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调研(二模)测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上海市黄浦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调研(二模)测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ID:264948

大小:275.45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5-3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数学二模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有 12 题,满分 54 分.其中第 1~6 题每题 4 满分 54 分,第 7-12 题每 题 5 满分 54 分)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 1.若集合 A={1,2,3,4,5},B={x|x2﹣x﹣6<0},则 A∩B=   .[来源:学#科#网] 2.函数 y=2cos2x+2 的最小正周期为   . 3.某社区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 140 户高收入家庭、280 户中等收入家庭、80 户低收入家 庭中选出 100 户调查社会购买力的某项指标,则中等收入家庭应选   户. 4.若直线 l1:ax+3y﹣5=0 与 l2:x+2y﹣1=0 互相垂直,则实数 a 的值为   . 5.如果 sinα = - 2 2 3 ,α 为第三象限角,则 sin(3휋 2 + α)=   . 6.若一圆锥的主视图是边长为 6 的正三角形,则此圆锥的体积为   . 7.已知双曲线푥2 푎2 ― 푦2 푏2 = 1(푎>0,푏>0)的一条渐近线平行于直线:l:y=2x+10,双曲线的 一个焦点在直线 l 上,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8.已知函数 f(x)=a x+b(a>0,a≠1)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2,0],则 f(﹣1) =   . 9 . 当 x , y 满 足 {x + 2y - 7 ≤ 0, 푥 ― 푦 ― 1 ≤ 0, 푥 ≥ 1, 时 , |2x ﹣ y| ≤ a 恒 成 立 , 则 实 数 a 的 取 值 范 围 是   . 10.某班共有 4 个小组,每个小组有 2 人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现从这 8 人中随机选出 4 人 作为正式志愿者,则选出的 4 人中至少有 2 人来自同一小组的概率为   . 11.已知 a∈R,函数 f(x) = {푎 + 2 푥(푥>0) 푥2 + 1(푥 ≤ 0) ,若存在不相等的实数 x1,x2,x3,使得 푓(푥1) 푥1 = 푓(푥2) 푥2 = 푓(푥3) 푥3 = ―2,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12.点 A 是曲线y = 푥2 + 2(푦 ≤ 2)上的任意一点,P(0,﹣2),Q(0,2),射线 QA 交曲 线y = 1 8푥2于 B 点,BC 垂直于直线 y=3,垂足为点 C,则下列结论: (1)|AP|﹣|AQ|为定值2 2; (2)|QB|+|BC|为定值 5; (3)|PA|+|AB|+|BC|为定值5 + 2.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4 题,满分 20 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考生应在答题纸 的相应编号上,将代表答案的小方格涂黑,选对得 5 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3.“函数 f(x)(x∈R)存在反函数”是“函数 f(x)在 R 上为增函数”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4.设 z1,z2 是复数,则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若|z1﹣z2|=0,则z1 = z2 B.若 z1 = 푧2,则z1 = z2 C.若|z1|=|z2|,则 z1•z1 = z2•z2 D.若|z1|=|z2|,则 z12=z22 15.已知 → e, → 푓是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向量 → a푛满足: → e ⋅ → 푎푛 = 푛, → 푓 ⋅ → 푎푛 = 2푛 +1,푏푛是向量 → f 与 → 푎푛夹角的正切值,则数列{bn}是(  ) A.单调递增数列且lim 푛→∞ bn = 1 2 B.单调递减数列且lim 푛→∞ bn = 1 2 C.单调递增数列且lim 푛→∞ bn=2 D.单调递减数列且lim 푛→∞ bn=2 16.如图,直线 l⊥平面 α,垂足为 O,正四面体 ABCD 的棱长为 2,A,D 分别是直线 l 和 平面 α 上的动点,且 BC⊥l,则下列判断: ①点 O 到棱 BC 中点 E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2 +1; ②正四面体 ABCD 在平面 α 上的射影面积的最大值为 3.