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六校2020届高三数学4月联考(B卷)试题(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京市朝阳区六校2020届高三数学4月联考(B卷)试题(Word版附解析)

ID:264994

大小:1.14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6-0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度高三年级四月份测试题 数学试卷 B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 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命题 : , ,那么命题 的否定为( )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即可得解. 【详解】 原命题是全称命题, 命题 的否定是“ ,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称命题的否定,属于基础题. 2.设集合 , ,则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转化条件得 , ,利用集合交集的概念即可得解. 【详解】由题意 , , 则 . p x∀ ∈R e 1x > p 0x∃ ∈R 0e 1x ≤ x∀ ∈R e 1x < 0x∃ ∈R 0e 1x > x∀ ∈R e 1x ≤  ∴ p 0x∃ ∈R 0e 1x ≤ { }2| 3 4 0A x Z x x= ∈ − − ≤ 2{ |e 1}xB x −= < A B { 1,0,1,2}− [ 1,2)− { 1,0,1}− [ 1,2]− { }1,0,1,2,3,4A = − { }| 2B x x= < { } { } { }2| 3 4 0 | 1 4 1,0,1,2,3,4A x Z x x x Z x= ∈ − − ≤ = ∈ − ≤ ≤ = − { } { } { }2|e 1 | 2 0 | 2xB x x x x x−= < = − < = < { } { } { }1,0,1,2,3,4 | 2 1,0,1x xA B − < =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和指数不等式的求解,考查了集合交集的运算,属于基 础题. 3.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在区间 上单调递减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奇函数的性质 和函数的单调性逐项判断即可得解. 【详解】对于 A, ,不是奇函数,故 A 错误; 对于 B, ,所以 为偶函数不是奇函数,故 B 错误; 对于 C, ,所以 为奇函数;由 ,当 时, ,故 在 上单调递减,故 C 正确; 对于 D,由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可知,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故 D 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奇函数性质的应用和常见函数的单调性,考查了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 调性,属于基础题. 4.已知 , , ,则 , ,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和正切函数的性质可得 ,即可得解. 【 详 解 】 由 对 数 函 数 的 单 调 性 可 知 , (0,1) 3( ) 2xf x= − + 1 2 ( ) log | |f x x= 3( ) 3f x x x= − ( ) sinf x x= ( )( )f x f x− = − ( )3( ) 2f x fx x− = + ≠ − ( )1 2 ( ) log | |f x x f x− = − = ( )f x ( )3( ) 3f x x x f x− = − + = − ( )f x ( )2( ) 3 1f x x′ − = − ( )0,1x∈ ( ) 0f x′ − < ( )f x ( )0,1 ( ) sinf x x= ( )0,1 3log 2a = 0.2log 0.3b = 11tan 3c π= a b c c b a< < b a c< < c a b< < b c a< < 0 1c b a< < < < 3 3log 2 log 3 1a = > =, 由正切函数的性质得 , 故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大小,考查了正切函数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5.