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ID:280583

大小:97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9-0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安徽省皖江名校 8 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语文 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医”这一名称是近代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之后才产生的。中国古代对医学和医生有自己的称谓,如 岐黄、杏林、青囊、郎中等。19 世纪以来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中医”概念的最早使用者。作为在 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知识体系,中医学绵延发展已逾两千年。《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学 典籍,奠定了中医诊病治病养生的理论基础。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浓缩了中 国古代哲学对世界的认知。中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道家思想精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最具代表 性的精粹之一。可见,中医既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也具有治病救人的重要功能,这并无任何争议。只是 到了近代,西方科学传入中国,西方医学开始为人所知并广为流传,而中医的治病救人的理论基础与西医 存在重大不同,由此引发了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争论。而这就涉及科学的标准和边界问题。 知识社会学主张将科学放在历史背景下、置于文化情境中去解释和理解,而事实上科学哲学对于科学 的划界标准也一直随着历史变迁而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范式”理论,认为 科学就是一定时期科学共同体拥有的共同信念,包括概念、理论、方法、话语体系。中医很早就已发展成 为一套拥有自身概念范畴且逻辑自洽的知识体系,并为“中医共同体”全体成员所共同认可。 与库恩同时代的英国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认为科学就是“进步的研究纲领”。拉卡托斯提出的“科学研 究纲领方法论”包括“硬核”“保护带”“反面启发法”和“正面启发法”四个部分。从中医发展历程看,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构成其自古至今一以贯之的“内核”;经络穴位、五脏六腑、阴阳平衡 等学说形成“辅助假设保护带”。在此意义上,中医学理论体系完全够得上是“进步的研究纲领”。 科学哲学实际上未能回答中医作为文化和科学的矛盾问题。文化,人文教化,狭义上主要指文学艺术 精神生活层面的内容。广义的文化,泛指一切人类创造物——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在此意义上,科 学也属于文化范畴。从漫长的人类社会演进史看,“科学”是直到晚近几百年才出现的文化现象,人文主 义思潮孕育了近代自然科学。科学产生于文化,尔后又逐步从文化中独立出来。一般而言,狭义的文化具 有地域属性;而“科学无国界”,指的是追求客观真理和普遍性规律的科学知识须超越地域属性,放之四海而皆准。 中医学从起源上属于地方性知识。从中医典籍可以看到,中医发展之初,就尽量自觉地与巫术划清界 限。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将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古代科学划入“前科学”范畴。西医在早期也是源自欧洲 的地方性知识,由于其与近代自然科学的紧密渊源,很快发展扩张成为全球性知识体系。早期的中医当然 只限于中国甚至只限于汉族范围,但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了藏医、苗医、波斯医等民族传统医学的有益成 分,近代以来中医已大踏步走出了国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在我国国内抗疫以及外派医疗队参与全 球抗疫过程中,中医药均担当了重要角色,这表明中医药对于整个人类具有普遍意义。正如《不列颠百科 全书》的“科学”条目的解释,“科学涉及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包括追求各种普遍真理或各种基本规律的 应用”。千百年来中医治病救人战胜瘟疫保障种族延续的有效性,表明其理论能够反映客观规律,具有科学 性。 (摘编自石英《文化与科学:中医的知识社会学解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中医学在中华大地上已绵延发展两千多年,“中医”这个概念却是 19 世纪来华的西方传教士首先 使用。 B. 中医的治病救人功能本无争议,但由于其治病救人的理论基础与西医截然相反,因而有人怀疑它不是科 学。 C. 文化即人文教化,不仅主要指文学艺术精神生活层面的内容,还泛指包括科学在内的物质生活层面的内 容。 D. 从人类历史看,文化与人类社会同步诞生,而科学出现才几百年;科学源于文化,尔后又逐步独立于文 化。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由“中医”名称来源人手,引出“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争论”,并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医进行解 读。 B. 文章通过引述科学哲学家库恩和拉卡托斯的理论与观点,以此来证明中医符合两人对于“科学”的界定。 C. 文章不但阐释了文化的内涵,而且揭示了科学与文化的关系,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与科学的矛盾问题。 D. 文章以中西医学在起源和发展上的对比和引用《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有力证明了中医具有科学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精粹,中医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例如《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医 学典籍,也蕴含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B. 美国的库恩认为科学就是一定时期科学共同体拥有的共同信念,而英国的拉卡托斯则认为科学就是“进 步的研究纲领”,两人看法并不相同。C. 虽然中医在早期只限于中国甚至汉族范围,但后来不断汲取其他民族传统医学的有益成分,近代以来已 迅速走出国门,成为全球性知识体系。 D. 根据《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科学”条目的解释,联系千百年来中医有效地治病救人战胜瘟疫保障种 族延续的实际,可以认定中医也是科学。 【答案】1. A 2. C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B 项,“与西医截然相反”不正确。原文为“与西医存在重大不同”。 C 项,“还泛指包括科学在内的物质生活层面的内容”不正确。原文为“泛指一切人类创造物——无论是 精神的还是物质”,且科学不属于物质层面的内容。 D 项,“文化与人类社会同步诞生”于文无据。原文表述为“从漫长的人类社会演进史看,‘科学’是直 到晚近几百年才出现的文化现象,人文主义思潮孕育了近代自然科学。科学产生于文化,尔后又逐步从文 化中独立出来。”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 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与科学的矛盾问题”不正确。文章并非为了解决文化与科学的矛盾问题, 而是回答中医是不是科学的问题。