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古代文化常识100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古代文化常识100题

ID:273789

大小:24.46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7-0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古代文化常识 100 题 1.国子学是隋以后历代王朝的教育管理机关,也是专门培养皇室子弟的最高学府。 注解:国子学并不是专门培养皇室子弟的。 2.羌指我国西部民族之一,古代诗歌经常提及的“羌笛”这一乐器就原出于古羌族。 3.爵,爵位,古代爵位分若干等,如“楚国公”“燕郡王”等属于高等级的爵位。 4.妃,原意为“配偶”,后来专指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子。 5.知:主持、管理的意思。如“知高平、潍二县”就可以翻译为先后任高平县、潍 县的县令。 6.中官: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又称 “阉人”。 7.典试:科举考试最高等第,皇帝出题,官员到地方主持,文中指张问达主持山东 的科举考试。 注解:典试,主持考试;而科举的最高等级为——殿试 8.星变:星象的异常变化,古时认为将有凶灾。例如“比年日食皆在四月”的天象 变化。 9.陛辞,临行前向皇帝告别。陛,特指皇帝宫殿的台阶;陛下,指宫殿的台阶下, 后用于对帝王的尊称。 10.宫、商、角、徵、羽,古人认为这五声分别代表君、臣、民、事、物,五声不乱, 国家的政治就会清明。 11.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来省问父母安否;后泛指 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长。 12.宋孝宗,南宋皇帝赵眘的庙号。庙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 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 注解:庙号,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故庙号只有皇帝才有。 13.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 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注解:等级先后次序——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14.字:是古人成年时所取,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 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15.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16.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 归家。 17.诰,专用于上对下,也指文体名,训诫或任命封赠的文告,隋唐以后帝王授官、 封赠、贬谪也用诰。 18.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的死,也指诸侯或者大官的死。 注解:指帝后的死 19.尚书,官名,始置于战国,是掌管文书的官,后来权势渐大。 20.谪,贬官降职或流放。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 陵郡。” 21.字:古人有名又有字。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 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的,女子十五岁成人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字和名没 有意义上的联系。 注解: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或相反,或相近相同,或相关联 22.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 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 23.赙赠:古代丧葬礼极为隆重,耗财力很多,届时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常拿财 物助丧家办理丧事,这一习俗,称之为赙赠。 24.《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 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25.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如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 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注解:他自己也只能用字26.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 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27.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 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28.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 29.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人们谨守“事死如事生”的原则,为官者为 父母守孝一般要解除官职,“服阕”意味着守丧完毕,可以重新任职。 30.薨,是诸侯死的讳称。依照周礼,“死”在讳称上按尊卑分为五个等级:天子死 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死,士曰不禄,庶人曰卒。 注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1.迁,泛指官职的升降和调动。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左迁” “迁谪”表示贬官;“右迁”“迁除”表示升职。 32.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在古语中,与“敕”组成的词一般与皇帝有关,如 “敕书”指皇帝行文给臣僚的文书,“敕符”指书有皇帝命令的凭证。 33.丞, 官名,意为承、辅佐。多作为佐官之称,官名称丞者俱系佐官。汉如御史 中丞为御史大夫之佐,九卿之佐官尽称为丞,所属各署亦以丞为令之佐官,地方政府之 县令也有丞,即县丞。 注解:官名称丞者不一定是佐官,如丞相,它不是佐官 34.监御史,官名。秦以御史监军,称监御史。在战事紧张的时候,监御史还有统兵 作战的权力。 35.军正,古代军中执法官名称,掌军事刑法,自春秋时期起到汉代,先后都曾设置 此官,汉又有军正丞。这是我国最早的专职军事法官。 36.听事,指处理政事,也作“厅事”,语出《礼记·少仪》:“适有丧者曰比、童 子曰听事。” 37.乾宁,皇帝年号。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38.食邑又称采邑、采地。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 39.孝廉,汉代选举官员的科目,推举孝悌之人和廉洁正直之士。《陈情表》作者李密就曾被举荐为孝廉。 40.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 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 41.阼是指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的台阶,用来借指帝位。践阼,是古代帝王新即位, 升宗庙东阶以主祭,后指帝王即位。 42.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如“避宣宗讳”就是封建社会的“国讳”,即 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比如“成基命”与明宣宗的名字“朱瞻基” 有重字,故要避讳。 43.“少詹事”,秦汉置詹事,掌皇后、太子家事;唐设太子詹事、少詹事,总东宫 内外庶务。 44.“酉”指十二地支的第十位;十二辰之一,相当于下午五点到七点;十二属相之 一,猴。 注解:酉对应的十二属相之是鸡 45.“手札”亦作“手剳”,犹手书,指亲笔信。如“令崇焕作手札招之”中的“手 札”就是此意。 46.《尚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简称“书”,与《诗》《礼》《易》《春秋》合称 “五经”。 47.服阙,古代守丧时的礼节,指在守丧期间要穿丧服,忌穿鲜艳,丧服一般用粗麻 布做成。 注解:服阙,也叫服阕,指的是“守丧结束,除去丧服” 48.太守,是秦至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后来也作为刺史或知府 的别称。 49.三府,三公府简称。东汉曾设太尉、司空和司徒,并称三公,亦泛称国家最高行 政长官。 50.太师,西周置,为辅弼国君之臣,三公之首。后来成为加衔,无实际职权。 51.河右,河西的别称。古代泛指黄河以西地区,相当于今宁夏和甘肃一带。 52.出,指朝官降职为地方官,在古代类似的表达还有黜、谪、贬、放、窜等。注解:出不一定指降职 53.驿,旧时可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可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54.科举时代,通过最高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元明清时进士分为三甲,一甲称状元, 二甲称榜眼,三甲称探花。 