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课 明朝的统治
1.如果你是明初的一个地方官员,有事到都城参见明太祖,应去 ( )
A.南京 B.北平
C.西安 D.洛阳
2.明太祖独揽大权以后,每天要处理很多公务,忙得不可开交。这是因为他 ( )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废除了行中书省
C.废除了“三司”
D.废除了锦衣卫
3.明太祖设立的监视官民的特务机构是( )
A.市舶司 B.锦衣卫
C.东厂 D.三司
4.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的长达 2460 字的殿试卷子,是我
国现存的唯一一份状元卷。这份状元卷的内容以哪本书为标准 ( )
A.《齐民要术》 B.《孙子兵法》
C.《资治通鉴》 D.《四书集注》
5.下列关于明朝八股取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B.采用八股文的形式写作
C.考生可针对时弊谈古论今
D.禁锢了人们的思想6.如果你生活在明朝,下列作物中,你能吃到的是 (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占城稻 ④马铃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内容可以入选
的有 ( )
①废行省,设“三司” ②设立锦衣卫 ③八股取士 ④实行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稗史汇编》记载:“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反
映了明朝时 ( )
A.京官和妻子的感情很好
B.京官很悲观
C.京官度日如年
D.君权空前加强,对百官的震慑极大
9.“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本儒书之中,
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 )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稳定社会秩序
10.“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
句破题,摆尾摆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
映了( )
A.魏晋以来高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B.隋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C.唐朝时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明朝八股取士的弊端
11.下列关于明朝社会经济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等作物
B.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
C.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D.棉纺织业从北方推向南方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
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1)材料一中画线部分的内容,发生于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统治时期?为强化皇权,这位皇帝在
地方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一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这一做法有何作用?材料二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请了什么人?吃
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你没有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
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3)材料二中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机构的人?这则材料说明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材料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
(2)材料三图示反映了元朝在中央实行的政治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元朝首创的哪
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管理西藏和台湾的
机构名称。
(3)材料四反映的制度是在哪一朝代出现的?其目的是什么?
(4)与前三则材料相比,材料四中的中央机构有何变化?(5)从材料一到材料四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
1.A 2.A 3.B 4.D 5.C 6.D 7.D 8 D 9.D 10.D
11.D12.(1)明太祖。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2)一切权力都集中在皇帝手中。作用:加强了皇权。
(3)锦衣卫。皇权空前加强。
13.(1)秦朝;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2)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3)明朝。加强君权。
(4)丞相和中书省被废除;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5)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