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高2021届高三10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2021届高三10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ID:284392

大小:20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10-1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成都七中 2020-2021 学年度上期 2021 届高三(上)10 月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国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法治思想,有没有法治传统?学术界一些人认为,法治是舶来的 概念,我国历史上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虽然我国历史上出现过法家思想家,他们的学说 理论对社会发展、国家统一产生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不少人还是认为,法家的法是刑法, 法家只有刑法之治。这样的看法有其道理,不过也有过于简单之嫌。 法家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著称,提出了一整套推行“法治”的理论与方法,为建立 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根据。法家的“法治”思想产生于我国古代发生社会巨变的历 史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其试图改变之前以血缘和 宗法关系为根基的社会结构,并着手在自然人和自然人之间、自然人和国家之间尽可能建立 起某种权利义务关系,并以此为联结、以地缘范围为依据建立起国家。国家不再是诸侯贵族 的血缘联合,法律使得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整合基础。 法家的法是国家制定的成文法。这有别于以往古老社会的习惯或者不公开、不外传、 只在统治者内部代代相承的治国典则。这种法律是用老百姓容易明白的文字写成的,写成以 后是公布的,以普遍规则的形式明确告诉大家哪些行为是违法犯罪,这些行为会产生什么样 的法律结果。这些法律公布以后,一方面使民众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预期,能够约束自己的行 为;另一方面也约束官吏,使其不能轻易违背法律而任意侵害老百姓。在法家看来,“君臣 上下贵贱皆从法”,才能更好发挥法作为有效治理工具的有效作用。 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一种治国理论,强调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不在于君主是否仁德,而 在于法律制度。可以说,将法律视为一种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将“法治”视为一种治国 的基本方法,是法家“法治”理论的实质内涵。 在我国传统社会中,指导国家这个庞大官僚机器运转的不仅有儒家的“德政”,也有法家 的“法治”。在法家“法治”思想指导下,古代中国自始至终坚持成文法法律体系。这种法律体 系历经秦律、汉律、唐律、明清律例,成为中华法系的基石,帮助国家维护长治久安。古代 中国能够有效治理非常广袤的地域,并成为人口众多的超大型国家,国家的权力和法律的威 力能够触及社会基层,法家思想和成文法系统功不可没。而与法家同时期的许多其他文明形 态还是城邦、城邦联盟、贵族联合等,不能不说法家的“法治”思想在那个时期展现出独有的 智慧。 不过,法家的“法治”思想,在我们今天来看,仍然属于古典的法治,所以不能直接移植 过来为我们所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但也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 汲取一切有益的法治文明成果,包括科学借鉴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有益成分。 (摘编自武树臣《我国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法治思想和法治统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建立统一的的中央集权国家,法家提出了一整套推行“法治”的理论与方法。 B.以往的治国典则只在统治者内部代代相承,法家的法是国家制定并公布的成文法。 C.学术界有些人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有的只是法家的刑法之治。 D.法家试图改变以血缘和宗法关系为根基的社会结构,建立起某种权利义务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 分)A.文章引论部分采用设问的方法,在论及他人观点的同时,客观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B.文章本论部分论述了法家“法治”思想的理论宗旨、表现形式、实质内涵及其历史作用。 C.文章将法家与同时期的其他文明形态进行对比,说明法家思想在当时具有独特智慧。 D.文章对法家思想既有肯定又有所保留,提出了当代法治建设对待传统法家思想的应有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法家的“法”是公开的成文法,比起之前的不公开的治国典则更能保护民众。 B.法家用法律去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其背后的理论基础是“以法治国”的思想。 C.在我国传统社会中,指导国家运转的要么是儒家的“德政”,要么是法家的“法治”。 D.法家思想历经秦律、汉律、唐律、明清律例的发展,最终成为中华法系的基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升级版,是未来城市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以互联网、云计算、 物联网、3S(RS 遥感、GPS 全球定位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致力于城市发展的智慧化,使城市具有智慧感知、反应、调控的能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 展。建设智慧城市,首先要推进数字化,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可以通过数字表述出来;继而通 过互联网将数字化的城市部件传输连接起来,实现网络化,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再在 网络传输的基础上实现局部智能反应与调控,如智能收费、智能交通、智能工厂等;最后实 现万物互联,城市各部分功能在人类智慧的驱使下优化运行,基本建成智慧城市。 (选自《智慧城市的特征和“痛点”》,有删改)( 材料二: 材料三: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 2012 年起,我国已 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尽管我 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很快,但城镇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如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阻 塞、食品安全等凸显,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城市发展面临众多挑战。为解决城 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 潮流。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 供了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 (选自《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智慧城市开出一剂良“药”》,有删改) 材料四: 智慧城市建设在实践中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产无智”。一些地方的智慧城 市建设成为企业兜售设备的“竞标场”,加上产业发展冲动,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二是“有智无慧”。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智能管控领域,既忽略了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 也忽略了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不同部门的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三是“有 慧无惠”。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 新型城镇化。 智慧城市建设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周密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负面效应。智慧城市建设 既不能落入资本驱动的陷阱,也不能落入技术驱动的陷阱。要了解城市运行各方面、各领域 的真正需求,保证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绝不仅 仅是购置一些冷冰冰的技术设备,而是要服务于人民群众。成功的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将技术嵌入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推动城市居民广泛、有序地参与到城市发展 中来,以此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实现整个城市包容性发展。 (选自《智慧城市建设须注重可持续和包容性》,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智慧城市建立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之上,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城市发展的智慧 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 B.从形态上看,智慧城市是一个超复杂的巨系统,由多系统、多技术、多领域、多应用、多 终端组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组合。 C.从趋势上来看,智慧城市正在由原来的机械体逐渐向着富有生命力的个人进化,最终要形 成一个共生、共治、共赢的体系。 D.智慧城市建设一旦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光有智慧城市建设,却不能惠及城市居民,就 有违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的高级形态,具有智慧感知、反应、调控的能力,其发展一般需要经 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四个阶段。 B.智慧城市是一个超复杂的体系,融合了多种要素、多种体系,它的建设具有一体化的特点, 规划、建设、运营、服务相互融合。 C.智慧城市建设出现“有产无智”问题,主因是缺乏超前意识,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 没有超前意识难免购买过时的设备和产品。 D.智慧城市建设如果只局限在智能管控领域,而忽略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政府与社会的协 同性,这样的城市建设只能算是“有智无慧”。 6.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智慧城市建设的历史原因和一般原则。(6 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骑桶者① 卡夫卡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铲子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 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块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 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快马加鞭, 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要求帮助。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 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 是天空中的太阳。我这回前去,必须要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一息,快要倒毙在 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老板虽说非常生气, 但在十诫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 我怎么去,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因此我骑着煤桶前去。作为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最简单的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妙 哉,妙哉,那些平趴在地下的骆驼,在赶骆驼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立起来时,也不过尔 尔。