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2021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济南2021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D:284761

大小:32.4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10-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高三 2020 年 10 月份过程性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 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政治学是时代的产物。中国自古有丰富的政治思想但无近代意义上的政治学科,因此百年来传 入中国的有欧洲制度主义政治学和美国个体权利政治学等。客观地说,这些外源性学说的流行在某 种程度上契合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情势,但并不能回答、更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西方模式” 危机证明了“历史终结论”[注]的终结,西方政治学也随之陷于困境,迷失了方向。与此同时,中 国政治发展道路在动荡不安的世界政治中格外引人注目,而这显然不是既有的西方政治学所能解释 的。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最有资格拥有自己的政治学。 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学,历史政治学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自主性的政治解释框架和话语体系。那 么,什么是历史政治学?历史学和政治学都是古老的学问,二者的事实性组合也有悠久的历史,但 是学科意义上的“历史政治学”是一个新概念新范畴。在一般意义上,历史政治学就是以政治学视 野去研究历史,在历史研究的发现中去丰富和发展政治学。具体而言,在认识论上,历史政治学研 究政治问题的情景论;在方法论上,重视问题的时间性和时间进程;在本体论上,历史政治学研究 过去与现在的直接关联性并从中提出解释性概念或理论。 历史政治学能够进一步解释政治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重大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国治 理模式的历史文明基因。比如当代中国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形态与社会形态 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历史的血脉和基因并未因此而隔断,历次的制度变化依然没有割断 5000 年文2 明史。再比如,改革开放前后的关系,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 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前后是连续、统一的。在历史政治学 的研究视阈中,不仅要看到改革开放前后历史的连续性,更要认识到改革开放前的制度安排是改革 开放后制度变迁的基本框架和方向,改革开放后的制度变迁强化了改革开放前建立起来的制度结构 与基本制度。 历史政治学不但能够为国家治理提供独特视角,还是发展政治理论的重要路径。作为社会科学 基础学科的政治学学科以及政治理论,自然应该是“历史——实践——理论”三位一体的研究,或 者说政治学的知识理论应该来自历史研究、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政治理论中的国家理论、政体(民 主)理论、政府理论和政党理论几乎都是特定国家特定历史经验的产物。国家概念、民主理论、政 府理论和政党理论,无不来自西方国家的历史与实践;而对于中国和很多非西方国家来说却是非历 史性的,甚至与这些国家的历史经验存在巨大张力乃至冲突性关系。这意味着,建设自主性政治学 或中国特色政治学必须回到中国历史,在研究历史中发现和提炼政治学的概念和理论。 能够连续性存在几千年的政治文明体,自然蕴含着政治学理论的宝贵资源,是发掘历史政治学 的富矿,但中国历史上的丰富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未能被系统表述为学科化、概念化的政治学理论。 未来,需要结合中国政治史或比较历史重新界定相关概念,推进政治学的方法论研究,这应该是中 国政治学的努力方向。 (摘编自杨光斌《扎根中国大地的历史政治学》) [注]历史终结论,即“共产主义失败论”,是由日裔美人福山提出,在他看来,苏联解体,东 欧剧变,冷战的结束,标志着共产主义的终结,历史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即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 政治。 材料二: 历史政治学不是历史学,它的学科主体和本体性是政治学。历史政治学的研究,有几个维度需 要注意。 一是可界定的政治学维度。有边界才有学术分工,才能形成学科的主体性。中国历史学也已做 得那么丰富了,我们再添一块砖一块瓦,没有意义。历史政治学一定要注意它的本体性是政治学。 它与历史学有什么区别呢?历史学重在摆事实,政治学重在讲道理,在于分析和解释。3 二是可标识的政治学命题。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的核心对象和要素,政治学核心问题是什么? 