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题 第 1 页(共 16 页) 化学试题 第 2 页(共 16 页)
绝密★启用前
2020 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江苏卷)
化学试题
本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K 39 Fe 56 Zn 65
选择题(共 40 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共同抗击新冠肺炎是 2020 年中国和世界的一个焦点,正确消毒、科学使用消毒剂是一个重要环节。下列
消毒剂中含有氯元素的是
A.84 消毒液 B.酒精 C.双氧水 D.高锰酸钾
2.化学家侯德榜先生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化学原理是
NaCl+NH3+CO2 NH4Cl+NaHCO3↓。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氯化钠的电子式:
C.CO2 的结构式为: D.质量数为 37 的氯原子: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iO2 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次氯酸具有弱酸性,可用作有色物质的漂白剂
C.FeCl3溶液呈酸性,可用于腐蚀电路板上的Cu
D.铅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铅蓄电池的负极材料
4.常温下,下列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 mol·L−1 NaHCO3 溶液中:K+、Al3+、 、
B.0.1 mol·L−1 KNO3 溶液中:Na+、Cu2+、Cl−、
C.0.1 mol·L−1 KSCN 溶液中:Fe3+、 、Br−、
D.0.1 mol·L−1 NaOH 的溶液中:Na+、Ca2+、 、Cl−
5.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干燥 NH3 B.用装置乙制取氯气
C.用装置丙灼烧Al(OH)3制取Al2O3 D.用装置丁分离水和溴苯
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Cu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B.将Na2O2投入NH4Cl溶液中只可能生成一种气体
C.SO2用过量的氨水吸收,反应生成(NH4)2SO4
D.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溶液红色褪去
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H++OH− H2O
B.铝和 NaOH 溶液反应:2Al+2OH−+6H2O 2[Al(OH)4] −+3H2↑
C.Cu 与稀硝酸反应:Cu+4H++2 Cu2++2NO2↑+2H2O
D.用稀 NaOH 溶液吸收二氧化氮:OH−+2NO2 + +H2O
8.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 与 Z、W 同周期,
Z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W 与 X 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W)>r(Y)>r(Z)>r(X)
B.由 X、Y 组成的常见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W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X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强
D.Y、Z、W 三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不可能相互反应
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转化能实现的是
A.Fe(s) Fe2O3(s) FeCl3(aq)
B.NaHCO3(s) Na2CO3(s) NaOH(aq)
C.AlCl3(aq) [Al(OH)4] −(aq) Al(OH)3(s)
D.NH3(g) NO(g) HNO3(aq)
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反应 4CO(g)+2NO2(g) N2(g)+4CO2(g),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改变 CO 的物质的量,
平衡时 N2 的体积分数变化情况。由图可知,NO2 的转化率:c<b<a
B.图乙中虚线是2SO2+O2 2SO3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进程中能量的变化情况,可推知催化剂Ⅰ的
催化效果更好
C.图丙是光照氯水时溶液中O2的体积分数变化曲线,说明HClO见光分解产生了O2
D.根据图丁,若要除去 CuSO4 溶液中的 Fe3+,需要调节溶液的 pH 在 7 左右
