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金榜冲刺卷02 【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高考化学金榜冲刺卷02 【解析版】

ID:271114

大小:1.05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6-2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高考金榜冲刺卷 02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Fe 56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灼烧的方法能区分蚕丝和棉纤维 B.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 C.CO、甲醛、放射性元素氡(Rn)都是室内空气污染物 D.混凝法、中和法和沉淀法是常用的工业污水处理方法 【答案】B 【解析】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二者可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有烧焦的羽毛气味的是 蚕丝,故 A 正确; B.酿酒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乙醇是氧化反应,淀粉转变为葡萄糖是水解反应,故 B 错误; C.石材会释放放射性元素,装饰材料会释放 CO、甲醛,均是室内空气污染物,故 C 正确; D.混凝法是利用了胶体的凝聚作用,中和法是利用中和反应调节污水的 pH,沉淀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使重金属 离子生成沉淀而除去,都可用于废水处理,故 D 正确; 答案选 B。 8.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A.少量二氧化硫通入 氯化钡溶液中,产生白 B.在新制 Cu(OH)2 悬浊液 中加入少量的葡萄糖,加热, C.将少量钠投入 到无水乙醇中,钠 D.在盛水的烧杯中加入 氯化钠固体,小灯泡会逐色沉淀亚硫酸钡 产生砖红色沉淀 表面有气泡产生 渐亮起来 【答案】A 【解析】 A.弱酸不能制强酸,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无白色沉淀,故 A 错误; B.新制 Cu(OH)2 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可氧化葡萄糖,产生砖红色沉淀,故 B 正确; C.Na 与乙醇反应生成氢气,则钠表面有气泡产生,故 C 正确; D.NaCl 固体溶解于水,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 Na+和 Cl-,能导电,则图中小灯泡会逐渐亮起来,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 A。 9.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5.6L 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氢键数为 NA B.足量镁与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反应,产生气体 2.24L(标准状况),则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 C.含 7.8gNa2S 的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 0.1NA D.向 100mL1mol•L-1 稀盐酸中逐滴加入含 0.1molNa2CO3 的溶液,则混和液中: N(CO32-)+N(HCO3-)+N(H2CO3)=0.1NA 【答案】D 【解析】 A. 标准状况下,5.6L 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 ,而无论是甲烷还是 乙烯中,一个分子所含碳氢键数都为 4 个,故 0.25mol 混合气体无论比例如何,所含碳氢键数均为 NA,A 正确; B. 足量镁与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反应时,由于镁足量,硫酸要反应完,产生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氢气的混合气体, 体积为 2.24L(标准状况),总物质的量为 0.1mol,产生二氧化硫时,硫由+6 价变为+4 价,生成 1mol 二氧化硫 转移 2mol 电子,产生氢气是,2mol 氢离子产生 1mol 氢气,转移电子仍为 2mol,即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气体 的 2 倍,故生成 0.1mol 混合气体,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B 正确; C. 7.8gNa2S 的物质的量 ,S2-总数为 0.1NA ,而在水溶液中,S2-水解产生 HS-和 OH-,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变多,所以大于 0.1NA,C 正确; D.