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安徽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ID:283407

大小:69.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9-2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古诗词鉴赏专题 安徽省皖江名校 2021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暮行河堤上 韩愈 暮行河堤上,四顾不见人。 衰草际黄云,感叹愁我神。 夜归孤舟卧,展转空及晨。 谋计竟何就,嗟嗟世与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二句托物起兴,直陈其事:诗人暮行河堤之.上,四顾无人,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 B.第三句描绘出一幅萧瑟凄迷的画面:枯黄的衰草蔓延到天边,与天上黄云连成一片。 C.第四句由物及人,触景生情:面对眼前的黄昏景色,诗人不禁感叹系之,黯然生愁。 D.这首诗语言朴实,风格简淡,寥寥数语刻画出一个愁绪满怀、孤独寂寞的人物形象。 15.诗歌是怎样表现“我”之“愁”的?请结合下文简要分析。(6 分) 【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 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 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 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技巧,品味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然后回顾抒情的方式,接着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解答】(1)A.“一二句托物起兴”错误,“托物起兴”,就是在文章中先不直接揭示题 旨,而是从别的事物起笔,然后引出主要事物,借以激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逐步领会全文 主题;而本诗一二句“暮行河堤上,四顾不见人”并不是从别的事物起笔,描写了日暮黄昏, 诗人独自徘徊在河堤上,四面环顾而空无一人,这里运用的是“赋”的手法。故选 A。 (2)诗歌颔联“衰草际黄云,感叹愁我神”第二句说“感叹愁我神”,引出“愁”;接着 颈联“夜归孤舟卧,展转空及晨”来具体展现“愁”,“归”“卧”“展转”等是人物的动 作,这是描写深夜到来诗人归卧孤舟,但展转难眠一直到清晨都不能安睡的情景,从中可以 感受到“我”的愁思之深;最后尾联“谋计竟何就,嗟嗟世与身”,“嗟嗟”表示感叹,前 一句说自己满腹才华不知什么时候能施展出来,后一句感叹世事的艰难和自身的坎坷,直接 表达愁思,这是使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情感。答案: (1)A (2)①动作描写。通过描写“我”夜归孤舟、躺下后辗转反侧一直到早晨,暗示“我”愁 思之深,以至彻夜难眠。②直抒胸臆。末二句,诗人感叹自己满腹谋略何时才能实现,只能 感慨世事艰难、身世坎坷,抒发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与抑郁。 赏析: 《暮行河堤上》是唐代诗人韩愈的诗词之一。诗人描写了日暮黄昏,诗人独自徘徊在河堤上, 四面环顾而空无一人。衰飒的秋草与天边的黄云相连,对风景的感叹使诗人伤神愁思。深夜 到来诗人归卧孤舟,但展转难眠一直到清晨都不能安睡的情景。此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等手法, 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人世的感叹。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 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 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 2021 届高三第一次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欲与元八卜邻①,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②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③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①卜邻:选择做邻居。②墙东:出自《后汉书·逸民传》,指隐居之地。③绿杨:出 自《南史·陆慧晓传》;“慧晓与张融并宅,其闻有池,池上,有二株杨柳。”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直抒胸臆,诗人与元八志趣相投,都渴望隐逸,不谋求自身的功名利禄。 B. 颈联直述与反问,暂时外出尚且期待良侣偕行;长期定居,又怎可不择佳邻? C. 尾联由喜转悲,即使与好友为邻,可常与好友见面,自己还是难免孤独终身。 D. 全诗语言平白浅切,生动自然,与他惯常“老妪能解”的诗歌风格如出一辙。 15. 颔联有怎样的表达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案】14. C 15. ①“三径”化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典故,形象地写出居所环 境之清幽和友人之高雅。“绿杨”用典突出强调居住环境树木掩映,景色优美。②“好 同”“宜作”用拟人手法,借景物的交相辉映描写与友人成为邻居后相处和谐融洽的情景。③ 诗人想象与好友比邻而居的美好画面,明月在天,杨柳依依,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流 露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充分表达了友情的美好可贵。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 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 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C 项,“尾联由喜转悲,即使与好友为邻,可常与好友见面,自己还是难免孤独终身”错误, 尾联“可独”的意思是“哪里只是”,整联的意思是“我们成为邻居了,哪里只是我们两人 总能见面,我们的子孙也能长久和睦相处,两家可以世代友好”,可知情感是喜悦的,“尾 联由喜转悲”“自己还是难免孤独终身”理解错误。