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届高三数学(理)6月第二次模拟试卷(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西省2020届高三数学(理)6月第二次模拟试卷(Word版附答案)

ID:275002

大小:566.3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7-0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三数学 第 1 页,共 14 页 高三数学 第 2 页,共 14 页 密 封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2019-2020 学年度 6 月份月考试题(二) 高 三 数 学(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6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设集合 A={x|x2-x-2<0},集合 B={x|-1<x≤1},则 A∩B=(  ) A.[-1,1]B.(-1,1]C.(-1,2) D.[1,2) 2.已知复数 z 满足(1+i)z=2,则复数 z 的虚部为(  ) A.1 B.-1 C.i D.-i 3.已知 a=( 2) ,b=2 ,c=9 ,则 a,b,c 的大小关系是(  ) A.b<a<c B.a<b<c C.b<c<a D.c<a<b 4.若 x,y 满足约束条件Error!则 z=3x+2y 的最大值为( ) A.2 B.4 C.6 D.8 5.函数 的图象大致为( ) 6.如图是一个边长为 8 的正方形苗圃图案,中间黑色大圆与正方形的内切圆 共圆心,圆与圆之间是相切的,且中间黑色大圆的半径是黑色小圆半径的 2 倍.若在正方形图案上随机取一点,则该点取自黑色区域的概率为(  ) A.π 8 B.π 16 C.1-π 8 D.1-π 16 7.向量 a,b 均为非零向量,若(a-2b)⊥a,(b-2a)⊥b,则 a,b 的夹角为 (  ) A.π 6 B.π 3 C.2π 3 D.5π 6 8. 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体积为() A. B. C. D. 9. 设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若 am=4,Sm=0,Sm+2=14(m≥2,且 m ∈N*),则 a2019 的值为(  ) 4 3 2 5 1 3 2 sin 62 4 1 x x x y π +  = − 12π 16π 32π 3 40 3 π 高三数学 第 3 页,共 14 页 高三数学 第 4 页,共 14 页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A.2020 B.4032 C.5041 D.3019 10.已知抛物线 C 的方程为푥2 = 4푦,F 为其焦点,过点 F 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 A,B 两点,且抛物线在 A,B 两点处的切线分别交 x 轴于 P,Q 两点,则|AP| |BQ| 的取值范围为( ) A.(1 2, + ∞) B. [2, + ∞) C. (2, + ∞) D. [0,2) 11.已知函数푓(푥) = {푠푖푛푥, 푥 ≤ 휋 4 푐표푠푥, 푥 > 휋 4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1)f(x)不是周期函数 (2)f(x)是奇函数 (3)f(x)的图象关于直线푥 = 휋 4对称 (4)f(x)在푥 = 5휋 2 处取得最大值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 A.(1)(3) B.(2)(4) C.(1)(3)(4) D.(1)(2)(4) 12.已知三棱锥 A-BCD 中,AB=AC=BC=2,BD=CD= 2,E 是 BC 的中点,点 A 在平 面 BCD 上的射影恰好为 DE 的中点,则该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30휋 11 B.60휋 11 C.9휋 16 D.25휋 16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90 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 曲线 y=(ax+1)ex 在点(0,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2,则 a=______. 14.记 Sn 为正项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若 a2a4=1,S3=7,则 S5=______. 15.某次知识竞赛规则如下:在主办方预设的 5 个问题中,选手若能连续正确 回答出两个问题,即停止答题,晋级下一轮.假设某选手正确回答每个问题的 概率都是 0.8,且每个问题的回答结果相互独立,则该选手恰好回答了 5 个 问题就晋级下一轮的概率为________. 16. 已知双曲线 的右顶点为 , 为坐标原点,以 为圆心的圆与双曲线 的某渐近线交于两点 , .若 ,且 ,则双曲线 的离心率为____ 三、解答题(共 70 分)A 17. 如图,在三棱锥 中,侧面 与侧面 均为等边三角形, , 为 中点. (Ⅰ)证明: 平面 ; (Ⅱ)求二面角 的余弦值. 18.