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专题
巴中市零诊考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舟中读元九诗①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雨打船声。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②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元和五年,元槙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后来又改授通州司马。②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
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诗写舟中夜读元九诗,读至灯残灯灭,眼痛暗坐,足见元诗思想性、艺术性之高,感
染力之强。
B. 白诗前三句蓄势,尾句才哗然打开感情的闸门,让激浪涡流咆哮奔鸣而下,让乐曲终止
在最强音上,收到了“四弦一声如裂帛”的强烈效果。
C. 元诗中景物描写渲染出了灰暗气氛,奠定了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
D. 元诗第三句和白居易的“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有异曲同工之妙。
15. 两诗的尾句,诗人借用“风雨”表达了哪些共有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①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②生活中的风雨带给人的悲凄
寒凉;③人生风雨中对挚友前途深深的忧虑;④政治上的风雨带给人的悲痛愤懑。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手法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 项,“足见元诗思想性、艺术性之高,感染力之强”错,白诗字面上是“读君诗”,主题
却是“忆斯人”,又由斯人 遭际飘零,转见自己沦落的感慨。诗境一转一深,一深一痛。
基调凄苦。诗人以“灯”字为彩线穿起一串明珠,在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使感
情层层加深:掌灯夜读,足见思念之切;读至灯残,说明思念之久;灭灯暗坐,表明思念之
深之苦。音节蝉连,委婉曲折,如金蛇盘旋而下,加强了表达的力量。
的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鉴赏能力。
白诗尾句“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雨打船声”,写看诗看到眼睛痛,熄灭了灯还在黑暗中
坐着,逆风吹着浪花拍打着小船,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逆风吹浪打船声”,这是一幅富
有象征意义的画图,既有对自然界风雨带给人的悲苦寒凉,也有人生风雨中对挚友前途的忧
虑,更有政治风雨带给人的悲痛愤懑,悲中见愤,熔公义私情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
而元诗尾句“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写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
得坐了起来,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同样是以景结情,刚刚到任,又不幸
染病,自身遭际坎坷,本已心黯神伤了,何况这时候又听到那从远方传来的挚友白居易贬谪
九江的消息呢!他震惊、他心悸,陡然从床上坐起。好友被贬对他的刺激实在是太深太重了。
他无论如何再不能入睡。在阴惨的灯影里,只觉得夜风吹雨,凉气透过疏窗一阵阵地往身上
袭来。这风雨同样既有自然界风雨的寒凉,更有对友人前途命运的关切以及政治风雨给两人
带来的痛苦折磨和愤懑不平。
阆中中学 9 月月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浑将军出塞(节选)
高适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动作一年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旗夕刁斗。
远别无轻绕朝策①,平戎早寄仲宣诗②。
【注】①绕朝策:据(左传•文公十三年),晋大夫士会奔秦,晋恐士会为秦所用,就派人招
他回国。士会离秦时,绕朝赠之以策。②仲宣诗:即王粲所作之《从军诗》,本为颂扬曹操
西征张鲁的胜利,这里喻报捷之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羽书”飞至,边境形势紧急,浑将军毅然出征,表现他忠勇义烈的英雄本色。
B. “宝刀昼夜鸣”与“画角三四声”对比,营造了塞外战场凄严肃穆的气氛。
C. 诗中以黄云连绵、衰草遍地、旌旗朝飞、刁斗夜鸣等意象,展现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苦。
D. 诗歌多角度写人,如“甘”正面写心理,“一年”“万里”是从时空角度描写。
15. 同为送别友人,这首诗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白》诗描写边塞奇异雪景与送别场景,抒写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或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送》诗塑造了一位族贵兵强、忠勇爱国的名将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浑将军的仰慕和赞美之情;借“绕朝策”“仲宣诗”两个典故,寄寓了诗人对
浑将军塞外建功立业的殷切期望。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
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
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B 项,“……对比,营造了塞外战场凄严肃穆的气氛”错误。“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
昼夜鸣”的意思是“城头上画角之声响起,匣中的宝刀日夜在鸣叫”,不是对比;而且“宝
刀昼夜鸣”也不是营造了塞外战场凄严肃穆的气氛,诗人以“宝刀”切望为国杀敌而昼夜鸣
叫这一兀傲奇警的夸张想象,形象揭示出浑将军忠勇义烈的英雄本色。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
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
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
