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校际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日照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校际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ID:280818

大小:96.5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9-0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0-2021 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校际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2020.09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 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电影《少年的你》热映,引发了观众关于原著小说抄袭与否的热烈讨论,“融梗”一词也随之进入大 众视野。所谓“融梗”,通常是指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汇集各方创意,在作品人物设定、故事套路等方面借 用他人智力成果的行为。有的创作者倾向于用“借鉴”来解释这种行为,有的批评者则指责其实质为抄袭。 “融梗”究竟是不是抄袭?是否应该受到法律惩戒?这些疑问集中凸显网络文学生产传播过程中有关原创 与模仿的界定难题。 “原创”是著作权制度的核心概念,和这一概念相连的是现代意义上的作家形象:基于灵感和生命体 验,从无到有地进行创作,通过消耗自己的智力劳动,创造独一无二的精神产品。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关 于“作家”和“原创”的认识,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类型文学写作时受到挑战。网络文学生产从发展之初 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仿和借用,这种现象不能简单理解为法律保护不够到位,在更深层面上是与网络类 型文学生产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类型的决定作用。类型套路是网络文学的典型特征,包括穿越、玄幻、修仙在内的几十种大类 型,不计其数的小类型,是网络文学 20 年发展的重要收获。类型绝大多数并非由单个作者独立创造,而是 由初始设定出发,经由大量写作者前后相继,才得以陆续展开。再如,读者前所未有的参与性。网络作家 的工作通常不再是“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思”,而是归属于一个复杂的交流网络。作者和读者之间存在大量互动,读者反馈至关重要,读者对创作的参与性也大大增强,作者和读者共同汇聚创意,实现类型的创造、 更新和进化。在这样一种创作机制之下,“套路”和“梗”的反复使用常难以避免。 对于类型化的网络文学创作,“融梗”只是关于写作资源使用的经验式描述,本身并不具备道德或法 律上的贬义,但这不意味着,抄袭是可以容忍的。《少年的你》和其他网络文学影视改编作品所引发的抄袭 与否的讨论,恰恰提醒我们,网络文学绝不是著作权的法外之地,必须找到一条既能保护写作者合法权益 又能保持网络文学创作活力的道路。 (摘编自储卉娟《网络文学:既要秩序也要活力》) 材料二: 网络小说的类型化现象日益受到关注,人们经常把它归结为资本驱动下的商业性产物,或是通俗流行 文化的一种表征,而网络小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本缘由、网络小说的创造性则被漠视。 类型化的网络小说,在大众读者的热情推动下不断成型,其发生发展的根本缘由在于人类对各种生命 情感的内在需求。类型小说对人类的情感需求做出分门别类的回应与安置。读者缺少或向往某种情感体验, 就会去欣赏能提供某种情感体验的“类型小说”或“类型电影”,在幻想中代入、融合故事主人公的情感体 验,以达到心理的补偿、平衡与满足,产生愉悦感,恢复积极的心态。 有些小说类型中的情感体验似乎与快感体验相对立,比如惊悚、恐怖小说,它们通向恐惧、紧张、焦 虑等情绪体验。这些负面情绪,人皆厌恶,但惊悚、恐怖小说却很流行,它不仅说明人们对每一种情感体 验的顽固寻求,更能体现小说类型发生发展的原因。太平岁月,人对危险的警觉水平下降,所以会本能地 从文艺作品中寻找恐怖刺激的情景,寻求紧张体验,得到生存经验的补偿,这些紧张感、焦虑感、恐惧感 获得释放之后,读者会为自己现实的安全处境感到松弛愉悦,这种心理需要就刺激了相关类型小说、电影 的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小说的类型不断被发明、扩展、更新,以创造人类情感体验的新天地,比如科 幻、侦探、推理、悬疑等都是晚近的发明,而有数百年发展史的武侠、历史、玄幻则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 新。每种小说类型,都聚集着大量为之着迷的读者。我们必须强调,优秀的网络小说受到追捧的原因,主 要在于其类型定势之后,总是呈现出的作者个人的独创性。人类对于新鲜事物的需求具有与生俱来、永难 满足的本能,而情感体验的情景、方法却永远在求新求变。 玄幻小说是网络小说中成绩最为显著的部分,这种类型的兴起受到了西方玄幻小说、好菜坞电影的启 示,并且在寻求“想象的本土化”这一动机支配下,链接了中国古代神话、历史文化典籍、明清小说等资 源。在作者与读者求新求变的欲望推动下,玄幻小说呈现出强烈的个性化面貌,既有《恶魔法则》《佣兵天 下》等创造性地运用西方玄幻小说的魔法、龙、精灵、天使与魔鬼等元素,也有《盘龙》《神墓》等混合了 东方神魔小说与西方玄幻小说诸种神力元素,更有《间客》打通了玄幻小说与科幻小说的类型界线,另开 小说类型的局面。这些小说,创造了独特的生命、社会文明与宇宙景观,具有文本价值的独一性,丰富了人类的想象力,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 (摘编自康桥《网络小说的类型化与独创性》)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影《少年的你》引发了关于原著小说抄袭与否的讨论,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它不是抄袭,不应该受到法 律惩戒。 B. 网络小说的创作过程离不开作者和读者的交流互动,网络小说类型化的产生发展也离不开大众读者的热 情推动。 C. 人类对包括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在内的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是网络小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 本原因。 D. 网络小说类型不是固定不变的,既有与人类新的情感体验相适应的晚近的发明,又有在原有类型基础上 的创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小说难以避免反复使用“套路”和“梗”,这导致网络小说创新性不足,网络文学创作活力逐渐丧 失。 B. 人们如果不缺少某种类型的生命情感体验,就不会通过阅读某种类型化的网络小说来获得类似的情感体 验。 C. 玄幻小说的成就启示作者,网络小说创作既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资源,又要从西方文学作品中获得借鉴。 D. 网络小说类型化虽然能满足读者对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但也阻碍着网络小说独创性作品的产生。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悬念巧妙设置,故事环环相扣,情节紧张曲折,主人公充满个性魅力,是网络小说吸引读者的常用方 式。” B. “现实生活中缺失获取情感体验的机会,生命体就驱动人们创造或进入艺术情境,在想象中形成情感经 验。” C. “大多读者不关心网络文学作品是否完成从无到有的创造,而是聚焦于作者是否完成既有类型的接续和 延展。” D. “必须正视网络文学特殊的生产机制和阅读机制,探索一种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从而保护和激发创造 性。”