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1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2021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ID:283990

大小:119.5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10-0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题 江苏省百校第一次联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及冠,继丁内外忧,能刻厉自立,有大志,不屑贫窭。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解褐通判吉州。转运使张齐贤荐其材,代还,为著作郎。召见便 殿,占对明畅,太宗善之,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 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后命为枢密直学士。时通进、 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敏中具奏其事,恐远方有失 事机,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诏命敏中与咏领其局。太宗欲大任敏中,当 途者忌之。会有言敏中在法寺时,皇甫侃监无为军榷务,以贿败,发书历诣朝贵求为 末减,敏中亦受之。事下御史,按实,尝有书及门,敏中睹其名,不启封遣去。俄捕 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驰驿掘得,封题如故。真宗即位,幸 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会大傩, 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庑下幕中。明日,尽召宾僚兵官,置酒 纵阅,无一人预知者。命傩入,先驰骋于中门外,后召至阶,敏中振袂一挥,伏出, 尽擒之,果各怀短刃,即席斩焉。天禧初,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是日, 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对,帝曰:“敏中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言朕意也。”宗谔 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宗谔与其亲径入,徐贺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 ① ,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敏中但唯唯。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德礼 命之重,敏中亦唯唯,卒无一言。既退,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 明日,具以所见对。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职。” (节选自《宋史·向敏中传》) [注]①端揆,指相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 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 B.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 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 C.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 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 D.命为户部推官/出为准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 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代还是指在外地任职的朝廷官员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文中指向敏中由吉州回 到朝廷任职。 B.传舍原指战国时贵族供门下食客食宿的地方,后来指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文中指后者。 C.驿又称作驿站,文中是指官府建造的专门为传递公文的人提供的中途休息、换 马的地方。 D.翰林常指我国古代的官名。唐玄宗时初置翰林待诏,为文学侍从官,同朝代所 指有所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敏中志向远大,受人赏识。向敏中刚刚成年,接连遭遇父母丧事,但刻苦自 立,胸怀大志,不戚戚于贫贱;考中进士后开始做官,受到张齐贤举荐,得到宋太宗 赏识。 B.向敏中建言献策,行事周密。为了避免奏折遗漏、丢失,防止贻误边远地区的 机要事务,向敏中建议设置处理奏折的专门机构,皇帝采纳建议并任命向敏中和张咏 管理。 C.向敏中操守自持,正直清廉。宋太宗想重用向敏中,朝中得势的官员非常忌恨, 有人诬陷向敏中曾接受因受贿而被查处的皇甫侃的财物,御史调查后发现礼物并未拆 封。 D.向敏中机警果敢,为人谦卑。禁军有人利用傩会作乱,向敏中设下埋伏,一举 拿下;向敏中升任右仆射兼任门下侍郎一职时,闭门谢客,家中安静,皇帝知道后大 加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 (2)真宗即位,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 14.为什么皇帝认为向敏中“大耐官职”?请简要说明。 【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考生既要了解识记文学 著作名称、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创 作情况等方面知识。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 对比。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 “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 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 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5)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关键句子提取概括。 【解答】(1)B.句意:任命为户部推官,外任为准南转运副使。当时领外州转运史的人, 都凭借权势与宠信而妄自尊大,所到之处,人们敬畏,向敏中不崇尚威严,对同僚属吏以礼 相待,常常劝慰、鼓励,任职期间事务处理及时得当。“时领外计者”译为“当时领外州转 运史的人”,根据意思不可断,排除 CD.