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错误 C.①正确,②错误 D.①错误,②正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 5 题,满分 76 分.)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规定区 域内写出必要的步骤. 17.如图,在三棱椎 P﹣ABC 中,PA⊥平面 ABC,∠BAC=90°,D、E、F 分别是棱 AB、 BC、CP 的中点,AB=BC=1,PA=2. (1)求异面直线 PB 与 DF 所成的角; (2)求点 P 到平面 DEF 的距离. 18.设 A(x1,y1)(x2,y2)是函数,y = 1 2 + 푙표푔2 푥 1 ― 푥的图象上任意两点,点 M(x0,y0) 满足 → OM = 1 2( → OA + → OB). (1)若 x0 = 1 2,求证:y0 为定值; (2)若 x2=2x1,且 y0>1,求 x1 的取值范围,并比较 y1 与 y2 的大小. 19.某公园计划在矩形空地上建造一个扇形花园.如图①所示,矩形 ABCD 的 AB 边与 BC 边的长分别为 48 米与 40 米,扇形的圆心 O 为 AB 中点,扇形的圆弧端点 E,F 分别在 AD 与 BC 上,圆弧的中点 G 在 CD 上. (1)求扇形花园的面积(精确到 1 平方米);(2)若在扇形花园内开辟出一个矩形区域 A1B1C1D1 为花卉展览区,如图②所示,矩形 A1B1C1D1 的四条边与矩形 ABCD 的对应边平行,点 A1,B1 分别在 OE,OF 上,点 C1, D1 在扇形的弧上,某同学猜想,当矩形 A1 B1C1D1 面积最大时,两矩形 A1B1C1D1 与 ABCD 的形状恰好相同(即长与宽之比相同),试求花卉展区 A1B1C1D1 面积的最大值,并判断 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0.已知点 A,B 分别是椭圆 C:푥2 푎2 + 푦2 푏2 = 1(푎>푏>0)的右顶点与上顶点,坐标原点 O 到 直线 AB 的距离为 6 3 ,且点 A 是圆 r:(푥 ― 2)2 + 푦2 = 푟2(푟>0)的圆心,动直线 l:y=kx 与椭圆交于 P.Q 两点.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若点 S 在线段 AB 上, → 푂푆 = 휆 → 푂푃(휆 ∈ 푅+),且当 λ 取最小值时直线 l 与圆相切,求 r 的值; (3)若直线 l 与圆分别交于 G,H 两点,点 G 在线段 PQ 上,且|QG|=|PH|,求 r 的取值 范围.21.(18 分)若数列{an}与函数 f(x)满足:①{an}的任意两项均不相等,且 f(x)的定义 域为 R;②数列{an}的前 n 项的和 Sn=f{an},对任意的 n∈N*都成立,则称{an}与 f(x) 具有“共生关系”. (1)若a푛 = 2푛(푛 ∈ 푁∗)试写出一个与数列{an}具有“共生关系”的函数 f(x)的解析式; (2)若 f(x)=ax+b 与数列{an}具有“共生关系”,求实数对(a,b)所构成的集合, 并写出 an 关于 a,b,n 的表达式: (3)若 f(x)=x2+cx+h,求证:“存在每项都是正数的无穷等差数列{an},使得{an}与 f(x)具有‘共生关系’”的充要条件是“点(c,h)在射线x = 1 2(푦 ≤ 1 16)上”.一、填空题(本大题共有 12 题,满分 54 分.其中第 1~6 题每题 4 满分 54 分,第 7-12 题每 题 5 满分 54 分)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 1.若集合 A={1,2,3,4,5},B={x|x2﹣x﹣6<0},则 A∩B= {1,2} . 由题直接求出集合 B,再利用交集的定义求得结果. 由题知集合 B=(﹣2,3),再由交集定义可得 A∩B={1,2}, 故答案为:{1,2}.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交集的运算,注意端点和点集,是道基础题. 2.函数 y=2cos2x+2 的最小正周期为 π . 先将函数降幂化简,然后套公式求周期. 由已知得y = 2 × 1 + 푐표푠2푥 2 +2 = 푐표푠2푥 +3, 所以 T = 2휋 2 = 휋. 故答案为:π. 本题考查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以及最小正周期的求法.属于基础题. 3.某社区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 140 户高收入家庭、280 户中等收入家庭、80 户低收入家 庭中选出 100 户调查社会购买力的某项指标,则中等收入家庭应选 56 户. 由分层抽样的定义直接利用比的关系得出结果. 由题知共有 140+280+80=500 户家庭,设应选中等收入家庭为 x 户,由分层抽样的定义 知 푥 100 = 280 500,解得 x=56 故答案为:56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层抽样,是道基础题. 4.若直线 l1:ax+3y﹣5=0 与 l2:x+2y﹣1=0 互相垂直,则实数 a 的值为 ﹣6 . 由直线互相垂直,可得 a+6=0,解得 a. ∵直线 l1:ax+3y﹣5=0 与 l2:x+2y﹣1=0 互相垂直, ∴a+6=0,解得 a=﹣6. 故答案为:﹣6. 本题考查了直线互相垂直与斜率之间的关系,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 题.5.如果 sinα = - 2 2 3 ,α 为第三象限角,则 sin(3휋 2 + α)= 1 3 . 