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ID:280631

大小:102.5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9-0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苏省 2020-2021 年第一学期开学测试 高三语文 2020.8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书院楹联多含导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也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江西白鹿洞书院楹 联曰:“泉石可人,烟霞友我;青山傍屋,绿树盈门。”朱熹评此地“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 讲学、遁迹著书之所”。“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书院这种选址观念主要是受到儒家“天 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即顺应天道,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儒家学派认为,自 然山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 人。”(凤凰山敷文书院联) 中和、蕴藉正是儒家对人的涵养所要求的一种极高境地。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 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辩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理想。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正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跋》 中所言:“窃观古者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 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东林书院有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 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摘编自冯刚、田昀相关论文) 材料二: 主持人(《光明日报》智库问答专栏记者):历史上,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思想、文 化、观念交流碰撞的地方,可以说是名家大儒荟萃,群星竞相闪耀。历史上的传统书院缘何有这么大的吸 引力,这给现代教育带来哪些启发? 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传统书院带给现代教育很多启发。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 成了独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无论是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人文环境的营造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 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形式方面,传统书院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例如,传统书院教育追求“求学”与“求 道”相统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将道德情操、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教育 的根本任务;传统书院教育师生关系密切,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召力,学生与教师朝夕 相处,深受其影响和感染;传统书院教育提倡自由讲学、自由研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经常切磋商榷、 质疑问难;传统书院教育尊重学生禀赋、个性差异,注意因材施教。主持人:清末时期,传统书院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纷纷转化为新式学堂。历经沧桑后,如今得以 完整保存的书院可谓凤毛麟角。进入新时代,存世的书院应该如何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现代社会、培养现代 人才?又该如何打造“活的书院”? 吴国富(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打造“活的书院”,必须认真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书院教 育应当以儒家经典为核心,以积极入世、承担社会责任为主体精神,若背离这一主体精神,就不能称之为 书院教育。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互相促进,是衡量书院教育效果的主要指标。能知不能行,或按 照刻板的教条去行为,都无法取得真正的效果。总之,针对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进行专门教育,在学习经 典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反省,不做“两脚书橱”式的人,不做“嘴长手短”的人, 不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做社会的“看客”“说客”,以内化于心的人文素养为根本,才能取得实际效果,才能 使受教育者成为现代社会喜欢和接纳的人才。当现代社会对书院建立不可或缺的联系时,书院就能“浴火 重生”了。 主持人:书院千年,为中国文脉传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千年之后再回望,书院留给我们最宝贵 的财富是什么?我们如何更好地传承书院文化和书院精神?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中,书院可以提供哪些力 量? 肖永明: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努力挖掘传统书院教育资源,从中汲取智慧,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 总结出一套兼具传统书院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在学术创新方面,应当弘扬历代书院先贤的创新精神,发挥书院的独特优势,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 涵的发掘和现代价值的研究,为学界奉献具有原创性的高端学术成果,以学术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传承与发展。在文化传播方面,应当利用当代最先进的传媒手段,充分体现书院的文化传播、社会教化 功能,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弘扬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摘编自《光明日报》“书院文化传千年”系列报道) 材料三: 谈剑桥,可从不同的角度与观点着眼,就教育制度来说,剑桥的特色是她的书院制。剑桥大学不止是 一大群“学部”的组合,更是一大群“书院”的结合。她是一个由书院结合而成的联邦团体,故剑桥亦称 为“书院式的剑桥”。剑桥现在共有 30 个学院。最老的圣彼得书院已经有七百年的高寿,最新的罗宾逊书 院则刚刚诞生不久。30 个书院,有 30 种风格,30 种情调。从伦敦去剑桥,你心目中只有一个剑桥大学, 但到了剑桥,你只看到一个个书院。诚然,书院是剑桥的灵魂,讲剑桥不讲书院,就像讲《王子复仇记》 漏了丹麦王子。 我们看到现代大学越来越向“综集大学”趋进,学术日益专化,人际关系日渐疏离,教育与生活裂为 两橛。剑桥书院重视居息一堂,重视生活性情之陶治与知性之启发,实值得借镜取鉴。剑桥书院制是成长 的,不是创造的。刻意模仿、大可不必,亦难有功,但如能取其精神,配合本土社会文化而模铸之,则宜为有心于大学教育者所深思。 (选自金耀基《剑桥书院制的特色》) 1. 下面有关我国古代书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址多为风景优美之地,将自然美纳入书院之中,使之成为道德教化的一部分。 B. 精心营造人文环境,寓教化于生活之中,楹联文化直接体现了书院的儒家文化。 C. 教师中有学范德高的大儒,引领、感召学生,学术上师生常切磋商榷,质疑问难。 D. 教育上“学“道”统一,仕途经济、文思辩才与传道济民、担当天下不分伯仲。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国富认为只要以“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来衡量书院教育效果,就能在新时代打造 “活的书院”。 