3NO− 2
4SO −
2
4SO −
+
4NH 2
4SO −
3HCO−
3NO−
3NO−
2NO−化学试题 第 3 页(共 16 页) 化学试题 第 4 页(共 16 页)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
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 0 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 2 分,选两
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 0 分。
11.下列与 NH3 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向稀醋酸溶液中缓慢通入 NH3,溶液中 的值增大
B.3 mol H2 与 1 mol N2 混合反应生成 NH3,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 6×6.02×1023
C.用 pH 均为 11 的 NaOH 溶液和氨水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消耗氨水的体积较大
D.已知 8NH3(g)+6NO2(g) 7N2(g)+12H2O(g) ΔH<0,则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12.阿霉素是一种抗肿瘤药物,阿霉酮是生产阿霉素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阿霉酮分子中含有 2 个手性碳原子
B.阿霉酮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C.1 mol 阿霉酮最多可与 2 mol Br2 发生取代反应
D.一定条件下阿霉酮可发生氧化、加成、消去反应
13.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先向某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
溶液变为蓝色
则原溶液中一定含 I−
B 向碘水中滴入足量的 NaHSO3 溶液,碘水褪色 NaHSO3 表现还原性
C
向 5 mL 0.1 mol·L−1 KI 溶液中加入 0.1 mol·L−1
FeCl3 溶液 1 mL,振荡,用苯萃取 2~3 次后,取
下层溶液滴加 5 滴 KSCN 溶液,出现血红色
反应 2Fe3++2I− 2Fe2+
+I2 是有一定限度的
D
向 2.0 mL 浓度均为 0.1 mol·L−1 KCl 和 KI 混合
溶液中滴加 2 滴 0.1 mol·L−1 的 AgNO3 溶液,振
荡,沉淀呈黄色
Ksp(AgI)>Ksp(AgCl)
14.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 mol·L−1 Na2CO3 溶液与 0.1 mol·L−1 NaHCO3 溶液等体积混合:
c( )+c(H+)+3c(H2CO3)=c( )+c(OH−)
B.向 0.2 mol·L−1 NaHCO3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 0.1 mol·L−1 NaOH 溶液:
c( )>c( )>c(OH−)>c(H+)
C.0.1 mol·L−1 Na2CO3 溶液与 0.1 mol·L−1 盐酸等体积混合:
2c( )+c( )+c(OH−)=c(Na+)+c(H+)
D.向 0.1 mol·L−1 Na2CO3 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
c(OH−)<c(H+)+c( )+2c(H2CO3)
15.500 ℃时,在四个体积均为 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2(g)+SO2(g) SO3(g)+NO(g)。有关
物质起始时的物质的量数据如下表所示: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容器
NO2 SO2 SO3 NO
甲 0.1 0.1 0 0
乙 0.15 0.05 0.05 0.05
丙 0 0 0.2 0.2
丁 0.1 0.2 0 0
已知容器甲达到平衡时容器中 c(SO3)=0.01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甲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与容器丙到达平衡的时间相同
B.达平衡时,容器乙与容器丁压强相同
C.达平衡时,容器甲与容器丙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
D.保持温度不变容器甲达到平衡时再充入 SO2(g)、NO2(g)和 SO3(g)、NO(g)各 0.1mol,此时 v 正>v 逆
非选择题(共 80 分)
16.(12 分)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等行业,CuCl 难溶于醇和水,可溶于氯离子浓度较大的
体系[CuCl(s)+Cl− ],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氧化。以硫化铜精矿为原料生产 CuCl 的工艺如下:
(1)“氧化酸浸”前先将精矿粉碎的目的是 ▲ 。
(2)溶解时无污染气体产生,此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3)“过滤”所得滤液中溶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
(4)“反应”时,(NH4)2SO3 要适当过量,目的有:保证 Cu2+的还原效率和 ▲ 。Cu+的沉淀率与加入的
NH4Cl 的量关系如图所示,A 点 c(Cu+)大于 C 点 c(Cu+)原因是 ▲ 。
(5)醇洗的目的是 ▲ 。
17.(15 分)盐酸罗替戈汀是用于治疗早期继发性帕金森病和晚期帕金森病的药物,其合成路线流程图如下:
+
3
(H )
(CH COOH)
c
c
3HCO− 2
3CO −
2
3CO −
3HCO−
2
3CO −
3HCO−
3HCO−
2CuCl−化学试题 第 5 页(共 16 页) 化学试题 第 6 页(共 16 页)
(1)C 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 和 ▲ 。
(2)B 的分子式为 C12H12O2,写出 B 的结构简式: ▲ 。
(3)反应D→E的反应类型是 ▲ 。
(4)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X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一种X的结构简式: ▲ 。
①1 mol X 最多可与2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②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核磁共振氢谱上面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5)已知:①苯胺( )易被氧化;
② ;
③ 。
请以甲苯和(CH3CO)2O 为原料制备 ,写出相应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
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18.(12 分)过氧乙酸是一种弱酸性氧化剂,广泛用作漂白剂和高效杀菌消毒剂等。
(1)制备:冰醋酸与 H2O2 浓溶液按体积比 1∶1 混合,加入适量浓硫酸,控制温度 5 ℃~30 ℃,搅
拌 30 min 并静置 4~6 h。反应原理为 H2O2+CH3COOH CH3COOOH+H2O,制备过氧乙酸时,
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可能是 ▲ 。
(2)含量测定:
步骤 1:量取 V mL 过氧乙酸试样(液体),稀释至 100V mL 待用。
步骤 2:准确量取 20V mL 过氧乙酸稀释液于锥形瓶中,滴加少量硫酸,用浓度为 c1 mol·L−1 的
KMnO4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KMnO4 溶液体积为 V1 mL(只发生反应:
+H2O2+H+→Mn2++O2↑+H2O,未配平)。
步骤 3:准确量取 20V mL 过氧乙酸稀释液于锥形瓶中,滴加少量硫酸,加入足量的 KI 溶液,摇
匀,暗处放置 5~10 min(此时过氧乙酸转化为乙酸),加入指示剂,用浓度为 c2 mol·L−1
的 Na2S2O3 标准溶液滴定,最终消耗 Na2S2O3 溶液体积为 V2 mL(发生反应为 I2+2
2I−+ )。
①稀释过氧乙酸时,除用到烧杯及容量瓶、胶头滴管外,还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
②步骤 3 中加入的指示剂为 ▲ 。
③上述实验测得过氧乙酸的浓度为 ▲ (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写出计算过程)
19.(15 分)三氧化二锰(Mn2O3)在现代工业上应用广泛。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 MnO2)和硫锰矿(主要
成分为 MnS)为原料制备高纯度硫酸锰进而制备三氧化二锰的工艺流程如图(两种矿物中均不存在单质
杂质)。
已知:①在碱性条件下,二价锰以 Mn(OH)2 形式稳定存在,三价锰以 MnOOH 形式稳定存在。Mn(OH)2
和 MnOOH 均难溶于水和碱性溶液。
②无水 MnSO4 晶体熔点 700 ℃,在不同温度下它和 MnOOH 固体受热发生分解:4MnSO4 =====850 ℃
2Mn2O3
+4SO2↑+O2↑;2MnOOH =====250 ℃
Mn2O3+H2O↑。
(1)滤渣 1 中存在一种非金属单质,则“酸浸”时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硫酸锰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该温度范围内析出晶体的组成如题 19−1 图所示。操作 X 是从硫
酸锰溶液中获得较高纯度 MnSO4•H2O,其操作是:控制温度在 80 ℃~90 ℃之间蒸发结晶,
▲ ,使固体 MnSO4•H2O 与溶液分离, ▲ ,真空干燥。
(3)气体 Y 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实验室模拟将 Y 与软锰矿反应可得硫酸锰,反应装置如题 19−2 图所
