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届高三下学期语文早读资料(第15 周)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 届高三下学期语文早读资料(第15 周)

ID:257630

大小:75.8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高三下学期语文早读资料(第 15 周) 一、情景式默写 《登高》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 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是: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 化境”。 二、成语积累 561.循循善诱耐心教 562.睚眦必报心狭隘 563.言不由衷不真心 564.言过其实话过分 565.言近旨远含义深 566.言人人殊意见异 567.偃旗息鼓停止做 568.扬汤止沸不彻底 569.洋洋大观美事多 570.洋洋洒洒文丰富 571.洋洋自得神气足 572.仰人鼻息依赖人 573.养虎为患留后患 574.养尊处优条件好 575.咬文嚼字抠字眼 576.杳无踪迹无踪影 577.一蹴而就一步成 578.一挥而就才敏捷 579.一孔之见见解偏 580.一劳永逸一次成 581.一鳞半爪事零星 582.一念之差太大意 583.一泻千里发展快 584.一文不名生活穷 585.一言九鼎话有力 586.一衣带水极邻近 587.一意孤行人固执 588.一针见血中要害 589.一座尽倾人仰慕 590.移樽就教请教人 591.移花接木暗中换 592.贻笑大方内行笑 593.倚马可待行文快 594.颐养天年享晚年 595.颐指气使人傲慢 596.以耳代目信传闻 597.以邻为壑嫁祸人 598.义不容辞不推辞 599.义薄云天有情义 600.义无反顾勇向前 三、作文指导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1864 年的一天,哈佛大学图书馆突发火灾,数百本哈佛牧师捐赠的重要图书被焚毁一空,只有一本幸免于难—— 前一年晚上,它被一位学生违章带回了宿舍。次日,这名学生把书交还给学校,这本书也成了哈佛牧师捐赠图书的孤本。 哈佛大学召开校会,校长对该学生提出了表彰,对他保留了学校最珍贵的图书表示最高的谢意,然后当众宣布开除了这 名学生。在中国一所中学,课间,两名学生大闹,不慎将走廊的橱窗玻璃打碎。当时周围虽然没有其他人,但是两名学 生还是主动到校长室说明情况,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大闹了。校长表扬了两名学生,并认为他们认错态度极好, 便不要他们赔偿学校玻璃被打碎的损失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 2019 年高考信息检测卷(全国卷)语文(四)。 【参考立意】 1.规则高于道德。2.法理大于人情。3.人情岂可凌驾于规则之上。4.从学生处理结果看中西方社会对待“法”与“情” 的异同。…… 【优秀范文】 莫因人情违规则 屈志宁 同样是对待犯错误的学生,美国哈佛大 学和中国一所中学的做法却截然不同:哈佛 大学校长选择开除违章学生, 中国的校长则 选择原谅学生并给予其褒奖。在这种强烈反 差的背后,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注重 规则秩序,中国 注重人情世故。在我看来, 规则大于人情,不能因为人情而违背规则。 规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底线;法理,是一个社会公平和谐的保障。“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如若抛弃规则, 处处讲人情世故,社会将会混乱无序,甚至瘫痪。 规则大于人情。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已普遍拥有规则意识。遵守军法,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稳定军心;严守国法,包拯 无私铡包勉,保持清明;严明军纪,戚继光无情治逃兵,造就铁军。当规则与人情矛盾时,他们选择将规则、法律 放在首位,正是因为如此,美名方能流传至今。试想一下,如若当时诸葛亮选择原谅爱将,包拯选择袒护亲人,戚继光 选择宽容逃兵,那么军令何在?清白何在?百战之师何在?由此可见,遵纪守规,才会有社会的公平和谐。 与之相反,漠视规则,必将承担后果。电影《我不是药神》一上映便广受好评,但也由此引发出这样一个讨论:法律与 人情,孰轻孰重?主人公程勇最后因同情贫穷的白血病患者,再次走私平价特效药,最终受到法律的判决。无论动机如 何,他确实触犯了法律,接受法律的制裁也毋庸置疑,因为法不容情、法高于情! 同样地,上海一考生迟到,错过了高考时间,等候他的只能是禁止入场。与其试图翻墙入场、下跪求情,不如未雨 绸缪、早做准备。这样,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能维护他人的公平。 在现实生活中,规则的存在就是为了约束、引导人们的行为,保障社会的和谐有序。小到个人原则,大到企业规章, 再到国家法律,无一不需我们严格遵守。随着时代的进步,依法治国也渐渐成为我们国家的治国方略,只有法大于情, 社会才能有序发展。 正如斯迈尔斯所说:“一个没有原则和没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一般,他会随着风的变化而随时改 变自己的方向。”诚然,遵守规则,莫因人情违规则,方能把握好人生航向,驶向美好未来。 【点评】 本文结构很好:首先直接把两则材料进行对比,由此引出论点“规则大于人情”,为全文树立论证的靶子,入题较快。 接着,对“规则”简单加以阐释延伸,简练不拖沓。再后面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阐明了 “规则大于人情”,“漠视规则,必将承担后果”。之后进而把议论引向现实生活,论述了规则约束引导人的行为,保 障社会秩序。最后引用名言,以号召勉励结尾。 文中的举例论证处理得很不错,既有多个历史人物形成的排例,又有当代电影的详细分析,有详有略,同时也都具有相 当的说服力。如果“现实生活”部分能再稍微充实一些,文章会更为出色。