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语文试卷
一 积累运用 10 分
1.按要求填空。(5 分)
①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②不忍登高临远, , 。(柳永《八声甘州》)
③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 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
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2.按要求选择。(5 分)
(1)学校新建一座亭子,想要悬挂一幅楹联,以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志存高远,你认
为合适的一联是( )。(2 分)
A.读书作文,我用我法;莳花种竹,吾爱吾庐。
B.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
C.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
D.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一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 分)
远远望去,美术馆造型如同几个大小不一的方盒子堆叠交错,富于现代的几何感;外观
黑白相映, , , 。融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第一印象,似乎预示着这座美术馆
将助力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①俨然从建筑立面上绘就一幅中式画卷
②又恰好是水墨与宣纸的颜色
③也突显出江南建筑的特点
A.②③①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①②③
二 阅读 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16 分)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
①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这个问题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②中国儿童文学自古有之这一观点始于 1913 年。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虽无“儿
童文学”之名,却有儿童文学之实,并以部分古代小说与民间娱儿故事为证,后来认为
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学者几乎都以此为依据。而反对者认为,儿童文学是现代化进程中
的产物,“中国古代并未发现‘儿童’,没有‘儿童’的发现作为前提,为儿童的儿童文学不
可能产生。因此,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不同,它只有现代而没有古代。”
③应注意的是,无论观点如何,双方都是在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基础上立论的。不
可否认,中国古代确实不存在“儿童文学”的概念,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判断标准。要对
中国儿童文学做历史考察,不妨使用现代儿童文学标准的核心部分来衡量古代作品。之
所以不是完全采用现代标准,是因为古今有别,考察时应避免以今衡古。
④在中国古代,最容易为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莫过于童谣。不过有很多童谣被统治
阶级用来制造舆论,也有不少被用来向儿童灌输封建伦常,这些童谣都不能纳入古代儿
童文学的范畴。当然,仍有相当数量的童谣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这类童谣明代以后尤
多,如明代杨慎所编《古今风谣》中的部分童谣、清代郑旭旦所编《天籁集》、意大利
人韦大利 1896 年所编《北京儿歌》、美国人何德兰 1900 年所编《孺子图歌》。这部分
童谣,内容取自儿童日常生活,没有牵强附会,也没有强加道德诠释,且言辞质朴,多
用叠音,节奏明快,适合儿童记诵,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接受能力。
⑤蒙书专为儿童编写,作启蒙发智之用,但细分又有不同。一类为识字百科,如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从目的和效果来看,这类书更像是后来的识字课
本。另一类则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虽然内容简单,但都有明晰的人物、故事情节,用浅
显的语言讲述故事,用符合儿童性情的方式教之以事,以事寓理,或诱之以趣,以趣入