在 中, ,其中角 的对 边分别为 ; (1)求 的值; (2)若 , ,求向量 在 方向上的投影. A O A C P Q 60PAQ∠ = ° 3OQ OP= C ( )2 2 2 2 1 0, 0x yC a ba b − = > >: S ABC− SAB SAC 90BAC∠ = ° O BC SO ⊥ ABC A SC B− − ABC∆ 3cos( )cos sin( )sin( ) 5A B B A B A C− − − + = − , ,A B C , ,a b c sin A 4 2a = 5b = BA BC 11 2 正(主)视图 侧(左)视图 俯 视 图 2 11 2 正(主)视图 侧(左)视图 俯 视 图 2 O S B A C 高三数学 第 5 页,共 14 页 高三数学 第 6 页,共 14 页 密 封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19.《山东省高考改革试点方案》规定:从 2017 年秋季高中入学的新生开始, 不分文理科;2020 年开始,高考总成绩由语数外 3 门统考科目和物理、化学 等六门选考科目构成.将每门选考科目的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 、 、 、 、 、 、 、 共 8 个等级.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 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 、 、 、 、 、 、 、 .选考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 至 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 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 、 、 、 、 、 、 、 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某 校高一年级共 2000 人,为给高一学生合理选科提供依据,对六个选考科目进 行测试,其中物理考试原始成绩基本服从正态分布 . (1)求物理原始成绩在区间 的人数; (2)按高考改革方案,若从全省考生中随机抽取 3 人,记 表示这 3 人中 等级成绩在区间 的人数,求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附:若随机变量 ,则 , , ) 20.已知椭圆 C: ( )的离心率为 ,且椭圆 C 的中心 O 关 于直线 的对称点落在直线 上.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设 P ,M、N 是椭圆 C 上关于 x 轴对称的任意两点,连接 交椭 圆 C 于另一点 E,求直线 的斜率取值范围,并证明直线 与 x 轴相交于 定点. 21.已知函数 ,其中 k∈R. (1)当 时,求函数 的单调区间; (2)当 k∈[1,2]时,求函数 在[0,k]上的最大值 的表达式,并求 的最大值. 选考题:满分 10 分,请考生在 22、23 题中任选 一题作答,如果多选,则所 做第一题计分. 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 的方程为 ,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 立极坐标系. (1)求 和 的极坐标方程; (2)直线 与 交于点 ,与 交于点 (异于 ), 求 的最大值. 23.已知函数 . (1)解不等式 ; (2)当 , 时,证明: . A B + B C + C D + D E 3% 7% 16% 24% 24% 16% 7% 3% A E [91,100] [81,90] [71,80] [61,70] [51,60] [41,50] [31,40] [21,30] (60,169)N (47,86) X [61,80] X ( )2~ ,Nξ µ σ ( ) 0.682P µ σ ξ µ σ− < < + = ( 2 2 ) 0.954P µ σ ξ µ σ− < < + = ( 3 3 ) 0.997P µ σ ξ µ σ− < < + = 2 2 2 2 1x y a b + = 0a b> > 1 2 2 5 0x y− − = 2x a= ( )4,0 PN PN ME 2( ) ( 1) xf x k x e x= − − k 2≤ ( )f x ( )f x ( )g k ( )g k xOy l 4x = C 2cos 2 2sin x y θ θ =  = + θ x l C [ )( ), 0,Rθ α ρ α π= ∈ ∈ l A C B O OB OA ( ) 1= −f x x ( ) ( 1) 4f x f x+ + ≥ 0x ≠ x∈R 1( ) ( ) 2f x f x − + ≥ 高三数学 第 7 页,共 14 页 高三数学 第 8 页,共 14 页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BBACD CBDBB AB -3 31 4 0.046 08 7 2 17. 18 、 解 :(1) 由 已 知 得 : , 即 又 , 所 以 (3) 由 正 弦 定 理 , 有 , 所 以 , 由题知 ,则 ,故 . 根据余弦 定理,有 , 解得 或 ( 负值舍去), 向量 在 方向上的投 影为 19.【答案】(Ⅰ)1636 人;(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Ⅰ)根据正态曲线的对称性,可将区间 分为 和 两种 情况,然后根据特殊区间上的概率求出成绩在区间 内的概率,进而可 求出相应的人数;(Ⅱ)由题意得成绩在区间[61,80]的概率为 ,且 ,由此可得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详解】(Ⅰ)因为物理原始成绩 , 所以 . 