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一轮复习专题九:善于分解论点,打造对照式结构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一轮复习专题九:善于分解论点,打造对照式结构

ID:280626

大小:31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9-0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1 年高考作文备考一轮复习 专题九:善于分解论点,打造对照式结构 【典型范文】 云上自在,远不如生活精彩(题目就是对比,就是中心论点。) 作者:陈凌 人民日报评论 2020 年 6 月 2 日 最近,一个概念突然流行了起来——云自在。没听过不要紧,你一定或多或少有过切身 经历:在李子柒的视频里放下浮躁、游离在乡间,“体验一把不属于自己的安宁”;工作之余 看看慢综艺,暂别快节奏的生活,沉浸于“生活在别处”的田园牧歌;周末之时刷刷直播, 在“橘猫+柴犬”“民谣+远方”的诗意里,享受一时的惬意时光……(列举了三种典型的“云 自在”,在事例表述时就已暗含态度:“不属于自己”“生活在别处”“一时的”,为下边立论 张本。)云自在云自在,就是云上自在,在屏幕里体验自在人生。(摆出“云自在”的现象, 并对这个概念进行了阐述。属于议论文的“是什么”部分。) 别样的生活,总是令人向往,甚至给人以治愈的力量。(因为别样,所以治愈,含有哲 理。)在水泥森林呆惯了,满目苍翠的乡野,诗情画意的远方,自然能够冲淡审美疲劳,让 人眼前一亮;(“远方”可带来“审美”。)工作忙碌,生活喧嚣,偶尔的悠远情致,也自然 能让人偶尔跳出方寸之所,承载人们对诗意栖息的神往。(“悠远”可让人“跳出”。)反过 来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古典生活,在现实中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一瓢饮一箪食”的岁月静好,也总是想象中的美好。(写现实的无奈是为了比衬 出“云自在”的易变现。)而慢综艺、视频博主,恰恰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拟态环境”,让我 们通过屏幕,触摸无法抵达的远方。可以说,“云自在”的流行,在于一种“愿望的投射”, 是一种“替代性满足”。(分析“云自在”流行的原因之一:能给一种人“替代性的满足”。 开启议论文的“为什么”部分。) 更进一步,心境往往是生活的投射。在屏幕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既是为了与现实短暂 疏离,更寄托着对心之所往的美好憧憬。我们会在云上寻求自在,并不仅仅在于通过代入, 获得一时的心理满足、短暂的休闲娱乐,更在于这些慢综艺、慢直播所代表的生活理念(用 “不仅仅……更在于……”勾联上下段,开启下文对“云自在”美好的进一步挖掘):在快 节奏中放慢心态,于快时代寻找“慢生活”。(“云自在”的美好之一:可感受一份慢。)生 火、做饭,劈柴、喂马,固然本身就是一种风景,但它的意义更在于提醒,提醒我们在日常2 的生活里发现精彩,在琐碎的庸常中寻找意义,把一成不变的日子过成诗。(“云自在”的 美好之二:可提醒一份精彩。)(分析“云自在”流行的原因之二:可寄托对心之所往的美好憧 憬。) 然而,云上再自在,依然远不如生活精彩。(过渡句开启整篇对比的节奏。第一次点题、 点明中心论点。)作为一种调味品,慢直播、慢综艺,并无不可,但倘若沉浸其中,与现实 生活脱节,看不到生活细节里的那些美好,那无异于买椟还珠(“买椟还珠”这个词措得好, 提醒我们云上是小自在,现实生活是大精彩,不能本末倒置,对比之一)。“云音乐会”固然 能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让人热血沸腾,但更令人难忘的,是现场演唱会的那份震撼和感 动;(对比之二:云上的沸腾与现场的震撼。)“云买菜”固然能给生活带来便利,但更能慰 藉灵魂的,是菜场集市的那份烟火气息。(对比之三:云上的便利与菜场的烟火气。)倘若只 是把“云自在”作为逃避,那生活反而会成为累赘,焦虑烦恼无处可逃。我们最终收获的, 并不是精神的富足,而是萎靡,精神的自在充盈,更是无从谈起。相反,把云上的生活作为 一贴清凉散,观照内心,撇去浮躁,葆有一份超拔的心态,继续向更美好的生活进发,精神 上才有可能是自在的。(对比之四:把“云自在”作为逃避与把“云自在”作为超拔。注意 这里“不是……而是……更是……相反……”等词的运用。)(本段反复将云上的自在与生活的 精彩作对比,说明云上再自在,也不如生活精彩。) 前段时间,读到朱光潜的一句话,深有感触,“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张而成”。 个体灵魂如果是与现实生活脱节的,那精神世界如何能自在?