B. 肖永明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传统书院人才培养智慧、学术创新精神、文化传播手段,以更好地推动当代 文化繁荣发展。 C. 肖永明和金耀基都认为,书院可以带给现代大学教育很多启发,如书院的教育宗旨、人才培养理念、教 育方式等可用来改善现代教育。 D. 金耀基认为,现代大学向“综集大学”趋进,导致了学术专化,人际关系日渐疏离,教育与生活裂为两 橛。 3. 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个访谈问题经过精心设计,紧密围绕“传统书院”和“现代”两个关键词,问题之间没有其内在逻辑 的连贯性。 B. 三个开放式问题给予受访者较高的作答自由,从历史到现在和未来,很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C. 主持人在提问时使用了“传道授业解惑”“名家大儒荟萃”“缘何”“凤毛麟角”这样典雅的语言,符 合受访者身份。 D. 主持人提问时,使用了“活的书院”这样生动形象的表述,既切合谈话主题,又激发了受访者畅谈的兴 致。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现代大学教育与“书院制”结合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 【答案】1. D 2. C 3. A 4. 首先提出书院楹联是儒家文化的最直接体现;然后指出书院选址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学派认为自然山 水具有德化作用;最后指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传道济世。 5. ①有利于汲取传统书院的育人智慧,创新人才培养机制。②将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能够陶冶性情、启 迪智慧。【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词语或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要做好这种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看选项有无答非所 问或题干与选项信息不同类的情形,若是这类问题选项本身一般没有错误,却按照对照原文寻找表述错误 或者曲解文意的方法等于缘木求鱼,费力不讨好。本题四个选项可谓开门见山紧紧扣住题干“国古代书院” 而言,类别属性没问题,对照原文加一比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即可。 D 项,“仕途经济、文思辩才与传道济民、担当天下不分伯仲”说法错误,材料一有“书院的创立者大多 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辦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想”,可见选项中说的“仕途经济、文思辩才”曲解文意,不正确。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 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A 项,“只要……就”说法绝对。材料二吴国富说的是“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互相促进,是衡量 书院教育效果的主要指标”,可见知行合一只是一个“指标”,而不是“条件”。 B 项,“我们应该学习传统书院……文化传播手段”错。材料二肖永明说的是“在文化传播方面,应当利 用当代最先进的传媒手段,充分体现书院的文化传播、社会教化功能,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弘扬方 面发挥引领作用”,没有说从书院中学习“文化传播手段”。 D 项,“导致了”强加因果。材料三说的是“我们看到现代大学越来越向‘综集大学’趋进,学术日益专 化,人际关系日渐疏离,教育与生活裂为两橛”,这只是所列现代大学一系列问题,但没有体现“现代大学 越来越向‘综集大学’趋进”“导致了”这些问题。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 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 和耐心。 A 项,“问题之间没有其内在逻辑的连贯性”错误。三个问题分别是“历史上,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思想、文化、观念交流碰撞的地方,可以说是名家大儒荟萃,群星竞相闪耀。历史上的传统书 院缘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给现代教育带来哪些启发?”“清末时期,传统书院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纷纷转化为新式学堂。历经沧桑后,如今得以完整保存的书院可谓凤毛麟角。进入新时代,存世的书院应 该如何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现代社会、培养现代人才?又该如何打造“活的书院”?”“书院千年,为中国 文脉传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千年之后再回望,书院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我们如何更好地 传承书院文化和书院精神?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中,书院可以提供哪些力量?”第一个问题是总扩性质的 ——对现代教育有何启示,第二个问题具体从新时代怎么做的角度设问,第三个问题更为具体,从传承精 神推动文化繁荣的力量角度提问,可见三个问题层层发问,有其内在逻辑的连贯性” 故选 A。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相关材料结构布局写作思路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给文段分层,然后概括大意,进而考查段与 段之间的关系,整理出行文思路。常见的脉络布局术语有时空顺序,层层递进,并列或者对比等等。题干 为“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明确答题区间:材料一,并划分层次。 第一层为:书院楹联多含导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也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江西白鹿洞 书院楹联曰:“泉石可人,烟霞友我;青山傍屋,绿树盈门。”朱熹评此地“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 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 层意为:举例说明书院楹联直接体现了儒家文化 第二层:“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书院这种选址观念主要是受到儒家“天人合一”“天人 感应”思想的影响,即顺应天道,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儒家学派认为,自然山水具有某种 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凤凰山敷 文书院联) 中和、蕴藉正是儒家对人的涵养所要求的一种极高境地。 层意为:书院选址观念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学派认为自然山水具有德化作用。 第三层为: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辩才,而是实现儒家“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正如朱 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跋》中所言:……东林书院有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 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层意为:传道济世是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 行文脉络为层层递进式,由概括到具体,由大的方面到小的方面。 【5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以及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 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同时又要结合实际思考,给出属于自己的有价值的意见,实际也是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为: 现代大学教育与“书院制”结合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 从“剑桥书院制是成长的,不是创造的。