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山东省新高考一轮备考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卷(二)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7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破坏细胞结构
C.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研究人员在某沿海水域发现了一种新型异常大病毒(TetV)。该 病毒能感染海洋浮游植物而对动物无影响。Tet V主要通过高度集中的浮游植物种群达到有效传播,当浮游植物感染TetV 后,浮游植物的细胞会自动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etV可利用任何生物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B.在培养TetV时,培养基中应加入无机盐等便于病毒直接利用
C.某些海洋浮游植物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
D. TetV与海洋浮游植物属于寄生关系,与海洋生态系统平衡无关
3.将同一部位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别浸在甲、乙、丙3种溶液 中,测得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之间的距离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开始时,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B.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未发生变化
C.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有水分子进出洋葱外表皮细胞
D.实验结束时,甲、乙溶液的浓度有所下降
4.细胞凋亡时会形成许多凋亡小体,而这些凋亡小体会被吞噬细胞吞噬。科学家研究发
现,这些凋亡小体的膜外侧有磷脂酰丝氨酸(PS),而膜外侧的PS实际上是膜内侧的PS外翻所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自然更新的过程中会出现PS外翻现象
B.凋亡小体膜外侧的PS有可能是吞噬细胞识别的信号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D.凋亡小体的形成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有关
5.取某XY型性别决定的动物(2n=8)的一个精原细胞,放入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将所得子细胞全部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实验误差和质DNA)。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共有8条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2条含3H的x染色体
C一个精细胞中可能有1条含3H的Y染色体
D.该过程形成的DNA含3H的精细胞可能有6个
6.研究人员在柑橘林中发现一棵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变异株,他 们决定以此为基础培育早熟柑橘新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B.若该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可采用连续自交的方法,使早熟基因逐渐纯化,培育出新品种
C.若欲加快育种进程,则可采集变异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即可获得高度纯合的新品种
D.若该变异株是染色体变异株,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紊乱, 则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新品种
7.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分泌促胰液素的是垂体,促胰液素通过血液不定向运输,到达胰腺,使其分泌胰液 C.长跑过程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 腺分泌增加,导致散热加快
D.某病毒的靶细胞是人的一种吞噬细胞,被该病毒感染后,仅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将受到破坏
8.下列有关教材中应用的素材事实和结论,不匹配的是
A.变形虫切割实验中无核部分不能摄取食物,说明细胞核控 制细胞的遗传
B.人的细胞和小鼠的细胞融合,一段时间后红色、绿色荧光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加拉帕格斯群岛上地雀的形成,说明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可以形成新物种
D.食虫鸟数量增多抑制害虫数量增多,说明生物群落内部存 在负反馈调节
9.植物枝条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调节。近期发现植物体内的新型植物激素(SL)也与侧芽生长有关。研究人员利用野生型植株和 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进行不同组合的“Y”型嫁接(将保留 有顶芽和等量侧芽的A、B两个枝条嫁接到同一个根上),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A、B两个枝条上侧芽的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可以推测的是
A. SL的化学本质是叫吩乙酸 B. SL的合成部位是枝条
C. SL通过生长素起作用 D.ST、抑制侧芽的生长
10.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 的概括性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下列有关模型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罗伯特森拍摄的细胞膜的电镜照片,能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属于物理模型 B.设计并制作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科学性和准确性比 美观与否更重要
C.画概念图是构建概念模型的一种方法,可以梳理所学知识, 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D.自然界存在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 可用数学模型Nλ=N0λt表示
11.某果蝇种群个体足够多,所有个体均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无突变、迁入和迁出,无自然选择。其中B基因频率为p,b基因 频率为q,且2p q>p2>q2。几年后环境变迁,基因型为BB的个体不断被淘汰,则该种群BB、Bb.bb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过程是