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 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 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C 项,“成为全球性知识体系”表述不准确。原文是“中医很早就已发展成为一套拥有自身概念范畴且逻 辑自洽的知识体系,并为‘中医共同体’全体成员所共同认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在我国国内抗疫 以及外派医疗队参与全球抗疫过程中,中医药均担当了重要角色,这表明中医药对于整个人类具有普遍意 义”。并且原文说“西医在早期也是源自欧洲的地方性知识,由于其与近代自然科学的紧密渊源,很快发展扩 张成为全球性知识体系”,可见,是西医“成为全球性知识体系”。故选 C。 【点睛】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 1.精读。不是“精细”地读,而是“精明”地读。所谓“精明”地读,就是该读的读,抓紧勿松,读得精 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应读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确把握;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要置 之不理。分割两类信息,是解决所有阅读题目的根本方法。 2.审题。审题干时先要明确选“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错误的一项”,再比较选项和题干,看是否 答非所问。有的选项本身符合原文的意思,但却不是题干所问的问题。 3.定位。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中择出与之 “对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对应句。 4.对照。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与二者有差异的表 述并相互对照。 5.选取。比较选项,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一项。其间需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知识和能力积累,快速 而准确地判定选项正误。在做该类文章阅读题时,如果不仅读懂了所给的材料,而且明白命题意图,清楚 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那就能很容易识破陷阱,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 11 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 2025 年, 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同 时,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 应用。 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 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近年来,“智能汽车”一 直是极其热门却又停留在试验阶段的话题。而此次《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发布,让消费者感到,智 能汽车真的要来了。业内人士指出,区别于传统汽车产业,智能汽车具备明显的本地属性,其发展路径与 本国的产业特色有关,并受到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基础设施、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智能汽车正加速驶来》,2020 年 3 月 3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业界普遍认为,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动辄以十亿美元起步、其实现周期长达 10 年甚至更久,加之术业 有专攻,“注定”自动驾驶汽车不是单个玩家可以轻松玩转的。 传统车企在汽车市场、整车制造、品牌影响力方面显然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但也需要科技力量来参与这场创新变革。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正在把汽车这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换 为一个以机械为载体的电气产品、电子产品、移动智能终端;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换成由软件定义的机 械电子产品。重新定义的未来汽车正在重塑未来出行。其中智能网联将成为未来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我国 互联网企业有极强的技术能力,车企与互联网企业联合是赢得这场汽车革命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对互 联网科技公司来说,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和大规模量产,需要整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体系,精细化制造及 完善的测试评价体系,必须借助车企的能力和平台来实现,最终也是通过实车走向用户。 在车企和科技企业大量投入的同时,想让自动驾驶技术真正从实验室走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必须 要建立完善的测试评价体系,这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从 2017 年开始,我国相继建立了 16 个国家级的智 能网联测试区,为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提供便利,深圳、北京等城市也开放了部分道路用于自动驾驶路试。 即便如此,与自动驾驶完成商业化落地需要的 110 亿英里(约 177 亿公里)的测试里程相比,我国目前的测 试能力依然远远不足。而且自动驾驶汽车是跨界融合的产物,结合了传统汽车、信息技术、网络通信、交 通、能源等的前沿技术,对涉及其他领域的核心技术、测试标准、测试方法等方面的测试提出了新的要求。 (摘编自《智能汽车进入国家顶层发展规划 自动驾驶落地需多方合力》2020 年 3 月 12 日《经济日 报》) 材料三 智能驾驶领域也的确面临一系列制约发展的痛点。芯片如同智能汽车的数字发动机,负责将数据转化 成知识,其效率直接决定了决策的好坏。“按照我们的统计,自动驾驶每往上走一级,芯片算力就要翻一 个数量级。而且,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行业内有着极高的要求和标准。”地平线公司创始人余凯认 为,技术是一切的根本,只有实现更低单位成本下更高的算力,让算法和芯片架构尽可能契合,才能让车 辆更“聪明”。除了芯片,操作系统、传感器、高精地图等软硬件协同发力,才能实现最大效益。与此同时, 科学家们也正在运用强化学习、模仿、生物学等手段,将人的社会阅历知识化,赋予车辆一些“知其然也 知其所以然”的能力,但目前仍处于非常基础的探索阶段。 想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光有技术还不够。专家认为,想达到这个目标,起码要同时满足 5 个条件 技术成熟、社会基础完善、法律法规同步、成本下降、社会接受度良好。显然,每个条件都还有一段很长 的路要走。 (摘编自《智能驾驶“开”到哪儿了》,2020 年 6 月 7 日《人民日报》) 4. 下列对智能汽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能汽车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它采用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 B. 与传统汽车产业不同,智能汽车本地属性明显,其发展路径与本国的产业特色有关,受多种因素影响。 C. 智能汽车是跨界融合 产物,其中融合了多种前沿技术,因此,对诸多方面的测试提出了新的要求。 