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实验中学2019-2020高一历史下学期起始检测试题(Word版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西省忻州市实验中学2019-2020高一历史下学期起始检测试题(Word版带答案)

ID:263908

大小:140.7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5-2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忻州实验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始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mm 黑色中性笔和 2B 铅笔, 将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 2、请把答案做在答题卡上,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不交试题, 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3、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90 分钟。 温馨提示:认真仔细地解答每一道题,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加油! 第Ⅰ卷 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 雍正二年(1772) 对民间消费行为规定:“庶民妇女,有僭用冠帔、补服、大轿者禁,违者罪坐 夫男。”该规定( ) A.有助于澄清吏治以稳定社会 B.利于禁绝当时奢侈消费行为 C.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D.切合了当时经济发展的水平 2.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 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 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 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3. 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 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导致上述变化 主要原因是( ) 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4.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的这句话观点不一致的是 ( ) 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5.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 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6.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 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 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7.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 ‘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 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 A.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B.使欧洲从此居于世界中心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D.直观反映了大国兴衰历程 8. 西欧的某个时期,有人曾愤愤地写道:几年来,每一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包括面 包师傅、梳毛工、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该现象反映了 西欧( ) A.社会形态正处于变革中 B.无产阶级革命开始兴起 C.封建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D.人文主义思想逐渐普及 9. 16 世纪,一个荷兰船队经过北极圈,在零下 40 度严寒中死伤过半,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托 运的货物,而其中就有能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半个世纪后,荷兰使团到达北京,遇 到觐见皇帝须三拜九叩的麻烦,“几乎没有一位欧洲国家外交官愿意接受这种苛刻的天朝规 矩。但荷兰人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荷兰人执着与变通的巨大差异折射出其( ) A.商业立国的理念 B.殖民扩张的野心 C.资本输出的要求 D.世界工厂的自信 10. 有学者认为:从某一时期开始,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通过精心的有计划 的试验来追寻技术创新,科学盈利在工业中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结合所学判断该学者所说的 “某一时期”最早可能开始于( )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跨国集团 的出现 11. 1872 年轮船招商局创办以来,业绩骄人,郑观应等商人认为,政府应主动退出招商局,由 商人自行承担盈亏责任;李鸿章则认为创办洋务企业的目的是“富国强兵”,政府必须握有 企业经营主导权。两者的分歧反映了,当时( ) A.清政府禁止民间资本的发展 B.洋务运动取得了重大成就 C.官僚资本与民间资本的矛盾 D.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 12. 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 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企业则依附于洋人。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清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民族企业的发展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且先天不足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资金有依赖性 13.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14.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 F1 为阻力,F2 为动力,其 中 F1>F2 的情况出现于( ) A.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B.解放战争期间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D.第一次世界大 战期间 15. 据民国初年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所编《第一次全国农商统计表》1913 年 11 月 9 日的统计, 全国在 1912 年开设的公司有 988 家,工厂 2001 家,这是我国有史以来举办工商实业最多的 年份。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辛亥革命改变民族工业发展环境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16. 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 年由于与溥仪感情不合,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 于同年 10 月 22 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 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 A.封建君主专制时期已经结束 B.落后的婚姻风俗正在发生变化 C.中国已成为近代化法治国家 D.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已经确立 17.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 http://www.m1905.com/.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 A.这一年电影诞生后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18.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成投产,其后也承担着军工厂的功能,二 战时为国家提供大量武器装备,推动了卫国战争的胜利。这说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服务于军事斗争 B.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们生产积极性 C.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国家强大的基础 D.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推动二战的胜利 19. 1921 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也是在 他的推动下,把苏维埃看作“势不两立的敌人”的美国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的汽车制 造进驻苏联。