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最难 50 题汇编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
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C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解析:结合题意可知周代的“雅言”应是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
故 C 项正确,A.B.D 项错误。
2.(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
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
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C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
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 C 项。由
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 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
B 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 项表述错误。
3.(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
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 在( D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以材料提供的新角度解读秦始皇时期的郡县制,也体现研究
性学习的考查。材料主要意思为唐朝的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公天下”,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比分封制
下分封贵族爵位更利于国家政局的安定。故选 D。
4.(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
表 1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 195 年 15 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 164 年 24 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 144 年 68 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 106 年 108 郡、国
表 1 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C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解析:汉景帝时,因削藩而引起七国之乱,使诸侯王国与朝廷间的矛盾空前激化,七国之乱的平定
加强了中央集权,此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所以汉景帝以后诸侯王与朝廷矛盾
并不是渐趋激化,故 A 项错误;表中涉及的郡国属于地方行政机构,而非中央行政体制,故 B 项错误;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使直接管辖的郡国迅速增多,中央集权更加巩固,为
解决边患问题奠定基础和解除后顾之忧,故 C 项正确;汉武帝时直辖的郡级政区越来越多,结合汉武帝
的集权措施,可知王国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小,故 D 项错误。
5.(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
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
背景是( C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解析:“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因此外戚也可能掌握相权,与“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信息不符,故 A 项错误;“家天下”观念强调的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 B 项错误;外戚属
于母族亲属关系,汉代外戚干政反映出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故 C 项正确;刘氏同姓诸侯王反映的是
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 D 项错误。
6.(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
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D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解析:宋太祖曾经说过:“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耳”,有鉴于此,宋代采取了“不抑兼并”的
措施,其后果必然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从而导致租佃关系盛行,自耕农经济衰退。据此判断,D 项符
合题意,C 项表述错误;宋代中央集权空前强化,A 项表述错误,材料未涉及流民问题,排除 B 项。
7.(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图 4 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
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D )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解析:第一种解析:A 项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表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A 项与
题干时间不符。B 项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主要使用金银作为货币,但无法体现发展速度快慢,B 项缺乏
足够信息支持。C 南北朝时期北方动荡影响手工业正常发展,C 项不符合史实。D 项南北朝时期长江流
域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D 项为正确选项。
第二种解析:解题关键是看各地区使用的主要货币;从图中可看出,黄河流域使用丝布帛等实物货币,
长江流域主要使用铜钱货币,岭南等地区使用金银货币。金银是固定等价物,铜钱是一般等价物。南北朝时社会动荡,改朝换代非常频繁,因此越是动荡的地区越拒绝使用铜钱,而使用金银货币和实物货币
相对不会产生较大损失,反之,使用铜钱的地区相对而言经济较稳定,所以选 D。
第三种解析:A 选项南北朝时期不可能南方高过北方;B 选项河西走廊和岭南地区比较特别,使用金银
主要是因为要对外交流使用,对外交流时要尽量使用保值的贵金属。C 选项看不出丝织业迅速发展,本
来就是传统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问题在于使用实物作为货币主要是南北朝时期中原黄河流域战乱不
断,没有稳定的货币信用体系,所以就只能实物交换。南北朝时社会动荡,改朝换代非常频繁,因此越
是动荡的地区越拒绝使用铜钱,所以选 D。
8.(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
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C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由汉唐之际的“周孔之道”
到宋代之后被称为“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法的关键应是在宋代发生的相关因素所导致。宗法血缘制
度在战国时期已逐步瓦解,排除 A 项;仁政理念早在西汉已深入人心,排除 B 项,陆王心学兴起于宋明
时期,排除 D 项。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朱熹整理《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儒学的经典,程朱理
学成为统治思想。选择 C 项。
9.(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
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D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解析: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 A 项错误;人性本恶是荀子的
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 B 项错误;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并对
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理,灭人欲”,故 C 项
错误,D 项正确。
10.(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
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
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C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解析:A 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 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
系,但这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故选
C 项。
11、(2018·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平个采用
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
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 )
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 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解析:解答本题运用排除法即可获得正确答案。结合常识,我们知识,在古代封建政府一直坚持盐业专
卖制度,盐税是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且在古代明朝中后期时,在一些特定地区的一些行业内
出现按日付工钱的雇佣劳动但始终未普及。所以,C 项、D 项说法错误。B 项说法不符合古代中国的实
际情况,材料的主旨主要是说在北宋时期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12.(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
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B )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解析:从“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可知明成祖定都北京目的是促进国家统一,A 项是
明成祖的主观目的,不是客观影响,故 A 项错误;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而促进跨区域贸易繁
荣不是明成祖的主观想法,属于定都北京带来的客观影响,故 B 项正确;商帮是明清时期形成的,没有
因定都北京而发展受到限制,故 C 项错误;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的改变是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而形成的,经
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13.(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
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解析:由题干中“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的信息可以得出,清初外国银钱大量流入中国,这反映了在
传统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故 A 项正确;资本市场即金融市场,题干信息无
法得出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故 B 项错误;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应该是鸦片战争之后,
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冲击清政府统治,故 D 项错误。
14.(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表 2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
情况表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 23、银 1、布 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 4、银 27、布 42、稻谷 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 52、稻谷 1
表 2 反映了( A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的能力。通过对图表的解读,故选 A。
15.(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
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