D. 智能汽车有两个发动机,其中数字发动机是芯片,芯片的算力直接决定了车辆的质量和“聪明”程度。 的5. 下列对材科相关内容的慨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2025 年我国将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 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 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B. 汽车本是典型的机械产品,但“新四化”正在将其转换为一个以机械为载体的电气产品、电子产品、移 动智能终端,一个用软件操作的机械电子产品。 C. 自 2017 年始,我国已建立了 16 个国家级的智能网联测试区,一些城市也开放了部分道路用于自动驾驶 路试。但测试能力依然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D. 虽然近年来“智能汽车”一直是极其热门的话题,但它目前仍然处在试验阶段;要想真正实现智能汽车 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6. 如何推进智能汽车尽快实现市场化应用?请结合材料一、二概括说明。 【答案】4. D 5. B 6. ①国家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②传统车企与互联网企业联合,建立完整的供应链体 系、精细化制造及完善的测试评价体系;③政府大力支持,为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提供便利。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 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 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D 项,“智能汽车有两个发动机,其中数字发动机是芯片”不正确。结合材料三内容“芯片如同智能汽车 的数字发动机”分析,这只是一种比喻说法。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 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 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 项,“用软件操作的机械电子产品”不正确,结合材料二内容“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换成由软件定 义的机械电子产品”分析,应该为“由软件定义的机械电子产品”。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 的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 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 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我国相继建立了 16 个国家级的智能网联测试区,为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提供便利,深圳、北京等城市 也开放了部分道路用于自动驾驶路试”分析,政府大力支持,为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提供便利。 结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1 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 2025 年, 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同 时,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 应用”分析,国家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 结合“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和大规模量产,需要整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体系,精细化制造及完善的测试评 价体系,必须借助车企的能力和平台来实现,最终也是通过实车走向用户”“我国互联网企业有极强的技 术能力,车企与互联网企业联合是赢得这场汽车革命的重要举措”分析,传统车企与互联网企业联合,建 立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精细化制造及完善的测试评价体系。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 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 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 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 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 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 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 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发现 芦芙荭 第一次遇见那对老夫妇,是在去年冬天。那天。我去一个山区采访。陪我一起去采访的是当地县委宣 传部的小苗。小苗是我们报社的通讯员。我们两个在一条山沟里走了好长时间,没见到一户人家。 已是午后了,太阳的光都由此往回收了。我们都有些疲惫。小苗走在我身后,不知啥时候,她竟然弄 了一根树棍拄在手上。这时候,我们看见有一缕烟从前面的树林里冒出来,淡淡地。 转过弯,果真就看见了一户人家。 走近时,就看见一个老太太正坐在门前的场院里晒太阳。她的面前还有一个火盆,火盆里的一只铜水 壶正咕嘟咕嘟地往外冒着热气。烟大概就是从那里冒出来的。 老太太远远地看见我们,就伸长了脖子往我们这边看。眼神里满是好奇。等我们走近,老太太就站起 来,说,来了?好像我们是她的熟人似的。 我说,老人家,您好! 老太太说,烤一会儿。 说着,老太太就弯腰往火盆里添了些柴。火盆里顿时又蹿起一股浓浓的白烟。 我们就走过去。刚走到场院口,旁边里突然就冲出一条黑狗,那条狗不叫,却吓了我一跳。小苗尖叫 了一声,竟然扔了手里的棍子,一把抱住了我的膀子。老太太就在那里嘿嘿地笑,说,它不咬人呢,是稀 奇你们。果然那只狗摇着尾巴一蹦一跳地在我们身前身后地撒着欢。 这真是个不错的农家小院。冬日的阳光铺满了院子。院子边有一块竹园,一群鸡正叽叽喳喳地在里面 觅食。还有些鸟儿的叫声在竹叶间飘来飘去,很热闹。竹林旁边有一棵柿树,柿树的叶子都掉光了,一颗 颗柿子却红红地挂在枝头。 这时,我闻到了一股异香。回过头,就看见一块场地里,挂着两排刚刚熏好的腊肉,那些腊肉在午后 的阳光里冒着猩红的光。一个老人正忙着把那些油汪汪的肉往一间屋子里运送。 老人看见我们,也说了一句,来了。算是打过招呼。就提着肉进屋了。 我向老人走过去,香味越来越浓,我还闻到了一股松木间杂着柏木的香味。当我顺着那股香味走近门 的那一刻,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那间屋子的房梁上挂的全是腊肉,一块挨着一块整齐地排列着, 足足有几百块。 我激动地叫了一声。 老人听见叫声回过头来,就在那瞬间,我按下手里的快门。 之后的许多日子,我的脑子都被这个画面充盈着。那一排排腊肉中,一张古铜色的脸。没有欲望,没 有贪婪,平静而安详。 我和小苗帮老人把那些腊肉挂在了屋子里的房梁上,之后,就和老人一起靠在墙上晒太阳。太阳并不 暖和。 我说,老人家,你这腊肉卖不卖。老人说,不卖。 我说,这么多的腊肉,怎么就不卖呢。老人说,为什么要卖呢? 是呀,为什么要卖呢?我真不知该怎么回答。 回来后,我把照片做了些技术处理,取名《守望》并参加了省摄影大赛。很快,《守望》就以参赛作品的形式在省报发表。之后,《守望》以她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在初赛、复赛中脱颖而出,冲进决赛,成了获 奖呼声最高的作品。据小道消息,我的这幅作品很有可能冲击金奖。朋友们已在私底下开始向我祝贺了。