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二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 大门那么低。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伏 在小桌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 “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裹在呼出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浊。“煤 店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它来到这里。行行好吧, 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 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头去问他坐在火炉旁边的长 凳上织毛衣的妻子,“我没有听错吧?是一个顾客。” “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靠着火炉 取暖。 “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个老主顾,向来守信用,只是眼下没钱了。” “我的老伴,”煤店老板说,“是的,是有一个人,我不会弄错的,一定是一个老主顾, 一个有年头的老主顾,他知道怎么来打动我的心。” “你怎么了,当家的?”妻子说,她把毛衣搁在胸前,暂歇片刻,“没有人,街上空空的, 我们已经给所有的顾客供应了煤,我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一下。” “可是我正坐在这儿的煤桶上,”我喊道,寒冷所引起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请你们抬头看看,你们就会发现我的,我请求你们给我一铲子煤,如果你们能给我两铲, 那我就喜出望外了。所有别的顾客你们确实都已供应过了。啊,但愿我能听到煤块在这桶里 滚动的响声。” “我来了。”煤店老板说,他正要迈动短腿走上地窖的台阶,他的妻子却已经走到他的身 边,拉住他的手臂说:“你待在这儿。如果你还固执己见的话,那就让我上去。想想你昨天 夜里咳嗽咳得多么厉害。只为一件买卖,而且只是一件凭空想象出来的买卖,你就忘了你的 妻儿,要让你的肺遭殃。还是我去。” “那么你就告诉他我们库房里所有煤的品种,我来给你报价格。” “好。”他的妻子说,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老板娘,”我喊 道,“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这儿的桶里就行了,我自己把它运回家去, 一铲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不能马上” 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 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 “他要买什么?”煤店老板喊道。“什么也不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什么都没有, 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都没有听到,只是听到钟敲六点,我们关门吧。真是冷得要命,看 来明天我们又该忙了。” 她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见,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憾 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 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你这个坏女人,”当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向店铺走去时,我还回 头喊着,“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 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有删改) 【注】①本篇小说作于 1917 年冬,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对“我”居住环境的描绘,交代了人物出场的背景,折射出人物内心的悲凉,奠定了文章沉重的基调。 B.本文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全方位地展现了“我”在借煤时所遭遇的残酷 打击。 C.老板娘看不见“我”,她太在意丈夫了,不想让他的身体难受,不愿他在这么冷的天操心。 D.小说以第一人称来叙述事件,展现了主人公“我”在借煤时的复杂心理,增强了小说的真实 性和读者的代入感。 8.煤店老板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做简要分析。(6 分) 答: 9. “荒诞”是卡夫卡小说的重要特征,请结合小说的内容简要赏析荒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效 果。(6 分) 答: 二、古文诗歌阅读(48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光禄潭之族也。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诸葛恢临郡,屈为 功曹。察孝亷,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怀帝即位,公车征 拜博士,不就。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太宁中, 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复下诏曰:“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 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临海任旭、会稽虞喜并洁静其操,岁寒 不移,研精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 之。”喜辞疾不赴。咸和末,诏公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会国有军 事,不行。咸康初,内史何充上疏曰:“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①克阐有 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邈世,束修 立德,皓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 高枕柴门,怡然自足。