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12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2019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12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附解析Word版)

ID:257125

大小:557.5 KB

页数:31页

时间:2020-05-0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 历史 专题 12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 考点一: 雅典民主政治 考点二: 罗马法 一、选择题: 1.(2019 年全国卷ⅠT9)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 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 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 A. 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 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 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B 【解析】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是雅典城邦的核心力量,有权参与城邦的 政治事务,但公民的含义狭小,不包括妇女、儿童、奴隶和外邦人, 所以 A 中的“民众”不等于公民,而 D 中的“人”也不等于公民,排 除 AD;只有到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公民才有充分的参与政治的机会, 排除 C;雅典的陪审法庭作为司法机关,受理公民投诉,对“当时政 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进行最终判决”,广泛参与政治生活,体现 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故选 B。 2.(2019 年北京卷 T9)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 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这说明,古希 腊 A. 奥运会缺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2 B. 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C. 奥运会导致城邦内部的阶级分裂 D. 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 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说明,古希腊妇女有权参加城 邦社会文化生活,故答案为 D 项;城邦的妇女不享有公民权,不能参 与城邦的政治事务,而本城邦的成年男子是有公民权的。B 项排除。 A 项,根据所学可知,不管是禁止妇女参加的奥运会还是专为妇女所 设的运动会,都具备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排除;C 项,材料反映的 是古希腊男女不平等,未涉及阶级分裂,排除。 3.(2019 年天津卷 T3)公元 58 年,驻守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指挥官 下令对一名犹太人执行鞭刑,犹太人对指挥官说:“你难道可以合法 地鞭打一位没有犯罪的罗马公民吗?”指挥官有些诧异:“我花了许 多银子才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对方说:“我生来就是。”这表明此 时罗马公民 A. 身份的获得有不同途径 B. 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C. 来自共和国内各个地区 D. 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罗马公民身份的获取有不同的途径,可以付一 笔可观的费用成为罗马公民,也可以生来就是,故选 A。B 项表述过 于绝对,不符合材料描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公元 58 年已经是3 罗马帝国时期,排除 C;罗马法体系中含有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等法 律观念,罗马公民不可能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排除 D。 4.(2019 年江苏卷 T14)“以前 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 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 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 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在 说明雅典 A. 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 B. 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 C. 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 D. 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公民承担国家公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B 选项符合题意。国家官员不履行管理职责的说法明显错误,A 选项排 除。梭伦改革时期通过财产等级制度就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国 家事务最终由公民大会决定,C 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公民教育与处 理公务之间的关系,D 选项排除。 5.(2019 年江苏卷 T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 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 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 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 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 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 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 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答案】B 的4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人文主义将埃涅阿斯的旅 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主要目的是通过宗教来表述对人性的解 放和人的尊严的肯定,B 选项符合题意。推崇罗马神权统治的说法不 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实,A 选项排除。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 革的内容,C 选项排除。主张灵魂的自我救赎的说法属于材料的表现, 材料强调的是利用人文主义表述诉求,D 选项排除。 6.(2018 年全国卷ⅠT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 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 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 此可知,梭伦 A. 反对奴隶制度 B. 主张权利平等 C. 抨击贫富差别 D. 具有人文精神 【答案】D 【解析】“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 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说明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 过财富,这体现出他的人文精神,故 D 项正确;梭伦是奴隶主贵族, 他不反对奴隶制度,故 A 项错误;梭伦不主张权利平等,如梭伦根据 财产多寡,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权利越大,故 B 项错误; “财产等级制度”认可了贫富差别,且材料中没有抨击贫富分化, 故 C 项错误。 7.(2018 年全国卷 II T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 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5 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答案】C 【解析】“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说明平民和贵族 之间有矛盾,结合所学可知,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一开始贵族是享有 很多特权的,而平民没有,所以平民就为了追求平等的权利而斗争, 斗争的结果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达到“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 溶化在国家中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最终确定了双方平等的地位, 故选 C;“贵族的特权被取消”本身说法错误,A 排除。罗马法体系 最终形成标志是 6 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写的《民法大 全》,而题干讲的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故 B 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 排除;自由民不仅仅包括罗马公民,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法只适用于 罗马公民,故 D 不符合题意,排除。 8.(2018 年北京卷 T9)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 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 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 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A. 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 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 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 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答案】C6 【解析】材料“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 有利于实现雅典公民内部的平等,使人人都可以参政议政,材料“但 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 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有利于发挥富人的作用, 减轻贫民负担,据此可知,雅典的这些举措有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故 C 项正确;A 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题干涉及的是雅典民主 选举,并没有体现文化事业不发达,排除 B;雅典民主选举体现了相 对平等而非绝对平等,排除 D。故选 C。 9.(2018 年江苏卷 T14)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 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 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 A. 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 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C. 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 D. 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答案】D 10.(2017 年全国卷 II T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 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 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 典7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答案】D 11.