5 万的奖金,对于获奖者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感。更重要的,这是省两年一度的最高摄影奖呢。 我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小苗时,小苗在电话里沉默了半天却不说话。 我说,小苗,怎么不说话呢?又是一阵沉默。 我说,小苗,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小苗说,老师,那个老头出事了。什么?老头怎么了? 小苗顿了顿,说,老师,你不该拍他。没等我回答,小苗又接着说,你拍的照片在省报发表后,不知 怎,的,老头老太太的家就被贼盯上了。一夜之间,只是一夜之间哪,他们一屋子的腊肉就被贼洗劫一空。 那个老头一急就脑溢血了。 你为什么不早些给我说?我有些急,对着电话喊了一句。 小苗说,我也是不久前才知道。再说,我们领导不让我告诉你。 小苗,我在电话里说,等着我,我立马动身,我们一起再去那里看看吧。 小苗说,老师,你别来,真的你千万别来。 我还是去了。 那天,我和小苗再次踏进那个农家小院时,我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 已是春天了,草已绿绿地在院子里铺了一层,院子的周边探头探脑地开出了一些花来。而那个老头坐 在椅子上,歪着脑袋,嘴里流着哈喇子口眼歪斜地冲着我们傻笑。那个院子再也闻不到那股奇异的香味了。 我想,即使有香味,那个老头怕也是再也闻不见了。 那个老太太,见了我们,还是那句话,来了。 我说,来了。 那时候,我看见一只鸟从天空飞过,鸟叫了一声,又叫了一声。 (选自《山西文学》2019 年第 8 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叙写去山区采访途中在山沟里行走时的寂寞、疲惫,为下文看见一户人家、遇见那对老夫妇做 了铺垫,从而产生一种波澜起伏、峰回路转的艺术效果。 B. 看到一排排腊肉,“我”问老人卖不卖,并对老人说“不卖”感到不理解,这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思想观 念、生活方式的冲突,使小说具有耐人寻味的深层意蕴。 C. 腊肉这一事物在小说情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散发异香,吸引“我”拍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 照片《守望》,也引来了窃贼,致使老头患上了脑溢血。 D. 宁静秀美的风光,恬淡自足的生活,平静安详的老人……这幅世外桃源般美好图景却因我们的“发现” 而不复存在,小说以“发现”为题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8. 小苗让“我”“千万别来”而“我还是去了”,分别包含了两人怎样的心理?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9. 画线的两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小苗:不想再去打扰甚至刺激老人,以便让他能够安安静静地养病,尽快恢复健康。 “我”:去看望老人,是为了表达因自己拍摄照片而导致老人家腊肉被偷人也患病的愧疚之情。 9. ①从冬到春描写院子里景色,暗示时间不断流逝,事情不断变化;②景色依旧美丽而老人患病,异香不 再,包含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与痛惜;③前后照应,使小说结构严谨,且叙述中夹杂描写,使小说节奏 舒缓,摇曳多姿。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考查的角度较多:有鉴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领 悟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分析作品的题材特征和表现手法。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 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 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 项,“不复存在”“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分析不够准确。“不复存在”过于片面,依据文中“已是春 天了,草已绿绿地在院子里铺了一层,院子的周边探头探脑地开出了一些花来”可知,“宁静秀美的风光” 依旧存在,只不过老头得了脑溢血而使“恬淡自足的生活”受到影响;“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分析程度 过重,小说以“发现”为题使文章主题更明确,暗示作者对平静恬淡生活的向往,揭示出有时看似不经意 的举动就有可能对别人造成伤害这一主题,并没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小苗让 ‘我’‘千万别来’而‘我还是去了’,分别包含了两人怎样的心理”。基本的解题思路是:在文中找到“小 苗让‘我’‘千万别来’”“我还是去了”句子所在的位置,然后联系上下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准确概 括,最后分别解答即可。 当我把获奖的消息打电话告诉小苗时,小苗“在电话里沉默了半天却不说话”,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在我 的追问之下,小苗告诉我“那个老头出事了”,并把出事的缘由给我说了说,我得知这一消息后,才知道自 己不经意的一个举动,根本应过恬淡自给自足生活的老头带来了无情的灾难,自己内心无比的悔恨和内疚, 很想马上去看望老人,去表达自己的这种歉意,但小苗却说“老师,你别来,真的你千万别来”,结合“一 夜之间,只是一夜之间哪,他们一屋子的腊肉就被贼洗劫一空”可知,这里,一方面小苗知道这件事是因“我” 而起,怕老人见到“我”之后受到刺激而加重病情,另一方面说明小苗对老人的同情,不想去打扰老头, 。希望老头安心养病,早日恢复健康。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小说的作用题,一般要考虑从环境、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主旨等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题干说明了文中划线部分的作用,通过阅读,文中两处划线部分为环境描写,考生在分析时要先锁定 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再进行具体分析。该两处描写,一处在文章开头,描写的是“冬日的阳光铺满了院 子”的农家小院,景色迷人,热闹而恬淡;另一处在文章结尾部分,描写的是“已是春天”的同一家农家 小院,而此时的院落虽然景色依旧迷人,但由于老人的患病而显得寂静而凄凉。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知道: 首先,这两处的环境描写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两处的描写景色虽然景色迷人,但所渲染的氛围不一样, 前者欢快,后者凄凉;其次,在人物形象上,同一处院子了这种变化给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这里暗含 着“我”的悔恨和愧疚;再次,在情节上,前者描写的是冬景,后者描写的是春景,时间的推移,暗示着 情节的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另外,一前一后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情节发展合情合理;然后, 在艺术手法上,文章在叙事中运用描写,使文章节奏舒缓,内容丰富;最后,在表达主题上,通过前后对 同一院落的“不同”描写,暗示出有时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就有可能对别人造成伤害这一主题。 【点睛】环境描写主要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场所,渲染营造某种氛围。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理。 (3)为后边内容作铺垫,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4)象征和暗示。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真,代人也。