向 100mL1mol•L-1 稀盐酸中逐滴加入含 0.1molNa2CO3 的溶液时,开始时,稀盐酸过量,立即有二氧化碳放出, 根据物料守恒,混合液中:N(CO32-)+N(HCO3-)+N(H2CO3)HSO3- 【答案】C 【解析】 加入 NaHSO3 的物质的量在 0→a,发生的反应为:2IO3-+5HSO3-=5SO42-+I2+H2O+3H+,加入 NaHSO3 的物质的量 在 a→b,发生的反应为:I2+HSO3-+H2O=I-+SO42-+3H+。 A.A 点时,10mL0.2mol·L-1 的 KIO3 溶液中的 KIO3 恰好完全被亚硫酸氢钠还原为 I2,由原子守恒可知,n(I2)= n(KIO3)= ×0.2×10×10-3=1.0×10-3mol,A 正确; B.2IO3-+5HSO3-=5SO42-+I2+H2O+3H+,由离子方程式可知,0a 消耗的亚硫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 2.5×0.2×10×10-3=5.0×10-3mol;加入 NaHSO3 的物质的量在 a→b,发生的反应为:I2+HSO3-+H2O=I-+SO42-+3H+, 故 ab 消耗的亚硫酸氢钠的物质的量恰好与 1.0×10-3molI2 完全反应,所以 ab 消耗的亚硫酸氢钠的物质的量 1.0×10-3mol,0a:ab=(5.0×10-3mol):(1.0×10-3mol)=5:1,B 正确; C.当溶液中的 n(I2)=5×10-4mol 时,n(I2)=5×10-4molHSO3-,D 正确; 答案选 C。 13.常温下,向 10.00mL 浓度均为 0.100mol•L-1 的 NaOH 溶液和二甲胺[(CH3)2NH•H2O]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 1 2 1 2酸。利用传感器测得该过程溶液中的阳离子总浓度变化曲线如图;巳知二甲胺在水中电离与氨相似,常温下 Kb[(CH3)2NH•H2O]=l.60×l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点溶液中,c[(CH3)2NH2+]约为 l.60×l0-4mol/L B.从 a 到 c 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b 点 C.c 点溶液中:3c(Na+)+c[(CH3)2NH2+]=2c(Cl-) D.V(HCl)=15.00mL 时,c[(CH3)2NH2+]<c[(CH3)2NH•H2O] 【答案】A 【解析】 A. a 点溶液为浓度均为 0.100mol•L-1 的 NaOH 溶液和二甲胺[(CH3)2NH•H2O]的混合溶液,二甲胺的电离被抑制, 则 c(OH-)≈0.100mol•L-1,c[(CH3)2NH•H2O] ≈0.100mol•L-1, , c[(CH3)2NH2+]≈l.60×l0-4mol/L,A 正确; B.由图中 a 到 b 阳离子总浓度不断降低可知,a 到 b 是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过程,b 点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中 和,故可推知 HCl 的浓度为 0.100mol•L-1,b 点为二甲胺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b 点因二甲胺的电离呈碱性,水 的电离被抑制,b 到 c 是盐酸中和二甲胺的过程,c 点二甲胺被恰好中和,其氯化物水溶液因水解呈酸性,故水 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c 点,B 错误; C.c 点溶液中,加入 HCl 的体积为 20mL,则溶液中 , ;因为水解消耗一部分,故 ,则 3c(Na+)+c[(CH3)2NH2+]≠2c(Cl-),C 错误; D.V(HCl)=15.00mL 时,二甲胺有一半被中和,(CH3)2NH2Cl 和(CH3)2NH•H2O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均为 ,常温下 Kb[(CH3)2NH•H2O]=l.60×l0-4,则溶液中 , 溶液呈碱性,即二甲胺的电 ( ) ( ) ( ) ( ) ( )1 3 2 3 22 2 4 b 3 2 12 3 22 OH CH NH 0.100mol L CH NH CH NH H O = =l.60 l00.100mol LCH NH H O c c c K c − + − + − −    ⋅    ⋅ = ×  ⋅ ⋅  20 0.1 2(Cl ) mol / L20 10 30c − ×= =+ 10 0.1 1(Na ) mol / L20 10 30c + ×= =+ ( )3 22 10 0.1 1 mol / L20 10CH NH 30c +   × =+< 1 11 0.100mol L 0.0333mol L3 − −× ⋅ ≈ ⋅ ( ) ( ) ( ) ( ) b 3 2 3 22 2 4 1 3 22 CH NH H O CH NH H O OH l.60 l0 mol L CH NH K c c c − − − +    ⋅ ⋅ ⋅   = ≈ × ⋅  离程度大于(CH3)2NH2Cl 水解程度,故 c[(CH3)2NH2+]>c[(CH3)2NH•H2O],D 错误; 答案选 A。 二、非选择题:共 58 分,第 26~28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5~36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 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43 分。 26.