由 sinα 的值及 α 为第三象限角,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求出 cosα 的值,原式利 用诱导公式化简,将 cosα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sinα = - 2 2 3 ,α 为第三象限角, ∴cosα = - 1 ― 푠푖푛2훼 = ― 1 3, 则 sin(3휋 2 + α)=﹣cosα = 1 3. 故答案为:1 3. 此题考查了运用诱导公式化简求值,以及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熟练掌握诱导 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 6.若一圆锥的主视图是边长为 6 的正三角形,则此圆锥的体积为 9 3휋 . 根据三视图的性质,求出圆锥底面半径长和高的大小,由此结合圆锥的体积公式,则不 难得到本题的答案. ∵一圆锥的主视图是边长为 6 的正三角形,即圆锥的轴截面是正三角形 ABC,边长等于 6,如图: ∴圆锥的高 AO = 3 2 × 6 = 3 3,底面半径 r = 1 2 × 6=3,因此,该圆锥的体积 V = 1 3πr2 •AO = 1 3π× 32×3 3 = 9 3π. 故答案为:9 3휋. 本题给出圆锥轴截面的形状,求圆锥的体积,着重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圆锥的轴 截面等知识,属于基础题.7.已知双曲线푥2 푎2 ― 푦2 푏2 = 1(푎>0,푏>0)的一条渐近线平行于直线:l:y=2x+10,双曲线的 一个焦点在直线 l 上,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푥2 5 ― 푦2 20 = 1 . 根据渐近线的方程和焦点坐标,利用 a、b、c 的关系和条件列出方程求出 a2、b2,代入 双曲线的方程即可 . 由题意得,{푏 푎 = 2 ―2푐 + 10 = 0 푐2 = 푎2 + 푏2 , 解得 a2=5,b2=20, ∴双曲线的方程是푥2 5 ― 푦2 20 = 1, 故答案为:푥2 5 ― 푦2 20 = 1. 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以及简单几何性质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8.已知函数 f(x)=ax+b(a>0,a≠1)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2,0],则 f(﹣1)=  3 ― 3 . 由题分别讨论 0<a<1,a>1 两种情况,得出关系式,解方程组即可得出 a,再代入 f (﹣1)即可. 当 0<a<1 时,由题得{a―2 + 푏 = 0 푎0 + 푏 = ―2,解得 a = 3 3 ,b=﹣3,则 f(﹣1) = 3 ― 3; 当 a>1 时,由题意得{a―2 + 푏 = ―2 푎0 + 푏 = 0 ,无解; 故答案为: 3 ― 3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及分类讨论,是道综合题. 9.当 x,y 满足{x + 2y - 7 ≤ 0, 푥 ― 푦 ― 1 ≤ 0, 푥 ≥ 1, 时,|2x﹣y|≤a 恒 成立,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4,+ ∞) . 画出约束条件的可行域,求解|2x﹣y|的最大值,即可得到 a 的范围. x,y 满足{x + 2y - 7 ≤ 0, 푥 ― 푦 ― 1 ≤ 0, 푥 ≥ 1, 的可行域如图:由{x + 2y - 7 = 0 푥 ― 푦 ― 1 = 0 解得 A(3,2), z=2x﹣y,经过可行域的 A 时,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4, 此时|2x﹣y|取得最大值, 所以,|2x﹣y|≤a 恒成立,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4,+∞).故答案为:[4,+∞). 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应用,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通过数形结合是解决本题的 关键. 10.某班共有 4 个小组,每个小组有 2 人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现从这 8 人中随机选出 4 人 作为正式志愿者,则选出的 4 人中至少有 2 人来自同一小组的概率为 27 35 . 现从这 8 人中随机选出 4 人作为正式志愿者,基本事件总数 n = 퐶48 = 70,选出的 4 人中 至少有 2 人来自同一小组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 m = 퐶48 ― 퐶12퐶12퐶12퐶12 = 54,由此能求出选 出的 4 人中至少有 2 人来自同一小组的概率. 某班共有 4 个小组,每个小组有 2 人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 现从这 8 人中随机选出 4 人作为正式志愿者, 基本事件总数 n = 퐶48 = 70, 选出的 4 人中至少有 2 人来自同一小组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 m = 퐶48 ― 퐶12퐶12퐶12퐶12 = 54, ∴选出的 4 人中至少有 2 人来自同一小组的概率为 p = 푚 푛 = 54 70 = 27 35. 