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1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东省2021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ID:284001

大小:106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10-0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广东省 2021 届上学期 9 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束光 苏沧桑 中庭的那束光,他观察了 3 年,包括光的时长,驻留的位置,移动的方向。光最先落在四 楼顶层天窗的一小块玻璃上。然后蔓延至三楼、二楼,直至一楼的中庭,从半面墙那么宽,到 窄窄的一条。最后落在他工作台旁的白色靠背椅上,消失在悄然而至的黄昏里。 天窗像一个漏斗,光顺流而下。光,有时并不是阳光,有时还算明亮的天光,有时只是雨 滴映照的微弱光亮,有时是更微弱的月光,或星光。按照这束光的走向,三年里,他自己设计 自己装修这幢租住的房子,反复调整着家具和各种植物的摆放位置,安置自己发呆以及两只狗、 二十多只猫晒太阳的地方和他研制精油蜡烛以及教授美学课的工作空间,创造了一个最适合他 自己的家,或者说创造着一份与自然有深度联系的生活方式。 人们叫他“生活家”,而他说自己只是“尘有心”,一个未到而立之年的大男孩。阳光落到 三楼南面的大房间,铺满了整整一地。这个阳光最充足的空间,他让给了猫们。 最多的时候,有 25 只猫,都是一家子,最初是两只,自由繁育了一代又一代,而今四代同 堂,每一只都是他的心头肉,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喂猫铲屎。 阳光会移动到三楼北面他的办公室,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办公桌,几盆他自己种的植物。以 前,他常常一个人在这里调试香氛配方,猫们跟着阳光蔓延过来,躺到办公桌上晒太阳,伏在 电脑上捣乱,于是他把这里也让给了猫们。 阳光终于落到了一楼的中庭——他最喜欢的领域。循着那束光的脚步,地上是白色的粗砂 砾,砂砾上是低矮的木茶几和蒲团、软垫,一张可以将整个人窝进去的矮沙发,铁丝弯成简单 的几何形,放上一大篷干棕榈叶就是灯罩,每次买的鲜花快凋零时倒挂成干花,成了越来越密 集的时光记忆。 他和朋友们喝茶,聚餐,讨论,喝的是他的故乡温州自家产的白茶。他们坐在中庭的光束 里聊天,像坐进了大自然里,在某些瞬间,他们不说话时,会有一种微妙的感觉,仿佛同时在 一种沉默却充满力量的气息里获得了某种治愈。下午一两点的时候,他一个人窝在沙发上,在 光影、水声和精油的香味里入睡,像睡进了森林,或者童年。 光落到这个叫“尘有心”的大男孩身上,他戴着一顶帆布帽子,中等个子,眉眼干净,浅 灰色棉布衣亦能显现他健硕的身材。这个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留学过英国、成立过自己的摄 影工作室、做过大学老师的年轻人,气质格外沉静。“纵吾身微如尘埃,心自宽广无限”是他 的名字“尘有心”的由来。 “为什么如此执迷于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家?为什么做香氛和精油而不是别的?你的摄影 作品总是一棵树的倒影、一双手被水流冲击、一片模糊的星空,还有你一个人,寂静而孤独,为什么?”我问了很多问题,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潜意识里更想解自己的惑。 从小,因为家庭特殊原因,他寄居过不同的家庭,烙在孤独童年记忆里不同的城市、不同 的人的气息,泥土、植物、自然的气息,使他对气味异常敏感。寄人篱下的感觉特别不好,所 以有一个他自己理想的家。这个家他父母来过几次,喜欢却也担忧,希望他考个公务员什么的 更安定些。确实,维持自己还有同伴们的理想生活并不容易,而最大的困惑是,想要的永远和 时间不对等,有能力实现的时候,已经错过了自己最初的那个状态。比如,他最理想的生活里, 有父母同住。 所幸,每一天,他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过着自己喜欢过的日子,而不受束缚,还算开心。 “生活应该是去享受,而非将就。不是吗?” 此时,阳光正透过天窗落在他身后的白墙上,天窗玻璃上的灰尘被投射在墙面上,产生了 斑驳美丽的光影。他背着光,我看不清他的眼睛。相对无语时,我想起了一首诗—— “古老的星星/从阴影里的长凳,观看/这些布散的小小亮点/我的无知还没有学会叫出 它们的名字/也不会排成星座/只感到水的回旋/在幽秘的水池/只感到茉莉和忍冬的香味/ 这些事物/也许/就是诗” 这是博尔赫斯的《南方》,不知道他有没有读过。 “这些事物,也许,就是诗”,告别尘有心的时候,我想把这句话送给他,终于还是没有念 出口。11 点,我看见他和一个小伙伴正从卡车上将一个半人多高、装着足足 400 斤精油的蓝色 大桶搬到了地上,他们一边大口喘着粗气,一边商量着怎么往小区里面搬。而我知道,他还要 赶 12 点的动车去上海谈项目。他原本可以不用这么累的。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他”极具理想色彩,对猫特别喜爱,把猫看作心头肉,与猫共处一室,做着自己喜欢 做的事,过着忙碌而又享受的生活。 B. “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潜意识里更想解自己的惑”一句既表明了我们之间的关系,也表达 了“他”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 C. 文章用“像睡进了森林,或者童年”形容“他”午睡的样子,意在刻画出“他”此刻内心的 淡定安静。 D. “他”童年曾有过寄人篱下的生活经历,对父母不太关心自己心中有抱怨,这是“他”经常 关注那束光的主要原因。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第一段话,不仅照应标题,更给人一种新奇疑惑之感,激发读者向下探究“那束光” 的兴趣。 B. 文章以一束光下顶层、三楼南面与北面、二楼,直至一楼的中庭的景物描写变换这一单线结 构行文,脉络清晰。 C. 文中多次描写了大男孩“尘有心”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场景,衬托出人物亲近自然、简单纯粹 的人生观。 D. 本文人物描写着墨不多,但人物的个性鲜明,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主人公返璞归真的精神气质和生活观念。 8. 请探究标题中“一束光”的丰富意蕴。 9. 为什么“我想把这句话送给他,终于还是没有念出口”?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B 8. ①指射在中庭的一束光。②指一种诗意的生活空间,一份与自然有深度联系的生活方式;一 剂治愈童年孤独阴影的良药。(意思对即可) 9. ①“尘有心”生活环境中的光、植物、香味等正如诗中的这些事物一样,也充满着诗的味道, 无须再言。②“尘有心”名字的由来和这首诗的精髓是高度统一的,无须多言。③“尘有心” 自愿选择一种辛苦但不觉得累,简单但不觉得无趣的生活方式,表明他早已实现了诗中的生活 境界,无须明言。(紧扣材料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D 项,“对父母不太关心自己心中有抱怨,这是‘他’经常关注那束光的主要原因”错误,从 文中无法推断出“他”“心中有抱怨”与“这是他经常关注那束光的主要原因”之间的关系, 从文中“这个家他父母来过几次,喜欢却也担忧”“他最理想的生活里,有父母同住”可知这 个理由不能成立。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B 项,“单线结构”说法错误,从文中来看,应是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另一条线索 是“尘有心”的成长经历。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标题丰富意蕴的能力。 首先要到文中找到与标题“一束光”有关的语句,然后结合这些语句,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来 理解标题的意蕴。如一、二段提到“中庭的那束光”“光最先落在四楼顶层天窗的一小块玻璃 上。然后蔓延至三楼、二楼,直至一楼的中庭,从半面墙那么宽,到窄窄的一条。最后落在他 工作台旁的白色靠背椅上,消失在悄然而至的黄昏里”“天窗像一个漏斗,光顺流而下。光, 有时并不是阳光,有时还算明亮的天光,有时只是雨滴映照的微弱光亮,有时是更微弱的月光, 或星光”,由这些内容可知,“一束光”表面是指射在中庭的一束光线;如如第二段“按照这束 光的走向,三年里,他自己设计自己装修这幢租住的房子,反复调整着家具和各种植物的摆放 位置,安置自己发呆以及两只狗、二十多只猫晒太阳的地方和他研制精油蜡烛以及教授美学课 的工作空间,创造了一个最适合他自己的家,或者说创造着一份与自然有深度联系的生活方 式”,第五段“阳光会移动到三楼北面他的办公室,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办公桌,几盆他自己种的 植物。