是国家及其相关问题。只有从政治学的命题入手,它才能够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当然也有交叉的 地方,比如说赵鼎新老师研究历史,也研究国家,也研究历史社会学。这个有交汇,但是还是要有 分工。 三是可通约的政治学概念。为什么政治学起源和发端于古希腊,中国有丰富的政治实践却没有 能形成一门学科,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明确定义的、超越个别经验的、可通约的政治学概念。中 国路径是独特的,中国经验是独到的,中国故事是独家的,但是从中国路径、经验和故事提炼出来 的概念应该是可交流的、可传播的、可意会的。历史政治学要从中国之治中提炼出让他者听得懂的 中国之理,你要让人家听得懂你的故事,而不是只能自己听得懂。 四是可整合的政治学范式。历史政治学重在讲道理,寻找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把碎片化的历 史现象和事实连接起来,就要通过特定分析框架和范式加以解释和分析,有方法、有范式,才能自 成一家,才有学说。历史政治学是不是能够作为一门学科成立,是否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甚至解释 世界,就看其有没有独到的分析框架和范式。一门学科,包括历史政治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 次在于叙事。历史学的优势在叙事上的精细、考据,但问题在于它不注重说理。因此,讲好中国故 事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一事讲一理。一个事情里面有一个道理,能够从中国叙事当中提炼 出中国化的理论,这个理论是中国人自己听得懂的理论。我们现在一事讲一理方面有了很大进展, 但是最缺的是万事皆一理,也就是从中国叙事当中有所发现,从中国道理当中有所启示、有所超越, 形成具有普世性的概念和框架。这是第三个层次。 (摘编自徐勇《从历史变迁的视野研究政治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历史政治学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外源性学说不能回答和解决中国的问题,是其产生的根 本原因。 B.在历史政治学的研究视阈中,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是有连续性的,改革开放前后的制度也是 一致的。 C.历史政治学与历史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能否从政治学的命题入手进行研究,是二者的本 质区别。4 D.历史政治学应从中国之治中提炼出让中国人能听得懂的中国之理,而不应只有研究者自己能 听得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政治学是时代的产物,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需要拥有自己的政治学。 B.建设具有中国自主性的政治解释框架和话语体系,是历史政治学肩负的使命。 C.在新时代,学者再做历史学的意义已经不大,当务之急是发展历史政治学。 D.从中国道理中形成具有普世性的概念和框架,是历史政治学今后努力的方向。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历史政治学研究主要任务的一项是(3 分) A.基于外国历史研究,借鉴西方政治学的概念和理论。 B.基于中国历史研究,发现和提炼政治学的概念和理论。 C.基于中国历史研究,重新界定政治领域中相关概念。 D.基于中国历史研究,讲好中国政治发展的故事和道理。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政治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 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述侧重点、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分别简要说明。(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九江印象 丰子恺 九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虽然天气热到九十五度(华氏度),还是可爱。我们一到招待所,听 说上山车子挤,要宿两晚才有车。我们有了细看九江的机会。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崔颢)“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 荻花秋瑟瑟。”(白居易)常常替诗人当模特儿的九江,受了诗的美化,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风韵5 犹存。街道清洁,市容整齐;遥望岗峦起伏的庐山,仿佛南北高峰;那甘棠湖正是具体而微的西湖, 九江居然是一个小杭州。但这还在其次。九江的男男女女,大都仪容端正。极少有奇形怪状的人物。 尤其是妇女们,无论群集在甘棠湖边洗衣服的女子,还是提着筐挑着担在街上赶路的女子,一个个 相貌端正,衣衫整洁,其中没有西施,但也没有嫫母。她们好象都是学校里的女学生。但这也还在 其次。九江的人态度都很和平,对外来人尤其客气。这一点最为可贵。二十年前我逃难经过江西的 时候,有一个逃难伴侣告诉我:“江西人好客。”当时我扶老携幼在萍乡息足一个多月,深深地感 到这句话的正确。这并非由于萍乡的地主(这地主是本地人的意思)夫妇都是我的学生的原故,也 并非由于“到处儿童识姓名”(马一浮先生赠诗中语)的原故。