刻意模仿、大可不必,亦难有功,但如能取其精神,配合本土社 会文化而模铸之,则宜为有心于大学教育者所深思”中得出①有利于汲取传统书院的育人智慧,创新人才 培养机制。从“我们看到现代大学越来越向“综集大学”趋进,学术日益专化,人际关系日渐疏离,教育 与生活裂为两橛。剑桥书院重视居息一堂,重视生活性情之陶治与知性之启发,实值得借镜取鉴”中得出② 将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能够陶冶性情、启迪智慧。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 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 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执着者 张丽 ①时隔十年,我再次因为残疾教师王新来到笔架村。当年,我那篇《十年坚守,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的新闻发表后,默默无闻的王新变成了省道德模范,我也因此被领导赏识进了城。 ②两次去笔架村,见的是同一个人,心境却截然相反。那时我二十出头,才在乡政府当通讯干事不久, 梦想着妙笔生花,一鸣惊人。大清早在笔架村书记的带领下,翻越八座大山,走过几十道山岭,才在傍晚 时分抵达。 ③夕阳的余晖把群山抹上了一层金色,散落的泥巴土屋零零星星从密林里冒出来,蓦然一看,像是插 在山腰上的几只狼毫。学校在一处开阔地上,有四间土砖墙教室。书记介绍,笔架村方圆十多里,山高石 头多,难得有块地势平坦的地。这房子是李先念带领下的新四军第五师建的,做过后方医院。王新师范学 校毕业后来支教,当上了几十个娃娃的孩子王,他的腿就是在冰天雪地里为救学生被野猪追赶咬伤的。 ④孩子王正在上课,他一只手拄拐,一只手执粉笔,背影在低矮的课桌前单薄得像悬挂的毛笔。我问 他,别的老师来了又走,你怎么能在山里扎根呢?他回答,因为这里贫穷,交通闭塞,文化落后,我不能眼 看孩子们当睁眼瞎,一辈子困在山里…… ⑤自那以后,我格外关注王新。听说他娶了一个山里妹子,媳妇每天帮他接送学生,还为留校的学生 洗衣做饭烧水;他一个人教 5 个年级,难得片刻休息;他教过的学生陆陆续续有 20 多个考上了大学;笔架 村也被列入省市扶贫重点村,建了新学校,修了公路。教育局、民政局、残联、义工联……总有单位和个人去送温暖。 ⑥新修的公路沿山势盘旋,左边是山,右边是悬崖绝壁,我的车不时与私家车、公共汽车相遇。陪同 我的乡干部说,这路修到村口和学校了,到乡里县里的班车一天十多趟。我把车停在校园里,种种疑虑涌 上心头。王新出现在眼前,已是两鬓斑白。他并不带我们参观新的校舍,而是请我们去活动室坐坐。 ⑦活动室很干净,有办公桌也有棋牌桌。他边给我们泡茶边说:“我知道你们的来意,咱们是老熟人, 我直接交底——这学校有名无实,没有学生。”茶雾袅袅飘散,暮色四合,远山如黛,这样的坦白开场让 我无言以对。王新像是自言自语:“城里教学好,娃娃们都跟爸妈在城里读书,有福啊!”我越发困惑,问 道:“没有学生?你还保留学校,接受扶贫资金,岂不是……”他摇头叹气,“我并不想欺骗。娃娃们走了, 学校空了,我拿退休金落得清闲自在。可有人要把学校拆了建祠堂,我哪能愿意?你还记得那篇《为了最后 的坚守》吧?”我当然记得,写的是王新为了两个山里娃不辍学,仍然窝在笔架村教书。文章煽情,连教育 局长都感动了,特批过一笔教育经费。“那也是我造假!你看,村里路路通,年轻人一个个像燕子往城里飞, 赚了钱在城镇买房安家,老屋空了巢,哪还有学生在这里读书?”他顿了下继续说,“那俩学生是我的孙子, 我强留他们读书,并让人去宣传,才保住了学校。” ⑧“你可真行!”我由衷地插了一句。王新苦笑道:“难哪!孙子去年上初中走了,我想学校空着不是 个事,就和书记商量,让村里的孤寡老人住进来,可吃住得有钱。要是把学校废了,我也失去宣传利用价 值,资金从哪儿来?”我接茬说:“把空置的学校变养老院,挪用教育资金养老,难怪有人举报你弄虚作 假!”我把举报信递过去。王新看完,脸涨得通红,急急地说:“这个举报人就是想拆学校建祠堂的,不能 让他得逞,学校一定得保住!”我瞅着王新——这个把青春和热血献给大山,处处为山民着想的执着者,暗 暗为他担忧,就问:“你就不怕处分?”“咋不怕?担心得很哪,可这事不做不行!好在山高皇帝远,又有书 记支持,总能化险为夷。这一年扶贫干部来得多,大多到乡里搞个捐赠仪式就收场。难得有进村的,书记 带着转悠,搞点野味忽悠走。连写报道的也只听听汇报,哪像你恁认真……” ⑨王新的话让我无语。他看我的脸色沉重,更加着急地恳求:“刘记者,咱村能得到上级扶持是享你 的福。这次,你可不能太执着。笔架村以前穷,男人娶不上媳妇,现如今仅老光棍就有 14 个。有的从来没 出过山,苦了一辈子,老了没个亲人,咱不能不管吧?你要笔下留情啊,不能让学校没了!” ⑩窗外群山莽莽,雾霭沉沉,我心潮起伏。脑子里翻滚出一个又一个新闻标题:《大山里的老年学校》 《笔架村最后的乡村教师》《空校,不空心》《执着者》……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两次去笔架村,见的是同一个人,心境却截然相反”,这其中截然相反的心境分别是“兴奋、激 动”和“沉重、疑虑”。 B. “教育局、民政局、残联、义工联……总有单位和个人去送温暖。”这既昭示了社会的大爱精神,也说明了王新给笔架村带来的影响。 C. 那篇《为了最后的坚守》的相关内容,是王新为了保住学校造的假,他不想将学校改建成祠堂,而是让 村里的孤寡老人有个安居之所。 D.“扶贫干部难得有进村的”“连写报道的也只听听汇报”,这反映了当时扶贫干部及记者的浮夸的工作作 风,揭示了某些社会问题。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③段中写“我”第一次到笔架村时所看到的环境,笔法细腻,形象生动地突显了笔架村的贫穷、 闭塞。 B.“一只手拄拐,一只手执粉笔”“背影像悬挂的毛笔”,此处使用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再现了王新上课 的具体情景。 C. 小说第⑦⑧段主要写人物语言,通过人物对话侧面交待了与王新有关的背后的故事,丰富了人物形象和 小说的情节。 D. 小说以“我为使用哪个新闻标题而大费周折”结尾,能引起读者对王新人生故事深入的思考,言有尽而 意无穷。 8. 小说中的“王新”主要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述。 9. “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C 8. ①执着,有信念;②有担当,不怕苦;③善良,有爱心;④善权变,为留住学校不惜造假。 9. ①“我”作为小说的叙述人,起到串连情节的作用;②“我”要去调查王新被举报的原因,由此生发的 所思所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③“我”作为记者进行的前后两次采访,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易于感染 读者。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 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 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 项,“也说明了王新给笔架村带来的影响”错误。不是“王新给笔架村带来的影响”,应为“也说明了我 那篇文章给笔架村带来的影响”。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逐一审查选项,看手法、情节特点等判断对否,表达效果、结构思路等方面有无曲解文意或者张冠李戴、偷换概念、扩大或缩小范围、程度有违文本故意拔高等。 C 项,“通过人物对话侧面交待了……”错误,根据文本内容,正面写王新的语言,是直接写相关内容,并 非侧面交待。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关注塑造人物的描写手段: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 态等细节描写,从中体会人物性格特征;另外还要抓取作者议论抒情的文字,或者段首段尾的中心句等信 息。题干为:小说中的“王新”主要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述。 ①从“王新看完,脸涨得通红,急急地说:“这个举报人就是想拆学校建祠堂的,不能让他得逞,学校一 定得保住!”我瞅着王新——这个把青春和热血献给大山,处处为山民着想的执着者,暗暗为他担忧,就问: “你就不怕处分?”“咋不怕?担心得很哪,可这事不做不行!好在山高皇帝远,又有书记支持,总能化险为 夷”中可见执着,有信念; ②有担当,不怕苦;③从“他看我的脸色沉重,更加着急地恳求:‘刘记者,咱村能得到上级扶持是享你 的福。这次,你可不能太执着。笔架村以前穷,男人娶不上媳妇,现如今仅老光棍就有 14 个。有的从来没 出过山,苦了一辈子,老了没个亲人,咱不能不管吧?你要笔下留情啊,不能让学校没了!’”中可见善良, 有爱心; ④从“他摇头叹气,‘我并不想欺骗。娃娃们走了,学校空了,我拿退休金落得清闲自在。可有人要把学 校拆了建祠堂,我哪能愿意?你还记得那篇《为了最后的坚守》吧?’我当然记得,写的是王新为了两个山 里娃不辍学,仍然窝在笔架村教书。文章煽情,连教育局长都感动了,特批过一笔教育经费。‘那也是我 造假!你看,村里路路通,年轻人一个个像燕子往城里飞,赚了钱在城镇买房安家,老屋空了巢,哪还有学 生在这里读书?’他顿了下继续说,‘那俩学生是我的孙子,我强留他们读书,并让人去宣传,才保住了学 校。’”中可见善权变,为留住学校不惜造假。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第一人称“我”在小说中的作用。