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描写早晨起
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
写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送别友人踏上归途。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
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
情。
《送浑将军出塞》中,“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就从浑将军的祖先写起:远
在汉代,他们就是归顺中原政权的部落首领,族贵兵强,屡建战功,高居王位。起调高远雄
浑,豪气笼罩全篇。当敌人又气势汹汹地向边境发动了侵略战争,“羽书”飞至,形势危急
时,浑将军又毅然奔赴疆场,奋战不息。塞外的生活艰苦清寂,时而传来几声哀厉高亢的画
角声,更增添了几分凄严肃穆的气氛。而诗人却以“宝刀”切望为国杀敌而昼夜鸣叫这一兀
傲奇警的夸张想象,再一次形象揭示出浑将军忠勇义烈的英雄本色。“意气”二句,诗笔又
从正面直探心曲,传达出浑将军豪迈的“意气”:只要能为国杀敌,确保边疆,就是转战“万
里”,“辛勤”经年,也算不了什么。诗人多角度、多侧面塑造了浑将军这样一个忠勇爱国
的名将形象。据《左传·文公十三年》,有晋人士会返晋,绕朝赠之以策的记载。“策”字
。这里语含双关,也有“策谋”之意,意思是希望浑将军不要忘记自己临行时所献的破敌之策。
“仲宣诗”即王粲所作之《从军诗》,本颂扬曹操西征张鲁的胜利,此喻报捷之诗,期望浑
将军早奏凯歌,建立功业。诗人连用两典,结语悠远,寄寓了诗人对浑将军塞外建功立业的
殷切期望。
射洪中学第一次月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晚泊浔阳望庐山①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②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③近,日暮空闻钟。
【注】①本诗是孟浩然出仕不第,漫游东南时所作。浔阳,现在江西九江。香炉峰,庐山的
主峰。②远公:东晋时的高僧惠远。③东林精舍:东林,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精舍,
僧人所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颔联中的“始”字呼应首联中的“名山都未逢”,也侧面写出了诗人漫游之久。
B. 颈联诗人借高僧惠远点明庐山绝弃尘俗,令人始终心怀向往。
C. 尾联诗人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展现自己泊船浔阳的所见所闻,照应题目晚泊。
D. 本诗前两联重在抒情,稍带叙事,落笔空灵;后两联以情带景,可谓寓情于景。
15. 后人评价此诗说“诗人的感情一波三折”,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 分)
▲
▲
▲
(二)古诗鉴赏
14. D
D 项,“前两联重在抒情”错误,本诗前两联重在叙事,稍带抒情。《晚泊浔阳望庐山》是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律。此诗上半首叙事,略微见景,稍带述情,落笔空灵;下半首以
情带景,以空灵之笔来写内在的情感。 故选 D。15. ①首联写诗人在东南一带漫游了很长时间,想寻访名山大川,寄情山水,却始终不遇,
此时诗人的心情带有一种失落感。
②颔联一个“始”字流露出诗人对庐山向往已久终得见到的喜悦之情;颈联借对山中高士的
仰慕与怀念,流露出浓厚的隐逸思想。
③尾联写诗人虽已快到远公的栖息之所,但物是人非,先前的喜悦又被淡淡的惆怅笼罩,何
去何从,诗人感到矛盾和迷茫。
射洪中学补习班第一次月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温汤客舍
刘长卿①
冬狩②温泉岁欲阑,宫城佳气晚宜看。
汤熏仗里千旗暖,雪照山边万井寒。
君门献赋谁相达,客舍无钱辄自安。
且喜礼闱③秦镜④在,还将妍丑付春官⑤。
【注】①刘长卿:唐代诗人,此诗写于玄宗天宝年间诗人赴京赶考途中。②冬狩:指古代天
子或王侯在冬季围猎。③礼闱:指会试。④秦镜:秦始皇宫里的方镜,传说它能鉴别人心邪
正,后用“秦镜”代指明镜。⑤春官:唐代曾改礼部为春官,后“春官”遂为礼部的别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出了皇帝“冬狩”的时间、地点,且展现了温泉宫的景象依然美好。
B. 颔联两句分别描写了温泉宫和边塞的情形,一“暖”一“寒”,对比鲜明。
C. 诗人借司马相如献赋的典故,暗示自己无人引荐,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无奈。
D. 这首诗前两联侧重于叙述、描写,后两联侧重于抒情,全诗脉络十分清晰。
15. 诗歌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尾联写让人高兴的是礼部科考是公平的,可以将自己的才华展示给
考官评判优劣。②表明诗人对考试的公正性充满信任,对自身才华充满信心,对自己的美好
前景充满期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情感等的赏析能力。
B 项,“颔联两句分别描写了温泉宫和边塞的情形”说法有误。颔联是写汤泉热气蒸腾,让
围猎的仪仗队中的人都感到温暖,雪映照着山边的干家万户,人们感到寒冷。所以,“万井
寒”是写百姓居所寒冷。
故选 B。【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句含意的能力。
首先,翻译诗句,理解表层内容。“礼闱”是指会试;“秦镜”是公正的象征;“妍丑”指
美丑;“付”指交付。诗歌尾联大意是:让人高兴的是礼部主持的考试还算公平,还是把自
己的才能高低交付礼部来评判吧。
然后,结合关键词语、诗歌整体内容体会其蕴含的情感。注释中说此诗写于玄宗天宝年间诗
人赴京赶考途中。诗人此时住在客舍中,想到司马相如因汉武帝读《子虚赋》而发迹,自己
虽有才志却没有这样的机会,只能通过考试实现理想。作者对于参加会试用了“且喜”二字,
为什么“喜”,作者说因为有“秦镜”在,意思是这次会试是公平的,所以自己放心地把自
己的“妍丑”交付给“春官”评判。所以,可以看出诗人对朝廷组织的考试充满信任,对自
己才华的充分自信,对自己未来的也满怀美好的憧憬。
成都七中 9 月月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秋风辞
刘彻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
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 113 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泛舟河
上,赏景设宴,与群臣饮酒,即兴作《秋风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