不管相识不相识,萍乡人一概殷勤 招待。如今我到九江,二十年前的旧印象立刻复活起来。我们在九江,大街小巷都跑过,南浔铁路 的火车站也到过。我仔细留意,到处都度着和平的生活,绝不闻相打相骂的声音。向人问路,他恨 不得把你送到了目的地。我常常惊讶地域区别对风俗人情的影响之巨大。萍乡和九江,相去很远。 然而同在江西省的区域之内,其风俗人情就有共通之点。我觉得江西人的“好客”确是一种美德, 是值得表扬,值得学习的。我说九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主要点正在于此。 九江街上瓷器店特别多,除了瓷器店之外还有许多瓷器摊头。瓷器之中除了日用瓷器之外还有 许多瓷器玩具:猫、狗、鸡、鸭、兔、牛、马、儿童人像、妇女人像、骑马人像、罗汉像、寿星像, 各种各样都有,而且大都是上彩釉的。这使我联想起无锡来。无锡惠山等处有许多泥玩具店,也有 各种各样的形象,也都是施彩色的。所异者,瓷和泥质地不同而已。在这种玩具中,可以窥见中国 手艺工人的智巧。他们都没有进过美术学校雕塑科,都没有学过素描基本练习,都没有学过艺用解 剖学,全凭天生的智慧和熟练的技巧,刻划出种种形象来。这些形象大都肖似实物,大多姿态优美, 神气活现。而瓷工比较起泥工来,据我猜想,更加复杂困难。因为泥质松脆,只能塑造像坐猫、蹲 兔那样团块的形象。而瓷质坚致,马的四只脚也可以塑出。九江瓷器中的八骏,最能显示手艺工人 的天才。那些马身高不过一寸半,或俯或仰,或立或行,骨胳都很正确,姿态都很活跃。我们买了 许多,拿回寓中,陈列在桌子上仔细欣赏。唐朝的画家韩幹以画马著名于后世。我没有看见过韩幹 的真迹,不知道他的平面造型艺术比较起江西手艺工人的立体造型艺术来高明多少。韩幹是在唐明 皇的朝廷里做大官的。那时候唐明皇有一个擅长画马的宫廷画家叫做陈闳。有一天唐明皇命令韩幹 向陈闳学习画马。韩幹不奉诏,回答唐明皇说:“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师也。”我们江 西的手艺工人,正同韩幹一样,没有进美术学校从师,就以民间野外的马为师,他们的技术是全靠 平常对活马观察研究而进步起来的。我想唐朝时代民间一定也不乏像江西瓷器手艺工人那样聪明的 人,教他们拿起画笔来未必不如韩幹。只因他们没有象韩幹那样做大官,不能获得皇帝的赏识,因6 此终身沉沦,湮没无闻;而韩幹独侥幸著名于后世。这样想来,社会制度不良的时代的美术史,完 全是偶然形成的。 我们每人出一分钱,搭船到甘棠湖里的烟水亭去乘凉。这烟水亭建筑在像杭州西湖湖心亭那样 的一个小岛上,四面是水,全靠渡船交通九江大陆。这小岛面积不及湖心亭之半,而树木甚多。树 下设竹榻卖茶。我们躺在竹榻上喝茶,四面水光滟滟,风声猎猎,九十度(华氏度)以上的天气也 不觉得热。有几个九江女郎也摆渡到这里的树荫底下来洗衣服。每一个女郎所在的岸边的水面上, 都以这女郎为圆心而画出层层叠叠的半圆形的水浪纹,好像半张极大的留声机片。这光景真可入画。 我躺在竹榻上,无意中举目正好望见庐山。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概就是这种心 境吧。预料明天这时光,一定已经身在山中,也许已经看到庐山真面目了。 (摘选自丰子恺《庐山游记》)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常常替诗人当模特儿的九江……”一句,既写出古人对九江的喜爱,也交代了作者畅游九 江的原因。 B.第二段“绝不”“恨不得”等词语,极写九江人的和气与热情,表达了作者对当地风俗人情 的赞美。 C.作者联想到唐代韩幹学习画马的故事,其用意在于赞美九江手工艺人善于观察研究、极具天 才的特点。 D.文章结尾从人物与环境两个角度描绘了富有诗意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沉浸其中、悠然自得的 心境。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从风俗人情、人的聪明才智和环境等方面叙述了对九江的所历、 所见、所感,呈现了对九江的美好印象。 B.文章第三段以无锡泥器作为衬托对象,写出了九江瓷器工艺的复杂性和形象的多样性,着力 突出了两地瓷器质地的不同。7 C.文章开头和结尾段落写到的出行方式、中间段落写沿途接触到的九江风情、字里行间流露出 的情感等,体现了游记散文的常见写法。 D.本文的语言只用平常的字句,不加粉饰,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具有一种朴素而又明亮的味 道,体现出随笔体散文的特点。 8.本文在第二段和尾段都引用了诗句,各有什么作用?(4 分) 9.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写出九江印象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 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 甚盛。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 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 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 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以才名拜太学博士, 征署彭城王元勰法曹参军,甚见重。尚书令王肃曾于省中咏《悲平城》诗,勰甚嗟其美,欲使肃更 咏,乃失语云:“王公吟咏情性,声律殊佳,可更为诵《悲彭城》诗乎?”肃因戏勰云:“何意《悲 平城》为《悲彭城》也?”勰有惭色。莹在座,即云:“所有《悲彭城》,王公自未见耳。”肃云:“可 为诵之。”