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新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解析版)

ID:284237

大小:520.5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10-0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科网(ZXXK.COM)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2021 届新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东晋南朝时期面食十分流行,甚至成为朝廷规定的祭品。这 一饮食习俗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经济重心加速南移 B.北方旱作技术的推广 C.门阀士族的提倡 D.统治者的喜爱 2.唐代法律规定,土地买卖的行为必须得到家(族)长认可,同 时直系亲属与邻居享有优先购买权,业主不得私自买卖。这些规定体 现了,唐代( ) A.土地私有制受到严重冲击 B.经济立法比较完善 C.政府对自耕农经济的保护 D.世族门阀把控经济 3、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地主移居城市生活的现象。清代文人 方苞曾说,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这 一现象表明( ) 学科网(ZXXK.COM)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A.资本主义农场出现 B.城镇化快速发展 C.城乡差别逐步消除 D.租佃关系日渐发展 4.《唐律疏议》规定:均田制下授田有定额,“老、小、寡妻受 田各有等级,非宽闲之乡不得限外更占”(注:占有土地数量不能超 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且只有受田不足才可以向私人买入。这表明 唐代均田制( ) A.具有抑制兼并的意图 B.增加农民的赋税负担 C.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 D.没收地主的超额占田 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商民族虽已从事农业,但 在商朝五百多年的历史中,迁都的次数在六次以上,而且甲骨文上有 经常狩猎的记载。材料中作者旨在强调(  ) A.商朝游牧习俗浓厚 B.商朝贵族经常狩猎 C.商朝都城一直不固定 D.商朝统治者不重视农耕 学科网(ZXXK.COM)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6、如图是汉代画像砖中的牛耕图。研究者发现,汉代二牛抬杠 的耦犁中的铁铧由生铁铸造,比较笨重,需用两头牛才能拉得动。随 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这表明( ) A.土地私有促进生产发展 B.技术进步推动耕作方式革新 C.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农业发展 7、如图为全国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图中呈 现的变化反映了(  ) A.农业生产不断进步 B.铁制农具广泛应用 学科网(ZXXK.COM)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C.社会局势渐趋稳定 D.小农经济逐步壮大 8、宋代圩田开辟尤为突出,例如江南鉴湖分隶会稽、山阴两县, 北宋初年有 27 户农家盗湖为田,到英宗时,达 80 余户,围湖达 700 余顷,到南宋时鉴湖湖田达 2 300 余顷。这说明当时(  )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自耕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农业 9、《汉书·食货志》:“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 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 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 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这从本质上 反映了(  ) A.农业生产的产量低 B.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学科网(ZXXK.COM)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10、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 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 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由此可知, 当时(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抑商观念发生改变 C.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11.据测算,清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 733 万顷,乾隆 十八年已增至 993 万顷,嘉庆十六年又增至 1 051 万项;从乾隆至道 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 20 省 354 府州县。这些现象反映 了(  ) A.清朝政府大力扶持垦荒 B.中西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 D.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学科网(ZXXK.COM)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12.明朝政府曾将业主土地登记造册,并对地块统一编号,标明 行政区名称及业主姓名、土地坐落、面积、四至等,同时记载有土地 买卖与分割事项。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农民随意迁徙 B.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C.完善地方行政区划 D.削弱地主经济势力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第 15 题 15 分共, 52 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租佃契约关系大约在魏晋隋唐时期逐步发展起来,至北 宋占据主导地位。安史之乱后,包括均田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国家土 地所有制日趋衰落,宋朝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 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再 加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 在此基础上,宋代租佃制得到了较快发展。较之以往的庄园农奴制, 在宋代租佃制下,地主与佃户间的主仆关系只存在于租佃关系中,不 再具有世袭性和永久性,一旦租佃关系解除,人身依附也随之消失, 学科网(ZXXK.COM)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佃户与田主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尽管佃户依然背负着沉重的 地租负担,田租征收以实物为主,但他们基本上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 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当然,租佃制的不 断膨胀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英国的圈地运动于 16 世纪开始大规模兴起,持续了三 个世纪。较早时期的圈地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羊毛价格的上涨促成的, 许多领主买下农民的土地,领主的自营地得到扩大,将自营地作为租 地农场加以出租,因此,土地多被用于放牧。在较后的时期中,为迅 速发展的城市生产更多的粮食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被占的土地由人 们用现代农业手段加以耕种。据统计,在当时的英国,面积超过 100 英亩的农场和牧场占多数,其在土地经营的共同特点是与市场发生着 密切的联系,且以雇佣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而这正是农业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在 18 世纪后半期至 19 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资本主义大农场为主要生产单位的大农业经营体 制,尽管圈地运动致使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 被迫沦为工人,但对于英国近代农业、英国社会发展而言,毋庸置疑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作用。 ——摘编自石强《英国圈地运动与农业革命》 学科网(ZXXK.COM)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租佃制发展的历史背 景和主要特点。