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相应位置贴好条形
码.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相应位置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 ,则 A∩B=( ).
A. [-2,-1] B. [-1,2) C. {-2,-1} D. {-1,2}
2.已知复数 满足 ,则在复平面内,复数 所对应的点位于第( )象限
A.一 B.二 C.三 D.四
3.平面向量 与 的夹角为 60°,且 , 为单位向量,则 ( )
A. B. C. 19 D.
4.已知圆 C:x2+y2-10y+21=0 与双曲线 的渐近线相切,则该双曲线的
离心率是( )
A. B. C. D .
5.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
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下饼图:
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
B.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
C.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没有增加
D.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
6.已知等比数列 的前 项和为 ,若 , 则 ( )
A. B. C. D. 6
7.海伦公式是利用三角形的三条边的边长 直接求三角形面积 S 的公式,表达式为:
;它的特点是形式漂亮,便于记忆。中国宋代的数学家
秦九韶在 1247 年独立提出了“三斜求积术”,虽然它与海伦公式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与海伦公
式完全等价,因此海伦公式又译作海伦-秦九韶公式。现在有周长为 的△ABC 满足
,则用以上给出的公式求得△ABC 的面积为( )
A. B. C. D. 12
8.函数 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9. △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 ,
,则角 C=( )
A. B. C. D.
10.设函数 ,则使得 成立的 的取值范围是( )
A.(-1,1) B. C. D.
11.已知函数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存在 ,使得 成立 B.存在 ,使得 成立
C.存在 ,使得 在 上单调递减 D.若存在 ,使得 ,则必有
12. 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AC∩BD=O,E 是线段 B1C(含端点)上的一动点,
则
3(cos sin )3b a C C= + 2a =
2 6
3c =
3
π
6
π 3
4
π
4
π
{ }2| 2 3 0A x x x= − − ≥ 2 02
xB x Z x
+= ∈ ≤ −
z 9 3z z i+ = + z
a b 3a = b 2a b+ =
3 19 2 3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2 5
3
5
2 5
0 01
{ }na n nS 2
2
3a =
1 2 3
1 1 1 13
2a a a
+ + =
3S =
26
9
13
3
13
9
, ,a b c
+c( )( )( ), 2
a bS p p a p b p c p += - - - =
10+2 7
sin :sin :sin 2:3: 7A B C =
8 7 4 7 6 3
( ) ( ) ( )2
sinx xe e x
f x xe
π π
−+
= − ≤ ≤
32( ) ln 2
xf x xx
+= +- (2 ) (4 3) 0f x f x+ - > x
1( ,1)2
1( ,1)4
1 5( , )4 4
( ) sin( ), (0, ),2 2f x x
π πω ϕ ω ϕ= + ∈ < 1(0) 2f =
2(0, )3x∈ ( ) 1f x = 4(0, )3x∈ ( ) 0f x =
0m > ( )f x (0, )m 0x > ( ) 1f x = 2
3x >①OE⊥BD1; ②OE∥面 A1C1D;
③三棱锥 A1﹣BDE 的体积不是定值;④OE 与 A1C1 所成的最大角为 90°.
上述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13.已知一组数 1,2,m,6,7 的平均数为 4,则这组数的方差为______.
14. 已知 满足 ,且 的最大值等于 .
15.函数 有且只有一个零点,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16. 已知 F1,F2 分别为双曲线 的左焦点和右焦点,过点 F2 且斜率为
的直线 l 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 A,B 两点, 的内切圆圆心为 ,半径为 r1,
的内切圆圆心为 ,半径为 r2,则直线 的方程为:______;若 r1=3r2,则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 分)已知数列 的前 项和为 ,满足 , .
(1)求 的通项公式;(2)记 ,求数列 的前 项和为
18.(12 分)如图,三棱台 的底面是正三角形,平面
平面 , , .
(Ⅰ)求证: ;
(Ⅱ)若四边形 的面积等于 ,
求三棱锥 的体积.
19.(12 分)十九大报告要求,确保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
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
真贫、真脱贫。某贫困地区扶贫办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要求,带领农村地区人民群
众脱贫奔小康,扶贫办计划为某农村地区购买农机机器,假设该种机器使用三年后即被淘汰.农机
机器制造商对购买该机器的客户推出了两种销售方案:
方案一:每台机器售价 7000 元,三年内可免费保养 2 次,超过 2 次每次收取保养费 200 元;
方案二:每台机器售价 7050 元,三年内可免费保养 3 次,超过 3 次每次收取保养费 100 元.
扶贫办需要决策在购买机器时应该选取那种方案,为此搜集并整理了 50 台这种机器在三年使用期
内保养的次数,得下表:
保养次数 0 1 2 3 4 5
台数 1 10 19 14 4 2
记 x 表示 1 台机器在三年使用期内的保养次数.