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 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如何实现网络小说写作的创新。 【答案】1. A 2. C 3. B 4. 采用总分结构,开篇提出网络小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本缘由、网络小说的创造性受到漠视,接着阐述了网络小说类型化的根本缘由在于人类对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最后阐述应充分肯定网络小说的独创 性。 5. ①重视读者的反馈,作者和读者共同汇聚创意;②在情感体验的情景、方法上求创新;③创造性地运用 中西方小说元素;④打通小说的类型界线,开辟小说类型的新局面。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 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 项,“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它不是抄袭,不应该受到法律惩戒”无中生有,原文材料一说“‘融梗’究竟 是不是抄袭?是否应该受到法律惩戒?这些疑问集中凸显网络文学生产传播过程中有关原创与模仿的界定 难题”,并没有说“从法律的角度看它不是抄袭,不应该受到法律惩戒”。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 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A 项,“网络小说难以避免反复使用‘套路’和‘梗’,这导致网络小说创新性不足,网络文学创作活力逐 渐丧失”错误,材料一说“类型套路是网络文学的典型特征……在这样一种创作机制之下,‘套路’和‘梗’ 的反复使用常难以避免”,但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抄袭”无法容忍,需要保护写作者合法权益,并没有指出 是“套路”和“梗”“导致网络小说创新性不足,网络文学创作活力逐渐丧失”,选项无中生有。 B 项,“人们如果不缺少某种类型的生命情感体验,就不会通过阅读某种类型化的网络小说来获得类似的 情感体验”错误,材料二说“读者缺少或向往某种情感体验,就会去欣赏能提供某种情感体验的‘类型小 说’或‘类型电影’,在幻想中代入、融合故事主人公的情感体验”,如果“不缺少”,还可能会因为“向往” 而阅读类型化网络小说,获得情感体验。 D 项,“但也阻碍着网络小说独创性作品的产生”无中生有,材料二说“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小说的类 型不断被发明、扩展、更新,以创造人类情感体验的新天地……优秀的网络小说受到追捧的原因,主要在 于其类型定势之后,总是呈现出的作者个人的独创性。人类对于新鲜事物的需求具有与生俱来、永难满足 的本能,而情感体验的情景、方法却永远在求新求变”可见,类型并未阻碍独创性作品的诞生,相反正被 独创性发明、扩展、更新着。 故选 C。 【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 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材料二的观点是“类型化的网络小说……发生发展的根本缘由在于人类对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以及 “网络小说的创造性”“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 A 项,是网络小说吸引读者的方式,与材料二的观点无关; B 项,是阅读者之所以会沉浸进虚拟故事中获取情感经验的原因,符合材料二的论述; C 项,是读者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关注重点在“完成既有类型的接续和延展”,不符合材料二中读者“缺少或 向往某种情感体验,就会去欣赏能提供某种情感体验的‘类型小说’”的特点; D 项,是保护网络文学的方式,与材料二的“肯定”网络文学的价值不一致。 故选 B。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行文思路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时,阅读全文,理清文本层次,依据作者的行文思路去 分析,看写作的先后顺序和内容间的关联,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将相关内容概括出来。 材料二第一段首先提出观点“络小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本缘由、网络小说的创造性则被漠视”; 接着就分别从“根本缘由”和“网络小说的创造性”两方面论述,先指出“类型化的网络小说,在大众读 者的热情推动下不断成型,其发生发展的根本缘由在于人类对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读者缺少或向 往某种情感体验,就会去欣赏能提供某种情感体验的‘类型小说’……在幻想中代入、融合故事主人公的 情感体验,以达到心理的补偿、平衡与满足,产生愉悦感,恢复积极的心态”; 最后指出“这些小说,创造了独特的生命、社会文明与宇宙景观,具有文本价值的独一性,丰富了人类的 想象力,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即要肯定网络小说的独创性。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结合文中相关信息进行概括,根据题干要求,回到 原文中筛选关键信息,分点概括作答即可。 根据材料一“网络作家的工作通常不再是‘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思’,而是归属于一个复杂的交流网络。作 者和读者之间存在大量互动,读者反馈至关重要,读者对创作的参与性也大大增强,作者和读者共同汇聚 创意,实现类型的创造、更新和进化”可见,要重视读者的反馈,从而共同汇聚创意; 根据材料二“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小说的类型不断被发明、扩展、更新,以创造人类情感体验的新天 地……优秀的网络小说受到追捧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类型定势之后,总是呈现出的作者个人的独创性。人 类对于新鲜事物的需求具有与生俱来、永难满足的本能,而情感体验的情景、方法却永远在求新求变”可 见,要追求情感体验、写作方法上的创新求变;“玄幻小说是网络小说中成绩最为显著的部分,这种类型的兴起受到了西方玄幻小说、好菜坞电影的启示, 并且在寻求‘想象的本土化’这一动机支配下,链接了中国古代神话、历史文化典籍、明清小说等资源” 可见,可创造性地运用西方元素; “更有《间客》打通了玄幻小说与科幻小说的类型界线,另开小说类型的局面”可见,还可打通小说的类 型界线,开辟小说类型的新局面。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 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 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 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 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口古枣园 魏胜先 豫北内黄县六村乡千口村,有一处闻名遐迩的古枣园——千口千年古枣园。 千口千年古枣园,北靠晋豫鲁铁路干线,西傍颛顼、帝喾二帝陵,南邻梁庄镇,东接硝河坡。古枣园 占地一千余亩,枣树万余棵,其中中心区一百零二亩,现存古枣树一千两百余棵,许多树龄在千年以上, 树围在一百七十厘米左右。被林业部门鉴定命名的“千年枣树王”,树龄约一千五百多年。 