情。如元代虞韶的《日记故事》,搜集有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描写儿童才智的小故
事。又如始撰于明代的《龙文鞭影》,虽看似为典故大全,但对其中所含故事的讲解可
以作为儿童启蒙的途径。这类作品应归入儿童文学的范畴。
⑥另外,不能认为只要是描写儿童的作品,就属于儿童文学。像左思《娇女诗》、
李商隐《骄儿诗》等以儿童入诗,情感真挚、刻画逼真、手法多样,但这不是儿童文学,
因为这些诗只是以成人的视角来审视孩子,用成人的笔触来描写孩子,表达的是成人内心的情感活动,唤起的是与诗人身份、环境相近的那些人的共鸣。现在我们用这类作品
来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⑦还有一些文学作品,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既适合儿童阅读,又符合儿童接受能力,
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西游记》中的部分篇章
等。不过,这部分作品不是专为儿童编写、创作的,它们可被视为一种文化资源,经过
加工后可供今天的儿童阅读,但不能直接称为“儿童文学”。
⑧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为儿童创作的、符合儿童心理且适宜儿童接受的文
学作品,因此,中国古代虽没有“儿童文学”这一概念,但存在儿童文学的事实。说中国
古代不存在儿童文学是不客观的,只能说,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不是完全契合现代的儿
童文学理论和体系,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体裁、题材没那么丰富,数量也没那么
繁多。
3.第②段中的“发现‘儿童’”具体是指 。(2 分)
4.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 分)
A.凡属古代儿童文学的童谣均不是为制造舆论而作。
B.《北京儿歌》《孺子图歌》等童谣集专为儿童编写。
C.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的作品只能是儿童文学作品。
D.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的诗歌不宜出自成年诗人之手。
5.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2 分)
A.“儿童文学”与“现代儿童文学”内涵相同。
B.容易为儿童接受的文学作品应属于儿童文学范畴。
C.某一文学概念与相关文学事实可以不在同一时间产生。
D.现代儿童文学不必满足为古代儿童文学设立的判断标准。
6.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5 分)
7.小洁同学读完本文,从图书馆借来《龙文鞭影》阅读,却产生了疑惑,按照本文作者
提供的判断标准,《龙文鞭影》真的可以归入古代儿童文学作品吗?请结合下面《龙文
鞭影》的节选部分,向小洁谈谈你的看法。(4 分)
名高麟阁,功显云台①。
朱熹正学②,苏轼奇才。[注]①麟阁、云台:汉代皇宫中的两处建筑,朝廷在此画像表彰功勋卓著的大臣如
霍光、邓禹等。②正学:合乎正道的学说。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15 分)
被劝进来的病人 干亚群
①逢三与逢七,是小镇的市日,类似于我老家的赶集。碰上市日,医院比较忙,病
人把集赶了,顺带把自己的病也看了。
②市日把村民赶到镇上。毫无遮拦的市场里,村民们挑肥拣瘦,掂斤捻两,最后以
惊人的耐心杀价掐价。市场上的果蔬大多是自产自销,所以,他们买卖人的身份一个月
里经常在换,轮到别人向自己砍价时,嘴上吵吵嚷嚷,手上却不让人吃亏,秤早已捏了
起来,秤尾往上一翘,顾客的头随之一歪,一桩生意就完成了。③太阳跳上树梢,把市
场照得像块煎饼时,人们各自完成买与卖,然后周围的声音慢慢浅下去,摊位上的东西
也渐渐薄起来,零乱的脚印,散落的垃圾,以及花花绿绿的鸡屎,跟灵感跑了一半的油
画似的。④市日把一撮人劝进了医院。他们带着集市的痕迹来看病。他们把拖拉机的突
突声拐进了医院的大门,手推车咕噜咕噜,一个侧身依在墙角,自行车前架后搁,心事
重重似的靠过来,医院的天井一点点被它们拥塞。清洁工阿德挥舞着扫帚,指挥着拖拉
机停这边,手推车放那边,至于自行车,一律摆到车棚。容不得商量。一旦有人把车放
错了位置,阿德就提着扫帚跑过去,如果来人不配合,阿德的脸就开始涨红,话也结巴,
脖子上青筋凸起。如果有人来看病找不到医生,他会满医院地帮忙去找,一边找,一边
大声咳咳,似乎在打暗号。
⑤到了医院,买卖人变成了病人。对他们而言,医院跟集市无非是换了个场景,仍
用刚才吵吵嚷嚷的声音陈述自己身上的某个痛点。医生当然不会仅限于病人一句肚痛头
晕就开方子,肯定要问清肚痛的来龙去脉、前因诱因。而病人翻来覆去跟烙饼似的停留
在自己的痛点上,医生需要的信息仍云遮雾绕。
⑥我坐在童医生对面,彼此是同事,但在和病人打交道这件事上,她是我老师。吵
吵嚷嚷的声音里,童医生看上去很惬意,看见病人既不问病史,也不做检查,而是先笑
嘻嘻地问病人今天市日又买了啥,然后夸病人会买东西,价格实惠。病人听了,似乎觉
得自己捡了一个大便宜,语气开始亲切起来,甚至掀开篮子给童医生看自己买的东西,童医生侧过身,极认真地看了看病人的篮子,再次夸病人会买东西。俩人像是街头偶遇