所以物理原始成绩在(47,86)的人数为 (人). (Ⅱ)由题意得,随机抽取 1 人,其成绩在区间[61,80]内的概率为 . 所以随机抽取三人,则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 0,1,2,3,且 , 所以 , , , . 所以 的分布列为 0 1 2 3 所以数学期望 . 3cos( )cos sin( )sin 5A B B A B B− − − = − 3cos( ) 5A B B⇒ − + = − 5 3cos −=A 0 A π< < 4sin 5A = B b A a sinsin = 2 2sinsin == a AbB ba > BA > 4 π=B )5 3(525)24( 222 −××−+= cc 1=c 7−=c BA BC =BBA cos 2 2 ( )47,86 ( )47,60 ( )60,86 ( )47,86 2 5 23, 5X B ∼    X ( )260,13Nξ ∼ (47 86) (47 60) (60 86)P P Pξ ξ ξ< < = < < + ≤ < 1 1(60 13 60 13) (60 2 13 60 2 13)2 2P Pξ ξ= − < < + + − × ≤ < + × 0.682 0.954 2 2 = + 0.818= 2000 0.818 1636× = 2 5 X 23, 5X B ∼    ( ) 33 270 5 125P X  = = =   ( ) 2 1 3 2 3 541 5 5 125P X C  = = ⋅ ⋅ =   ( ) 2 2 3 2 3 362 5 5 125P X C  = = ⋅ ⋅ =   ( ) 32 83 5 125P X  = = =   X X P 27 125 54 125 36 125 8 125 ( ) 2 63 5 5E X = × = 高三数学 第 9 页,共 14 页 高三数学 第 10 页,共 14 页 密 封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20.【答案】(1) ;(2) ,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设点 O 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为 ,根据一垂直二平分, 解得 ,再结合离心率为 ,且椭圆 C 的中心 O 关于直线 的对 称点落在直线 上,由 求解. (2)设直线 的方程为 ,且 , ,则 ,与椭圆方程联立,通过 ,解得直线 的斜率取值范围; 写出直线 的方程为 ,令 ,得 , 然后将韦达定理代入求解. 【详解】(1)设点 O 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为 ,则 , 解得 , 依题意,得 , ∴ , , , ∴椭圆 C 的方程是 ; (2)设直线 的方程为 ,且 , , 则 , 由 ,消去 y 得 , , 解得 ,且 , ∴直线 的斜率取值范围是 ; 由韦达定理得: , 直线 的方程为 , 令 ,解得: , , 2 2 14 3 x y+ = 1 1,0 0,2 2    −       2 5 0x y− − = ( )0 0,O x y′ 0x 1 2 2 5 0x y− − = 2x a= 2 4 1 2 a ce a  = = = PN ( )4y k x= − ( )0k ≠ ( )1 1N x y, ( )2 2,E x y ( )1 1,M x y− > 0∆ PN ME ( )2 1 1 1 2 1 y yy y x xx x ++ = −− 0y = 1 2 2 1 1 2 x y x yx y y += + 2 5 0x y− − = ( )0 0,O x y′ 0 0 0 0 2 5 02 2 2 1 x y y x  × − − =  × = −  0 0 4 2 x y =  = − 2 4 1 2 a ce a  = = = 2a = 1c = 3b = 2 2 14 3 x y+ = PN ( )4y k x= − ( )0k ≠ ( )1 1N x y, ( )2 2,E x y ( )1 1,M x y− 2 2 ( 4) 14 3 y k x x y = − + = ( )2 2 2 23 4 32 64 12 0k x k x k+ − + − = ( ) ( )( )2 2 232 4 3 4 64 12 0k k k∆ = − − + − > 1 1 2 2k− < < 0k ≠ PN 1 1,0 0,2 2    −       2 1 2 2 2 1 2 2 32 3 4 64 12 3 4 kx x k kx x k  + = + − ⋅ = + ME ( )2 1 1 1 2 1 y yy y x xx x ++ = −− 0y = ( ) ( ) ( ) ( )1 2 2 11 2 2 1 1 2 1 2 4 4 4 4 kx x kx xx y x yx y y k x k x − + −+= =+ − + − ( )1 2 1 2 1 2 2 4 8 x x x x x x − += + − 高三数学 第 11 页,共 14 页 高三数学 第 12 页,共 14 页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 ∴直线 与 x 轴交于定点 . 21.【答案】(1)详见解析过程;(2) , , . 【解析】 【分析】 (1)求出 ,分别讨论 , , 时 正负情况即可; (2)判断函数 在[0,k]上单调性,求出 ,再利用导数求最值即可. 详解】(1) , 当 时 ,令 得 ,令 得 ,故 的单 调递增区间为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当 时,令 得 ,或 , 当 时 ,当 时 或 ;当 时 ;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减区间为 . 