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

ID:280585

大小:107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9-0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初调研测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山,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泰山文化,寄托了“国泰民安”的民族意 愿,承载了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文化与黄河、长江一样具有重要的 象征意义,同时也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 在泰山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无论是帝王巡守,还是封禅、祭祀,都把泰山与社稷苍生联系在一起,希 冀和祈求的都是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等。即使是民间信仰的泰山府君和碧霞元君,也是出于其“护国庇 民”。“泰”字之本义,即有大、强、安定之意。只有国家强大安定,才有人民的安康乐业。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生”,与国泰民安一起成为泰山文化的一体二翼。“和合共生”的基本精神, 强调“贵和尚中”即《礼记·中庸》所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泰山文化中的“和合共生"大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人合一,二是和谐包 容。 以“功成受命”“易姓告代”为标识的泰山封禅已经是天人合一的体现,天人合一还在于泰山神的“灵 显昭著,佑庇万民”。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肤寸成云,霖雨天下”。即所谓“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 崇朝而雨,遍乎天下者,唯泰山云尔"。泰山的祈雨活动,在天人合一方面是“天心感召”,在官员方面是“遵 旨虔祈”,由于与百姓的愿望契合,所以出现“人心为之安定”等景象。 泰山文化中的和谐包容,本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这种“和合”,既包括了“君臣父子亲戚 朋友之合”,也包括了齐、鲁文化之合以及泰山儒释道文化之合。泰山本来就是儒家思想的渊源之区,儒学 一向兴盛,同时,泰山是道教的孕育之地,泰山的佛教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普照寺、竹林寺、灵岩寺等 佛教寺庙同样得到发展,香火繁盛。 泰山文化中和谐包容的起源,也与李斯《谏逐客书》中的名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有关。“不 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本意在于虚怀若谷,广纳天下之才,容事容人。康熙御定《日讲书经解义》卷五 《说命上》就称;“古人云,泰山不择土壤,故能成其高,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人主不遣葑菲刍 荛之言,故能成其圣。”这已经将泰山文化中的包容精神上升到了治理国家的高度。 “国泰民安”“和合共生”,这种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贯穿于中国人的历史创造之中,赋予中国人与 时俱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促使国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百姓安康和民族复兴而不断创造历史伟 业。 (摘编自陈锋《尊崇·社稷·苍生:泰山文化的形成与精髓》)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泰山文化,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黄河、长江文化同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泰山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国泰民安,它既体现在帝王巡守、封禅、祭祀之中,也体现在民间信仰上。 C. 泰山文化主要由“国泰民安”与“和合共生”构成,而从泰山文化的形成来看,“国泰民安”是主体部 分。 D. 泰山文化中的“和合”源于传统文化,既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容,也包括了不同文化的融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述泰山文化的两大精髓,整体上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B. 文章引用《日讲书经解义》卷五中的语句,意在论证“和谐包容”的泰山文化的内涵已有提升。 C. 文章在论述“和合共生”的泰山文化的内涵时,先论述“天人合一”,再论述“和谐包容”。 D. 文章运用引证、例证、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论述了泰山文化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泰山,天下泰安”的泰山宣传语,其内涵与“国泰民安”的泰山文化精髓一致。 B. 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诗句,契合了泰山文化中“和合共生”的理念。 C. 泰山祈雨活动源于泰山神“灵显昭著,佑庇万民”,体现了泰山文化和谐包容的内涵。 D.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本意在于赞美泰山文化,显示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 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 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 项,“‘国泰民安’是主体部分”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生”,与国泰民安一起成为泰山文化的一体二翼”分析可知,“‘国泰民安’是主 体部分”于原文无据。故选 C。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 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 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 项,“对 比、比喻等论证方法”错误。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中没有对比及比喻论证。故选 D。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 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 项,“契合了泰山文化中‘和合共生’理念”错误。体现了作 者的雄心壮志,与“泰山文化中和合共生的理念不符”。C 项,“体现了泰山文化和谐包容的内涵”错误。 结合文本内容“天人合一还在于泰山神的‘灵显昭著,佑庇万民’”分析可知,体现的应是“天人合一” 的内涵。D 项,“意在赞美泰山文化”错,原文是“本意在于虚怀若谷,广纳天下之才,容事容人”。故选 A。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 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 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 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 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 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高铁为何没有 WiFi 这个问题在这几年被热议过多次,但如今,高铁 WiFi 或许迎来了破局的好机 会。 