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市一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线上教学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人:罗畅 审题人:吕海波
一、现代文阅读(1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6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论语》开篇《学而》中提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此句“弟”通“悌”,指
出了孝与悌是为人的根本。“本立而道生”,生生不息的人道,其根源在于孝悌。孟子则进
一步提出“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从人伦关系和人伦次序来说,“孝”一般是子女对父
母的孝顺孝敬,指的是上下两代人的纵向人伦关系,“悌”指的则是兄弟姐妹间的横向人伦
关系,“一纵一横”所形成的“十字形”的人伦构造,无疑是中国人伦关系的重要构造,悌
文化在其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具体体现为三个“有利于”:
其一,有利于个人的修养成才:悌作为对兄长的敬爱,与孝具有天然的联系性。将对
兄长的敬顺扩大至父母便成了孝。同时,维持兄弟姐妹关系的和睦本身也是孝的一个方面,
“兄弟睦,孝在中”。义与悌更是紧密联系。“义之实,从兄是也。”义为行事得宜,分寸得
当之意。幼弟对长兄的得当行为正反映了义的内容和要求。孝悌作为个人修养的核心,做
好它,仁义礼智便能顺其自然,唾手可得,故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者也”。
其二,有利于家庭的和睦与团结:悌对于“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的强调,在家庭内
部确立了普遍认同的同辈兄长核心和井然秩序。弟弟要时刻为兄长考虑,日常中尊敬顺从
兄长。兄姐要用“友”回报“悌”,关心爱护弟妹。在孝悌思想的指导下,古人崇尚同居共
财,甚者有十世同居,几千人吃一口大锅饭,而不闻争吵之声。即便兄弟成年后分家,悌
友的思想也为财产划分添上了温情脉脉的色彩。分家之后各支仍旧相互扶持,荣辱与共,
兄姐弟妹之间的悌德成为家庭家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因素。
其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悌德明确长幼秩序,强调长幼两者各守其道,各安其分。
与强调父子关系的孝相结合,培养出每个人的伦序意识与伦理关切,“孝以事君,弟以事长,
示民不贰也”。用悌道来侍奉尊长,在法治不健全和政权不下乡的社会中,孝、悌思想很好
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局稳定。
今天,随着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被陌生人社会所取代。悌道的
“四海之内皆兄弟”为现代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以一颗友好善意的心来面对所
有熟人和陌生人,在此基础上建立融洽的社会关系。如今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人情冷淡的现
象,正是因为对陌生人缺乏兄弟般的热情,而习惯用冰冷的利益衡量人际间的关系所致。
将悌道贯彻于社会中,不仅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更能推动社会更好的进步与创新。
当然,我们需要正确辨别与对待悌道,在重视与弘扬悌道的重要价值与作用的同时,也不
能走向极端。兄弟姐妹之间的悌道,只是人伦关系之一,不能是占据人的存在的全部或主
导层面的人伦关系。
(节选自丁成际《悌之道》,《光明日报》2020 年 3 月 21 日 11 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子女对父母的孝和兄弟姐妹间的悌“一纵一横”地组成了中国的人伦关系。
B. 悌对于“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的强调,确立了兄长核心,使兄弟相互扶持,荣辱与
共。
C. 在当今社会中,用悌道来侍奉尊长,孝、悌思想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局稳定。
D. 以“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悌道面对所有熟人和陌生人,在此基础上能建立融洽社会关
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文章开篇以《论语》和孟子的话说明了“悌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伦理中的重要地位。
B. 文章采用层层递进的思路结构,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悌文化在中国人伦关系中的重要作
用。
C. 文章联系社会人情冷淡的反面现实,论证了悌文化为现代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的观点。
D. 在论述悌文化的作用与重要性的同时,文章也指出在弘扬悌道时也不能走向极端,具有
辩证的思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兄弟睦,孝在中”,对兄长的敬顺扩大至父母便成了孝,因此,“悌”与“孝”联系紧
密。
B. 孝悌作为个人修养的核心,只要做好了孝悌,就能顺其自然地做到仁义礼智。
C. 今天,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被陌生人社会所取代,“悌”的对象也应该由兄弟姐妹扩大
到陌生人。
2
D. 因为悌道只是人伦关系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在弘扬悌道时走向极端,效果会适得其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庄子的翅膀
叶春雷
(1)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
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
扎,陷得越深。
(2)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
能自拔。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这只蝴蝶,或者大鹏。
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
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庄子,包括和庄
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
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
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芥的时代。
(3)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对
于“士”,君主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
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
(4)庄子被诱惑。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这一只桀骜不驯的猎物。温柔
的大网张开了,暗藏杀机。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
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
(5)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庄子完成了自己。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
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
富甲天下。”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
(6)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因为庄子家贫。庄子从来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
道生命的可贵。但庄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庄子是有翅膀
的人。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浩渺宇宙间。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
“抟扶摇直上者九万里”,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
亲。
(7)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庄子
也是妩媚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戏蝶时时舞。庄
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
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凭什么?凭他的一对翅膀。
(8)人到中年,我感到生命的沉重。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
彻底的思想。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捆缚在
欲望的战车上,每个人都在冲锋陷阵,都在拼命拼杀。这是另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没有
硝烟,但比起战国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丝毫也不逊色。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
(9)沉重是自找的。.......