(14 分)一种以辉铜矿(主要成分为 Cu2S,含少量 SiO2)为原料制备硝酸铜晶体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浸取”过程中 Cu2S 溶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恒温“浸取”的过程中发现铜元素的浸取速率先增大后减少,有研究指出 CuCl2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该过程 的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①Cu2S+2CuCl2=4CuCl+S;②__________。 (3)向滤液 M 中加入(或通入)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所得物质可循环利用。 a.铁 b.氯气 c.高锰酸钾 d.氯化氢 (4)“保温除铁”过程中,加入CuO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向浓缩池中加入适量HN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操作 1 是_______________。 (5)某探究性小组的研究成果如图所示,可以用废铜屑和黄铜矿来富集 Cu2S。通入的硫化氢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当转移 0.2mol 电子时,生成 Cu2S________mol。 【答案】(1)Cu2S+4Fe3+=2Cu2++4Fe2++S (2 分) (2)CuCl+FeCl3=CuCl2+FeCl2 (2 分) (3) b (1 分) (4)调节溶液的 pH,使铁完全转化为 Fe(OH)3 沉淀(2 分) 抑制 Cu2+的水解(2 分) 冷却(降温)结晶 (1 分) (5)催化剂 (2 分) 0.2 (2 分) 【解析】 辉铜矿加入氯化铁溶液溶解浸取,二氧化硅不反应,过滤得到矿渣用苯回收硫单质,说明 Cu2S 和 FeCl3 发生反 应生成 S 单质,还生成氯化铜、氯化亚铁。在滤液中加入铁还原铁离子和铜离子,然后过滤,滤液 M 主要含有 氯化亚铁,保温除铁加入稀硝酸溶液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用氧化铜调节溶液 pH,使 Fe3+转化为 Fe(OH)3沉淀,过滤分离,滤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铜,加入硝酸抑制铜离子水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硝酸 铜晶体。 (1)浸取过程中 Fe3+将 Cu2S 氧化成 Cu2+和硫单质,本身被还原为二价铁离子,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得 其离子反应方程式,故答案为:Cu2S+4Fe3+=2Cu2++4Fe2++S; (2)根据 CuCl2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最终产物为 CuCl2,可得反应②为三氯化铁氧化氯化亚铜为氯化铜,故答 案为:CuCl+FeCl3=CuCl2+FeCl2; (3)M 中主要物质为氯化亚铁,通入氯气可生成氯化铁,实现循环使用,故答案为:b; (4)“保温除铁”过程要除去 Fe3+,故需要加入氧化铜来调节 pH 值,使 Fe3+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铜离子会水解, 故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程中需要加入硝酸来抑制其水解,故答案为:调节溶液的 pH,使铁完全转化为 Fe(OH)3 沉淀;抑制 Cu2+的水解;冷却(降温)结晶; (5)从图中可知,反应前后硫化氢的质量和性质没有发生改变,为催化剂,在该转化中 Cu 被氧化成 Cu2S,化 合价升高+1 价,CuFeS2 被还原成 Cu2S,化合价降低-1 价,根据电子守恒,当转移 0.2mol 电子时,生成 Cu2S 0.2 mol,故答案为:催化剂;0.2。 27.(14 分)环氧乙烷常用于一次性口罩生产过程中灭菌和新冠病毒的消杀,工业上常利用乙烯直接氧化法生产 环氧乙烷( ),发生的反应如下。 主反应Ⅰ:2CH2=CH2(g)+O2(g) 2 (g) ΔH1=-210kJ·mol-1 副反应Ⅱ:CH2=CH2(g)+3O2(g) 2CO2(g)+2H2O(l) ΔH2=-1324kJ·mol-1 副反应Ⅲ:2 (g)+5O2(g) 4CO2(g)+4H2O(g) ΔH3 已知:环氧乙烷选择性是指乙烯进行反应Ⅰ生成环氧乙烷的优势。 (1)ΔH3=__kJ·mol-1。 (2)①图 1 是乙烯转化率、环氧乙烷选择性与流速关系的图象,图中随进料气的流速加快,乙烯的转化率下降, 其可能原因是__。 ②图 2 是乙烯转化率、环氧乙烷选择性与压强关系的图象,图中当反应体系的压强高于 2.4MPa,环氧乙烷选择 性下降,其可能原因是__。(3)实验测得反应Ⅰ中,υ 正=K 正·x2(CH2=CH2)·x(O2),υ 逆=K 逆·x2( ),(式中 x 为物质的量分数;K 正、K 逆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①若在 1L 的密闭容器中充 2molCH2=CH2(g)和 1molO2(g),在一定温度下只发生反应 I,达到平衡时 CH2=CH2 的 转化率为 75%,则该反应平衡常数的值为__。 ②若平衡后仅升高温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x(CH2=CH2)增大,x( )减小 B.K 正与 K 逆的比值增大 C.