”的话题作文。对于话题作文, 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话题,真正吃透话题,总结出话题的主旨,紧扣话题,从话题的主旨 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 审题: 写作此题的重点是分析材料之间的联系。两则材料呈现出相反或互补的关系。相反关系:材 料一关注个人小我,体现竞争激励时代中的物质倾向,材料二青年人的理想着眼于奉献,眼 界、胸怀开阔,彰显青年人对精神归属、美好境界的追求。据此可立意:少年当怀拿云心事, 展国家情怀;别为自己的人生设限;和平时代应兼济天下等。互补关系。材料一过半受访者 肯定“标配人生”,说明有其合理性,合理之处在于规划清晰,目的明确,材料二中学生的一 腔热血固然值得大书特书,但也容易陷入空、空谈的旋涡。所以,材料一目标具体却微小; 材料二目标高远却空乏,两者互补,方可兼得。据此可立意:小目标与大理想,做好规划, 不忘初心;物质并非洪水猛兽,精神亦非空中楼阁。 参考观点: 1. 标配人生需要用拼博、努力、汗水去求取 2. 我们可以追求“标配”,但不可以把自己囿于标配之内 3. 标配是个性的杀手。 4. 标配这个固定的终点无法衡量起点不同的人生 行文结构可采取层进式的结构,首先提出问题或亮明观点,即开篇点出自己对“标配人生”的态度是 肯定还是否定,由小到大,一层深入一层地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得出明确结论。运用这一模式时,应特别注意恰当使用过渡句或 过渡段,使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语意连贯,不突兀 可用素材: 1 世上百媚千红,怎么能“标配”成独芳一种。不管颜色大小,是花就唤醒春天的清风,是 花就将最后一瓣都融化在下一场艳与美再于枝头重逢。尽力了,不求标配只求淋漓尽致点燃 生命! 2 不愿入标配的模型,先要淡泊名利,不因众人的喧嚣而迷失;还应矢志不渝,敢于面对“尽 吾志矣可以无悔”。流芳千古,一生潦倒,姑且让我先追随我的内心。 3.“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万不要只苟且于一己标配,而应有胸怀天下的开阔。“欲穷千 里目 更上一层楼”万不要沉溺于一己物欲的满足,我们要为站在高处敢于迈步,我们应勇于 进取、敢于探险!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舍标配而求个性,需要我们果断取舍,求仁 得仁。李白舍弃了奴颜婢膝保俸禄,选择了个性与尊严。《老师好》中的安静在对老师的情义 和高考迫在眉睫间选择了主动承担,为义上访,结果遭遇车祸错过高考,失去双腿。在谋己 安稳的标配与“人的精神”之间,他们勇敢选择了后者。因为,精神永远比物质更高贵。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