为了宣传今年 月即将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西部博览会”(简称“西博会”),组委会举办了“西 博会”知识有奖问答活动. 在活动中,组委会对会议举办地参与活动的 岁市民进行随机 抽样,各年龄段人数情况如下: 组号 分组 各组人数 各组人数频率分布直方图 第 组 第 组 第 组 第 组 第 组 根据以上图表中的数据可知图表中 和 的值分别为( )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算出总人数后乘以对应频率即可求得 ,利用各组频率和为 1 即可求得 ,即可得解. 【详解】由题意可得总人数为 人,则 , 0.2 0.20 log 0.3 log 0.2 1b< = < = 11 2tan tan 3 03 3c π π= = = − < 0 1c b a< < < < 9 15 65 1 [15,25) 10 2 [25,35) a 3 [35,45) b 4 [45,55) c 5 [55,65] d a x 20 0.15 15 0.015 20 0.015 15 0.15 a x 10 1000.01 10 =× 100 0.02 10 20a = × × =由各组频率和 1 可得 ,解得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6.已知向量 ,若 ,则 在 上的投影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 在 上的投影为 ,代入求解即可得解. 【详解】由题意 在 上的投影为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7.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三棱锥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几何体还原在长方体中即可找到最长的棱,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将几何体还原在长方体中,如图,则该几何体即为 , 为 ( )0.01 0.02 0.03 0.025 10 1x+ + + + × = 0.015x = (2,2 3)a = 16 3a b⋅ = − b a 3 4 3 4 − 4 3 4 3 − b a a b a ⋅   b a ( )22 16 43 32 2 3 a b a −⋅ = = − +   5 3 6 2 3 A BCD−可得最长棱为长方体的一条体对角线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识别,考查了转化化归思想,属于基础题. 8.已知 ,则“ ”是“ 是直角三角形”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D 【解析】 【分析】 若 ,则 或 ;若 ,则 ;由充分条件和 必要条件的概念即可得解. 【详解】若 ,则 或 ,不能推出 是直角三角形; 若 ,则 ,所以 是直角三角形不能推出 ; 所以“ ”是“ 是直角三角形”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 性质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属于基础题. 9.“杨辉三角”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成就,它比西方的“帕斯卡三角形”早了 多年.如图是由 “杨辉三角”拓展而成的三角形数阵,记 为图中虚线上的数 构成的数列 的第 项,则 的值为( ) 的 2 22 2 1 3AC = + + = ABC sin cosA B= ABC sin cosA B= 2A B π+ = 2A B π= + 2A π= sin cosA B≠ sin cosA B= 2A B π+ = 2A B π= + ABC 2A π= sin cosA B≠ ABC sin cosA B= sin cosA B= ABC 300 na 1,3,6,10,⋅⋅⋅ { }na n 100aA. 5049 B. 5050 C. 5051 D. 5101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观察数列的前 4 项,可得 ,代入即可得解. 【详解】由题意得 , , , 观察规律可得 , 所以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属于基础题. 10.关于函数 ,有以下三个结论: ①函数恒有两个零点,且两个零点之积为 ; ②函数的极值点不可能是 ; ③函数必有最小值.