自在,从来不是说向现实妥协, 甚至以消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恰恰相反,是以诗意的心态去生活、去过日子,进而把生活 活成自己希望的模样。(采用“不是……是……”的正反分析法点出真自在的内涵:是把现 实生活活成自己希望的模样。)事实上,很多时候,人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你以怎样的态度 对待世界,世界就会呈现给你怎样的景象。是我们赋予生活以意义,而不是现实给我们以评 价,也只有经历生活洗礼的自在,才是真自在,否则只能是一时之欢。(采用“不是…… 是……”的正反分析法和“只有……才”的条件分析法进一步揭示真自在的内涵:必得经历 生活的洗礼。)从这个角度来看,自在从来不在屏幕中,诗意也从来不在镜头里,而就在每 个人的生活中。(这段文字通过反复对比,最终逼出真自在的内涵:诗意从来不在镜头里, 而就在每个人的生活中。) 与其在屏幕的远方里追求自在,毋宁拥抱自己的生活,活出自己自在的模样。这正是: 云上自在轻似梦,生活精彩无边丰。(用“与其……毋宁……”的选择句式强化了本文的中 心论点并照应了题目。属于议论文的“解决问题”部分。)3 总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无非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等三种,前面两种被运用得很 多,而对比式作为整篇构思就运用得相对较少,大多用于片段中,所以这篇文章就让人眼前 一亮。首先由题目决定,它的整体构思就会是个对比式,事实上也如此:文章先用二、三两 段阐明“云自在”的美妙,再用四、五两段阐述现实生活的更精彩,这就形成了主体结构上 的大对比,且以后者为重点写。且四、五两段中也贯穿了多组小对比,很好地强化了自己的 观点。一般来说,需要去伪存真、需要“优中选优”的文章可多采用对比式,这样可以收到 举重若轻的功效。像我们学过的课文《过秦论》《伶官传序》《劝学》《师说》《拿来主义》等 也都是采用对比式的绝佳范本。采用对比式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突出另一方面而说过头 话,要注意说话的分寸。比如这段文字中大量运用的虚词“固然……但……”“并不仅仅…… 更在于……”““不是……而是……更是……相反……”等就是为了论述的周密性。 重拾家书,感受文字的力量(熊飒飒 人民日报)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过去的几十年, 从书信、电话到后来的聊天软件,再到如今的微博、微信,技术革新让生活日新 月异,过去的一些生活习惯逐渐淡去。不过,依据这种更替来评判孰优孰劣恐怕 不合适。 比如,言及书信,除了被认为是一种过去时的沟通方式,(徐徐语文 坊精编)大家经常还会产生一种怀旧情绪——远离了书信,似乎总觉得少了一点 东西,于是有的人突发奇想给朋友写封信,对方收到信往往非常感动——寄信人 以如此“郑重”的方式与你沟通,这背后的情感该多么厚重! 互联网讲究效率,沟通快捷,信息快餐化,文字越少越好,能用表情不用文 字,而书信则是一种慢文化。书信里的文字是用笔写出来的,它和在键盘上敲出 来的字不同。靠信件沟通的时代,要付出较高时间成本,所以总会在信中写入更 多内容、倾注更多情感,让人看到写信人丰富的内心。看看梁启超的家书你就可 以发现,(徐徐语文坊精编)这位国学大师饱满且立体的人格画像,他既是充满 爱国情怀的学者,在信中和子女讨论国家大事,也是一位体贴的父亲,时常事无 巨细,嘘寒问暖。家信丈量了家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也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 (从正面说明家书的力量) 如今有了网络,交流成本很低,而且比以前更便捷,但这也有着“另一面”。 想到哪就说到哪,因为成本低反而失去了交流的动力,和父母说几句便觉得无话 可说。而且,网络时代隐私成了大问题,前段时间媒体的一项调查显示,(徐徐4 语文坊精编)在参与调查的五百名家长中,80%加入了孩子的社交好友,但 50%的 学生对于家长涉足自己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圈表示反感。大家的距离很近,但心却 隔得远了。这是技术带来的改变,也是社会学家所谓的“现代化的后果”。(从 反面说明互联网沟通的不足) 网络时代有快的好,书信时代有慢的内容值得回味。1994 年,那首《一封家 书》的歌在全国各地走红,歌中唱到:“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 很忙吧?身体好吗?我在广州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 其实我很想家。”如今读到这样的内容还会感动不少人,在外工作远离父母的你, 可曾想写一封家书寄给遥远的家人?