以前,他常常一个人在这里调试香氛配方,猫们跟着阳光蔓延过来,躺到办公桌上晒太阳,伏在电脑上捣乱,于是他把这里也让给了猫们”,第六段“阳光终于落到了一楼的中庭—— 他最喜欢的领域。循着那束光的脚步,地上是白色的粗砂砾,砂砾上是低矮的木茶几和蒲团、 软垫,一张可以将整个人窝进去的矮沙发,铁丝弯成简单的几何形,放上一大篷干棕榈叶就是 灯罩,每次买的鲜花快凋零时倒挂成干花,成了越来越密集的时光记忆”,由这些内容可知,这 “一束光”是指诗意的生活空间,是指与自然有深度联系的生活方式;如第七段“他们坐在中 庭的光束里聊天,像坐进了大自然里,在某些瞬间,他们不说话时,会有一种微妙的感觉,仿 佛同时在一种沉默却充满力量的气息里获得了某种治愈”“ 他一个人窝在沙发上,在光影、水 声和精油的香味里入睡,像睡进了森林,或者童年”,第十段“寄人篱下的感觉特别不好,所以 有一个他自己理想的家”“ 所幸,每一天,他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过着自己喜欢过的日子, 而不受束缚,还算开心”,第十一段“此时,阳光正透过天窗落在他身后的白墙上,天窗玻璃上 的灰尘被投射在墙面上,产生了斑驳美丽的光影。他背着光,我看不清他的眼睛”,这里的“一 束光”是指治愈童年孤独阴影的良药。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 “我想把这句话送给他,终于还是没有念出口”的原因。从文中来看,“我”想要 送给他的话是“这些事物,也许,就是诗”,在博尔赫斯的诗中,诗人歌唱的是一种生存状态和 生命过程,是事物简单而神秘的存在,“我”为什么最终没有念出口与他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 状态有关,从生活环境角度来看,如上文提到“他”的生活中,有光,有猫,有植物,有香味, 有自然,这些本身就充满着诗歌的味道,所以不必对他说“这些事物,也许,就是诗”;从生活 状态来看,“他和朋友们喝茶,聚餐,讨论,喝的是他的故乡温州自家产的白茶。他们坐在中 庭的光束里聊天,像坐进了大自然里,在某些瞬间,他们不说话时,会有一种微妙的感觉,仿 佛同时在一种沉默却充满力量的气息里获得了某种治愈。下午一两点的时候,他一个人窝在沙 发上,在光影、水声和精油的香味里入睡,像睡进了森林,或者童年”“每一天,他做着自己 喜欢做的事,过着自己喜欢过的日子,而不受束缚,还算开心”“11 点,我看见他和一个小伙 伴正从卡车上将一个半人多高、装着足足 400 斤精油的蓝色大桶搬到了地上,他们一边大口喘 着粗气,一边商量着怎么往小区里面搬。而我知道,他还要赶 12 点的动车去上海谈项目。他原 本可以不用这么累的”,在外人看来可能又累又不安定的生活在他的眼中是简单而快乐的,已经 实现了诗的境界,所以不必再说;从他的名字由来来看,“纵吾身微如尘埃,心自宽广无限” 是他的名字“尘有心”的由来,这名字的由来本身就具备了诗意,与博尔赫斯的这首诗歌是一 致的,所以不必再说了。 广东省高研会高考测评研究院学习效率检测调研卷 (二)现代文阅读Ⅱ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 6-9 题。 涡水与老庄 潘小平①溯流而上,我们最先到达涡阳。 ②正午时分,涡水静静流淌。这是淮河左岸一条著名的支流,也是淮河第二大支流,发源 于河南的尉氏县。一路上流经开封、通许、扶沟、太康、鹿邑,而后从亳州入境安徽,经涡阳、 蒙城,于怀远城关之东注入淮河。怀远是我的家乡小时候,我常常挎着篮子,带着妹妹,穿过 喧闹拥堵的城区,去涡河边洗衣裳。河水清澈见底,衣声此起彼伏。那时涡河大堤的青石条上, 晾满了洗好的衣物,蓝是蓝,白是白,是民间所谓的“水颜色”。 ③不远处,就是涡河入淮口,一条清晰的水纹线将它与浊浪滔滔的淮水彻底分割。然而它 最终还是流入了淮河,那时我还不知道,长大以后,我会无数次地在这条河边徘徊、思索。 ④古书上说,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但今天的涡阳县城,并不在涡水的北面。历史总 是在不经意间,显示它的沧桑巨变。太阳一点点西移,风开始变硬,尖锐刺骨。有一年,大约 是 1987 年,我只身一人,在平原上整整浪游了一个冬春,从一个村庄到一个村庄,从山之阴到 水之阳。都是乡村大道,干了多半冬,一脚踩下去,醭土腾起来老高。这儿的人们,把大道叫 做“官道”,冬阳下,能看见不远处涡水缭绕。淮河支流众多,呈羽状分布,水势迟缓,而“道” 的不争与柔弱,是否源于淮河“缓水静流”的特性呢?为什么淮河流域是中国河流中,唯一产 生本体论哲学家的河流?为什么伟大的黄河和伟大的长江,没有产生老庄和孔孟这样的人物? ⑤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都产生于淮河流域,涡水老庄, 泗水孔孟,而涡水和泗水,都是淮河的支流。老庄的生命哲学和孔孟的政治哲学,是中国社会 生活和中国思想政治的两大支撑性力量,共同支撑起中国的大地与天空。文 ⑥为什么?为什么?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想,一直没有想清楚。 ⑦抑或是这片缓缓流淌的河流,哺育了老子智者的哲学? ⑧有文化学者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三个文化带,分别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北部文化带、以中 国为代表的中部文化带、以印度为代表的南部文化带。北部擅长制造,中部擅长情感,南部擅 长精神。这和纬度有关,日本与德国处于同一纬度之上,因此日本制造的精密度堪与德国媲美; 美国与中国处于同一纬度之上,擅长情感表达,但不同的是美国是纵情文化,中国是抒情文化; 而南部地区以印度为代表,由于农业资源丰富,古印度低头是稻米,抬头是香蕉,自古不愁温 饱,文化擅长在精神方面,从而神学发达。是不是黄河的凶险和长江的奔腾,打乱了人类的沉 思与冥想,因此才没能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产生老庄和孔孟这样的人物?而羽状分布的淮 河,给人类提供了仰望星空和宇宙对话的冲动,也提供了内心的宁静,因此才产生了孔子的政 治哲学和老子的宇宙本体论? ⑨在上古,淮河是一条安静迟缓的大水,岸水草丰美,人民安居乐业。只是公元 1194 年, 黄河夺淮之后,它才变得狰狞起来。在黄河夺淮的七百年间,黄河将大约七百亿吨泥沙带入淮 河流域,使得鲁南的沂、沭、泗水不能入淮,无数支流与湖泊淤积废弃,淮河原有的水系遭到 严重破坏。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发生最多最频繁而且规模最大者,大都是在淮河流域,这 和淮河的十年九涝、灾害频发、民无恒业、民风剽悍,有着很内在的关联。 ⑩在中国古代疆域上,具有明显而特殊的南北界限特征的河流不是长江,不是黄河,而是 淮河,淮河不仅是中国大陆东部南北自然地理的分界线,还是一条自然地理的突变线和临界线:线南为亚热带,线北为暖温带;是高粱种植的南界,竹子生长的北界;是 1 月的冰界,湿润和 半湿润的分界,而极端的表现,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反映到农业形态上, 淮河以南是稻作文明,淮河以北是旱作文明,而农作物类型和由此产生的文明形态,直接影响 到人类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生命方式,进而影响到人的行为和理念,影响到区域人格和区 域情感。淮北人热情粗砺,说话高喉咙大嗓门,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无酒倒头睡,过它一天 算一天!三十多年前,我到皖北农村去,发现差不多的人家,陈设都十分简单。他们的家里, 既无柜子也无箱子,有的甚至也没有床,冬棉夏单,所有的衣服,都挂在一根绳子上。也不是 没床,而是没有正式的床,往往是绳编的“软床子”,一只手拎上就走了淮河年年发大水,老百 姓年年跑“水反”,大水一过荡然无存,置办家业干什么?还不如吃干喝净,混个“肚饱腰 圆”!所以我们今天,也无法想象上古的淮水和涡水,无法想象它们的安静和迟缓。而老子那 时,就常常在这样的水岸边徘徊,河水流向远方,天格外高,格外蓝。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写小时候常去涡河边洗衣裳,不仅反映了涡河的环境怡人优美,也表达了作者对涡 河的喜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B.文章写到作者 1987 年独自一人浪游涡水边,游之意是探寻老庄生命哲学的缘由,但最终 没有找到满意的解释。 C.文章谈到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旨在强调世界文化的丰富 性和多样性。 D.文章回忆三十多年前看到皖北农村的情景,通过当地人家的家庭摆设和生活方式,展现 出淮北人简朴爽朗的性格。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说“我们最先到达涡阳”,确立了全文的写作对象,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涡 水,使内容显得更真实、更亲切。 B.文章说老庄等哲学家产生于淮河流域是“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反映了人们对其中原因 的探究,也易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文章语言平而有味,淡而不俗,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理性的思考和反省,体现出作者严 谨而深刻的思维。 