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D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解析:关键信息: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可知,D
项正确;ABC 项都对题干的曲解,排除。
16.(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
言”,他指的应是( A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解析:解读材料关键信息:“近代科学家”、“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这说明恩格斯认为这一研究成
果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而 1543 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日心说的提出恢复了地
球普通行星的本来面貌,猛烈地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这是近代自然科
学诞生的主要标志。选择 A 项。
17.(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8)1852 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
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
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D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解析: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故 A 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
装改用洋布是因为英国棉布的价格优势,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生丝在英国是否畅销,故 C
项错误;曼彻斯特上等棉布之所以是“无用的”,是因为受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上等棉布
仍然滞销,因此用来包装中国生丝,故 D 项正确。
18.(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8)1898 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
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
当时( D )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解析:由材料“1898 年”“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支持光绪帝
主持变法运动,反对慈禧太后干涉政治,故选 D 项;“广泛支持”不符合当时社会史实,排除 A 项;1898
年,加强排外活动的是义和团运动,而并非清政府,排除 B 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开始干涉中国内
政,材料强调部分西方人的态度而非列强干涉内政,排除 C 项。
19.(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9)1913 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
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
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B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解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标志是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 A
项错误;依据材料“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可
知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故 B 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改良社会风俗已经成为
国民共识,故 C 项错误;材料只是广告宣传而已,谈不上推进文明,况且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条件下,文明的推进有待于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广告的作用十分有限,故 D 项错误。
20.(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9)1926 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
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
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C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各界军阀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故 A 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军阀自保凭借的是武
力,宣传主义仅是为了迎合社会民众需求,以粉饰名声减少矛盾,故 B 项错误;从各界军阀标榜的主义
都体现了爱民、民权、人权等内容,可知民主思想已经成为潮流,故 C 项正确;结合题意可知,没有体
现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故 D 项错误。
2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0)1928 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
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
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B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 1928 年这一时间信息,并
提炼材料有效信息,当时中共六大认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不足以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
的出发点”,必须要联结““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这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仍然坚持
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选择 B 项。其他三项均对材料理解片面。
22.(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
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 404 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 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
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D )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解析:据材料“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
成员达 404 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 27%”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革命工作的重心仍在农村,故 A 项
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 B 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中
共党员比例的变化,跟统一战线范围无关,而且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
发动内战,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遭到破坏,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
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 404 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 27%”
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力量在农村得到迅速发展,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故 D 项正确。
23.(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0)1937 年 11 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
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
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
的主要目的在于( A )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解析:结合时间可知是在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解读题意可知顾维钧的目的是要求其他各国的对中
国的援助,故 A 项正确;从题干的“否则”可知,顾维钧提到的“另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各国不援助中
国的情况下出现的,不能体现“警示”的目的,故 B 项错误;绥靖政策侧重于对法西斯国家的纵容和默
许,题干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维护原有世界格局与题意不符,故 D 项错误。
24.(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0)1948 年 10 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
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
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B )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解析:由材料“1948 年 10 月底”、“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可知在
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战略决战之际,通过人才培养做好工作重心转移,统治全国的准备,故选 B 项;
土地改革关注的是农民,而材料强调的是干部群体,排除 A 项;1948 年正值解放战争时期,重视科技
推动工业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举措,排除 C 项;1948 年的国共阶级矛盾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提高
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目的,排除 D 项。
25.(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0)1895 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
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解析:从时间信息与张謇的状元身份入手,理解“捐弃所恃,舍身喂虎”的含义。BCD 项题干无从反映。
26.(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
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
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D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解析:题干材料中说的是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国有的中纺公司”,与民族企业的
发展无关,故 A 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并未
涉及对民族资本主义等轻纺工业的政策,故 B 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党官僚阶层却借抗战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故 C 项错误;依据材料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
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可知,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故 D 项正确。
27.(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0)20 世纪 20 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
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 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 5:1 甚至 6:1.上海与