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 A. 0 个 B. 1 个 C. 2 个 D. 3 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把函数 的零点转化为函数 的零点,即可判断①;求得 后代入 , 根据 是否为 0 即可判断②;设 的两个实数根为 , 且 ,结合①可得当 时, ,再证明 即可判断③;即可得 ( )1 2n n na += 1 1a = 2 3 1 2a = = + 3 6 1 2 3a = = + + 4 10 1 2 3 4a = = + + + ⋅⋅⋅ ( )11 2 3 2n n na n += + + +⋅⋅⋅+ = 100 100 101 50502a ×= = 2( ) ( 1)exf x x ax= + − 1− 1− ( )f x 2 1y x ax= + − ( )f x′ 1x = − ( )f x′ ( )2 2 1 0x a x a+ + + − = 3x 4x 3 4x x< ( )3,x x∈ −∞ ( ) 0f x > 4( ) 0f x  1x 2x 1 2x x< 1 2 1x x = − ( ) ( ) ( )2 2( ) 2 e 1 e 2 1 ex x xf x x a x a ax x x a + = + + + −= + + ′ − 1x = − ( ) 1 11 2( ) e 2 01a af x e− −= − − + −′ = − ≠ 1− ( )f x ( ) 0f x′ = ( )2 2 1 0x a x a+ + + − = ( ) ( )2 22 4 1 8 0a a a= + − − = + > ( )2 2 1 0x a x a+ + + − = 3x 4x 3 4x x< ( )3,x x∈ −∞ ( )4 ,x x∈ +∞ ( ) 0f x′ > ( )f x ( )3 4,x x x∈ ( ) 0f x′ < ( )f x 4( )f x ( )1,x x∈ −∞ ( ) 0f x > ( )3,x x∈ −∞ ( ) 0f x > (0) 0xf e= − < ( )30 ,x∈ +∞ ( )4( ) 0 0f x f≤ < 4( )f x 52x x  −   3x− ( ) 5 2 1 5 2 rr r rT C x − + = − 5 2 3r− = − 52x x  −   ( )5 5 2 1 5 5 2 2 r rr r r r rT C x C xx − − +  = − = −  令 即 ,则 . 故答案为:80.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项式定理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2.已知复数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第一象限,且满足 , ,则 的实部为 _________,虚部为________. 【答案】 (1). 3 (2). 4 【解析】 【分析】 设 ,由题意 , ,求出 、 后,根据复数实 部、虚部的概念即可得解. 【详解】设 ,则 , 由 可得 即 , 则 ,由 可得 ,解得 , 所以 ,故 的实部为 3,虚部为 4. 故答案为:3,4. 【点睛】本题考查了复数的运算、模、几何意义以及共轭复数的概念,属于基础题. 13.设无穷等比数列 的各项为整数,公比为 ,且 , ,写出数列 的一个通项公式________. 【答案】 (答案不唯一)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数列首项 、公比 均为整数,再根据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可得 , 即可得解. 【详解】由题意可得数列首项 、公比 均为整数, 由 可得 , 若 ,则 无解,不合题意; 5 2 3r− = − 4r = ( )44 5 2 80C − = z | | 5z = 6z z+ = z ( )0, 0z a bi a b= + > > 2 6a = 2 2 5z a b= + = a b ( )0, 0z a bi a b= + > > z a bi= − 6z z+ = 2 6a = 3a = 3z bi= + | | 5z = 2 23 5z b= + = 4b = 3 4z i= + z { }na q | | 1q ≠ 1 3 22a a a+ < { }na 1 *2 ( )n na n N−= − ∈ 1a q 1 3 22a a a+ < 1 0a < 1a q 1 3 22a a a+ < 2 1 1 12a q qa a+ < 1 0a > 2 2 1 0q q + − 1q ≠ { }na 1 0a < { }na 1 *2 ( )n na n N−= − ∈ 1 *2 ( )n na n N−= − ∈ (0,1)A (1,1)B P AB A OP Q BQ 2 1+ Q O OA F maxBQ OB OA= +  A OP Q P AB ∴ OQ OA= ∴ Q O OA F 1 1 2OB = + = ∴ max 2 2 1BQ OA= + = + 2 1+ 2 2: 4C x xy y− + =① 曲线 关于原点对称,但不关于 轴、 轴对称; ② 曲线 恰好经过 4 个整点(即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 ③ 曲线 上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都不大于 .