示,实验中先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烧杯中石灰乳(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钙)的作用为 ▲ 。
(4)请补充完整由 MnSO4 溶液制备较纯净 Mn2O3 的实验方案:向 MnSO4 溶液中 ▲ ,72 h 后得到产
品 Mn2O3。(须使用的试剂:0.2 mol·L−1 氨水、3%H2O2 溶液、BaCl2 溶液、热水)
20.(14 分)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
(1) 用 H2S 和天然气生产 CS2 的反应为:CH4(g)+2H2S(g) CS2(l)+4H2(g)。
已 知 : ①CH4(g)+4S(s) CS2(g)+2H2S(g) ΔH1=a kJ·mol −1
②S(s)+H2(g) H2S(g) ΔH2=b kJ·mol −1
③CS2(l) CS2(g) ΔH3=c kJ·mol −1
则反应 CH4(g)+2H2S(g) CS2(l)+4H2(g)的 ΔH= ▲ kJ·mol−1( 用 含 a、b、c 的代数式表
4MnO−
2
2 3S O −
2
4 6S O −化学试题 第 7 页(共 16 页) 化学试题 第 8 页(共 16 页)
示)。
(2)一种铁基脱硫剂脱除硫化氢(H2S)的方法包括吸收和再生两个阶段,其工艺流程原理如题 20−1 图
所示:
①写出“再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②实验测得脱硫液温度对 H2S 的脱除率影响如题 20−2 图所示,则脱硫液的最佳温度应选择 40 ℃,
原因是:温度过低,吸收反应速率慢;温度过高, ▲ 。
③当吸收 2.24 mL(标准状况)H2S 时,若要保持脱硫液中 Fe3+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所通入的氧气的物
质的量为 ▲ 。
(3)硫化氢裂解制取氢气的反应为 2H2S(g) 2H2(g)+S2(g)。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H2S 气
体,测得体系中气体的平衡组成与温度的关系如题 20−3 图所示,M 点时,H2S 的平衡转化率为
▲ 。
(4)科研人员借助太阳能,将 H2S 转化为可再利用的 S 和 H2 的工作原理如题 20−4 图所示。该装置能实
现将光能转化为 ▲ ,光照后,b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
21.(12 分)【选做题】本题包括 A、B 两小题,请选定其中一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
则按 A 小题评分。
A.[物质结构与性质]
过渡元素铁可形成多种配合物,如黄血盐[K4Fe(CN)6]、普鲁士蓝、血红素等。
(1)已知:3K4[Fe(CN)6] 12KCN+Fe3C+3C+(CN)2↑+2N2↑
①(CN)2 分子中 σ 键和 π 键的数目比为 n(σ)﹕n(π)= ▲ 。
②(CN)2 在一定条件下氢化可以得到乙二胺(H2NCH2CH2NH2),乙二胺易溶于水,除因为是极性分
子外,还可能的原因是 ▲ 。
(2)普鲁士蓝的化学式为 Fe4[Fe(CN)6]3,写出外界离子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 ▲ 。
(3)血红素(如图)是血红蛋白的合成原料之一,血红素中的 N 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 ,请用“→”在
图中标出 Fe2+的配位键。
B.[实验化学]
乙酸正丁酯(CH3COOCH2CH2CH2CH3)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抗生素萃取剂。实验室制备少量乙酸正
丁酯的反应为:
CH3COOH+CH3CH2CH2CH2OH CH3COOCH2CH2CH2CH3+H2O。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 1:向仪器 A 中,加 11.5 mL 正丁醇(微溶于水)、7.2 mL 冰醋酸、1 mL 浓 H2SO4(催化反应)及
碎瓷片少许。
步骤 2:按图连接装置。在分水器中预先加少量水至略低于支管口(约 2 cm)。
步骤 3:通入冷却水,加热回流反应。
步骤 4:将分水器分出的酯层和反应液合并转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 5%Na2CO3 溶液、水洗涤,分离出
有机相。
步骤 5: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馏,得乙酸正丁酯。
(1)仪器 A 的名称是 ▲ ;向其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 ▲ 。
(2)装置中冷水应从 ▲ (填“a”或“b”)管口通入。
(3)实验中使用分水器的优点有 ▲ 。
(4)反应时生成的主要有机副产物有 1−丁烯(CH3CH3CH=CH2)和 ▲ (用结构简式表示)。
(5)步骤 4 中,分离出有机相的操作是 ▲ 。化学试题 第 9 页(共 16 页) 化学试题 第 10 页(共 16 页)
2020 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江苏卷)
化学·全解全析
1 2 3 4 5 6 7 8