步入园内,一望无垠的古枣树纵横交错,苍劲茂盛。棵棵树干表面沧桑斑驳,色如火山石,状若鳄鱼 皮。树冠八方张开,虬髯盘旋,气宇轩昂,新枝绿叶间串串玛瑙似的枣随风摇曳。置身于树下,仰首可摘 枣,俯身能刨花生,既赏美景,又饱口福,惬意无比。 五十多年前,孩提时代的我,每年秋天都跟着大人们来这儿拾红枣、刨花生,那时觉得这里不过就是 个枣园而已。然而,今天我驻足园内,却有不一样的感受。 我遇到一位老者,姓刘,八十五岁,性情耿直,看管古枣园已有半个多世纪。他饶有兴致地给我讲起 了古枣园的历史,以及与古枣园有关的故事—— 内黄,因黄河而得名。汉代以前,古黄河曾流经这块土地的南面,故称内黄。早在秦汉时期,这里的 先民就在黄河故道栽种枣树。漫漫黄河故道,成就了内黄红枣的美名。自 2002 年以来,县里多年举办红枣 节,吸引了数十万名海内外游客。千口,地处内黄县南端,也因黄河而得名。这里曾是古黄河上的一个渡口,因旧时黄河常年决口,先 民频频搬迁,故名“迁口”。后人为了书写方便,逐渐变为“千口”。 精神矍铄的刘老汉凝望着硕果累累的古枣园,在锄把上磕磕烟斗,告诉我,他小时候枣园就是这个样 子。祖辈们都说,这儿自古以来就是块好地,沙质细软,枣树长得好。 先辈们从试种酸枣开始,经过一代代人的反复试验,终于培育出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盛花期长、 果实肉厚、香甜可口的优良品种——扁核酸。 扁核酸,因核状扁、味酸甜而得名。其鲜果酥脆多汁,酸甜可口;干果皮薄肉厚,香甜缠绵。古枣树 上结的果,经过专业测定,果酸含量为其他品种的五倍,不仅是滋补营养之佳肴,还是中药的药引子。蜜 蜂在古枣树上采集的枣花蜜,晶莹剔透,味正醇厚,润肺明目,被誉为蜜中上品。 曾经,这里的先民靠一行行枣树防风固沙;遭自然灾害,靠红枣充饥救急;遇兵匪战乱,靠枣林天然 屏障护身保命。作为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据点,千口村古枣林一带培养和保护了许多地下共产党员、 游击队员。 新中国成立后,千口古枣园重焕生机。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对园内枣树进行逐棵登记。枣树总数达 十万余棵。国家修建汤濮地方铁路时,专门在千口村设站。县里专门在千口车站建起了红枣系列产品收购 门市部。 这里流传着一首民谣:“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动杆,九月十五枣下箔,十月十五捞不着。” 每年枣熟季节,枣园内,道路旁,一排排用高梁秆编织成的枣箔上,厚厚的红枣,在阳光照射下鲜艳夺目, 宛若一方方红色的地毯;土产门市部,门前车水马龙,前来收购红枣、枣蜜的商贾络绎不绝;院内小山一 样的枣垛,源源不断地装上小火车车厢,运往全国各地。 “枣儿香,枣儿甜,三分种,七分管;剪枝砍皮防枣锈,灭虫翻土疙瘩山。”这是当地枣农对枣树管 理的精辟总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里每家每户都有了自己承包的土地和枣园。老枣农如鱼得 水,将毕生经验全部倾注在枣树管理上。且不说每年至少五次修剪荒枝嫩条,光是枣树灭虫就是一场重头 戏。为保证果品绿色无公害,枣农们常常用榔头击打树枝上的枣尺蠖。男人们在前面抢着木杆击打,妇女 和小孩儿跟在后面,用指将打落在树根下的尺蠖一一消灭。有的尺蠖在强震下应声落地,而大部分则吐丝 垂吊,缓缓坠地。待复活后又爬上树干。智慧的枣农把每棵树根下的土封成陡坡,并用木板将土坡拍打光 滑,尺蠖欲爬不能,等来的则是集中就擒。 三年前的一个冬天,南方一位做古董家具生意的经营者看中了这里的古枣树,千里迢迢赶来,并托人 向刘老汉说情,表示想出巨资挖走园中几棵最大的枣树。爱树如命的刘老汉听说后火冒三丈:“无论给多 少钱都不能挖,那可是老祖宗给俺们留下的无价之宝啊!他们要挖走的不单是树,而是全村人的命根……” 对方最后只好悻悻离开。 2018 年底,村两委牵头,动员了十二名具有丰富枣树管理经验、勤奋好学的青壮年,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将古枣园中心区一百零二亩土地,从原先三十多个承包户手中流转出来,成立了古枣园生态农业发展 有限责任公司,并投资修建起古朴典雅的千年古枣园大门牌坊,拉起透景篱笆墙,硬化了古枣园门前道路 和停车场。 千年古枣园而今更风光。为了古枣园的今天而世代相守、默默耕耘的沙区人民,他们有古枣树一样铁 骨铮铮的品格,让人看到了这片土地更加美好的明天…… (摘编自 2020 年 08 月 22 日《人民日报》)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口古枣园古枣树数量多、树龄长、树围粗,纵横交错,苍劲茂盛,古枣园久经岁月变迁仍充满活力。 B. 内黄、千口皆因黄河而得名,这里沙风细软。适合枣树生长。先辈们代代试验,终于培自出优良枣树品 种。 C. 枣农们用榔头击打树技上的枣尺蠖,把每棵树根下的土封成陡坡,体现出当地农业技术的原始落后。 D. 文章写了古枣园传承千年而生生不息的历史,赞美了为了古枣园的今天而世代相守、默默耕耘的沙区人 民。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色如火山石,状若鳄鱼皮”“虬髯盘旋,气宇轩昂”,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古枣树 沧桑而道劲。 B. “七月十五枣红圈……”“枣儿香,枣儿甜……”等民谣写出了枣农对古枣树的深厚感情,既体现了乡 土特色,又富有韵味。 C.文章写刘老汉听说有富商想出巨资挖走古枣树后“火冒三丈”,严辞拒绝,表现出刘老汉不为利益所动的 耿直性格。 D. 文章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描绘了古枣园的美丽风光,叙述了古枣园的历 史和相关的故事。 8. 文章后半部分用不少笔墨写枣农管理枣树,对此你如何理解? 9. “今天我驻足园内,却有不一样的感受”,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答案】6. C 7. D 8. ①枣农管理枣树,写出了枣农对古枣树的爱护和精心栽培;②赞美沙区人民为古枣园世代相守、默默耕 耘、铁骨铮铮的品格。 9. ①感受到古枣园历史的悠久;②感受到古枣园蓬勃的生机;③感受到沙区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坚守;④ 感受到国家政策对当地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解析】 【6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中内容表述的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 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等角度分析,判定出符合题干的答案。 C 项,“枣农们用榔头击打树技上的枣尺蠖,把每棵树根下的土封成陡坡,体现出当地农业技术的原始落 后”错误,从“‘剪枝砍皮防枣锈,灭虫翻土疙瘩山。’这是当地枣农对枣树管理的精辟总结”“为保证 果品绿色无公害,枣农们常常用榔头击打树枝上的枣尺蠖”“智慧的枣农把每棵树根下的土封成陡坡,并 用木板将土坡拍打光滑,尺蠖欲爬不能,等来的则是集中就擒”可见,这并非反映当地农业技术原始落后, 而是称赞他们枣树管理经验、保证绿色无公害的良心和枣农们的智慧。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 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根据文 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 D 项,“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错误,从“步入园内……置身于树下……驻足园内……遇到一位老者”等 句子可见,作者是在园内漫步移动着的,并非“定点”观察。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情节、选材的作用,首先明确描写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 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内容的关系。