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①③ 【解析】 【分析】 设 为曲线上任意一点,判断 、 、 是否满足曲线方程即 可判断①;求出曲线过的整点即可判断②;由条件利用 即可得 ,即 可判断③;即可得解. 【详解】设 为曲线上任意一点,则 , 设点 关于原点、 轴、 轴的对称点分别为 、 、 , 因为 ; ; ; 所以点 在曲线 上,点 、点 不在曲线 上, 所以曲线 关于原点对称,但不关于 轴、 轴对称,故①正确; 当 时, ;当 , . 此外,当 时, ;当 时, . 故曲线过整点 , , , , , ,故②错误; 又 ,所以 恒成立, 由 可得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所以 ,所以曲线上任一点到原点的距离 ,故③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 C x y C C 2 2 ( ),P a b ( ),Q a b− − ( ),M a b− ( ),N a b− 2 2 2 x yxy ≤ + 2 2 8x y+ ≤ ( ),P a b 2 2 4a ab b− + = P x y ( ),Q a b− − ( ),M a b− ( ),N a b− ( ) ( )( ) ( )2 2 2 2 4a a b b a ab b− − − − + − = − + = ( ) ( )22 2 2 4a b b aba a b− − + − = + + ≠ ( ) ( )2 2 2 2 4a b b a ab ba − − + = + + ≠− Q C M N C C x y 0x = 2y = ± 0y = 2x = ± 2x = 2y = 2x = − 2y = − ( )0,2 ( )0, 2− ( )2,2 ( )2, 2− − ( )2,0 ( )2,0− ( )22 2 2 0x y xy x y+ − = − ≥ 2 2 2 x yxy ≤ + 2 2 4x xy y− + = 2 2 2 2 4 4 2 x yxyx y ++ = + ≤ + x y= 2 2 8x y+ ≤ 2 2 2 2x y ≤+【点睛】本题考查了与曲线方程有关的命题真假判断,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共 6 小题,共 85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6.已知:①函数 ; ②向量 , ,且 , ; ③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请在上述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并解答. 已知_________________,且函数 的图象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为 . (1)若 ,且 ,求 的值; (2)求函数 在 上的单调递减区间.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答案】答案不唯一 【解析】 【分析】 (1)选择一个条件,转化条件得 ,由题意可得 ,代入即可得解; (2)令 ,解得 的取值范围后给 赋值即可得解. 【详解】方案一:选条件① 因为 , 又 ,所以 ,所以 . 方案二:选条件② 因为 , , 1( ) cos sin( ) ( 0)6 4f x x x πω ω ω= + − > ( 3sin ,cos2 )m x xω ω= 1 1( cos , )2 4n xω= 0>ω ( )f x m n= ⋅  1( ) sin(2 )( 0, )2 2f x x πω ϕ ω ϕ= + > < 1( , )6 2 π ( )f x 2 π 0 2 πθ< < 1sin 2 θ = ( )f θ ( )f x [0,2 ]π 1( ) sin(2 )2 6f x x π= + 6 πθ = 32 2 2 ,2 6 2k x k k Z π π ππ π+ ≤ + ≤ + ∈ x k 1( ) cos sin( )6 4f x x x πω ω= + − 1cos (sin cos cos sin )6 6 4x x x π πω ω ω= + − 23 1 1sin cos cos2 2 4x x xω ω ω= + − 3 1sin 2 cos24 4x xω ω= + 1 3 1( sin 2 cos2 )2 2 2x xω ω= + 1 sin(2 )2 6x πω= + 2 2T π πω= = 1ω = 1( ) sin(2 )2 6f x x π= + ( 3sin ,cos2 )m x xω ω= 1 1( cos , )2 4n xω=所以 . 又 ,所以 ,所以 . 方案三:选条件③ 由题意可知, ,所以 ,所以 . 又因为函数 图象经过点 ,所以 . 因为 ,所以 ,所以 . (1)因为 , ,所以 . 