A C D B D D B B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BD AD BC D BC
1.A 【解析】84 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NaClO,A 正确;酒精、双氧水、高锰酸钾的成分分别是 C2H5OH、
H2O2、KMnO4,B、C、D 错误。
2.C 【解析】 为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A 错误;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B 错
误;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质量数,D 错误。
3.D 【解析】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与二氧化硅的硬度大小
无关,A 错误;次氯酸可用作漂白剂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与酸性无关,B 错误;FeCl3 具有氧化性,能
与电路板上的 Cu 反应,腐蚀电路板上的 Cu,与酸性无关,C 错误;铅是金属、能导电,反应中失去电
子,具有还原性,铅蓄电池中,铅失去电子和硫酸根结合生成硫酸铅,作负极,D 正确。
4.B 【解析】0.1 mol·L−1 NaHCO3 溶液显碱性,而 Al3+水解显酸性,两种离子不能大量共存,A 错误;Na+、
Cu2+、Cl−、 与 K+、 六种离子能大量共存,B 正确;SCN−与 Fe3+容易形成配合物而不能大量共
存,C 错误;NaOH 与 反应生成 不能大量共存,同时 与 Ca2+形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
错误。
5.D 【解析】浓硫酸与氨气会发生反应,且图中氨气不能通过 U 形管,A 错误;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备
氯气需要加热,B 错误;图中被加热的仪器为蒸发皿,用来蒸发溶液,不能灼烧固体 Al(OH)3,C 错误;
水与溴苯会分层,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D 正确。
6.D 【解析】常温下铁、铝在冷的浓硫酸中钝化,Cu 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A 错误;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得
到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和铵盐反应可以得到氨气,因此一共有两种气体,B 错误;SO2 用过量的氨
水吸收,反应生成(NH4)2SO3,化合价不发生变化,C 错误;纯碱溶液水解显碱性,遇酚酞变红,向溶液
中加入 CaCl2 与 结合生成难溶的碳酸钙,平衡逆向移动,使红色褪去,D 正确。
7.B 【解析】氢氧化镁为难溶物质不能改写为离子,A 错误;2Al+2OH−+6H2O 2[Al(OH)4] −+3H2↑,
符合事实,电子、原子、电荷都守恒,B 正确;Cu 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NO 不是 NO2,C 错误;OH−+2NO2
+ +H2O 中原子、电荷都不守恒,D 错误。
8.B 【解析】X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为氧元素;Z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Y 与
Z 、 W 同 周 期 , 则 Y 可 能 为 钠 或 镁 ; W 与 X 同 主 族 , 为 硫 元 素 。 原 子 半 径 为
r(Na)>r(Mg)>r(Al)>r(S)>r(O),A 错误;由 O、Na 组成的化合物氧化钠、过氧化钠都是离子化合物,由
O、Mg 组成的化合物氧化镁是离子化合物,B 正确;氢化物的稳定性为 H2S<H2O,C 错误;Y、Z、W
三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 NaOH 或 Mg(OH)2、Al(OH)3、H2SO4,其中 Al(OH)3 为两性氢氧化
物,既能与 NaOH 反应,又能与 H2SO4 反应,NaOH 能与 H2SO4 发生酸碱中和反应,D 错误。
9.B 【解析】铁与水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A 错误;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
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B 正确;氯化铝与氨水反应只能生成氢氧化铝,不能生成偏铝酸根离子,C 错误;
一氧化氮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D 错误。
10.C 【解析】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 CO 的物质的量,平衡正向移动,另一反应物 NO2 的转化率逐渐升
高,则 NO2 的转化率:c>b>a,A 错误;根据图乙中催化剂Ⅱ降低活化能更多,催化效果更好,B 错
误;HClO 分解产生氧气,氧气体积分数随着时间不断增加,C 正确;根据图像可知,若调节溶液的 pH