υ 正减小,υ 逆增大 D.K 正与 K 逆的比值减小 (4)将乙烯与饱和食盐水的电解产物反应,转化为氯乙醇[CH2(OH)CH2Cl],氯乙醇进一步反应生成环氧乙烷, 其电解简易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CH2=CH2+H2O+Cl2→CH2(OH)CH2Cl+HCl ①a 电极为__(选填“阴极”或“阳极”),其电极反应式为:__。 ②b 电极区域生成环氧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__。 【答案】 (1)-2438 (2 分) (2)①流速越快,反应物接触时间越短,原料气与催化剂接触时间短,原料利用率低,导致乙烯转化率下降 (2 分) ②压强增大,主、副反应速率增加,副反应Ⅱ速率可能比主反应速率增大得快,使环氧乙烷的选择性降低;压强 增大,副反应Ⅲ的平衡逆移,环氧乙烷浓度增大,不利于反应Ⅰ正向进行,故环氧乙烷选择性降低 (2 分) (3)36(2 分) AD (2 分) (4)①阳极 (1 分) ② 2Cl--2e-=Cl2 (1 分) CH2(OH)CH2Cl+NaOH→ +NaCl+H2O (2 分) 【解析】 【分析】【详解】 (1)主反应Ⅰ:①2CH2=CH2(g)+O2(g) 2 (g) ΔH1=-210kJ·mol-1 副反应Ⅱ:②CH2=CH2(g)+3O2(g) 2CO2(g)+2H2O(l) ΔH2=-1324kJ·mol-1 副反应Ⅲ:③2 (g)+5O2(g) 4CO2(g)+4H2O(g) ΔH3 根据盖斯定律,将②×2-①得反应③2 (g)+5O2(g) 4CO2(g)+4H2O(g) ΔH3=-2438kJ·mol-1。故答案 为:-2438; (2)①图 1 随进料气的流速加快,乙烯的转化率下降,其可能原因是流速越快,反应物接触时间越短,原料气 与催化剂接触时间短,原料利用率低,导致乙烯转化率下降。故答案为:流速越快,反应物接触时间越短,原料 气与催化剂接触时间短,原料利用率低,导致乙烯转化率下降; ②图 2 当反应体系的压强高于 2.4MPa,环氧乙烷选择性下降,其可能原因是压强增大,主、副反应速率增加, 副反应Ⅱ速率可能比主反应速率增大得快,使环氧乙烷的选择性降低;压强增大,副反应Ⅲ的平衡逆移,环氧乙 烷浓度增大,不利于反应Ⅰ正向进行,故环氧乙烷选择性降低。故答案为:压强增大,主、副反应速率增加,副 反应Ⅱ速率可能比主反应速率增大得快,使环氧乙烷的选择性降低;压强增大,副反应Ⅲ的平衡逆移,环氧乙烷 浓度增大,不利于反应Ⅰ正向进行,故环氧乙烷选择性降低; (3)①若在 1L 的密闭容器中充 2molCH2=CH2(g)和 1molO2(g),在一定温度下只发生反应 I,达到平衡时 CH2=CH2 的转化率为 75%, 平衡时乙烯、氧气、环氧乙烷物质的浓度分别是:0.5mol·L-1、0.25mol·L-1、1.5mol·L-1, =36,则该反应平衡常数的值为 36。故答案为:36; ②A.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x(CH2=CH2)增大,x( )减小,故 A 正确; B.υ 正=K 正·x2(CH2=CH2)·x(O2),υ 逆=K 逆·x2( ),达到平衡时 υ 正=υ 逆,则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的 倍数,则 K 正与 K 逆的比值减小,故 B 错误; C.升高温度,υ 正增大,υ 逆增大,故 C 错误; D.由 B 项分析知,K 正与 K 逆的比值减小,故 D 正确; 2 2 2 2 42CH =CH (g) + O (g) 2C H O( g) mol 2 1 mol 1.5 0.75 1.5 mol 0.5 0.25 1.5  环氧乙烷, 起始 转化 平衡 2 2 1.5 0.5 0.25K = × ( ) ( ) ( ) 2 2 ·x x x K K =正 逆 环氧乙烷 乙烯 氧气故选 AD; (4)①a 连接电源正极,a 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其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故答案为:阳 极;2Cl--2e-=Cl2; ②b 为阴极,生成 NaOH,CH2(OH)CH2Cl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环氧丙烷和 NaCl,b 电极区域生成环氧乙烷 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OH)CH2Cl+NaOH→ +NaCl+H2O;故答案为:CH2(OH)CH2Cl+NaOH→ +NaCl+H2O。 27.(15 分)某化学实验小组欲制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并用离子交换法测定其配离子的电荷,实验过程如下: Ⅰ.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 ①称取 ,加数滴 ,另称取 ,分别以蒸馏水溶解,将两溶液 缓慢混合并加热至沸,搅拌并维持微沸约 后停止加热,此时有 晶体产生,待充分沉降后过滤, 以热蒸馏水洗涤沉淀。 ②称取 ,加 蒸馏水,微热使其溶解,将该溶液加至已洗净的 中,将盛该 混合物的容器置于 40℃热水中,以滴管缓慢加入约 ,边加边搅拌,加完后,需检验 是否氧化 彻底。 ③在生成 的同时也有 生成,需在微沸情况下补加 溶液,将其进一步转化为 。向所得绿色溶液中加入 乙醇,将一小段棉线悬挂在溶液中,一端固定好,盖好烧杯, 暗处放置数小时,即有 析出,抽滤,向晶体上滴加少许乙醇,继续抽干,转移至表面皿上,低 温干燥 ,称重,计算产率。