此前有高铁内部人士称,4G 信号转 WiFi 后速率不稳定,而当时国外最先进的做法是发射卫星 WiFi, 并表示复兴号应该是通过 4G 与卫星 WiFi 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的。尽管如此,复兴号 WiFi 依然不完美。此前, 不少普快列车已经提供免费 WiFi 上网,一般会采用 LTE 或者 4G 技术,为列车提供 WiFi 信号,而且运营 得还不错。但高铁的难题在于它的速度过快,达到每小时 300 公里,这样给基站切换、通信延时带来了极 大的挑战。高铁内车载设备在接收信号时会频繁地切换不同的网络,涉及不同的运营商。三大运营商的信 号频段不一样,信号穿透力与基站覆盖率、核心网资源不一样,不同的基站发出来的信号质量不一样,在 高速下网络频繁切换极易导致信号衰减,而且丢失率高、延迟大。 而 5G 技术则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据介绍,国铁吉讯与华为、中兴等 5G 设备商开展密切合作,联 合开发车载 5G 设备,并计划于 2019 年底完成测试工作。在高铁 WiFi 系统与 5G 技术的融合方案中,利用 了边缘计算、网络切片、虚拟化等关键技术解决高铁对 5G 信号的屏蔽问题。中国移动数年来沿着铁道线建 设了一个相对庞大的 5G 基站和塔台群,已经可以随时轻松地传输大量数据。目前高铁车顶天线支持 2.6、 3.5 和 4.9GHz 频段,已满足 5G 网络接入需求。 5G 高铁站项目用的是 CPE(5G 用户接入网关),当前的 CPE 客户终端技术已经可将 5G 信号转为 WiFi 信号,而 5G 技术与 WiFi 的融合,更有利于两种信号的互相转化。5G 背后的技术包括波束成形与毫米波技 术,这是为司机和乘客提供可靠的 WiFi 等服务的关键能力。波束成形可以使信号的能量集中在接收端所在方向,可以有效改善频谱利用效率,这将改善高速情况下的信号接收能力。使用 5G 的毫米波技术,让网络 速度比 4G 时代大幅提升。此外,毫米波技术破除了 WiFi 调制解调器的短板,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传输所需 的功率,也避免了 WiFi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相互妨碍所带来的问题。 5G 网络因为使用全新的技术、基站和网络架构,具有低时延、高可靠性特征,或许能够让 4G 存在的 掉线与延迟问题得以解决,4G 技术下的高铁 WiFi 迟迟不能破局,是源于高铁部署的 4G 网络覆盖在高速行 驶下的信号接收体验与能力难以让人满意,高速出行卡顿、长时间缓冲等情况在所难免,信号状况颇为鸡 肋。但 5G 的难题同样存在,此如说与 4G 通信设备相比,5G 通信设备的耗电量大约是 4G 设备的 8 到 10 倍以上。这需要对铁路既有箱变和电力电缆进行改造,成本与实现难度颇大,它是制约运营商实现高铁 5G 覆盖的关键难题之一。当然,这需要看如何实现 5G 与 WiFi 的融合互补了。 由于 5G 频段较高、单基站覆盖范围较小,对大型楼宇、高铁、矿山等相对封闭场景,5G 基站很难进 行无缝覆盖,但 WiFi 将会是 5G 的最好补充,两者的融合开启了一个更好的时代。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中 5G 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铁 WiFi 系统与 5G 技术的融合方案,利用了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关键技术,车载 5G 设备将完成测 试。 B. 5G 使用的毫米波技术可以使信号的能量集中于某一方向,避免 WiFi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 C. 5G 的发展同样存在难题,通信设备耗电量大,设施改造的成本与实现难度大。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D. 5G 网络使用了全新的技术、基站和网络架构,但 5G 基站对相对封闭场景进行无缝覆盖还是不太容易。 5.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群众对高铁 WiFi 的呼声较为迫切,但高铁 WiFi 问题一直困扰业界,随着 5G 时代到来,这一问题或许会 得到解决。 B. 复兴号的通信运用了与国外相近的技术,即通过 4G 与卫星 WiFi 相结合的方式来建立,但复兴号 WiFi 依然不完美。 C.不少普快列车一般会采用 LTE 或 4G 技术为列车提供 WiFi 信号,满足人们免费上网的需求,而且运营效 果不错。 D.中国移动已经建立的 5G 基站和塔台群,可以随时轻松地传输大量数据,满足高铁车顶天线接入 5G 网络 的需求。 6. 从文中看,高铁 WiFi 与 5G 的融合,将带来哪些进步? 【答案】4. B 5. D 6. (1)更有利于 WiFi 与 5G 这两种信号的互相转化。(2)改善高速情况下的信号接收能力(或:解决 高 铁对 5G 信号的屏蔽。或:使信号的能量集中在接收端所在方向,有效改善频谱利用效率)。(3)大幅提 升网络速度,大幅减少传输所需功率,避免 WiFi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相互妨碍带来的问题。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 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 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 项,张冠李戴,“5G 使用的毫米波技术可以使信号的能量集中于某一方向”表述错误,据原文说“波束 成形可以使信号的能量集中在接收端所在方向”,所以是“波束成形”可以使信号的能量集中在接收端所在 方向。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D 项,“5G 基站和塔台群……满足高铁车顶天线接入 5G 网络的需求”错误,原文“目前高铁车顶天线支 持 2.6、3.5 和 4.9GHz 频段,已满足 5G 网络接入需求”,可见是“天线”满足5G 网络接入需求。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题时要审清题干,找出关键词语,把握答题方 向;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理清要点,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并将需要的信 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最后归纳要点分点作答。 本题要求概括 “高铁 WiFi 与 5G 的融合,将带来哪些进步”,根据文中的提示“而5G 技术与 WiFi 的融合, 更有利于两种信号的互相转化”,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答题区域应该在这一段,是局部信息筛选。 据文中“而 5G 技术与 WiFi 的融合,更有利于两种信号的互相转化”可知,二者的融合更有利于两种信号 的互相转化;从“波束成形可以使信号的能量集中在接收端所在方向,可以有效改善频谱利用效率, 这将 改善高速情况下的信号接收能力”这个信息可以概括为二者的融合可以使信号的能量集中,改善高速情况 下的信号接收能力;原文“使用 5G 的毫米波技术,让网络速度比 4G 时代大幅提升。此外,毫米技术破除 了 WiFi 调制解调器的短板,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传输所需的功率、也避免了 WiFi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相互妨 碍所带来的问题”这个信息中可以概括为二者的融合能大幅提升网络速度,能很大程度上减少传输所需的 功率,避免 WiFi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相互妨碍所带来的问题。概括出高铁 WiFi 与 5G 的融合能带来的这些进 步方面,分点作答即可。【点睛】文意概括性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围绕题干找到文中的关键语句然后分点作答.筛选之前要先依据 题干确定答题的区域,然后再找与之相关的内容.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 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 是并列关系等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邢玉明 谈歌 锔匠邢玉明怎么也没想到,县委书记会找上门来,请他给港商曹柏青先生的三件文物瓷人锔裂隙。 