故答案为:27 35. 本题考查概率的求法,考查古典概型、排列组合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与运算 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11.已知 a∈R,函数 f(x) = {푎 + 2 푥(푥>0) 푥2 + 1(푥 ≤ 0) ,若存在不相等的实数 x1,x2,x3,使得 푓(푥1) 푥1 = 푓(푥2) 푥2 = 푓(푥3) 푥3 = ―2,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4) . 令푥2 + 1 푥 = ―2(x≤0),解得 x=﹣1,所以问题转化为 푎 + 2 푥 푥 = ―2在(0,+∞)上有两个不等根即可,分离参数得a = - 2(x + 1 푥)在(0,+∞)上有两个不等实根,只需研究 g (x) = - 2(x + 1 푥)在(0,+∞)上的单调性,极值,端点值,结合图象即可解决问 题. 当 x≤0 时,令푥2 + 1 푥 = ―2(x≤0),解得 x=﹣1; 所以只需方程 푎 + 2 푥 푥 = ―2在(0,+∞)上有两个不等根即可, 整理得a = - 2(x + 1 푥),x∈(0,+∞)有两个根. 只需 y=a 与 y = - 2(x + 1 푥)在(0,+∞)上有两个不同交点即可. 令 g(x) = - 2(x + 1 푥),x>0,∵g'(x) = - 2(1 - 1 푥2) = ― 2(푥 + 1)(푥 ― 1) 푥2 , 当 x∈(0,1)时 ,g′(x)>0,g(x)递增;x∈(1,+∞)时,g′(x)<0,g(x) 递减;所以 g(x)max=g(1)=﹣4, 且 x→0,或 x→+∞时,都有 g(x)→﹣∞. 所以,要使 x>0 时,结论成立,只需 a<﹣4 即可. 故答案为:(﹣∞,﹣4). 本题考查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研究函数零点的问题,要注意函数的零点、方程的根、两个 函数图象交点的横坐标之间的相互转化,互为工具的关系.同时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 力等.属于中档题. 12.点 A 是曲线y = 푥2 + 2(푦 ≤ 2)上的任意一点,P(0,﹣2),Q(0,2),射线 QA 交曲 线y = 1 8푥2于 B 点,BC 垂直于直线 y=3,垂足为点 C,则下列结论:(1)|AP|﹣|AQ|为定值2 2; (2)|QB|+|BC|为定值 5; (3)|PA|+|AB|+|BC|为定值5 + 2.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1),(2) . 曲线y = 푥2 + 2(푦 ≤ 2)表示双曲线푦2 2 ― 푥2 2 = 1的上支,曲线y = 1 8푥2表示的是抛物线 x2= 8y,P,Q 点为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且 Q 点也是抛物线的焦点,然后结合抛物线、双曲线 的定义,逐个判断即可;其中第(3)问中,要注意将|PA|转化为|PQ| + 2 2后,再进一 步分析. 由题意知:曲线y = 푥2 + 2(푦 ≤ 2)表示双曲线푦2 2 ― 푥2 2 = 1的上半支,a = b = 2,푐 = 2; 并且 P(0,﹣2)是双曲线的下焦点,Q(0,2)为上焦点; 曲线y = 1 8푥2表示的是抛物线 x2=8y,其焦点为 Q(0,2),准线为 y=﹣2. 做出图象如图:较长的曲线为抛物线,较短的曲线为双曲线上支. ①因为 A 在双曲线的上支上,所以|AP|﹣|AQ|=2a = 2 2,为定值,故(1)正确; ②因为 B 在抛物线上,设 BH⊥直线 y=﹣2 于 H,∴|BQ|=|BH|,∴|QB|+|BC|=|BH|+|BC| =|HC|=5,定值,故(2)正确;③ 因 为 |PA| = |AQ| + 2a = |AQ| + 2 2, ∴ |PA|+|AB|+|BC| = |AQ|+|AB|+|BC|+2 2 = |QB|+|BC|+2 2 = 5 +2 2 ≠ 5 + 2,故(3)错误. 故正确的序号为:(1)(2). 故答案为:(1),(2). 本题考查了圆锥曲线的定义及性质,以及学生利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 了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属于中档题.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4 题,满分 20 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考生应在答题纸 的相应编号上,将代表答案的小方格涂黑,选对得 5 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3.“函数 f(x)(x∈R)存在反函数”是“函数 f(x)在 R 上为增函数”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函数 f(x)(x∈R)存在反函数,至少还有可能函数 f(x)在 R 上为减函数,充分条件不 成立;而必要条件显然成立 “函数 f(x)在 R 上为增函数”⇒“函数 f(x)(x∈R)存在反函数”; 反之取 f(x)=﹣x(x∈R),则函数 f(x)(x∈R)存在反函数,但是 f(x)在 R 上为减 函数. 故选:B. 