(2017 年全国卷Ⅲ T32)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 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 18 岁的青年男 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权力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雅典官员就职、陪审员审判、年满 18 岁 的青年男子成人前,都必须宣誓,这有利于增强这些人的责任意 识。所以 D 项正确。 12.(2017 年北京卷 T20)..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 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 A.皇帝制度 B.司法陪审制 C.完备法典 D.陶片放逐法 【答案】B8 13.(2017 年江苏卷 T14)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 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 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 公职人员。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 1:3。这一 选举法 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 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 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 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答案】D 14.(2017 年海南卷 T14)公元前 427 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 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 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 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答案】B9 【解析】材料信息“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民 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说明公民决定着雅典城邦 重大的决策,故 B 正确。 15.(2016 年全国卷ⅠT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 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 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 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罗马法成为近 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故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16.(2016 年全国卷 II T32)公元前 5 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 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 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答案】C10 【解析】根据叙述,雅典民主已经成为一种强制的行为,人民必须要 去参政议政,否则会受到惩罚,这说明参政已经是一种义务了,因此 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特点 17.(2016 年天津卷 T3)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 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 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 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 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 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 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 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 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 【答案】D 【解析】根据“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可见应该与万民法 有关,万民法有利于缓和罗马社会矛盾,题干中也无从体现这点, 故 A 错误;根据“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 “对 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可见作者并不认为扩大了罗马统治 基础或者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故 BC 错误;根据“每一个城市便表 现了它自己的特色”“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 “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可见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 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故选 D。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18.(2016 年江苏卷 T14)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11 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 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 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答案】A 【解析】题目中雅典公民利用代表多数人意志的“陶片放逐法”将功 臣地米斯托克利放逐的现象反映了直接民主下,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 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的史实。故 A 项的表述正确;B 项的表述与“陶片放逐法”针对某些别有企图的野 心家,保障雅典民主政治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雅典派 系纷争,故排除 C 项;题目中未涉及雅典城邦内部的混乱,故排除 D 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特点 19.(2016 年海南卷 T10)公元前 406 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 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 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 6 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 6 位 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 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 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 D 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12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和罗马•古代希腊•古代雅典民主 20.(2016 年浙江卷 T21)20 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 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 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 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 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 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可知指的 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 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可得出说明了英国君主 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故 A 项正确;题干中没有 阐释“殖民主义”,故 B 项排除;材料中阐释的英国政治制度的建立13 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故 C 项排除;题干中没有阐释“启蒙思想”,故 D 项排除。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 建立•影响 21.(2015 年全国卷ⅠT32)图 6 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 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称体现的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 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答案】C 【解析】“正义女神双眼蒙布”,这体现了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 益或情感的诱惑来作出公正的判决。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 项。 22.(2015 年四川卷 T9)《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 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 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14 【考点】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答案】D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故 A 项正确,不 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 知识的垄断,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涉 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 刑罚等方面,与罗马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故 C 项正确,不符合 题意;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 509 年,《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 元前 449 年,说明其属于公民法,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 23.(2015 年广东卷 T18)《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 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考点】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答案】C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奴隶没有公民权, 不可能参与立法,故 A 项错误;《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过去未成 文的习惯法的汇编,“习惯法的内容被摈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 B 项错误;依据材料“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可知,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贵族再也不能像过15 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贵族对法律的垄断的局面被打破,故 C 项 正确;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罗马法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成 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故 D 项错误。 