“敏中不尚威察”中“敏中”是主语,其前断, 故选 B。 (2)C.“驿”除了指驿站外还可指驿站里供使者使用的马匹,由文中“驰驿”可知,这里 的“驿”指马。 (3)C.“御史调查后发现礼物并未拆封”错,并非“礼物”,文中是“书”,即信件。 (4)①“出纳”,收发;“领”,统领;“壅遏”,阻塞。译为:当时,通进、银台司负 责收发书奏,受枢密院统领,颇多阻塞,有时甚至会出现遗漏和丢失。 ②“幸”,亲临;“鄙”,边境;“便宜”,相机处理。译为:宋真宗登上皇位后,亲临澶 渊,赐给向敏中秘密的诏书,把西方边境的事情都交给他,允许他相机处理。 (5)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只要找到文章相关答题区域,读懂相关内容,即可写出答 案。首先要理解“大耐官职”的意思,即非常胜任这个官职。“敏中但唯唯。又历陈前世为 仆射者勋德礼命之重,敏中亦唯唯,卒无一言”“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 人”。“大耐官职”出现在文章最后,说明是对上面内容的概括、总结,要找到上文中与向 敏中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1)B (2)C (3)C (4)①当时,通进、银台司负责收发书奏,受枢密院统领,颇多阻塞,有时甚至会出现遗 漏和丢失。 ②宋真宗登上皇位后,亲临澶渊,赐给向敏中秘密的诏书,把西方边境的事情都交给他,允 许他相机处理。 (5)“大耐官职”即非常胜任这个官职。向敏中升任仆射,没有设宴庆贺,面对李宗谔的 庆贺,谦卑应答,表现了谦虚谨慎、荣辱不惊的节操。 【参考译文】 向敏中,字常之,河南开封人。刚刚成年的时候,接连遭遇父母的丧事,但他能够刻苦自立,胸怀大志,不在乎家中贫穷。太平兴国五年时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担任吉州 通判。转运使张齐贤向朝廷推荐他的才能,更替回朝,任命为著作郎。皇帝在便殿召见他, 应对明白流畅,宋太宗认为他很好,任命为户部推官,外任为准南转运副使。当时领外州转 运史的人,都凭借权势与宠信而妄自尊大,所到之处,人们敬畏,向敏中不崇尚威严,对同 僚属吏以礼相待,常常劝慰、鼓励,任职期间事务处理及时得当。后来被任命枢密直学士。 当时,通进、银台司负责收发书奏,受枢密院统领,颇多阻塞,有时甚至会出现遗漏和丢失。 向敏中将这件事详细地上奏,担心贻误边远地区的机要事务,请求另外设置机构,任命专门 的官员前去管理,校正簿书典籍,皇帝下诏任命向敏中和张咏管理这个机构。宋太宗想重用 向敏中,朝中得势的官员忌妒他。恰逢有人说向敏中在法寺为官的时候,皇甫侃监理无为军 权务,因为受贿而被查处,于是皇甫侃写信给朝廷大臣请求从轻发落,向敏中也接到了信。 此事传到御史台,查考实情,曾经有人送信到向敏中门前,他看了信上的名字,没有开封便 还给送信的人并让他回去了。不久抓住了皇甫侃的家仆查问他,说这封信不久就放在竹筒里, 埋在江边的客舍。于是便派人骑快马去把信挖出来,封口和名字都和原来一样没有动过。宋 真宗登上皇位后,亲临澶渊,赐给向敏中秘密的诏书,把西方边境的事情都交给他,允许他 相机处理。向敏中接到诏书后便将诏书藏起来,还和往常一样视察处理政务。恰逢腊月礼祭 驱除瘟疫,有人报告禁军打算趁礼祭时作乱,向敏中秘密地派手下士兵身披盔甲潜伏在走廊 下帷幕中。第二天,他把宾客、幕僚、士兵、军官都召来,设置酒宴听任检阅,没有一个人 提前知道这件事情。命令礼祭的人进来,先让他们在门外表演歌舞,后召唤他们来到台阶前, 向敏中一挥衣袖,潜伏的士兵一涌而出,将他们全部擒住,这些人果然携带短刀,当即就地 斩首。天禧初年,升任右仆射兼任门下侍郎一职,监修国史。当天,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值应 对,宋真宗说:“向敏中家中今天去庆贺的客人肯定很多,你去看看,不要说是我的意思。 “李宗谔到了以后,发现向敏中闭门谢客,门口很安静。李宗谔和他的亲随径直走进向敏中 家中,从容祝贺说:“自从皇上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宰相,若不是因为功劳道德深受器重, 关心倚重超过一般,哪能得到这种荣耀呢。”向敏中又是谦卑应答。(李宗谔)又一一陈述 前朝担任仆射的官员的功勋和美德之重,向敏中仍谦卑应答,最终没说一句话。李宗谔退出 后,又派人去向敏中家中厨房询问,今天是否有亲戚宾客来饮酒赴宴,回复说没有一个人。 第二天,李宗谔详细地把自己所见到的情形报告给宋真宗。真宗说:“向敏中非常胜任这个 官职”。 【点评】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 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 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江苏省徐州市 9 月学情调研(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 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 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 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 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 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子郢郢 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 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 “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 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 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 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 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B.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 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C.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 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D.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 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字,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后,另取一个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以表其德。 B.具臣,指有相当才能的臣属,古代臣子类属含义相近的还有“能臣”、“干臣”。 C.大夫,西周之后先秦诸侯国时期位于卿之下、士之上,后以之为一般官职之称。 D.