当年农村贫穷,破碗破盆破锅什么的,舍不得扔,就请人锔一锔,修补后再用。邢玉明锔碗锔盆锔锅, 远近闻名。只是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后,农人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锔锅锔碗的渐渐少了。邢玉明的锔匠 活终究暗淡下去,再也没有主顾了,他的锔弓和锔子,彻底闲置了。 “这种活儿,我已经多年不干了,我今年都七十三了,眼力不行了,手也不行了,真是不行了!” 县委书记说:“这跟锔碗锔盆差不多,有什么不行的。这事就这么定了!市里的招商引资可是大事,市 长等着回信呢!” 话讲到这个份上,邢玉明只有答应了。 邢玉明与婆姨乔明枝被接到市里,在博物馆的招待所住下。当天晚上,有关部门给邢玉明乔明枝接风, 市文化局长代表市领导给邢玉明夫妇敬酒,邢玉明夫妇只是干干地陪笑。第二天,港商曹柏青先生亲自陪 着他们去了博物馆。 邢玉明看了看那三件瓷人的裂隙,始终不说话。如此两天,他坐在瓷人的旁边呆呆地傻看,摸着瓷人 悠然地叹气。最后那天,大收藏家丁也成老先生来了,站在邢玉明的身边问:“老师傅,这件活儿能做 么?” 邢玉明笑了笑:“您说呢?” 这天夜里,邢玉明让人搬了两架立梯,他提着工具,被人扶着,爬了上去坐了,乔明枝提着一只马灯, 坐在另一架立梯上。事先,博物馆的人提出拉一道照明线,邢玉明摇头不肯,他说电灯有热度,锔活儿的 时候,怕有影响。丁也成担心地问:“邢师傅,这样模糊的光线下干活儿,您有把握吗?” 邢玉明笑道:“您要是信得过我,让我做就是了。您要是担心,就换人吧。” 丁也成连忙摆摆手:“邢师傅,您干活儿吧。” 邢玉明就扯动了锔弓,开始干活了。马灯的光线暗淡,人们什么也看不清楚,只听到锔弓嗡嗡地响, 谁也不知道邢玉明是怎么样锔的。人们也能听到邢玉明与乔明枝慢声细语说着什么,他们使用的是家乡土 话,人们听不明白。到了快天亮的时候,人们看到,三件瓷人,已经被邢玉明锔上了,邢玉明和乔明枝被人从梯子上扶下来。 三件瓷人,竟然锔得天衣无缝。围观的人发出一片感慨声,曹柏青先生带头鼓起掌来。丁也成看得眼 呆,喃喃道:“鬼斧神工啊!邢老师傅,真是……” 人们这才恍然想起邢玉明夫妇,四下去看,邢玉明夫妇已经没有了踪影。 丁也成认为他们夫妇熬了一夜,大概累了,去睡觉了,便让文物局的小赵去请邢玉明夫妇,先吃早饭, 然后再休息。一会儿,小赵匆匆回来说:“丁先生,邢玉明夫妇已经走了。” 丁也成刚刚吃进嘴里的一口稀饭吐了出来:“走了?他们怎么走的?” 小赵说:“应该是坐长途汽车走的。” 丁也成说:“你快去追他们回来,至少要他们留下那件锔弓。你问问那老师傅,他要多少钱,我收购 了。” 小赵赶紧着去了。 丁也成再也吃不下去了:“这是民间的宝贝!那老师傅可是活着的文物啊!” 小赵开车一路追到了邢玉明夫妇乘坐的长途汽车。小赵拦下汽车,找到了邢玉明,夫妇俩正昏昏地睡 觉呢。他说了丁也成的意思,请邢玉明夫妇回去。 邢玉明笑道:“不回去了。没听说过,锔匠还要看自己锔过的手艺。” 乔明枝也笑:“家里还有活儿呢。不耽误你们了。” 小赵乞求说:“邢师傅,丁先生一定要您二位回去的。对了,他还说起您的家伙什,他还要买下来 呢!” 邢玉明一怔,呵呵地笑了:“买?这东西他也稀罕么?那好了,我白送给他了。”说着,他就起身把 锔弓袋子从行李架上取下来,递给了小赵。 小赵急忙问:“邢师傅啊,您还没说价钱呢!” 乔明枝一旁摆了摆手,呵呵笑道:“什么价钱啊。他刚刚不是说过了么,白送给那位先生了。你快下 车吧,都耽搁大家赶路了。”小赵下了车,眼看着长途汽车扬尘而去了。 去年丁也成先生在香港举办收藏精品巡回展。在几千件藏品中,有人看到了邢玉明的那把锔弓,注着 出处,锔弓颜色陈旧,像是从某一个遥远的地方截取下来的一段历史。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邢玉明的锔匠活终究暗淡下去”,这样的叙写既交代了他“没想到”的原因,也为下文他的婉拒作了铺 垫。 B.“他坐在瓷人的旁边呆呆地傻看,摸着瓷人悠然地叹气”,这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描摹邢玉明准备工作的状 态。C. 小说中丁也成对邢玉明大加赞赏前的两次怀疑,侧面表现了民间艺人默默无闻、不易被关注的特点。 D. 乔明枝说的“你快下车吧,都耽搁大家赶路了”,既表达了对车上人的歉意,也流露出“家里还有活儿” 的着急。 8. 请简要分析邢玉明这一人物形象 9. 请探究小说结尾“锔弓颜色陈旧”的意蕴。 【答案】7. D 8. (1)邢玉明是一名民间艺人,手艺精湛。当年,锔匠活远近闻名;县委书记会找上门 来,请他给港商曹柏青先生的三件文物瓷人锔裂隙;三件瓷人,竟然锔得天衣无缝。(2)邢玉明以大局为 重,识大体,能担责任。县委书记说给港商曹柏青先生的三件文物瓷人锔裂隙这件事关系到市里招商引资, 邢玉明只有答应了。(3)邢玉明淡泊名利,默默无闻。把三件文物瓷人锔完裂隙后,不等赞扬,默默无闻 地做完自己的工作,没有打招呼就坐长途汽车回家,还把锔弓白送给了丁也成。(4)邢玉明谨慎,做活时 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准备工作时间长,不说话只观察;电灯有热度,锔活儿的时候,怕有影响,干活时用 光线暗淡马灯照明,用家乡土话和妻子交谈。 9. (1)照应题目和开头。题目《邢玉明》,邢玉明就是一位锔匠,锔弓是他的工具,“锔弓颜色陈旧”点 明了邢玉明的身份以及这份手艺时间的久远。(2)烘托人物形象。“锔弓颜色陈旧”烘托了邢玉明手艺的 精湛,使用时间长,他具有传统民间艺人所特有的时代精神。(3)深化文章主旨。“锔弓颜色陈旧”,时代 感强,表明这种传统民间手艺可能已经失传,工具只能作为收藏品,表明这种手艺以前存在过。表达了作 者对传统民间手艺失传的惋惜之情以及对这种手艺精神内涵的挽留和召唤。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情节、主旨和环境。 D 项,“乔明枝说的‘你快下车吧,都耽搁大家赶路了’,既表达了对车上人的歉意,也流露出‘家里还有 活儿’的着急”理解表述有误,乔明枝说的话有对车上人的歉意,但不是流露出“家里还有活儿”的着急, 而是想要对小赵表达把锔弓白送给那位先生了,不收钱,你就不要多说了,表现了乔明枝的淳朴的性格。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从环境交代、情节安排、人物塑造、 主题表达、手法技巧等方面来切入,多关注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细节等方面的描写。要求简 要分析形象的性格特征,回归文本,找到写该人物的内容,把握主要性格特征,并注意联系其他人物来看, 防止遗漏得分点。本题要求概括邢玉明的形象,所以要从文本中筛选出关于他的相关信息。 原文“锔匠邢玉明怎么也没想到,县委书记会找上门来,请他给商曹柏青先生的三件文物瓷人锔裂隙”,“丁也成看得眼呆,喃喃道:‘鬼斧神工啊!邢老师傅,真是……’”“丁也成再也吃不下去了:‘这是民间 的宝贝!那老师傅可是活着的文物啊!’”,这些都从侧面表现邢玉明的手艺精湛;“邢玉明锔碗锔盆锔锅, 远近闻名”,“三件瓷人,竟然锔得天衣无缝”直接写他手艺精湛。 文中“县委书记说:‘这跟锔碗锔盆差不多,有什么不行的。这事就这么定了!市里的招商引资可是大事, 市长等着回信呢!’话讲到这个份上,邢玉明只有答应了”,表明邢玉明识大体,以大局为重,挑起重任。 文中“四下去看,邢玉明夫妇已经没有了踪影”“ 邢玉明笑道:‘不回去了。没听说过,锔匠还要看自己 锔过的手艺’”“ 邢玉明一怔,呵呵地笑了:‘买?这东西他也稀罕么?那好了,我白送给他了。’说着, 他就起身把锔弓袋子从行李架上取下来,递给了小赵”,这些语言动作描写都能表明邢玉明默默无闻、不贪 图名利。 原文说“邢玉明看了看那三件瓷人的裂隙,始终不说话。如此两天,他坐在瓷人的旁边呆呆地傻看,摸着 瓷人悠然地叹气”,表明邢玉明准备工作做的独特;“事先,博物馆的人提出拉一道照明线,邢玉明摇头不 肯,他说电灯有热度,锔活儿的时候,怕有影响”,表明谨慎;“邢玉明就扯动了锔弓,开始干活了。马灯 的光线暗淡,人们什么也看不清楚,只听到锔弓嗡嗡地响,谁也不知道邢玉明是怎么样锔的。人们也能听 到邢玉明与乔明枝慢声细语说着件么,他们使用的是家乡士话,人们听不明白”,表明他干活时的状态,是 传统的手艺做法,很独特。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结尾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感知作品的基础上,从结构和内容上把握, 具体可以从题目、情节、人物、主题、手法效果等方面入手,分点作答。本题要求探究小说结尾“锔弓颜 色陈旧”的意蕴,可具体从题目、人物、主题等方面分析作答。 “锔弓颜色陈旧”能照应题目和开头,和本文的题目《邢玉明》相联系,邢玉明是一名传统锔匠,锔弓是 工具,也点明了他的身份。 原文开头说“当年农村贫穷,破碗破盆破锅什么的,舍不得扔,就请人锔一锔, 修补后再用。邢玉明锔碗锔盆锔锅,远近闻名”,结尾“锔弓颜色陈旧”与之相照应。 “锔弓颜色陈旧”烘托主人公邢玉明的性格,“颜色陈旧”表明锔弓曾经使用时间长、频率高,他手艺好, 也能让读者体会到锔弓身上代表的那一代传统手艺人独特深沉的精神内涵。