D.文章结尾处写老子常在涡水岸边徘徊,与作者常在涡水边徘徊遥相呼应,同时也表现出 作者想做像老子一样的思想家的决心。 8.本文第④段使用多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9.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了淮河及支流?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艺术效果。(6 分) 6.C【解析】目的不是“强调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而应是文化特点与纬度地域的关联性。 7.D【解析】D 项虽然内容上前后呼应,但作者没有表达出想做思想家的决心,于文无据。 8.①表达作者对老庄哲学与淮河特点相联系的疑惑,激发读者思考。②引出下文对文化哲学等 深层内容的理性思考,起着衔接或深化思想的作用。(每点 2 分) 9.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叙述自己在涡河的经历,表达对老庄哲学的思考。②虚实结合:实写淮 河流域,虚写老庄哲学的特征,反映老庄哲学形成的环境原因。③对比:将淮河在上古时期和近 代的特点对比分析,反映其沧桑巨变。(每点 2 分) 广东省第一次统一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与瓦共舞 林延军 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碎的红瓦,一片狼藉。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先是爬 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 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只见父亲用绳子一头绑住水桶两端的耳朵,绳子另一端则远远地抛向屋 顶,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直到将水泥浆桶等工具全部吊上屋顶, 朝着屋顶修补的位置,一步一步挪过去。那时候已是深秋,天气转凉。 母亲回到屋里,我也跟着回屋。母亲站在屋里漏水或破瓦的位置,用竹竿对准屋顶轻轻敲 一敲,再报坐标,欲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外呼应,告诉屋顶上面的父亲,捅到的位置需要修补瓦 片。父亲只能“闻声寻瓦”进行定位,但是,父亲几乎是凭感觉和之前在屋内数过大概的坐标来 找位置,最终在目标位置多铺几块瓦片。 此刻,屋顶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长在菜畦里的青菜,等待父亲挥刀动瓦“除虫”。“除虫” 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补丁这里一块,那里一片,又像武侠 电视剧丐帮长老衣服的“袋子” 。 南方的天气捉摸不定,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 记忆中,父亲“补瓦片”也自然 多了起来。有一次,父亲带上屋顶的瓦片不够,便在屋顶上呼喊母亲再递传几块瓦片上去,也 不知道母亲是慢了还是不及时,父亲在屋顶上大发雷霆。我只是隐约地记得,那时候是凛冽的 冬天,朝屋顶上看;只看到父亲的背,披着一件作为“工衣”的白衬衫。我站在小院里,虽然穿 着厚厚的衣服,但是感觉阵阵发抖,风吹得更猛了。 只要来台风,屋顶就会漏雨、滴水,父亲又要爬上屋顶补瓦,每一次补瓦,父亲都会朝母 亲发脾气。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片的姿势,也忘不了父亲在屋 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似乎瓦 片陪着我一起长大。 三间瓦屋在我的村庄,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有。像这种乡间的瓦,最平凡不过了。小时 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简瓦造“小船”,用一根棍子卡在简瓦里,再用绳子绑住棍子做牵引,简瓦前后没有做任何封闭就直接放在小池塘里,以为会浮起来,谁知道一放进池塘 就立马沉了下去,后来只能拖着它在水里划来划去。现在想想,玩着不会浮水的“小船”是多 么的幼稚和可笑。 后来,父母做起小生意,我们家从农村搬到圩镇上居住,搬离了老屋,住上了洋楼。在城 镇,抬头便是洋楼,基本很少看到瓦屋。从此,老屋开始变得空荡荡的,像被遺弃的孺妇,孤 零零地待在村庄里。那年除夕,我们又回到老屋,只见小院里杂草丛生,长势逼人,最高的杂 草已高过父亲的身高。当父亲和弟弟纷纷挥起锄头锄杂草时,我看到劳作时父亲的背,只是这 次父亲的背已没有当年魁梧了。而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或长满 青苔,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是沧桑,是衰老。 许多年后,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的绿瓦,看过乡村古屋的灰瓦,看过首都巍巍故宫的琉璃 瓦,它们或风情万种,或残缺不堪,或庄严气派,从泥土的根脉里来,到绚丽的色彩里去。我 读过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春梦雨常飘瓦”关于瓦如梦似幻的描绘,但是,我依然念念不忘家乡 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煅烧而成的瓦。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走在乡镇的路上,路旁有几个满头大汗的农夫在盖房,两个人在 搬运着瓦片。我心想,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怎么还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一问原 来是建猪舍,此刻,我又想起当年母亲向父亲传递瓦片的情景。 其实,在瓦的世界里,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就像父亲母亲 的背。 (选自 2019 年 3 月《散文选刊》,有删节) 6.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开头运用“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补瓦动作的娴 熟。 B. 文章写到父亲上屋顶补瓦时多次对母亲大发雷霆,说明父亲脾气暴躁,暗含了作者对父亲的 不满。 C. 文章写到父亲频繁补瓦,既暗示了当时生活的贫困艰辛,又表现了父亲对家庭的付出。 D. 文章以补瓦切入,从过去的贫穷写到现在生活的美好,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有对当今 生活的感触。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补瓦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 绘了补瓦后屋顶的形态。 B. 引用李商隐的“一春梦雨常飘瓦”诗句,增添了文化气息,有利于下文表达作者对家乡瓦的 感情。 C. 以前我家用瓦来遮风挡雨,现在农夫用瓦建猪舍,前后对比是为了说明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 新的用途。 D. 文中多次描写自然环境,例如“天气转凉”“凛例的冬天”“风吹得更猛了”等,烘托了父 亲形象。8. 请结合全文,理解题目“与瓦共舞”的丰富意蕴。 9. 本文已被《影像中国》“中国乡村”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 理由。 【答案】6. B 7. C 8. ①体现了父母对家庭和儿女的庇护,也表现出父亲的责任担当。②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 回忆,有快乐也有辛酸。③“瓦”原来用作盖瓦房,现在用作建猪舍,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9. ①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由贫困年代住瓦房需要时常补瓦,到现在住洋房,展现了中国乡村 的发展。该主题与栏目要求十分契合。②构思巧妙。全文以“瓦”为线索,由贫困年代的瓦、 童年回忆中的瓦,再写到其他地方见过的各种瓦,最后写到瓦的意义,结构严谨。③意蕴丰富。 瓦片象征着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父母,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瓦片承载着作者对家乡生 活的记忆,既有当时生活的艰辛也有儿时生活的乐趣。④语言平实又不乏生动。