第一人称的妙处:1.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 个角色。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更生动形象,使读者能更具体地体会作者心情。 2.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心理描写。通过“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3.使故事 情节叙述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题干为:“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题思路:内容 主旨上,通过“我”写了什么表现了何种情感或者思想;结构思路上,是否具有情节和线索方面的作用; 表达效果上对情感或者人物塑造有哪些作用。 ①本文通过“我”的目见耳闻写有关王新的事情,“我”作为小说的叙述人,多角度多侧面展示相关情节, 丰富文本内容;交待要去调查王新被举报的原因,由此生发所思所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②结构上,“我”是线索人物,起到串连情节的作用。③表达效果上,“我”作为记者进行前后两次采访,对话间给人现场 感受,让人身临其境,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易于感染读者。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解题策略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包括情感 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这就决定了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 更依赖于读者的文学素养、感受能力和体悟水平。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个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具体包括民族能力、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心理倾向性,如动机、 兴趣、理想、信念等。它受一定历史时代、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研究者指出, 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①富于凝聚力。②富于同化力。③爱好自然,追求光明。④主静,爱好和平。 ⑤中庸、稳重。⑥一统性。⑦知足。 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以及 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可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 达等方面入手,进行一定的探究思考。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实质上就是第 1 点 延伸,“不同角度”就是“有创意的解读”,更是一种“个性化阅读”。特别强调考生 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所谓的“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不是“为所欲为”“信口 开河”,是依据文本而合理推断。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 门人请为弟子。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路问:“君子尚勇乎?” 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 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 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 不知其仁。”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 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 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 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 的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 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有使者入城,城门开, 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 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孔 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B. 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C. 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D. 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 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委质,意思是呈献礼物,表示忠诚信实。子路“儒服委质”表恭敬拜师之意。 B. 折狱,指判决诉讼案件。古人“折狱”很重视听取陈述,这是官员职责所在。 C. 升堂,旧谓官吏登堂理事,指官员在官衙召集下属官吏会同当事人处理案件。 D. 结缨,指系好帽带。子路“结缨而死”的行为体现了对夫子礼仪教导的遵循。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路生性好勇,从他的穿着看甚至有些粗俗,但他在孔子的引导下,甘心情愿向孔子学习,成为孔子徒 众中极为有名的弟子。 B.子路向孔子求教了关于“尚勇”的问题,孔子给了明确答复,特别是他推崇“君子之勇”,反对“小人之 勇”,意在引导和规劝子路。 C. 孔子肯定子路的长处,认为他有一定的管理政务的能力,同时也指出他“好勇”的弱点,甚至对他最后 的悲剧结局有一定的预见。 D.孔悝作乱时,子路本可以避祸全身,但子路认为既已“食其食”,毅然挺身入险,最后死于乱中,孔子闻 讯,极为伤悲。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2)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 【答案】10. A 11. C 12. B 13. (1)子路求问处理政事的问题,孔子说:“自己先给百姓做出榜样,然后才能使百姓辛勤地劳作。” 子路请老师进一步讲讲。孔子说:“持久不懈。” 的(2)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他这么做,于是吩咐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的帽 带。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 要确定谓语动词等,其次还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壮士”是“勇武之士” 意思,是一个整体,“蒲多壮士”意思是蒲邑勇武之士很多,据此可以排除 BD; “恭以敬”与“宽以正”结构一致,“可以执勇”与“可以比众”结构一致,据此可以排除 C。译为:蒲邑 勇武之士很多,又难治理。可是我告诉你:恭谨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清正,就可以使大家亲 近;恭谨清正而社会安静,就可以用来报效上司了。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词语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 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词语,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C 项,在句中,“升堂”比喻学问或技艺已入门,与后面“入室”意义相联。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 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 项,孔子说,“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由此可见,孔子崇尚“义”,而 并非推崇“君子之勇”、反对“小人之勇”。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 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 的落实。 ①得分点:先之,自己先给百姓做出榜样;劳之,使百姓辛勤地劳作;益,增加,这里指“进一步讲讲”; 倦,懈怠。 译为:子路求问处理政事的问题,孔子说:“自己先给百姓做出榜样,然后才能使百姓辛勤地劳作。”子 路请老师进一步讲讲。孔子说:“持久不懈。” ②得分点:燔,放火烧;下,让……下去,吩咐……下去;缨,帽带。 的译为: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他这么做,于是吩咐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的 帽带。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 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 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 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 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子路生性质朴,喜好勇猛武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 曾经冒犯欺凌孔子。孔子用礼乐慢慢地诱导他,后来,子路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 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百姓做出榜样,然后才能使百姓辛 勤地劳作。”子路请求进一步讲讲。孔子说:“持久不懈。”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 子最崇尚的是义。君子崇尚勇武而不崇尚义,就会作乱造反;小人崇尚勇武而不崇尚义,就会偷盗抢劫。 孔子说:“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决断案子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崇尚勇敢超过我之所用,就不 适用了。”“像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穿着用乱麻作絮的旧袍同穿着狐貉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 而不认为羞愧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好像登上了正厅,可是还没能进入内室呢。”子路出 任李氏的家臣,季孙问孔子说:“子路可以说是人臣了吗?”孔子回答说:“可以说是备位充数的臣子 了。”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邑勇武之士很多,又难治理。可是我告诉你:恭 谨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清正,就可以使大家亲近;恭谨清正而社会安静,就可以用来报效上 司了。”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作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她,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等到灵 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子辄还在。” 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回来。这 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一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就和他的党徒去 袭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蒉聩进宫继位,这就是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有事在外,听到这个 消息就立刻赶回来。子羔从卫城门出来,正好相遇,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 回去了,不要为他遭受祸殃。”子路说:“食人俸禄,就要替人消灾,在人家遇难时不能逃避”。正赶上有 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找到蒉聩,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 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蒉聩不听从他的劝说。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 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说完系好帽子 就死了。孔子听到卫国发生暴乱的消息,说:“唉呀,仲由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了他的死讯。所以孔子说:“自从我有了仲由,恶言恶语的话再也听不到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秦州杂诗①(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②归何晚?楼兰③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①秦州,唐陇右道州名(今甘肃天水)。759 年,杜甫弃去华州官职,携家远赴秦州,期间创作《秦 州杂诗》。②属国,即典属国,是主管外交事务之官。这里指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归来后,被授予典属国一职。 ③指汉代霍光派傅介子往楼兰斩楼兰王首级还阙之事。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句“莽莽”二字写出了秦州四周山岭的雄奇莽苍之势,以环境衬托秦州作为“孤城”的险要。 B. 颔联缩小范围,专从“孤城”着笔,写景则将“云”、“月”与“塞”、“关”联结,也暗中寓含诗人对 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 C. 颈联用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后归国的典故,意在表达对朝廷外御强敌的信心,以此激励本朝使节也要像 苏武那样功成而归。 D. 尾联表达作者遥望关塞以外的内心感慨,作者目接边地景象,为国事忧伤,全诗至此,于雄奇阔大中更 生悲凉之美。 15. 试比较颈联“楼兰斩未还”与王昌龄名句“不破楼兰终不还”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不同之处,作简要分 析。 【答案】14. C 15. ①杜诗“楼兰斩未还”反用傅介子斩楼兰王首还阙事,说吐蕃侵扰的威胁未能解除, 寓含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②王诗也用“楼兰”典故,意在塑造边地不畏牺 牲,志向坚定的英雄群像,也抒发了作者对这些戍边将士的赞美之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 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 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 项,“表达对朝廷外御强敌的信心”“激励本朝使节”等说法无依据。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 归国后,任典属国之职。此处“属国”暗指唐朝使节,大约此时唐朝有出使吐蕃的使臣迟留未归,故说“属 国归何晚”,暗含对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析比较两篇作品中关键句的思想感情。分析时应结合具体诗句、诗歌注释作答,重点是 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结合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 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然后比较本诗“楼兰斩未还”与王昌龄《从军行》“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的情感不 同之处。 解答本题需要了解诗句的内容,“楼兰斩未还”这句诗的内容应结合注释③理解,注释③是典故,反用大 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智取楼兰国王之首级胜利归来的典故,傅介子斩首楼兰王,再联系唐 朝的时局,并未能斩杀外族首领,并没有能够解除吐蕃侵扰,今昔对比,昔盛今衰,这是对国家时局的担 忧。而王昌龄的“不破楼兰终不还”句子的意思是不攻破楼兰誓不还朝。也是化用了楼兰的典故,这句诗 是身经百战的将士的报国之志。王昌龄这句诗的“终不还”可以表明将士的决心,不畏艰苦、不怕牺牲、 心灵壮美,是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壮志豪情。