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段试题(Word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东省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段试题(Word版含答案)

ID:269627

大小:1.09 MB

页数:9页

时间:2020-06-1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第 4 学段考试 历 史 试 卷(高一)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2 道大题,33 道小题,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等信息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并将试卷类型 (A)和考生号的对应数字方格用 2B 铅笔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其他题目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作答。 第 I 卷(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 右图是山西浑源李峪村于 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发现的春秋后期晋墓出土的青 铜牛尊,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牛鼻上有鼻环。这件文物可用来研究当时的 ①青铜冶炼技术 ②耕作技术 ③诸侯争霸战争 ④社会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2.古代中国农民在日常耕作中创新了一系列农具,如四齿钉耙、耧车、锄头等。这反映出古代中国 A. 生产工具比较落后 B. 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C. 农耕技术缺乏进步 D. 小农经济较为分散 3.“暇蟆对我说,使君休怨嗟。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换一年。休怨嗟,休怨嗟。明年此日君见我, 不知又是谁田蛙。”《田蛙歌》形象地反映出 A.抑制土地兼并 B.农民流离失所 C.农耕经济衰退 D.地权转移频繁 4.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A.全部销往海外   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质量普遍不高   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5.《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 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A.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 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6.“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暧,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棉花的作用超越丝麻,其重要的前提条件是 A.棉花成为重要经济作物 B.棉纺织技术的成熟 C.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D.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7. 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 B.不守法纪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8.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正确的有 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 年) 种植面积(百万公顷)时间 人口 (百万) 粮食总产出 (千吨) 粮食 全部作物 粮食单产 (千克/公顷) 1400 72 20520 19.8 24.7 1038 1650 123 35055 32.0 40.0 1095 1750 260 74100 48.0 60.0 1544 1820 381 108585 59.0 73.7 1840 ①生产工具的革命性变革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③玉米、马铃薯等品种的引进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④人口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种人成为了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 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A.欧洲的殖民扩张 B.种族之间通婚 C.土著居民的减少 D.大量战争移民 10.英国作家笛福曾在评论 17 世纪欧洲某一国家时,称它是“世界的运货人、贸易的中间人和欧洲的经纪 人”。这反映了该国家 A. 工业经济在世界上最发达 B. 拥有强大的世界航运业 C. 占据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D. 冲击了英国的商业霸权 11. 1771 年,英国人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设立了一座水力纺纱厂,它被称为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工厂。这 一“现代意义”主要是指 A.动力的革命 B.生产组织的革命 C.城市化开始 D.产业结构的调整 12. 瓦特负责研究工作,企业家博尔顿负责提供新厂房、研究设备、优秀的工匠及样机的试销。随着新型 蒸汽机被制成样机并不断改进,大量资金不断涌入,形成研发—生产—研发的良性循环。这反映了 A.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使工厂应运而生 B.蒸汽机发明起源于自然科学的发现 C.研发与生产相结合推动了技术变革 D.机器的应用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开端 13.1873 年,卡内基创办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 100 多美元;1892 年卡内基把 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 12 美元以内。这主要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垄断组织适应生产力发展 C.自由竞争、优胜劣汰 D.联营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 14.下表是各文明地区或国家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份额,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国家 1750 年 1860 年 1900 年 1913 年 1928 年 西方 18.2 53.7 77.4 81.6 84.2 中国 32.8 19.7 6.2 3.6 3.4 日本 3.8 2.6 2.4 2.7 3.3 (百分比,世界总量=100%) A.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在不断扩大 B.工业革命时期中国市场依然广阔 C.英国工业产值一直居世界首位 D.走上近代化道路的日本突飞猛迸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840 年)素有印度的曼彻斯特(英国纺织工业中心)之 称的达卡,已从一个非常富庶的城市衰败为异常贫穷的小镇……这种衰败不仅发生在达卡,而且发生在其 他所有地区。”“这种衰败”在中国的表现是 A.19 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对华鸦片贸易十分猖獗 B.19 世纪四五十年代,东南沿海妇女纺织半数停工 C.1846 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比 1845 年降低四分之一 D.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异常的艰难 16.下边两幅图片中的近代企业的共同点是它们都A.属于洋务企业的典型代表 B.客观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C.引进了大量西方资金技术 D.有力地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 17.下列为 1895 年至 1900 年间,中国新设工矿企业统计表。这说明中国 共计 其中 商办 官办、官督商办 厂数 占资本总额 厂数 占资本总额 122 家 107 家 83.3% 15 家 7% A.近代企业资本雄厚 B.工业形成完整体系 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列强加速资本输出 18.从 1912 年到 1914 年,新的私人资本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涌现,出现了一个开设工厂的热潮。 这一热潮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列强经济侵略放松 B.提倡国货运动开展 C.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D.大量实业团体涌现 19. 下表反映了 20 世纪初三十年间主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指数增长情况 经济作物 1904—1909 年 1914—1919 年 1924—1929 年 1929—1933 年 棉花 100 127 164 382 花生 100 89 122 122 芝麻 100 200 250 225 油菜籽 100 140 180 187 烟叶 100 132 526 大豆 100 163 179 A.中国部分经济作物成为出口的大宗物资 B.中国部分经济作物生产布局不平衡加剧 C.中国部分经济作物生产商品化快速发展 D.中国整体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 20.下表是 1937 年和 1942 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表中数据变化可以反映出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 年 16% 4.4% 7.3% 1942 年 78% 58% 49% A. 工业结构随战争调整 B. 官僚资本的壮大 C. 政府调整了工业布局 D. 民营工业的发展21.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 1876 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行时,人们纷纷涌 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 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 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 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 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 22.