所以 (2)由 , 得 , 令 ,得 ,令 ,得 , 所以函数 在 上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图象的综合应用,考查了三角恒等变换的应用和向量数量积的 坐标表示,属于中档题. 17.体温是人体健康状况的直接反应,一般认为成年人腋下温度 (单位: )平均在 之间即为正常体温,超过 即为发热.发热状态下,不同体温可分成以下 三种发热类型:低热: ;高热: ;超高热(有生命危险): . 某位患者因患肺炎发热,于 12 日至 26 日住院治疗. 医生根据病情变化,从 14 日开始,以 3 天为一个疗程,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抗生素为该患者进行消炎退热. 住院期间,患者每天上午 8:00 服药,护士每天下午 16:00 为患者测量腋下体温记录如下: 3 1 1( ) sin cos cos2 sin(2 )2 4 2 6f x m n x x x x πω ω ω ω= ⋅ = + = +  2 2T π πω= = 1ω = 1( ) sin(2 )2 6f x x π= + 2 2T π πω= = 1ω = 1( ) sin(2 )2f x x ϕ= + ( )f x 1( , )6 2 π 1 1 sin(2 )2 2 6 π ϕ= × + | | 2 ϕ π< 6 π=ϕ 1( ) sin(2 )2 6f x x π= + 0 2 πθ< < 1sin 2 θ = 6 πθ = 1 1( ) ( ) sin6 2 2 2f f π πθ = = = 32 2 2 ,2 6 2k x k k Z π π ππ π+ ≤ + ≤ + ∈ 2 ,6 3k x k k Z π ππ π+ ≤ ≤ + ∈ 0k = 2 6 3x π π≤ ≤ 1k = 7 5 6 3x π π≤ ≤ ( )f x [0,2 ]π 2[ , ]6 3 π π 7 5[ , ]6 3 π π T C° 36 37C C° ∼ ° 37.1 C° 37.1 38T≤ ≤ 38 40T< ≤ 40T >(1)请你计算住院期间该患者体温不低于 的各天体温平均值; (2)在 日— 日期间,医生会随机选取 天在测量体温的同时为该患者进行某一特殊项 目“ 项目”的检查,记 为高热体温下做“ 项目”检查的天数,试求 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3)抗生素治疗一般在服药后 2-8 个小时就能出现血液浓度的高峰,开始杀灭细菌,达到消 炎退热效果.假设三种抗生素治疗效果相互独立,请依据表中数据,判断哪种抗生素治疗效果 最佳,并说明理由. 【答案】(1) ;(2)分布列见解析, ;(3)答案不唯一,给出合理理由 即可.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利用平均数公式直接求解即可; (2)由题意利用超几何分布的概率公式即可分别求出 、 、 , 列出分布列后即可求期望; (3)可从各抗生素降温总数,使用抗生素时体温平均值和方差,体温稳定下降的时间点和单 日温度下降最大值几个角度去考虑,选出效果最佳的抗生素. 【详解】(1)由表可知,该患者共 6 天的体温不低于 ,记平均体温为 , . 所以,患者体温不低于 的各天体温平均值为 . (2)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 , , . , , . 39 C° 19 23 3 α X α X 39.55 C 6( ) 5E X = ( 0)P X = ( 1)P X = ( 2)P X = 39 C x 1 (39.4 39.7 40.1 39.9 39.2+39.0) 39.55 C6x = + + + + =  39 C° 39.55 C X 0 1 2 3 0 3 2 3 5 1( 0) 10 C CP X C = = = 2 1 3 2 3 5 6 3( 1) 10 5 C CP X C = = = = 1 2 3 2 3 5 3( 2) 10 C CP X C = = =则 的分布列为: P 所以 . (3)“抗生素 C”治疗效果最佳可使用理由: ①“抗生素 B”使用期间先连续两天降温 1.0 又回升 0.1 ,“抗生素 C”使用期间持续降温共 计 1.2 ,说明“抗生素 C”降温效果最好,故“抗生素 C”治疗效果最佳. ②抗生素 B”治疗期间平均体温 39.03 ,方差约为 ;“抗生素 C”平均体温 38 ,方 差约为 ,“抗生素 C”治疗期间体温离散程度大,说明存在某个时间节点降温效果明显, 故“抗生素 C”治疗效果最佳. “抗生素 B”治疗效果最佳可使用理由: 自使用“抗生素 B”开始治疗后,体温才开始稳定下降,且使用“抗生素 B”治疗当天共降温 0.7 ,是单日降温效果最好的一天,故“抗生素 B”治疗效果最佳.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超几何分布概率和期望的求解以及样本估计总体的实际 应用,属于中档题. 18.在四棱锥 中,平面 平面 .