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专题
北京市延庆区 2021 届高三上学期 9 月统测语文试卷
(二)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1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的见解:
①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②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③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请概括这些见解的主要内容,并从中选择一则,联系现实或阅读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第一问
①对比谈了古人和今人学习的不同目的。
②学习知识,要有热爱、勤勉的态度。
③知识渊博,志向坚定,好问好思,就是仁德。
第二问示例: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孔子说:“古代学者学习是
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孔子这里讲的是古今学者学习
的目的。古之学者勤学苦修是真诚地为了提高自己,寻求个人道德境界的超越。而后来的学
者只是为了装点门面给人看,将学问作为邀名买利的工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评价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
首先概括三则材料的作用内容。
材料①说的是学习目的,“古之学者为己”意思是古代学者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今
之学者为人”意思是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此则材料对比谈了古人和今人学
习的不同目的。
材料②说的是学习态度,“好古”意思是喜好古代文化,强调的是兴趣和爱好;“敏以求之”
意思是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强调的是勤勉的态度。
材料③说的是学习途径和方法,“博学而笃志”强调的是知识渊博,志向坚定;“切问而近
思”强调的是好问好思。做到这些,就是仁德了。
联系现实或阅读经验谈理解,这种题型首先明确选择一则材料,概括材料的观点,再结合现
实或阅读经验分析这一观点。如选择材料①,侧重分析古今学习目的的不同;选择材料②,
侧重分析学习态度对一个人学习效果的影响;选择材料③,侧重分析成就一个人的学习品德
需要怎样来做。本题属于探究题型,考生只要弄懂作者的观点与情感,然后联系实际并结合
自己平时的体验,谈谈自己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注意观点明确,分析深入。
【点睛】主观概括型筛选信息题的解题步骤可以概括为:明确概括要求——划定信息筛选的范围——按要求提取信息并进行概括。
1.明确概括要求。要对题干要求进行适当的分解,明确信息筛选的目标、答题的范围。
2.划定信息筛选的范围。根据题干要求的提示和原文的思路层次,划定信息筛选的范围,
切记宁多勿漏。
3.按要求提取信息并进行概括。“提取”,就是根据筛选的目标,从原文中提取出相关内容;
“概括”就是用简练的语言对提取出的内容进行压缩提炼。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古代学者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装饰给别人
看。”
②孔子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
的人。”
③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且笃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常常思考眼前的事,仁
就在这中间了。”
北京市 2021 届高三入学定位考试语文试卷
(二) (共 6 分)
12.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①敬而行②简,以临其民,不亦
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③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论语·雍也》)
②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
注释:①居:居心。②行:做事。③大:同“太”。
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对于“敬”和“简”关系的认识,并选择某一个领域(治国理政、
文学艺术、科学研究等) ,联系实例谈谈你的思考。
【答案】“敬”和“简”都是为人处世的态度。孔子认为做事应当有敬业之心,要简洁有效
率,但是方法不能简单;而做人也应当心存敬畏,自我反省,即使独处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对自己的要求不能随意、简单。比如,治理国家,要对国家前途和百姓命运担负责任,要以
敬畏之心处理国事,三思而后行;同时治理要有效率,做到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治国者
更应当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对责任要心怀敬畏,对自己要时时反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把握作者观点态度及联系实际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首先看孔子对于“敬”和“简”的看法。①中弓问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可也,
简”,这是肯定他做事简洁、有效率;而当仲弓说“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时,孔子说“雍之言然”,意思是对自己要求随意,办事方法简单,这是不可取的。可见孔子认为“简”
用来提高做事效率是对的;但用在自己身上,要求随意或者办事方法简单则是不对的。而对
于“敬”,孔子认为“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是正确的,朱老夫子将“居敬”解释为“慎
独”,也就是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反而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心存敬畏。以这种
心态治理百姓,对于百姓一定会不会太苛责、太劳烦,所以孔子称之为“可也”。
②中是对于“敬”的看法,“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孔子这句话,意在告
诉大家从政应该遵循的原则。 “敬事而信”,这是从政应有的态度。可以将其拆成“敬事”
和“而信”两部分理解。敬事,按照现代话来说就是敬业,小心谨慎地处理自己负责的事情。
“敬事”不仅是一种外在的态度,更是一种内在的感情,成为人性的一部分。
第二问,考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谈看法,只要扣住做事要敬业,有效;为人要律己,
严格就可以。
【点睛】高中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赏析能力相对强得多,初次接触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就有
较高的起点,较广的视野。因此,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高中学生可以对原著进行精读。精
读要求“循文入义”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旨,文循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文会、
意会、情理、神会”的境界。即要求学生做到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表达方式、总体布局、熟
悉文学作品的大意,记忆其中重要的部分,又要让学生能抓着中心,细心揣摩某些精彩段落,
做好读书笔记。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二学生学业负担重,因此有些名著名篇可以采用泛读的方
法。泛读是一种略观大意、知其梗概、不示源探微、不究其深意的阅读方法。泛读可分为三
个步骤:首先是泛读书的书名、作者、前言、出版社、出版期,了解书刊的内容和形式特征;
然后是略读正文,了解章节名称、文章的大大小小的标题和能反映书和文章的内容的字、句、
段落;最后细读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