当 时 ,当 时 ;当 时 ; 的单调递 增区间为 ; (2)当 时,由(1)知,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为 ;减区间为 . 令 , , 故 在 上单调递减,故 , 所以当 [0,k]时函数 单调减区间为 ,单调增区间为 ; 故函数 由于 对于 , ,即 ,当 时等号成 立, 故 . 当 时由(1)知;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所以当 [0,k]时 函数 单调递增,故 . 综上所述:函数 在[0,k]上的最大值为 , ,由于 , ∴ 对 恒成立 ∴ 在 上为增函数. ∴ . 22.【答案】(1) , ;(2) . 【解析】 【 ( )2 2 2 2 2 2 2 64 12 4 32 3 4 3 4 132 83 4 k k k k k k − ×−+ += = −+ ME ( )1,0 2( ) ( 1)ekg k k k k= − − [ ]1,2k ∈ ( ) 2 max 2 4g k e= − ( )f x′ 0k ≤ 0 2k< < 2k = ( )f x′ ( )f x ( )g k ( ) 2 ( 2)x xf x kxe x x ke′ = − = − 0k ≤ 2 0xke − < '( ) 0f x > 0x < '( ) 0f x < 0x > ( )f x ( 0) ( )f x−∞,, (0 )+ ∞, 0 2k< ≤ '( ) 0f x = 0x = 2ln 0x k = ≥ 0 2k< < 2ln 0k > '( ) 0f x > 2lnx k > 0x < '( ) 0f x > 20 lnx k < < ( )f x ( ) 2,0 , ln ,k  −∞ +∞   20 ln k     , 2k = 2ln 0k = 0x > '( ) 0f x > 0x < '( ) 0f x > ( )f x ( ),−∞ +∞ 1 2k≤ < ( )f x ( ) 2,0 , ln ,k  −∞ +∞   20 ln k     , 2( ) ln [1 2]h k k kk = − ∈, , 2 1 1( ) 2 1 1 02 kh k k k  ′ = × − − = − − 2ke e≥ > ( )( )2 2( ) ( 1)e 2 2 2 2 2 2 1 1 0kg k k k k k k k k k′ = + − − > + − − = + − ≥ [ ]1,2k∀ ∈ ( )g k [ ]1,2 ( ) ( ) 2 max 2 2 4g k g e= = − 4 cos ρ θ= 4sinρ θ= 1 2 高三数学 第 13 页,共 14 页 高三数学 第 14 页,共 14 页 密 封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分析】 (1)结合直角坐标方程、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间的关系,求出直线 l 和曲 线 C 的极坐标方程即可; (2)将射线 与曲线 C 和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联立,可 求得 的表达式,然后求出 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1)由 得 ,即 , 所以 的极坐标方程为 . 由 得 ,即 , 所以 ,即 , 所以 的极坐标方程为 . (2)由 得 , 由 得 , 所以 , 所以当 或 时, 的最大值为 . 23.【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代入得到不等式 ,分类讨论,即可求解不等式的 解集; (2)根据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以及基本不等式,即可作出证明. 【详解】(1)由 得 , 当 时,得 ,所以 ; 当 时,得 ,所以 ; 当 时,得 ,所以 ; 综上,此不等式的解集为: ; (2)由 , 由绝对值不等式得 , 又因为 同号,所以 , 由基本不等式得: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所以 . [ )( ), 0,Rθ α ρ α π= ∈ ∈ ,OA OB | | | | OA OB 4x = cos 4 0ρ θ − = 4 cos ρ θ= l 4 cos ρ θ= 2cos 2 2sin x y θ θ =  = + 3 2( 2) 4x y+ − = 2 2 4 0x y y+ − = 2 4 sin 0ρ ρ θ− = 4sinρ θ= C 4sinρ θ= 4 cos θ α ρ θ = = 4 cosAOA ρ α= = 4sin θ α ρ θ =  = 4 sinBOB ρ α= = cos 14 sin sin cos sin 24 2 OB OA αα α α α= ⋅ = = [ )0,α π∈ 4 πα = 3 4 π OB OA 1 2 3 5, ,2 2    −∞ − ∪ +∞      1 4x x− + ≥ ( ) ( 1) 4f x f x+ + ≥ 1 4x x− + ≥ 1x > 2 1 4x − ≥ 5 2x ≥ 0 1x≤ ≤ 1 4≥ x∈∅ 0x < 1 2 4x− ≥ 3 2x ≤ − 3 5, ,2 2    −∞ − ∪ +∞      1( ) ( )f x f x − + = 11 1x x + + − 1 11 1x xx x + + − ≥ + 1,x x 1 1x xx x + = + 1 2x x + ≥ 1x = 1( ) ( ) 2f x f x −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