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加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如何证明沉淀已洗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检验 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不能用酸性 溶液检验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③中 转化为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Ⅱ.离子交换法测定三草酸合铁(Ⅲ)酸钾中配离子的电荷 原理: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某些离子具有特别的亲和力,当含有这些离子的溶液流过交换树脂时,会吸附在树脂 上,树脂上原有的另一类同种电性离子会被溶液带出,从而实现离子的完全交换。 实验步骤:将准确质量的样品溶于水后,使其完全通过 型离子交换树脂,样品中配离子即与氯离子实现交换。 (4)若流出的交换液中 ,被交换配离子 n(配离子) ,则该配离子的负电荷数为 ( ) ( )4 42 25.0g NH Fe SO 2 4H SO 2 2 4 21.7gH C O 2H O⋅ 4min 2 4 2FeC O 2H O⋅ 2 2 4 23.5gK C O H O⋅ 10mL 2 4 2FeC O 2H O⋅ 2 28mL 6%H O 2+Fe ( )3 2 4 3K Fe C O   3Fe(OH) 2 2 4H C O ( )3 2 4 3K Fe C O   10mL ( )3 2 4 3K Fe C O   20min 2+Fe 4KMnO 3Fe(OH) ( )3 2 4 3K Fe C O   -Cl ( )-n Cl =x mol =y mol___________________。 (5)以沉淀滴定法测定 :将流出液稀释至 ,取 ,以 为指示剂,用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 。 ①溶解度 __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 ②若离子交换步骤称取的样品物质的量为 ,该样品中配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抑制 水解(1 分) 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不产生沉淀则已洗净(其他 合理答案)(2 分) (2) (2 分) 溶液中的 也可与 反应,干扰检验 (2 分) (3) (反应条件答“微沸“也可)(2 分) (4) (2 分) (5)大于 (2 分) 2.8 (2 分) 【解析】 【分析】 Ⅰ.根据制备流程,结合盐类的水解、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操作分析解题即可。 Ⅱ.根据溶液是电中性和电荷守恒分析离子交换法测定三草酸合铁(Ⅲ)酸钾中配离子的电荷。 【详解】 (1)Fe2+易水解,则步骤①中(NH4)2Fe(SO4)2 固体中先加硫酸的作用是抑制 Fe2+水解;沉淀表面附着液中含有 SO42-,则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不产生沉淀则沉淀已洗净; (2)步骤②中,因溶液中的 有还原性,也可与 反应,干扰检验,故检验 应选择 ,而不能用酸性 溶液; (3)步骤③中 转化为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溶液是电中性的,则 Cl-所带负电荷总量和被交换配离子所带负电荷总量相等,即 xmol×1=ymol×n,n= , 即该配离子的负电荷数为 ; (5)①选用 K2CrO4 溶液作指示剂,说明 Cl-沉淀完全后才生成 Ag2CrO4,可知 Ag2CrO4 溶解度大于 AgCl; ②滴定时消耗 21.00mL0.100mol/LAgNO3 溶液,则溶液中 Cl-的物质的量为 0.100mol/L×0.021L× ( )-n Cl 100mL 25.00mL 2 4K CrO 30.1000mol/LAgNO 21.00mL 2 4Ag CrO AgCl -33 10 mol× 2+Fe [ ]3 6K Fe(CN) 2- 2 4C O 4KMnO ( )3 2 2 4 2 2 4 3 2 4 232Fe(OH) +3H C O +3K C O 2K Fe C O +6H O∆    x y 2- 2 4C O 4KMnO 2+Fe [ ]3 6K Fe(CN) 4KMnO 3Fe(OH) ( )3 2 4 3K Fe C O   ( )3 2 2 4 2 2 4 3 2 4 232Fe(OH) +3H C O +3K C O 2K Fe C O +6H O∆    x y x y 100mol 25mL=0.0084mol,结合电荷守恒可知样品中配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为 =2.8。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2 道化学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化学——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15 分) Cu、Zn 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 (1)Cu、Zn 在周期表中________区,焰色反应时 Cu 的 4s 电子会跃迁至 4p 轨道,写出 Cu 的激发态电子排布 式___________。 (2)分别向 CuSO4、MgSO4 溶液加氨水至过量,前者为深蓝色溶液,后者为白色沉淀。 ①NH3 与 Cu2+形成配合物的能力大于 Mg2+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中的水存在 H3O+、 等微粒形式, 可看作是 H3O+与 H2O 通过氢键形成的离子,则 的结 构式为___________。 (3)Zn 的某种化合物 M 是很好的补锌剂,结构式如图: ①1 mol M 含有的 σ 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 ②常见含氮的配体有 H2NCH2 COOˉ、NH3、 等,NH3 的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 的中心氮原子杂 化方式为__________。 ③M 在人体内吸收率高的原因可能是锌形成配合物后,电荷__________(填“变多”“变少”或“不变”),可在消化道 内维持良好的稳定性。 (4)卤化锌的熔点如表: 卤化锌/ ZnX2 ZnF2 ZnCl2 ZnBr2 熔点/℃ 872 283 394 则 ZnX2 熔点如表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Zn 的某种硫化物的晶胞如图所示。已知 S2-和 Zn2+的半径分别为 r1 pm、r2 pm,且 S2-与 Zn2+相切,NA 为阿 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写计算表达式)。 3 0.0084mol 1 3 10 mol− × × + 5 2H O + 5 2H O + 5 2H O 3N− 3N−【答案】(1)ds (1 分) [Ar]3d104p1 (1 分) (2)①由于 Cu2+对配体 NH3 的孤电子对吸引力大,配位键强 (2 分) ② (2 分) (3)①20NA(2 分) ②三角锥形 (1 分) sp 杂化 (1 分) ③变少 (1 分) (4) ZnF2 为离子晶体,熔点最高;ZnCl2、ZnBr2 分子晶体,ZnBr2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作用力,熔沸点 较高 (2 分) (5) 3.88 × 1032 [ 4(푟1 + r2) 3 ]3푁퐴 (2 分) 【解析】 (1)Cu 为 29 号元素,Zn 为 30 号元素,据此分析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3)①单键均为 σ 键,双键或三键中有一个 σ 键,配位键为 σ 键; ②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空间构型,根据等电子体理论判断杂化方式; (4)先判断晶体类型,离子晶体的熔点与晶格能有关;分子晶体的熔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 (5)先根据晶胞半径计算晶胞棱长,确定晶胞体积,再根据均摊法确定晶胞内各原子的数目,确定晶胞质量, 根据 计算密度。 (1)Cu 为 29 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4 周期第ⅠB 族,为 ds 区元素,Zn 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4 周期ⅡB 族,属 于 ds 区元素,Cu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焰色反应时 Cu 的 4s 电子会跃迁至 4p 轨道,则 Cu 的激 发态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p1 或 1s22s22p63s23p63d104p1; (2)①由于 Cu2+对配体 NH3 的孤电子对吸引力大,配位键强,所以 NH3 与 Cu2+形成配合物的能力大于 Mg2+; ②H5O2+可看作是 H3O+与 H2O 通过氢键形成的离子,结构式为: ; (3)①C—C 单键、C—H 单键、N—C 单键、C—O 单键、N—H 单键均为 σ 键,C=O 双键中有一个 σ 键,O 原 子、N 原子与 Zn 之间的配位键为 σ 键,所以 1 个 M 含有 20 个 σ 键,所以 1molM 含有的 σ 键个数为 20NA; ②NH3 分子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4,含一对孤电子对,所以为三角锥形; 与 CO2 原子总数相 同,价电子总数相同,二者互为等电子体,CO2 为直线形分子,C 原子为 sp 杂化,所以 中心 N 原子杂化方 式为 sp 杂化; ③M 在人体内吸收率高的原因可能是锌形成配合物后,电荷变少,可在消化道内维持良好的稳定性; (4)由表中熔点数据可知,ZnF2 与其他两种的晶体类型不同,ZnF2 为离子晶体,熔点最高;ZnCl2、ZnBr2 为分 m V ρ = 5-1 33+ 2 × 3N− 3N−子晶体,ZnBr2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作用力,熔沸点较高; (5)根据该硫化物的晶胞结构可知,S2-位于 Zn2+的正四面体中心,根据几何关系,晶胞的体对角线为 S2-和 Zn2+ 的半径之和的 4 倍,设晶胞的棱长为 a,则有 a=4(r1+r2),所以晶胞棱长 a= pm,则晶胞的体积 V= pm3;根据均摊法,晶胞内 Zn2+的个数为 =4,S2-的个数为 4,所以晶胞的质量 m= ,所以晶体的密度为 ρ= = g·cm-3。 36.