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诗歌的描写技巧和表现手法分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诗歌的描写技巧和表现手法分析

ID:276349

大小:24.69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7-1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诗歌的描写技巧和表现手法分析 描写技巧 1、衬托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使所需要表现的事 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 的美貌; 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或者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 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琵琶女的技艺高超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 反衬,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 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形成 对比衬托,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如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最后两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以 成双成对的“鸳鸯”衬托出人孤寂的心情。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等以 声衬静,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寂静。 2、对比 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 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 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 如元代王冕《白梅》的前两句:“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用“混芳 尘”的桃李反衬“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衬托出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例: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问】《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技巧,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 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 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无尽的情味。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催成清 泪,惊破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问】陆游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 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诗人以“林莺巢燕”的无声,反衬 杜鹃的有声,好处是以寂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这首诗在写作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 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语中带情。(桑无叶,土生烟)含蓄地抒发了农民 盼雨心忧如焚之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一样 “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 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 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3、动静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 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 “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 文章。 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 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 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 又不可截然分开。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两句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 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后两句明暗对比: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 林,落日余晖打在一块青青的苔藓上。这里为声衬静,用了衬托,也用了对比。 4、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 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 特色。 如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 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 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 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 卓然而立的品格起。 如杜甫的七律名作《蜀相》,由诸葛亮的祠堂写到这位蜀汉贤相的一生事业。其颈 联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之所以显得格外厚重,就是因为 它所包容的内容异常丰富:前一句,抵得一篇《隆中对》,后一句,抵得两篇《出师表》; 从三顾茅庐到白帝托孤,他与先主刘玄德的君臣遇合,从七擒孟获到六出祁山,他治蜀 的政绩和北伐的功业;“天下计”言其宏图,“老臣心”表其忠贞;……。老杜以外, 哪个诗人曾有过这样的笔力?类似这种手法,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 面。 5、细节描写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 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 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 如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 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 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 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再如元稹的小诗《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 宗。”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诗云《唐诗别裁》说它:“只 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养一斋诗话》称它:“一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究竟妙在何处?在于“小处寄慨,倍觉喝叹有情”(纪昀)。 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 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其罪,非玄宗而谁?她们应该怨玄宗、怒玄宗、恨玄宗, 然而,诗人抛开了许多激烈的事情不用,只是让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 繁华,谈资以消磨时光。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 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 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所以,沈德潜赞曰: “只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佳绝!” 下列小诗,都是以细节描写为中心组织全篇,显得摇曳多姿,昭畅述情,各显其妙: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 锡《乌衣巷》通过“燕子”的细节,抒发了古今盛衰的感慨;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 《秋思》最后结出“行人临发又开封”,使境界突现,形神逼露,骤然振起了全篇的精 神,致使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推崇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 6、色彩的渲染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 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 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 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 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 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 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 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 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 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 状物如在目前。 7、观察角度的变化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 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 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 更完美的感受。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 仰视。 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 低头。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8、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 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 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 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 的感受。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用白描手法,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 合,没有任何修饰语。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寒 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表现手法 1.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 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 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 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例如,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凤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长治久安的象征,猿声 是旅人离分时的伤感的表现,鹤是永生的化身,蝙蝠跟西方相反,则代表着幸福,鸳鸯 是爱情的象征,大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知了象征复活之后便是死亡,梧桐常在描 写秋天的诗中出现,杨柳表示别离,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梅”象 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 污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等等。 2、联想和想象 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 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 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 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 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所谓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 缩小的描写,藉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该句就运用了夸张 和烘托的写法来表现天姥山的巍峨高峻。又如李贺的《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 海水杯中泻。”在诗人的眼中茫茫中国大地上的九州岛成了微不足道的尘烟九点,浩淼 无边的东海成了杯中之物,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抒写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 3、抑扬关系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 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 由谷底到山顶。 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 从高处飞泻而下。 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 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 怨”的主题。 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 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 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 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 例:《红楼梦》中《西江月》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 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 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 儿形状! “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宝玉的性格。” 《过泰论》对陈涉的描写也是贬陈涉行军用兵不及向时几国,实则褒其用兵出奇制 服。 4、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 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臣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影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 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际老臣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蜀 相》杜甫本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