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 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1912 年全国报刊共有 500 多种,1919—1920 年的两年间,仅大小学生刊物就出现了 400 多种。宣传 无政府主义的刊物在 1923 年多达 30 种。国民党主办的《民国日报》、《政治周报》,共产党办的《中国工 人》、《向导》,都是公开发行的。迎合市民口味的小报、晚报、小说报就更多了。这些报刊在当时的发行 A.冲击了专制和等级制度 B.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心声 C.有开启民智的教化功能 D.是政府干涉舆论的产物 24.马聚源是以售帽为主的店铺,始建于 1817 年,是一家久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在清末民初时北京城 曾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头一句就是”头戴马聚源”,足见其影响力。1949 年后,马聚源店走上了服务于人民 大众的新路。该“新路”是指 A.保护生产,维系企业私有 B.接受改造,成为国营企业 C.包产到户,实行按劳分配 D.明析产权,共分企业资产 25.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共和国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 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等等。”这些 建设项目的新建 A.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B.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违背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D.工业生产出现了冒进倾向 26.下图为创作于 1953 年的新年画《又增加了两分》(局部),描绘了一位年青的姑娘在麦收劳动中表现 优秀,获得了集体评工会增加的两个工分。这反映了当时 A.女性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力 B.大炼钢铁运动的蓬勃开展 C.男女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 D.互助劳动提升农民积极性 27.1960 年冬,中共中央决定在计划管理上注意综合平衡,同时对不同经济成分实行不同的计划管理方法。 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B.缓解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C.妥善地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对立 D.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28.1984 年,邓小平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经济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为扩大开放,中国采取的进一步举措是 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9.1980 年 9 月一份中央文件强调:凡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是好的和可行 的,都应加以支持,而不可拘泥于一种模式,搞一刀切。这一文件 A.彻底的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B.意在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0.在“南方谈话”20 周年之际,新华社发表社论说:垂暮之年的邓小平,靠着自己的睿智和威望,将徘徊 中的改革之舟推向一个“新航程”。这个“新航程” A.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 B.开始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 第 II 卷(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31.(14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 织)一机一杼”。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8 分) (2)阅读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6 分) 32.(14 分)养猪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建国以来,我国养猪政策屡有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地宣传壁画 材料二 1960 年北京市民每月每人供应猪肉 2 两,为缓解这种情况,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出“白地霉”, 将其置于淘米水中进行繁殖,厨师加上淀粉、藕粉和色素着色,做出红白相间、红烧肉状的“人造肉”。…… 之后,政府发布《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指出养猪应该两条腿走路,公养和私 养并举,公养猪应该以小队和食堂为主,社员户养猪也应该鼓励。 材料三 中国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是在 1978 年后,农业粮食产量逐年大增,特别是 1985 年取消全国生猪 派购,开放经营之后,大大调动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全国养猪数量快速增加。至 1992 年,全国猪肉产 量达 2600 万吨以上,人均猪肉占有量达 22.5 公斤左右。大、中城市取消了“凭票吃肉”,进入“敞开吃肉” 的时代。 ——《中国养猪业百年来的成就与变革》 (1)材料一中的“社”指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肥猪”壁画所反映的经济政策,并做简要评价。 (6 分) (2)根据材料二,为了解决猪肉供应紧张问题,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4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 1978 年后中国人能“敞开吃肉”的原因。(4 分) 33. (12 分)工业革命,一方面创造很多奇迹,一方面带来很多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 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 “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 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当时英国城市的特点是:遍布天空的烟尘,随处 可见的垃圾,污水随意排放,卫生状况极差。19 世纪初期,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仅为 40 岁,诸如伤寒、 天花、肺结核和白喉等传染病,每年要夺走 20000 的生命。印度发生的疫情传入英国,引发了英国 1831 年的霍乱,疫病共肆虐了 437 个城市。——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二 ……1848 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要求监管城市清洁卫生,以及提供清洁的自来水等。1878 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 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 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推动建立了中央卫生理事 会,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卫生标准。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 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英国环境卫生状况恶化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治理环境卫生的措施。(6 分)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 4 学段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 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D D B B A D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B A B B C C C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C B B D B B C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31. (1)特点:以种植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不断完善;小农经济是古代农业 生产的基本模式;实行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答出其中三点给 6 分) 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2 分) (2)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出其中三点给 6 分) 32.(1)人民公社(1 分);大跃进政策(1 分); 评价:反映了人们要求迫切改变落后经济面貌的愿望;(2 分)但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带来经济困难。 (2 分) (2)措施:造人造肉;(2 分)养猪公养与私养并举。(2 分) (3)原因:农业发展,粮食产量提高;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答出其中 二点给 4 分) 33.(1)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保观念缺乏;资产阶级盲目开发,破坏环境;疫 病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蔓延。(答出其中三点给 6 分) (2)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促进了环境卫生的治理和改善。(6 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