参考译文:
①仲弓向孔子请教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可以,做事简洁、有效率。”仲弓
说:“居心诚恳、恭敬,做事简洁,效率高,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挺好吗?但是对自己要
求随意,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
对。”
②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
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
2020 年 9 月高三阶段性测试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1 题。(共 7 分)
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为政》)
②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1 】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
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
③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
(《论语·雍也》)
④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论语·先进》)
注释:【1】愈:胜。
(1)因为对“与”的理解不同,文中画线句,有人断句为“弗如也/吾与女/弗如
也”,有人断句为“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请你分别说明这两种断句中“与”的
意思,并解释全句的意思。(4 分)
(2)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说明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3 分)
11.(7 分)
(1)参考答案:“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与”是“赞同”的意思,全句
意思是“不如他啊,我赞同你的看法,不如他啊”。“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中,
“与”是连词“和”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不如他啊,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2)答案要点:
要点一:学习勤奋,善于反思,引申发挥,闻一知十。
要点二:甘贫乐道,不以贫困而忧虑。
要点三:对孔子心悦诚服,但未质疑问难。
【评分参考】(1)4 分。每句 2 分,其中词义 1 分,句意 1 分。
(2)3 分。每个要点 1 分,意思对即可。如果直接翻译原文,可
酌情扣分。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11.阅读下面三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②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
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
③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
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1)上述《论语》选段和《文心雕龙·情采》中的“文”“质”各指什么?
(2)比较二者在“文”“质”关系上观点的异同。
【答案】①《论语》中 “文”是文采与文饰,“质”为质朴;《文心雕龙·情采》中的“文”
与“质”指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
②相同:都认为“文”与“质”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孔子和子贡都认为文质兼备,方为君子;
刘勰认为文依附于质,质也依赖于文。
不同:《论语》侧重在文化教养和道德品质层面。孔子与子贡认为君子应该既讲究文采等外
在修饰,又有内在的仁德,内外兼修,缺一不可。
刘勰将孔子“质”与“文”的观念援引至文学,表达为“情”“采”,用来阐释文学作品的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与内容互为依存,密不可分。
【解析】
【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
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
要求学习时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
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此题可以抓住孔子
观点“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即“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子贡观
点,“文犹质也,质犹文也”,即“文饰如同本质,本质也如同文饰,二者同样重要”。《论
语》中的“文”是文采与文饰,“质”为质朴。《文心雕龙·情采》的观点,“圣贤书辞,
总称文章,非采而何……质待文也”,即“古代圣贤的著作,总的都称为文章,不是因为有
文采,那是因为什么呢……可见内在的实质需要外在的表现形式”,可知《文心雕龙·情采》
中的“文”与“质”指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
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
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
分条作答。相同点都认为“文”与“质”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孔子和子贡都认为文质兼备,
的方为君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就是文跟质,他的表面是文,内心的本质是
质,内在的和外在的都要平衡,这个叫彬彬,它是融合之相。文和质均衡交融,言行既文雅
又真实,这合乎中道,这才能够称为君子。所以可见得我们的品性、本质非常的重要,但是
光有品性而不学文也不行。对人要懂得礼貌,懂得进退应对,讲话也要有文明、文采,不能
够粗言,这才能够合乎君子之道。刘勰认为文依附于质,质也依赖于文。“文附质也”“质
待文也”,即“这说明外在的表现形式依附于内在的实质”“可见内在的实质需要外在的表
现形式”。不同点,《论语》侧重在文化教养和道德品质层面。孔子与子贡认为人有了好的本
质,还要注重仪容、举止、礼节等外在的修养。当代人,要注重内外兼修,不然纵有满腹才
情,也可能会在人际沟通等方面出现问题,很难完全实现人生价值。刘勰将孔子“质”与“文”
的观念援引至文学,表达为“情”“采”,用来阐释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与
内容互为依存,密不可分。“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即“古代圣贤的著作,总
的都称为文章,不是因为有文采,那是因为什么呢”
【点睛】关于《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
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 20 篇 492 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
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
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
(《论语·雍也》)
②棘子成说:“君子只要本质好就可以了,要那些文饰做什么?”子贡说:“可惜呀,
先生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饰如同本质,本质也如同文饰,二者同样重要。
(如果否定文饰,就像兽皮去掉毛色花纹,那么)虎豹之革如同犬羊之革。”
(《论语·颜渊》)
③古代圣贤的著作,总的都称为文章,不是因为有文采,那是因为什么呢?由于水性虚
柔,才有波纹荡漾;由于树体坚实,才有花朵开放,这说明外在的表现形式依附于内在的实
质。虎皮豹皮如果没有斑纹,那就跟狗皮羊皮一样了;犀兕虽然有皮,但制成铠甲还要靠涂
上丹漆才有色彩,可见内在的实质需要外在的表现形式。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