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864 年的一天,哈佛大学图书馆突发火灾,数百本哈佛牧师捐赠的重要图书被焚毁一空,只有一本书幸免于难— —前一天晚上,它被一位学生违章(哈佛大学校规规定图书馆的珍贵图书只能留在图书馆阅览)带回了宿舍。次日,这名 学生把书交还给学校,这本书也成了哈佛牧师捐赠图书的孤本。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哈佛大学召开校会,校长对该学生 提出了表彰,对他保留了学校最珍贵的图书表示最高的谢意,然后当众宣布开除这名学生。 在中国一所中学,课间,两名学生打闹,不慎将走廊的橱窗玻璃打碎。当时周围虽然没有其他人,但是两名学生还 是主动到校长室去说明情况,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打闹了。校长表扬了两名学生,并认为他们认错态度极好,便 不要求他们赔偿学校玻璃被打碎的损失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优秀范文】 莫用道德绑架规则 哈佛图书馆遭受大火肆虐,唯一存在的珍本却是一名学生违规带出的。在规矩和道德之间,哈佛毅然选择了规矩, 开除了那个学生。(概括引用材料,抓住关键词) 或许有人认为霍里厄克校长的做法未免太过刻板,太过不近人情。古人说:“不以一眚掩大德”,这个学生能归还 图书,是应该表扬的。但我想说:“不以一德掩大眚”。人应该在规则的框架里,再谈美德,莫用道德绑架规则!(提 出观点) 不可否认的是,道德是社会的底线,是我们判断是非的一个准则,但若事事都用道德评判,让道德占领人性的制 高点,而让法律、规则屈尊其后,必然会导致良知的泛滥,一切公正、公平亦将不复存在。对于那些既做了好事又做了 坏事的人,只有法律、规则能予以最公正的审判!(道德层面,正面论述) 规则是高悬于我们头顶上空的达摩克利斯剑,它以最为公平而肃穆的目光审视我们的一言一行,裁断我们的一举一 动。当我们难以克制心中的欲望,试图触碰并打开潘多拉魔盒时,锋利的剑刃便虎视眈眈,令我们胆怯却步,远离堕落。 (规则层面,正面论述) 《简爱》中有言:“人们死后,每个人的灵魂都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不单是上帝,规则面前亦是如此。无论是 穷凶极恶还是盗亦有道,规则会以最严苛的目光透视违规者的内心深处,冷漠,公正,不带有分毫私心。规则是公正与 和平最为冷酷而称职的守望者。 “汶川大地震”时的救人小英雄雷楚年,用他的奋不顾身拯救了七名同学,一时间成为人人赞誉的对象,全国的 道德楷模。而六年时间过去了,当时的英雄已堕落成一个诈骗犯,让他一生的光环消失殆尽,做了错事也迎来了法律的 审判。不能否认,雷楚年的义举带给了我们很多感动,可是再多的感动也不能抹去他欺诈的事实。法律的正义不会被他 曾经的壮举而蒙蔽,法律会对他做出最公正的判决。(反面事例) 林肯曾经说过:“法律是显露的道德。”法律、规则依据道德修订,是道德的体现。触犯法律、规则,是对道德的 亵渎。那些妄图以道德之名行触犯规则之实的行为本身就是对道德的违背!理性之光不能被黑暗所遮蔽,我们也不能让 规则的天平在道德的影响下摇摆。每个人都要遵守规则,这是做人的根本!(正面事例,说理性,再次强化观点) 人民大学校长陈玉露在毕业典礼上劝导学生:“人大学子应身怀为民立命之道,抓紧规则这一准绳,守护信仰,守护规 则。”莫让道德绑架规则,我们应该守护好规则这一社会准绳,以我们的行动,给社会带来一种正义的风气,让人人手中都持 有一把规则的量尺,规划自己行为的边界,规划自己心灵不可逾越的范围!(结尾简洁有力,再次点题) 1【附:七段作文法】 第一段:点出观点或话题;第一段,概括引用材料,抓住关键词,点明观点;或引用名言,点明观点。 第二段:具体分析材料,进一步阐明观点 第三段:正面用事例证明观点。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 (点例:以一个人物为主的事例段;面例:两个人物以上的事例段。) (事例段 = 段首句 + 人物细节 + 扣题分析) 第四段:运用反面事例证明观点(如历史与现实的反面人物事例)。采用点例形式。 第五段:注重辩证、比较的深度说理,最好从人生、社会、价值、哲学等层面说理。 (说理方式:可以借助材料本质内涵说理;可以从辩证、比较角度说理;可以从对比角度说理;可以借助名言警 句延伸来说理;可以从国家、集体、个人角度说理;可以从知行合一、言与行角度说理;可以从感性与理性角度说理等。 本段最好不要列举事例。) 第六段:联系现实段。就是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现象、事例论证观点。 (可以这样引起:现实又是怎样的呢?反观现实又如何?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现实给我们很多反思;现 实的事例何其多也;让我们走近现实看看;难道现实这样的事例还少吗;我们都应照照现实这面镜子等等。坚决反对概 括阐述,不举例,成了泛泛而谈。) 第七段:结尾要豹尾。 (两点:一是有文采,运用短句、名句展示;二是扣题,就是回扣题目与观点,再照抄一遍观点。) 四、诗歌鉴赏 字词品鉴、句子作用(含景物作用)、句子赏析、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意境分析、思想感情等。 1.字词品鉴 答题格式:词义+手法+描述+作用 第一步,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指出该词所用艺术手法。 第三步,联想想象,描绘跟该词相关的诗句内容。 第四步,指出作用: (1)内容作用(①表现对象××特点;②抒发××感情;③渲染××气氛;④定下××基调);(2)结构作用(①为 ××作铺垫;②与××对照;③与××呼应;④总领××内容;⑤总结××内容;⑥线索;⑦点题)。 2.句子作用 答题格式:内容+结构 内容包括: ①写了什么内容(景、人、物、事;如果是形象,要概括出特点); ②反映了什么时代、社会特征; ③交代了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 ④渲染什么气氛; ⑤抒发什么感情; ⑥定下什么基调。 结构包括: ①为××作铺垫;②与××对照;③与××呼应;④总领××内容;⑤总结××内容;⑥点题。 