从去年 10 月开始,人民网联合中国邮政集团 共同启动“家·信——为传统文化接力”大型公益活动,线上线下互动,“晒家 书”“写家书”“谈家书”,正是为了再次发现家书的文化价值、伦理价值和教 育价值,践行最高领导人倡导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歌曲《从前慢》打动了无数人,(徐徐语文坊精编)过多了“快”的日子, “慢”的东西会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人开始思考“慢”。海子曾写道“从 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与亲人朋友沟通,感受文字的 力量,获得有质量的沟通,正是书信在当下最大的意义。 【精要点拨】善于分解论点,打造对照式结构模板 1.对照式模板样式 模板结构 模板解说 引论 提出中心论点 分论点+正面论证 分论点+反面论证本论 正反论证+分析点题 结论 总结全文 分论点对比式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性 质、特征截然相反或者有差异的事物加以比 较,通过比较来讲清道理,阐明观点。正反 对照式有“纵比”和“横比”之分:(1)纵 比,即把历史和现状、过去和现在对比;(2) 横比,即把这种现象和那种现象,这个人和 那个人进行对比,一般都是同一个时期的人 和事。   2.分解中心论点,提炼对照式分论点之二法 (1)横向对照法 横向对照法,即将两个事物的不同方面作对比,或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是有差5 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的或者好的 事物予以肯定。比如《劝学》中的经典议论,荀子将“骐骥”和“驽马”、“蚓”和“蟹” 从自身条件优劣、奔跑寻食态度、最后努力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而得出结论:学习要持 之以恒、专心一致。 (2)纵向对照法 纵向对照法,即按照时间的顺序,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进行对比,或者将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 【对点专项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标语是学校的一道风景线—— 20 世纪 70 年代:学习雷锋好榜样。 20 世纪 80 年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 世纪 90 年代:文明守纪 开拓创新。 21 世纪以来: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每一条标语都有自己的时代背景,每一标语都有自己的价值目标。上述材料 触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6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任务很 明确,即“每一条标语都有自己的时代背景,每一条标语都有自己的价值目标。 上述材料触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就要求考生要分析这些标语的内涵,看 这些标语反映怎样的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做。然后分析材料, “学习雷锋好榜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一穷二白,困难 重重,雷锋精神的提出极为应时。以平凡事而闻名的雷锋迅速被社会效仿,互帮 互助蔚然成风。雷锋精神堪称崇尚美德的划时代标志。标语的提出对于夯实学生 思想之基,培养时代接班人作用重大,在当时的中国,对培养人们团结奋斗、无 难不克的昂扬精神也意义非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 世纪 80 年 代改革开放之后,各行各业开始蓬勃发展,体育、艺术、技工等多领域的齐头并 进,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这样的口号开始频繁地出现在许多学校中。“文 明守纪开拓创新”,改革开放之后的 20 世纪 90 年代,一些不好的东西进入中国, 社会上沉渣泛起,多青少年有很多的负面影响,于是“文明守纪”显得很有必要, 同时中西方的差距,让我们有了必须“开拓创新”的认识。“提高一分,干掉千 人”,近些年来,社会竞争的加剧,人才需求的变化,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村与城市的竞争,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竞争,不同省份的竞争,不同行 业的竞争,不同行业的竞争……上个好大学改变命运成了许多人的不二之径。