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专题 17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最新考纲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最近考情
2018·全国卷Ⅱ(5)、2018·全国卷Ⅲ(1)、2017·全国卷Ⅰ(29)、2017·全国卷Ⅱ(2)
生命观念 DNA 的结构与其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相适应
科学思维 分析总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科学探究 分析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的实验设计思路
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科学思维】
【基础知识梳理】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S 型和 R 型肺炎双球菌、小鼠。
(2)两种肺炎双球菌类型的比较
类型
特点
S 型细菌 R 型细菌
菌落 表面光滑 表面粗糙
菌体 有多糖类的荚膜 无多糖类的荚膜
讲考纲考情
讲核心素养
构思维导图
核心突破例题精讲 2 / 10
毒性 有毒性,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无毒性
(3)实验过程及结果
结果分析:实验①、②对比说明 R 型细菌无毒性,S 型细菌有毒性;实验②、③对比说明被加热
杀死的 S 型细菌无毒性;实验②、③、④对比说明 R 型细菌可转化为 S 型细菌。
(4)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某种将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
性的 S 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S 型和 R 型细菌、培养基。
(2)实验目的:探究 S 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 DNA 还是蛋白质或多糖。
(3)实验过程及结果
结果分析:实验①、②分别说明荚膜多糖、蛋白质没有转化作用。实验③、④说明 DNA 有转
化作用。
(4)实验结论:S 型细菌的 DNA 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3.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
项目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培养细菌 小鼠体内培养 培养基体外培养
实验原则 R 型细菌与 S 型细菌的毒性对照 S 型细菌体内各成分的相互对照
实验结果
已经被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能使 R 型细
菌转化为 S 型细菌
S 型细菌的 DNA 能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
实验结论
已经被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体内含有某
种“转化因子”
DNA 是 S 型细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
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3 / 10
联系
①所用材料相同,都是 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②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
明加热后杀死的 S 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而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
说明“转化因子”就是 DNA;③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易错提醒】
①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 S 型细菌的 DNA 片段整合到 R 型细菌的 DNA 中,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②S 型细菌死亡实质
加热使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变性,表现为细菌生命活动的终止,加热时可以破坏
DNA 双链间的氢键,使 DNA 的双螺旋结构被破坏,在温度降低后可恢复原结构,保持其作为
遗传物质的功能。
例题精讲:(2020 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 月选考)·12)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
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活体转化实验中,R 型菌转化成的 S 型菌不能稳定遗传
B.活体转化实验中,S 型菌的荚膜物质使 R 型菌转化成有荚膜的 S 型菌
C.离体转化实验中,蛋白质也能使部分 R 型菌转化成 S 型菌且可实现稳定遗传
D.离体转化实验中,经 DNA 酶处理的 S 型菌提取物不能使 R 型菌转化成 S 型菌
【答案】D
【解析】
A、 活体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有大量 S 型菌,说明 R 型菌转化成的 S 型菌能稳定遗传,A
错误;
B、活体转化实验中,无法说明是哪种物质使 R 型菌转化成有荚膜的 S 型菌,B 错误;
C、离体转化实验中,只有 S 型菌的 DNA 才能使部分 R 型菌转化成 S 型菌且可实现稳定遗传,C
错误;
D、离体转化实验中,经 DNA 酶处理的 S 型菌提取物,其 DNA 被水解,故不能使 R 型菌转化
成 S 型菌,D 正确。
变式训练:(2019 浙江 4 月选考·20)为研究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 S 型肺炎双球菌的转
化物质是 DNA 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4 /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 S 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
B.乙组培养皿中有 R 型及 S 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
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 R 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 DNA
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 DNA
【答案】C
【解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 S 型菌的 DNA、蛋白质和荚膜等物质
分离开,与 R 型菌混合培养,观察 S 型菌各个成分所起的作用。最后再 S 型菌的 DNA
与 R 型菌混合的培养基中发现了新的 S 型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甲组中培养一
段 时间后可发现有极少的 R 型菌转化成了 S 型菌,因此甲组培养皿中不仅有 S 型菌落
也有 R 型菌落,A 选项错误;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蛋白质酶,故在乙组的转化中已经排
除了蛋白质的干扰,应当推测转化物质是 DNA,B 选项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 DNA
酶,DNA 被水解后 R 型菌便不发生转化,故可推测是 DNA 参与了 R 型菌的转化,C 选
项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无法证明还有其他的物质也可
做遗传物质,D 选项错误。
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科学思维】
【基础知识梳理】
1.实验材料:T2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1)T2 噬菌体的模式图
(2)噬菌体的增殖 5 / 10
增殖需要的条件 内容
模板 噬菌体的 DNA
合成 T2 噬菌体 DNA 原料 大肠杆菌提供的 4 种脱氧核苷酸
原料 大肠杆菌的氨基酸
合成 T2 噬菌体蛋白质
场所 大肠杆菌的核糖体
2.实验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用 35S、32P 分别标记 T2 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再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
杆菌。
3.实验过程
(1) 标记噬菌体
(2)侵染大肠杆菌
4.实验结果分析
分组 结果 结果分析
对比实验
(相互对照)
被 32P 标记的噬菌
体+大肠杆菌
上清液中几乎无 32P,32P
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
32P—DNA 进入了宿主细胞内 6 / 10
被 35S 标记的噬菌
体+大肠杆菌
宿主细胞内无 35S,35S 主
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
细胞,留在外面
5.结论: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6.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项目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设计思路 设法将 DNA 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遗传功能
处理方法