从文中邢玉明做准备工作、不 用电灯用马灯照明以及干活时和妻子聊天等都能折射出老一代手艺人独特的精神品质。 “锔弓颜色陈旧”对主题有深化的作用,可以联系社会现实,惋惜传统手艺的失传,传统手艺人所特有的 精神内涵在当今社会仍然有其特殊的价值,所以挽留和呼唤这种精神内涵。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 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 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 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 找这些硬伤。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 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 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 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 显功名昌邑下。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 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徒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徒上郡。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 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 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令诸骑曰:“前!”前来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 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按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 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 纵马卧。是时会幕,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 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晚其旁有一胡儿骑善 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 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 斩,赎为庶人。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B.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C.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D.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良家子:汉时指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 B. 骑郎将:也称郎中骑将,西汉置,郎中有车、户、骑三将,秩皆比千石。 C. 典属国:典,仪式;“典属国”即负责与附属国外交事务的官员,秩二千石。 D. 转:迁官转任。与“迁”“调”“徙”一样都有“调动官职”的意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广擅长骑射,屡立战功。因家传射技非凡,他既能在萧关与匈奴的对战中杀敌众多,也能在追敌时精 准射杀。 B. 李广恃才自负,不顾安危。因相信自己才气无双,骁勇能战,他多次与匈奴作战,引发他人对其生命安 全的担忧。 C. 李广智勇双全,处乱不惊。面对匈奴数千骑兵,他大胆冷静地命令士卒下马解鞍,制造诱敌假象,成功 吓退敌兵。 D. 李广随机应变,巧妙脱身。虽被胡骑捉拿,却以假死迷惑敌人,使其放松警惕,而他伺机而动,抢得胡 马迅速逃脱。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2)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那些敌人原以为(或“认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可以(或“来”)使 他们心中的想法(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更坚定。(2)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的人太多,他自己又被敌 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本题考生可分六步走:读文段,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 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辨句式;依据修辞;对话、引文定句读。本题为选择题,可以找准切入点。“已 缚之上马”,指把他捆绑上马之后,是一个整体,不宜断开;“望匈奴有数千骑”,意思是远远望见几千名 匈奴骑兵,是一个整体,中间不宜断开,在它前后断开;“上山陈”,指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中间不要断 开,在它前后断开。 A 项,“已缚之上马”,指把他捆绑上马之后,是一个整体,不宜断开;“望匈奴有数千骑”,意思是远远 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是一个整体,中间不宜断开,故 A 错误; B 项,“已缚之上马”,指把他捆绑上马之后,是一个整体,不宜断开;“望匈奴有数千骑”,意思是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是一个整体,中间不宜断开,故 B 错误; C 项,“已缚之上马”,指把他捆绑上马之后,是一个整体,不宜断开;“望匈奴有数千骑”,意思是远远 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是一个整体,中间不宜断开;“上山陈”,指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中间不要断开, 在它前后断开,故 C 错误;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 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 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 C 项,“典,仪式”错误,应该为“典:主持,主管”。故C 错误。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 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 以偏概全等。 B 项,“因相信自己才气无双,骁勇能战”错误,由原文“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 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可知,“恃才自负,才气无双”是公孙昆邪对他的评价,故 B 错误。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 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 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 的落实。(1)中“以”,认为;“彼虏”,那些敌人;“走”,逃跑;“坚”,使动用法,使……坚信; “意”,心中想法。(2)中“当”,判决;“所失亡”,“所”字结构,损失伤亡的人;“为……所”,被动 句式;“赎”,用财物脱罪或抵免过失。 【译文】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县。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 文帝十四年(前 166),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 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命为汉朝延的中郎。 