在叙述中散发 着中国乡村百姓生活的气息。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 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 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 “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 进行分析。 B 项,“暗含了作者对父亲的不满”错误。乡村生活条件艰苦,父亲不得不多次在屋顶补瓦, 有时天气恶劣,父亲虽然脾气暴躁却依然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所以,没有对父亲的不满。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 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 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 “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 进行分析。 C 项,“前后对比是为了说明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错误。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 用途没错,但这不是今昔用途对比的目的,而是为了表现时代的变迁。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句子或者 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 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 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 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从表层看,“与瓦共舞”首先是指父母在雨天修补屋顶,其次是作者和小伙伴们用瓦造“小 船”。从深层上看,“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片的姿势,也忘不了 父亲在屋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 似乎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简瓦造‘小船’”“我 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煅烧而成的瓦主要是指家乡的红瓦,寄托我对 家乡的深深思念”,这些“与瓦共舞”的场面有作者童年的回忆,有儿时造‘小船’的快乐,也 有父母雨天修补屋顶的辛酸。 文末作者写到“我发现父亲母亲的背就像老屋的瓦片,遮挡的是风雨,留给我的却是温暖”,写 瓦“像父母的背”,体现了父母守护儿女的爱与责任。 “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怎么还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一问原来是建猪舍”,通过瓦 的用途的变化,表现出了时代的变迁。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与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做此类题,审 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本文已被《影像中国》‘中国乡村’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 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题干“选用本文的理由”实际上是赏析文章的精妙之处,结合散文的 内容、特点,可以从散文的结构安排,选材特点和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 从散文的内容选择来说,“中国乡村”栏目能够选择这篇文章,说明其能体现中国的特征。这 篇散文中“瓦”的用途的变化过程就是国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小见大,极具典型意义,与栏 目要求相符; 从人物身上体现的精神来说,文中的父母雨天修补屋顶,为孩子遮风避雨,也体现了中国家庭 的温暖和关怀,也体现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恩; 从散文构思来说,全篇文章以“瓦”作为线索,从小时候父母父母修补屋顶,与小伙伴用瓦造“小 船”,到住进杨楼,对比瓦片的用途等,结构严谨,同时也给读者以亲近感; 从散文语言来说,“在瓦的世界里,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就像 父亲母亲的背”,作者把瓦赋予了象征意义,形象生动,也用瓦来生动地表现时代变化,如“瓦 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或长满青苔,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忽 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是沧桑,是衰老”。另外,对于父母修补屋顶的文字又非常 的平实朴素,如“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先是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父亲站 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 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 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 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 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选项的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 7-9 题。 风云初记(节选) 孙犁 第二天清早,她(秋分)就同高翔和李佩钟上了一辆大汽车,回深泽来。她们路过蠡县、 博野、安国三个县城和无数的村镇,看到:从广大的农民心底发出的、激昂的抗日自卫的情绪, 正在平原的城镇、村庄、田野上奔流,高翔到一处,就受到一处的热烈欢迎。 黄昏的时候,她们到了子午镇。秋分一下车,就有人悄悄告诉她: “庆山回来了,现在五龙堂; 你们坐汽车,他赶回来了一群羊!” 秋分没站稳脚,就奔到河口上来。船上的人和她开玩笑说: “不回来,你整天等,整宿盼;一 下子回来了,你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在船上,秋分就看见在她们小屋门口,围着一群人。在快要下山的,明静又带些红色的太阳 光里,有一个高高的个儿,穿一身山地里浅蓝裤褂的人,站在门前,和乡亲们说笑。她凭着夫 妻间难言的感觉,立时就认出那是自己一别十年的亲人。 她从船上跳下来,腿脚全有些发软,忽然一阵心酸,倒想坐在河滩上嚎啕大哭一场。 人们冲着她招手、喊叫,丈夫也转过身来望着她,秋分红着脸爬上堤坡。 乡亲们见她来了,说笑着走散了,庆山望着她笑了笑,也转身进小屋里去。公公从河滩里 背回一捆青草,撒给那几只卧在小南窗下面休息的山羊。 高四海摸着一只大公羊的牴角说:“你也还没有吃饭吧?快到屋里和他一块儿做点吃的。” 秋分走进屋里来,好像十年以前下了花轿,刚刚登上这家的门限。她觉得这小屋变得和往 日不同,忽然又光亮又暖和了。自己的丈夫,那个高个儿,正坐在炕沿上望着她,她忍不住热 泪,赶快走到锅台那里点火去了。她家烧的是煤,埋在热灰下面的火种并没有熄灭,她的手一 触风箱把,炉灶里立时就冒起青烟,腾起火苗儿的红光来。望着旺盛的火,秋分的心安静下来。 她把瓦罐里的白面全倒出,用全身的力量揉和了,细心切成面条儿,把所有的油盐酱醋当了佐 料。水开了,她揭开锅盖,滚腾的水纷纷窜了出来,秋分两手捧着又细又长、好像永远扯不断 的面条儿,下到锅里去。 忽然,在炕角里,有一个小娃子尖声哭叫了起来。高庆山吓了一跳,回头一看,一个不到 两生日的孩子睡醒了,抓手揪脚的哭着。 “唔!这是哪里来的?”庆山立起身来,望着秋分。“哪里来的?”秋分笑着说,“远道来 的。你不用多心吧,这是今年热天,一个从关东逃难来的女人,在河口上叫日本的飞机炸死了, 咱爹叫把这孩子收养下来。要不,你哪里有这么现成的儿子哩!” 庆山笑了,他把孩子抱了起来,好像是抱起了他的多灾多难的祖国,他的眼角潮湿了。 吃饭的时候,高翔赶来了,两个老同志见面,拉着手半天说不出话来。庆山从里边衣袋里,掏出一封信,交给高翔说:“这是我的介绍信,组织上叫我交你的,还怕路上不好走,叫我换 了一身便衣,赶上一群山羊。路上什么事也没有,没想到和你碰的又这样巧。” 高翔看完了信说:“你来的正好。在军事上,我既没有经验,新近遇到的情况又很复杂。 你先不用到高阳去,就帮我在这里完成一个任务吧!” 