直接分离:分离 S 型细菌的 DNA、荚膜多糖、
蛋白质等,分别与 R 型细菌混合培养
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同位素 35S、
32P 标记蛋白质和 DNA
检测方式 观察菌落类型 检测放射性同位素存在位置
结论
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不是遗
传物质
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核心考点突破】
1、“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两个关键环节——“保温”与“搅拌”
(1)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2)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7 / 10
例题精讲:a、b 两类噬菌体被 32P 或 35S 中的一种标记后,分别侵染甲、乙两管大肠杆菌,
经保温、搅拌和离心后,检测离心管内放射性物质的位置,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表明 a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 b 噬菌体的 DNA 均有放射性
B.可以确定甲管的放射性来自 32P,乙管的放射性来自 35S
C.检测结果表明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可侵入大肠杆菌内
D.随着噬菌体 DNA 的复制,乙管内沉淀物的放射性将逐渐增强
【答案】 A
【解析】 实验结果表明 a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 b 噬菌体的 DNA 均有放射性,A 项正确;
可以确定甲管的放射性来自 35S,乙管的放射性来自 32P,B 项错误;检测结果表明只有噬菌
体的 DNA 可侵入大肠杆菌内,蛋白质没有侵入大肠杆菌内,C 项错误;由于 DNA 复制的原料
来自大肠杆菌,所以随着噬菌体 DNA 的复制,乙管内沉淀物的放射性不变,D 项错误。
变式训练:(2019江苏卷·3)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
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
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C
【解析】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S 或 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
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
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N 是蛋白质和 DNA 共有的元素,若用15N
代替 32P 标记噬菌体的 DNA,则其蛋白质也会被标记,A 错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由 8 / 10
噬菌体的 DNA 在大肠杆菌体内编码的,B 错误;噬菌体的 DNA 合成的模板来自于噬菌体
自身的 DNA,而原料来自于大肠杆菌,C 正确;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D
错误。
考点三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科学探究】
【基础知识梳理】
1.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
2.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就生物个体而言,其遗传物质是唯一的。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生物界绝大多数生
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只有极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因而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是对整个生物界而言。
3.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 常见的 RNA 病毒有哪些?
生物类型 病毒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体内核酸种类 DNA 或 RNA DNA 和 RNA DNA 和 RNA
体内碱基种类 4 种 5 种 5 种
体内核苷酸种类 4 种 8 种 8 种
遗传物质 DNA 或 RNA DNA DNA
实例 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 乳酸菌、蓝藻 玉米、小麦、人
提醒 常见的 RNA 病毒有:烟草花叶病毒、HIV、禽流感病毒等。
【核心考点突破】 探究遗传物质的方法
1.探究思路
(1)若探究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设法将物质分开,单独看作用。
(2)若探究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 RNA——利用酶的专一性或同位素标记法。 9 / 10
2.探究方法
(1)分离提纯法:艾弗里及其同事做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缺点是物质纯度不能保
证 100%。
(2)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分别标记两者的特有元素;将病毒的化
学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目的:把 DNA 与蛋白质区分开。
(3)病毒重组法:将一种病毒的遗传物质与另一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重新组合,得到杂种病
毒,用杂种病毒去感染宿主细胞。
(4)酶解法:利用酶的专一性,如加入 DNA 水解酶,将 DNA 水解,观察起控制作用的物质是
否还有控制作用,若“有”,则其遗传物质不是 DNA,若“否”,则其遗传物质可能是 DNA。
例题精讲:(2020·深圳高三调研)将甲细菌提取物(含 A、B、C、D 四种有机物的混合物)和
活的乙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从培养基中分离出了活的甲细菌。在无法对上述四种物质
进行分离和提纯的前提下,为确定 A~D 中是哪种物质能使乙细菌转化为甲细菌,请根据题
意设计相关实验。要求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
(1)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取适量的甲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分成 4 等份,分别放入 4 支试管并编号,再
分别加入可分解 A、B、C、D 的酶,一段时间后,分别和有乙细菌的培养基混合培养并观
察结果 (2)其中有一组混合培养基中没有分离出活的甲细菌 (3)加酶后没有分离出活的
甲细菌的实验组中所含对应的有机物为转化物质
【解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甲细菌中含有的 A、B、C、D 四种有机物,哪种物质可使乙
细菌发生转化。由于 A、B、C、D 四种有机物无法分离和提纯,故只能将其分成 4 等份,再
向其中分别加入分解 A 的酶、分解 B 的酶、分解 C 的酶、分解 D 的酶。再向处理后的组别中
加入乙细菌,观察其转化情况。若其中某一个组别没有分离出活的甲细菌,表明该物质是促
进乙细菌转化为甲细菌的物质。
变式训练:(2018 浙江卷·23)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实验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 32P 标记的噬幽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
B.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 S 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 型菌的 DNA 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说明 DNA 是遗 10 / 10
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 TMVA 的 RNA 和 TMVB 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
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 A 型病毒,说明 RNA 是 TMVA 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 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而 DNA 进行半保留复制,
因此子代噬菌体极少数具有放射性,A 错误;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 型肺炎双
球菌转化为 S 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 错误;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 型菌的 DNA
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C 错误;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
用 TMVA 的 RNA 和 TMVB 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 A 型病毒,说明
RNA 是 TMVA 的遗传物质,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