本题考查充要条件的判断及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条件,属基本题. 14.设 z1,z2 是复数,则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若|z1﹣z2|=0,则z1 = z2 B.若 z1 = 푧2,则z1 = z2 C.若|z1|=|z2|,则 z1•z1 = z2•z2 D.若|z1|=|z2|,则 z12=z22 题目给出的是两个复数及其模的关系,两个复数与它们共轭复数的关系,要判断每一个 命题的真假,只要依据课本基本概念逐一核对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对(A),若|z1﹣z2|=0,则 z1﹣z2=0,z1=z2,所以z1 = 푧2为真; 对(B)若z1 = 푧2,则 z1 和 z2 互为共轭复数,所以z1 = 푧2为真; 对(C)设 z1=a1+b1i,z2=a2+b2i,若|z1|=|z2|,则 a1 2 + 푏1 2 = 푎2 2 + 푏2 2, z1 ⋅ 푧1 = 푎1 2 + 푏1 2,푧2 ⋅ 푧2 = 푎2 2 + 푏2 2,所以z1 ⋅ 푧1 = 푧2 ⋅ 푧2为真; 对(D)若 z1=1,z2=i,则|z1|=|z2|为真,而z1 2 = 1,푧2 2 = ―1,所以z1 2 = 푧2 2为假.故选:D. 本题考查了复数的模,考查了复数及其共轭复数的关系,解答的关键是熟悉课本基本概 念,是基本的概念题. 15.已知 → e, → 푓是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向量 → a푛满足: → e ⋅ → 푎푛 = 푛, → 푓 ⋅ → 푎푛 = 2푛 +1,푏푛是向量 → f 与 → 푎푛夹角的正切值,则数列{bn}是(  ) A.单调递增数列且lim 푛→∞ bn = 1 2 B.单调递减数列且lim 푛→∞ bn = 1 2 C.单调递增数列且lim 푛→∞ bn=2 D.单调递减数列且lim 푛→∞ bn=2 分别以 → e和 → f所在的直线为 x 轴,y 轴建立坐标系,则 → e = (1,0), → f = (0,1),设 → a푛 = (xn,yn),进而可求出 tanθn,结合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判断. 分别以 → e和 → f所在的直线为 x 轴,y 轴建立坐标系,则 → e = (1,0), → f = (0,1), 设 → a푛 = (xn,yn), ∵ → e• → a푛 = n, → f • → a푛 = 2n+1,n∈N*, ∴xn=n,yn=2n+1,n∈N*, ∴ → a푛 = (n,2n+1),n∈N*, ∵θn 为向量 → f与 → 푎푛夹角,cosθn = 2푛 + 1 푛2 + (2푛 + 1)2 = 2푛 + 1 5푛2 + 4푛 + 1 ,[来源:学#科#网 Z#X#X#K] sinθn = 1 ― (2푛 + 1)2 5푛2 + 4푛 + 1 = 푛 5푛2 + 4푛 + 1 ∴tanθn = 2푛 + 1 푛 = 2 + 1 푛, ∴bn=tanθn 为减函数, ∴θn 随着 n 的增大而减小. lim 푛→∞ bn=2.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把所求问题坐标化.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计算能力,是中档题. 16.如图,直线 l⊥平面 α,垂足为 O,正四面体 ABCD 的棱长为 2,A,D 分别是直线 l 和 平面 α 上的动点,且 BC⊥l,则下列判断: ①点 O 到棱 BC 中点 E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2 +1; ②正四面体 ABCD 在平面 α 上的射影面积的最大值为 3.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错误 C.①正确,②错误 D.①错误,②正确 直线 AD 与动点 O 的位置关系是:点 O 是以 AD 为直径的球面上的点,因此 O 到 BC 的 距离为四面体上以 AD 为直径的球面上的点到 SC 的距离,故最大距离为 BC 到球心的距 离,求解判断①;求出特殊点 A 与 O 重合时,射影面的面积判断②即可. 由题意,直线 AD 与动点 O 的位置关系是:点 O 是以 AD 为直径的球面上的点, ∴O 到 BC 的距离为四面体上以 AD 为直径的球面上的点到 DC 的距离, 因此:最大距离为 BC 到球心的距离(即 BC 与 AD 的公垂线)+半径, 如图:ME = 퐴퐸2 ― 퐴푀2 = A퐶2 ― 퐸퐶2 ― 퐴푀2 = 4 - 1 - 1 = 2, 点 O 到棱 BC 中点 E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2 + 1;所以①正确; 当 A 与 O 重合时,正四面体 ABCD 在平面 α 上的射影为:对角线长为 2 的正方形,射影 面的面积为 2,所以②不正确; 故选:C.本题考查空间几何体的点、线、面的距离,射影面的面积的求法,命题的真假的判断, 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计算能力,是中档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 5 题,满分 76 分.)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规定区 域内写出必要的步骤. 17.