莹应声云:“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尸积石梁亭,血流睢水里。”肃甚嗟赏之。勰亦大 悦,退谓莹曰:“即定是神口。今日若不得卿,几为吴子所屈。”莹以文学见重,常语人云:“文章 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 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孝昌中,于广平王第掘得古玉印,敕召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令辨何世之物。 莹云:“此是于阗国王晋太康中所献。”乃以墨涂字观之,果如莹言,时人称为博物。累迁国子祭酒, 及出帝登阼,莹以太常行礼,封文安县子。稍以功迁仪同三司,进爵为伯。薨,赠尚书左仆射、司 徒公、冀州刺史。 (节选自《魏书·祖莹传》)8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B.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C.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D.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博士,官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专掌经学教授。 B.登阼,即位。阼是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天子即位时践阼升殿,故借指帝位。 C.伯,古代被君主封赏的五等爵位的第三等,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位高之人专用,后世也指有封爵的大官或大夫之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祖莹勤奋好学,酷爱读书。他日夜苦读,父母怕他生病,但阻止不了,他常等父母睡下,偷 偷地燃火读书,并遮盖窗户,后被发觉,因此深得赞誉。 B.祖莹才思敏捷,处变不惊。元勰想让王肃再吟咏一遍《悲平城》,由于说错名字而觉惭愧, 祖莹随机应变当即诵读《悲彭城》,王肃惊叹,元勰大喜。 C.祖莹以文见长,世人看重。他在文章创作方面有着独到之处,认为写作必须自出匠心,成一 家风骨,不能随便与他人一起商榷,以防文章失去个性。 D.祖莹博闻强识,辨物准确。皇帝下诏让祖莹与李琰之辨别所挖宝印为何世之物,祖莹说是于 阗国王在晋太康时献给皇上的礼物,经验证,果如其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2)以才名拜太学博士,征署彭城王元勰法曹参军,甚见重。9 14.祖莹博学多才,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其具体表现。(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横吹曲辞·出塞 刘驾 朔风不开花,四气多作雪。 北人尚冻死,况我本南越。 古来犬羊地,巡狩无遗辙。 九土耕不尽,武皇犹征伐。 中天有高阁注,图画何时歇。 坐恐塞上山,低于沙中骨。 [注]高阁,在诗中指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楼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开头四句写塞外北风凛冽,四季多雪,出征的南方将士难以适应这种苦寒的气候。 B.诗人认为塞外自古就荒凉偏僻,是犬羊遍布之地,从不属于历代帝王的管辖范围。 C.“图画何时歇”一句通过反问语气表达了对武皇征伐的斥责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D.最后两句运用反语,写出因长期征战,无数将士葬身疆场,尸骨累累,令人心寒。 16.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武皇犹征伐”与“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所表达的 思想情感的相同点。(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0 (1)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开篇运用排喻的手法,引出“ , ”的结论。 (2)韩愈《师说》中用“ , ”两 句,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英雄的风流余韵经历无数历史风雨而一去 不复返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8~20 题。 终于,我被领到一块牌子前,上面 ① 写着三个大字——梅雨潭。哦,那个久藏在 心底的绿! 就着山势,左弯右绕,沿高高的石阶攀登,窄窄的山隙挤过来。眼前出现岔路口,两路都有人, 只管跟定前面的步履。最后跟进一个洞里,洞里黑黑的。后进的人告诉我,此洞有三个通道,一个 顺高处的裂缝爬上去可到山顶;一个直通深潭的暗道;右边的一个,可于明处走到终点。 转过来,上一高台,一池碧绿就在眼前!近一个世纪了,梅雨潭 ② 在这里等着, 似乎不曾改变,真的是绿得深沉,绿得纯粹。 一圈人围着,看着,都噤了声,就同梅雨潭静静地待在一起,化在一起。回过神来往上走,看 到石穹门,那是一幅画框,将潭 ③ 进千古的美谈。又看到梅雨亭,这座明代建筑,八 方来风,传来的都是关于梅雨潭的故事。 为什么叫梅雨潭?“常若梅天细雨,故名梅雨潭。”这是清代潘耒的解释;“溅着的水花,晶 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这是朱自清的解释。