(10)庄子是战国时最伟大的散文家。因为庄子的散文也有一双翅膀。能够飞翔的散
文才是好散文,而能够在飞翔中不被大风刮散架的散文才是散文中的珍品。庄子的散文在
历史的大风中飞翔了两千多年,不仅没有散架,没有像羽毛一样被刮得无影无踪,反而在
风沙的打磨中日益铮亮,这得益于庄子翅膀的轻盈,还有坚实。
(11)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
朽气息。我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我一点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
宝,所以我注定无法轻盈。
(12)我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那是许多年前的一首老歌。一首老歌诉说着我们对
飞翔的梦想,而一双绑缚着沉重黄金的翅膀,是怎么也飞不起来的啊!
(13)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浮沉中,飞翔
一生吧。
(选自《散文》2008 年第 3 期)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题目“庄子的翅膀”作者用借代的手法,使题目有吸引力,更加生动形象表现庄子思想
的特点。
B.作者第一段详细描写了自己的“沉重”感受,是为了与超脱的庄子“轻盈”的生活构成
对比,突出下文“庄子的翅膀”对于现代人生活的重大意义。
C.第二段中,作者写庄子生活的时代:一是为了作对比,突出庄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毫无
生命尊严、人命低于草芥的时代;二是为了在结构上为下文写庄子的翅膀做铺垫,以
突出庄子的翅膀是被时代逼出来的。
3
D.第三段中“猎物”是指在君王的统治之下,被君王任意宰杀,毫无生命尊严的“庶”平
民阶层。 “宠物”是指在君王统治之下,接受君主豢养,供君王取乐同时充当其爪牙
的“士”阶层。
E.文章第十段写到庄子的散文用意是:进一步说明庄子思想的伟大和历史影响的深远,与
我被欲望所绑缚而无法自拔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
5.结合全文说说标题“庄子的翅膀”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对他有何评价?(3 分)
6.第⑨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沉重是自找的”?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8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藏书室记.
苏辙
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
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
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
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曰:道在
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
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
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
成,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傅说①之诏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
而况余人乎?