如图,在三棱椎 P﹣ABC 中,PA⊥平面 ABC,∠BAC=90°,D、E、F 分别是棱 AB、 BC、CP 的中点,AB=BC=1,PA=2. (1)求异面直线 PB 与 DF 所成的角; (2)求点 P 到平面 DEF 的距离. (1)分别以 AB、AC、AP 为 x、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 → BP与 → DF所成角的余弦 值,可得异面直线 PB 与 DF 所成的角的大小; (2)求出平面 DEF 的一个法向量,再求出 → PF的坐标,由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可得点 P 到平面 DEF 的距离. (1)如图,分别以 AB、AC、AP 为 x、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A(0,0,0),B(1,0,0),C(0,1,0),P(0,0,2), D(1 2,0,0),F(0,1 2,1).故 → BP = ( ― 1,0,2), → DF = ( ― 1 2, 1 2,1). ∴cos< → 퐵푃, → 퐷퐹> = → 퐵푃 ⋅ → 퐷퐹 | → 퐵푃| ⋅ | → 퐷퐹| = 5 2 5 ⋅ 3 2 = 30 6 . 可得< → 퐵푃, → 퐷퐹> = arccos 30 6 . 故异面直线 PB 与 DF 所成的角为 arccos 30 6 ; (2) → DE = (0, 1 2,0), → DF = ( ― 1 2, 1 2,1). 设 → n = (푥,푦,1)是平面 DEF 的一个法向量, 则{→ n ⋅ → 퐷퐸 = 1 2푦 = 0 → 푛 ⋅ → 퐷퐹 = ― 1 2푥 + 1 2푦 + 푧 = 0 ,取 z=1,得 → n = (2,0,1). 又 → PF = (0, 1 2, ― 1). ∴点 P 到平面 DEF 的距离 d = | → 푃퐹 ⋅ → 푛 | → 푛| | = 1 5 = 5 5 . 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训练了利用空间向量求解点到平面的距离,是中档 题. 18.设 A(x1,y1)(x2,y2)是函数,y = 1 2 + 푙표푔2 푥 1 ― 푥的图象上任意两点,点 M(x0,y0) 满足 → OM = 1 2( → OA + → OB). (1)若 x0 = 1 2,求证:y0 为定值; (2)若 x2=2x1,且 y0>1,求 x1 的取值范围,并比较 y1 与 y2 的大小.(1)依题意,x0 = 1 2(푥1 + 푥2) = 1 2,即 x1+x2=1,再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可求得y0 = 1 2(1 + 푙표푔2 푥1푥2 푥1푥2 ) = 1 2,即得证; ( 2 ) 根 据 题 意 , 可 得 lo푔2 푥1 1 ― 푥1 + 푙표푔2 2푥1 1 ― 2푥1 >1, 再 由 对 数 函 数 的 性 质 可 得 { 2푥1 1 ― 2푥1 >0 푥1 1 ― 푥1 ⋅ 2푥1 1 ― 2푥1 >2 ,由此求得 x1 的取值范围,利用作差法可知0< 푥1 1 ― 푥1 < 2푥1 1 ― 2푥1 ,进而 得出 y1 与 y2 的大小关系. (1)证明:由 → OM = 1 2( → 푂퐴 + → 푂퐵)可知,x0 = 1 2(푥1 + 푥2) = 1 2,即 x1+x2=1, y0 = 1 2(푦1 + 푦2) = 1 2( 1 2 + 푙표푔2 푥1 1 ― 푥1 + 1 2 + 푙표푔2 푥2 1 ― 푥2 ) = 1 2(1 + 푙표푔2 푥1푥2 (1 ― 푥1)(1 ― 푥2)), 故y0 = 1 2(1 + 푙표푔2 푥1푥2 푥1푥2 ) = 1 2为定值,即得证; (2)由 x2=2x1,y0>1,可得lo푔2 푥1 1 ― 푥1 + 푙표푔2 2푥1 1 ― 2푥1 >1, 则{ 2푥1 1 ― 2푥1 >0 푥1 1 ― 푥1 ⋅ 2푥1 1 ― 2푥1 >2 ,即{0<푥1< 1 2 푥1 2 ― 3푥1 + 1<0 ,解得3 ― 5 2 <푥1< 1 2, 此时由 푥1 1 ― 푥1 ― 2푥1 1 ― 2푥1 = ― 푥1 (1 ― 푥1)(1 ― 2푥1)<0,可得0< 푥1 1 ― 푥1 < 2푥1 1 ― 2푥1 , 故1 2 + 푙표푔2 푥1 1 ― 푥1 < 1 2 + 푙표푔2 2푥1 1 ― 2푥1 ,即 y1<y2. 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综合运用以及对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涉及了中点坐标公式的运用, 作差法的运用,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9.某公园计划在矩形空地上建造一个扇形花园.如图①所示,矩形 ABCD 的 AB 边与 BC 边的长分别为 48 米与 40 米,扇形的圆心 O 为 AB 中点,扇形的圆弧端点 E,F 分别在 AD 与 BC 上,圆弧的中点 G 在 CD 上. (1)求扇形花园的面积(精确到 1 平方米); (2)若在扇形花园内开辟出一个矩形区域 A1B1C1D1 为花卉展览区,如图②所示,矩形 A1B1C1D1 的四条边与矩形 ABCD 的对应边平行,点 A1,B1 分别在 OE,OF 上,点 C1, D1 在扇形的弧上,某同学猜想,当矩形 A1B1C1D1 面积最大时,两矩形 A1B1C1D1 与 ABCD 的形状恰好相同(即长与宽之比相同),试求花卉展区 A1B1C1D1 面积的最大值,并判断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1)设∠EOF=2θ,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出 