到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 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调他任上谷太守,匈奴每天都来交战。 【典属国公孙昆(hún)邪(yé)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己仗恃有本领,屡次和敌人正 面作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于是又调他任上郡太守。以后李广转任边境各郡太守,又调任上郡太守。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 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 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 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 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 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 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 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可以使他们心中的想法(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更坚定。”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 敢来攻击。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 那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 日暮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认为汉朝在附近有伏兵,想趁夜偷袭 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 法随后接应。武帝即位,在这时李广从上郡太守调任为未央卫尉。 后来,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 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 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 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 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几百名追捕的骑兵来追赶他, 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得以逃脱。于是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 执法官吏。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的人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 削职为民。 (二)古代诗歌阅读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蜀道登天,—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 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 代指襄阳。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 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 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裒阳月。 D. 词的结尾两句,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5.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 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 上述评论的理解。 【答案】14. D 15. (1)该评论“虎啸龙吟”中有“和缓”,意思是指词人豪放大气的词风中有温婉细 腻的情感抒发。(2)“千古浪”“三更月”“万里雪”等意象的选取豪迈大气,营造了气势恢宏的意境;“诸 葛表”“相如檄”等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与勉励,体现出”虎啸龙吟”的豪放之风。(3)“不 堪离别”“儿女泪”“须相忆”又深情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细腻而真实的感受,对朋友浓浓的牵挂关切之意 表达了词人“和缓”的温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诗歌。在 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完成题目,这就需要我们阅读时认真分析诗歌,认真分析所给的题目,按照题目要求作 答。 D 项,“词的结尾两句,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错,结尾两句的意思是说李正之是十一 月入蜀的,所以他说“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意思是李正之到达蜀地时,正是梅花开、大雪纷飞 的季节,务必不要相忘,时时挂念对方。并不是怀念过去与李正之一起雪中赏梅之景。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作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时要从全词的结构特色、艺术风格,以及词中景与情事与 理的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同时注意结合题干给出的评论,紧扣评论内容进行分析作答。陈廷焯所说的“龙 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应分为两部分进行理解:一方面“龙吟虎啸”,表面上是“像龙在鸣叫,虎在 咆哮”之意,常用来比喻相关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这里应是指词人所创作的词作读来给人一种 大气磅礴的豪迈之感,联系词人是南宋豪放词的代表人物,同时结合原词“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 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等,可知词人借助诸葛亮和司马相如两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出对 的友人的美好祝愿与期许。另一方面“和缓”恰与前所述“龙吟虎啸”相对,意为平和舒缓,原词“还自叹 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儿女泪”“荆楚路,吾能说”“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等,可知词人在送 别友人时亦想到自身坎坷多舛的人生命运,不禁暗自神伤,怆然泪下,这又给人以婉约、悲愁、凄苦之感。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1)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 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 。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答案】 (1). 又恐琼楼玉宇 (2). 高处不胜寒 (3). 以为轮 (4). 使之然也 (5). 临溪而 渔 (6). 