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1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福建省2021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ID:284029

大小:6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0-0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古诗词鉴赏专题 泉州市质量监测(一) (二)古代诗瞅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而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夜闻秋风感怀① 陆游 西风一夜号庭树,起揽戎衣泪溅襟。 残角声催关月堕,断鸿影隔塞云深。 数篇零落从军作,一寸凄凉报国心。 莫倚壮图思富贵,英豪何限②死山林。 [注]①本诗作干淳熙九年(1182 年),时作者 58 岁,隐居故乡山阴。②何限:多少。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写西风怒号,庭树有声,为下一句抒写悲痛之情营造了环境氛围。 B.第三句与李贺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一样,都以角声突出战斗的惨烈。 C.第四句写孤雁失群,形单影只,诗人借物言情,表达夜闻秋风后的心境。 D.诗人曾从军征战,并赋诗表达一心报国的情怀,只可惜如今愿望成空。 16.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人生态度?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 (3 分) B 16. (6 分) (第一问)人生应有爱国报国的崇高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能贪图富贵,更不能因一时 不得志而失去英豪气概。 (第二问)以豪壮的自勉之语,扭转了前六句悲凉的情感倾向,使全诗体现出“悲中有壮”的 积极格调。 答对一问给 3 分。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福建省名校第一次联测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①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②,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③惊梦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④。 曾是洛阳花下客⑤,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本诗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 州判官。②天涯:极边远的地方。诗人贬官夷陵,距京城己远。③冻雷:初春的雷声。④物 华:泛指万物。⑤洛阳花下客:作者进士及第后曾任洛阳留守推官。北宋时洛阳的花园最盛, 牡丹尤其著名。 15. 本诗的体裁是_____。“冻雷惊笋欲抽芽”的修辞手法是___。 16. 尾联“不须嗟”三字,有人认为表达了困境中的豁达之情,也有人认为这是反语,抒发 了无奈和凄凉的政治感慨。你更同意哪一种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 七言律诗(答“律诗”“近体诗”可以) 拟人 16. 答案一:同意前一种,表达了困境中的豁达之情。作者被贬夷陵,政治失意,诗题以“戏 答”为名,轻松谐趣。首联和颔联写景,既有春风不到夷陵,初春花未开放的遗憾,暗喻个 人政治失意,又写出了寒雪和冻雷中“橘”生枝头、“笋欲抽芽”等的生机,暗喻自己满腹 才华,对仕途仍然充满期待。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居他乡 的悲意;尾联写自己早年志得意满为官洛阳,牡丹盛放,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 意,“不用嗟叹”,表现出善处逆境豁达自解的思想性格。 答案二:同意后一种,反语,抒发了无奈和凄凉的政治感慨。首联写夷陵二月,却依然春风 难到,百花未开。暗喻皇恩不到,透露出诗人被贬后的抑郁情绪。颔联写寒雪和冻雷中“橘” 生枝头、“笋欲抽芽”等生机,暗喻自己满腹才华,等待机会。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 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居他乡的悲意;尾联说曾在洛阳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 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不须嗟”为反语,前后对比,充满着政治 失意的无奈和凄凉。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体裁知识和常见修辞手法的辨析。古代诗歌体裁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 没有一定的格律,是古代的“自由诗”。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律,句数、字数、押韵、平仄等 都有一定的规则,是古代的格律诗,一般包括律诗(五律、七律)、绝句(五绝、七绝)、排 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分析本诗是四联八句,句数、字数、押韵、平仄等都符合近体 诗格律的特点,因此属于近体诗中的律诗。“冻雷惊笋欲抽芽”寒冷的天气,春雷震动,似 乎在催促着竹笋赶快抽芽。“惊”字把竹笋人格化,是拟人手法。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的能力。比较鉴赏题有如下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 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 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本题考查对尾联尾联“不须嗟”表达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亮明观点,然后结合原诗分析阐释理由。“野芳虽晚不须嗟”意思是, 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可以嗟讶?同意前一种,应联系作者写作背景和 前三联作具体赏析。