《史记》,二十四史之一,又名《太史公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子路性格粗野,刚直好勇。他曾经欺侮孔子,后来却被孔子的伟大人格感化,并拜 孔子为师,跟其周游列国。 B.子路自尊自信,不慕虚荣。孔子认为子路即使穿着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 在一起,也不会感到羞愧。 C.子路精于政事,能力出众。孔子赞扬子路有仁德,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 子路来管理其军政事物。 D.子路遵守礼仪,至死不渝。卫国政乱中,子路舍身取义,挺身而出,临死之前仍不 忘整理帽缨,最终玉碎当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2)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14.孔子之前曾预言“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后闻听卫国政变,断言“嗟乎,由死矣!” 子路果真死掉。你认为孔子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A 11.B 12.C 13.(1)孔子用礼乐慢慢地诱导子路,后来,子路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 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学生。 评分建议:译出大意得 1 分,“稍诱”、“儒服”和“因”三处,每处译对各 得 1 分,满分 4 分。 (2)恭谨并且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并且清正,就可以亲近民众;恭谨 清正而社会安静,就可以用来报效上司了。 评分建议:译出大意得 1 分,“执勇”、“比”和“静”三处,每处译对各得 1 分,满分 4 分。 14.孔子由子路的性格推断其命运,他深知子路性格直率、刚强易折、逞勇好胜;尽忠 职守、临危不避、有勇而无谋。 评分建议:“由子路的性格推断其命运”、“性格直率”和“临危不避”三处, 每答出一点各得 1 分,满分 3 分。只答出“性格直率”和“临危不避”两处的,也 可得满 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得分。苏州市 9 月调研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转对条上三事状(节选) 1.谨按唐太宗著《司门令式》云:其有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监门司与仗家引奏不许关 碍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深防蔽塞虽无门籍人犹得非时引见祖宗之制,自两省两制近臣、六 曹寺监长贰,有所欲言,及典大藩镇,奉使一路,出入辞见,皆得奏事殿上。其余小臣布衣, 亦时特赐召问。非独以通下情,知外事,亦以考察群臣能否情伪,非苟而已。臣伏见陛下嗣 位以来,惟执政日得上殿外,其余独许台谏官及开封知府上殿,不过十余人,天下之广,事 物之变,决非十余人者所能尽。若此十余人者,不幸而非其人,民之利病,不以实告,则陛 下便谓天下太平,无事可言,岂不殆哉!其余臣僚,虽许上书言事,而书入禁中,如在天上, 不加反复诘问,何以尽利害之实,而况天下事有不可以书载者,心之精微,口不能尽,而况 书乎?恭惟太皇太后以盛德在位,每事抑损,以谦逊不居为美;虽然,明目达聪,以防壅塞, 此乃社稷大计,岂可以谦逊之故,而遂不与群臣接哉!方今天下多事,将骄卒惰,财用匮乏 之弊,不可胜数,而政出帷箔(帷幕和帘子,借指内室,隐私。),决之庙堂大臣,尤宜开兼 听广览之路,而避专断壅塞之嫌,非细故也。伏望圣慈,更与大臣商议,除台谏、开封知府 已许上殿外,其余臣僚,旧制许请间奏事,及出入辞见许上殿者,皆复祖宗故事,则天下幸 甚。 唐太宗著《司门令式》写道:“如果门册名单上没有姓名的大臣有急事上奏,都得让监 门官与仪卫人员引见上奏,不许阻碍。”我由此知道英明的君主致力于增加自己的见闻,严 防自己闭目塞听,即使不在门册名单之中的大臣也得以不按规定时间引见。根据祖宗的制度, 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近臣,尚书六曹、寺监两级官署的正副职大臣,有想要上奏的,及主 管地方藩镇的官员、奉命出使的官员,出入辞见,都可以到殿上奏事。其他小的官员和平民 百姓,也不时特地召见询问。(这样做)不仅仅可以了解下情,知晓外面的事情,也可以借此 考察群臣能力的大小和为人是真诚还是虚伪,并不是随便问问而已。(但)我见陛下您继承皇 位以来,只有主持政事的高官每天能够上殿,其余只允许台谏官及开封知府上殿,加起来不 过十多个人,偌大的国家,不断出现的事件,决非这十多个人能够全面了解的。如果这十多 个人,不幸是一些任用不当的官员,对民间的利弊,不能如实禀告,那陛下便以为天下太平, 没什么事可说,岂不危险了!其余的文臣武将,虽然也允许上书言事,可是奏章到了皇宫, 如同到了天上,不加以反复诘问,怎么能够摸清天下的利弊实情,何况天下的事有的是不适 合用书写表达的,心思的精微,口头都难以准确全面地表述,何况写出来呢?太皇太后凭崇 高的品德在位,事事谦让(交给百官),以谦逊不傲慢作为美德;即使这样,(君主)耳聪目明(透 彻了解下情),来防止言路堵塞不通,这是国家大计,怎么能因为谦逊的缘故,就不与群臣接 洽呢!现在天下正值多事之秋,民间饥荒、盗贼不断,周边外患四起,百姓劳苦,官员冗杂,将领骄横,士兵懒惰,财用匮乏等弊端,不可胜数,而政令出自内室,由朝廷大臣决策,就 更加应该大开广泛听取意见、扩充见闻之路,从而避免专断与堵塞言路的嫌疑,这不是小事 啊。希望皇上多与大臣商议,除了台谏、开封知府已准许上殿外,其余文武大臣按照旧制允 许闲暇之时奏事,不愿对众人谈的,以及允许上殿出入辞见的,都恢复祖宗旧例,那对天下 而言是极大的幸事。 2.凡为天下国家,当爱惜名器,慎重刑罚。若爱惜名器,则斗升之禄,足以鼓舞豪杰; 慎重刑罚,则笞杖之法,足以震詟(zhé,震惊畏惧,使震惊恐惧)顽狡。此安危之机,人 主之操术也。臣于前年十月内曾上言,其略曰:“议者欲减任子以救官冗之弊,此事行之, 则人情不悦;不行,则积弊不去。欲乞应奏荫文官人,每遇科场,随进士考试,武官即随武 举或试法人考试,并三人中解一人。亦使人人务学,不坠其家,为益不小。”伏乞检会前奏, 早赐施行。 凡是天下国家,应当爱惜等级名分,慎重施加刑罚。如果爱惜等级名分,那么即使是很 少的俸禄,也能够来鼓舞豪杰;慎重施加刑罚,那么即使是用竹杖抽打的惩罚,也能够使顽 劣狡诈的人震颤。这是安危的关键,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我在前年十月曾经上奏进言,奏 议大意说:“评议者想要削减因父兄功绩而被授予官职的人来挽救官员过多的弊病,这件事 做了,那么人之常情有人会很不高兴;不做的话,那么官员过多的积弊就不能去除。我想奏 请那些因父兄荫而拟任文官的人,每遇科举考试,让他们随进士参加考试,拟任武官的人就 参加武官或法人考试,并且三个人中应淘汰一人。这样使得人人都致力于学习,不使其家堕 落,这样做的好处不小。”诚恳的请求皇上能查看我之前的奏章,能早一点颁布施行。 (节选自《苏轼全集》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 A.其有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监门司与仗家引奏/不许关碍/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 深防蔽塞/虽无门籍人/犹得非时引见/ B.