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表达技巧的角度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回答此题,应当首先理解词句,理解 诗歌内容,然后再根据“明技巧,析诗句,点意境和情感”三步答题法进行回答。 颔联“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意思是“我们结邻后,一轮明月,共照着两家 的庭院;一株绿杨,将浓浓的春意洒落在两家的院心”;首先有用典,“三径”,语出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这里借指隐居的地方;“绿杨”为贤士结邻之典; 这里用这两个典故,表明与元八两人志趣相投,心性相似,他们皆为看淡功名富贵之人,都 希望过上隐居的生活,主要意在赞美对方。另外还采用了虚写,颔联想象结邻后,一轮明月, 共照着两家的庭院;一株绿杨,将浓浓的春意洒落在两家的院心,两人成为邻居后友好长久 相处,共赏美景,这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明月好同”和“绿杨宜作”采用拟人的手法, 意境晴朗明丽,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诗人对与友人成为邻居后相处和谐融洽的情景的向往。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1.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 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 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 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3.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 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 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4.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5.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二中 2021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秋 梦 [唐]杜牧 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 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 沉的孤独与痛苦。 C.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运用比兴手法抒写了思妇在秋梦中赴边,探望自己远戍 边关的丈夫的深情。 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句中暗暗流露着 作者的爱国思想。 15.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你觉得这样 修改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 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题型为“炼字”题的“诗眼”题。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选择动词或形容词,或能概括全诗主旨的词。①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字面意义和实质 意义)或肯定哪一个字(词)更好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展开联想和想象, 用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③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可以从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解答】(1)B.不是彻夜难眠,从“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可见,是梦醒时分。 (2)把“又”改为“晨”,看似增添了细节,但实际上“又”字有不是第一次寄征衣的意 思,也就是说思念也不止一次,反映出思妇对丈夫的殷切关怀之情,以及对丈夫戍守边关的 支持之心,含义更丰富,更蕴藉。而改“晨”字,就变得只剩下思妇思念丈夫之情了,且情 感表达没有那么深沉。 答案: (1)B。 (2)不好。“晨”字虽然清晰交代了时间,但其意蕴不如“又”字丰富。“又”字说明不 是寄一次,而是寄多次,不仅是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也是支持丈夫戍守边塞的美好思想,还 可包含对国家的担忧和热爱之心。诗贵含蓄蕴藉,作者将自己的爱国思想灌注到少妇思边的 诗句中,摆脱了一般闺怨诗的俗套,具有撞人心扉的艺术力量。 【点评】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 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 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 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 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 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 2021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和答木庵英粹中 35 (金)段成己② 四海疲攻战,馀生寄寂寥。花残从雨打,蓬转任风飘。 有兴歌长野,无言立短桥。敝庐①犹在眼,殊觉路途遥。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北渡之后。英粹中:号木庵,金末著名诗僧,诗人好友。②段成己: 金正大七年(1230) 词赋进士,北渡后避居龙门山中。元世祖忽必烈曾降诏起用他,遭到 拒绝。③敝庐:故乡居室的谦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酬答诗,诗人借此向好友表明自己身处兵戈不息的乱世,选择避居的人生态度。B.诗人以“残花”“转蓬”自比,“从”“任”两字生动形象地写出其在风雨中随波逐流之 态。 C.颈联中“歌长野”与“立短桥”两个画面,一有声一无言,动静结合,令诗人形象立体可 感。 D.尾联中诗人觉得“敝庐”“犹在眼”,而“路途”却很遥远,这一对比展现了其复杂心情。 15.有人评价段成己的诗有“陶(潜)之达,杜(甫)之忧”,请结合本诗对此简要分析。 