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 但他并未因此而丧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现了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 同意后一种,应从反语手法的角度分析“不须嗟”是自作宽慰之言,看似超脱,实是悲凉, 表现出作者平静的表面下更深沉的痛苦。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 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诗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 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 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 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 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①王禹偶: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 受贬谪。②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③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22.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寓情于景,因情绘景,风格清丽,感情质朴,一改宋初词坛的艳冶风气,在一定程度上 开拓了词境。 B. 起首“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先抑后扬,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然而却无 损于它的秀丽景色。 C. 词的上阕着重写景,下阕着重抒情。“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承上阕写景而来,视角由 低而高,转写空中。 D. 词中交替运用比喻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人,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读来 令人心旷神怡 23.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包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试分析。 【答案】22. D 23. ①凌云壮志的豪情:下阕中,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 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应当有凌云壮志,抒发了自己想建功立业、实现伟大 抱负的愿望。②知音难觅的孤独:王禹偁屡受贬谪,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样展翅高飞,感受到知音难觅的抑郁和客居异乡的孤独。③ 壮志难酬的苦闷:词人目送雁去,想起自己的抱负志向,不由得思潮翻滚,发出了“平生事,此 时凝睇,谁会凭栏意”的喟叹,含蓄而凝练地表达了自己报国济民的远大抱负和无人理解、 屡遭贬谪的怅然苦闷心情。 【解析】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 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 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D 项,“运用比喻手法和衬托手法”错误,应是比拟和衬托手法。 故选 D。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 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 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这首词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雨景,含蓄地表过了用世的抱负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愁 闷。词的上阕写凭栏望远,雨中的江南景色依旧非常美丽。词的下阕着重抒情。“天际征鸿, 遥认行如缀”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写空中: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 尾相连,款款而飞。词人仰望天空,只见天边鸿雁连缀成行,展翅奋飞。大雁成群奋飞,充 满了生机,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 应当有凌云壮志,抒发了自己想建功立业、实现伟大抱负的愿望;同时,充满生机的燕群也 反衬出了词人的仕途失意和孤独寂寞。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这小小的芝麻官, 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词人 目送雁去,想起自己的抱负志向,不由思潮翻滚,发出了“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的喟叹,含蓄而凝练地表达了自己报国济民的远大抱负和无人理解、屡遭贬谪的怅然苦闷心 情。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 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 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 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 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 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永安三中 9 月月考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以动衬静,时有时无的犬吠、潺潺的水声,反衬山中的宁静,与“蝉噪林逾静,鸟 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B.颔联写“见鹿”反衬不见人,写“不闻钟”暗示“无人”,既是写景,又含蓄地叙事,并 呼应了标题的“不遇”。 