还要注意材料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 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用不少笔墨写枣农管理枣树,对此你如何理解”,实际上是问作者写枣农管理枣树有什么作用;作用可从 内容、结构、主旨上分析;内容上,通过写“枣农如鱼得水,将毕生经验全部倾注在枣树管理上。且不说 每年至少五次修剪荒枝嫩条,光是枣树灭虫就是一场重头戏。为保证果品绿色无公害,枣农们常常用榔头 击打树枝上的枣尺蠖。男人们在前面抢着木杆击打,妇女和小孩儿跟在后面,用指将打落在树根下的尺蠖 一一消灭”,反映出枣农对枣树的精心管理,悉心栽培,塑造出枣农们勤劳、善良、智慧的形象;主旨上, 表达了作者对沙区人民精心培育枣树品种“从试种酸枣开始,经过一代代人的反复试验,终于培育出耐旱、 耐盐碱、耐瘠薄,盛花期长、果实肉厚、香甜可口的优良品种——扁核酸”,世代守护枣树“上世纪六十年 代,村里对园内枣树进行逐棵登记”“三年前的一个冬天,南方一位做古董家具生意的经营者看中了这里 的古枣树,千里迢迢赶来,并托人向刘老汉说情,表示想出巨资挖走园中几棵最大的枣树。爱树如命的刘 老汉听说后火冒三丈”,沙区人民的美好品格“为了古枣园的今天而世代相守、默默耕耘的沙区人民,他们 有古枣树一样铁骨铮铮的品格,让人看到了这片土地更加美好的明天”。 9 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作品情感态度及筛选信息的能力。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首先要认真研读文本内容,然 后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对文中人物或事物的情感与态度,然后进行概括分析。 关键要抓住“不一样”,从文中筛选“我”的感受; “我遇到一位老者,姓刘,八十五岁,性情耿直,看管古枣园已有半个多世纪。他饶有兴致地给我讲起了 古枣园的历史,以及与古枣园有关的故事……”,从老者口中,“我”得知了枣园的历史,感受到了历史的 悠久; “一望无垠的古枣树纵横交错,苍劲茂盛。棵棵树干表面沧桑斑驳,色如火山石,状若鳄鱼皮。树冠八方 张开,虬髯盘旋,气宇轩昂,新枝绿叶间串串玛瑙似的枣随风摇曳”“新中国成立后,千口古枣园重焕生 机。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对园内枣树进行逐棵登记”,“我”感受到古枣园生机勃勃,还因政策而重新焕 发生机; “枣儿香,枣儿甜,三分种,七分管;剪枝砍皮防枣锈,灭虫翻土疙瘩山”“为保证果品绿色无公害,枣 农们常常用榔头击打树枝上的枣尺蠖。男人们在前面抢着木杆击打,妇女和小孩儿跟在后面,用指将打落 在树根下的尺蠖一一消灭……智慧的枣农把每棵树根下的土封成陡坡,并用木板将土坡拍打光滑,尺蠖欲 爬不能,等来的则是集中就擒”,感受到枣农们辛勤的劳动与智慧的管理方式; “无论给多少钱都不能挖,那可是老祖宗给俺们留下的无价之宝啊!他们要挖走的不单是树,而是全村人 的命根”感受到沙区人民对古枣园的坚守; “国家修建汤濮地方铁路时,专门在千口村设站。县里专门在千口车站建起了红枣系列产品收购门市 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里每家每户都有了自己承包的土地和枣园”“2018 年底,村两委牵 头,动员了十二名具有丰富枣树管理经验、勤奋好学的青壮年,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将古枣园中心区一百 零二亩土地,从原先三十多个承包户手中流转出来,成立了古枣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可看 出国家相关政策对于古枣园发展的推动作用。 【点睛】文学类选择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 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 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 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 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 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 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 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 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 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 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 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 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 至温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 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 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 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B.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C.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D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举进士,指参加进士考试。 B. 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 勤王,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D. 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天祥才华出众。他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中状元,考官王应麟对他 大为赞赏。 B. 文天祥堪当重任。他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为之动容,认为他有治理国家 的能力。 C. 文天祥忠君爱国。长江上游告急时,他积极应诏勤王: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 .洋》,以明心志。 D. 文天祥守节不屈。厓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将张弘范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服,视死如归, 最后从容就义。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14. 文天祥为什么不听友入劝阻,仍然入卫京师?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你率领一万多乌合之众奔赴京师,这与驱赶羊群和猛虎搏斗有什么不同。 (2)我不能保卫父母,却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 14. ①国家危急,却无人应召;②以身报国,希望感召忠臣义士。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 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 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意为: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 各路英雄都回应,聚集了一万人的军队。 “郡中豪杰”是指郡中的豪杰,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CD; “诸豪杰”作“皆应”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 B。 故选 A。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 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 答。 D 项,“‘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错误,应该是“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 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 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 项,“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错误,原文“使为书招张世杰。天 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可见,是张弘范让 他写信招降张世杰,他拒绝了,而不是拒绝张世杰的劝降。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 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 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关键词为: (1)以:率领;乌合:乌合之众;是:这;何异:与……有什么不同。 (2)捍:保卫;乃:却,竟然;叛:背叛。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归纳文言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通读全文,梳理文章大意,对文章 的内容要有正确的翻译;其次是读懂题干,找准答题区域,把握住关键语句进行理解,最后分点作答。 根据“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可知,文天祥 为国家危机,竟然没有人愿意起兵勤王而感到遗憾痛心; 根据“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可 知,他希望自己做个示范者,能够感召天下的忠臣义士一起前来保家卫国,这样或许可以让国家延续下去。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 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 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 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 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 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 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 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 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文天祥以“遵守 天道,勤奋不息”为题,回答皇帝的策问,他的对策文章写了一万多字,不打草稿,一气呵成,被皇上亲 的自选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份卷子中存在的古代典籍之义理犹如明镜,可以起借鉴作用,这 个人忠肝义胆如同铁石,所以臣敢为陛下得到人才而庆贺。”不久父亲去世服丧而归。咸淳九年,被提拔 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 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天时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 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德佑初年,江上告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 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 前来,各路英雄都回应,聚集了一万人的军队。事情上报朝廷后,任命文天祥以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 兵入京。他的好友劝阻他,说:“如今蒙古大军分三路击鼓前来,攻破京郊,逼近内地,你以仓促集合的 一万多人前往抵抗,这跟驱赶羊群去和猛虎搏斗又有何不同。”文天祥说:“我也知道是这样,只是既然 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 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 的忠臣义士。以义而胜者谋立功,人数众多就能成功,这样国家还能保住。”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 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 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趁夜色逃到真州,渡海到了温州,于是到了漳州。至 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 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以礼相待,带他一 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 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崖山被攻破, 张弘范派遣使者护送到首都。文天祥在燕京共呆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把文天祥 召入宫中,对他说:“你有什么心愿?”文天祥说:“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皇 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向南方叩拜而死,终年四十七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而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思王逢原①(其二) 王安石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②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③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注]①王逢原:北宋诗人王令,与王安石为莫逆之交。此诗作于王令去世第二年秋天。②妙质:优秀的资 质、才德。比喻投契的知己。③随手:随着,紧接着。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好友去世一年,诗人依然不能忘怀,看见友人的墓地长满蓬蒿就更加悲伤。 B. 王令的才能不为世人知,唯有诗人真正理解欣赏他,暗含知音难见的感慨。 C. 往事随故人而去,再找不到像王令样的知心朋友,流露出对故友的怀念。 D. 诗歌有回忆,有议论,有抒情,手法多样,显示了王安石高超的写作技巧。 16. 颈联将写景与叙事融为一体,气势壮阔。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A 16. 