溪深而鱼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 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 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 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 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 、溪、 渔。 【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 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 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 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 ),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 白矾石的甬道,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在上面,让人觉得越发滑腻可爱了。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在做她们的清梦。①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 发了。②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黯淡的颜色。③——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萦蒙的雨,园里没了浓郁的香气. ④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 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萌的柳树的 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默然洒在我脸上的是那霏霏的毛雨,给人润泽、轻松的感觉 B. 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给人润泽、轻松的感觉 C. 润泽、轻松的感觉油然而生,是那默然洒在我脸上的罪霏毛雨带来的 D. 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润泽、轻松的感觉油然而生 18.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句群花的“光泽”本为视觉,却以味觉与触觉的“甜软”来形容,新颖生动。 B. 第②句运用移情手法,将人的情感转移到色彩纷呈的花朵上,把花与人融为一体。 C. 第③句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连用两个反问句,与雨后零落的群花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D. 第④句“饿了”赋予“花香”以人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花香”不再浓郁的特点。 19.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点号,有人认为应该用句号,有人认为应该用逗号。你认为应该用哪个?请说明理 由。 【答案】17. B 18. C 19. 我认为应该用句号。因为这句话是在交代“这是哪里”的问题,意思已经表达完结,并且它与下一句话 无因果、转折、并列、疑问、解析等关系。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 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 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在本题中,由文中前后句子结构一致的原则可知,该句应与后文“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结构一致, 应为“霏霏的毛雨……”,故排除AC。通过分析可知,所填写分句之间应保持陈述主语的一致性,而 D 项 中将主语换成了“润泽、轻松的感觉”,所以应排除D。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句子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其 次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表达技巧在文中是怎样运用的,最后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内容,概括出这样运用的作用及表达效果。本题主要涉及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考查。 C 项,“连用两个反问句”分析错误。“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并不是反问句, 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 答案就在问句之中。从这两个句子中都无法找到答案,所以该句是疑问句。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标点符号的用法的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 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本题的题干为“文 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点号,有人认为应该用句号,有人认为应该用逗号。你认为应该用哪个?”主要考查的 是逗号和句号的区别。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再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 顿,这里说的“一句话”就是语法书上讲的一个句子。一个语言格式不论长短,只要是能独立地表达一个 完整的意思,就是一个句子。逗号停顿的时间比句号短,不能代表一个句子的完结,通常用在一个完整的 句子中间。文中“这是在花园里”是一个独立语意的句子,已经独立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后文中的句 子是在阐述花园里群花的状态,与第一句话之间并无因果、转折、并列、疑问、解析等关系,所以此处应 该用句号。 【点睛】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 试题所涉及的修辞于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高考题对于修辞手 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泛泛而谈。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有人认为,无糖饮料完全不含糖,因此不会造成血糖升高。甚至有人觉得,可以用无糖饮料来预防糖尿病。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 ,①________研究发现,II 型糖尿病的发生和肥胖有关。肥胖者摄入能量过多,造成 机体的肥胖,肥胖会影响胰岛的功能,发生“胰岛素抵抗”。此时为满足代谢的要求,胰腺必须分泌比正常 量高出 5-10 倍的胰岛素。久而久之,过度刺激胰腺分泌,胰脏发生疲劳,最终不能充分生成胰岛素, ②_________。无糖并没有体现出减少糖尿病风险的优势,③________ 【答案】 (1). 因为并不是吃糖或者喝糖水导致患上糖尿病 (2). 进而导致患上Ⅱ型糖尿病 (3). 所 以喝无糖饮料是不会有预防糖尿病的作用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能力。补写原则: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 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顺序要合理,句间 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 【 的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 ①处根据上文语境“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这个结论推出下句应该提示原因。 ②处根据前语境“而久之,过度刺激胰腺分泌,胰脏发生疲劳,最终不能充分生成胰岛素”可见再说明糖 尿病的成因,所以此处应该得出结论,照应“最终”,用“进而”衔接,表达承接递进关系。 ③处应该和开头“有人认为,无糖饮料完全不含糖,因此不会造成血糖升高。甚至有人觉得,可以用无糖 饮料来预防糖尿病”相照应,得出一个错误认知的结论“所以喝无糖饮料是不会有预防糖尿病的作用的”。 21. 学校举行《红楼梦》片段展演活动。如果让你参加演出,你愿意扮演《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又会如 何表现?要求:依据原著设计,有人物和场录的描述,100 字左右。 【答案】我要扮演的人物是贾宝玉。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 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我会选择贾宝玉挨打这一情节来表现人物,这是封建卫道者的贾政和封 建叛逆者的贾宝玉之间,第一次以剧烈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一场面对面的冲突。这一段极其生动的艺术描 写,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丑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情况。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提供记忆小窍门:(1)注重平时 知识积累,涉及面要广,记忆要准确。(2)分类法,按中国古代、中国现代、中国当代和外国四类整理记 忆。(3)形成知识记忆网络,如作家——篇名——名句,关联记忆,形成知识网。(4)表格法,即列表对 照,强化记忆。 本题,需要学生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情节非常熟悉,因为题干中要求对人物和场景进行描述,而且必 须根据原著的设计,不能脱离原著构思。答题的时候注意条理清晰,语言通顺,体现自己对原著的熟悉。 描述人物和场景时要准确、具体。另外注意字数要求。 【点睛】本题属于文化经典阅读题,题型以简答和填空题为主,常见命题类型有:信息筛选题,思想概括 题,内容理解题,观点评价题,比较题。考生答题时首先粗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概括出所给文段的核 心思想,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答题的一般思路是可先用一句话简明概括相关材料中所包含的思想 或观点、主张,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语段进行简单合理的阐述、分析;如有联系实际的内容,则需要适当 联系社会相关问题,加以自圆其说。一般不鼓励考生多层面、多角度思考,也不要求质疑、另解。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中学高三(1)班准备拟写一条具有激励意义的标语。有同学建议速用“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 闲人”。这条标语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论,有的赞同,有的反对。 你对这条标语持怎样的态度?怎样表达才能让反对者接受你的观点?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辩论 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答案】例文: 忙里偷闲,别开生面 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这是某中学某班的班训。什么是闲话?与学习无关的话。什么是闲 事?与学习无关的事。什么是闲人?与学习无关的人。果能如此,可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 贤书”了。能不能做到暂且不说,问题是这样做真的好吗? 梁实秋说:“人类的最高理想应该是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去享受人的生活。”大哲 学家斯宾诺莎,为着要保持学术思想的自由,甚至拒绝当大学教授,他宁愿操磨镜片的职业,借以营生。 英国文学家兰姆写得那样一笔奇特而隽永的散文,而他的终身职业只是一个公司的书记。波兰小说家康拉 德在商船上当过多年的水手。英国诗人罗蒙在伦敦一条小街上经营一个小书店。对他们来说,什么是正事, 什么又是闲事呢?是自由地思想,还是低头磨镜片? 龙应台说:“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累 积、沉淀、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所以要忙里偷闲。英国首相丘吉尔,做过好久的海军大 臣,却没有学过海军,他本来是文人,当过新闻记者,后来才当总统。当了总统还不务正业,经常抽空画 画,还好写点。二战结束之后竞选连任失败,倒是无心之作《二战风云》让他在文坛获得了名声,“意外 之财”诺贝尔奖金让他晚年过着优越的生活。爱因斯坦是专利局里的一个小职员,然而却潜心物理,提出 了人类最伟大的相对论,研究之余竟然致力于反对核扩散,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还写了一系列的 文章宣传政治主张和人生态度。马云更是有钱闲的,又拍什么《功守道》! 有人可能会说,他们都是功成名就了,他们的“闲”是锦上添花。那就听听苏轼是怎么说的吧。苏轼 是大文豪,然而他说,他的文章大多得之于三上——马上,厕上,床上。有多少人在地铁公交车上看书? 有多少人在上厕所时背单词?有多少人在睡前总结反思一天的学习内容?果真有,一定能学好。仅就学习 而言,不学好语文总分能高?不看闲书语文能好? 贾宝玉是第一富贵闲人,他就看了很多闲书。薛宝钗劝他多读四书五经,被他疏远;林黛玉陪他看西 厢,感情更近。都说中学生不能谈恋爱,但谈恋爱也并非一无是处。有对高三恋人双双晒出北大录取通知 书,被称“最高档次的秀恩爱”,羡煞众人,想必他俩讨论问题之外,也说了不少闲话吧。 在目前中国,一般人囿于浅狭的功利主义,上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 的知识,不问;到了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结果呢?不仅工作学习没搞好,还把自己搞成一个浅 薄无聊的人。马克思说,共产主义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但在目前,还得靠你忙里偷闲,才能别开生面。 【解析】 【详解】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 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 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材料属于由标语——不说 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引发的辩论。所给任务为“你对这条标语持怎样的态度?怎样表达才能让 反对者接受你的观点?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辩论稿”。标语中所给话题即关键词语为“闲”,反对 者应该主张“忙”,所以本次作文可以围绕“忙和闲”的关系写作,也可以单向立意,因为要求写成辩论稿, 只能站在一个角度立意,或者以“忙”为话题,或者站在“闲”的立场写作。“忙”是当今社会生活的主 旋律,“忙里偷闲”,“干点无用的事”,是一种心理需求,是一种生活雅趣,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人闲 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闲得干净;“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闲得寂寥;“因过竹院逢僧话, 偷得浮生半日闲”闲得超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闲得积极……可以通过大量引用论证 观点,以增添文化底蕴和说服力,另外可以借助排比兼反问修辞增添论证的气势。 一定要注意如下辩论稿的要求和特点: 1、要写成辩论稿(符合一辩要求),正方或反方均可。 2、因为是考场作文,所以应该有题目,对相关材料高度概括,凝炼有力。 3、不可写成一般议论文,要顶格写称谓语,可不用问候语,不要像书信一样写落款。 4、辩论的思路、语势、逻辑等一定要注意,要有对话感、代入感、现场感、说服力。 5、任务:对象任务为高三年级学生;文体任务为辩论词;立场任务为站队反方(忙)还是站队正方(闲)。 