例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唐多令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矾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 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②南楼:楼名, 在武昌,二十年前词人与故人到此登楼揽胜,武昌当时是抗金前线。这首词的开头两句有何作用? ①描绘了江边凄清的秋色:衰败的芦叶落满沙洲,寒冷的沙滩边,浅水流过。 ②渲染萧瑟、寥落的气氛,烘托了词人孤寂悲凉的情怀,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③为词人抒发重游南楼时时光流逝、忧国伤时的情怀作铺垫。 五、文言虚词积累 13.与 (1)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__________________ (2)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__________________ (3)遂与之俱出 (《游褒禅山记》)__________________ (4)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__ (5) 去时里正与裹头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 (6)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_ 14.则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__________________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__________________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_______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说》)__________________ (6)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__________________ (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__________________ (8)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__ 六、小说鉴赏 1.小说的一般阅读方法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我们阅读小说时可 以把“三要素”作为突破口。 人物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 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2.考点解读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几乎是小说文本中的必考题,部分考题是只概括,不分析;部分考题是概括后再分析。 (一)常见设问方式 (1)×××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析。 (3)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怎样?请简要概括。 (二)常用的思考角度 寻找概括分析的切入点,一般从五个方面思考: (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这是概括 分析人物性格时最需关注的一点。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 入手,据情节论人。在但在分析时要全面,注意区别主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发展变化。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 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可以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5)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 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三)运用答题模式,规范组织答案 题干若问“某某是一位怎样的人”,常用的一般模式为“××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题干若问某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就需“××的性格特点:①……②……”。(分条作答)人物形象题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 度具体灵活作答,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从具体做法上来看,首先要从小说中圈画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 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第十五周 参考答案 《登高》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 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五、文言文 13.(1)动词,结交、亲附 (2)动词,等待 (3)(6)介词,同,跟 (4)连词,和,与 (5)替 14.(1)副词,就是、乃 (2)(3)连词,表承接,“就、那么” (4)连词,表假设,“假使、如果” 3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