底面 为梯形, , ,且 , , . (1)求证: ; (2)求二面角 的余弦值; (3)若 是棱 的中点,求证:对于棱 上任意一点 , 与 都不平行. X X 0 1 2 1 10 3 5 3 10 1 3 3 6( ) 0 1 210 5 10 5E X = × + × + × = C C C C 0.0156 C 0.1067 C P ABCD− PAD ⊥ ABCD ABCD / /AB CD AB AD⊥ 1AB = 2PA AD DC= = = 2 2PD = AB PD⊥ P BC D− − M PA BC F MF PC【答案】(1)见解析;(2) ;(3)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可得 平面 ,再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即可得证;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表示出各点坐标,求出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是 ,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 ,利用 即可得解; (3)利用反证法,假设棱 上存在点 , ,由题意 , ,设 可得 ,此方程无解,故假设错误,即可得证. 【详解】(1)证明:因为平面 平面 , 平面 平面 , 平面 , , 所以 平面 , 又因为 平面 , 所以 . (2)因为 , ,所以 . 由(1)得 平面 ,所以 , 故 , , 两两垂直. 如图,以 为原点, , , 所在直线分别为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则 , , , . 因为 平面 ,所以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是 . 而 , , 设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 , 6 6 AB ⊥ PAD BCD n PBC m cos , n mn m n m ⋅〈 〉 =      BC F / /MF PC ( 1,2 , 1)MF λ λ= + − (2,2, 2)PC = − MF PCµ=  1 2 2 2 1 2 λ µ λ µ µ + =  = − = − ABCD ⊥ PAD ABCD  PAD AD= AB Ì ABCD AB AD⊥ AB ⊥ PAD PD ⊂ PAD AB PD⊥ 2PA AD= = 2 2PD = PA AD⊥ AB ⊥ PAD AB PA⊥ AB AD AP A AB AD AP , ,x y z A xyz− (0,0,2)P (1,0,0)B (2,2,0)C (0,2,0)D PA ⊥ BCD BCD (0,0,1)n = (1,0, 2)PB = − (2,2, 2)PC = − PBC ( , , )m x y z=则由 得 取 ,有 , 所以 . 由题知,二面角 为锐角,所以二面角 的余弦值为 . (3)证明:假设棱 上存在点 , ,设 . 依题意,可知 , , , 所以 , ,设 , 根据假设,有 ,而此方程组无解,故假设错误,问题得证. 【点睛】本题考查了面面垂直和线面垂直性质的应用,考查了空间向量的应用和反证法的应 用,属于中档题. 19.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为 ,过椭圆右焦点 的直线 与椭圆交于 , 两点,当直线 与 轴垂直时, . (1)求椭圆 的标准方程; (2)当直线 与 轴不垂直时,在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 (异于点 ),使 轴上任意点到直 线 , 的距离均相等?若存在,求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存在点 0, 0, m PB m PC  ⋅ =  ⋅ =   2 0 2 2 2 0 x z x y z − =  + − = 1z = (2, 1,1)m = − 1 6cos , 66 n mn m n m ⋅〈 〉 = = =      P BC D− − P BC D− − 6 6 BC F / /MF PC , [0,1]BF BCλ λ= ∈  (0,0,1)M (1,2,0)BC = ( 1,2 ,0)F λ λ= + ( 1,2 , 1)MF λ λ= + − (2,2, 2)PC = − MF PCµ=  1 2 2 2 1 2 λ µ λ µ µ + =  = − = −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1 2 F l A B l x 3AB = C l x x P F x PA PB P 2 2 14 3 x y+ = (4,0)P【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可得方程 解方程后即可得解; (2)设直线 , , ,假设存在点 ,设 ,由 题意 ,联立方程组表示出 、 ,代入即可 得解. 【详解】(1)由题意得 ,解得: , , .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2)依题意,若直线 的斜率不为零,可设直线 , , . 