(1)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求“x 不超过 3”的概率;
(2)按照两种销售方案,分别计算这 50 台机器三年使用期内的总费用(总费用=售价+保养费),
以每台每年的平均费用作为决策依据,扶贫办选择那种销售方案购买机器更合算?
20.(12 分)已知函数 .
(1)讨论函数 的单调性;
(2)设 ,当 时,证明: .
21.(12 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已知 ,动点 满足 .
(1)求动点 的轨迹 的方程;
(2)若点 M 为(1)中轨迹 上一动点, ,直线 MA 与 的另一个交点为 N;记
,若 t 值与点 M 位置无关,则称此时的点 A 为“稳定点”。是否存在 “稳定点”?若
存在,求出该点;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请考生在第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题目,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
一个题目计分,作答时,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对应的方框涂黑.
22.(10 分)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直线 的参数方程为 (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 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为 .
(1)求直线 l 的普通方程及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若直线 l 与曲线 C 交于 A,B 两点,求线段 AB 的中点 P 到坐标原点 O 的距离.
23.(10 分)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 的最大值为
(1)求 的值
(2)已知 为正数,且 ,证明:
l
33 2
1
2
x t
y t
= +
=
4cosρ θ=
,x y 2
1
2
y x
x y
x
≥
+ ≤
≥
2z x y= −
( ) xf x e ax= - a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 0)k k > 1 2AF F∆ 1O
1 2BF F∆ 2O 1 2O O
_____k =
{ }na n nS 3 32 1S a= − 1 2 ( )n na a n N ∗
+ = ∈
{ }na ( )2 1logn n nb a a += ⋅ { }nb n nT
ABC EFG−
ABC ⊥ BCGF 2 =2CB GF= BF CF=
AB CG⊥
BCGF 3
B ACE−
2( ) ( , ), ( ) ( 1)xf x x ae a b Rb g x x a x= + ∈ = + ++
( )f x
( ) ( )h x xf x¢= 0, 1x a< ≤ ( ) ( )g x h x>
xOy ( ) ( )3,2 , 3,0Q F− P | | 3| |PQ OF PF⋅ =
P E
E ( ,0)( 0)A a a ≠ E
1 1t AM AN
= +
( ) 1 1f x x x= + - - M
M
, ,a b c a b c M+ + = 2 2 2 8a b c
b c a
− − −⋅ ⋅ ≥数学(文)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B C D A C A D B D C
13.___ ____
14.___1_____
15.___ _____ 16.___ __, _____
_______
17.【解】(Ⅰ)由 可知 数列 是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所以 .
又因为 , 所以
, 所以 .
所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
(Ⅱ)由(Ⅰ)知 ,所以 ,
18.【解】(Ⅰ)证明:
取 的中点为 ,连结 .
由 是三棱台得,平面 平面 ,∴ .
∵ ,
∴ ,
∴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
∵ , 为 的中点,
∴ ,∴ .
∵平面 平面 ,且交线为 , 平面 ,
∴ ⊥平面 ,而 平面 ,
∴ .
(Ⅱ)由(Ⅰ)知, 平面 .
∵直角梯形 的面积等于 ,
∴ ,∴ ,
∴ .
19.【解】(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50 台机器维修次数不超过 3 次的台数共 44 台,故“ 不超过 2”
的概率为 .
(2)在方案一中,这 50 台机器售价和保养总费用为
(元).
所以每年每台平均费用为 元.
在方案二中,这 50 台机器售价和保养总费用为 (元).
所以每年每台平均费用为 元.因为 ,
所以扶贫办应选择第二种方案更合算.
20.解:(1)
当 时, ,则函数 在 上为增函数
当 时,由 可得 ,由 可得
则函数 在 上为增函数,在 上为减函数
(2)证明:令
则
令 ,则
∵ ,∴ ,又 ,∴
26
5 0a a e< =或 x a=
3
1 2 ( )n na a n N ∗
+ = ∈ { }na
2q =
3 32 1S a= -
1 1 1 12 4 8 1a a a a+ + = - 1 1a =
{ }na 12n
na -=
1
2 1 2log ( ) log (2 2 ) 2 1n n
n n nb a a n−
+= ⋅ = × = − 21 (2 1)
2n
nT n n
+ −= =
BC D DF
ABC EFG− //ABC EFG //BC FG
2CB GF=
//CD GF=
CDFG //CG DF
BF CF= D BC
DF BC⊥ CG BC⊥
ABC ⊥ BCGF BC CG ⊂ BCGF
CG ABC AB ⊂ ABC
CG AB⊥
CG ⊥ ABC
BCGF 3
( )1 2 32
CG+ ⋅ = 2 33CG =
1 1 2 3 233 3 3 3B ACE E ABC G ABC ABCV V V S CG− − − ∆= = = ⋅ ⋅ ⋅ = × × =
x
1 10 19 14 22= 50 25P
+ + + =
50 7000 14 200 4 200 2 2 200 3 355600× + × + × × + × × =
7112
3
50 7050 4 100 200 2 353300× + × + × =
7066
3
7112 7066
3 3
>
( ) 1 xf x ae= +′
0a ≥ ( ) 0f x′ > ( )f x ( , )−∞ +∞
0a < ( ) 0f x′ > 1ln( )x a
< − ( ) 0f x′ < 1ln( )x a
> −
( )f x 1( ,ln( ))a
−∞ − 1(ln( ), )a
− +∞
( ) ( ) ( )F x g x h x= −
2 2( ) ( 1) ( ) ( )x xF x x a x xf x x ax axe x x a ae= + + − = + − = + −′
( ) xH x x a ae= + − ( ) 1 xH x ae= −′
0x < 0 1xe< < 1a ≤ 1 1 0x xae e− ≥ − >∴ 在 上为增函数,则 ,即
由 可得 ,所以 .