高耸的庐山正对着书桌,滔滔湓水流进酒杯。回忆了诗人和朋友相聚读书饮酒的场 景。运用夸张和想象,流露出豪情逸兴,气势壮阔。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了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解答本题注意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每个选项对 应一联,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 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 项,“看见友人的墓地长满蓬蒿”曲解文意,“想”,看似“遥想”,实为怅望和思念。一个“想”字, 既表示悼念,又说明自己在远方,不能亲自去祭祀坟墓,有以诗代祭的意思。故 A 错误。 故选 A。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本题为前面给出观点,后面分析的题型。解答本题,要注意前面的观点, 即“颈联将写景与叙事融为一体,气势壮阔”。考生在分析的时候要具体分析颈联写了哪些景,叙述了什么 事,哪些字词营造了壮阔的意境。颈联虚实结合,运用对偶、夸张、比拟等修辞写出对往事的回忆。二人 相聚谈书饮酒是实事,但写诗时偏不用实写,一味夸张,渗透着豪情逸兴,气魄宏壮,语语精炼。出句用“南 堕”“当”写出山势,对句用“东来”“入”形容水流与饮酒的豪情,运用比拟手法,把自然景物与人的 性格融合成一体。一方面展现了二人当年的友情至深,另一方面表达了王安石对故友的深切思念。庐山倾 倒当书案,湓水入杯作美酒,运用夸张手法,想象奇特,表现友人豪迈的胸襟,意境阔大。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山居秋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翠竹青莲之中勤劳的人们幸福美好 的生活图景。 (2)苏轼《赤壁赋》中通过写动物和人物的反应或感受,侧面写箫声的语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 (3)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初登山顶见到山与雪时的景象,进而说“_______________”, 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积雪的光彩。 【答案】 (1). 竹喧归浣女 (2). 莲动下渔舟 (3). 舞幽壑之潜蛟 (4). 泣孤舟之嫠妇 (5). 苍 山负雪 (6). 明烛天南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 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 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 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 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喧、浣、 壑、嫠、苍、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昆明气候好,秋来无一点萧瑟之感,只是百物似乎更老熟深沉了一些。早晚稍凉,半夜读书写字须加 一件衣服。白天太阳照着,温暖平和,完全像一个稍稍删改过-番的春天。经过了雨季, ① 。 波斯菊开犹未尽,绮丽如昔。美人蕉站了好,远看猩红一片,仍旧像开着花。饭能像一顿饭那样开出,破 旧的藤箱里还有一件毛衣,就允许人们对未来做一点梦。饭后课余,在屋前小草坪上,各人搬一把椅子, 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昆明七八年,都只是一群游子,谁也没有想到在这里落地生根。包括老吴和老鲁。 教员里有的是想出国的,有的想到清华、北大当助教,也有想回家乡办一种什么事……有一位老兄似乎自 己是注定了要当副教授的。 ② , 三间北房,四白落地,后面还有一个小园子,可以种花种菜。 他还把老吴、老鲁也都设计在他的住宅里。老吴住前院,管洒扫应对。主人不在,有客人来,沏茶奉烟, 请客人留字留言。老鲁呢,挑水,还可以把左邻右舍的用水都包下来,包括对门卖柿子的老太婆的……他 把将来的生活设想这样具体,而且梦寐以求,有点像契诃夫小说《醋栗》中的主人,于是大家就叫他“醋 栗”。 18.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救场如救火”,他二话不说,包上头就扮戏。 B.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C. “戴车匠”在我们不但是一个人,一间小店,还是一个地名。 D. 那样的“看”根本就不能算是看,顶多只能算是一种感觉而己。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怡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饭后课余,各人搬一把椅子在屋前小草坪上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8. C 19. ①草木都极旺盛②他设想有一所小住宅 20. ①原句表地点的状语“在屋前小草坪上”在前,有强调作用;②原句多用短句,句式活泼灵动。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 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文中“醋栗”的引号作用是特殊称谓。 A 项,引号的作用是引用。 B 项,引号的作用是表讽刺。 C 项,引号作用是特殊称谓。 D 项,引号作用 强调突出。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 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 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步,根据上下语 境,注意合理推导。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 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 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 第一空处,由下文“波斯菊开犹未尽,绮丽如昔。美人蕉站了好,远看猩红一片,仍旧像开着花”可知, 经过了雨季,草木都生长的极旺盛,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草木都极旺盛”。 第二空处,由下文“三间北房,四白落地,后面还有一个小园子,可以种花种菜。他还把老吴、老鲁也都 设计在他的住宅里”可知,这所住宅是他设想的,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他设想有一所小住宅”。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阅读语句,理解内容并把握特征;然后结合 语境,找好切入点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最后根据题干要求作答。每个句子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有的 是饱含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分析句子表达效果可从以下角度入手:(1)从语言 表达上看句子,可以看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2)从内容情感上看句子,每个 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3)从写作方法上看句子,可以看句 子选用的表达方式,看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 句子“饭后课余,在屋前小草坪上,各人搬一把椅子,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中表地点的状语“在屋前小 草坪上”在前,有强调作用;原句中“饭后课余”“在屋前小草坪上”“各人搬一把椅子”“又漫无边际 地聊开了”都是短句,句式活泼灵动。 