假设存 点 ,设 ,由题设, ,且 , . 设直线 , 的斜率分别为 , , 则 , . 因为 , 在 上, 故 , , 而 轴上任意点到直线 , 距离均相等等价于“ 平分 ”, 继而等价于 . 在 2 2 2 2 2 3, 1 ,2 , b a c a a b c  =   =  = +  : 1( 0)l x my m= + ≠ 1 1( , )A x y 2 2( , )B x y P 0( ,0)P x 1 2 0 1 2 1 0 2 0 1 2 2 (1 )( ) 0( )( ) my y x y y xk x xk x + − + −+ = =− 1 2y y+ 1 2y y 2 2 2 2 2 3, 1 ,2 b a c a a b c  =   =  = +  2a = 3b = 1c = 2 2 14 3 x y+ = l : 1( 0)l x my m= + ≠ 1 1( , )A x y 2 2( , )B x y P 0( ,0)P x 0 1x ≠ 10x x≠ 0 2x x≠ PA PB 1k 2k 1 1 1 0 yk x x = − 2 2 2 0 yk x x = − 1 1( , )A x y 2 2( , )B x y 1x my= + 1 1 1x my= + 2 2 1x my= + x PA PB PF APB∠ 1 2 0k k+ =则 . 联立 ,消去 得: , 有 , . 则 , 即 ,故 或 (舍). 当直线 的斜率为零时, 也符合题意. 故存在点 ,使得 轴上任意点到直线 , 距离均相等. 【点睛】本题考查了椭圆方程的求解,考查了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及转化化归思想的应用, 属于中档题. 20.已知函数 . (1)若曲线 在 处的切线与 轴平行,求 ; (2)已知 在 上的最大值不小于 ,求 的取值范围; (3)写出 所有可能的零点个数及相应的 的取值范围.(请直接写出结论) 【答案】(1) ;(2) ;(3)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可得 ,即可得解; (2)原命题等价于 在 上有解,设 , ,通过求导可 得 ,由有解问题 解决方法即可得解; (3)令 ,显然 不成立,若 ,则 ,令 ,求导后画出函 的 1 2 1 2 1 0 2 0 y yk k x x x x + = +− − 1 2 2 1 0 1 2 1 0 2 0 ( ) ( )( ) x y x y x y y x x x x + − += − − 1 2 0 1 2 1 0 2 0 2 (1 )( ) 0( )( ) my y x y y x x x x + − += =− − 2 2 14 3 1 x y x my  + =  = + x 2 2(3 4) 6 9 0m y my+ + − = 1 2 2 6 3 4 my y m −+ = + 1 2 2 9 3 4y y m −= + 0 0 1 2 2 2 1 0 2 0 1 0 2 0 18 6 6 24 60 (3 4)( )( ) (3 4)( )( ) m m mx m mxk k m x x x x m x x x x − − + − ++ = = =+ − − + − − 04 0m mx− + = 0 4x = 0m = l (4,0)P (4,0)P x PA PB 2( ) e ( )xf x ax a R= − ∈ ( )y f x= (1, (1))f x a ( )f x [0,1] 2 a ( )f x a e 2a = ( ,e 2]−∞ − ( ) 01f ′ = 2 e 2x a x −≤ (0,1]x∈ 2 e 2( ) x g x x −= (0,1]x∈ max( ) (1) 2g x g e= = − ( ) 0f x = 0x = 0x ≠ 2 xea x = ( ) 2 xeh x x =数 的草图数形结合即可得解. 【详解】(1)因为 ,故 . 依题意 ,即 . 当 时, ,此时切线不与 轴重合,符合题意, 因此 . (2)当 时, 最大值不小于 2 在 上有解, 显然 不是解,即 在 上有解, 设 , , 则 . 设 , , 则 . 所以 在 单调递减, , 所以 ,所以 在 单调递增, 所以 . 依题意需 , 所以 的取值范围为 . (3)当 时, 有 0 个零点;当 时, 有 1 个零点 当 时, 有 2 个零点;当 时, 有 3 个零点.· 【点睛】本题考查了导数的综合应用,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化归思想,考查了推理能 ( )h x 2( ) e ( )xf x ax a R= − ∈ ( ) e 2xf x ax′ = − (1) e 2 0f a=′ − = e 2a = e 2a = e(1) 02f = ≠ x e 2a = [0,1]x∈ ( )f x ⇔ 2( ) e 2xf x ax= − ≥ [0,1]x∈ 0x = 2 e 2x a x −≤ (0,1]x∈ 2 e 2( ) x g x x −= (0,1]x∈ 3 e 2e 4( ) x xxg x x −=′ + ( ) e 2e 4x xh x x= − + (0,1]x∈ ( ) e ( 1) 0xh x x′ = − ≤ ( )h x (0,1] ( ) (1) 4 0h x h e≥ = − > ( ) 0g x′ > ( )g x (0,1] max( ) (1) 2g x g e= = − 2a e≤ − a ( ,e 2]−∞ − 0a ≤ ( )y f x= 2e0 4a< < ( )y f x= 2e 4a = ( )y f x= 2e 4a > ( )y f x=力,属于中档题. 