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C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解析: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不能解释上海国产电影比例较高的现象,故 A 项错误;上海是开埠通
商最早的地方之一,B 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故 B 项错误;题干的意思是在上海,国产电影放映的比
例远远高于北京和天津,再结合题干“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的信息,这说明中国电影拷贝流
通税费重,故 C 项正确;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无法解释外国电影比例低于北京和天津,故 D 项
错误。
28.(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0)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
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
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D )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解析:“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是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专用称谓,“随便拉住一
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可见具有普遍性,故选 D 项;“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
的人”可见不一定特指知识界,排除 A 项;“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的
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 B 项;“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不涉及经济理念的概念,排除 C 项。
29.(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0)1956 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
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 C )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解析: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A 项错误;1949 年组
建新政权的任务已经完成,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B 项错误;1956 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
度在中国确立,国内主要矛盾转变为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材料法制建设推动经济建设,
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故 C 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依法治国才的全面实行,材料与政
治体制改革无关,故 D 项错误。
30.(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1)1920 年 12 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
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
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C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入手,联系相关重要历史事件,知道“俄国式的革命”是指俄国十月革命,
由题干中的“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可知,中国民主革命必须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C 项正确;
从时间信息上看,AB 项与题干的历史阶段特征不符,排除,D 项的改革主张与题干观点相背,排除。
31.(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1)1990 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
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
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C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解析:据材料“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可知,作者是要肯定 “计划与
市场相结合”的模式,而非国家干预的发展模式,故 A 项错误;1990 年,浦东的开发开放,使中国的
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说明此前中国已融入经济全球化,且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经济体制改革,
故 B 项错误;中国传统经济模式是完全的计划经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
趋势”肯定了市场的作用,实际上是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故 C 项正确;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材料涉及的是计划和市场发展经济的手段,没有涉及所有制,故 D 项错误。
32.(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1)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884 万亩,总
产量却增加 674 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 53 万亩,总产量增加 652 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
扩大 3626 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 70%和 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解析:1978 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农民拥有了土地的
使用权,生产自主权扩大,生产积极性提高,因而出现了题干材料中的增产现象,故 A 项正确;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当时中国农业生产技术仍没有革命性的改变,故 B 项错误;题干所提及的 1980 年,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全国推广,并没有完成,故 C 项错误;1980 年国家尚未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
政策,真正彻底取消统购统销政策应该是在 1992 年,故 D 项错误。
33.(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1)1965 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
比重,由 1957 年 17.9%上升到 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B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解析:新中国 1972 年之后才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A 项错误;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增加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来对抗来自苏联的威胁,
故 B 项正确;全方位外交政策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C 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中国
与西方国家贸易额的增加,并不能说明中国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故 D 项错误。
34.(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
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
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列举的相关的史实有“开设公共必修课”
“举办了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结合“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一背景予以判断,可知这些活动的目的着
眼于构建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新型的意识形态。故 A 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
面理解。
35.(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2)公元前 340 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
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 的弟子香消玉
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 )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解读材料信息,材料展现了雅典司法审批的
流程,最终是陪审团投票确定当事人是否有罪,从中可看出民主原则贯穿了雅典的司法过程。在雅典,
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雅典注重保护成年男性公民的利益,而且雅典拥有完整的司法审判程序,
B.C.D 表述均错误。
36.(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2)1950 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
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
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 )
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
解析:六国社会制度同为资本主义制度,但并非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要联合,故 B 项错误;欧洲六国
屡遭战争重创,为了尽快从二战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六国加强了合作,这是 1950 年联合的直接原因,
故 A 项正确;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但并非所有水平相近的国家都要联合,故 C 项错误;欧洲国家在
历史上关系都紧密,但此处强调的是“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关系紧密并非直接原因,故 D
项错误。
37.(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2)1958 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
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
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D )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解析:从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时代背景分析。50 年代末中国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这是错误的
探索,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D 项正确;ABC 都与史实不符。
38.(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3)13 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
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
当时佛罗伦萨( A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解析:佛罗伦萨市政府扩建“小而简陋”的教堂,且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
的心灵相一致”,突出了市民的要求,说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地位更加重要,
故 A 项正确;人文主义广泛传播开始于文艺复兴之后,文艺复兴开始于 14 世纪,故 B 项错误;依据材
料“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且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
一致”,说明教会权威在下降,故 C 项错误;新教产生于 16 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时间上与材料不
符,故 D 项错误。
39.(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3)根据美国 1787 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