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 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 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 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 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 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扬州慢》中含蓄点出扬州昔盛今衰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寥 寥数字,勾勒出亡妻在自己心目留存的温柔美好的印象。 (3)《临安春雨初霁》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陆游客居京华的消遣生活,营造出极闲适恬静的境 界,然而在其背后又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答案】(1)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2)小轩窗 正梳妆 (3)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 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 重点字词的写法:荠、轩窗、梳妆、晴窗细乳、戏。 三、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7. 下列加点的交际用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李和朋友即将分别,临行前说:“你送给我的礼物,我一定会好好惠存的。” B. 小赵给某论坛回信:贵处寄来的会展经济论坛邀请函已经收到,我一定拨冗出席。 C. 周先生应邀在大会上作报告,结束时致谢说:“感谢大家倾听,恳请批评斧正。” D. 某汽车销售广告:活动期间,各种型号汽车让利高达 1 万元,欢迎新老客户垂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 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A 项中“惠存”是敬词,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 等时所题的上款。不合语境,可改用“保存”。B 项中“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属敬辞。用 于自己不当,可改为“准时”。C 项中“斧正”是指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用于自己不得当,可改为“指 正”。 故选 D。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 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 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 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 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 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 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 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1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 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 ④②①③⑤ B. ①②④⑤③ C. ①④②③⑤ D. ④①②⑤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 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 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话题应该是一致的。 可以将选项进行分类,以①开头或以④开头,①说作品,④说其人,从衔接上看,显然④更合理。排除 B、C。 比较 AD,从结尾入手较好,③是今人对孔孟的评价,⑤是司马迁对孔孟的评价,其中“意”为主张、宗旨 的意思,呼应②。自古及今,③结尾更好。 故选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语言是我们表达、沟通的主要工具,也是体现民族特性的重要元素。但是,人们经常会错误地使用某 些词语,也会说出一些不合语法规范的句子,甚至生造出一些________的概念和表达。因而,我们不厌其 烦地制定一些语言规范,以此来维护语言的纯洁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表现力。不过,在心理学家看来, 语言的规范________。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语言本能”,同时,语言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和演化规 律,需尽量________一些人为干预;另一方面,语言的立法者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规定,是因为他们对现 代语言科学一窍不通,且这些规定严重________了一般人的语言水平。然而,语言的规范真的毫无必要吗? 心理学家虽然看到了语言发展和演化的内在规律,也注意到了语言规范对语言发展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制约, 但他却忽视了规范对于语言的重要性。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伦不类 可有可无 避免 贬低 B. 异想天开 可有可无 取消 低估 C. 不伦不类 纯属多余 避免 低估 D. 异想天开 纯属多余 取消 贬低 20. 下列引号的运用与文中“语言本能”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大学》里的“正心诚意”,意即行为背后的动机要与行为遵守的规范相一致。 B. 清朝初年,统治者更重武力,不重视儒学,于是传统的“读书人”就备受打压。 C.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的是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 他平日里喜欢占小便宜,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为好。 【答案】19. C 20. B 【解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解答词语题,一般从以下地方思考: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二、注意词语 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三、要注意词语使范围,搭配的对象;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 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 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①不伦不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人的着装不得体或说话没有道理,颠三倒四。异想天开:比 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暂时无法实现的事,还比喻超强的想象力。语段中用于形容“概念和表达”,所以第一 空应选用“不伦不类”。 ②可有可无: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有没有都无关紧要。纯属多余:纯粹是多余的,指完全不必要的事 物。从语段后文心理学家的观点来看,他们认为语言规范是多余的,是会对语言发展造成制约的,所以第 二空应选用“纯属多余”。 ③避免: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取消:停止计划,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等失去效力。 语段中表达的是设法防止“人为干预”出现,所以第三空应选用“避免”。 ④贬低:故意降低应有的评价。低估:不恰当地,过低地估计。这里的语境是“语言的立法者制定一些不 切实际的规定”,“这些规定”并非故意去降低“一般人的语言水平”,所以第四空应选用“低估”。 故选 C。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双引号的能力。双引号常见的作用有:表示强调,表示引用,表示特殊含义,表示反语 讽刺,表示特定称谓等。作答时,考生需认真审读题干,准确捕捉有关标点的考查信息,揣摩命题者的设 计意图和规律。