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疏奏, 诏曰:“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往虽征命而不 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简乎!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并以散骑常侍征之。”又不起。 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 三十篇。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年七十六卒。 (选自《晋书·虞喜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 整驾俟贤而动/ B.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 整驾俟贤而动/ C.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 整驾/俟贤而动/ D.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 整驾/俟贤而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孝廉,秦始皇开始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 直”的意思。 B.博士,古代的一种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朝承袭下来。唐朝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 等教授官。 C.坟典,指三坟、五典的并称。三坟原指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则是指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 D.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纬是一种社会思潮,其中有大量古代神话民俗 文化的记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虞喜不慕名利,安贫乐道。虞喜对名利看得比较淡薄,皇帝也认为他圣德钦明。他虽然 高枕于柴门,却自得其乐。 B.虞喜屡被举荐,拒不应召。虞喜对出仕没有兴趣,屡次被推举为孝廉、秀才甚至是博士, 但他一一推脱不就。 C.虞喜志行高洁,潜心研究。虞喜少年时期就有很好的操行,后来长期潜心于古典经学及 天文历算的研究,受到肯定。 D .虞喜精通天文,敢于突破。虞喜的《安天论》对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和整个宇宙就像 个鸡蛋壳层的浑天说进行了质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5 分) 答: (2)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简乎!(5 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①(节选) 杜甫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②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③。 【注】①大历二年(767 年),杜甫在夔州观看了李十二娘舞剑器,回忆起开元年间公孙大娘 舞剑器时的场面,时隔五十年,有感世事巨变,诗人写了这首诗。②风尘澒(hòng)洞:指连 年战乱,烽烟弥漫。③愁疾:深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题中的“行”与《琵琶行》中的“行”一样,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歌行体。 B.第三联写梨园弟子如今的境遇,与第一联先帝时的歌舞盛况形成对比,折射出了国势的 变迁。 C.第四联写到诗人乐极哀来的情绪变化,以景托情,渲染悲凉氛围,为结尾的抒情张本。 D.全诗写皇帝沉迷于歌舞,以致国运衰颓,诗人由此心忧,不知所往。 15.有人评价“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二句是力透纸背的诗史之笔,请结合全诗 加以赏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20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0 分)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 。”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是“ , !”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 。”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出了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报告了春天早来 的消息的诗句是“ , 。”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 是“ , 。” (6)白居易《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诗句是“ , 。” (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 情的句子是“ , 。” (8)《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 子是“ , 。” (9)《师说》中以为子择师与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10)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实渺小”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6 分)( ) 中国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毫无保留同 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①中国向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成千上万的全球人生命。 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 难关。“中国科学家在这场全球范围的疫情应对中作出 突出贡献,世界不少新冠患者因中国提供的治疗方案而 。那些反华声音显得与现实格格 不入。” 《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撰文指出,“②将疫情归咎于中国的根本企图是想重写 历史,以掩饰自己在疫情应对时的失败表现。”③这样的尖锐批评,直指美国一些政客为了 一己私利,不惜漠视生命、蔑视科学,以不负责任甚至极其危险的言行,传播“政治病毒”。 