(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与宋代 租佃制的本质不同,并简析二者对本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15 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秋战国 公元前 338 年,苏秦对秦惠王说:“(秦国)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 里,蓄积饶多,此所谓天府(关中平原)。”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 府之国”。 秦汉时期 《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 量 其 富 , 什 居 其 六 。 ”“ 楚 越 之 地 ( 指 江 南 地 区 ) , 地 广 人 希 (稀),……无积聚而多贫。” 在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关中和巴蜀并称“天府之国”,这是我 国西部经济发展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期。 唐宋时期 唐初曾转东南之粟以供京师;安史之乱后,关中粮食供给,主要靠江 淮及江南地区。南宋学者说:“漕运之利,今称江淮,关河无闻;盐 池之利,今称海盐;陆海之利,今称江浙甲于天下,关陕无闻;灌溉 之利,今称浙江太湖甲于天下,河渭无闻。” 学科网(ZXXK.COM)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明清时期 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差距进一步拉大。“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 纱”反映了东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据林文勋《历史上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形成及其原因》等整理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 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诗经·大雅·绵》中写道:“绵绵瓜迭,民之初 生。”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所灭,越王勾践为报吴国之仇,曾以国 家政令形式明文规定:“令壮者无娶老妇,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 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娩)者以告, 公令医者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 三子,公与之母(乳母);生二子,公与之食。”这一政策,使越国在 十年之内人口大幅度增加,并为最终打败吴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商鞅道:“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 ——据段塔丽《中国古代人口控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材料二 明清江南地区依托多种经营有机结合的集约化农业和 自然资源的优势,拥有充足的原料市场,如蚕丝、草棉两大类,又有 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产生的农业过剩劳动力构建的巨大而低廉的劳动 学科网(ZXXK.COM)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力市场,因而使得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丝织业与棉纺织业两大手工 行业极为突出,向为学者所关注。……明清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 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 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夫、脚夫、饮食、旅馆、盘夫、土工、吹 手、剃头、整容、饭馆、面馆、酒馆、膳食馆铺、娱乐服务业等,都 吸引本地或外地人口参与,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及时加 以管理。 ——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人口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并分析 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与解析 1、解析:选 B 东晋南朝时期面食的流行,体现了这一时期江 南农业经济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江南农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 学科网(ZXXK.COM)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原先比较单一的水田农业,向水旱并举农业转变,从而促进了江南农 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故选 B 项;经济重心南移是出现题干现象的因素 之一,但如果旧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发生变化,新的生产面貌也不能出 现,对比择优,排除 A 项;门阀士族是当时重要政治力量,提倡不提 倡面食,都要依靠农业经济的发展,排除 C 项;面食的流行并成为朝 廷规定的祭品不足以说明统治者的喜爱对于饮食习俗的推行,主要的 原因在于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 D 项。 2. 解析:选 C 由材料内容可知,唐朝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为了限 制土地买卖抑制土地兼并,体现的是对自耕农经济的保护,故选 C 项; 材料中唐代法律规定土地不得私自买卖,但并没有说不得买卖,所以 这些规定依然是在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实行的,并没有对私有制造成 严重冲击,排除 A 项;B 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B 项;“家(族)长认可, 直系亲属与邻居”并非世族门阀,排除 D 项。 3、解析:选 D 据材料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 皆委之佃户”,可知地主将土地租给农民,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说 明租佃关系日益发展,故选 D 项;据材料“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可知仍然采用封建土地生产方式租佃式经营,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 是明清时期的租佃关系,而非强调城镇化现象与城乡差别,排除 B、 C 两项。 学科网(ZXXK.COM)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4. 解析:选 A 据材料“均田制下授田有定额”和“只有受田 不足才可以向私人买入”都说明限定土地数量,抑制兼并,故 A 项正 确;据材料“授田有定额”可知材料主要论述授田的数量而不是赋税 的多少,故 B 项错误;据所学可知,均田制分配的是政府掌握的无主 荒地,没有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人口增长导致政府可分配的土地减 少,故 C、D 两项错误。 5、解析:选 A 材料中,迁都频繁、“经常狩猎”这些都是游 牧习俗的体现,故选 A 项;材料中讲到的是商朝有经常狩猎的记载, 不仅仅局限于贵族,排除 B 项;盘庚迁殷后,商朝都城基本固定下来, 排除 C 项;材料中提到“商民族虽已从事农业”虽然有游牧习俗,但 不能说明统治者不重视农耕,排除 D 项。 6、解析:选 B 据材料“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 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说明冶炼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耕作方式的进 步,故选 B 项;材料强调的是耕作方式的进步,与土地私有无关,排 除 A 项;材料强调技术更新推动生产发展,排除 C 项;材料与“重农 抑商”无关,排除 D 项。 7、解析:选 A 由“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可知从 公元前 5 世纪到秦汉时期,铁农具的比例明显上升,可见农业生产得 到发展,故选 A 项;由“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无法判断铁农 学科网(ZXXK.COM)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具的使用分布情况,排除 B 项;“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无法判断 当时的社会秩序,排除 C 项;“铁农具数量对比”的增长趋势不能说 明经济形态一定是小农经济,排除 D 项。 