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
排列开来,将泛舟宴饮的热烈场面描绘得声情并茂。
C.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曲折而又缠绵地抒发了一代帝王
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D.全诗因景而生情,以情来串景,语言清丽明快,构思巧妙严谨,情感丰富深沉。
15.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
芳,怀佳人兮
不能忘”两句。(6 分)
答 。
14.A(A“动静结合”错,皆为动景;“凄凉”一词,氛围用词稍重。)
15.①在手法上:沿袭了《离骚》常用的比兴手法,由兰之秀及菊之香起兴,并以兰菊喻佳人,由物及人,引发出对“佳人”的无尽思念。(3 分)
②在内容上:正如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美政一样,一代帝王汉武帝在此处可以理解为不
仅表达对佳人的怀念,也表达自己对宏伟大业的追求,抑或还有对贤才英士的渴望与思慕。
(2 分)
③在形式上:诗人还沿用了楚辞体的常有调式,如同《离骚》一样,以“兮”为间顿,节奏
感强。(1 分)
9 月月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解:(1) 储光羲:王维友人,与王维同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2)要欲:好像。(3)
方将:将要,正要。(4)了自:已经明了。(5)空复情:自作多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一二两句写诗人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安地盼着友人,竖耳倾听有没有车子
到来的声音。“起坐”一词非常生动传神,写出了对友人到来的渴望。
B.三四两句写诗人坐立不宁,在无比期盼的等待中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
声,于是快步出门,迎接友人,可见诗人心情之欣喜。
C.五六两句写景,晚钟从皇家宫苑传来,稀疏的春雨刚刚洒过京城,可以想象随着时间的
流逝,夜幕降临,诗人的心情也变得阴郁,愁结不断滋长。
D.七八两句写诗人终于明白了,友人不会来了。“临堂空复情”,表达出久候好友不至的帐
惘失落。尾联十字,如一声长叹,虽明知友人不来,而期待之情仍萦绕于怀,经久不去。
15.请简要分析本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感情。(6 分)
14. B 好像听到
15.(6 分)
①细节描写,“起坐”写出对友人到来的期盼之情②以景衬情,以晚钟、疏雨衬托此时
诗人的情绪的沉郁③直抒胸臆,尾联用“不相顾”、“空复情”表达友人不来的怅惘。④心理
描写(幻觉),颔联写诗人在等待中以至于出现了幻觉,充分体现出其急切⑤诗人由“朝”
及“晚”,一直在等待友人的到来,通过时间的流逝来写诗人一往情深(答 3 点,每点 2 分,手法和感情各 1 分)
白塔中学第一次月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宿左省①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②。
明朝有封事③,数问夜如何。
(注)①左省:唐朝时中央官署门下省的别称。②玉珂:马络头上的装饰物。③封事:密封
的奏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诗人上奏疏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句由景及人,叙述
详明而富于变化。
B.“不寝听金钥”着重描写夜中值宿时的情况。诗人值夜时无法入睡,清晰地听到了有人
开宫门时的钥匙声。
C.“因风想玉珂”描述风吹檐间铃铎,仿佛听到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表现诗人唯恐次
晨耽误上朝的心情。
D.最后两句交待“不寝”的原因:次日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所以好几次询问时辰,
体现诗人勤于国事。
15.有人评价本诗前两联,首联扣题“谨严”而颔联描绘“生动”,请结合前两联诗句进行
具体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答案】
14.B
15.①结构“谨严”:首联字字扣题,结构谨严。写花、写鸟是点“春”;“花隐”的状态
和“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的景致,是作者值宿开始时的所见所闻,和“宿”相关联; “掖
垣”紧扣“左省”,表明地点。
②描绘“生动”:颔联应用夸张与想象,描绘“生动”。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
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别多。生动传神。【解析】
【分析】
14.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
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
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
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 项,“清晰地听到了有人开宫门时的钥匙声”分析错误,“不寝听金钥”是诗人的想象,
是虚写,诗人夜中无眠,放佛听到开宫门的锁钥声。
故选 B。
15.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结构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
诗歌注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理解
诗歌独特的结构方式,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1)首联,从值宿所见所闻写起,由近及远,描写自然真切。两句字字点题,写花、写鸟
是点“春”;“花隐”的状态和“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的景致,是作者值宿开始时的所见
所闻,和“宿”相关联;两句字字点题,一丝不漏,很能见出作者的结构“谨严”的匠心。
(2)颔联,由暮至夜,写夜中之景。前句说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
乎在闪动;后句说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别多。这两句运用夸张与
想象,描绘生动传神,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并且寓含着帝居
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