其有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监门司与仗家引奏不许关碍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 深防蔽塞/虽无门籍人/犹得非时引见/ C.其有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监门司与仗家引奏/不许关碍/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 深防蔽塞/虽无门籍人/犹得非时引见/ D.其有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监门司与仗家引奏/不许关碍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 深防蔽塞/虽无门籍人/犹得非时引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C ) A.两省:唐、宋通称门下省与中书省为两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 B.台谏: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御史台是独立的监察机构,唐朝另设谏院,直言君主过 失,北宋开始设置专职台谏。 C.禁中:指帝王、宗室所居的宫苑,也作“禁内”,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D.任子:因父兄的功绩,得保举授予官职的人。汉制二千石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保 任子弟一人为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 A.作者认为英明的君主应该广开言路,即使不在门册名单之中的大臣,也应允许其不按 规定时间得到引见。 B.作者认为能够上殿奏事的也就十余人,朝廷所知下情有限。况且,要是这十几个人没 选好,就会导致听不到实情和真话。 C.作者认为前朝接见大小官员甚至普通百姓的制度一旦被中断,言路就会被堵塞,不利 于国家治理大计。 D.作者认为宋朝选官制度有待改进,名器爵禄出之太易,导致官冗之弊越来越严重,但 不宜削减任子,这样将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非独以通下情,知外事,亦以考察群臣能否情伪,非苟而已。 (这样做)不仅仅可以了解下情,知晓外面的事情,也可以借此考察群臣能力的大小和 为人是真诚还是虚伪,并不是随便问问而已。(1 句 1 分,共 4 分) (2)尤宜开兼听广览之路,而避专断壅塞之嫌,非细故也。 更应打开广泛听取意见、扩充见闻之路,从而避免专断与堵塞言路的嫌疑,这不是小事 啊。(前 2 句:1 句 1 分;第 3 句:句式、“细故”各 1 分;共 4 分) 14.苏轼针对北宋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提出了哪三条谏言?请根据文意概括。(3 分) ①君主应开张圣听,广纳谏言; ②明赏罚,慎重使用名器爵禄; ③以才选官,解决官冗之弊。 (答出 1 点 1 分,2 点 2 分,3 点 4 分) 南通市通州区第一次诊断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 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察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已也。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乃 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 随分支给,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 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 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在官九年,迁左侍郎,食二品俸。.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 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 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 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 者以千数,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及驾陷土木①,大臣忧 国无主,请皇太后立郕王。九月,景帝立。 景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谦具实对,无所隐,不避嫌怨。由 是诸不任职者皆怨,而用弗如谦者,亦往往嫉之。诸御史以深文弹劾者屡矣,赖景帝破众议 用之。 谦性故刚,又始终不主和议,虽上皇实以是得还,不快也。徐有贞以议南迁,为谦所斥, 尝切齿谦。石亨本以失律削职,亦不乐谦,内侍曹吉祥等皆素憾谦。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即执谦下狱。都御史萧惟祯定谳, 坐以谋逆,处极刑。丁亥弃谦市,籍其家,家戍边。 及籍没,家无余资。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英宗亦悔之。又数年,谦事白。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正统十四年(1449 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兵败被瓦刺俘虏。于谦等大臣奏明 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即景帝),尊明英宗为上皇(太上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 贵/人不能无望/ B.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 贵/人不能无望/ C.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 权贵人不能无望/ D.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 权贵人不能无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风宪官,指监察执行法纪的官吏。风宪,即风纪法度。古代御史掌纠弹百官,正吏治之职, 故以“风宪”称御史。 B.二品俸,即二品官员的俸禄。二品,官阶等级,即九品官阶中的第二个等级。三国魏始设九品官阶,历朝因之。 C.丁内外艰,指的是遭遇父母亲人之丧,回乡守孝。古时父亲或祖父去世,称丁内艰;母亲或 祖母去世,称丁外艰。 D.景泰,郕王朱祁钰称帝后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皇帝开国 后首立年号称为建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于谦富有才华,受人尊重。