这表明( )A.苏俄开始重点发展重工业 B.新经济政策淡化了苏俄意识形态色彩 C.新经济政策消除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20. 罗斯福新政的一些措施“已经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作的着重点,它给了资本主义以新的 活力,并且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联邦当局的权力,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这说明 当时美国( ) A.联邦政府权力达到历史高峰 B.改变了权力制衡原则 C.国家干预理论得到普遍认可 D.创新了国家管理体制 21. 18 世纪初,一位名叫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寓言》,叙述了一个蜂 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 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后来,某学者根据 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这一理论是( )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放任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重商主义 22. 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有一位苏联人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经营个体经济,这可能是真的 吗( ) A .真的,当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B. 假的,当时不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C. 真的,当时正实行新经济政策 D. 假的,当时大中小企业均归国有 23. 1971 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 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 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 行政干预 24. 以 20 世纪 70 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 1985 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 价下跌了 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25. 包产到户最初兴起于 1956 年,随着 1957 年反右派斗争扩大被迫中止。1959-1961 年经济 困难时期再次兴起,1962 年 8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又遭到批判。20 世纪 70 年代末再次出 现并获中央肯定。这反映了( ) A.八字方针的制定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C.改革开放的实施 D.经济决策深受“左”倾错误的干扰 26. 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 初的家庭出身成份(贫下中农)一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一改 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一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一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 ) A.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 B.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 C.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 D.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27. 下图是《新中国 50 年资料汇编》中的 1952~1965 年人均 GDP 增长率折线图。对此图解 读正确的是 A.1953~1954 年经济出现衰退,体现了“大跃进”运动的负面影响 B.1954~1956 年经济持续发展,说明中共八大的经济决策正确 C.1958~1961 年经济出现波折,表明生产关系滞后于生产力水平 D.1961~1964 年经济不断发展,反映国民经济的调整卓有成效 28. 口号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下述口号中出现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是( ) A.“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C.“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D.“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29.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 1978 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 1984 年、 1992 年和 2001 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D.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30. 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 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 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 年 1 月 25 日,小 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 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规模经营土地成为发展方向 B.农村又回复到人民公社时代 C.农村已经转向了土地私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废除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三题,40 分) 31、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当时局动荡、百业凋敝时,过剩的劳动力回流到农村和农业部门,加剧小农家庭人口资 源紧张关系的同吋减轻了城市商品经济吸纳就业的压力。待外部制度调整到位、百业待兴之 时,小农家庭过剩劳动力再次流出,但是,这一调整过程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完成。不利气候因素 长期大面积影响农业生产,或者王权未能及时控制吏治腐败、官僚豪强兼并土地辶势,或者遭 遇外部侵略之时,这些外部非经济因素往往交织在起共同作用,导致小农家庭不堪重负土崩瓦 解,最终引起农民起义和王朝更替。 ——摘编自温铁军《理解中国的 小农》 材料二 16-18 世纪中国的农业又有了新的跃进。明清两代的农业著作大为增多,体现了农业的 新发展。粮食作物的种植是农业的中心,16 世纪引进的玉米和甘薯后来推广到全国,增加了全 国粮食的总产量。除了粮食外的经济作物种植也有所发展,如桑、棉、简麻等。无论是农民还 是地主,他们新的选择完全是从营利出发的,地主将一部分土地用于粮食以外的其他农产品生 产。一部分农户开始了新的选择,放弃了作为主业的粮食生产,专门从事其他类型的农业,成为 蚕农、棉农、茶户、果农等。 ——摘编自薛国中《16 至 18 世纪的中国农业 革命》 材料三下图是中国粮食亩产量走势图。 ——摘编自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生产的经 济效益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农家庭在调整社会资源方面的功能,并说明“这一调整过程并不总是 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 16-18 世纪中国农业“新的跃进”的具体表现。(4 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古代、近代、现代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 并分析 1978 年后粮食生产变化的原因。(6 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 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 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 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 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 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 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 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 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 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 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 世纪 的世界史》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2 分)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是经济研究的重要参考析数据,窥见问题,各国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经验教训值得借 鉴。 