谎言和欺骗战胜不了新冠病毒。“甩锅”推责, 害己。④近期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显示美国因疫情而死的人数正冲向 20 万。奉劝美国一些政客,听一听国际社会的正义之声, 纠正造谣抹黑、转嫁责任、自私自利的错误做法,停止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单 边制裁, ,做国际社会团结抗疫的支持者,而不是绊脚石。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共渡 枯木逢春 以致 改辕易辙 B.共度 起死回生 以至 扬汤止沸 C.共渡 枯木逢春 以至 扬汤止沸 D.共度 起死回生 以致 改辕易辙 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和智慧,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美国一些政客对中国泼脏水,无 论怎样包装都是谎言和欺骗。 B.中国为全球抗疫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美国一些政客对中国泼脏水,无 论怎样包装都是谎言和欺骗。 C.美国一些政客对中国泼脏水,无论怎样包装都是谎言和欺骗;中国为全球抗疫贡献智慧和 力量,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D.美国一些政客对中国泼脏水,无论怎样包装都是谎言和欺骗;中国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和 智慧,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19.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四个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根据语境和提示语,在①、③填写两个字的谦辞或敬语,在②填写合适的句子,不超过 30 个字。(7 分) 曾子轩应高个子同学夏一笑的邀请国庆期间到他家做客。曾子轩按响门铃,不久夏一笑 开门,见到他很高兴,说:“ ① 。”(表示感谢其来访)主客二人进屋后,夏一笑的妈妈说: “子轩,欢迎。待会儿一起吃顿便饭。”吃饭时,夏一笑的妈妈说:“不好意思,炖得太久, 把肉都炖烂了。” 曾子轩觉得肉炖烂了也有好处,说:“ ② ”母子俩都笑了。吃完饭后, 同学二人聊了天。曾子轩辞别夏母回家,夏一笑送他到小区门口,他想让同学别再送了,说: “请 ③,再见。” 四、写作(5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珍爱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近日,一网友发布了一 条千字长微博,表示自己和妈妈在某超市目睹了大规模丢弃临期食物的场面:熟食、海鲜、 甜品、饮料、点心,一批批从货架上撤下,丢到小推车里拉走扔掉……此事引发网友热议: 有人痛斥浪费;有人表示理解,企业绝对不能销售过期食品,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底线;也 有人说,尽量在管理上下功夫,要避免浪费……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广大食品经营者写一封公开信(落款统称“李华”),体现你的认识 与思考,并提出建议。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成都七中 2020-2021 学年度上期高 2021 届高三(上)10 月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原文并没有说“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法家提出“法治”目的。) 2.C(在文中“法家”与“其它文明形态”不构成对比关系。) 3.B(A 项,文中意思是说对民众和官员都具有说服力,没有说更倾向于保护哪一方。C 项, 该项“要么是儒家的‘德政’,要么是法家的‘法治’”过于单一绝对。原文说的是“不仅有儒家的 “德政”,也有法家的‘法治’”。D 项,“成文法法律体系”才是中华法系的基石,法家思想只对 其具有指导作用。) 4.C(3 分)(材料二中“机械体向生命体进化”中的“生命体”,即“共生、共治、共赢的体 系”,选项中误解为“富有生命力的个人”) 5.C(3 分) (“主因是缺乏超前意识,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没有超前意识难免 购买过时的设备和产品”,无中生有) 6. (6 分)历史原因:①城市发展带来诸多问题,亟须解决;②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 和应用,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 一般原则:①要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要有利于实现整个城市包容性发展。 (历史原因和一般原则各 3 分;答对一点得 1 分;答对两点得 3 分) 7.(3 分)C(“老板娘看不见“我”,真正的原因解说错误。根据老板娘先对丈夫说 “没有人, 街上空空的”,听见“我”说“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的话后,就对老板说“外面什么都 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都没有听到”,“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这 些情节可知,老板娘看不见“我”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我没钱买煤,她不想同情和可怜“我”。) 8.(6 分)①为人虚伪。对于“我”苦苦哀求,老板娘总是以没有听见为借口而加以推辞和拒绝。②自私冷漠。对于“我”寒冬缺煤,难以生存的困境,煤店老板娘不但视而不见,而且也 阻挠煤店老板帮助我。③为富不仁。煤店老板娘生活条件优越,是那个时代相对富裕的有产 者,但对“我”这个生活艰难的无产者却毫无同情心。(意思正确即可) 9.(6 分)①人物形象的荒诞。卡夫卡虚构了一个“骑着木桶飞翔”的人物形象,但“我”是那 个时代众多底层小人物中的一员,而“我”借煤事件本身更是来源于作者所处的现实生活—— 在那个特定时代,底层百姓迫于生存,抛弃尊严,这些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人物 的荒诞与事件的真实相融合,便于读者更好理解主旨;②动作细节的荒诞。文中例如“我”骑 桶的动作,滚落的姿态,被老板娘用围裙扇走等内容,这些细腻而超现实的刻画,既使作品 具有了讽刺的意味,同时也能更好地让读者体会到“我”作为现实世界中处于底层的小人物卑 怯而复杂的心理;③结局的荒诞。最后“我”的结局是浮升到“冰山”,结局的设计令人匪夷所 思,但却表意隐晦,使得作品主旨表现为多重性。通过结局我们不但感受到作品展现的黑色 幽默,更是深深体悟到主人公自嘲式的无奈和深沉的悲哀。(意思对即可,答对两点给满分) 10.D(译文:我听说举荐有才干的人士以后,明堂四门就都能肃穆,任用具有治国才能的 大臣,天下就会太平,美善之道能够彰明,这是有来历的。