父洛侯,秦州长史。真少善骑射。世祖初,以真膂力过人,拜内三郎。数从征伐,所 在摧锋陷阵,前后以功屡受赏赐。真君中,从讨蠕蠕,以功赐爵关内侯。后攻悬瓠,登楼临射城中,弦不 虚发。刘义隆将王玄谟众数万人寇滑台,真从世祖讨之。夜与数人乘小船突玄谟军,入城抚慰,登城巡行 贼营中,乃还渡河。至明,玄谟败走。从驾至江,真再破贼军。还攻盱眙,真功居多。迁给事中,典太仓 事。高宗即位拜冠军将军进爵都昌侯迁散骑常侍时丁零数千家寇窃并定真与并州刺史乞伏成龙自乐平东入 与定州刺史许崇之并力讨灭从驾巡东海,以真为宁西将军。寻迁安西将军,长安镇将,假建平公。 胡贼帅贺略孙聚众千余人叛于石楼。真击破之,杀五百余人。是时,初置长蛇镇,真率众筑城,未讫, 而氐豪仇缛檀等反叛,氐民咸应,其众甚盛。真击平之,杀四千余人,卒城长蛇而还。东平王道符反于长 安,杀雍州刺史鱼玄明,关中草草。以真为长安镇将,赐爵河南公。咸阳民赵昌受刘彧署龙骧将军,扇动鄂、整屋二县,聚党数百人据赤谷以叛。真与雍州刺史刘邈讨平之,昌单骑走免。后鄠县民王稚兄弟,聚 二千余人,招引赵昌。始平、石安、池阳、灵武四县人皆应之,众至五千,据治谷堡。时诏南郡王李惠等 领步骑六千讨昌。真以大军未至,虑昌滋蔓,与雍州刺史刘邈讨昌。昌出营拒战,真击破之,斩昌及贼首 三千余级,传首京师,并诛其党与七百余人,获男女一千余口。雍州民夷,莫不震伏。在镇数年,甚著威 称。 延兴二年卒。归葬京师,谥日烈。子延,字契胡提,颇有气干,袭爵河南公。正始初,除武川镇将。 入除太仆卿。正光初,复除太仆卿。受使绥慰秀容,为牧子所害。 (选自《魏书·陆真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宗即位/拜冠军将军/进爵都昌侯/迁散骑常侍/时丁零数千家寇窃并定/真与并州刺史乞伏成龙自乐平 东入/与定州刺史许崇之并力讨灭/ B. 高宗即位/拜冠军将军/进爵都昌侯/迁散骑常侍/时丁零数千家寇窃并定/真与并州刺史乞伏成龙自乐平/ 东入与定州刺史许崇之并力讨灭/ C. 高宗即位/拜冠军将军/进爵都昌侯/迁散骑常侍时/丁零数千家寇窃并定/真与并州刺史乞伏成龙自乐平 东入/与定州刺史许崇之并力讨灭/ D. 高宗即位/拜冠军将军/进爵都昌侯/迁散骑常侍时/丁零数千家寇窃并定/真与并州刺史乞伏成龙自乐平/ 东入与定州刺史许崇之并力讨灭/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蠕蠕:即柔然,公元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中叶,在蒙古草原上崛起的部落制汗国。 B. 刺史:古代官名,自汉设立,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用为地方官职名称。 C. 公:古爵位名,周朝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仅次于“侯”。后泛称朝中位高权重者。 D. 字:即表字,在本名之外所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另一名字。自称称名,称人称字。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真擅长骑射,膂力过人。攻打悬瓠时,他登楼向城中射箭,箭不虚发;世祖初年,因膂力过人而授任 内三郎,多次跟从征伐,冲锋陷阵,立功受赏。 B. 陆真不惧危险,夜突敌军。王玄谟率军数万侵犯滑台,陆真夜间与几个人乘小船突破玄谟军防御,人城 安抚军民,并登城巡行贼营,然后渡河返回。 C. 陆真平定氐叛,筑城而还。长蛇镇刚刚设立,陆真率军筑城还未完工,氐人首领仇俘檀等反叛,声势颇 大,陆真平定叛乱,并最终筑成长蛇城而还。 D. 陆真当机立断,主动出击。讨伐赵昌、王稚兄弟时,大军未到,他担心赵昌抢夺粮草,于是主动出击斩 杀赵昌,将其首级传送京师,并诛杀其同党。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驾至江,真再破贼军。还攻盱眙,真功居多。迁给事中,典太仓事。 (2)正光初,复除太仆卿。受使绥慰秀容,为牧子所害。 【答案】10. A 11. C 12. D 13. (1)跟从皇上到达长江,陆真两次打败贼军。回师攻打盱眙,陆真功劳占多数。升任给事中,掌管太仓 事务。 (2)正光初年,又被授予太仆卿。受派遣抚慰秀容,被放牧的人杀害。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 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断句的时候要注意关键词和句式,并结合句子结构和句意来 分析,运用排除法作答。 BD 项,“乐平东”意思是“乐平东边”,为一个方位名词,限定修饰“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 两项; C 项,“时”的意思是“此时,当时”作后一句“丁零数千家寇窃并定”的时间状语,要在“时”之前断 开。 再结合本句意思“高宗即位,被任命为冠军将军,升爵位为都昌侯。升任散骑常侍,选部尚书。此时丁零 人几千家抢劫并定二州,陆真与并州刺史乞伏成龙从乐平东边进军,与定州刺史许崇之合力讨伐直至平 定。”句子可以断开为:高宗即位/拜冠军将军/进爵都昌侯/迁散骑常侍/时丁零数千家寇窃并定/真与并州 刺史乞伏成龙自乐平东入/与定州刺史许崇之并力讨灭/ 故选 A。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 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 答。本题, C 项,“周朝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仅次于‘侯’”说法错误,应该是:公为周朝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 等,高于“侯”。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 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项,“他担心赵昌抢夺粮草”不正确。原文为“虑昌滋蔓”,意为担心赵昌势力滋长。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 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 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第(1)句中,“从驾”,跟从皇上; “破”,打败;“迁”,升迁,升任;“典”,掌管。第(2)句中,注意“复”,又;“除”,授予(官职), 这里指被授予(官职);“使”,派遣;“绥慰”,抚慰;“为牧子所害”,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被放牧的人杀害。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 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 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 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陆真,是代郡人。父亲洛侯,秦州长史。陆真年轻时擅长骑马射箭。世祖初年,因陆真体力过人,授 任内三郎。多次跟从征伐,冲锋陷阵,前后屡次因功受赏赐。真君年间,跟从讨伐蠕蠕,因功赐爵关内侯。 后来攻打悬瓠,登楼向城中射箭,箭不虚发。刘义隆的将领王玄谟的军队几万人侵犯滑台,陆真跟从世祖 讨伐他。夜间与几个人乘小船突破玄谟军队的防御,入城安抚军民,登上城墙,巡视贼军营垒,然后横渡 黄河返回。到天亮,玄谟战败逃跑。跟从皇上到达长江,陆真两次打败贼军。回师攻打盱眙,陆真功劳占 多数。升任给事中,掌管太仓事务。高宗即位,被任命为冠军将军,升爵位为都昌侯。升任散骑常侍,选 部尚书。此时丁零人几千家抢劫并定二州,陆真与并州刺史乞伏成龙从乐平东边进军,与定州刺史许崇之 合力讨伐直至平定。跟从皇上巡察东海,被任命为宁西将军。不久升任安西将军、长安镇将,被授予临时 的建平公。 胡贼首领贺略孙聚集一千多人在石楼反叛。陆真打败他们,杀死五百多人。这时,刚刚设置长蛇镇, 陆真率领军队筑城,未完工,而氐人首领仇缛檀等反叛,氐人都响应,人数很多。陆真讨伐平定了他们, 杀死四千多人,终于筑成长蛇城而后返回。东平王道符在长安反叛,杀雍州刺史鱼玄明,关中骚动。任命 陆真为长安镇将,赐给爵位为河南公。咸阳百姓赵昌接受刘或的委任为龙骧将军,煽动鄠、鳌屋二县,聚 集党徒几百人占据赤谷反叛。陆真与雍州刺史刘邈讨伐平定了他们,赵昌独自骑马逃脱。后来鄂县百姓王 稚兄弟,聚集二千多人,联合赵昌。始平、石安、池阳、灵武四县人都起来响应,人数达到五千,占据治谷堡。