在 7 左右,铜离子完全转化成沉淀,违反了除杂原则,应该调节溶液 pH 在 4 左右,D 错误。
11.BD 【解析】对表达式稍作变形得到 = ,因温度没变,故 K 值不变,在通入
氨气的过程中溶液逐渐变为醋酸铵溶液,醋酸铵是强电解质可以完全电离,因此溶液中的 c(CH3COO−)
在增大,则 减小,A 错误;N2(g)+3H2(g) 2NH3(g)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电子
转移数目小于 6×6.02×1023,B 正确;pH 均为 11 的 NaOH 溶液和氨水,物质的量浓度大的是氨水,与等
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反应,消耗氨水的体积较小,C 错误;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加的熵增反应,
且 ΔH 为负,所以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D 正确。
12.AD 【解析】最右边六元环中两个羟基上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A 正确;最右边六元环为非平面结构,
B 错误;阿霉酮分子中虽然含有酚羟基,但此环中没有氢原子可供取代,同时分子中没有双键(三键)
及还原性基团,不能发生反应,C 错误;分子中含有酚羟基、羰基、醇羟基,可以发生氧化、加成、消
去反应,D 正确。
13.BC 【解析】先向某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原溶液中可能含 I−,也有
可能含有单质碘,A 错误;向碘水中滴入足量的 NaHSO3 溶液,碘水褪色,单质碘与 NaHSO3 溶液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单质碘具有氧化性,NaHSO3 表现还原性,B 正确;KI 过量,用苯萃取 2~3 次后取下层
溶液滴加 5 滴 KSCN 溶液,出现血红色,可知 KI 与 FeCl3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能完全转化,则反
应 2Fe3++2I− 2Fe2++I2 是有一定限度的,C 正确;浓度相同,Ksp 小的先沉淀,由黄色沉淀可知 Ksp(AgI)
<Ksp(AgCl),D 错误。
14.D 【解析】由质子守恒可得:c( )+2c(H+)+3c(H2CO3)=c( )+2c(OH−),A 错误;混合溶液中溶
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HCO3 和 Na2CO3,水解程度 > ,则存在 c( )<c( ),B
错误;二者混合后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HCO3 和 NaCl,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
恒得 2c( )+c( )+c(OH−)+c(Cl−)=c(Na+)+c(H+),C 错误;向 0.1 mol·L−1 Na2CO3 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 生成碳酸氢钠,碳酸钠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溶液中:c(OH−)=c(H+)+c( )+2c(H2CO3),而通入
二 氧 化 碳 气 体 后 氢 氧 根 离 子 浓 度 减 小 , 碳 酸 氢 根 离 子 浓 度 增 大 , 则 c(OH−) <
2
4SO −
3NO−
3HCO− 2
3CO − 2
3CO −
2
3CO −
3NO−
2NO−
+
3
(H )
(CH COOH)
c
c 3(CH COO )
K
c −
+
3
(H )
(CH COOH)
c
c
3HCO− 2
3CO −
2
3CO −
3HCO− 2
3CO −
3HCO−
2
3CO −
3HCO−
3HCO−化学试题 第 11 页(共 16 页) 化学试题 第 12 页(共 16 页)
c(H+)+c( )+2c(H2CO3),D 正确。
15.BC 【解析】容器丙中物质的浓度是容器甲的两倍,反应速率快,到达平衡的时间短,A 错误;容器乙与
容器丁相比,起始物质的量相同,NO2(g)+SO2(g) SO3(g)+NO(g)反应前后物质的量相同,不管平衡
怎么变化,两个容器中物质的量相同,压强相同,B 正确;反应 NO2(g)+SO2(g) SO3(g)+NO(g)前后
物质的量相同,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容器丙反应物是 0.2 mol SO3 和 0.2 mol NO(g),等同于 0.2 mol SO2
和 0.2 mol NO2(g),是容器甲两倍,与容器甲相比,相当于加压,但平衡不移动,百分含量相同,C 正确;
甲容器中:
NO2(g) + SO2(g) SO3(g) + NO(g)
起始浓度 0.05 mol·L−1 0.05 mol·L−1 0 0
变化浓度 0.01 mol·L−1 0.01 mol·L−1 0.01 mol·L−1 0.01 mol·L−1
平衡浓度 0.04 mol·L−1 0.04 mol·L−1 0.01 mol·L−1 0.01 mol·L−1
平衡常数 K= = = ,现充入 SO2(g)、NO2(g)和 SO3(g)、NO(g)各 0.1 mol,浓