BO、OF,再计算扇形的面积即可; (2)在图②中连接 OC1,设∠FOC1=α,OC1=r,利用正弦定理求出 B1C1,计算矩形 A1B1C1D1 的面积,求出面积取最大值时时对应的边长比,从而判断两矩形的长和宽之比 相等,得出该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1)设∠EOF=2θ,则∠BFO=θ, 在 Rt△OBF 中,BO = 1 2AB=24,OF=BC=40,sinθ = 푂퐵 푂퐹 = 3 5,θ=arcsin 3 5; 可得扇形的面积为 S1 = 1 2•402•2arcsin 3 5 = 1600arcsin 3 5 ≈ 1030(平方米), 即扇形花园的面积约为 1030 平方米; (2)在图②中,连接 OC1,设∠FOC1=α(0<α<θ),OC1=r, 则在△OB1C1 中, 由 퐵1퐶1 푠푖푛훼 = 푂퐶1 푠푖푛휃,可得 B1C1 = 푟푠푖푛훼 푠푖푛휃 ; 又 C1D1=2rsin(θ﹣α),sinθ = 3 5,cosθ = 4 5, 所以矩形 A1B1C1D1 的面积为 S2=B1C1•C1D1 = 푟푠푖푛훼 푠푖푛휃 •2rsin(θ﹣α) = 10푟2푠푖푛훼 3 (sinθcosα﹣cosθsinα) = 푟2 3 (6sinαcosα﹣8sin2α) = 푟2 3 (3sin2α+4cos2α﹣4)= 1600 3 [5sin(2α+arcsin 4 5)﹣4], 当且仅当 2α+arcsin 4 5 = 휋 2,即 α = 1 2(휋 2 ― arcsin 4 5) = 휃 2 时,S2 取得最大值, 所以 S2 的最大值为1600 3 ; 所以花卉展览区 A1B1C1D1 面积的最大值为1600 3 平方米. 当矩形 A1B1C1D1 的面积最大时,α = 휃 2, 此时 퐶1퐷1 퐵1퐶1 = 2푟푠푖푛(휃 ― 훼) 푟푠푖푛훼 푠푖푛휃 = 2sinθ = 6 5, 퐶퐷 퐵퐶 = 48 40 = 6 5, 所以两矩形的长和宽之比相等,即两矩形的形状相同,该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本题考查了解三角形的应用问题,也考查了数学建模与运算求解能力,是难题. 20.已知点 A,B 分别是椭圆 C:푥2 푎2 + 푦2 푏2 = 1(푎>푏>0)的右顶点与上顶点,坐标原点 O 到 直线 AB 的距离为 6 3 ,且点 A 是圆 r:(푥 ― 2)2 + 푦2 = 푟2(푟>0)的圆心,动直线 l:y=kx 与椭圆交于 P.Q 两点.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若点 S 在线段 AB 上, → 푂푆 = 휆 → 푂푃(휆 ∈ 푅+),且当 λ 取最小值时直线 l 与圆相切,求 r 的值; (3) 若直线 l 与圆分别交于 G,H 两点,点 G 在线段 PQ 上,且|QG|=|PH|,求 r 的取 值范围.(1)由椭圆的方程可得 A,B 的坐标及直线 AB 的方程,由题意可得 a 的值,及 O 到直 线的距离距离,可得,a,b 的值,进而求出椭圆的方程; (2)设 P 的坐标,由向量的关系求出 S 的坐标,将 S 的坐标代入直线 AB 的方程可得 λ 的表达式,由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求出 λ 最小时 r 的值; (3)设直线 GH 的方程与圆联立,求出 P,Q 的坐标,求出弦长 GH,求出 A 到直线的 距离,及弦长 GH 与 A 到直线 GH 的距离和半径之间的关系,求出弦长 GH,两式联立求 出 r 的表达式,换元可得 r2=2 - 1 1 + 푘2可得 r 的范围. (1)由题意可知,a = 2,A(a,0),B(0,b), 所以直线 AB 的方程为:bx+ay﹣ab=0, 所以原点到直线的距离 d = 푎푏 푎2 + 푏2 = 6 3 , 所以可得 b2=1,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푥2 2 + y2=1; (2)由(1)设 P( 2cosα,sinα)(α∈[0,휋 2),由题意可得 S( 2휆cosα,λsinα), 将 S 坐标代入直线 AB 的方程 푥 2 + y=1 中,可得 λ(cosα+sinα)=1, 所以 λ = 1 푐표푠훼 + 푠푖푛훼 = 1 2푠푖푛(훼 + 휋 4) , 所以当α = 휋 4时 λ 取最小值 2 2 , 所以 P(1, 2 2 ),且直线 l 的方程为 x - 2푦 = 0,所以 r = 2 3 = 6 3 ; (3)由|QG|=|PH|,可得|PQ|=|GH|, 将 y=kx 代入椭圆 C 的方程可得:(1+2k2)x2=2,即 x=± 2 1 + 2푘2, 故|PQ| = 1 + 푘2 ⋅ 2 2 1 + 2푘2, 又 A 到直线 l 的距离 = | 2푘| 1 + 푘2,故|GH|=2 r2 ― 2푘2 1 + 푘2, 所以 1 + 푘2 ⋅ 2 2 1 + 2푘2 = 2 r2 ― 2푘2 1 + 푘2, 可得 r2 = 2푘2 1 + 푘2 + 2(1 + 푘2) 1 + 2푘2 = 4푘2 + 2 1 + 푘2 + 2(1 + 푘2) 1 + 2푘2 ― 2, 令 z = 1 + 2푘2 1 + 푘2 = 2 - 1 1 + 푘2∈[1,2), 则 r2=2(z + 1 푧)﹣2∈[2,3), 所以 r 的取值范围为[ 2, 3). 本题考查求椭圆的方程及直线与椭圆的综合,及弦长公式,换元方法的应用,属于中档 题. 21.