14.B 15.①本诗抒发了陶潜那样的旷达之情。这在诗歌的颔联和颈联中都有表现。 如颔联以“残 花”“转蓬”自比,表达了诗人任随风吹雨打,都能坦然面对的潇洒豁达的情怀。颈联选取 歌于长野,独立短桥的两幅画面,刻画了诗人如陶潜那样悠然恬淡的隐士形象。②指本诗抒 发了诗人如杜甫那样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首联写诗人面对天下战乱日久,倍感寂寥的落寞之 情,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尾联写诗人欲归隐“敝庐”,又终是不甘的复杂心情,表现 了诗人心忧天下的情怀。 安徽省太和一中 2021 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5 题。 卜算子 朱敦儒 古涧一枝梅,免被园林锁。路送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躲。 幽思有谁知?托契都难可。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阙前两句点明所咏对象“梅”,“古涧”与“园林”两种环境的对比中自含褒贬。 B.上阙第三句写梅不怕路远山深和天气严寒,看似平淡的表达中蕴含者深深的赞美。 C.下阙前两句写梅亦写人,借梅言己志,表达词人无人理解、知音难觅的深沉感喟。 D.词人用字颇见功力,“锁”和“躲”运用拟人手法,分别写环境和情态,非常传神。 15.同是咏梅,本词中“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内涵有何异同? (6 分) 14. D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D 项鉴赏的是两个动词,用“躲”来写梅和 春天,符合拟人手法的特征;而“锁”字不具有人格化特点,用来写园林和梅,可以认为是 拟物手法中把一物(园林)拟作另一物(锁具)。 15.相同点:两词都借咏梅表达了坚守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2 分) 不同点:①朱词写梅在深山古涧独自绽放,只有明月相伴,更强调远离世俗、孤高自守;② 陆词写梅即便落入泥中化为尘土,其芳香如故,更强调对节操信守如一、生死不渝。(4 分, 每答对一点得 2 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思想内涵的评价鉴赏能力。“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与“零 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都有一个“香”字,它们是指梅花的芳香,用来象征人的 品格、节操,所以两者的共同点是对节操的赞许和坚守。两者的不同,一个是“独自香”, 突出“独自”,即清高自守、远离世俗;一个是“香如故”,突出“如故”,即始终如一、生 死不变。 安徽省霍邱二中 2021 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当窗织 王建 叹息复叹息,园中有枣行人食。贫家女为富家织,翁母隔墙不得力。 水寒手涩丝脆断,续来续去心肠烂。草虫促促机下啼,两日催成一匹半。 输官上顶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著。当窗却羡青楼倡,十指不动衣盈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三四两句直接点题,表现了织妇因忙于纺织,不能照顾翁姑内心的痛苦。 B. “水寒”两句写天气寒冷不能自如操作,蚕丝易断难接,织妇为此异常烦恼。 C. “两日”句写织女心灵手巧,织布速度很快,两天就能织一匹半,技艺不凡。 D. 整首诗语言浅近,通俗易懂,用语贴切,表现了诗人的乐府诗贴近生活的特点。 15.本诗为新乐府名篇,有较强的现实性和艺术性。请分析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 分) 14. C(曲解文意,“催”是指官府催着交纳之意,该句表现了官府催逼得急切。) 15. ①比兴手法。开头二句托物起兴,以“园中有枣行人食”比喻织妇的劳动果实为别人所 占有。②对比。以贫家女的辛勤劳作与“富家”的不劳而获对比,表现了织妇在封建剥削下 的悲惨生活。③烘托。“草虫促促机下啼”, 以草虫的啼鸣烘托贫家女的辛劳。④心理刻画。 最后两句描写织妇的心理,她羡慕青楼倡女。字里行间渗透了织妇对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愤懑 之情。(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中学 2021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月夜泛舟 刘 著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老却人。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作逸民。 【注】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金代诗人。北宋宣政年间(1111~1125)登 进士第,金入侵后被迫留金任职。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传邮: 朝廷文书。吏俗区区:朝夕面对的尽是俗不可耐的金吏。尧封:尧之都,禹之封,指中原地 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以出岫之云起句,表达了向往自由之情,再用南朝词客之典,写出了身不由己 的身世漂泊之感,饱含怆楚沉痛之绪。 B.颔联顺承首联,连用“扰扰”、“区区”两个叠词,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在金人州县府 衙为职时整日不堪烦扰、难捱难耐之情。 C.尾联诗人举杯邀月虽含孤清之绪,但用“逸民”一词则将其回到中原故土得以暂时 摆脱金人府衙烦嚣的欣愉之情传达出来。 D.全诗一路写来,眼前景、身历事、心中情融合无间,虚实相应,情景交融,意蕴深 沉,格律谨严,堪称金人七律中的佳品。 15.颈联“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历来受人称道,请赏析其艺术手法。 (6 分) 答: 14.A(A 中对“出岫云”理解有误,由“浮世浑如”当理解为出岫之孤云,写身世漂浮 之感) 15.①情景交融。以月下青山和傍船白鹭为对象,描绘了故国月下优美可亲的山水景象, 融以“看不厌”和“自相亲”之感,抒发了诗人暂时摆脱烦嚣俗务的喜悦之情。②对比。此 联紧承颔联,与之所写不堪金人府衙烦嚣人事之扰的难捱难耐之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 人暂回故国时的轻松喜悦之情。③对仗工整。“入眼”对“傍船”,“青山”对“白鹭”,“看 不厌”对“自相亲”,词性协合,色调和谐,音韵优美。(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