24.(2015 年江苏卷 T14)“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 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 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 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答案】B 25.(2014 年全国卷ⅠT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 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 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16 【答案】C 【解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学 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A 项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自然法由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提出,与题目中的信息“古代雅典法律” 不符,故排除 D 项;由题目中的信息“公民……自杀……必须……申 请……未经允许……视为犯罪”可知古代雅典公民的自由受到严格 的限制,故排除 B 项,选择 C 项。 26.(2014 年全国卷 II T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 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 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 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答案】B 【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A 项中贵族失去的是随意解释法律的 权利,制定法律的权利依然掌握在贵族手中;C 项《十二铜表法》的 制定是平民斗争的产物,贵族的让步不是决定作用 ,D 项平面与贵 族由于这种属性的差异,政治诉求不可能日趋一致。 27.(2014 年四川卷 T9)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 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 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 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 的法”指的是(  )17 A.自然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 【答案】A 【解析】本题以西塞罗的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 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正义”“理性”等信息可知,“大写的 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是一种法律观念,即自然法。《十二铜表 法》、公民法、万民法都是具体的法律。故正确答案为 A 项。 28.(2014 年山东卷 T21)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 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 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答案】A 【解析】本题以雅典城邦为牺牲的战士树立墓碑为切入点,旨在考查 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要抓住材料中“刻上所有牺 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一核心信息,从这句话可以 看出材料强调的重点是公民的平等。故正确答案为 A 项。 29.(2014 年广东卷 T19)公元 6 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 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 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18 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答案】D 【解析】 本题以罗马法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和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契约论》发表于 18 世纪,A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B 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C 项错误。 故答案为 D 项。 30.(2013 年全国卷ⅠT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 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答案】A 【解析】在分析 A 项时学生要把选项中的表达转换为“民主政体的产 物”,这样学生就能把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与选项建立起关联, 认识到在古代雅典为了争取自己的观点被更多的人赞成,并在各级民 主机构的投票中获得通过,政治领袖们要千方百计的通过演说阐明自 己的想法,必修三中智者学派宣扬的诡辩术就是适应了这一政治需求 而产生的;B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正因为社会矛盾尖锐雅典才进行了 一次又一次的改革,最终古代雅典也在矛盾丛生中走向衰落;政治领 袖与演说的结合不是改革的结果,这种结合推动着改革产生和发展, 如梭伦改革前就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所以 C 项不正确;D 项中思想文 化的繁荣与“政治领袖和演说家”的结合没有必然的关联,政治领袖 与演说的结合体现出的是政治的需要。 31.(2012 年天津卷 T7)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19 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答案】C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本题考查学生对罗 马法的理解能力。罗马法是古代罗马人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从第 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到“查世丁尼法典”,从公民法到万民 法,罗马法形成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人制度”“协约自由 原则”等司法理念。C 项是在成文法之前所使用的。 32.(2011 年广东卷 T19)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 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 支持该论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 10 个选区中选出 题眼: “雅典民主政治”、 “非常不民主”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答案】B 【解析】雅典民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而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都没20 有享受民主权利,特别是占绝大多数的奴隶,没有民主权利,因此, 可以说明古代雅典政治是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二、材料题 1.(2016 年浙江卷 T39)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 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26 分) 材料一 公元前 5 世纪,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 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后 来,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施行而传播开来。西塞罗在《论共和国》 中进一步论述到:“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 合。。。。。。它是唯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 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 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 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摘自西塞罗《论共和国》、王乐理《美德与国家》 材料二 “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 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察觉到一个人 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材料三 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以 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 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21 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 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 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 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 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 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 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的产物。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同 等权利”的方式提现在哪里?概括材料一西塞罗的思想主张并分析 其历史意义。(10 分) (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为了维护和保 障人类的“天然凛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做了怎样的探索?(10 分) (3)阅读材料三,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 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6 分。只列观点,不说明理由不给分) 【答案】 (1)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在 自然法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基本权利。这种人类自然 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 高度成熟。 (2)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人的权利;私有制是人类22 不平等的根源。反对封建王权;“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3)侧重①:辛亥革命前,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提出“创立合众 政府”、“创立民国”、“五权宪法”等主张;民国成立后,颁布《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倡导主权在民、平等自由、民主共和等;对三民主 义做出新解释,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侧重②: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吸取西方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整理发展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 度与民本思想,包括考试制度、监察制度和“天下为公”、“民为邦 本”、“民贵君轻”等。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 问的解答需要紧扣史料信息分析归纳,结合史料二““人与人之间本 来都是平等的”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进口“天然禀 赋”,结合第一小问的解答及所学知识,可得出卢梭反对封建王权, 以及“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等。 