例句中“语言本能”的引号,表示着重强调,强调人的本能。 A 项,“正心诚意”,表示引用的是《大学》的词句。 B 项,“读书人”,表示着重强调,强调对象是读书人。 C 项,“招牌”,表示特殊含义,表明云是天气情况的预示。 D 项,“聪明人”,表示反语讽刺,讽刺这样的小聪明不可取,实际很愚蠢。 故选 B。四、名著阅读选择题。(9 分) 21. 下列关于《围城》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出生于破落的绅士家庭,他到欧洲留学,虽辗转几地,历经考验,最终通过毕 业考试,获得“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而后回国。 B. 方鸿渐在上海的工作和生活陷入困境后,来到抗战腹地的三闾大学教书,卷入了校内个人恩怨的勾心斗 角之中,并一再失败。 C. 《围城》塑造了柔顺之下深藏机心的孙柔嘉、漂亮而有些矫情的苏文纨等女子形象,也讽刺了高松年、 李梅亭等一群阴险、丑陋的人物。 D. 《围城》善于运用贴切生动而又形象精辟的比喻,语言警策幽默、新奇犀利,作品艺术感染力很强,具 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名著阅读考查,考点大多落在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和主题理解上, 能力层级多为“识记”。题型多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考生只需要在平时多“识记”基本的名著知 识,了解名著的名段名角即可。 A 项,“最终通过毕业考试,获得‘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错,方鸿渐是从一个在美国的爱尔兰人那 里买的一张“克莱登大学”的假博士文凭。 故选 A。 22. 下列有关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麦琪 礼物》中,吉姆和德拉为了能在圣诞节送给对方礼物,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卖掉,而换来的礼 物却因此变得毫无作用。 B. 《女巫的面包》的主人公玛莎因对布卢姆伯格总是用 5 美分买两个陈面包感到好奇,慢慢产生了一厢情 愿的好感,偷偷地在面包里加入黄油,没想到最后造成了布卢姆伯格的灾难。 C. 《警察与赞美诗》讲述了贫困潦倒、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苏比,因为想去监狱熬过寒冬,故意去做一些犯 罪行为,但都未如愿,最后在教堂里被赞美诗感动,重新开始了新的人生。 D. 《财神和爱神》讲述的是老安东尼·罗克韦尔通过金钱制造一系列意外,帮助自己小儿子俘获美人芳心 的故事,欧亨利对爱情与金钱的关系进行了颇具讽刺意味的叙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并掌握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 的篇目,有时间时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另外,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名著, 的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C 项,“重新开始了新的人生”错误,苏比最后被赞美诗感动,想要改邪归正,却被警察送进了监狱。 故选 C。 23. 下列关于《堂吉诃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堂吉诃德痴迷于骑士文学,想做游侠骑士,并准备了瘦马、矛和盾,雇佣农民桑丘做侍从,行侠仗义、 游历天下。 B. 受客店老板之封后,堂吉诃德走出客店把旋转的风车当做巨人,冲上去和它大战一场,弄得遍体鳞伤。 C. 桑丘朴实善良、为人忠实,不管多么危险,他从未把堂吉诃德抛开过;但他又是一个目光短浅、缺乏才 干的人,在海岛当“总督”时,就因管理不善而离职。 D. 桑丘是作为反衬堂吉诃德的形象而创造出来的:堂吉诃德充满幻想,桑丘则事事从实际出发;堂吉诃德 是禁欲主义的苦行僧,而桑丘则是伊壁鸠鲁式的享乐派;堂吉诃德有丰富的学识,而桑丘是文盲。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相关篇目是《堂吉诃德》。通过阅读熟悉主人公及其相关事件和人物性格 特征,一些典型细节要铭记于心,往往是试卷设题点。同时还要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以及对人物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和对人生、生活的思考。 C 项,“在海岛当“总督”时,就因管理不善而离职”错误。桑丘在海岛当“总督”时,秉公办事、不徇 私情,充分展现了治理才能,后来受不了贵族们的捉弄离了职。 故选 C。 五、写作(60 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12 年 12 月 10 日,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正式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并在晚宴中致辞说:“文 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的伟大用处。”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 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王安忆在复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说,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舍 弃无用,会让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庄子也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在处处讲究实用的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之事、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你有过这样的体 会吗?你对“无用”有怎样的理解?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答案】例文: “无用”之用,人生之“生” 王安忆在复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中说:“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舍弃无用,会让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 这位大人物的一席话引人深思:何谓“无用”? 问题我来作答,只能征庄子纶音一用:“无用”之用,即是人生之“生”。细读人生,有三物能够真正 谈得上哺养灵魂,明灭休戚不可分割。一说思想,二说情感,三说为己。 文字“无用”,思想得生。互联网的暴风骤雨之中,你是否愿意在漫天岚雾中安静地重拾书卷?一行行 文字拥挤在书柜里、床板下,却不得垂青,难见天日。对于部分快节奏的人而言,单单是稍抬贵眼去吸收 一下文字也许都会忸怩躲避——何来经济效益?在书本里浪费的时间,回报显然无法用物质效用尺量,实 在不值。可我们不能忘记,人的思想正是从这些看似无用的小小方块中经历了成百上千年才终于破土而出 的。看书对于生存而言好像没半点意义,可是每一场阅读下来,不论长短优劣,谁敢说这一刻的自己还依 然就是刚才的自己?有文字相助,我们也许不必亲见波撼岳阳、气蒸云梦,也可以思接千载,畅四海八方; 也许不必和苏格拉底侃侃一个下午,就能触哲思大门,豁然开朗。文字记录思想,也启迪着思想,而即使 是最强硬的唯物者,也是不敢轻易说思想无用的。 音符“无用”,情感得生。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考试没有取得理想结果,付出的感情石沉大 海,面前的道路惨惨戚戚,此时耳边忽然响起一段旋律,古典也罢,新潮也好,总有那么几个婉转低回铿 锵激愤在不经意间就闯入了那么一小堆细胞。一瞬间,消极情绪从这一点开始辐射般地分崩离析,几滴星 光又逆着引力沉淀在夜空广袤。我想,几个黑白小东西凑在一起,也许就是有这么大的特殊力量,几乎是 空手套白狼地让人轻易就投了降。不借助任何工具,不需要严苛条件,不要求超高学历,只要你能听见, 它就能顺着轨道一举潜入。音乐在一个人情感表达、心境调整上的修正,非物质所能描绘。仅仅一曲共鸣, 一句震撼,也能为人生添上许多洋洋洒洒的感动。 自省“无用”,为己得生。这得从一句耳熟能详的古语说起: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然而它蹒跚走到今 天,不知何时就被改换上一身新皮囊,转身就成了自私自利的宣言书。其实,这可以堪称是一个宇宙误会 了。这里的“为己”,实际上指的是提升完善自己的能力和品格。人不修己身,天地也无容他之法;那若要 修己身,又有什么易上手的诀窍?需借的并非外力,正是自发自省。从省已往之不谏来看,面对过去,也 许总是有人热着心肠告诫你要着眼未来,不沉溺过往,活在自我纠结自我折磨中是完全没好处的。他们说 的当然不无道理,可是太过粗线条心宽大的人无疑永远也长不大。所谓以史为镜,可鉴得失,这不是不切 实际的泡沫一样的精神活动,而是自己牵着自己升华人格。今天一个小小的反省和纠正,也许正为明天从 容迎接新的机遇提供了条件。 