他与皇上对答时,皇上为之侧耳倾听;顾佐任都御史时,对待 属下非常严厉,却唯独礼敬于谦。 B.于谦勤于政务,体恤百姓。他轻骑巡视,接见走访父老;建议朝廷给缺粮的下等民户提供 粮食,年老有病及贫困者免除偿还。 C.于谦为人正直,遭人嫉恨。他不阿谀贿赂权贵,回答皇上询问,毫无隐瞒,不称职的恨他, 不如他的妒他,因而被多次弹劾。 D.于谦为官清廉,含冤而死。他死后被抄家,家无余财。英宗曾力排众议任用于谦,但仍将 于谦处死。数年后冤案才大白天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 (4 分) (2)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4 分) 14.于谦巡抚河南、山西,“威惠流行”。请列举“威”的表现。(3 分) 10.C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 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11.C (父亲或祖父去世,称丁外艰;母亲或祖母去世,称丁内艰。) 12.D (“力排众议任用于谦”的是景帝。) 13.(1) (于谦)出京城巡察江西时,昭雪数百件冤案。他上书说陕西一些地方的官校成为民 间祸害,皇上命令派御史去逮捕他们。 评分建议:共 4 分,每句 1 分。重点落实“出按”、数量词定语后置、“疏奏”、 补充主语 “皇上”。 (2)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旨意,弹劾于谦,说他因为长久不得升迁而有怨恨情绪,擅自推 荐别人来代替自己。于谦被交付法司,判了死罪,在狱中关了三个月。 评分建议:共 4 分,除“擅举人自代”句外,其余每句 1 分。重点落实“阿振指”、“怨望”、 “论死”、“系”。14.①监察县吏,预备粮不足者,不得离任;②责令亭长监督修缮堤坝;③把将领私垦田地 全部收为官有;④太行山的盗贼因为于谦而不敢露面。 评分建议:共 3 分,每点 1 分,答到其中任意 3 点即可。 第一次月度检测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 10~14 小题。 先生讳包,字蒙吉,晚号用六居士,直隶祁州人。父克俊,乐道好施与,学者称贞惠先 生。先生生而颖异,敦尚质行;年二十有五,举明天启丁卯乡试,以古文鸣于京辅。既再上 春官,不第。遂弃举子业,力以斯文为已任。于城隅辟地为斋,曰潜室,亭曰肥遁,日闭户读 书其中,无 间寒暑。学者宗焉,执经之屦满户外。 甲申国变”,设庄烈愍皇帝主于所居之顺积楼,服斩衰,朝夕哭临如礼。伪命”敦趣, 先生以死拒,几及于难,会贼败得解。入国朝,遂不仕。日取四子、五经及宋元以来诸儒书, 反复寻究,积二十年不倦。尝谓君子守身之道三,曰言语不苟,日取与不苟,曰出处不苟。 尤笃好梁谿高忠宪④之书,曰:“不读此,凡虚过一生。”逆置主奉之,如事贞惠礼。偶有过 举,必展谒悔谢日:“某不肖,甚愧吾父师。不可为子,不可为人。”其勇于自克如此。先 是,贞惠卒,三日勺水不入口,母哭慰之,始勉进一溢米。须发尽白杖而后起丧祭一准礼经既 葬庐 于中庭檐下三年不饮酒食肉不入内室每朔望忌辰悲号感行路。年六十有七,以居母忧, 毁悴致不起。将卒时,肃衣冠起坐,命告辞贞惠及忠宪主。问家事不答,徐曰:“吾胸中无 一事,行矣。”遂瞑。学者私谥文孝先生。 生平木讷,似不能言。及大义所在,则正色而谈,上下皆倾听。州有大事不能决者,必待 先生一言为断。明季流贼犯州城,先生毁家倡众,誓固守,城不得破。贼既去,流民载道,设 屋聚齐之,病者给医药,全活尤多。有山左难妇七十余人,择老成家人护以归。临行,八拜以 重托,家人皆感泣,竭力卫送,历六府尽归其家。 (节选自《国朝先正事略●刁蒙吉先生事略》) [注]①甲申国变: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②庄烈愍皇帝: 清廷给崇祯帝追加的谥号。主: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③伪命:僭伪政权的命令。这里指李自 成建立的大顺政权的命令。④高忠宪:高攀龙。东林党领袖之一,受魏忠贤迫害投水而死。 崇祯初年追谥为“忠宪”。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须发尽白/杖而后起丧祭/一准《礼经》/既葬/庐于中庭檐下三年/不饮酒食肉/不入内 室/每朔望忌辰/悲号感行路/ B.须发尽白/杖而后起丧祭/一准《礼经》/既葬/庐于中庭檐下/三年不饮酒食/肉不入内 室/每朔望忌辰/悲号感行路/C.须发尽白/杖而后起/丧祭一准《礼经》/既葬/庐于中庭檐下/三年不饮酒食肉/不入内 室/每朔望忌辰/悲号感行路/ D.须发尽白/杖而后起/丧祭一准 《礼经》/既葬/庐于中庭檐下三年/不饮酒食/肉不入 内室/每朔望忌辰/悲号感行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春官是吏部的统称,吏部掌管官员考核升降、国家典章制度、学校科举、祭祀等。 B.斩衰是古代五种丧服中最重的-种,服制三年。明清时子为父母、妻为丈夫斩衰三年。 C.私谥指古人死后由亲属或门人给予的谥号,陶渊明先生谥号”靖节”就是私益。 D.山左指山东,因其在太行山之左,故称。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刁蒙吉富有威望。求学的人尊崇他,常向他求教;州里有不能决断的大事,必定请他 决断。 B.刁蒙吉严于律己。偶然有错误的举动,他一定会在父亲和高攀龙的牌位前拜谒,悔过 谢罪。 C.刁蒙吉为人至孝。父亲去世后,他连续三天不进饮食,母亲哭着劝慰,他才勉强吃点 东西。 D.刁蒙吉乐善好施。他提供房屋安置流民,亲自医治生病者,又精选仆从护送逃难妇女 还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先生生而颖异,敦尚质行。年二十有五,举明天启丁卯乡试,以古文鸣于京辅。(4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季流贼犯州城,先生毁家倡众,誓固守,城得不破。(4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刁蒙吉是如何践行“出处不苟”的“君子守身之道”的。(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C; [解析]“丧祭”作“一准《礼经》”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B 两项。“饮 酒食肉"是并列结构,应连在一起,排除 D 项。故答案为 C。 11. A; [解析] “春官” 为礼部的别称,掌礼乐、祭祀、贡举等。 12. D; [解析]“亲自医治”错,原文“病者给医药”的意思是给生病的人医病吃药。 13.①先生幼时聪明非凡,推崇(崇尚)质朴的品行。二十五岁时,参加明朝天启丁卯年 间的乡试,凭借古文在京城及其附近闻名。(一句一分) ②明末,流寇侵犯州城,先生捐献出全部家产来号召众人,发誓坚守城池,城池得以不被 攻破(得以保全)。(一句一分)14.①两次落第后放弃科举,致力于文,每日闭门读书;②明朝灭亡后,大顺政权胁迫他 做官,他以死抗拒;到了清朝也不做官。 [解析]“出处不苟"即出仕退隐不随便。从材料中寻找与刁蒙吉出仕、退隐有关的内容, 进行分析概括。刁蒙吉两次科举不顺,便“弃举子业,力以斯文为已任”“日闭户读书”,大 顺政权时期坚决不出仕,到了清朝也“不仕”,由此可见他的“出处不苟”。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高三月考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范杲字师回,父正,青州从事。