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评述分析的能力,解题 时需要首先选择一种自己的认识,如可以选①,也可以选②,但是只 能选择其中一个进行论述即可,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对自己所选择的认 识进行分析归纳。23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西方人文 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卢梭的思想主张; 2.(2016 年上海卷 T36)罗马法(12 分) 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 确如书上所说,被“摊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此, 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 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 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 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 部分。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④表明当时即己存 在释奴现象。 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 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3】 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 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 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 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 等的”。【4】由此看来,…… 资料 [1]《罗马法词典》 [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 [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24 [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 问题: (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4 分) (2)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该学生的评 价?(4 分) (3)请你帮助这名学生解释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4 分) 【答案】 (1)水平 1:能准确区分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 ·一手史料:[2]、[3];二手史料:[1]、[4] 其他答案。 (2)水平 1:能准确区分材料中的客观性事实和主观性认识 ·陈述:①、③;评价:②、④ 其他答案。 (3)水平 1:能根据情景从两个维度进行解释 ·从社会层面来说,伴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大量战俘沦为罗马奴隶, 奴隶在人口中的比例剧增,引发了释奴的现实需求;从法学层面来说, 作为罗马法学思想基础的自然法思想,肯定包括奴隶在内的所有人都 是自由平等的,为释放奴隶提供了理论依据。 水平 2:仅能从一个维度进行解释 其他答案。25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罗马法体系·“公民法”与“万民法” 3.(2014 年安徽卷 T36)(28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6—18 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 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18 世 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26 热”。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 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 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 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 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 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 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 19 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材料三 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 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任何一个文明,不 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 否认这一点,就无法参与全球精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 (1)根据材料一,读图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 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10 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 的因素及其启示。(12 分) 【答案】 (1)通过商路交流;借鉴其他文明;与其他文明共存。27 (2)东西方交流加深(欧洲人的认识趋于全面,改变了对东方认识 的理想化);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差异或西方发展迅速与中国发展缓慢 (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思想解放与因循守旧)。 (3)因素: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的阻隔,使早期文明交流局限于 毗邻地区;经济贸易与科技发展等,拓展了文明交流的范围;政治制 度与思想观念的不同,使文明交流呈现出复杂性;文明的多元与共享 价值,使文明交流具有互鉴的意义。 启示: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文明交流 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上不同时期各地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和 融合。第(1)问主要从图片中挖掘信息,侧重从图例中分析,如商路、 不同文明及其分布等。第(2)问主要从当时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思想 文化发展的程度进行对比作答。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 学生知识迁移及归纳整理的能力。“因素”主要根据图片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中文明发展的程度方面作答;“认识”可从文明的碰撞和交融 及文明的多元化方面作答。 4.(2011 年上海卷 T34).两张判决书 在古巴比伦和古罗马,法官对同一案件的判决会大相径庭。 案情 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 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 身亡。乙逃遁,甲将乙父子 告上法庭。28 问题:(8 分) (1)这两份判决分别依据下列哪部法律?(2 分) ①《民法大全》 ②《汉穆拉比法典》 判决一: 判决二: (2)以今日之见,你觉得哪种判决较合理?说出你的理由。(6 分) 【答案】 34.(1) 答案 1:填写正确的序号。(2 分) ·判决一:②;判决二:① 其他答案。(0 分) 34.(2) 答案 l:给出判断,并能从材料中提炼理由。(6 分) 判决二合理。其一,新房是乙建造的,同乙之子无关,法官严守“罪 行不能继承”的原则;其二,在乙未做自辩前,法官严守证据原则。 视其无罪。这反映了讲理性、重证据的法治精神。 判决二合理。判决一依据同态复仇将乙之子处死,不如判决二重视人 的基本权利。此外,判决一在断案时也不如判决二那样重视证据。以 今日的眼光来看,依据理性的原则而不是习俗更加符合法治精神。 材料 倘建筑师为自由民建屋而工程 不目,使房主之子因而致死,则应 杀此建筑师之子,判处乙之子死刑。 材料 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 承,判乙之子无罪开释。在乙 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29 答案 2:给出判断,并就案情本身进行分析。(3 分) 判决二合理·新房是乙建造的,同乙之子无关,况且新房倒塌也 不一定是乙的错误。 答案 3:绐出判断,但未结合具体材料陈述理由。(1 分) 判决二合理·它反映了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其他答案:只作判断面无理由或理由不符合题意。(0)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中,需了解 两部法律的基本内容和规定。第二问中,论证哪种判决较合理,应首 先给出自己的判断,然后阐明理由。注意,阐释理由应充分,有事实 依据,有法律依据,表述科学、准确。 说明:下列答案按层次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的原则进行排列和赋分。 “答案 1”为最高层次的答案,“其他答案”为不符合题意的答案。 圆点符号后的内容为参照性示例。 5.(2011 年安徽卷 T36)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 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题。 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 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 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 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30 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毛衣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 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 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 政治有何影响?(8 分)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 作用。(8 分) (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 会观念的差异。(10 分) 【答案】 (1)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 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2)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扩大了民主权 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3)前者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拨制度的进步;后者扩大了奴隶主任用 官员的范围。前者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后者消弱了贵族世袭特权。 前者依据才学选拨官员;后者根据财产授予权利。前者未改变封建专 制政体;后者促使旧氏族贵族专制走向奴隶制民主政治。31 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西方人逐步形成 追求财富的观念。中国人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 护皇权统治;西方人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个性的发展。 【解析】本题以科举制为切入点,考察中国选官制度与雅典民主制。 第(1)问,从材料卢商的仕途案例的信息的可以看出当时实行了科 举制度,根据所学知识,是取代了原来的九品中正制度,第二小问结 合所学知识,回顾平时所学科举制度社会政治方面的作用就可以了作 答。第(2)问,考查梭伦改革的内容, “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可以从原来的权力来源和分配,参与权力群体的扩大角度作答,进步 作用回顾梭伦改革措施的作用影响来作答。第(3)问,两种政治制 度变化的主要不同要从两者所处的社会性质,选拔人才的目的、对象、 标准,政体等角度作答,注意规范答题,分前者和后者。二者所导向 的社会观念的差异可从双方制度实行之后的行为差异来寻找答案。主 要从两种制度导致了社会价值观念、人生观的不同的角度作答。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