当时诏令南郡王李惠等率领步兵和骑兵六千讨伐赵昌。陆真因大军未到,担心赵昌发展起来,与雍 州刺史刘邈讨伐赵昌。赵昌出营抗击,陆真打败他们,斩取赵昌及贼人首级三千多,把首级传送京师,并 且杀戮他的同党七百多人,俘获男女一千多人。雍州民众,无不惊惧降服。任镇将几年,功德和声誉很显 著。 延兴二年去世。尸体运回京师安葬,谥号为烈。儿子陆延,字契胡提,很有气魄和才干,继承爵位为 河南公。正始初年,任武川镇将。召入任太仆卿。正光初年,又被授予太仆卿。受派遣抚慰秀容,被放牧 的人杀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行河堤上 韩愈 暮行河堤上,四顾不见人。 衰草际黄云,感叹愁我神。 夜归孤舟卧,展转空及晨。 谋计竟何就,嗟嗟世与身。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句托物起兴,直陈其事:诗人暮行河堤之上,四顾无人,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 B. 第三句描绘出一幅萧瑟凄迷的画面:枯黄的衰草蔓延到天边,与天上黄云连成一片。 C. 第四句由物及人,触景生情:面对眼前的黄昏景色,诗人不禁感叹系之,黯然生愁。 D. 这首诗语言朴实,风格简淡,寥寥数语刻画出一个愁绪满怀、孤独寂寞的人物形象。 15. 诗歌是怎样表现“我”之“愁”的?请结合下文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①动作描写。通过描写“我”夜归孤舟、躺下后辗转反侧一直到早晨,暗示“我”愁 思之深,以至彻夜难眠。②直抒胸臆。末二句,诗人感叹自己满腹谋略何时才能实现,只能感慨世事艰难、 身世坎坷,抒发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与抑郁。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 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 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 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 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 项,“一二句托物起兴”错误,“托物起兴”,就是在文章中先不直接揭示题旨,而是从别的事物起笔, 然后引出主要事物,借以激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逐步领会全文主题;而本诗一二句“暮行河堤上,四顾 不见人”并不是从别的事物起笔,描写了日暮黄昏,诗人独自徘徊在河堤上,四面环顾而空无一人,这里 运用的是“赋”的手法。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技巧,品味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歌 是怎样表现‘我’之‘愁’的?请结合下文简要分析”,然后回顾抒情的方式,接着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 歌颔联第二句说“感叹愁我神”,引出“愁”;接着颈联“夜归孤舟卧,展转空及晨”来具体展现“愁”, “归”“卧”“展转”等是人物的动作,这是描写深夜到来诗人归卧孤舟,但展转难眠一直到清晨都不能 安睡的情景,从中可以感受到“我”的愁思之深;最后尾联“谋计竟何就,嗟嗟世与身”,“嗟嗟”表示感 叹,前一句说自己满腹才华不知什么时候能施展出来,后一句感叹世事的艰难和自身的坎坷,直接表达愁 思,这是使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空缺部分。 (1)在《曹刿论战》中,曹刿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才决定追逐齐军。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刻画出琵琶女结束演奏、准备自述身 世时的动作与神情。 (3)苏轼的《赤壁赋》中描写曹操这个文治武功、一代枭雄形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下视其辙 (2). 登轼而望之 (3). 沉吟放拨插弦中 (4). 整顿衣裳起敛容 (5). 酾酒临江 (6). 横槊赋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 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 诗句,本题要注意如下信息,(1)中“然后才决定追逐齐军”,(2)中“生动地刻画出琵琶女结束演奏、准 备自述身世时的动作与神情”,(3)中“描写曹操这个文治武功、一代枭雄形象”。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 词语:“辙”“轼”“拨”“敛”“酾”“赋”“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久前在英国受捧的《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在中国读者中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摘出许多字词的 译法,认为不忠实金庸原作。但与之相对的,是英语读者一边倒的好评:“大师般的叙事”“高品质的梦 的幻故事”这样的评价______,就连公认难译的武功,也被评为“以十分优雅的方式展示出来”。译者郝玉青 认为,译文的生动和流畅感最为重要:“最糟糕的是你把每个字都翻译准确了,但译作读起来却毫无生趣, 这完全丧失了文学翻译的意义。” 这个译本的好坏姑且不论。郝玉青所说的那种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当下在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 并不鲜见。《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经典名著更是“重灾区”,新译本却又令人 , 网上有 人专门开列了名著清单,向翻译界喊话“求放过”。这对于当下的文学翻译,不可不谓是一种讽刺。 这样的情况,许多翻译界专家呼唤文学翻译“美”的复归。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比比皆是 不忍卒读 基于 B. 比比皆是 难以卒读 基于 C. 俯拾皆是 不忍卒读 鉴于 D. 俯拾皆 难以卒读 鉴于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郝玉青所说的那种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的情况,在当下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 B. 郝玉青所说的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的那种情况,当下在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 C. 那种郝玉青所说的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在当下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常见。 D. 那种郝玉青所说的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的情况,当下在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 19. 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许多翻译界专家呼唤文学翻译“美”的复归。 B. “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C. 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 D. 这几年来,一般地讲,殴打的事情已经渐渐地少了,可是这种“幸福”只局限在外头工人身上。 【答案】17. B 18. A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 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 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此处强 调“常见”而不是“易得”,故用前者。