21.(1)
由 可知: ,化简得
即动点 的轨迹 的方程为:
(2)设 ,设直线 的方程为 ,联立 得
. .
由对称性,不妨设 .
①当 时, 同号,
又
,
不论 取何值, 均与 有关,即 时, 不是“稳定点”.
②当 时, 异号.
又 ,
当且仅当 时, 与 无关,此时的点 为“稳定点”.(12 分)
22.解析:(1)将 代入 ,整理得 ,
所以直线 的普通方程为 .
由 得 ,
将 , 代入 ,
得 ,即曲线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
(2)设 , 的参数分别为 , .
将直线 的参数方程代入曲线 的角坐标方程得 ,化简得
,
由韦达定理得 ,于是 .
设 ,则 ,即 .
所以点 到原点 的距离为 .
23.解:(1) ,所以 M=2
(2)由 ,同理
则 ,
即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1 1 2 2( , ), ( , )M x y N x y MN x my a= +
2
,
12
x my a
y x
= +
=
2 12 12 0y my a− − = 2
1 2 1 2144 48 0, 12 , 12m a y y m y y a∆ = + > + = = −
0m >
0a < 1 2 1 212 0,y y a y y= − > ∴
2 2
1 2
1 1 1 1
1 1
t AM AN m y m y
= + = +
+ +
2 2
2 1 2
2 2 2 2 2 2
1 2
( )1 1 144 1 1(1 )1 ( ) 1 144 1
y y mt m y y m a a m
+∴ = ⋅ = ⋅ = −+ + +
a t m 0a < A
0a > 1 2 1 212 0,y y a y y= − < ∴
2 2
1 2
1 1 1 1
1 1
t AM AN m y m y
= + = +
+ +
2 2 2
2 1 2 1 2 1 2
2 2 2 2 2 2 2 2
1 2 1 2
1 1( ) ( ) 41 1 1 144 48 1 3(1 )1 ( ) 1 ( ) 1 144 1
ay y y y y y m at m y y m y y m a a m
−− + − +∴ = ⋅ = ⋅ = ⋅ = ++ + + +
1 1 0, 33 a a− = =即 t m (3,0)A
2t y= 33 2x t= + 3 3 0x y− − =
l 3 3 0x y− − =
4cosρ θ= 2 4 cosρ ρ θ=
2 2 2x yρ = + cos xρ θ = 2 4 cosρ ρ θ=
2 2 4 0x y x+ − = C 2 2( 2) 4x y− + =
A B 1t 2t
l C 2 23 1(3 2) ( ) 42 2t t+ − + =
2 3 3 0t t+ − =
1 2 3t t+ = − 1 2 3
2 2P
t tt
+= = −
0 0( , )P x y
0
0
3 3 93 ( )2 2 4
1 3 3( )2 2 4
x
y
= + × − =
= × − = −
9 3( , )4 4P −
P O 2 29 3 21( ) ( )4 4 2
+ − =
( )H x ( ,0)−∞ ( ) (0) 0H x H< =
0x < ( ) ( ) 0xF x x x a ae= + − > 2 ( 1) ( )x a x xf x> ′+ +
( , ), ( 3 ,2 ), (3,0), (3 , )P x y PQ x y OF PF x y= - - - = = - - 设 则
| | 3| |PQ OF PF ⋅ = 2 29 3 3 (3 ) ( )x x y- - = - + - 2 12y x=
P E 2 12y x=
( ) 1 1 ( 1) (1 ) 2f x x x x x= + - - £ + + - =
2 2a b c bc
b b b
− += ≥ 2 2 2 2,b a c ac c b a ba
c c c a a a
− + − += ≥ = ≥
2 2 2 2 2 2 8a b c bc ac ba
b c a b c a
− − −⋅ ⋅ ≥ ⋅ ⋅ =
2 2 2 8a b c
b c a
− − −⋅ ⋅ ≥ 2
3a b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