21.已知集合 ,对于 , ,定义 与 的差为 ; 与 之间的距离为 . (1)若 ,试写出所有可能的 , ; (2) ,证明: ; (3) , 三个数中是否一定有偶数?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一定有偶数,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结合新概念 可直接得解; (2)先证明 、 时,均有 ,由新概念运算即可得证; (3)设 , , ,由(2)可得 , , ,设 是使 成 立的 的个数,即可得 ,即可得解. 【详解】(1)由题意可得,所有满足要求的 , 为: , ; , ; , ; , . (2)证明:令 , , , 对 , 当 时,有 ; { }1 2{ | ( , , , ), 0,1 , 1,2, , }( 2)n n iS X X x x x x i n n= = ∈ = ≥  1 2( , , , )nA a a a=  nS∈ 1 2( , , , )n nB b b b S= ∈ A B 1 1 2 2( , , , )n nA B a b a b a b− = − − − A B 1 1 2 2( , )= + n nd A B a b a b a b− − + + − (0,1)A B− = A B , , nA B C S∀ ∈ ( , ) ( , )d A C B C d A B− − = , , nA B C S∀ ∈ ( , ), ( , ), ( , )d A B d A C d B C A B− 0ic = 1ic = i i i i i ia c b c a b− − − = − ( , )d A B k= ( , )d A C l= ( , )d B C h= ( , ) (0, )d A B d B A k= − = ( , ) (0, )d A C d C A l= − = ( , ) ( , )d B C d B A C A h= − − = t 1i i i ib a c a− = − = i 2h l k t= + − A B ( )0,0A = ( )0,1B = ( )0,1A = ( )0,0B = ( )1,0A = ( )1,1B = ( )1,1A = ( )1,0B = 1 2( , , , )nA a a a=  1 2( , , , )nB b b b=  1 2( , , , )nC c c c=  1, 2, ,i n=  0ic = i i i i i ia c b c a b− − − = −当 时,有 . 所以 . (3) , , , , , 三个数中一定有偶数. 理由如下: 设 , , , , , , 记 ,由(2)可知: , , , 所以 中 1 的个数为 , 中 1 的个数为 . 设 是使 成立的 的个数,则 . 由此可知, , , 三个数不可能都是奇数, 即 , , 三个数中一定有偶数. 【点睛】本题考查了新概念在推理与证明中的应用,考查了逻辑推理能力和新概念的理解能 力,属于中档题. 1ic = 1 (1 )i i i i i i i ia c b c a b a b− − − = − − − = − ( , )d A C B C− − 1 1 1 1 2 2 2 2 n n n na c b c a c b c a c b c= − − − + − − − +⋅⋅⋅+ − − − 1 1 2 2 ( , )n na b a b a b d A B= − + − + + − = A∀ B nC S∈ ( , )d A B ( , )d A C ( , )d B C 1 2( , , , )nA a a a= ⋅⋅⋅ 1 2( , , , )nB b b b= ⋅⋅⋅ 1 2( , , , )n nC c c c S= ⋅⋅⋅ ∈ ( , )d A B k= ( , )d A C l= ( , )d B C h= 0 (0,0, 0) nS= ⋅⋅⋅ ∈ ( , ) ( , ) (0, )d A B d A A B A d B A k= − − = − = ( , ) ( , ) (0, )d A C d A A C A d C A l= − − = − = ( , ) ( , )d B C d B A C A h= − − = ( 1,2, , )i ib a i n− = ⋅⋅⋅ k ( 1,2, , )i ic a i n− = ⋅⋅⋅ l t 1i i i ib a c a− = − = i 2h l k t= + − k l h ( , )d A B ( , )d A C ( , )d B C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