【点睛】“语句补写题”,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 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同时有字数限制。补写的语句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来说,所补写的语句 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的语句与上下文 的关系为: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崇尚学术的环境有助于加强学者的学术毅力。②不能排除个别人虽然在年轻时取得举世瞩目的学术 研究成果,③但多数学术大家的高水平学术成果是年过半百才取得的。④能否几十年坚持不懈地从事学术 研究,对学术人才成长具有重要意义。⑤崇尚学术的环境也有助于学者去除心中杂念、专心学术研究,⑥ 愿意将时间和精力用于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⑦而这种不计名利的学术投入,⑧正是当今时代学术人才成 长的必要条件之一。 【答案】①将“加强”改为“增强”;②“虽然”调到“不能”之前;④去掉“能否”或去掉“否”;⑥“愿 意”前加上“学者们”或“学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 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 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 词,细细推敲。 ①搭配不当,“加强……毅力”搭配不当,应将“加强”改为“增强”; ②语序不当,主语不同,关联词放在主语前,前句主语是“不能排除个别人”,后句主语是“多数学术大家 的高水平学术成果”,两个句子主语不同,“虽然”要调到“不能”之前; ④搭配不当,“能否……具有重要意义”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去掉“能否”或去掉“否”; ⑥成分残缺,“愿意”前缺主语,加上“学者们”或“学者”。 【点睛】解答病句题,首先要明确语病的类别,主要是考纲中规定的六种类型。其次要掌握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 ①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就 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②体会语意。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 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 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 交通运输部今天表示,为探索交通强国建设的有效模式和路径,我国目前已确定首批 13 个交通强国建 设试点地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将围绕设施、技术、管理、服务 4 大领域,分地区、分主题、分批次 开展 22 项试点任务。试点省市将通过培育若干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试点项目,形成一批 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出台一批政策规划、标准规范,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领域实现率 先突破。 【答案】①我国已确定首批 13 个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②将围绕 4 大领域开展 22 项试点任务;③形成 经验和成果;④出台政策规划和标准规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 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新闻类压缩语段,可先看导语,找出最关键信息,或按照新闻六要素来筛选;再根据字数要求,从补充内 容中筛选出较为重要的信息分点概括。 第一句为导语,其主要信息是“我国目前已确定首批 13 个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 第二句是“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开展方式,“围绕设施、技术、管理、服务4 大领域”直接概括为“围 绕四大领域”,“分地区、分主题、分批次开展22 项试点任务”直接概括为“开展 22 项试点任务”即可; 第三句介绍其作用效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 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概括为形成先进经验与成果; 第四句说明其对政策的影响,“出台一批政策规划、标准规范”。 最后把这些关键信息整合成句,再根据字数适当增删字词即可。 【点睛】概括语段要点技巧点拨 1.摘取连缀法。提取句子主干,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照题干要求进行连缀,此法 适用于封闭性语段,以及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的材料。 2.分层概括法。这是压缩语段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考生答题时要有整体意识,不可疏漏或断章取义。 考生在通读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概括层意,抓住重点;再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 选,保留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将提炼、筛选的主要信息用简练、连贯的语句表 达出来。此步骤可简单概括为: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分清主次—去次存主—连缀语句。 3.语意并取法。即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考生在做题时可通过跳读或浏览的方法 的阅读全文,迅速把握材料的思路和整体结构,找出内容的要点和重点。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辽宁凤城大梨树村万亩果园最高峰,矗立着一座近 10 米高的“千字碑”,见证着致富带头人毛丰美 苦干实干的三十余载岁月。他在世时与大家一起不懈奋斗,硬是把一个吃粮靠救济的穷山沟,建设成为远 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看见“千字碑”,想起毛丰美,不禁对实干精神的体悟又加深了一层。 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实际生活,面向迈入高三的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 希望与建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行动胜于空谈 亲爱的高三学子们: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作为高三学生代表发言。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行动胜于空谈》。 克雷洛夫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面对人生旅途中的急流,似乎每个人都会表现得无所畏惧,喊出几句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而真正敢 涉足于湍湍急流的人,却为数不多。