材料一下表是 1913 年-1932 年沙俄、苏俄、苏联经济数据表 1913 年 1920 年 1932 年 工业总产值(亿卢布) 102.51 14.1 368 煤(十万吨) 291 87 644 原油(万吨) 920 390 2140 生铁(万吨) 420 11.6 616 钢(万吨) 420 19 592.7 棉织品(亿米) 25.82 1.2 26.94 粮食(百万吨) 144.4 52.5 111.6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 等 材料二 1929-1939 年美国的失业率、个人消费和物价 年份 失业率★ 个人消费支出(十亿 消费物价指数 CPI美元) (1967=100) 1929 2.9 77.4 51.2 1930 8.9 70.1 50.0 1931 15.7 60.7 45.5 1932 22.9 48.7 41.0 1933 20.9 45.9 38.9 1934 16.2 51.5 40.1 1935 14.4 55.9 41.0 1936 10.0 62.2 41.6 1937 9.2 66.8 43.1 1938 12.5 64.3 42.2 1939 11.3 67.2 41.6 ——摘 编 自 《美国经济史》 注释:★失业率是指劳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所占百分比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1920 年相比 1913 年经济数据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1932 年的经济相比 1913 年有何特点?(4 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时,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结合所学,简述罗斯福总 统为提振物价采取了哪些措施?(8 分) 亲爱的同学们:答题完毕, 请耐心、细致的进行检查, 努力发挥出你的最高水平!预祝你取得让自己满 意的好成绩!参考答案 1.C【试题解析】材料反映了官府对庶民和妇女服饰、生活的限制,这本质上是在维护等级制 度,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本题选 C。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吏治腐败,A 错误。B 绝对化,D 错误,君主等级的强化不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 2.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从材料中“居者苦艺 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可以看出,海 禁政策不利于民生的改善,是大量的百姓变的贫困,使游手好闲之人变成了盗贼。故此题应 选 A 项。 3.B 知识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经济政策 从汉代“盐铁官营”到清朝“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故选 B。 4. C 5.D 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 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 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 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 A 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 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 B、C 不正 确。 6.B 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 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 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 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 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 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 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 操纵物价”,故排除 D。 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题目主要涉及到了西 汉经济领域的诸多概念,如实物田租和货币人头税、土地兼并、重农抑商、自耕农经济等, 考生需要准确理解这些重要概念,才可以由题干信息推论出答案,思维含量较高。 7.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描述了世界近代以来 金融中心的转移历程,从中不难发现金融中心的转移与大国兴衰历程具有一致性,或可说是金融中心的转移折射出大国兴衰的历程,大国兴衰是世界金融中心转移的重要原因和动力, 所以答案选 D,A 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BC 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8.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引起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变化,体现了社会形态正 处于变革中,A 正确;B 不符合题意;C 说法错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衰落; D 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人文主义思想;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 握。新航路开辟后社会阶层发生变化,工商业者实力上升,封建势力衰落。 9.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荷兰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荷兰人对经商的诚信的执着、变通,体现荷兰人不想为了所谓的尊严, 而牺牲商业利益;两者体现荷兰人商业立国的理念,A 项正确。题干强调荷兰人商业立国的理 念,与殖民扩张无关,排除 B。资本输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C。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而非荷兰,排除D。 【点睛】荷兰殖民扩张: ⑴对外贸易发达。17 世纪上半叶,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⑵组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竞争。在亚洲---摩鹿加群岛、爪哇、台湾,美洲--建“新 荷兰”(即新尼德兰) 10.A【详解】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从 19 世纪中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A 项正确; 其他三个选项的时间都晚于第二次工业革命,BCD 三项错误。 11.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郑观应等人代表的是民间商人的利益,李鸿章代表的政府资本的 利益,因此二者的分歧主要体现的是官僚资本与民间资本的矛盾,C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 的洋务企业利用民间资本进行融资,A 选项排除。材料不能得出洋务运动取得了重大成就的结 论,B 选项排除。洋务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 选项排除。 12.C【详解】根据材料“有的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 的企业则依附于洋人”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 的压迫和剥削,主要原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所决定的,故选 C。材料中显示企业有 的依赖政府支持,有的依附于洋人,因此 A 和 D 选项都是片面性,排除 A、D。材料中看不出 清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民族企业发展,排除 B。 【点睛】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剥削。(未能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 作用:①从经济角度看,民族资本主义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中国近代化。②の从政治上 看,它有利于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促进 了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③思想上,民 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 想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13. D【详解】自然经济是指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生产单位需要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目的是自给 自足而不是交换。