但 分数至上的追求,让社会上也多了许多的无奈和失败,高分低能大学不乐意,除 了学习什么都不会大人不开心……这样的标语难道不值得反思吗?“每一条标 语都有自己的时代背景,每一条标语都有自己的价值目标。”这实际上讲出了每 条标语自己的时代特色,换句话说,标语是时代的缩影,有自己的时代意义和目 标追求。如果将几条放在一块来思考,标语要顺应时代需要的意图就呈现出来了。 但标语有时代特色并不意味着它完全正确,这就又促使我们对标语背后的理念进 行辩证的思考,我们应该提倡什么不应该提倡什么。依次立意即可。从文体来看, 材料没有明确要求,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如写作议论文,要有明 确的观点,有清晰的论证思路;如写作记叙文,考生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 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 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 主题。7 参考立意: ①应时代变化,展育人理念; ②顺势而为,依时而进; ③教育切勿迷失了方向; ④扬人格之旗,树知识之帜; ⑤“健全”的教育不唯分; ⑥勿让分数遮望眼。 范文: 莫为分数遮望眼 考试结束后,进步的孩子就可以得到嘉奖,退步的孩子便遭受打骂,尽管退 步孩子的成绩比进步孩子要优秀很多。简单的漫画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哀:究 竟从何时开始,分数变得如此重要,重要到成为评判学生的标准。 “乖,考好了妈妈给奖励。”“怎么考得这么差,太给我丢人了!”“你看看人 家别人的孩子考的多好”…….这样的话我们每个人应该都很熟悉,因为这些都 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每一个父母都非常关心自家孩子的成绩,总是希望孩子可 以多考几分、再多考几分。可我不禁要问:分数当真有这么重要吗?分数真的可以 说明一切吗?在这里,我想对每一个父母说:不要被分数遮蔽了双眼,不要将孩子 束缚在分数的桎梏里。 可能会有家长反驳:我是想让孩子成绩好点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成为国之栋 梁,于是剥夺孩子一切空闲时间,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从不注意在道德方面进 行引导。更有甚者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多考几分,竟然帮助孩子作弊!这样的情况 早已是屡见不鲜,在这样的唯分数主义教育方式下,我们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 这些考试机器可以担当起复兴中华的神圣使命吗? 前些日子,少年大学生魏永康被上疯传。魏永康十七岁进入中科院,二十岁 因缺乏自理能力被开除。每年的中高考都会有一大批因作弊或替考而被取消考试 资格的人…….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可见,成绩绝对不是评判人的标准,分数 万能理论有时也会失灵。 十年寒窗一朝试锋,有人说高考是这充斥着不公平的世界中公平的存在,可 我却不这么认为。从来没有两片相同的叶,也从来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每个人都8 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如何能用同样的教育模式,同样的一份试题来对 待呢。一张薄薄的几张卷子怎么能够考出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修养呢?一个冰 冷的数字就可以决定一个学生的命运?这未免有些片面和草率。 钱钟书高考时国文特优,英文满分,可是数学仅十五分,幸而遇上伯乐罗家 伦,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终成一代文学大师。试想,若是放在我们如此注重分 数的现代,那么钱先生可是严重的“偏科”,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迈过高考的门槛 的。由此看来,分数真的不能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尺。 分数重要么?诚然,有时分数可以代表很多,但是分数绝对不能代表一切。 莫为分数遮望眼,分数以外还有更为广阔而美丽的天空。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