庆山正要问什么任务,高翔的爹领着小女孩来看儿子了。 秋分拉着小女孩问:“你找谁来了?” 小女孩慢腾腾的说:“俺爹!” 秋分指着高翔,小女孩没想到她的爹竟是一个完全面生的人,不敢走过去,高翔过来把她 抱起,秋分又逗她:“谁叫你来找爹?” 小女孩笑着说:“俺娘!” 庆山对高翔说:“我好像从没见过她,长的这样高了!” 秋分说:“你哪里见过她,你们走的时候,她娘刚刚坐了月子!” 高翔拍拍怀里的孩子,放在地下,笑着说:“我马上要和庆山哥谈谈这里的情况,开展工 作,你们先到外边去玩一会儿。” 高四海、高翔的父亲抱着孩子出去了,秋分噘着嘴说:“我听听也不行吗?” “不行,”高翔说,“我们还没正式接上关系哩,分别了十年,回头我还得考察考察你的历 史!” “等着你考察!”秋分给他们点着灯,就扭身走了。 他两个在屋里谈着,秋分她们就坐在堤坡上等着,天上出着星星,高翔的小女孩指着: “又出来一颗,爷爷,那边又出来了一颗!” 一直等到满天的星斗出全了,他们还没有谈完。高翔的父亲对高四海说:“你说盼儿子有 什么用,盼的他们回来,倒把我们赶到漫天野地里来了。” 高四海抽着烟没有说话,大烟锅里的火星飞扬到河滩里去。儿子回来,老人高兴,心里也 有些沉重。他们回来了,他们又聚在一起商议着闹事了。那些狂热,那些斗争、流血的景象和 牺牲了的伙伴的声音、面貌,一时又都在老人的眼前,在晚秋的田野里浮现出来,旋转起来。 老人有些激动,也感到深深的痛苦。自从儿子出走,斗争失败,这十年的日子是怎样过的?当 爹娘的,当妻子的是怎样熬过了这十年的白天和黑夜啊?再闹起来!那次是和地面上的土豪劣 绅,这次是和日本。人家的兵强马壮,占了中国这么大的地面,国家的军队全叫人家赶的飞天 落地,就凭老百姓这点土枪土炮,能够战胜敌人?他思想着,身边的草上已经汪着深夜的露水, 高翔的小女孩打着呵欠躺在她爷爷的怀里睡着了。 (节选自孙犁《风云初记》)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翔、高庆山离开家乡参加革命斗争,小说开头写他们回到家乡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 这反映了人民对抗日斗争的衷心支持和保家卫国的激昂情绪。 B.小说塑造人物形象以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为主,并辅以语言、动作描写。面对高翔的拒 绝,秋分以一句“等着你考察!”流露出不满的情绪。C.小说并未直接描写激烈、血胜的战争场面,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为了抗击 侵路者而造成的父子分离、夫妻离散、父女不相识。 D.小说的结尾借高庆山父亲高四海的内心活动进一步交代了时代背景,既表现了老人复杂 的心理,又让读者看到了他不同一般的思想觉悟。 8、“庆山笑了,他把孩子抱了起来,好像是抱起了他的多灾多难的祖国,他的眼角潮湿了。”请 结合作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答: 9、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小说在叙事上的特点。(6 分) 答: 7.BB 项,“以心理描写为主”错误;“流露出不满”不准确,“‘不行,’高翔说,‘我们还 没正式接上关系哩,分别了十年,回头我还得考察考察你的历史!’‘等着你考察!’秋分给他 们点着灯,就扭身走了”看不出不满。故选 B。 8.① 运用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一个战士的情怀。(1 分)②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 他为孩子在残酷的战争中得以幸存、为父亲和妻子收养这个孩子而感到高兴(2 分);当他怀着 庄重、神圣的心情抱起孩子,心里涌起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命运的深沉忧虑、对侵略者 的无比痛恨以及消灭敌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坚定决心。(2 分) 9.①运用全知视角叙述故事。作者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了发生在秋分、高翔、高庆山等 人物之间的故事,以“上帝”俯察的高度来观察、呈现人物及情节。②遵循时间顺序叙述故事。 小说叙事从“第二天清早”“黄昏的时候”“ 给他们点着灯”“ 天上出着星星”直到“ 满天的星 斗出全了”,以时间顺序推进情节。③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情节。小说主要通过写秋分与乡亲、与 公公高四海、与丈夫高庆山、与高翔以及与高翔的女儿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形象。④ 打破常规控制叙述节奏。作为战争题材作品,小说并未聚焦战争的紧张激烈残酷,而是以舒缓 的节奏描写人民面对侵略者的积极姿态,以相对轻松的氛围表现对抗战的乐观自信。(每点 2 分, 任答 3 点即可)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 2021 届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II (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灯塔 刘建超 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 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 池塘就是海。去,下海耍吧。 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方池塘。父亲 参军,跟着部队南下。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首长又问,你们谁会游泳?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 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几个来回。没啥说的! 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就随着部队的改编成了海军。他以为海军就是要上舰艇,开着军舰 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他学得很快,成绩也好。学习结束, 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 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排长说,守护好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能看到航 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父亲从没有一点儿 的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游泳, 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 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 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 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母亲上岛的日子遇到了风浪, 毋亲被颜簸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母亲没有 上岛,地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者,跟着这样的男 人,靠得住。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亲举办了简单而又热烈的婚礼。母亲留下和 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闲暇,父亲教母亲游泳,在 滩头捉螃蟹抓海参。他们把钓的鱼晾干,让给养船带回连队的炊事班。 父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两个人对孩子叫什么名字争执不下,父亲说, 周一、三、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四、六叫你起的名,星期天咱俩一起带出来玩。 于是经常听到父亲喊着,海星、海带和我一起出操,正步走!母亲会说,岛儿、灯儿开始 做饭喽。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浓雾翻滚,暴雨雷鸣, 海天像倒翻过来一样,几 十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咆哮着疯了般拍到岛上,航标灯都被震得直摇晃。父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 么大的阵势,有些不知所措,偏偏柴油机发生了故障。母亲说,这么大的风浪,不会有啥船只 过往,等风浪小了再上塔修理吧。