度商 Q= = = >K,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 正<v 逆,D 错误。
16.(12 分,每空 2 分)
(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酸浸速率,提高 Cu 元素的浸出率
(2)4Cu+ +10H+ 4Cu2++ +3H2O
(3)(NH4)2SO4
(4)防止 CuCl 被氧化 B 点之前存在:Cl−(aq)+Cu+ CuCl(s),B 点之后存在:CuCl(s)+Cl−(aq)
(aq),随着 NH4Cl 增加,c(Cu+)逐渐减小,A 点 c(Cu+)大于 C 点 c(Cu+)
(5)醇洗有利于加快除去 CuCl 表面的水分,防止其水解氧化
【解析】(1)硫化铜精矿为固体,参与反应需要粉碎,从而增大接触面积,加快酸浸速率,提高 Cu 元素
的浸出率。
(2)反应物是铜、硝酸铵、硫酸,溶解时无污染气体产生说明无氮氧化合物,也无氨气,硝酸根离子被
还原为铵根离子,方程式为 4Cu+ +10H+ 4Cu2++ +3H2O。
(3)硝酸根离子被还原为铵根离子,(NH4)2SO3 被铜离子氧化为(NH4)2SO4。
(4)CuCl 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氧化,而(NH4)2SO3 具有还原性,防止 CuCl 被氧化;B 点之前存在:
Cl−(aq)+Cu+(aq) CuCl(s),B 点之后存在:CuCl(s)+Cl−(aq) (aq),随着 NH4Cl 增加,c(Cu+)
逐渐减小,A 点 c(Cu+)大于 C 点 c(Cu+)。
(5)醇洗有利于加快除去 CuCl 表面的水分,防止其水解氧化。
17.(15分)
(1)醚键、羰基(2分)
(2) (3分)
(3)取代反应(2分)
( 4 ) 或 、 、
(3分)
(5) (5分)
【解析】(1)观察 C 的结构,官能团有醚键、羰基。
(2)结合 B 的分子式为 C12H12O2 和 A 的结构不难推出 B 的结构为 。
(3)反应 D→E 中,D 中甲基被氢原子取代,发生取代反应。
(4)C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X 含有两个氧原子,除了苯环外不饱和度为 2,最多可与 2 mol Br2 发生加成反
应,遇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核磁共振氢谱上面有 4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说明含有酚羟基,
且 结 构 比 较 对 称 , 所 以 结 构 简 式 为 或 、
、 。
(5)由于苯胺易被氧化,因此首先将甲苯硝化,将硝基还原成氨基后与乙酸酐发生取代反应,最后再氧
化甲基变为羧基得到产品。
18.(12 分)
(1)温度过高,H2O2 容易分解(2 分)
(2)①玻璃棒(2 分) ②淀粉溶液(2 分)
③ 2 +5H2O2+6H+ 2Mn2++5O2↑+8H2O , n(H2O2)= n( )= c1V1×10−3 mol ,( 1 分 ) I2+2
3HCO−
3
2 2
(NO) (SO )
(NO ) (SO )
c c
c c
⋅
⋅
0.01 0.01
0.04 0.04
×
×
1
16
3
2 2
(NO) (SO )
(NO ) (SO )
c c
c c
⋅
⋅
0.06 0.06
0.09 0.09
×
×
4
9
3NO− +
4NH
2CuCl−
3NO− +
4NH
2CuCl−
OCH3
OCH3
OC≡CCH3
CH3
CH3
HO C≡COCH3
CH3
CH3
HO
OCH3
OCH3
OC≡CCH3
CH3
CH3
HO C≡COCH3
CH3
CH3
HO
4MnO− 5
2 4MnO− 5
2化学试题 第 13 页(共 16 页) 化学试题 第 14 页(共 16 页)
2I−+ ,n(I2)总= n( )= c2V2×10−3 mol,(1 分)H2O2+2H++2I− I2+2H2O,该反
应 生 成 n(I2)=n(H2O2)= n(MnO4−)= c1V1×10−3mol ; ( 1 分 ) CH3COOOH+2H++2I−
I2+CH3COOH+H2O,该反应生成 n(I2)=n(I2) 总−n(I2)H2O2= c2V2×10−3 mol− c1V1×10−3mol=( c2V2−
c1V1)×10−3 mol,(1 分)则 c(CH3COOH)=( c2V2− c1V1)×10−3 mol×5÷(V×10−3 L)=5( c2V2− c1V1)
/V mol·L−1= mol·L−1。(2 分)
【解析】(1)反应物中有 H2O2,温度过高,H2O2 容易分解,造成原料损失。
(2)①配制定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需要玻璃棒;②由于有碘单质参与的反应,可以使用淀粉
溶液作为指示剂。
19.(15 分)
(1)MnO2+MnS+2H2SO4 2MnSO4+S+2H2O(2 分)
(2)趁热过滤(2 分) 用 80 ℃~90 ℃的蒸馏水洗涤 2~3 次(2 分)
(3)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 SO2 气体被氧化,导致转化率降低(2 分) 吸收 SO2 气体,防止污染
环境(2 分)
(4)加入过量 3%过氧化氢溶液和 0.2 mol·L−1 氨水,不断搅拌,直至生成大量沉淀,过滤,用热水洗涤
沉淀 2~3 次,直至滤液中滴加 BaCl2 溶液不再出现浑浊,将沉淀转移入加热装置,控制温度在 250 ℃