[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15 分) 抗倒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间产物 G 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I. +R3OOC-CH=CH-COOR4 II. +R1OH (1)烃 A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C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 (2)D 为反式结构,则 D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3)试剂 E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D→F 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写出 F→G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C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同时满足下列 a、b 两个条件的 C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种(不含立体异构)。 请写出一种同时满足 a、b、c 三个条件 C 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含立体异 构)。 a.能发生银镜反应 3 ( )1 2 4 r +r 3 31 24(r +r )[ ] 3 1 18 +68 6 × × A 65 4+32 4 gN × × A 3 31 2 65 4+32 4 g 4(r +r )[ ] pm 3 N × × 32 31 2 A 3.88 10 4(r +r )[ ] 3 N × b.分子呈链状结构,分子中含有酯基和碳碳双键,但不存在 结构,其中 R1、R2 分别代表氢或其他 基团 c.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为 1∶1 (6)已知:碳碳双键在加热条件下易被氧气氧化。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补全 B→C 的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 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2C=CH-CH=CH2 (1 分) 羧基 (1 分) (2) (2 分) (3) (1 分) 加成反应 (1 分) (4) +CH3CH2OH (2 分) (5)4(2 分) HCOOCH=HCOOH 或 (2 分) (6) (3 分) 【解析】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 为 CH2=CH-CH=CH2,B 为 BrCH2CH=CHCH2Br,C 为 HOOCCH=CHCOOH,D 为 CH3CH2OOCCH=CHCOOCH2CH3,E 为 ,F 为 ,G 为 。 (1) 烃 A 的结构简式 CH2=CH-CH=CH2,C 为 HOOCCH=CHCOOH,根据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 C 中含氧官能 团的名称为羧基; (2) D 为 CH3CH2OOCCH=CHCOOCH2CH3,D 为反式结构,说明碳碳双键连接的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在双键 的异侧,则 D 结构简式空间构型为: ; (3) E 结构简式为 ,D 为 ,D 与丙酮 发生加成反应产生 F: ,故 D→F 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4) F 为 ,F 在 EtONa 及 HCl 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反应产生 G 和 CH3CH2OH,反应方程式为: +CH3CH2OH; (5)物质 C 为 HOOCCH=CHCOOH,其同分异构体满足条件:a.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b.分子呈链 状结构,分子中含有酯基和碳碳双键,但不存在 结构,其中 R1、R2 分别代表氢或其他基团,则其 可能结构为:HCOO-CH=CH-COOH、 、HCOO-CH=CHOOCH、 ,共有四种同 分异构体;若还同时满足条件:c.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为 1∶1,则其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HCOO-CH=CHOOCH、 ; (6) B 为 BrCH2CH=CHCH2Br,C 为 HOOCCH=CHCOOH,B 发生多步反应生成 C,对比 B、C 的结构,B 可 以先在加热和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HOCH2CH=CHCH2OH,然后再与 HBr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HOCH2CH2CHBrCH2OH,继而连续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HOOCCH2CHBrCOOH,最后发生消去反应、酸化得到 HOOCCH=CHCOOH,故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