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难以卒读:文笔太差读不下去的意思。语境强调 是翻译得太差而不是内容悲惨,故用“难以卒读”。 基于:根据。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一分句句首,指出后 一分句行为的依据、原因或理由。根据语境“这样的情况”“翻译界专家呼唤文学翻译‘美’的复归”分 析,应选“基于”。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 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 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画横线的句子语病有二:一是成分残缺,在“毫无生趣、毫无美感”后添加主语中心语“的情况”,排除C 项; 二是语序不当,“当下”放在“国内”前,“那种”位置不当,“郝玉青”为主语,“那种”修饰“情 况”,应该改为“郝玉青所说的那种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的情况”,排除B 项、D 项。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1)反复诵读,以停顿长 短来确定句中标点。标点不同,表示停顿的长短也不同。(2)理解文意,依据层次和语意确定标点。一句 话或一段话的内容,总有一定的层次,把握了语意层次,便于准确地确定停顿,点清标点。(3)根据语气 确定句末标点。一个句子,总有一定的语气。(4)掌握引号、括号与其他标点符号的综合运用规则。 “求放过”的双引号表示引用。 A 项,表示强调。 B 项,表示特定称谓。 C 项,双引号表示引用。 D 项,结合“殴打分析,此处双引号表示讽刺。 故选 C。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同为“低头族”,玩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与看书的,社会观感却大不相同。____,后者则常常被看作是热爱学 习。_____,除了我们这个社会重视读书之外,还有精神层面上的考虑在内。手机等电子终端里包罗万象, 鱼龙混杂,如果定力不够,很可能接收了一大堆无效甚至有害信息,从负面影响了人的专注力。看书则不 然,除了增长知识外,____,提升深度思考的能力。【答案】 (1). 前者往往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2). 造成这种差别化对待的原因 (3). 还能增强人的专 注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段落的整体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先找是否有标 志,如关联词、修辞等;如果没有,就看其意思。本题第一处,根据横线前“玩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与看书 的,社会观感却大不相同”以及后文“后者则常常被看作是热爱学习”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前者往往被 认为是不务正业”意思的句子;第二处,根据横线后“除了我们这个社会重视读书之外,还有精神层面上 的考虑在内”推断出横线处填写表示“造成这种差别化对待(前者往往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后者则常常被 看作是热爱学习)的原因”意思是句子;第三处,根据横线前“手机等电子终端里包罗万象,鱼龙混杂, 如果定力不够,很可能接收了一大堆无效甚至有害信息,从负面影响了人的专注力”“看书则不然,除了 增长知识外”以及横线后“提升深度思考的能力”推断出横线填写读书除了增长知识提升深度思考之外的 处好,比如“还能增强人的专注力”。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7 月 9 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 首颗 Ku 频段高通量宽带商业通信卫星一亚太 6D 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亚太 6D 通信卫星是中国首个 Ku 频段全球高通量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首发星,同时也是中国目前通信容量最大、波束最多、输出功率最大、 设计程度最复杂的民商用通信卫星,代表着中国高通量通信卫星研制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答案】示例:中国首颗 Ku 频段高通量宽带卫星“亚太 6D”7 月 9 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代表 着中国高通量通信卫星研制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 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 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 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一共有两句话。题干要求“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 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 具体分析,阅读语段可知,“7 月 9 日”是重要的时间,“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成功将中国首颗 Ku 频段高通量宽带商业通信卫星一亚太 6D 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是主要事件。文段后 面的内容是围绕“中国首颗 Ku 频段高通量宽带卫星代表的意义”来写的,是对第一句话的补充。 综上所述分析,答案可整合“中国首颗 Ku 频段高通量宽带卫星‘亚太 6D’7 月 9 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 功发射,代表着中国高通量通信卫星研制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写作(60 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屈原因正道直行被流放,披发行吟于泽畔,渔父看见后,问他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举世皆浊而 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因此被放逐。”渔父劝他说:“既然举世皆浊,何不随波逐流、推波助澜呢? 既然众人皆醉,何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呢?”屈原反问道:“我怎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 污染呢?又怎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怀石投江而死。汉代的贾谊认为,不论到哪 里都可以辅佐君主,又何必留恋楚国呢?就像凤凰在千仞高空翱翔,看到有德的国君才降落下来,看到危险 的小人就远走高飞。 上述材料中,屈原、渔父和贾谊三个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做一个有气节的人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关于端午的种种传说,又再现脑海。望向湖畔,忆起楚国一代伟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关于屈原,连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唯一能够明白的, 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国家灭亡,投至泊罗江。上历史课,说屈原大无畏,拥有大胆质疑的理性精神,屡 次劝说楚王莫信秦。