加热(5 分)
【解析】(1)根据题意反应物是 MnO2、MnS 及 H2SO4,生成物是 MnSO4、S 及 H2O,配平得方程式。
(2)根据图像分析,温度较高时,MnSO4•H2O 的溶解度降低,则从过滤所得的滤液中获得较高纯度
MnSO4•H2O 的操作是:控制温度在 80 ℃~90 ℃之间蒸发结晶,此时温度尚高,有大量的 MnSO4•H2O
晶体析出,所以下一步操作为趁热过滤,使固体 MnSO4•H2O 与溶液分离,下一步为洗涤晶体,需要用 80
℃~90 ℃的蒸馏水洗涤 2~3 次,再真空干燥得到产品。
(3)实验中先通入氮气的目的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 SO2 气体被氧化,导致转化率降低;石灰乳是为
了尾气吸收,吸收 SO2 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4)操作步骤是:加入过量 3%过氧化氢溶液和 0.2 mol·L−1 氨水,不断搅拌,直至生成大量沉淀,过滤,
用热水洗涤沉淀 2~3 次,直至滤液中滴加 BaCl2 溶液不再出现浑浊,将沉淀转移入加热装置,控制温度
在 250 ℃加热。
20.(14 分,每空 2 分)
(1)(a−4b−c)
(2)①4Fe2++O2+4H+ 4Fe3++2H2O
②会降低 H2S 和 O2 在脱硫液中的溶解度,也不利吸收和再生过程
③5×10−5 mol
(3)50%
(4)化学能 Fe2+−e − Fe3+
【解析】(1)①−②×4−③ 得 :CH4(g)+2H2S(g) CS2(l)+4H2(g) ΔH=(ΔH1−4ΔH2−ΔH3)kJ·mol−1=
(a−4b−c)kJ·mol −1。
(2)①图示再生过程为在酸性条件下,O2 氧化 Fe2+生成 Fe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Fe2++O2+4H+
4Fe3++2H2O;②由图示可知,脱硫液的最佳温度在 40 ℃时脱除率最高,因 H2S 和 O2 在水中的溶
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导致 H2S 的脱除率超过 40 ℃后会逐渐降低;③2.24 mL H2S 的物质的量为
2.24×10−3 L/22.4L·mol−1=1×10−4 mol,设通入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n mol,根据电子守恒可知,n mol×4=1×10−4
mol×2,则 n=5×10−5。
(3)M 点硫化氢物质的量分数和氢气物质的量分数相同,结合反应为 2H2S(g) 2H2(g)+S2(g),分解
的硫化氢和剩余硫化氢相同,则转化率为 50%。
(4)由图示可知该装置能实现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光照后,b 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Fe2+−e − Fe3+,
Fe3+再把 H2S 氧化为单质硫。
21A.(12 分,每空 2 分)
(1)①3︰4 ②乙二胺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
(2)[Ar]3d5 或 1s22s22p63s23p63d5
(3)sp2、sp3
【解析】(1)①(CN)2 分子中含有 1 个碳碳单键和 2 个碳氮三键,单键为 σ 键,碳氮三键中含有 1 个 σ 键
和 2 个 π 键,所以 σ 键和 π 键的数目比为 3︰4;②乙二胺中的氨基与水分子中羟基相互形成氢键。
(2)铁原子原子序数为 26,Fe4[Fe(CN)6]3 外界离子为 Fe3+,Fe3+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5 或
1s22s22p63s23p63d5。
(3)血红素形成 3 个化学键的 N 原子杂化类型为 sp3,形成 4 个化学键的 N 原子杂化类型为 sp2;4 个化
学键的 N 原子与铁之间形成配位键。
21B.(12 分,每空 2 分)
(1)圆底烧瓶 防止暴沸
(2)b
(3)可及时分离出水,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并结合生成水的体积判断反应是否停止
(4)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
(5)先放出下层的水层,再将有机层从上口倒入一个干燥的烧杯中
【解析】(1)仪器 A 为圆底烧瓶;加入碎瓷片的目的防止低沸点液体暴沸。
(2)冷水下进上出冷凝效果最好。
(3)实验中使用分水器,可及时分离出水,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并结合生成水的体积判断反应是否停
止。
2
2 3S O − 2
4 6S O − 1
2
2
2 3S O − 1
2
5
2
5
2
1
2
5
2
1
2
5
2
1
2
5
2
1
2
5
2
2 2 1 15 25
2
c V cV
V
−( )化学试题 第 15 页(共 16 页) 化学试题 第 16 页(共 16 页)
(4)反应物为 CH3CH2CH2CH2OH,在加热情况下可以发生分子间和分子内脱水的副反应,分别生成 1−
丁烯和丁醚。
(5)实施分液,有机层和水层分别走不同通道,先放出下层的水层,再将有机层从上口倒入一个干燥的
烧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