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
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②;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
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
为病者。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
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耶?曰:
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
者,可得而见也。
注①傅说:商朝政治家。②绞:言语伤人。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
B.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
C.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
D.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B. “先君”,在这里指的是前代的君主,“先”在这里表示尊称死去的人。
C. “古训”,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或可以作为准绳的话。
D. “社稷”,指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在这里是用为国家的代称。
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 分)
A. 本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纲,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及学习方法的诸多见解。
B. 苏氏父子都重视读书,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观点。
C. 作者以农夫种田依顺草木本性使其自由生长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育人之道。
D. 孔子否定死读书而不思考的做法,他认为“一以贯之”是增长学问的方法。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3 分)
(2)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3 分)
(二)诗歌阅读(6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1-12 小题。
书愤(其一)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①久,忧愤张巡嚼齿②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4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苏武餐毡: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②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
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
1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 首联“白发萧萧”表示诗人已经老迈,却不被重用,只能“卧泽中”,让天地照出自己
对国家的一片忠心,表明诗人已经对朝廷完全失去了信心。
B. 颔联引用苏武和张巡两个著名忠君爱国者的典故,意在说明自己抗金报国的忠心如同这
两个人一样,非常坚定,至死不改。
C. 颈联运用想象虚写春雨中长满杂草的上林苑和夜月下残垣断壁的洛阳宫,实际上是借长
安洛阳两座古都的荒凉来喻指沦陷的北宋都城汴京。
D. 尾联与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相似,表达自己虽然年岁已高,但报
国之心仍壮的理想抱负。
1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那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 分)
(三)古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
13.(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一系列鲜明的对比,揭
示了秦始皇的残暴。其中将阿房宫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与百姓粮仓中的粮食进行对比的
两句是:______ ___,_____ ____。
(2)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出了要饮酒为欢的原因,其一便是大自然的美景
赏心悦目,正如文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
步,无以至千里。” 《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从否定的角度阐发了自己对于“仁”的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平时我们常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孔子对此也有谆谆的教诲: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9 分)
仁学是孔子儒学的精华所在,是儒学中最具长久普遍性的内核,回溯中国思想史,历
代不乏对仁学作创新性解释者。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先秦之后不断出现的新儒家学派里,
多数学者并不把自己的理论体系直接建立在仁学的根基上,总是对仁学这条主脉理解
________,而另立核心,使孔子仁学不能以浩大气势________,而常常隐没在众多新理念
之中,如宋明理学以“理”为核心概念,( ), 有礼无仁,有理无情,成为束缚
人性的礼教,被世人诟病。
仁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族群冲突空前加剧,社会、道德、生态危机空前严重,
人类处在方向迷失的困境之中。时代在呼唤新人文主义出来推动文明对话,而孔子仁学最
具有博爱精神与协调智慧,可以发挥创造性阐释充实新人文主义内涵和发挥引导世界潮流
的重要过程,让仁学的理念在世界上流布,使更多的人焕发爱心以抑制恶欲,学会互爱互
利、________,则世界和平才有希望,儒学必须在时代精神照耀下进一步展现其精华所在
并实现新的理论转型,才能与时代同行,为儒家文化的更新提供学术支撑。这是当代中国
学者的历史使命。在求利的声浪鼓噪不已、________、世风日衰的情势下,多发出一些仁
爱的呼唤,有益于道德文明的回归和礼义之邦的再造。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有失偏颇 一气呵成 齐心协力 人心不古
B.失之偏颇 一气呵成 和衷共济 每况愈下
C.有失偏颇 一以贯之 齐心协力 每况愈下
D.失之偏颇 一以贯之 和衷共济 人心不古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把仁学边缘化,偏礼之学是近代儒学演变而成的
B.仁学被边缘化,导致近代儒学变成偏礼之学
C.仁学被边缘化,偏礼之学是近代儒学演变而成的
D.把仁学边缘化,导致近代儒学变成偏礼之学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可以经过创造性阐释充实新人文主义内涵,发挥引导世界潮流的重要作用。
B.可以经过创造性阐释充实新人文主义内涵和引导世界潮流的重要过程。
C.可以发挥创造性阐释充实新人文主义内涵和引导世界潮流的重要作用。
D. 可以经过创造性阐释充实新人文主义内涵过程。发挥引导世界潮流的重要作用。
17.下面文字是一则倡议书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够准确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全体市民要以实际行动来保护野生动物,尽量拒绝食用野味,不近距离摸野生动物,
不干扰野生动物休息。万一发现非法捕猎、售卖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应立即向执法部
门通报。
5
18.阅读下面的漫画,完成题目。(4 分)
孔子:你们都毕业了,怎么又回来了?
弟子:外面就业太难,我们回来读研。
这幅漫画意在讽刺当今怎样的一种现实?
四、写作(40 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 分)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指物有千差万别是自然规律,万物的多样造就
了大千世界错落有致、参差百态的美。
国庆 70 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受阅部队步履铿锵、气势恢宏,给我们带来美的震撼,
那是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美。
有时参差百态是一种美,有时整齐划一是一种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可以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
艺术等方面展开。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确定立意,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