【点睛】
古诗中的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诗歌鉴赏中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
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
绘;所谓“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具体说来:有限
为实,无限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眼前之景为实,已逝、想象
之景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
增大。
一、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无限之境是在有限之景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
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就是绘
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它是艺术家再现现实对象整体时有意造成的艺术形象结构上的虚空。
如宋朝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上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样的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
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
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作者正是运用空白艺术给欣
赏者以自由想象的空间,以少许胜繁复,手段高明。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诗歌中也有许多成
功的例子,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
处。”作者实写了与童子的对话,而把“问”的内容省去,更没有介绍隐者的行踪,但透过
画面,我们能感受到那山中缥缈的云雾、隐者的闲适高雅以及作者本人悠然恬淡的心境。这
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为是诗歌中的空白艺术,它是通过有限的问话表现了无限的闲适
之情。
二、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人们常用“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来分析诗歌中的虚与实的关系,
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
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诗歌赏析:
757 年(至德二年)九月,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唐肃宗自
凤翔还京,杜甫于是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左拾遗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
这首作于 758 年(乾元元年)的五律,描写作者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表现了他
居官勤勉,尽职尽忠,一心为国的精神。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起首两句描绘开始值夜时“左省”的景色。看起来好似
信手拈来,即景而写,实则章法谨严,很有讲究。首先它写了眼前景:在傍晚越来越暗下来
的光线中,“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描写自然真
切,历历如绘。其次它还衬了诗中题:写花、写鸟是点“春”;“花隐”的状态和“栖鸟”
的鸣声是傍晚时的景致,是作者值宿开始时的所见所闻,和“宿”相关联;两句字字点题,
一丝不漏,很能见出作者的匠心。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此联由暮至夜,写夜中之景。前句说在夜空群星的照耀
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后句说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
特别多。这两句是写得很精彩的警句,对仗工整妥帖,描绘生动传神,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
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并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
意含蓄双关。其中“动”字和“多”字用得极好,被前人称为“句眼”,此联因之境界全出。
这两句既写景,又含情,在结构上是由写景到写情的过渡。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这联描写夜中值宿时的情况。两句是说他值夜时睡不着
觉,仿佛听到了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像听到了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
这些都是想象之辞,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勤于国事,唯恐次晨耽误上朝的心情。在写法上不仅
刻画心情很细致,而且构思新巧。此联本来是进一步贴诗题中的“宿”字,可是作者反用“不寝”两字,描写他宿省时睡不着觉时的心理活动,另辟蹊径,独出机杼,显得词意深蕴,笔
法空灵。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最后两句交待“不寝”的原因,继续写诗人宿省时的心
情:第二天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所以好几次讯问宵夜到了什么时辰。“数问”二字,
则更加重了诗人寝卧不安的程度。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便有一种悠悠不尽的韵味。结尾二句
由题后绕出,从宿省申发到次日早朝上封事,语句矫健有力,词意含蓄隽永,忠爱之情充溢
于字里行间。
这首诗多少带有某些应制诗的色彩,写得平正妥贴,在杜甫五律中很有特色。全诗八句,
前四句写宿省之景,后四句写宿省之情。自暮至夜,自夜至将晓,自将晓至明朝,叙述详明
而富于变化,描写真切而生动传神,体现了杜甫律诗结构既严谨又灵动,诗意既明达又蕴藉
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