杲少孤,刻志于学,与姑臧李均、汾阳郭昱齐名,为文 深僻难晓,后生多慕效之。以荫补太庙斋郎,再迁国子四门博士。尝携文谒陶谷、窦仪,咸 大称赏,谓杲曰:“若举进士,当待汝以甲科。”及秋试,有上书言阀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 科第,杲遂不应举。稍迁著作佐郎,出为许、邓二州从事,坐事免。太平兴国初,迁著作郎、 直史馆。俄上书自言其才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太宗壮之,擢知制诰。杲家贫,贷 人钱数百万。母兄晞性啬,尝为兴元少尹,居京兆,殖货钜万。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绐杲曰: “少尹不复靳财物,已挥金无算矣。”杲闻之喜,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 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移知寿州,上言:“家世史 官,愿秉直笔,成国朝大典。”召为史馆修撰,固求掌诰词,帝从之。时翰林学士宋白左迁 鄜州,贾黄中、李沆参知政事,苏易螽转承旨,杲连致书相府,求为学士,且言于宰相李昉 曰:“先公尝授以制诰一编,谓杲才堪此职。”因出示昉,昉屡开解之。未几,太宗飞白书 “玉堂”额以赐翰林,杲又上《玉堂记》,因请备职。太宗恶其躁竞,改右谏议大夫。初, 太宗以太祖朝典策未备,乃议召杲。杲闻命喜甚,以为将加优擢,晨夜趋进。至宋州,遇朗 州通判钱熙,杲问以“朝议将任仆何官”,熙言:“重修《太祖宝录》尔。”杲默然久之。感 疾,至京师,旬月卒,年五十六。太宗闵之,录其二子。杲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非, 惟与柳开善,更相引重,始终无间。不善治生,家益贫,杲端坐终日,不知计所出。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 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B. 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 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C. 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 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D. 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姑臧,地名,古文在交代人物时经常在姓名前加上地名,表示人物籍贯,汾阳郭昱也是 如此。 B. 秋试,科举时代地方性考试,唐宋为州府考试,明清为省级考试,因在秋天举行,故名 秋试。 C. 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许多年号宣示皇帝治国理念,寄托国泰民安的愿望,大多是四 个字。 D. 旬月,十天为一旬,旬月连用,有时表示一个月,有时表示十个月,有时表示十天至一 个月。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范杲颇有文名,受到称赏。他笃志于学,能写出深奥难懂的文字,有好多效仿者;他曾 带着文章拜谒名流,得到赞许,并被认为如参加科举将录入甲科。 B. 范杲凭借文才,以求仕进。他上书称家庭世代做史官,希望自己能被召入朝中任修撰, 为朝廷撰写国朝大典;他还多次写信要求担任学士。 C. 范杲无心做事,一心求官。为重修《太祖宝录》,宋太宗召他人朝修撰,并打算委以重要 职务,他便日夜兼程赴京,在宋州却被钱熙泼了一盆冷水。 D. 范杲为人虚伪,至交甚少。他性情虚伪怪诞,与人交往,善于阴奉阳违,表面一套,背 后一套,只与柳开是至交,相互推重,关系始终十分亲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俄上书自言其才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 (2)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绐杲曰:“少尹不复靳财物,已挥金无算矣。” 14. 秋试举行时,范杲为什么没有参加考试?请简要说明。(3 分) 10. D 11. C “大多是四个字”错。古代年号大多“两个字”。 12. C “并打算委以重要职务”错。原文说“杲闻命喜甚,以为将加优擢,晨夜趋进”,说 明这只是范杲的主观臆测,不是客观上宋太宗打算委以重要职务。 13. (1)不久,范杲上书自陈才能堪比东方朔,请求被重用,来显示自己做官的成效。 (2)有从长安来的亲戚朋友,哄骗范杲说:“少尹不再吝惜财物,已挥霍金钱无数了。” 14. 有人上书陈奏有功勋的世家不应与贫寒读书人争科举,范杲出身于功勋世家,因此他没 有应试。 【参考译文】范杲字师回,父亲范正,任青州从事。范杲幼小时丧父,笃志求学,与姑臧李均、汾阳 郭昱齐名,写文章艰深冷僻不易理解,许多年轻人羡慕效仿他。因父祖功劳补任太庙斋郎, 两次升迁后任国子四门博士。范杲曾拿着文章拜谒陶谷、窦仪,两人都很称赞欣赏他,对范 杲说:“如果参加进土考试,应把你录为甲科。”等到举行秋试,有人上书陈奏有功勋的世 家不应与贫寒读书人争科举,范杲于是没有应试。范杲逐渐升为著作佐郎,外放担任许、邓 二州从事,因事获罪免官。太平兴国初年,范杲升为著作郎、直史馆。不久,范杲上书自陈 才能堪比东方朔,请求被重用,来显示自己做官的成效。太宗认为他很有勇气,提升他任知 制诰。范杲家境贫寒,借人几百万钱。哥哥性情吝啬,曾担任兴元少尹,居住在京兆,经商 获利巨万。有从长安来的亲域朋友,哄骗范杲说“少尹不再吝惜财物,已挥霍金钱无数 了。” 范杲听后很高兴,于是上奏说上了年纪(需要照料),请求主管京兆以便照顾哥哥。 太宗准奏了他的请求。范杲到任以后,而兄长依然吝啬,并且经常以不合法的事情干预公府。 范杲非常后悔。范杲任职一年多,境内没治理好。转任寿州知州,上奏道:“家庭世代任史 官,希望能执正直之笔,写成国朝大典。”被召担任史馆修撰,范杲坚持请求任掌诰词,皇 帝答应了他。当时翰林学土宋白贬官鄜州,贾黄中、李沆任参知政事,苏易蠡转任承旨,范 杲接连发送书信到相府,请求出任学士,并且对宰相李昉说:“先父曾授我制诰一编,认为 我有这方面的才能。”于是取出给李昉看,李昉多次开导劝解他。不久,太宗用飞白书书写 “玉堂”匾额赐给翰林,范杲又呈上《玉堂记》,趁机请求任职。太宗厌恶他急于进取争竞, 改任他为右谏议大夫。起初,太宗因太祖朝廷礼仪制度的策书还不完备,就决定召范杲。范 杲闻命非常高兴,认为将提升官职,昼夜兼程快速前来、到宋州,遇到朗州通判钱熙,范杲 拿“朝廷决定将任命我什么官”的话问他,钱熙说:“重修《太祖宝录》罢了。”范杲不说 话,坐了很久。感染重病,到了京师,不长时间去世,时年五十六岁。太宗可怜他,录其儿 子。范杲性情虚假,喜欢当面赞誉背后说坏话,只有和柳开交好,互相吸引,始终亲密无间。 不善治理家业,家境日益贫困,范杲整天端坐,不知道从哪里想出办法。 连云港市智贤中学 9 月月考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乃,字永夷,洺州广平人。少聪颖志学,暗记《六经》,日数千言。及长,文章清雅, 为当时推重。天宝中,举进士,寻丁父艰,居丧以孝闻。既终制,从调选曹。乃常以文部选 才未为尽善,遂致书于知铨舍人宋昱曰:“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 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 近代主司,独委一二小冢宰,察言于一幅之判,观行 于一揖之内,古今迟速,何不侔之甚哉!