注解:一甲前三名的别称:状元,榜眼,探花;一甲: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 三甲同进士出身。 55.刑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主管刑罚,在不同的朝代职责范围不尽相同, 长官为刑部尚书。 56.东宫,一般指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地方,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西宫可以借 指妃嫔是同样的道理。 57.赠官是古代中国的政治行为,意为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如赠官“金 紫光禄大夫”。 58.关中,指相当于今之陕西省中部。从郑国渠修好以后,关中就成为了物产更丰饶 的沃野之地。古代的“关中”和今天的“关内”所指基本上是同一地区。 注解:关内,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统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叫关内。 今指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历史上关内与今之关中不等同。 59.诸生,文中指的是在州府学习的学生。诸生本指有知识学问之士或在学读书的学 生,明清时期指经科举考试考取秀才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60.优,优等。如“以优补长安尉”,是说因考核得到优秀等级从而补任长安尉。唐 代对官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官员的政绩、才干和品德,考核后分出三等九级。 61.赠,赠官,“赠吏部尚书”,即朝廷在某人逝世后追赠其为吏部尚书。古代朝廷对 功臣死后追赠官职,一般是在其生前官职基础上加赠一级官阶以表示褒奖肯定。 62.“擢”意为提拔、挑选人员使其担任更重要的职务。与“拔”意思相近。 63.“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是负责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64.“乘传”指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也指乘坐驿车或奉命出使。 65.“兵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 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注解: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由刑部掌管 66.拔贡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67.咸丰是年号,年号是古代皇帝用于纪年的,另外还有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 之意。 68.疏是古代臣子上给皇帝的奏章,也指上疏给皇帝,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69.祠是封建时代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之人的房屋,也泛指祭祀。 70.“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 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 注解:可以抒发个人情感 71.爵即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 爵位。 72.践阼,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也指帝王即位。 73.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而男子 20 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 15 岁许 嫁行笄礼时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或补充,与“名”相表里,故“字”又称 作“表字”。 74.敬称,也叫“尊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例如,对君主称“大王”“陛下”,对 去世的皇帝称“太宗”“太祖”等谥号,对官员或尊长称“公”“君”“子”,对平辈或朋 友称字、号,对老师称“夫子”“先生”,都是敬称。 注解:太宗,太祖是庙号 75.九州,中国中原上古行政区划,对于九州的具体分布说法不一,比较常见的九州 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后来九州有泛指全中国的意思。 76.参军,古代官名,最初指丞相的军事参谋,《出师表》提及的蒋琬时任此官。 77.弃市,古代五刑之一,指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的头砍下来悬挂示众。 注解:弃市不是古代的五刑之一,五刑指墨,劓,剕,宫,大辟。弃市指在闹市处死犯人, 另外“犯人的头砍下来悬挂示众”是枭首,与弃市也有区别。 78.犯跸,古代的一种罪名,指冲撞了皇帝出行车队或违反了禁止通行的命令。 79.长史,古代官名,最早设于秦代,其执掌事务不一,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80.“户部”是六部之一。六部即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 总称。户部管户籍、财经以及掌学校、科举之事。 注解:礼部掌学校、科举之事 81.“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输粮食的目 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82.“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 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83.“谥号”是指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 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84.吐蕃是活跃在蒙古高原对我国隋唐政权造成严重威胁的少数民族部落联盟。 注解:吐蕃是活跃在青藏高原的 85.陴,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墙”;俗称“城垛子”。 86.馘【guó】:古代割掉敌人的首级以计数献功。 注解: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 87.榇:棺材。古代多以梧桐木做棺,故为梧桐的别称。 88.中使:又称中官,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 89.古时座次尊卑有别,《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 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90.古代地名有很多习惯称呼或叫法,比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 东。”中的“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而《赤壁之战》:“江表英雄,咸归附之。”中的 “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91.《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作者为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 传体断代史,分为本纪 12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书 8 篇,年表 10 篇,共 130 篇, 50 余万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注解:《史记》是纪传体通史 92.“名字”古今的理解不同。古代,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而字, 则是成年后举行冠礼时取的。名和字是有关联的:如诸葛亮字孔明,杜甫字子美,名与字为同义词,互作解释;司马迁字子长,韩愈字退之,名与字则为反义词,从反面作解。 93.踞本指蹲坐,腿足屈曲、身体长时间不挪动位置;跽、跪、箕踞等词都能表示古 人的坐姿。 94.胡床:《释名》云:“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云:“栖,谓之床。” 顾名思义,胡床是指汉代自胡人处传来的一种睡具。 注解:胡床是一种坐具,并不是床。 95.孤露本指孤单无所荫庇,后指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古代类似的常见词语还有 见背、弃养等。 96.搢绅: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原意是插笏于带,本为旧时官宦的 装束,后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97.狄人,古代汉族称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狄人即北狄。 98.廷试,指中国封建王朝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 99.配流,是古代惩治犯人的一种刑罚,指把犯人发配、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100.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与“谥”相同。 注解:与“谥”不相同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