若看了通元 洞那里刻的“四时梅雨”,你就明白,这梅雨潭, ④ 是诗的化身。 渐渐的,眼前便虚幻起来,落下来的水成了慢镜头,它落在潭里,一滴,又一滴,凉凉的,直 落到心里去。镜头上摇,层层叠叠的石崖上,瀑水溅花,溅成了岚烟雾霭,带有一股清香,氤氲升 腾。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11 A.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 吗? B.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C.“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D.“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19.选出文段对应词语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 分) ① ② ③ ④ A. 居然 就 框 竟然 B. 赫然 还 收 竟然 C. 居然 就 收 全然 D. 赫然 还 框 全然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它一滴又一滴,凉凉的,落在潭里,也落到我的心 里。”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21.下面文段有五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 分) 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需从制度上遏制餐饮浪费现象不再出现,②并将其纳入法治轨道来 治理。③具体而言,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立法,④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作用;⑤二是针对餐饮 浪费行为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⑥三是要加强对餐饮经营者的法律监管,⑦禁止设置最低消费额, 建立节俭消费提示,⑧营造良好的餐饮消费环境;⑨四是要加强餐饮行业规范,⑩充分发挥餐饮行 业协会在餐饮管理上的作用,⑪制定相应的餐饮企业管理、餐饮消费、餐厨垃圾处理等标准。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30 个 字。(5 分) 我国由传统码头升级改造而成的自动化港口——妈湾智慧港,在南海之滨的深圳蛇口投入使用, 作为招商局集团的“智慧母港”和“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升级改造后的妈湾港是一个智慧港口 技术、模式的孵化器,也是招商港口积极打造现代智慧港口建设的“中国方案”。参考数据显示, 妈湾智慧港配载效率比人工提升 15-20 倍,现场作业人员减少 80%,综合作业效率提升 30%,安全隐 患减少 50%,碳排放量减少 90%,进出口通关效率提升 30%以上,比全自动码头建设成本减少 50%。12 招商局集团负责人表示,招商港口将以妈湾智慧港为试验田,将成功经验复制到粤港澳大湾区; 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行业级智慧港口综合解决方案,让智慧港口的“中国方案”走向世 界。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体育入高考”这一话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将体育纳入高考,有利于减轻学生课 业负担,增强学生体质,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的步伐;有人认为,把体育纳入高考,并不能减轻学生 的学业负担,反而会增加学生新的“体育应试”负担;也有人认为,是否将体育纳入高考并不重要, 关键是能否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中国教育报拟针对“体育是否该纳入高考”开设专栏,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 篇投稿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13 高三 2020 年 10 月份过程性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A“根本原因”错。根本原因应是适应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时代需求。B“改革开放前后的 制度也是一致的”错。改革开放的制度发生了变迁,而基本框架和方向一致。D“让中国人听能得懂” “而不是只有研究者自己能听得懂”错。根据语境,原文中的“他者”“人家”是指外国人,“自 己”是指“中国人”) 2.C(“学者再做历史学的意义已经不大”错,“学者”一词扩大范围) 3.A(历史政治学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自主性的政治解释框架和话语体系,故 A 项不属于其研究 主要任务) 4.示例一:历史政治学是一种以政治学视野去研究历史,在历史研究的发现中去丰富和发展政 治学,并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自主性的政治解释框架和话语体系新的政治学。(4 分。包含属概念 的判断句 1 分,3 个“种差”信息各 1 分) 示例二:历史政治学是一种研究政治问题的情景论,研究过去与现在的直接关联性并从中提出 解释性概念或理论,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自主性的政治解释框架和话语体系新的政治学。 