C.颈联“飞泉挂碧峰”中的“挂”字,化动为静,描绘出山泉垂直下落的情状,又能让人 感受到碧峰的峭拔高峻。 D.全诗写作者寻访戴天山道士的所见所闻,通篇侧重写景,风格清新自然、豪迈洒脱,沿 袭了李白一贯的创作风格。 20.概括诗歌中诗人心情的变化过程,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19.D(全诗并没有呈现豪迈洒脱的风格) 20.①前往深山寻找道士的愉悦:水流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清新优美的景物烘托诗 人的愉悦。②对道士清新高雅的居住环境的欣赏(或者沉醉自然美景的闲适):绿竹苍翠, 山峰清碧,飞泉挂壁,诗人游目四顾,沉醉于美景中。3、寻人不遇的惆怅失望:尾联直抒 胸臆,并通过“倚松”的动作寄托诗人的惆怅。(每点 2 分,共 6 分) 月考(一)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人与表兄久别重逢,酒醒后在深夜话旧,此时庭院中夜合花开,细雨蒙蒙。 B.诗人表示,过去与表兄远离,虽也写信道珍重,但是心意难用书信表达明白。 C.谈话提及孩童长大和部分亲友过世,诗人有欣慰,亦有嗟叹,心中感慨万千。 D.本诗语言平易自然,亲切有味,如对床夜语,闲话家常,朴素中有一番真趣。 15.诗歌尾联与《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表现手法上相似,请简 要赏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风格的鉴赏能力。考生应认真阅读全诗,把握主旨,然 后逐项分析,注意细节。本题中,B 项,“但是心意难用书信表达明白"错误。诗句“远书 珍重何曾达”,是说相互远离,虽曾写过信,互道珍重,但都没有收到,以至于音信皆绝。 “达”是到达的意思。 15.【答案】① 尾联和例句都是设想未来之境,属于虚写。(2 分)②想象明天黄河边,桥 头下,亲友搭起饯饮的青色幔亭,又要见到当年离别的一幕,真叫人犯愁(1 分),扩大了 诗歌的意境。(1 分)③为今晚的久别重逢,深夜话旧多增添了一份新愁,抒发了作者的依 依惜别之情和对人生坎坷的感慨。(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考生应从选取意象、画面风格、情感效果等 方面综合分析。本题中,首先需要明确《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 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接下来对本首诗的尾联进行分析,“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 青“明朝"是明天早晨,这是未来的事,属于想象,是虚写。作者想象了明天一清早,诗人 又将孤零零地乘船离别了。想起了明天黄河边,桥头下,亲友搭起饯饮的青色幔亭,又要见 到当年离别的一幕,真叫人犯愁!这就为今晚的久别相逢,深夜话旧平添了一份新愁。所以 送别不如不送,是谓“愁见”。这两句结束了话旧,也等于在告别,有不尽惜別之情,有人 生坎的感慨。福清西山学校 9 月月考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有 叹① 杜 甫 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 天下兵常斗,江东客②未还。 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 武德③开元际,苍生岂重攀。 [注]①此诗句为杜甫晚年的作品。②江东客:诗人自称。③武德:唐高祖的年号。开元: 唐玄宗的年号。武德至开元时期,是唐朝治理最好的时期。 14.诗的第二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处境?第三联中“穷猿”“老马”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表 达效果?(4 分) 15.有人评论此诗“虽身在苦难,却心系苍生”,请结合诗的首联和尾联作简要分析。(5 分) 14.4 分第二联描写了诗人处于战乱之中,客居在外不能回乡的境况。(2 分)第三联中,诗 人写处于困境的猿猴在雨雪中哀嚎,归途中的老马望着关山而泣。诗人以“穷猿”、“老马” 来比拟自己,表达了诗人处境穷困、有乡难回的哀伤之情,寓情于物,含蕴深沉。(2 分) 15.5 分首联写自己的壮志早已衰退,年老白头而寄居他乡,抒发的是个人壮志难酬的感慨。 (2 分)尾联,诗人感叹当今的百姓难以过上武德至开元时期那样的盛世安定生活了,在对 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作哀伤的同时,又蕴含着一种希望国家兴旺昌盛,百姓生活安定的心系苍 生的情怀。(3 分) 龙岩市第一单元过关考试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西塞山怀古① 刘禹锡 王濬②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④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①唐穆宗长庆年间,藩镇势力又有所抬头。长庆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 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经过西塞山,有感而发,乃作此诗。②王濬:晋益州刺史。 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沿长江而下伐吴。③千寻铁锁:东吴末帝孙 皓命人用大铁索横于江面,以拦截晋船,终失败。④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下”“收”两字对举,一方势如破竹,一方闻风丧胆,强弱、高下立判。 B.颔联直写战事及结果,纵有长江天险和千寻铁链,也改变不了东吴灭亡的结局。 C.颈联“人世几回”“山形依旧”对比强烈,人世的悲恨相续衬出山川的冷漠无情。 D.末句写六朝覆灭的遗迹,以破败的故垒和萧瑟的芦苇作结,借景抒情,余味深长。 16.从全诗看,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有哪些?(6 分) 15.(3 分)C(应为“山川的冷漠无情衬出人世的悲恨相续”。) 16..(6 分)①咏史怀古。作者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借六朝更替的往事,抒发 了国家兴亡、物是人非的感叹。②借古讽今:一是劝诫朝廷要居安思危,勤勉于政治, 切勿骄奢以亡国,步六朝灭国旧事,令后人再伤“往事”;二是正告那些拥兵自重的 藩镇,切莫依据山川形势划地为王,否则,终将像历史上划江而守的小朝廷一样归于 覆灭。 (6 分,每点 3 分,其中分号前后内容答出一方面给 2 分,答出两方面给 3 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