的老朋友拉起了家常,饮食咸淡,起居习惯,聊天把买卖人劝进病人角色。他们一股脑
儿地把自己最近的生活史复习了一遍。就在病人絮絮叨叨时,医生的问话戛然而止,一
张处方已递到病人面前,仿佛是市日里的一杆秤。
⑦病人一坐到我前面,我根本不会像童医生那样转弯抹角地先跟病人温习市日,而
是直截了当地开启病人与医生的模式。他们的病痛大多是积累起来的,问他们为什么不
早点来看,回答几乎是一模一样,等市日时来看,似乎特意来看病是一件难为情的事。
⑧他们看过内科看外科,看过外科看牙科,一次次来到医生面前。而她们,闪进了右
侧的诊室。她们进来时不像是看病,倒像探病,一身花衣服。她们手里提着七七八八的
东西,声音也是七七八八,似乎集市的热闹仍然悬在舌头上。有时等我给病人做好检查
出来时,发现突然少了几个人,原来是跑到院子里做生意去了。她买她的花裤子,她买
她的红番茄,然后,俩人你提着我的花裤子,我拎着你的红番茄,再次进入诊室,脸上
荡漾着番茄红。还好,她俩的病情不一样,否则我真怀疑她们刚才把病也交易了。
⑨市日上的事,像边角余料似的被病人带进了医院。有人说有一个老头,每次市日
摆旧书摊,可等他把书摆好,市日就散了,于是他又把书一本本收起来,几乎没有做过
一笔生意,看上去像来晒书的。我置身在他们的闲谈中,忍不住问,他是卖的,还是租
的?说话的人摇摇头,然后一屁股坐到童医生那儿,似乎把老人旧书摊这件事压了下去。
⑩虽然市日是医院看病最忙的日子,但病人看病的时间都不长,大多病人出去时手
里只不过多了一张方子,有的甚至方子都没有。到了十点半后,重新空荡荡的,却留下
了一堆堆的花花绿绿,已经分不清是鸡屎盖着鸭屎,还是鸭屎压着鹅屎,唯一可以辨别
的是羊粪,院长戏称是“六味地黄丸”。⑪阿德站在院子里咳咳咳。不一会儿,大家从科
室里出来,脖子上挂着听诊器,而手里提着扫帚、冲水器,听从阿德的指挥,开始清扫
院子,仿佛走的是客人。
8.第⑧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 分)
9.结合作品内容,分析标题“被劝进来的病人”中“劝”的含义。(3 分)
10.与聚焦单个人物形象不同,本文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4
分)11.本文重点写村民就医,而②③两段描绘集市场景,这种安排体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
请对此加以赏析。(4 分)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 12—14 题。(8 分)
________________
(北宋)孔武仲
万里长江一叶舟,客心萧索已惊秋。乱霞影照山根寺,落日光翻水面楼。浅浦耀金知跃
鲤,前滩点雪见栖鸥。少年壮气悲寥廓,未忍沧江下钓钩。
12.根据诗意,适合做本诗题目的一项是( )。(1 分)
A.夜泊 B.野寺 C.山行 D.江上
13.对第二、三联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景象悠远宽阔,笔触则又细腻传神。
B.写景远近结合,丰富立体而有情致。
C.写秋日景色萧条冷落,富有画面感。
D.写眼前所见,也含有诗人揣度之辞。
14.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5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20 分)
宋若水传
(宋)朱熹
①宋公讳若水,字子渊,成都府双流县人。自幼即知刻苦为学。从州举试外省,得
奏名,对策廷中,切直无所避,考官不说,犹以冠乙科。授嘉州龙游县主簿。
②移知神泉县,始至,承废弛之余,首罢追胥①之扰,但以幅纸书负租,与民为期,
无敢后者。不数日,尽偿前令宿逋②。邑产黄雀,岁供诸司百万计。公请罢之,民用不
扰,而物生亦遂,至今为法。诸司知其治行,徙知嘉州犍为县。神泉民相率留之,不能
夺也。
③除秘书丞,公为书数万言,历数当时刑赏之缪,宰相闻之怒,出公提举江东常平
等事。上称公诚实,俾移福建。汀州远且多盗,又名瘴乡,常时使者按行多避不往。至
是群盗甫平,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公独慨然引车罙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④除湖南提点刑狱公事。衡山浮户③有与土人不相中者,曰:“衡山,国之寿岳④。
祠城东故有溪,并城南出。后或凿城北址,导水使西,不能无断地脉。请筑山决水,使
复故道。”公曰:“水西出岁久,故道皆为民居。今欲东之,则是数百家者不无荡析离居
之苦。且寿岳之云,无所经见。就如其言,则国家中兴在西流之后,尤不宜妄有改作。”
事乃得已。
⑤被旨摄帅事,飞虎军素骄悍,白昼掠人,吏不敢问。公一以军律绳之赏信罚必士
民以是得安其居而军吏亦皆悦服。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前令宿逋:前任县令拖欠上级官府的赋税。③浮户:
没有固定户籍的人口。④寿岳:指庇佑国运昌盛,福寿绵延的山。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不能夺也( ) (2)俾移福建(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民用不扰,而物生亦遂( )
A.通达 B.严厉 C.舒展 D.长成
(2)历数当时刑赏之缪( )