参考立意: (1)道是忙碌却悠闲 (2)忙兮闲兮奈若何 (3)忙,不亦乐乎 (4)恣享生活的闲适 (5)忙和闲并不对立 (6)闲对风光独自游 (7)闲敲棋子落灯花 可用素材: (1)忙,是人生中的一个步骤,每个人所忙的事务不同,但是不能是碌碌无为的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 忙得不亦乐乎。忙是问号。忙是看似简单,但其中却大有学问。忙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怎 样忙出精彩忙得不亦乐乎,却并非简单。人生如同一张地图,我们一直在自己的地图上行走,时不时我们 眼前就出现一个十字路口,我们该向哪儿,面对那纵轴横轴相交的十字路口,我们该怎样选择?不急,静 下心来分析一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坐标轴才是最重要的。忙就是如此,选择自己该忙的才能忙得有意义。 忙是问号,这个问号一直提醒我们要忙得有意义,忙得不亦乐乎。(2)忙是省略号。四季在有规律地进行着冷暖交替,大自然就一直按照这样的规律不停地忙,人们亦如此。 为自己找个目标,为目标而不停地忙,让这种忙一直忙下去,当目标已达成,那么再找一个目标.继续这 种忙,就像省略号一样,毫无休止地忙下去。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看见牛顿在忙着他的实验;爱迪生在 忙着思考;徐霞客在忙着记载游玩;李时珍在忙着编写《本草纲目》;再看那位以笔为刀花的充满着朝气与 力量的文学泰斗鲁迅,他正忙着用他独有的刀和枪在不停地奋斗。忙是省略号,确定了一个目标那么就直 忙下去吧!这样的忙一定会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 (3)忙是惊叹号,世界上的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大自然亦如此。小蜜蜂的忙,以蜂蜜为回报,那么人呢? 居里夫人的忙,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而得到了圆满的休止符;爱因斯坦的忙;以相对论的问世而画上了惊 叹号;李白的忙,以那豪放的诗歌而有了很大的成功;张衡的忙,因为那地动仪的出世而让世人得以仰慕。 每个人都应该有效率的忙,而不是整天碌碌无为地白忙。人生是有限的、短哲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在 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都应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他人生的精彩篇章。成果忙是万物、世界、 人生中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地球在日夜忙着转动,时间在日夜忙着流逝,而我们呢?作为这世上最高级 的动物的我们,我们在忙些什么呢?我们要忙得有意义、有价值,我们要忙出属于我们的精彩。我们的忙 不能永远是问号,而应是省略号和感叹号。忙就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 (4)假如爱迪生来 21 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文学家莫言一语中的,手机的广 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感情和观念 意识,高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一切变得 快速而又便捷。人们不用再鸿雁传书,有了 E-mail,问候便在顷刻之间到达;人们不用再案牍劳形,有了 互联网百度,汗牛充栋只是字典中的故事;人们不用再千里相聚,有了微信,彼此间的交流便在朋友圈中 流淌。生活如此便捷,如同快餐般迅速满足需求。可是在果腹后,人们的内心是不是有些怅然若失?是的, 忙忙碌碌,让我们失去了悠闲生活的享受。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客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的《约客》是千 百年前的闲适生活,如今的我们,在行色匆匆中,早已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只专注于屏幕的方寸之间,任 凭时光流转,夏秋冬春,已然无福亦无心享受这有张有弛的慢生活。如果我们是赵师秀,在等待的时候根 本不会注意到梅子黄时雨。蛙声遍雨中,只会专注于微信、微博的刷新、留言,或者恐怕早已一通电话过 去质问对方的爽约。现代生活容不得等待,更体会不到等待时的一点点期盼、一阵阵焦急和那一丝丝失落。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迅速得偿所望,却最终留给我们荒芜的内心。 (6)还记得余光中的《催魂铃》吗?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叠连声的催促,凡有耳神经的人,没有谁 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它高亢而密集,锲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叹号一样,滔滔向我们卷来, 摄人心魄。我们就如同《摩登时代》中的卓别林一样,被机器控制,成了机器的奴隶。人被自己发明的东 西所奴役,这便是“异化”。我们发明了机器、工具,我们又常常被他们所束缚,迷失了内心。不禁怀想那 个浪漫的雪夜,绿蚁新醅,红泥炉火,“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道出了思念旧人之意。淡淡的感伤在天晚欲雪的等候中弥散……倘若那个时候有手机,刘十九定会飞速赶来,那份经由等候而更显珍贵的诚恳 亲切也终将大打折扣了。 (7)于夜深人静之时,扪心自问,我们为何生活得如此仓促?在这样的节奏中我们幸福吗?人的欲求又改 变了生活。人们相互竞争构成的社会,社会中追名逐利的风气,风气里的急功近利,让我们已经不再有时 间和精力去享受一场精神的盛宴,是我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践踏了自己的灵魂和内心。梭罗在《瓦 尔登湖》中写道“我步入丛林,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 现自己从没有活过。”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等我们迷失了,我们才开始了解自己真正所需。生命充满 了劳绩,但还应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土地上。 行文结构: 首先拟定一个对称结构的题目“忙里偷闲,别开生面”,表明中心思想。开头段引材料并照应题目,以反问 的方式暗示观点。引用梁实秋和龙应台的名言,不仅增添了文采更充分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具有可信性。 铺排名人事例,大哲学家斯宾诺莎、英国文学家兰姆、波兰小说家康拉德、英国诗人罗蒙,彰显积累的丰 厚,事例典型新颖,论证有力。详写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事例,与略写铺排事例遥相照应。爱因斯坦、马云、 苏轼、贾宝玉、高三学子,古今中外应有尽有,充分证明了“忙里偷闲,才能别开生面”。 【点睛】名言警句或者标语、对联类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这类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 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 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 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 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 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 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如果是多则名言警 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 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 的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