诚能先资以政事,次征以文学,退观其理家,进察 其临节,则厖鸿深沉之事,亦可以窥其门户矣。”其载,补剡县尉,改会稽尉。宣州观察使 殷日用奏为判官,宣慰使李季卿又以表荐,连授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转运使刘晏奏令巡 覆江西,多所蠲免。改殿中侍御史、检校仓部员外、民部郎中,并充浙西留后。佐晏征赋,颇有裨益,晏甚任之。大历十四年,崔祐甫秉政,素与乃友善。会加郭子仪尚父,以册礼久 废,至是复行之。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词义典裁,祐甫叹 赏久之。数日,擢为给事中,旬迁权知兵部侍郎。及杨炎、卢杞为相,意多丑正,以故五岁 不迁。建中四年夏,但真拜而已。其冬,泾师作乱,驾幸奉天。乃卧疾在私第,贼朱泚遣使 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笃。又令其伪宰相蒋镇自来招诱,乃托瘖疾,炙灼遍身。镇再至,知 不可 劫胁,乃叹息曰:“镇亦尝忝列曹郎,苟不能死,以至于斯,宁以自辱膻腥,复欲污 秽贤哲乎?”歔欷而退。及闻舆驾再幸梁州,乃自投于床,搏膺呼天,因是危惙,绝食数日 而卒,时年六十。德宗还京,闻乃之忠烈,追赠礼部尚书。(选自《旧唐书•刘乃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 则知人/官人斯为 重任/ B. 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 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 为重任/ C. 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 重任/ D. 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 重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判官是中国古代官名,始于隋唐,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职责主要是辅理政事。 B. 册礼是古代册立、册封的一种礼仪,唐代封拜后妃、王公及赠官,皆行册礼。 C. 驾幸,敬辞,专门指古代封建皇帝亲临某地,在文中指德宗皇帝到奉天巡游。 D. 忝列,谦辞,表示自谦的说法,在文中是“自己排列其中感到惭愧”的意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刘乃笃志好学,才华超众。他从小就立志学习,暗记《六经》;他才思敏捷,文笔清新雅 致;所撰写的册文典雅规范,受到了赞赏。 B. 刘乃通晓典籍,见解独到。他写信给宋昱,引用《虞书》,指出文部选拔官员的弊端,认 为应从政事、文学、理家和临节四方面考核。 C. 刘乃为政宽简,颇具才干。他在巡察江西时,为百姓免除了很多赋税;在辅助刘晏征收 赋税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得到刘晏信任。 D. 刘乃心系朝廷,忠贞不渝。叛贼作乱时,他想尽办法,坚决拒绝叛贼的招诱,最终为表 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令叛贼感到羞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5 分) 是(2)乃卧疾在私第,贼朱 泚遣使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笃。(5 分) 【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崔祐甫让两省官员撰写册封文书,没有符合上意的;于是召请刘乃到官署中起草册 封文书,刘乃立刻就写好了。 (5 个得分点,各 1 分,共 5 分) (2)刘乃卧病在家中,叛贼朱泚派人用好话诱降他,刘乃说自己病重(拒绝了)。 (5 个得分点,各 1 分,共 5 分)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 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 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 则。 “知人则哲”“官人则惠”句式对称,在“能”前面需要断开,排除 A 项、D 项。 “知人官人”是辩别人与任用人的意思,“斯”为那么、就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斯” 前面需要断开,排除 C 项。 句意:《虞书》上说:“能辨别人才优就显得明智,能任用人才就是仁爱。”而如今的吏部, 从选拔人才开始,到授官任用终结,这就是《虞书》上说的辩别人与任用人,所以责任重大。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 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 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 项,“在文中指德宗皇帝到奉天巡游”错误。结合“其冬,泾师作乱,驾幸奉天”分析, 这年冬天,驻守在泾的军队叛乱,德宗逃到奉天。是指德宗逃到奉天。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 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 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D 项,“最终为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错误。结合“及闻舆驾再幸梁州,乃自投于床, 搏膺呼天,因是危惙,绝食数日而卒,时年六十”分析,“最终为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 死”错误,而是“等到听说皇上又去了梁州,刘乃自投于床,捶胸呼天,因而病情加重,绝 食几天后去世”。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 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 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令”,让;“撰”,撰写;“册文”,册封文书;“称”,符合,相称;“草”,草拟, 起草;“之”,代词,指册封文书;“就”,完成。(2)“私第”,自己家中,旧时官员私人所 置的住所;“以”,介词,用;“之”,代词,指刘乃;“笃”,严重。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 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 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 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 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 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 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 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刘乃,字永夷,是洛州广平(河南伊阙)人。