A.逐一 B.严厉 C.清楚 D.反复
17.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 分)
至是群盗甫平,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公独慨然引车罙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
18.第⑤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 分)
公一以军律绳之赏信罚必士民以是得安其居而军吏亦皆悦服
19.第②段写到宋若水离任时“神泉民相率留之”,分析神泉民众这样做的原因。(3 分)
20.第④段写宋若水反驳衡山浮户恢复溪水故道的请求,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4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4 题。(11 分)
守约轩记 (明)祁顺
①东莞有隐德君子曰谢先生叔仁,尝以约名轩。其子济领贡来京师,因征余言,为
守约轩记。余曰:“善哉,先生之名轩也。《语》不云乎,‘以约失之者鲜矣’。斯约也,
用之于身而身修,行之于家而家齐,传之于后可以纳子孙于无过之地。约之义其大矣
哉。”
②世有侈然自放者,骄肆而流荡,盘乐而荒汰,踰分渎礼,罹愆致咎,君子无取焉。
君子存之心者,确乎其不放;行之身者,介乎其不苟。至于一事一物,莫不道义之是循,
礼法之是遵。故居处取其蔽风雨,而不慕乎高堂广厦也;饮食取其充饥渴,而不尚乎食
前方丈也;衣服取其适寒暑,而不愿乎轻裘文绣也。 一榻虽小,容身之外吾何求?百亩
匪多,恒产之外吾何忧?寂澹而优游,谨饬而清修,其外由由,其中休休①。行寡悔而
言寡尤,视彼踰分渎礼者,奚啻《韶》濮之与薰莸②。
③先生循理安分,躬俭勤而蹈规矩,¨无忝于约之义矣。所以修其身、齐其家,以贻
其后,又焉往乎不获哉?余以是而知名轩之善也。虽然,自守非难,而能世其家范为难。
请为先生记之,俾揭于轩,匪徒昭示于今,抑后之人将有所观感,而相守于无穷也。
④于是乎书。
[注]其外由由,其中休休:由由,愉悦的样子。休休,安乐的样子。②《韶》濮之
与薰莸:《韶》,即《韶》乐,风格雅正。濮,古水名,濮上以侈靡之乐闻名。薰,一
种香草。莸,一种臭草。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分)
A.且 B.岂 C.盖 D.然
22.分析第①段引用《论语》“以约失之者鲜矣”这句话在说理上的作用。(3 分)
2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②段写法上特点的一项是( )。(2 分)
A.骈散结合 B.排比铺陈 C.正反对比 D.欲扬先抑
2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5 分)
三 写作 70 分
25.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1.(5 分)①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②忘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 ③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
石忽已暝
2.(5 分)(1)(2 分)D (2)(3 分)B
3.(2 分)评分量表
分值 答案示例 分数解释
2 分 认识到儿童心理特征和接受能
力
认识到儿童的特征
能准确理解短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 分 认识到儿童的爱好
认识到儿童的性情
形成“儿童”这一概念
能大致理解短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0 分 认识到儿童的生理特征;未作
答
不能理解短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4.(3 分)A
5.(2 分)C
6.(5 分)答案示例:本文以“中国古代是否有儿童文学”为论题,基于中国古代没有“儿
童文学”这一概念及相应判断标准的事实,根据古代文学实际情况,使用现代儿童文学
判断标准的核心部分,对不同门类的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对一些容易产生的误判进
行澄清,最终得出“中国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事实”这一结论。
(评分说明:论题和结论 1 分,论证过程 4 分。)7.(4 分)答案示例:虽然《龙文鞭影》是为儿童创作的,但我认为该书不应归入古代
儿童文学作品。部分内容如“名高麟阁,功显云台”充满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色彩,不符合
儿童心理;“朱熹正学”包含的内容过于抽象复杂,超出儿童的接受能力;使用过于浓缩
的表达方式,也不利于儿童接受;作者对《龙文鞭影》归属的分析偏离了作品本身,而
是着重于对书中故事的讲解,改变了分析对象。
(评分说明:是否可以归入的判断不作为评分依据,依据所做论述的合理程度给分。)