(18 分)若数列{an}与函数 f(x)满足:①{an}的任意两项均不相等,且 f(x)的定义 域为 R;②数列{an}的前 n 项的和 Sn=f{an},对任意的 n∈N*都成立,则称{an}与 f(x) 具有“共生关系”. (1)若a푛 = 2푛(푛 ∈ 푁∗)试写出一个与数列{an}具有“共生关系”的函数 f(x)的解析式; (2)若 f(x)=ax+b 与数列{an}具有“共生关系”,求实数对(a,b )所构成的集合, 并写出 an 关于 a,b,n 的表达式: (3)若 f(x)=x2+cx+h,求证:“存在每项都是正数的无穷等差数列{an},使得{an}与 f(x)具有‘共生关系’”的充要条件是“点(c,h)在射线x = 1 2(푦 ≤ 1 16)上”.(1)由a푛 = 2푛,可知 Sn = 2(1 ― 2푛) 1 ― 2 = 2n+1﹣2,由此能求出与数列{an}具有“共生关系” 函数 f(x)的解析式. (2)由题意得 Sn=aan+b,令 n=1,得(1﹣a)a1=b,推导出a푛+1 = 푎 푎 ― 1푎푛,数列{an} 是首项为 푏 1 ― 푎,公比为 푎 푎 ― 1的等比数列,由此能求出结果. (3)先证明必要性:若{an}是等差数列,且它与 f(x)具有“共生关系”,设 an=dn+m, (d≠0),则由S푛 = 푎푛 2 + 푐푎푛 +ℎ,知푑 2푛2 +(푚 + 푑 2)푛 = 푑2푛2 + (2md+cd)n+(m2+cm+h) 恒成立,由此推导出点(c,h)在射线 x = 1 2(y ≤ 1 16)上; 再证明充分性:若点(c, h)在射线 x = 1 2(y ≤ 1 16)上,则 c = 1 2,h ≤ 1 16,方程a1 = 푎1 2 + 1 2푎1 +ℎ等价于a1 2 ― 1 2푎1 +ℎ = 0, △ = 1 4 ― 4ℎ>0,且a1 = 1 + 1 ― 16ℎ 4 ,它是正数,满足 S1=f(1),令 an+1 ﹣an = 1 2,则 f(n+1)﹣f(n)=( a푛+1 2 + 1 2푎푛+1)﹣(a푛 2 + 1 2푎푛),当 n≥2 时,Sn= a1+a2+…+an=f(1)+[f(2)﹣f(1)]+[f(3)﹣f(2)]+…+[f(n)﹣f(n﹣1)]=f (n),由此能证明:“存在每项都是正数的无穷等差数列{an},使得{an}与 f(x)具有 ‘共生关系’”的充要条件是“点(c,h)在射线x = 1 2(푦 ≤ 1 16)上”. (1)解:由a푛 = 2푛,可知 Sn = 2(1 ― 2푛) 1 ― 2 = 2n+1﹣2, ∴与数列{an}具有“共生关系”函数 f(x)的解析式可以是 f(x)=2x﹣2. (2)解:由题 意得 Sn=aan+b,令 n=1,得 a1=aa1+b,即(1﹣a)a1=b, ①若 a=1,b≠0,此式不成立,不合题意, 若 a=1,b=0,由 S2=a2,得 a2=0, 又 S3=a3,可得 a2=0, 与{an}任意两项均不相等产生矛盾,故此时也不合题意. ②若 a≠1,则a1 = 푏 1 ― 푎, 若 b=0,则由 a1=S1=aa1 与 a1+a2=S2=aa2,可得 a1=a2=0,不合题意, 若 b≠0,a≠0,1,则 Sn=b,由 Sn=aan+b,Sn+1=aan+1+b, 可得 an+1=Sn+1﹣Sn=aan+1﹣aan, 即a푛+1 = 푎 푎 ― 1푎푛,此时,数列{an}是首项为 푏 1 ― 푎,公比为 푎 푎 ― 1的等比数列,又{an}的任意两项均不相等,故 푎 푎 ― 1 ≠ ±1,可知 a ≠ 1 2, ∴实数对(a,b)所构成的集合为{(a,b)|a≠0,1,1 2,且 b≠0,其中 a,b≠0,其中 a,b∈R}, 且a푛 = 푏 푎 ― 1 ⋅ ( 푎 푎 ― 1)푛―1 = 푏푎푛―1 (푎 ― 1)푛. (3)证明:(必要性)若{an}是等差数列,且它与 f(x)具有“共生关系”, 设 an=dn+m,(d≠0),则由 S푛 = 푎푛 2 + 푐푎푛 +ℎ,可知 nm + 푛(푛 + 1)푑 2 = (dn+m) 2+c (dn+m)+h, ∴푑 2푛2 +(푚 + 푑 2)푛 = 푑2푛2 + (2md+cd)n+(m2+cm+h)恒成立, ∴{1 2푑 = 푑2 푚 + 푑 2 = 2푚푑 + 푐푑 0 = 푚2 + 푐푚 + ℎ ,可得 c=d = 1 2,且m2 + 1 2푚 +ℎ = 0有实根, 即 △ = 1 4 ― 4ℎ ≥ 0,可知 h ≤ 1 16,∴点(c,h)在射线 x = 1 2(y ≤ 1 16)上. (充分性)若点(c,h)在射线 x = 1 2(y ≤ 1 16)上,则 c = 1 2,h ≤ 1 16, 又方程a1 = 푎1 2 + 1 2푎1 +ℎ等价于a1 2 ― 1 2푎1 +ℎ = 0, △ = 1 4 ― 4ℎ>0, 且a1 = 1 ± 1 ― 16ℎ 4 ,取a1 = 1 + 1 ― 16ℎ 4 ,它是正数,满足 S1=f(1), 令 an+1﹣an = 1 2,则 f(n+1)﹣f(n)=(a푛+1 2 + 1 2푎푛+1)﹣(a푛 2 + 1 2푎푛) =(an+1﹣an)(an+1+an + 1 2) = 1 2(2an+1)=an+1, ∴当 n≥2 时,Sn=a1+a2+…+an=f(1)+[f(2)﹣f(1)]+[f(3)﹣f(2)]+…+[f(n)﹣ f(n﹣1)]=f(n), 这里的无穷数列{an}是首项为1 + 1 ― 16ℎ 4 ,公差为1 2的无穷数列,其每一项都是正数, ∴存在每项都是正数的无穷等差数列{an},使得{an}与 f(n)具有“共生关系”. 故“存在每项都是正数的无穷等差数列{an},使得{an}与 f(x)具有‘共生关系’”的充 要条件是“点(c,h)在射线x = 1 2(푦 ≤ 1 16)上”. 本题考查函数解析式的求法,考查两函数具有共生关系的充要条件的证明,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二查化归与转化思想,是难题.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