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九年级语文下
第三单元
家国之思
9 鱼我所欲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所恶
獉
有甚于死者
(2)故患
獉
有所不辟也
(3)如使
獉獉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4)由是
獉獉
则生而有不用也
(5)贤者能勿丧
獉
耳
(6)蹴
獉
尔而与之
(7)乞人不屑
獉獉
也
(8)万钟
獉獉
则不辩
獉
礼义而受之
(9)万钟于我何加
獉
焉
(10)妻妾之奉
獉
(11)所识穷乏者得
獉
我与
獉
2.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
用也?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3.根据要求填空。
(1) ,人皆有之,贤者能
勿丧耳。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
(3)《鱼我所欲也》中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
会挺身而出的句子是: ,
。
(4)《鱼我所欲也》中与“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
致的句子是: ,
; ,
。
(5)《鱼我所欲也》中表明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
, 。
(6)作者认为那些见利忘 义 者 敢 于 不 辨 礼 义 接 受
“万钟”的原因是: 、
、 。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是心”指的是“
”。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
自《孟 子》、曹 操 的 《龟 虽 寿》、陶 渊 明 的 《桃 花
源记》。
B.对联“失马真成福,移山未必愚”中的后半 句 取
材于《列子》,化用了“愚公移山”的典故。
C.我们 学 过 的 古 文 中 关 于 年 龄 的 称 谓 很 多。如
“黄发”,形容老人;如“弱冠”,指未成年男子。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
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学练优第三单元 23
(一)
【甲】《鱼我所欲也》
【乙】荀巨伯① 远看友人疾,值胡② 贼攻郡,友人语
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
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
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
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③ 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
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④ 军而
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 荀 巨 伯:东 汉 颍 州 人,生 平 不 详,汉 桓 帝 的 义 士。
②胡:中国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秦汉时一
般指匈奴。③委:抛弃、舍弃。④班:调回。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
獉獉
也
(2)故患有所不辟
獉
也
(3)非独贤者有是
獉
心也
(4)值
獉
胡贼攻郡
(5)子令
獉
吾去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7.从文体来说,【甲】文是议论文,孟子用
的方式提出了本文的论点“舍生取义”;【乙】文是记
叙文,文中“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
国’”在刻画荀巨伯人物形象时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
8.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具体分析荀巨伯的言行
是如何体现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的。
(二)
【甲】《鱼我所欲也》
【乙】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 义。孔
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② 以为养。孔 子 辞 不 受,入
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
之行③ 而赐 之 廪 丘,其 不 知 丘④ 亦 甚 矣。”令 弟 子 趣⑤
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
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诚:同“成”,实行。②廪丘:齐国地名。③未之行:没
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⑤趣:同“驱”。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万钟于我何加
獉
焉
(2)所识穷乏者得
獉
我与
(3)是亦不可以已
獉
乎
(4)动必缘
獉
义
(5)入谓
獉
弟子曰
10.翻译下列句子。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其不知丘亦甚矣。
11.【甲】【乙】两文中,乞人和孔子不肯接受别人赐予
的原因分别是“ ”和“
”。(用原文语句填空)
12.说说【甲】【乙】文段对你将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抉
择有哪些启示。
学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