正如花园中的几个人,面对着荒芜萧条的花园,都会大发议论,空谈 一番。结果,话说了一火车,事却没做成一件。 话说得最多的人,不一定是事做得最多的人。雷声再大,如果雨点太小,也只是虚张声势。实干才是 最真的,行动胜于空谈。 少空谈,多做事,能实干,能行动,是一个人品质、修养的体现。华罗庚说过:“树老易空,人老易 松,科学之道,我们要诚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其实,何止是科学之道,做人之道 更是如此。脚踏实地做事,谨慎认真为人,这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实干精神,求实态度。 杂交水稻之父,面对着盛大的声誉,依旧保持着自己踏踏实实的实干作风,行走于田垄之间,埋头于 稻浪之中。他的实干精神,让人心生敬佩。古文学家季羡林,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亲身考察,从不空 谈,他的严谨作风,吹拂世人,让人钦佩不已。 只有实干,只有付诸行动,理想的风帆才会鼓足力量,人生的帆船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纵使一个人 说得再好听,谈得再动人,如果不通过行动证明一切,通过实干实现目标,也终将碌碌无为,一无所获。 志在用笔完成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事的巴尔扎克,笔耕不辍,努力创作,辛苦耕耘,用行动实现了 自己的梦想,收获了成功的果实。身陷囹圄的意大利小提琴家尼可洛·帕格尼尼,十年如一日,坚持锻炼,用行动成就了自己的一段传奇人生。纵观世界,大凡有成就者,无一不是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用行动取 得了自己辉煌的成就。而那些只说不做的空谈家,却湮没在历史的风沙中,被人淡忘。 毛丰美用实干和坚守铸就党员干部的“千字碑”。我们高三学生只有具备实干、务实的素质,努力去学 习,才能取得成功的果实。我们的国家领导只有会说更会做,才能真正的造福于人民,奉献于社会。只有 行动,实干,我们的社会才会蒸蒸日上,不断进步。 古人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现在我说:“终日而言矣,不如须臾之所为。”行 动起来吧,朋友,抛弃那些大道理,用我们的行动创造光明的未来。因为,行动,胜于空谈。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一)审题: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的主题是“实干精神”。实干是脚踏实地,不懈奋斗; 实干是对理想、目标的努力追求;实干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别人的引领;“实干精神”既是历史传统, 又具有时代意义。本次作文要求角色是高三学生、演讲者,演讲的对象也是高三学生;文体是演讲稿;要 注意结合材料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挖掘“实干精神”的内涵,阐明其时代意义,并提出建议。注意演讲 稿的格式,开头要有称呼,结尾要有结束语。 (二)立意:①只有实干,才是出路②在学习上争先实干③将实干进行到底④空谈会误事,实干见成效⑤ 在实干中闪耀⑥学习莫丢实干精神 (三)素材:1. 1935 年 8 月 18 日,红军在叶剑英的率领下,穿越了泥泞不堪,人迹罕至的草地。茫茫的 草地气候恶劣,变化无常,忽而迷雾重重,忽而风雨交加,忽而骄阳似火,忽而浸天飞雪。草地上,既无 道路,又无人烟;草丛下,河沟交错,泥泞不堪。腐草结成的地表面,十分松软,人在上面行走扑哧扑哧 作响,一不小心就会陷进泥潭。沿途虽是沼泽遍地,可水质恶劣,不能饮用。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不少 同志身体生病,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但是,红军战士们以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顶风雪,冒严寒, 忍饥耐渴,吃野菜,啃皮带,不怕牺牲,严格节约,彼此照顾,终于渡过了难关。 2. 如何激发实干精神充满各业各行?何故奋发图强?而正因为有了梦想催化实干,勇于实干推动梦想的互 动,才成就了大衣哥、煤球哥、菜花甜妈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的平民星途,虽艰辛坎坷,但一直未变的就 是千磨万练,勇进实钻;而正因为本着对梦想的执着坚持,才让漫漫影路,苦苦求索的李安才华横显,数 获至尊电影王冠,默默笔耕,字里人间的莫言,爆发艺术耀斑,力夺诺贝尔文学巨奖,举国振颜!更恰恰 是因为适时适机地抉择了不同发展阶段的梦想,无数人前仆后继,集智实干,攻坚克难,才在捍卫祖国主 权,励精发展的征程中收获了一个又一个骄傲的梦想:两弹一星,战略国防,和平复兴之强盾;神舟穿穹, 嫦娥天宫,不断刷新拓展着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想;龙潜海,辽宁号航母入列为我们把游弋海洋、蓝海经济 的号角奏响!其后更有航母 style 激发渗透于各业各行:最美医生、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民警、最美 消防等梦想和勇于实干的榜样;各类世界级大型盛会成功举办,中国式风采频频彰扬发展的梦想和实干的勇气;科学可持续发展观,以人为本之民生幸福至上,全面建成小康等无不蕴示着梦想与实干的相互牵张, 见证着梦想与实干的互映辉煌,昭示着中国的实干精神和勇敢的梦想。 3. 为了自己理想的实现。为了在高考场上一举夺魁。我们必须从现在起踏踏实实走路。日计划、周计划、 月计划,我们要一个个的落实。不能让它们成为一纸空文。当天的学习任务要当天完成,不能推迟。要做 到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知识点要一个一个过关。学习是一个持恒的过程。每天的学习,我 们不仅要落到实处而且要持之以恒的做下去。这样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4. 阿里巴巴的董事长马云曾经说过:“我考核一名员工首先是要看他是否有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而不是 看他有什么能力,如何有本领,因为本领可以学,而吃苦耐劳的品质是一时学不来的。” 5.演员王宝强,原本是一个在北影厂门口 50 元一天“蹲活儿”的“北漂”民工,但他通过脚踏实地的学习, 执着打拼,不到而立之年便摘得国际影帝桂冠。 (四)写作思路:本文开篇引用名言引入正题。接着由社会现象引出论点:实干才是最真的,行动胜于空 谈。然后分别阐述实干是一个人品质、修养的体现、实干才能实现理想走向成功。最后倡导高三学子要务 实、努力学习、用行动创造光明的未来。本篇演讲很有激情,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实干精神的赞扬。论据翔 实,论述十分有力。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 (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 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 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 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 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 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 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此题可明确自己的立意后按上述的方式行文。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