父亲背上工具包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灯, 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 父亲登塔,风浪扑得他站立不住。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另一端缠在自已 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 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了?母亲抱着父 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部队裁军,灯塔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父亲也脱下了军装,可他依然留在岛上。父亲在孤 岛上守护灯塔四十年,直到退休。 父亲病重期间,我正带着舰队在波斯湾护航。 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 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撤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父亲欣慰地笑 了,伸出枯瘦的手,抹去母亲的泪痕,自己的眼角却淌下泪水。 我是舰长,每次出海执行任务,路过那座小岛,我都会行注目礼。在那座小岛上,伫立着 一座无形的灯塔。 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洋。我告诉父亲,我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深蓝。 ——节选自《当代中国经典小小说第五卷》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面对首长询问谁“能爬山”“会游泳”,父亲连用两个具有方言特色的“没啥说的”来回答首 长问话,这突出了父亲的积极与自信。 B.排长说“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而“活着的东西”就是海鸟、海龟、螃蟹,暗示了父亲 在岛上的孤单、寂寞。 C.父亲作为一名海军战士,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技能,来到远离大陆的小岛 守护灯塔 40 年,表现了父亲命运的坎坷。 D.小说写父亲临终前“眼角却淌下泪水”,这既是因为父亲对母亲理解他并安排海非而倍感欣慰, 也饱含着父亲对母亲几十年来对自己不离不弃、相爱又相知的无限感激之情。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小说在叙写普通人的平凡事时,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 B.小说构思巧妙,祖孙三辈的名字依次是“海”“洋”“深蓝”,表现了父亲与我热爱大海,以及 我对父亲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C.本文情节并不曲折,但以“灯塔”为中心谋篇布局使情节紧凑集中,小说的高潮部分是写父 母在暴风雨的夜里守护航灯。 D.本文语言质朴无华而雄浑大气,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等多种方 法来塑造父亲这一光辉形象。 8.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4 分) 9. 《灯塔》这篇小说在 2019 年“我和我的祖国”全国小小说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请从主旨的 角度阐述该小说荣获一等奖的理由。(6 分) 6. [参考答案] C,“表现了父亲命运的坎坷”错,应为父亲对祖国的忠诚。 7. [参考答案] D,本文语言无雄浑大气的特点。 8. [参考答案] ①突出了主人公形象:坚定执着、默默奉献的母亲,从侧面突出父亲作为一名守岛战士的执着 坚强以及对祖国忠贞不渝;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母亲的出场既能更全面地展现守岛生活的艰辛,从而突出父亲的勇 于担当,进而才有后文“我”的出现。 ③丰富了全文主旨:母亲父亲相得益彰,夫唱妇随,突出了小说无怨无悔忠诚于祖国的主旨。(答 案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得 4 分) 9. [参考答案] ①突出了父亲对祖国的忠贞不渝至死不悔。全文以父亲为核心人物,刻画了父亲为了祖国而勤 学本领,不惧艰难困苦,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凸显了父亲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 ②表现了父母一辈人对祖国的无私奉献与 忠诚。母亲因父亲苦中作乐的坚强而坚决嫁给了他, 夫妻二人同守孤岛而不悔,表现了父母那一辈人对祖国的热爱。 ③体现了爱国精神的绵延传承。“我”担任舰长在波斯湾护航,父辈的爱国精神是无形的灯塔, 是不灭的火种,代代相传。( 每点 2 分,共 6 分) 广东省梅州市龙田中学 2021 届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I1(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上帕米尔 肖云儒 帕米尔,我们这个星球上极致的高原,我心中极致的精神坐标。 2016 年 10 月的一天,丝路万里行车队由西部边城喀什出发,奔向国境线上的吐尔尕特口 岸。我们将从那里穿越帕米尔高原东部,进入吉尔吉斯斯坦。车队朝着帕米尔疾驰,造化用洁 白的云絮将天穹擦洗得锃光瓦亮,蓝天的穹顶下,帕米尔缓缓向我们走来。 一出关口,便听见惊呼连连:窗外,快看窗外!在最后一抹即将消失的天光中,蜿蜒的公路 九曲十八盘,盘盘都是等候出入境的车辆!而且目所能及的几乎全是中国产的加长重型载货卡车! 不少车已经亮起了前灯,中国车队便像珠宝嵌满了帕米尔的山腰,峰顶的雪冠也就变成了丝路皇 冠。这就是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繁茂尽在不言之中了。我们看到的还只是丝路经济带这本 大书的扉页。大家来了精神,决定连夜驱车,一鼓作气赶到吉尔吉斯斯坦的那伦市。 但帕米尔是有尊严的,它不会让人轻易地从它身边穿越,哪怕是同为好汉的中国邻居。它 一定要给生冷蹭倔的西部人一点颜色。它要用寒冷,用高原反应,用山道的崎岖,用雪地的湿 滑,用种种的困难考验这群硬汉子。而中国西部人也一定会大声告知帕米尔我们姓甚名谁。这 是强者之间的交友之道,这也才是帕米尔,才是中国人! 车队一路西行,和帕米尔渐行渐远。既已一见倾心,必会肝胆相照,让我们在万里丝路上 再作推心置腹的交谈。 2019 年的春夏之交,又有了一次中亚三国之行。我是专门瞅着帕米尔去的。 我们朝天山深处的古城奥什疾驰,打算从那里登上帕米尔西北侧,去山鹰之国塔吉克斯坦。 经过费尔干纳盆地及稍北的怛罗斯一带,那是著名的古战场。但征战再多也阻断不了经济文化 的交流。有时,战乱反倒冲决了疆域、民族的隔离,从另一个坐标上促进了文明互鉴。在唐代怛逻斯大战中,有些随军的中国造纸工匠羁留在中亚。一个甲子过去,仿照中国蔡伦纸工艺的“撒 马尔汗纸”开始上市。又经过一二百年的传播、提升,纸张的制作工艺进入了南欧,在后来文 艺复兴运动中,给予新文化的传播以助力。中国纸便这样走向了欧洲。 千年风云消失在历史尽头,现在在这里一切都看不到了,一切也都看到了。 越野车朝群山簇拥的高原疾驰而去,心底渐生出一种激动。一层又一层,越野车驶进大山的 堂奧,在它的五脏六腑中穿行。驰过一道道悬在天际的急弯,从中国援建的长达 5.5 公里的自 由隧道中冲出来,我们便悬空飞翔扑进了帕米尔,置身于千山万岭的怀抱之中。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乐》在心中壮丽地响起来!那旋律从天边升起又传向天边。它将眼前伟 岸无比的空间转化为辉煌无比的时间。力的意象、美的情绪从丹田升起,心跳遽然加速。犬牙 交错的山,层峦叠嶂的山,绵延不绝的山,纠缠不清的山,一往情深的山,就这样一下子扑了 过来! 不,用“山”这个熟知的词儿,已经表达不了此时此地的感受。帕米尔,横拉开是岭,起 伏着是巅,竖起来是峦,高耸着是峰!不不,他们应该是成千上万胳膊挽着胳膊,顶天立地站在 天空之下的男子汉!不不不,他们实实在在就是天精地气铸就的远远超越形体之上的一种精气神! 二怎么才能传达此时此刻的感受?直想呐喊直想高歌直想沉思,也想流泪。帕米尔让人方寸大乱! 而待你进入帕米尔腹地,待你以一个纯然个体的生命来感受这里的雄山大水和无际天宇, 你又会有另一种感动。你会将上面的思考、感受一股脑儿抛开,被眼前的直观之美所占领。 你感受到的是那种不可言说、直击灵魂的生命震撼和审美震撼。眼前展开着地球上规模最 大的英雄聚首、生命狂欢场面。一切宏阔、伟岸之美,苍凉、悲怆之美,沉郁、深虑之美,雄 健、自强之美,都在这里对酌、酬唱、协奏,构成多声部的交响,是如此缤纷、灿烂、辉煌!这 个大美境界显示了造化的内力和魅力,也暗喻了人类审美境界无与伦比的丰厚多彩。——原来 这里还是人类精神的审美之“结”,美感交集的“山结”。 迎着高原的硬风,车队朝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绝尘而去。