5.侧重点:材料一侧重于阐明历史政治学的价值和意义,材料二侧重于阐明历史政治学研究应 注意的维度。 写作目的:前者是为了从总体上指明中国政治学的努力方向,后者是为了明确历史政治学研究 领域内部的问题。(6 分。侧重点 4 分,目的 2 分) 6.A(“也交代了作者畅游九江的原因”错。) 7.B(“着力突出了两地瓷器质地的不同”错。) 8.①第二段引用诗句,体现出历代诗人对九江的赞美,赋予九江以文化韵味。②结尾引用诗句, 体现出作者陶醉于九江环境的闲适、自得其乐的心境。(4 分,每点 2 分) 9.①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出九江人的好客之风;②运用联想和对比衬托手法,表现出九江 手工艺人极高的智巧;③运用白描、工笔手法,表现出九江的景美、人美的特点。(6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0.C 11.D(大夫的死为“卒”。) 12.C(“不能随便与他人一起商榷”错,原文指写作不能和别人求同。) 13.(1)中书监高允常常赞叹说:“这青年的才能和器局,不是诸生所能赶得上的,终将有远 大前途。” (4 分。“每”“才器”“远至”每处 1 分,句意 1 分)14 (2)祖莹凭借才学名声被任命为太学博士,被征召为彭城王元勰的法曹参军,很受器重。(4 分。“拜”“征署”“见”每处 1 分,句意 1 分。) 14.①祖莹讲学误拿《曲礼》,能口诵《尚书》三篇,不漏一字;②高祖令他诵背五经章句并讲 述大义,听后赞赏不已;③祖莹诵读《悲彭城》,替元勰解困;④祖莹能够准确识别古代玉印。(3 分。每点 1 分,答出 3 点即可) 15.D(“最后两句运用反语”错误,是夸张与对比。) 16.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唐玄宗贪心不足、穷兵黩武行为的愤恨;都表达了对出征将士的 同情及对牺牲将士的悲悯。 17.(1)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2)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3)舞 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8.B(文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 表示话题的转变;C 表示话语的中断;D 表示声音的延 长。) 19.D 20.① “一滴,又一滴”,突出水滴之慢,照应前面的“慢镜头”;改后句将二句连缀在一起, 与“慢镜头”不甚相符。②原句突出了作者对落水慢慢感受的过程,而改后句感受的过程不具体。 (4 分,每点 2 分) 21.①修改为“遏制餐饮浪费现象”;⑤修改为“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⑦修改为“建立节 俭消费提示制度”;⑨在句末添加“建设”;⑪将“餐饮企业管理”删去。(5 分,每点 1 分) 22.妈湾智慧港成功升级,其经验助力国家发展并走向世界。 23.建议参照 2020 年新高考 I 卷卷评分标准,以 44 分为基准分评分。 【参考译文】 祖莹,字元珍,是范阳遒县人。祖莹刻苦好学,沉湎于书籍之中,夜以继日,父母担心他会读 出病来,想禁止他苦读却禁止不了。他经常在炭灰之中藏着火种,赶走仆人,等父母睡觉之后,偷 偷地燃火读书,用衣被遮住窗户,以防泄漏光亮,被家人发觉。由此他的声誉更高了。中书监高允 常常赞叹说:“这青年的才能和器局,不是诸生所能赶得上的,终将有远大前途。”当时中书博士 张天龙讲授《尚书》,选他为都讲。学生们全部集合,祖莹晚上读书太劳累了,竟不知天亮了。博 士十分着急地催促他去讲课,忙乱中祖莹误把同房间学生李孝怡的《礼》拿到讲台上去了。博士十 分严厉,祖莹不敢回去换书,于是只好把《礼》放在前面,背诵《尚书》里三篇文章,竟不漏一字。 讲完之后,李孝怡感到惊异,向博士说明了原委,学中师生全都大为惊奇。后来高祖听说此事,召 他入内宫,要他诵背五经章句,并讲述大义,皇帝赞叹不已。祖莹凭借才学名声被任命为太学博士, 被征召为彭城王元勰的法曹参军,很受器重。尚书令王肃曾经吟咏一首《悲平城诗》,彭城王元勰 很是叹赏其文辞优美,想让王肃再吟咏,却失口说:“王公您吟咏情性,词语声律,都特别优美, 是不是可以再吟一遍《悲彭城诗》?”王肃就开玩笑说:“怎么《悲平城》变成了《悲彭城》了?” 元勰面有惭愧之色。祖莹当时在座,就说:“有《悲彭城》,只不过是王公您没有见过。”王肃说:15 “可以为我们读一读。”祖莹应声诵读:“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尸积石梁亭,血流睢水里。”王 肃听罢,很是惊叹赞赏。元勰也大为高兴,回来对祖莹说:“你真是神嘴啊。今天若不是你,我差 点被吴子所压服。”祖莹以文学为世人所重,他常对人说:“文章必须自出匠心,成一家风骨。生 活经历不同,怎么能会同别人有一样的风格呢?”祖莹性情豪爽,气节很高,处境困窘失意、命运 充满不顺屡受挫折的士大夫,都会托命于他,他必然会尽力关怀救助,当时人也因此夸奖他。孝昌 年间,在广平王府第挖得古代玉印,皇帝下诏让祖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去辨别它是什么时代的东西。 祖莹说:“这是于阗国王在晋朝太康年间献给皇上的礼物。”于是用墨涂字验看,果然像祖莹所说 那样,当时人称赞他博闻多识。他多次升迁后担任国子祭酒,等到出帝登基,祖莹以太常卿的身份 主持大礼,被封为文安县子。渐渐地因功迁升仪同三司,晋封为伯爵。他去世以后,朝廷追赠他为 尚书左仆射、司徒公、冀州刺史。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