8、解析:选 C 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南方圩田开辟增多,土地得 到利用,这说明当时南方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故选 C 项;材料强 调宋代南方圩田开辟增多,并非说明经济重心的区域格局,排除 A 项; 圩田开辟说明当时南方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与自耕农经济遭到破 坏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排除 B 项;圩田开辟说明当时南方的生产力水 平得到提高,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 D 项。 9、解析:选 C “农夫五口之家……不过百石”反映了小农经 济规模小和产量低;“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见税什五”反映了小农 经济下农民赋税负担的沉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反 映的是土地兼并。这些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故 C 项正确。 10、解析:选 C 根据材料“原本用以种植粮食……只种植棉花” 可知,经济作物种植扩大,这对传统的农业结构有所突破,故 C 项正 确。 11.解析:选 C 中国古代主要经济结构是农耕经济,明清时期 学科网(ZXXK.COM)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虽然商品经济较为发达,但未占据社会主导,传统农业未能转化为现 代农业,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 12. 解析 选 B 据材料“业主土地登记造册”和“记载有土地 买卖与分割事项”可得这些措施有利于政府确定土地的所有者,有利 于征收赋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故 B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第 15 题 15 分共, 52 分) 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的第二句话和所学知 识概括;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中的第三、四、五句话概括。第(2)问 第一小问,结合当时中国和英国的社会性质,从生产力的角度分析; 第二小问,从宋代农业的发展和土地兼并带来的影响上分析租佃关系 的发展对宋朝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相 关知识上分析圈地运动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1)历史背景:唐中后期以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宋朝政 府“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频繁。特点: 租佃关系更加普遍;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更加松弛(或佃户地位有所提 高);佃户与田主形成相互依存关系。 (2)本质不同:宋代租佃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属于 学科网(ZXXK.COM)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封建生产关系;英国圈地运动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属于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影响:宋代租佃制进一步推动了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 发展;增强了佃农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土地 的过度集中,对社会带来不利影响。英国圈地运动加速农民与土地的 分离,引起农民阶级的分化;推动英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推动了英 国农业的资本主义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 本,扩大了国内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14. 示例一:古代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 春秋战国至秦汉,关中等西部地区开发早,铁器和牛耕的应用, 以及水利工程大规模的兴修,农耕经济处于领先地位。隋朝大运河开 凿,政治统一,海上丝绸之路发达,东部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唐代关 中粮食供给,主要靠江淮及江南地区。宋代,江浙甲于天下,关陕没 落,表明东部经济发展很快,西部经济渐趋衰落。明清时期我国经济 发展的东西差距进一步拉大,江浙成为最富庶的地区。这些都是全国 经济发展总体格局变动的结果。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经历了由西部到东部的过程,东西 部经济表现出不平衡的特点。 示例二: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在西部。 学科网(ZXXK.COM)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春秋战国时期,关中等西部地区开发早,土地肥沃,铁器和牛耕 的应用,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修等等,使关中地区经济发展处于领 先地位。秦汉时期,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 家,统治中心都在黄河中上游地区,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沟通了中 西联系,长安、洛阳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西部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 相反,江南地区较为贫瘠。因此,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古代中国的 经济重心在西部。 综上所述,由于开发较早、生产技术先进、政治等因素,春秋战 国和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在西部,东部经济相对落后。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式论题,首先需要根据材料确定出论题, 如古代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论证时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结合 材料“(秦国)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此所谓天府(关 中平原)。”“在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关中和巴蜀并称‘天府 之国’,这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期”“今称浙江 太湖甲于天下,河渭无闻。”“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差距进一步拉 大。”来分析。如果确定选题为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古代中国的经济 重心在西部,就必须要强调西部地区开发早、经济发展快;而江南地 区则开发晚、较为贫瘠。 15、答案:(1)思想:提倡和鼓励生育,并将人口众多视为经济 学科网(ZXXK.COM)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发展、国家富强的象征。 原因:农耕文明条件下,劳动力是发展生产的根本保证;出于战 争的需要;人口增长可以增加国家赋役和兵员。 (2)变化:农业人口减少,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口增加。 原因:农业生产发达(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手工业迅速发展;商 品经济繁荣;人口数量增长(农业劳动力过剩);城镇化进程加快(人 口大量汇聚城镇)。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生三子,公与之母(乳母); 生二子,公与之食”“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的信息归纳回答; 第二小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历史从政治、经济以及争霸战争需要 等与人口增长有关的因素,可以得出答案。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明清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 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 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来回答;第二小问,结合该时期中国社会的 阶段特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来考虑。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