山风毫不留情地让我们集体感 冒了。朝拜神圣的帕米尔,不付出一点儿什么,留下一点儿什么,会遗憾终生的。我们朝着高 山大峒痛快而放肆地打喷嚏,本以为可以声震山河,不料声音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渺小的个 人怎能在如此阔大的空间产生回音?但我们总算是在帕米尔的怀抱中留下了自己肺腑中的声音。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珠宝”般的中国车队在帕米尔山腰关口等候出人境,这情景还只是作者对丝路经济带繁茂 景象的初步认知。 B. “一切都看不到了,一切也都看到了”,是指历史上的战争及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形消失了, 但影响至今犹存。 C. 进入帕米尔高原腹地前后,作者 感受并不一样,进入高原腹地后感受到的直观之美更能占 据作者的心胸。 D. 作者本以为他们的喷嚏声可以声震山河,但事实上却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流露出作者的渺 小感和谦卑情绪。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对一上帕米尔的叙述,为下文写第二次上帕米尔蓄势,欲扬先抑,衬托了作者二上帕米 尔的深切体验。 B. 文中“肝胆相照”“作推心置腹的交谈”等词句,将帕米尔人格化,表达出作者想与之精神 交流的渴望。 C. 文章将历史与现实结合,既有今天新丝绸之路的叙述,也有历史上文化交流的回顾,使文章 内容丰富深厚。 D. 文章以“上帕米尔”为线索,记叙了作者与帕米尔的两次机缘际会,笔力雄健,风格豪放, 感染力强。 8. 为增强情感的抒发,作者在语言表达上运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文中画线的语句简要说明。 9. 作者为什么说帕米尔高原是“我心中极致的精神坐标”?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A 8. ①用词凝练厚重。如“天精地气铸就”“远远超越”等,词语的厚重大气使情感深沉豪壮。 ②运用比喻。如将群山比作成千上万“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以阳刚的人的形象体现群山的 雄壮,表现出强烈的赞颂之情。③善用整句(排比)。如“横拉开是岭,起伏着是巅,竖起来是 峦,高耸着是峰”,句式的整齐有力使情感充沛。④词语递进反复。如:“不……不不……不不 不”,不断否定又不断肯定,使情感的表达层层深入。⑤使用结构紧凑的短句,如“直想呐喊直 想高歌直想沉思,也想流泪”,结构的紧凑带来语调的急促,使情感喷涌而出。 9. ①帕米尔高原困难 考验能体现“我”作为中国西部人的勇敢,显示一种强者精神。②帕米 尔高原是古今丝绸之路的经过之处,是联通中外的标志符号,表现一种开放精神。③帕米尔高 原能让“我”获得感动和直击灵魂的生命震撼、审美震撼。④站上帕米尔高原能昭示走出国门 的中国人的自信和自豪之情。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通 读全文,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结构、内容、人物、主题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注意理解其深 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同时注意作品中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D 项,“流露出作者的渺小感和谦卑情绪”错误,本篇文章是通过自己两次经过帕米尔高原时 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一带一路下帕米尔的繁荣景象,以及祖国的繁盛昌隆的歌颂,是对时代 的颂扬,更是对当今祖国的赞美,对中国人自信的踏出国门的赞扬。“渺小”之说是误解了作 者的用意。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答这道题要注意仔细阅读文本,根据选项内 容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照分析,判断正误。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 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样的硬伤即可。 的A 项,“欲扬先抑”错,作者第一次登上帕米尔是在 2016 年,那时一带一路刚开始,作者看到 帕米尔上的商队,看到了祖国的强大;第二次登上帕米尔是时隔 3 年之后,此时的景象已然发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给作者带来很深的震撼,两次登上帕米尔只是时间不同,感受 强烈程度不同,并不存在“抑扬”之说。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赏析语言可以从五方面考虑∶① 语句的含意和作用;②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 思考;③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自然和谐、含蓄、深刻等;④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角 度思考;⑤语言的作用: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本题 中,需要结合修辞和长短句来具体分析。如本段中“天精地气铸就”“远远超越”等词的使用, 非常的凝练厚重;如本段中“他们应该是成千上万胳膊挽着胳膊,顶天立地站在天空之下的男 子汉!”以比喻的修辞手法赞扬了帕米尔的群山;如“横拉开是岭,起伏着是巅,竖起来是峦, 高耸着是峰”排比的修辞,突出强调,而且句式整齐,感情充沛;如“不……不不……不不 不”,不断否定又不断肯定,使情感的表达层层深入;如“直想呐喊直想高歌直想沉思,也想流 泪”,结构的紧凑,语调的急促,这样的句式使得情感如泉涌一般喷涌而出。综上所述,划线句 子所采用的语言表达的技巧,主要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和凝练的词语,结构紧凑的语句 以及递进反复的表达方式。分析时,结合以上内容组织答案即可。 【9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了重点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和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重 点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一般从深层含义、浅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入手分析,而探究类的问题, 需要结合文章的中心、主旨、主题进行分析。对于散文而言,抒情是散文最大的特色。本篇文 章意境高远,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感情激昂;作者洋洋洒洒,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意远辞 美,用他如椽巨笔为我们描绘出帕米尔高原美丽迷人的风光及沿途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商贸 及旅游等一派繁茂景象,令人欣喜。文中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陆上 商贸通道,在现代,对促进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 沿途各国人民和平互惠共享,实现合作共赢的黄金通道。而帕米尔高原正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 地,它是联通中外的标志,体现着一种开放的精神;作者两次登上帕米尔高原让作者获得感动 和直击灵魂的震撼;两次登上帕米尔高原,看到这一派繁荣的景象,也切实让作者体会到了走 出国门的国人的自信和自豪。所以说帕米尔高原是“我心中极致的精神坐标”。 云浮市蔡朝焜纪念中学 2021 届高三 9 月月测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龙须沟(节选) 老舍[提示]话剧《龙须沟》以主人公程宝庆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 子”变为艺人的故事为主线,描述了北京一个小杂院四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节选 部分的故事发生在 1950 年初夏。 [娘子由外面匆匆走来。 二春:娘子,看见二嘎子没有? 娘子:怎能没看见?他给我看摊子呢! 大妈:他荒里荒唐的,看摊儿行吗? 娘子:现在,三岁的娃娃也行!该卖多少钱,卖多少钱,言无二价。小偷儿什么的,差不 离快断了根!(低声)听说,官面上正加紧儿捉拿黑旋风。一拿住他,晓市就全天下太平了。 