说到底,“无用”之用,都是看似无用,实则正如庄子所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倘若人生中真的失去种种无用,那总归还是像烧烤缺点孜然一样少那么点说不出来的“生气”,想要生 命来个香气四溢就更显得天方夜谭。到那个时候剩下的,可能真的就只有一个单一而坚硬、永恒而实亡的 灵魂了。【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首先提出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有用无用” 之争,暗示涉及范围之广(人、事、物),提醒同学们作文时应联系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然后,一个疑问句, 启发同学们思考争论背后的判断标准,亦即现象的实质。引用庄子的语录,是为了启发同学们思想。 联想与思考: 1. 从材料提供的范围:我们首先想到现实中关于“人”的争论,即对人的才与非才的判断。 按照道理讲,人各有才,是才必有其用,正如李白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对于社会来讲,应该以多 元化眼光来看待人才,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样一种人才观;同时也要营造一个“人尽其才” 的环境。但是实际情况是,人们总是用某一种标准来衡量人是否为才,其人才观是狭隘的。这种狭隘的人 才观在历史上是特别突出的,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也,科举得中是人才,落第则不是人才, 为帝王所用的是人才,流落人间者就不是人才。《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愿仕途经济,那就是“无材补天”; 写出冠绝中外旷世奇文的蒲松龄,不能拿着《聊斋志异》去评职称。一部封建史,因为人才观的狭隘单一, 埋葬了多少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当今社会在人才观上已有大大的改进,但依然显得十分的狭隘。 人 是如此,物、事亦然。所幸的是我们渐渐改变我们的观点,对于物,我们说,世上无废物,废物是放错了 地方的资源;对于事,我们说,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没有无用之事,明代万户想坐火药飞天,看起来是个 荒唐事,却载入了人类科学史册。 2. 材料的思想启示:我们在判断有用时,往往从我们自身出发,比较单一而狭隘,相比之下,环绕有用的 却是无边的大地——世界。无用之用往往是个看不见的存在,只有在缺席的情况下,才让人意识到它的作 用。如果就此进一步思考,有用之用仿佛使用价值,无用之用则是价值。我们习惯从使用价值角度判断一 切,由此往往遮蔽价值,我们的价值观是残缺而不完整的。 我们可以从时空两个角度考查这一问题。此时有用,彼时或许无用;此地有用,彼处可能无用。反之亦然。 我们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了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所谓无用之用, 对中国人来说,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人文学科中的哲学、神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这 些养心的东西,它们丰富我们的生活,涵养我们的人格。它们给我们提供人生意义,提供精神支撑,它们 使我们情感有所寄托,灵魂有所皈依,精神有了归宿。我们汉语有一个成语叫做“安身立命”,有用之用可 以安身,无用之用可以立命。我们看到在古代人类的脸部表情是宁静的,步伐是舒缓的,眼睛是澄澈的, 因为他们心中或有一个上帝,或者有一个天理。而现代人为物质主义所裹挟,焦虑、浮躁、忧郁、茫然, 他们被哲学家称为“空心人”。 参考立意: 1. 驻足无用之物,体味其中诗意; 2.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3. 大用无用;4. 人生不必处处务实,还需保留精神的丰盈。 参考素材: 1. 大部分人的眼中,修身相比求知而言是无用的、多余的,但倘若变换角度来看,“无用”也自有其用处, 若将科学与人生的拼博喻作人们思维、智慧的火山,那崇高的品德无疑是一股清泉,虽不剧烈,却少之不 可。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就曾经对这种意义重大的无用之用进行了形象表述“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苏 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虽然是一种语言修辞,但投射出科技牛人对哲学重要价值的认识。没有哲学,没 有文学,生活依旧可以“苟且”,但人类亘古未绝的思考题“认识你自己”怕要消散在湮没在尘埃中,“所 谓伊人,在水一方”也要消散在历史的灰烬中。倘若没有哲思和文学,这世界怕是要“坚硬”很多,离诗 意和美好就更是十万八千里了。 2. 莫言在诺奖典礼上说的关于文学没什么用但其没用却正是其用处的一番话,通俗而含蓄地点出了作为唯 一被纳入诺奖的文学这一艺术形式的无用之用。文学无法直接增加 GDP,官员鲜有爱者;文学不能当饭吃, 劳动者无暇也无心去接触。文学无实用,那么在“虚用”上呢?你说它能慰藉心灵,可这已被公认为音乐 的专利;你说它能增识广闻,一套大百科就完美胜出;你说它能放松身心,还有比席梦思更合适的吗?谈 到这里,“文学无用论”已经在你脑海中跃然升起了吧。 3. 但倘无文学,浩繁文明何以传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诗意画面与美妙情感感动了中国人两千多 年,使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地学习文化,只为感受、享受这种文字所带来的美。于是有一天,当他们要 表达自己感受到的美时,墨汁便自然地流淌在早已铺开的宣纸上,于是美传承下来,文明便也传承下来。 每当中秋,要表达对满月的美的情感时,一句古诗便自然地吟诵而出,这情感,从古至今,代代相传。这 就是文学的作用,它是维系文明的纽带,也是民族凝聚力的保证。都德的《最后一课》也告诫我们:只要 文学存,民族便不亡。 4. 再看文学艺术,如果没有王昌龄的“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没有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仅从历史书中一笔带过的句子我们又怎能体会当时战场的残酷。真正能够让人领略到岳 飞、项羽这些人物英雄气概的方式并非是去博物馆里看那些经过时间腐蚀已经生出锈斑的长矛,而是去细 读那些同样生活在战乱时期的文人墨客所留下的诗文,或是感慨他们的勇猛,或是叹惋战争的残酷,无论 以哪种方式,都可以将那种英雄的傲骨刻进后人的记忆里。这种通过“无用”之物过得的精神财富无论在 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是无价的。 5. 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提到阿尔卑斯山谷一条大汽车路上有一处路标,劝告游人,翻译过来就是“慢 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无论是徜徉在苏格拉底、庄子的玄思妙想中,还 是流连于莫言、王安忆文字中的“小说人生”,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慢慢兜风,这都是人生不可缺 少的诗意和美好啊。人生并非只是一条实用的大道,在命运交叉的小径中,不妨驻足停留,在无用之物中体味这充满诗意和美 好的大用吧! 参考结构:这篇作文采用“传统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写法,选择生活看似“无用”之文字、音符、 自省,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来发表思考和见解,从而阐明“无用之用,人生之生”“无用之用,方为大 用”的中心论点。自选材料中王安忆语录,提出问题,为下文提供“话题”。二段段承上启下,借用庄周话 语,紧接着概括出“无用之用,即使人生”的“三说”,领起下文。正文中间三段从“文字”“音符”“自 省”三个角度来分解剖析,有力地阐明了“无用之用,人生之生”、“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道理。文章 思想成熟,思维活跃,行文运用自如,很好地体现了“新材料作文”的写作特点。 【点睛】材料作文写法指导 首先要“读”:①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②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 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 其次要“析”: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 味、联想、提炼。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①发现法。主要 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 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