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表现为手工业和农业 日益分离并趋于商品化,D 项正确;大批洋货涌入中国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控制中国市场, 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属于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不是含义,AB 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解 体过程漫长,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始终没能取代自然经济,C 项不符合史实。 14.B 试题分析:材料解析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提取信息: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中,发展阻力大于发展动力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 外国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缓慢,同时受到国民党滥发纸币引起的通货膨胀的影响。 ACD 三项时期内都有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均排除。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 15.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详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5 年提出,1936 年正式实行,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1911 年武昌起义成功,1912 年国民政府成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改变了民族工业 的发展环境,故 B 正确;1912 年清朝灭亡,与材料中 1913 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无关,排除 C; 1914 年一战爆发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D。 【点睛】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原因:(1)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控制(主要 原因);(2)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3)“发展实业”、“实 业救国”的鼓舞;(4)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5)爱用国货、抵制日货运动。 16、B 试题分析: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推翻是在辛亥革命,A 项排除;古代中国社会没有离婚 一说,只有休妻,做为末代皇帝与妃子经法院调解后解除婚约说明落后的婚姻风俗发生了变 化,B 项正确;C 项“已经”说法错误;D 项“已经确立”说法错误。 考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婚丧习俗的变迁 17.B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05 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 影事业开始起步,材料网址中“1905”是指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故 B 项正确。电影于 1895年 12 月诞生后即于 1896 年传入中国,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 A 项。1931 年,《歌女红牡丹》 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 C 项。1935 年 2 月,我国影 片《渔光曲》获莫斯科第一届国际电影展览会“荣誉奖状”,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上获 得荣誉,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 D 项。 18.C【详解】由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建成工厂,可生产民用与军工产品,并为卫国战争提供了 大量武器,提高了苏联军事和政治实力等可知,C 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都是在 一五计划之前,AB 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合作,D 项错误。 19.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 力。1921 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也是 在他的推动下,把苏维埃看作“势不两立的敌人”的美国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的汽车 制造进驻苏联。故 B 正确。 20.D 根据材料“它给了资本主义以新的活力,并且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联邦当局的权力”可知,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这是创新国家管理体制的体现,D 项正确。材 料没有涉及联邦政府权力前后的比较,无法推断出联邦政府权力达到历史高峰,A 项错误。1787 年宪法确立的原则,没有因为罗斯福新政而遭到破坏,故 B 项错误。C 项错在“普遍认可”, 二战后国家干预的模式得到大规模应用,故错误。 21.C【详解】仔细阅读材料中 故事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蜜蜂的故事说的是“节俭的逻辑”, 在经济学上叫“节俭悖论”。经济学家凯恩斯从故事中却看到了刺激消费和增加总需求对经济 发展的积极作用,受此启发,他进一步论证了节俭悖论。凯恩斯认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 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 故答案为 C 项。A 项,根据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不是经济理论, 不符合题意,排除;B 项,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涉,并且反对政府征收除了足以 维持和平、治安和财产权以外的税赋,该经济理论不能反映鼓励消费或是压制消费的倾向,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项,重商主义是工业革命之前的主流思想,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 16—17 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 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重视货币资本的积累,也不利于消费的扩大,不符合 题意,排除。 【点睛】凯恩斯主义是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 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总需求促进经济 的增长。 22.A【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为了克服斯大林体制 弊端,戈尔巴乔夫时期继续进行了各 项改革,特别是在经济方面试图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所以材料 中的现象有可能是真的,因为当时开始允许个体经济存在,故选 A 项,故排除 B、D 项;新经 济政策的实施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 C 项。 23.D 试题分析:根据 1971 年时间点可知属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经济 上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如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在坚持 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结合材料可知政府主张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选 D 项。ABC 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本身并 没有跳出斯大林体制的弊端,不可能发展市场经济。 考点:勃列日涅夫改革 点评:勃列日涅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对斯大林体制有所调整,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重工 业的发展,但是在其改革时期,积极地对美国进行争霸战争,耗费了大量的国力,同时僵化 的色彩更加明显,最终其改革以失败告终。 24.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当美国里根政府实行 “逆向石油冲击”战略时,苏联却没有进行相应的经济结构调整,一味的发展石油出口,结 果因油价下跌损失惨重,表明一国经济结构应合理,不能过度依赖于能源出口。A 项正确。