现在圣德钦明,想要光大万世的 功业,应整肃好招贤用的车马,一有贤人马上就去招纳。从结构上看,“二八举而四门穆”与 “十乱用而天下安”结构对称,二者之间应该断开;而“天下安”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 ABC。 并且,“克”,是能够的意思,后面应该接动词,表示能够做什么,如“克阐”,即能够彰明; “圣德”是主语,“钦明”是谓语,“圣德钦明”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 11.A(孝廉,并非秦始皇开始设立的一种科目,而是“汉武帝”。) 12.A(“皇帝也认为他圣德钦明”错,“圣德钦明”是内史何充对皇帝的认识。) 13.(1)处在今天却能履行古人的道德,他们的志向操守足以激励世俗,广博的学识足以阐 明道理,前些日子虽然不来应命,一定要再用博士之位去征召他们。(得分点:行古;明道; 其) (2)不营谋世务,专心读书,节操高尚可以和古人相媲美。从前虽然有征召他们的诏令, 但是他们不降身屈节,这难道是白丝布难染而求才的礼数简慢吗!(得分点:耽;拟;搜引) 译文: 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是光禄卿虞潭的族人。虞喜年少时就很有操行,博览群书,喜欢 古籍。诸葛恢治理会稽郡时,虞喜屈身为功曹。举荐为孝廉,州里举荐为秀才,征召司徒, 虞喜全都不去。晋元帝开始统治江东时,有人上疏推荐虞喜。晋怀帝即位后,派公车征召并 授虞喜为博士,虞喜不赴任。虞喜的同乡人贺循当了司空,是显贵的老前辈,每次到虞喜家 里,连宿一两天忘记回家,说虞喜高深莫则。太宁年间,虞喜和临每郡人任旭都被征召为博 士,未去赴任。皇帝又下诏书说:“ 振兴教化致力国政,最好是尊崇道德教化,阐明谦抑质 朴的道理。自丧乱以来,懦家学说衰落,每当我读到《子衿》这首诗,未尝不感慨万分。临 海人任旭、会稽人虞喜操守高洁,在险恶的岁月里也不改变,精研古代经典,处在今天却能 履行古人的道德,他们的志向操守足以激励世俗,广博的学识足以阐明道理,前些日子虽然 不来应命,要再用博士之位去征召他们。”虞喜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赴任。咸和末年,皇帝诏 令公卿举荐贤良方正敢于直言的人士,太常华恒举荐虞喜为贤良。适逢国家有战事,没有落 实。咸康初年,内史何充上疏说:“ 我听说举荐有才干的人士以后,明堂四门就都能肃穆, 任用具有冶国才能的大臣,天下就会太平,美善之道能够彰明,这是有来历的。现在圣德钦 明,想要光大万世的功业,应整肃好招贤用的车马,一有贤人马上就去招纳。听说前贤良虞 喜天资卓越,贞纯朴实,高尚而在世人之上,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到年老也不厌 倦,加上冶学深广,博闻强记,钻研艰屎玄妙的学问,他的勤奋没有人比得上,身在安静的 地方体察道理,没有仕宦的心意,在柴门内高枕安卧,怡然自得。最好是用蒲轮车去征召, 用以表彰优异的操宁,一方面可以发扬广远的教化,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鄙簿的风俗。”疏奏上去,皇帝下诏说:“寻阳人翟汤、会稽人虞喜都恪宁常道,清白坚贞,不营谋世务,专心 读书,节操高尚可以和古人相婉美。从前虽然有征召他们的诏令,但是他们不降身屈节,这 难道是白丝布难朵而求才的礼数怠慢吗!施政方略的实施需要贤才,应该把他们招纳到朝廷 里来,这二人都用散骑常侍的职位来征召。”虞喜又不应命。虞喜专心钻研经传,同时也研 读诚书纬书,撰写《安天论》 来诘难浑天、盖天这两种天体学说,又解释《毛诗略》, 庄 释《孝经》,著《志林》三十扁。注述共有数十万字,流行于世。七十六岁去世。 14. D 国运衰退不是皇帝沉迷歌舞所致, 而是因为战争;诗人不知所往是因为曲终哀来、见 月心伤,感念时局动荡。 15. ①昔日宫廷舞伎,如今流落民间,诗人通过叙写歌舞之事,以小见大,反映五十年来国 势因战争而衰的历史。②开元年间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如今时隔五十年,昔日的少年, 如今的“老夫”,顿生时光流逝、人事嗟陀之感慨。③国家动荡,战乱不断,诗人同梨园弟子 一样,四处漂泊,不知所往,展现 时局艰难、百姓流离的惨状。 [解析】命题意图: 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诗史是指能反映某 一 时期重大社 会事件有历史意义的诗歌。泛指能反映社会现实的其他样式的文学作品。杜甫的诗歌被称为 诗史, 因其诗不仅反映个人历史及命运, 更通过个人反映 他人、社会、国家的历史和命 运。该诗表面上写公孙大娘命运的变化, 实际上借此反映五十年来国势因战争而衰的历史。 写梨园弟子的命运变化同时联系到个人生活经历, 故而有人事、国事等诸多感慨。 16. (1)臼头损更短, 浑欲不胜簪。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4)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5)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6)妇姑荷笚食, 蕴稚携壶浆。 (7)几处早莺争暧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8)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 其明也。 (10)寄蛭蟒于天地, 渺沧海之 一 粟。 17.A (“度过”的搭配对象为时间,“渡过”的搭配对象为空间和难关。所以,应选“共渡难关” 。 “起死回生”形容医术高明。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以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 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以至”表示在时间、数晕、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或 表示由于上述情况而产生的结果。“改弦易辙 ”比喻改变原来的态度和做法。“扬汤止沸”比 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8. B (注意这是全文的总起旬,下文先说中国做法,再说美国政客的做法。第二段先说中国 “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 “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是贡献“智慧”;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援助, 是贡献力量。) 19. D (A 语序有误。应是“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B 句子赘余。“企图”与“想”重复,去掉 “想” 。C 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行径”。) 20. (l)劳步(2 分) (3)留步(2 分) (2)肉炖得烂,嚼起来不费劲儿,便于吸收。难怪一笑长那么高。(3 分)(注意应符合曾“肉 炖烂了也有好处”的意思,又要含有“母子俩都笑了” 的因子,与文段提供的信息吻合。) 21. 同高考作文标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