8.(4 分)答案示例:连用四个指称模糊的“她”,然后用两组互称的“你”“我”变化视角,
表现买卖双方身份的融合和关系的密切。“荡漾在脸上”的“番茄红”和拎在手上的“红番茄”
形成呼应,就近取物形容,巧妙表现心情愉悦;“把病也交易了”想象新奇,不合事理却
生动有趣,夸张地表达了交易双方的投入程度。全句风趣幽默,活泼明快,很有表现力。
(评分说明:一个角度 2 分,整体评价 1 分,给满 4 分为止)
9.(3 分)答案示例:第一层含义是市日赶集顺便就医的便利,使村民来看病;第二层
含义是医生通过聊天了解病情,形成就医时自在和谐的氛围,使村民不知不觉进入病人
角色。
(评分说明:(第一层含义 1 分,第二层含义 2 分)
10.(4 分)答案示例:本文刻画了和蔼亲切的童医生、热心耿直的阿德、虚心学习的我、
淡泊自在摆书摊的老头;尤其是赶集求医的村民们(/买卖人/“她们”),众多人物形象
共同组成了一幅乡村生活画卷(多角度/多元/全面/整体/完整等);相比聚焦单个人物形
象,群像塑造的写法更有利于表现风土民情的丰富多彩(多元立体,更能体现乡民的淳
朴/对眼前所见淳朴和谐民风的喜爱)。
(评分说明:群像的分析 2 分,写法的作用 2 分)11.(4 分)答案示例:第②③两段描
绘的集市场景正是就医画面的参照对象。这样的构思,讲集市场景穿插进就医场景,讲
集市上浓郁的生活气息融入医院,描绘出充满活力、和谐自然的乡村风貌,新颖独特。
(评分说明:对构思的概括 2 分,对构思的赏析 2 分。)
12.(1 分)D
13.(2 分)C14.(5 分)答案示例:首联以“万里长江”映衬“一叶舟”传递出羁旅的寂寞萧索,而秋天
触动诗人,让他心绪难平;二、三两联描绘秋光烂漫,一片生机的景象,这样的景象消
释了作者的寂寞萧索;尾联写廖廓江天激发慷慨昂扬的少年壮志,以不愿垂钓沧江、归
隐江湖表达积极入世、兼济天下的志向。
(评分说明:分析 3 分,情感 2 分)
15.(2 分)(1)改变 (2)使
16.(2 分)(1)D (2)A
17.(6 分)到这时众多盗贼刚被平定,死伤之人横陈道路,瘟疫大规模发生,宋若水却
精神昂扬地驾车深入,煮好汤药随身带着,亲自慰问病人并给他们喝药。
(评分说明:“至是群盗甫定”“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公独慨然引车罙入”“煮药自随”“亲
问病者饮之”为 6 个点,1 点 1 分。)
18.(3 分)公一以军律绳之/ 赏信罚必 / 士民以是得安其居/ 而军吏亦皆悦服。
(评分说明:标识三处或以内的,标对一处给 1 分。标识三处以上的,多标一处扣 2 分,
扣到 0 分为止。)
19.(3 分)答案示例:宋若水上任后,不许公差追租骚扰百姓,而与百姓约定还租日期,
使百姓不受打扰。停止岁供黄雀,百姓财用不受影响。宋若水的做法 有利于百姓,因此
神泉民众挽留宋若水。
(评分说明:1 点 1 分,给满 3 分为止。)
20.(4 分)答案示例:宋若水指出,恢复故道会让数百户居民动荡离散,危害极大。而
寿岳庇佑国运的说法不见经典记载,不足为据。即使认为地脉影响国运的说法成立,由
于国家中兴发生在改道之后,那么恢复故道就会影响大好国运,这与恢复故道的理由自
相矛盾。宋若水从后果的严重性,对方论据的权威性、对方论述的严谨性三个角度进行
反驳,针对性强,很有说服力。
(评分说明:1 点 1 分,给满 4 分为止。)
21.(1 分) C 22.(3 分)答案示例:这句引文点明了守约轩的名称来源于《论语》,而《论语》是古
人普遍信奉经典,这样的引用强化了守约轩命名的权威性。这句引文强调了对自己的节
制、约束的重要性,为后文展开议论打下基础。
(评分说明:1 点 1 分,给满 3 分为止。)
23.(2 分)D
24.(5 分)答案示例:作者对谢叔仁用“约”给轩命名表示赞赏,夸奖他循理安分、躬守
规矩的操守品行,也对逾分渎礼的人提出批评,揭示“约”即遵循道义礼法对修身齐家的
重要作用,提倡将守约传于后世,形成家风,代代承袭。
(评分说明:“揭示‘约’即遵循道义礼法对修身齐家的重要作用”2 分,“提倡将守约传于
后世,形成家风,代代承袭”2 分,其他 1 点 1 分,给满 5 分为止。)
25.(70 分)评分说明
一类卷(63—70 分)基准分 67 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62 分)基准分 57 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 分)基准分 45 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
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 分)基准分 29 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
病较多。
五类卷(20 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 400 字。说明:(1)未写题目扣 2 分。(2)错别字 1 个扣 1 分,至多扣 3 分。(3)标点错误
多,酌情扣 1—2 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 1—2 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 1—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