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
倡的( B )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解析:结合 1787 年宪法可知,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说明 1787 年宪法没有给予印第安人、黑人同白人同等的权利,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这违反了天
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 A.C.D 项错误。
40.(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3)1847 年 6 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
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
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解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体现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而正义者同盟接受了这些,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故 A 项正确;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此时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
故 B 项错误;工人运动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而兴起,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
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成
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种矛盾在这一变化前后并未发生改变,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D 项错误。
4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3)1952 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
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 80 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 1940 年增加了 48% 。以前认
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 D )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史论、准确理解、分析、判断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时间
“1952 年”,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当时苏联没有彻底永远的解决谷物问题,据此排除 A 项;苏联
的工业化在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实行,排除 B 项;农业改革源自赫鲁晓夫改革,此时尚未进行,排除 C 项。
这一论断是为维护斯大林模式。选择 D 项。
42.(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3)据统计,1992 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 12 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
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 1000 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 )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解析: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南方谈话重要史实来分析,南方谈话带来了一场思想解放,认识到计划与
市场仅是一种手段,A 项正确;BC 项与题干所处的历史阶段不符;D 项容易错选,说法是错误的。
43.(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
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
国大革命( D )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解析:由材料“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知在启蒙思想家
关于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更注重于追求社会平等,故选 D 项;
材料强调的是法国大革命的开创性,美国已经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排除 A 项;材料强调法国大革命较
之英美的不同点,美国和法国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民主政治,排除 B 项;“根除了”表述过于绝对化,且
法国大革命后多次出现封建王朝的复辟,排除 C 项。
44.(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 年,修理过
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
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解析:材料“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 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
说明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故选 A 项;材料“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来
源于劳动实践而不是科学理论,排除 B 项;材料“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
汽机’”说明资金不是决定原因,排除 C 项;材料中瓦特和工厂主并不能说明各阶级广泛参与,排除 D
项。
45.(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4)19 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
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解析:19 世纪晚期的德国已经完成了王朝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据此排除 B.C.D 项,而德国的近
代政体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所确立的,这就使得在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
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从而导致 19 世纪晚期德国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
差。选择 A 项。
46.(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4)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 亿千克,1931 年降至 694.8 亿千
克;1930 年苏联粮食出口 483 亿千克,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从材料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减少,粮食出口增多,反映出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粮食出口量,实
际是苏联人们缩减口粮支持国家粮食出口换外汇发展工业,故 A 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粮食产量下降,
出口反而增加,没有涉及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故 B 项错误;从粮食出口量增加体现不出粮食减产严重
制约工业发展速度这一现象,故 C 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产量下降的一个原因,
但与粮食出口量增加无关,故 D 项错误。
47.(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
图 4 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D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解析: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是在 1920 年,苏联成立于 1922 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 A 项
错误;漫画中显示的只是斯大林格勒一地的工业化建设,不足以说明苏联实现工业化,故 B 项错误;依
据所学,二战全面爆发之前苏联经济建设完成了前两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因苏德战争爆发而中断停滞,故 C 项错误;漫画中几个人在听到无线电广播内容——“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开始建设”
后被“吓倒”,说明这一时期苏联进行经济建设引起了它的“敌人”的恐慌,结合二战后美国对苏联推
行的“遏制”政策,说明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 D 项正确。
48.(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4)表 1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推动表 1 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B )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解析:表格中国际组织的出现主要因素是,新兴独立国家应对其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不利局面,资
源紧缺不是主要因素,故 A 项错误;面对西方国家的冲击,新兴独立国家加强彼此经济合作,纷纷建立
一些国际组织,以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故 B 项正确;经济全球化一开始就出现在生产领域,而不
是等到二战后,故 C 项错误;表格中国际组织还未形成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故 D 项错误。
49.(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
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
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解析:根据“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自二
战后推行的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利影响凸显,因此提出“使权力和资源开始
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试图减少联邦对经济的干预,故 A 项正确;尼克松声称把权力下放到州和
地方,主要是为了解决财政不足的问题,权力下放只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虽提到“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但这是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况且此时联邦政府
“财政支出庞大”,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会加重联邦政府财政负担,故 C 项错误;战后资本主义国
家在不同程度上干预经济,美国联邦政府只是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恢复自由放任传统,
故 D 项错误。
50.((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5)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 C )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 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解析:关贸总协定后来被 1995 年成立的世贸组织代替,显然是前者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的
需要,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贸易份额比重,体现不出国家贸易量增加的信息,故 B 项错误;图中
所提示的世界贸易发展变化的趋势来看,应该是发展中国家和日本在世界份额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上升,
说明 20 纪世界经济重心出现了转移趋势,故 C 项正确;20 世纪 60 年代就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多极化
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应该是苏联解体后,故 D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