少年时代就聪敏好学,默读背诵《六经》, 一日达数千字。等到长大成人,文章写得清丽高雅,被当时人所推重。天宝年间,考中进士, 不久回家为父亲守丧,因恪尽孝道而闻名。服丧期满后,就被调入掌管选才授官的部门任职。 刘乃认为吏部选取人才的方法并不完善,于是写信给主持选才授官事务的中书舍人宋昱说: “《虞书》上说:‘能辨别人才优就显得明智,能任用人才就是仁爱。’而如今的吏部,从 选拔人才开始,到授官任用终结,这就是《虞书》上说的辩别人与任用人,所以责任重大。 而近代掌管考试授官的部门,将重任只委托给一两个小小的家宰之官,从一幅判词中考察其 主张,从一个拱手礼中观察其举止,古今选人快慢繁简不同,为什么相差如此之远!如果能 够先用政事问答,其次考验文学,再观察他治理家庭的能力,又考察他面对节操的表现,那 么就是广大深远之事,也可以窥知其门户了。”这一年,刘乃被补授为剡县尉,后改任会稽 尉。宣州观察使殷日用上奏推荐他任判官,宣慰使李季卿又上表举荐,因而接连被授任为大 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转运使刘晏上奏朝廷叫他巡行查访江西,他免除了百姓的许多赋税。 改任殿中侍御史、检校仓部员外、民部郎中,并充任浙西留后。帮助刘晏征税,特别有成就, 刘晏对他很信任。大历十四年,崔祐甫任宰相,他一贯和刘乃关系友善。适逢朝廷要加赠郭 子仪尚父头衔,由于册封礼仪废除已久,到这时才恢复施行。崔祐甫让两省官员撰写册封文 书,没有符合上意的;于是召请刘乃到官署中起草册封文书,刘乃立刻就写好了。词语义理文雅得当,崔祐甫赞叹不已。几天后,提拔刘乃为给事中,不久代理兵部侍郎事。等到杨炎、 卢杞任宰相,一心想着嫉害正直之士,因而刘乃五年不曾升官。建中四年夏,只正式拜授兵 部侍郎而已。这年冬天,驻守在泾的军队叛乱,德宗逃到奉天。此时刘乃卧病家中,叛贼朱 泚派人用甜言蜜语诱降他,刘乃称自己病重(拒绝了)。朱泚又派伪相蒋镇亲自出马前来招抚 诱降,刘乃又以有病不能说话来推辞,并用火艾灼遍全身。蒋镇再次来劝降,知道不可能胁 迫他,于是叹息道:“我蒋镇也曾在各部各司任职,苟且偷生而不能为保全节操而死,以至 于此,怎可用自己所受的膻腥之辱,再来玷污贤哲之人呢?”然后戲欷着返回了。等到听说 皇上又去了梁州,刘乃自投于床,捶胸呼天,因而病情加重,绝食几天后去世,终年六十岁。 德宗回到京城,听说刘乃的忠烈事迹,下令追赠他为礼部尚书。 第一次调研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1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登乾道八年进士第。至行在,士争从之游。教人不用学规, 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初调隆 兴靖安县主簿。丁母忧,服阙,改建宁崇安县。少闻靖康间事,慨然有感于复 仇之义。至 是,访知勇 士,与议恢复大略。因轮对,遂陈五论,帝称善。未几,除将作监丞,为给事 中王信所驳,诏主管台州崇道观。还乡,学者辐凑,每开讲席,户外屦满,耆老扶杖观听。 光宗即位,差知荆门军。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 为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唯不可训者,始置之法。其境内官吏之贪廉,民俗之习尚善恶,皆 素知之。荆门为次边而无城。九渊以为:“郡为四集之地,荆门固则四邻有所恃,否则有背 胁腹心之虞。”乃请于朝而城之,自是民无边忧。罢关市吏讥察而减民税,商贾毕集,税入 日增。逾年,政行令修,民俗为变,诸司交荐。丞相周必大尝称荆门之政,以为躬行之效。 绍熙三年卒,会葬者以千数,谥文安。初,九渊尝与朱熹会鹅湖,论辨所学多不合。及熹守 南康,九渊访之,熹与至白鹿洞,九渊为讲君子小人喻义利一章,听者至有泣下。熹以为切 中学者隐微深痼之病。 (选自《宋史·陆九渊传》,有删节) 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志乎义,则所习者必在于义,所习在义,斯喻于 义矣。志乎利,则所习者必在于利,所习在利,斯喻于利矣。故学者之志,不可不辨也。诚 能深思是身,不可使之为小人之归。其于利欲之习,怛焉为之痛心疾首。专志乎义而日勉焉,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笃行之。由是而进于场屋注,其文必皆道其平日之学、胸中之蕴, 而不诡于圣人。由是而仕,必皆供其职,勤其事,心乎国,心乎民,而不为身计,其得不谓 之君子乎! (节选自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讲义》)[注]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又称科场。 1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至行在,士争从之游 行在:旅途中居住的地方 ②少闻靖康间事 靖康:北宋最后的年号名 ③因轮对,遂陈五论 轮对:官员轮值上殿陈奏 ④为给事中王信所驳 为:因为 ⑤怛焉为之痛心疾首 怛:忧伤 ⑥而不诡于圣人 诡:怪异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 之/而多所劝释 B.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 /而多所劝释 C.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 /而多所劝释 D.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 /而多所劝释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陆九渊天资聪颖,勤于思考。他三四岁的时候,就提出天地的尽头在哪里这样的问题, 并深入思考以至废寝忘食。 B.陆九渊关心国 事,胸有大志。少年时就有为国报 仇的理想,为官后曾寻访智 者勇士, 与他们共商恢复中原的方略。 C.陆九渊治理有方,政 绩显著。他修筑城池,消除边患,罢免稽察,关闭集市, 减少 税额,荆地民风民俗为之改变。 D.陆九渊传道授业,受人景仰。他还乡讲学,求学的人很多,甚至有长者拄着拐杖来听; 去世后,数千人为他送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4 分) (2)郡为四集之地,荆门固则四邻有所恃,否则有背胁腹心之虞。(4 分) 14.朱熹请陆九渊将讲稿写成《白鹿洞书院讲义》,作为学子必读之文。从节选内容看,怎样 做才能成为文中所说的利国利民的君子呢?请简要概括。(4 分) 10. C。①行在:天子巡行所到之处;④为:被;⑥诡:违背。 11. D。12. C。并没有关闭集市。 13. 对心存某个念头却自己想不明白的人,陆九渊就给他细致剖析其中的原因,能完全按照 那人的内心讲清楚。 (2) 州郡是四方会集的要地,荆门稳固了,四邻就有所依靠,否则就会有严重的隐患。 14.①要志向高远,追求道义;②要善于反省,时时勉励;③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4 分。答 出一点 1 分,两点 3 分,三点 4 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