B、 C 项夸大了石油的作用;D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后苏联经济的发展·战后苏联经济的发展 25.B 从包产到户在不同时期的遭遇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 在“左”倾错误严重时遭到批判,在思想路线和经济政策真正从中国国情出发时又得到肯定。 故答案为 B 项。A、C 项不符合材料总体信息,排除;D 项说法片面,经济政策也有不受“左” 倾错误干扰的时期,排除。 点睛: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成功探索包括 1956 年召开的中共八大,1960 年针对三年经济困 难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文革”期间两次成功的探索。探索中 的重大失误包括 1958 年社会主义总路线制定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相继开展; 1966—1976 年“文革”期间,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严重冲击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国民经济 损失严重。 26.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我国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社会的需 的求和变化不断的发展变化,所以可以得出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 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的结论,所以答案选择 A 项。 27.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大跃进运动出现在 1958 年,与 1953—1954 年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中共八大召开是在 1956 年,不能指导 1954—1956 年 经济发展,故 B 项错误;1958—1961 年中共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实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脱离了中国实际生产力水平,导致国民经济的下滑,是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带来 的影响,故 C 项错误;针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带来的经济下滑,中共确定 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取得了 1961—1964 年经济上升的成果,故 D 项正确。 28. C【详解】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因此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 生命”符合当时时代特征,选项 C 是正确选项;选项 A 提出时间是 1946 年,排除 A;选项 B 是“文革”时期的口号,排除;选项 D 是六十年代王进喜在大庆喊出的口号,排除。 29.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知识点。依据时间信息与重要历史事件相联系,1984 年中 国改革经济体制,1992 年确立建设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 织,A 项正确;南方谈话时间上相符,但并不具有这样的影响,B 项不选;科学发展观是在 2001 年以后提出的,C 项不选;党的基本路线是 80 年代提出来的,D 项不选。所以答案选 A。 30.A 31、(1)功能:能够适时调整国家的就业压力(或适时调整城市的就业问题)。原因:自然灾 害的影响;吏治的腐败;沉重的赋役负担;土地兼并的严重;外来侵略或战争的影响。(6 分) (2)表现:农业技术的总结和推广;引进了高产作物;农业种植结构变化,经济作物种植增 加;出现专门化的生产;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增加;农业生产者的市场意识増强等。(4 分任 意 4 点即可得分) (3)趋势:古代粮食亩产量持续增长;近代有所波动,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现代虽出现曲 折,但总体上发展较为迅速。原因: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发挥了市场的调节作 用;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6 分) 【详解】(1)功能:根据材料“当时局动荡、百业凋敝时,过剩的劳动力回流到农村和农业部 门”可知体现的功能是能够适时调整国家的就业压力。原因:根据材料“不利气候因素长期 大面积影响农业生产,或者王权未能及时控制吏治腐败、官僚豪强兼并土地趋势,或者遭遇外 部侵略之时,这些外部非经济因素往往交织在起共同作用”可得出原因是自然灾害的影响、吏 治的腐败、沉重的赋役负担、土地兼并的严重和外来侵略或战争的影响。 (2)表现:根据材料“明清两代的农业著作大为增多”可知体现的是农业技术的总结和推广;根据材料“16 世纪引进的玉米和甘薯后来推广到全国”可知体现的是引进高产作物;根据材 料“除了粮食外的经济作物种植也有所发展”可知体现的是农业种植结构变化,经济作物种 植增加;根据材料“专门从事其他类型的农业,成为蚕农、棉农、茶户、果农等”可知体现的 是出现专门化的生产、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增加和农业生产者的市场意识増强等。 (3)趋势:根据材料“中国粮食亩产量走势图”可知体现的是古代粮食亩产量持续增长;近 代有所波动,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现代虽出现曲折,但总体上发展较为迅速。现代粮食产 量变化的原因需要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国家对经济的宏 观调控等方面进行分析。 32.(12 分)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观点理由:工业文明给广人的劳动者带来 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 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 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按等次可给(思维层次较高,整体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 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观点理由: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 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 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思维层次较高,整体表述规范, 条理清楚,按等次给 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观点理由: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 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 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给(思维层次较 高,整体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分 【详解】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找出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思考。 从材料中可知,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有三种: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观点二: 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 可得出各自的理由。 33.(1)原因:战争的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特点:工业总产值大幅提高;重工业明显增长;轻工业略有增长;农业明显下降。(4 分) (2)形势:高失业率;个人消费不断下降;物价不断下跌。 措施:供给:颁布《工业复兴法》,就产品产量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 量,鼓励销毁农产品。需求:政府收购农产品;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金融:美元贬值。(8 分) 【详解】(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 年相比 1913 年经济数据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和战争的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关。根据 1932 年的煤、原油、生铁产量、棉织品 产量可得出的结论如下:工业总产值大幅提高、重工业明显增长、轻工业略有增长、农业明 显下降。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是在 1933 年,结合 1933 年的数据可知,当时 美国面临的形势是:高失业率、个人消费不断下降、物价不断下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 斯福总统为了稳定物价主要是从供给、需求和金融方面入手的,结合相关知识的作答即可。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