可提议不被认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间,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你因怒而飞,你的精魂飞入湘水。 你的灵魂顺随你的信仰漂流,让人们看到你的正义与气节、你的哀丽与豪壮。 那天,五月五日,你立于江畔,刚毅的脸上写满了无畏,大风吹开了你的三千愁丝,你腾舞飞扬的衣 衫宛若一面坚韧不拔的旗帜。黑色的江水狂傲地在你脚下翻滚,你握紧了手中的青铜剑,万千感慨澎湃胸 头。 曾经,你在一首诗中把风、雨、雪、电、云、月作为自己的侍从,让凤凰和龙为你拉车,在太空中任 意驰骋,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如今物非人是,所有的一切梦想全都已破灭,冥冥之中,哪里才是最适合自 己的位置呢?或许自己本不该踏出茅庐;或许平静稳定的生活才最适合自己,而自己也应该守在适合自己 的位置上,为人们、为历史创作精华,繁衍文化。 贼兵的呼喊声由远及近,是该做出选择的时候了。一江乌水折射出了生命最后时刻的空虚与充实、肮 脏与华丽。 你的思想定格:如果真理和信念需要流血牺牲,那么我愿付出自己的生命;其实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 子,里面却裹满了虱子。 于是,你就把自己作为一个高洁的化身呈现给世人:无论遇到了怎样的状况,正义与气节是最神圣的, 是最值得去维护的。贼兵的呼喊声到了近前,你回头望了最后一眼国破下的山河,而后高呼:“长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 之多艰!”纵身跳入了为你而愤怒的江水中,瞬间,一江乌水空明澄澈…… 湘水悠悠,无数的水鬼,冤缠荇藻怎能洗涤得清清,千年的水鬼唯你成江神,非湘水净你,而是你净 湘水。你奋身一跃,所有的波涛溅起,汀芷蒲兰流芳到现今。 我想,你本来就是一条鱼,一条心胸宽阔、志向无边的鲲鱼,后来化为大鹏鸟,你的心胸、志向、理 想依旧宏伟无边。而现在你又回到了水中,回到了原来就属于你的位置上去,成为灵台空明澄澈的真神, 默默地为人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为人们树立高尚的信仰。 于是到了后世,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就活在歌里、风里、水里——梦 逍遥。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 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 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审题】写作本题,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材料内涵,准确把握材料中三个人的思想观点。屈原正道直行被流 放,虽处于困厄之中,但他为了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高洁的品质,宁可死去也不愿与污浊的世俗同流合 污,体现出洁身自好、为追求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渔父是作为与屈原对立的形象存在的。面对污浊的 现实,他主张随波逐流甚至推波助澜,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思想。汉代的贾谊则主张只要能 辅佐君主建功立业,不必拘泥于楚国,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体现出一种趋利避害的智 慧。相对来说,比屈原灵活变通,比渔父积极有为。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人物,发掘其思想观 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需要注意的是,写作过程中,要能够对人物的思想观点进行辩证地评析,体 现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立意:屈原角度:保持节操和高洁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为追求理想而献身等。渔父角度:“佛 系”生活;乐天知命等。贾谊角度: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人需要有广阔的胸襟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选择的人物为渔父。开头可以用一些屈原的精彩语句或者对渔父的评价 等引出观点,也可以把渔父与屈原对比来写。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怀揣一颗自由心,即使受到 打击,也可在最快的时间内调整好状态,让心中多一丝镇定与坦然;放眼当今社会,人们忙于繁忙的生活, 不大可能保持内心的宁静淡泊,要懂得应时而变等。最后可以写如何做或感悟,如“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 要懂得以退为进,不能一味蛮干”。 【素材】1.《楚辞》中渔父是一个隐者的形象,代表了一种遗世独立的清高。他隐居在荒无人烟的地方, 有点陶渊明的风格;而屈原则与渔父相反,他有自己执着追求的理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渔父对屈原说:“世人皆浊,何不其淈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餔其糟而歠其酾?”可见屈原一味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却没有考虑周围的环境,实际上是自我限制,假如他能辅佐一位贤明的君主, 那么屈原可能不会被流放了,他的人生会有更多的作为。 3.在《渔父》的最后一段中,渔父唱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这句话是一语双关,渔父告诫屈原,要依照周围环境选择自己的行为,这是一种超脱自我的心态;不追求 名利,不受外界干扰,当时代清廉时,自己再出世有所作为。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思想,而是一种应时事 而变,十分理智的做法。 4.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像屈原和渔父这样的人:有的豁达乐观,有的自命不凡。这代表了两种 生活态度:他们没有对错之分,不论哪种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以死昭示了对国家的忠心,渔 父仰天长叹,表达了对时世的无奈,他们都关心天下的人,只不过是以两种不同的方式罢了。 5.其实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像渔父一样的人,他们崇尚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知难而退。例如诸葛亮刚 出山刘备的实力不强,所以诸葛亮毅然舍弃当时的总部新野。诸葛亮因为有像渔父一样知难而退的思想才 使得吴蜀汉三足鼎立之势。刘翔在奥运会上退赛被人们指责,但如果他坚持比赛就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捡 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这种种的例子表明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懂得以退为进,不能一味蛮干。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 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 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 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 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 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 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 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 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