他不是土匪头子吗?哼,等拿到他,跟那个冯狗子,我要去报报仇!能打就打,能骂就骂,至 不济也要对准了他们的脸,啐几口,呸!呸!呸! 偷我的东西,还打了我的爷们! [程疯子慢慢地由屋中出来。 二春:疯哥,你在家哪? 疯子:有道是,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娘子:又是疯话!我问你,你这两天又怎么啦? 疯子:别瞪眼!我就怕吵架!我呀,有了任务! 二春:疯哥,给你道喜!告诉我们,什么任务? 疯子:民教馆①的同志找了我来,教我给大家唱一段去! 二春:那太棒了!多少年你受屈含冤的,现在民教馆都请你去,你不是仿佛死了半截又活 了吗? 娘子:对啦,疯子,你去!去!叫大家伙看看你!王大妈,二姑娘,有钱没有?借给我点! 我得打扮打扮他,把他打扮得跟他当年一模一样的漂亮! 疯子:我可是去不了! 二春:怎么?怎么? 娘子:怎么?怎么? 疯子:我十几年没唱了,万一唱砸了,可怎么办呢? 娘子:你还没去呢,怎就知道会唱砸了? 疯子:还有,唱什么好呢? 二春:咱们现编!等晚上,咱们开个小组会议,大家出主意,大家编! 疯子:难办!难办! [四嫂夹着一包活计,跑进来。 四嫂:娘子,二妹妹,黑旋风拿住了!拿住了! 娘子:真的?在哪儿呢? 四嫂:我看见他了,有人押着他,往派出所走呢! 娘子:我啐他两口去!二春:走,我们斗争他去!把这些年他所作所为都抖漏出来,教他这个坏小子吃不了兜着 走! 娘子 :疯子,你也来! 疯子:(摇头)我不去! 娘子:那么,你没教他们打得顺嘴流血,脸肿了好几天吗?你怎这么没骨头! 疯子:我不去!我怕打架!我怕恶霸! 娘子:你简直不是这年头儿的人!二妹妹,咱们走! 二春:走!(同娘子匆匆跑去) 疯子:(独自徘徊)天下是变了,变了!你的人欺负我,打我,现在你也掉下去了!人、 老实人、受委屈的人,都抬起头来;你们恶霸可头朝下!哼,你下狱,我上民教馆开会!变了, 天下变了!必得去,必得去唱!一个人唱,叫大家喜欢,多么好呢! [狗子偷偷探头,见院中没人,轻轻地进来。 狗子:(低声地)疯哥!疯哥! 疯子:谁?啊,是你!又来打我?打吧!我不跑,也不躲!我可也不怕你!你打!我不还 手,心里记着你;这就叫结仇!仇结大了,打人的会有吃亏的那一天!打吧! 四嫂:(从屋中出来)谁?噢!是你!(向狗子)你还敢出来欺负人?好大的胆子!黑旋 风掉下去了,你不能不知道吧?好!瞧你敢动他一下,我不把你碎在这儿! 狗子:(很窘,笑嘻嘻地)谁说我是来打人的呀! 四嫂:量你也不敢!那么是来抢?你抢抢试试! 狗子:我已经受管制,两个多月没干“活儿”②了! 四嫂:你那也叫“活儿”?别不要脸啦! 狗子:我正在学好!不敢再胡闹! 四嫂:你也知道怕呀! 狗子:赵大爷给我出的主意,教我到派出所去坦白,要不然我永远是个黑人。坦白以后, 学习几个月,出来哪怕是蹬三轮去呢,我就能挣饭吃了。 四嫂:你看不起蹬三轮的是不是?反正蹬三轮的不偷不抢,比你强得多!我的那口子就干 那个! 四嫂:狗子我说走嘴啦!您多担待!(赔礼)赵大爷说了,我要真心改邪归正,得先来对 程大哥赔不是,我打过他。赵大爷说了,我有这点诚心呢,他就帮我的忙;不然他不管我的事! 四嫂:疯哥,别光叫他赔不是,你也照样给他一顿嘴巴!一还一报,顶合适! 狗子:这位大嫂,疯哥不说话,您干吗直给我加盐儿呢!赵大爷大仁大义,赵大爷说政府 也大仁大义,所以我才敢来。得啦,您也高高手儿吧! 四嫂:当初你怎么不大仁大义,伸手就揍人呢? 狗子:当初,那不是我揍的他。 四嫂:不是你?是畜生? 狗子:那是我狗仗人势,借着黑旋风发威。谁也不是天生来就坏!我打过人,可没杀过人。四嫂:倒仿佛你是天生来的好人!要不是而今黑旋风玩完了,你也不会说这么甜甘的话! 疯子:四嫂,叫他走吧!赵大爷不会出坏主意,再说我也不会打人! 四嫂:那不太便宜了他? 疯子:狗子,你去吧! 四嫂:(拦住狗子)你是说了一声“对不起”,还是说了声“包涵”哪?这就算赔不是了 啊? 狗子:不瞒您说,这还是头一次服软儿! 四嫂:你还不服气? 狗子:我服!我服!赵大爷告诉我了,从此我的手得去作活儿,不能再打人了!疯哥,咱 们以后还要成为朋友吧,我这儿给您赔不是了!(一揖,搭讪着往外走) 疯子:回来!你伸出手来,我看看!(看手)啊,你的手也是人手哇!这我就放心了!去 吧! [狗子下] 四嫂:唉,疯哥,真有你的,你可真老实! 疯子:打人的已经不敢再打,我怎么倒去学打人呢!(入室) (有删改) 【注】①民教馆:民众教育馆,负责开展群众文化活动。②“活儿”:偷窃。 7. 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戏剧构思巧妙,借未出场的恶霸黑旋风串联多个场景,推动剧情发展,写出了新中国成立 后人民政府打黑除恶带来的新变化,从而突出戏剧主题。 B.剧中独白能多维度展现人物性格,程疯子独自徘徊时的一段话,写出了他对时代新变化的 喜悦,更表现了他害怕恶霸、不敢当面斗争的懦弱性格。 C. 戏剧善用语言刻画人物,狗子上场时,疯子说“谁?啊,是你!”四嫂说“谁?噢!是 你!”,一字之差,一标点之别,尽显人物不同的内心情感。 D.剧中的台词极具个性与地方特色,如“抖漏”“碎在这儿”“加盐儿”“玩完了”等,在 展现人物性格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浓郁的北京味。 8.戏剧冲突是戏剧中矛盾的表现,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本文围绕程疯子写了哪些冲突?请 简要概括。(6 分) 9.现代文艺理论家周扬称赞“啊,你的手也是人手哇!”这句台词“有斤两”,请谈谈你对 这句台词的理解。(6 分) 【答案】 7. B 8.①大家支持程疯子到民教馆而他没信心去的冲突;②娘子要和程疯子一起去斗争黑旋风而 程疯子不敢去的冲突;③四嫂鼓动程疯子打狗子而他不打的冲突;④程疯子自身不自信与自信 的性格冲突。 9.①饱含程疯子对狗子过去打自己的谴责;②表示程疯子对狗子道歉的接受;③蕴含程疯子 对狗子改过自新的劝勉;④表现程疯子性格的转变与做人的理念;⑤彰显在新中国做人的主题。【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 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 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 项,“更 表现了他害怕恶霸、不敢当面斗争的懦弱性格”错,根据原文“天下是变了,变了!你的人欺 负我,打我,现在你也掉下去了!人、老实人、受委屈的人,都抬起头来;你们恶霸可头朝下! 哼,你下狱,我上民教馆开会!变了,天下变了!必得去,必得去唱!一个人唱,叫大家喜欢, 多么好呢”,可知程疯子在新中国成立后可以抬头做人,人民政府打黑除恶,他的内心是喜悦 的,对生活燃起希望,并没有表现出害怕恶霸、不敢当面斗争的懦弱性格。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戏剧冲突及筛选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先要通读全文,筛选文本 有关冲突的相关内容,冲突可以是人物自身的,可以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也可以是人物与环 境之间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组织语言规范作答。原文“那太棒了!多少年你受屈 含冤的,现在民教馆都请你去,你不是仿佛死了半截又活了吗”“对啦,疯子,你去!去!叫 大家伙看看你!王大妈,二姑娘,有钱没有?借给我点!我得打扮打扮他,把他打扮得跟他当 年一模一样的漂亮”“我可是去不了”“我十几年没唱了,万一唱砸了,可怎么办呢”,通过 二春、娘子与程疯子的对话,可概括出“大家支持程疯子到民教馆而他没信心去的冲突”;原 文“疯子,你也来”“那么,你没教他们打得顺嘴流血,脸肿了好几天吗?你怎这么没骨 头”“(摇头)我不去”“我不去!我怕打架!我怕恶霸”,通过娘子与程疯子的对话,可概 括出“娘子要和程疯子一起去斗争黑旋风而程疯子不敢去的冲突”;原文“疯哥,别光叫他赔 不是,你也照样给他一顿嘴巴!一还一报,顶合适”“四嫂,叫他走吧!赵大爷不会出坏主意, 再说我也不会打人”,通过四嫂与程疯子的对话,可概括出“四嫂鼓动程疯子打狗子而他不打 的冲突”;原文“我可是去不了”“我十几年没唱了,万一唱砸了,可怎么办呢”“必得去, 必得去唱!一个人唱,叫大家喜欢,多么好呢”,通过程疯子的语言描写,可概括出“程疯子 自身不自信与自信的性格冲突”。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意。做此类题时,可用“六看法”:句内三看,看关键词、结 构、表达;句外三看,看相邻、段意、主旨。抓住位置,体会结构句,还原本句,体会修辞句; 立足整体,体会主旨句。联系上文,过去狗子打过程疯子,在赵大爷管制下来赔不是,四嫂鼓 动程疯子打狗子而他不打,程疯子叫狗子伸出手,说“你的手也是人手哇”,言外之意,大家 都是人,本应地位平等,但过去恶霸横行,狗子仗势歁人,老实人受尽了欺负,表达了程疯子 对其恶行的谴责,现在政府人民政府打黑除恶,恶霸倒台,狗子在管制下重新做人,联系下文“这 我就放心了”,表达了程疯子对狗子道歉的接受,并表达对他改过自新的劝勉,联系上文“人、 老实人、受委屈的人,都抬起头来”,程疯子在过去受屈含冤,新中国成立后民教馆请他去教 人唱一段,他抬头做人,有了做人的尊严,他对狗子道歉的接受,表现了他的善良宽容,也表明他性格的转变,联系上文“从此我的手得去作活儿,不能再打人了”,狗子的手过去是用来 打人的,现在用来作活儿,突出了在新中国做人的主题。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