A.②③④ B.③②① C.①②④ D.③④①
12.研究人员在2019年共发现了71种新的动植物物种。它们隐藏在全世界各个角落的
洞穴、森林乃至海洋的最深处。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丰富的植物和动物是使地球上生命蓬勃发展的原因
B.面对气候危机,所有生命系统的相互联系构成了集体适应能力
C.每个新发现的物种都在提醒人类要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它们 生存的生态环境
D.它们全部都位于很小的地理区域内,因此人为破坏不会影 响它们的数量
13.常绿直立灌木夹竹桃可产生名为夹竹苷的剧毒物质,孕妇及幼 儿接触夹竹苷会出现昏睡、智力低下等症状,但其花、叶可吸引夹竹桃天蛾前来产卵,天蛾幼虫以夹竹桃叶为食。由此无法推 断
A.夹竹桃天蛾幼虫可以抵御夹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
B.借助夹竹苷可引诱雌性夹竹桃天蛾前来并将其杀死,属于生物防治
C.夹竹苷可以吸引夹竹桃天蛾的天敌前来捕食天蛾幼虫,调 节种间关系
D.进化过程中夹竹桃和夹竹桃天蛾均被选择出了适应性变异
14 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果酒和果醋制作全过程中,都需要严格灭菌
B.果酒发酵、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分别控制在300 C、2O0 C
C.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D.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密封时间越长,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
15.现有两种固体培养基,已知其配制时所加的成分如下表,用这 两种培养基分别去分离土壤中的两种微生物,它们适用于分离的是
A.甲培养基适用于分离酵母菌,乙培养基适用于分离真菌
B.甲培养基适用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用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 C.甲培养基适用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用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 D.甲培养基适用于分离异养型共生细菌,乙培养基适用于分 离异养型共生固氮菌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下图是某实验小组利用A酶和B酶进行实验后绘制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与酶的种类
B. 80℃时A酶的空间结构完整,B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C.若要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将温度控制在40℃左右
D.酶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剩余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17.雕鸽的羽毛绿色与黄色、条纹和无纹分别由两对常染色体上的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显性基因纯合会出现致死现象。 绿色条纹与黄色无纹雕鸽交配,F1中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雕鸽的比例为1:1。 F1中绿色无纹雕鸭相互交配后,F2中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绿色对黄色是显性,无纹对条纹是显性,绿色基因纯合致死
B. F1中绿色无纹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有3种基因型的个体 致死
C. F2中黄色无纹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黄色条纹个体的比例 为1/8
D.F2中某绿色无纹个体和黄色条纹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可能不是1:1:1:1
18.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受多种物质的调节,其中CDK2-cyclinE能促进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如果细胞中的DNA受损,会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调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R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结合,使含有p21基因 的DNA片段的双螺旋解开 B.过程②中可发生多个核糖体结合在物质A上共同合成多个 p21蛋白分子
C.失活的CDK2-cyclinE将导致细胞周期中M期(分裂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
D.正常情况下p53蛋白通过抑制p21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 胞周期正常运转
19.蔗蟾蜍曾被某国引入,用来控制甘蔗园中的害虫,但除控制害虫外,蔗蟾蜍还能捕食多种动物。蔗蟾蜍本身有毒,在当地鲜有天敌,且繁殖速度快,变异率高,几十年来迅速扩散,已成为入侵物种,造成了生态灾难。研究发现,它们的进化速度惊人,已经进化出长而有力的后腿,生存能力剧增。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蔗蟾蜍与害虫等当地动物会发生协同进化
B.蔗蟾蜍的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突变
C.自然选择导致蔗蟾赊种群长腿基因频率增加
D.当地蔗蟾蜍种群的增长不受任何因素制约
20.缺乏维生素A容易导致夜盲症或营养不良,甚至能够威胁到生命。而β-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科学家尝 试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富含胡萝卜素的大米。八氢番茄红素合酶(其基因用psy表示)和胡萝卜素脱饱和酶(其基因用crtl 表示)参与汗胡萝卜素的合成。根据以上信息分析错误的是
A.重组质粒中的目的基因含有psy基因和crtl基因
B.构建重组质粒需要限制酶、DNA连接酶和核酸酶
C.可通过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受体细胞
D. PCR既可扩增特定基因也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9分)在光合作用研究过程中,陆续发现以下事实:
事实1:在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以反应式 6C02+6H20→C6H1206 +602表示光合作用。
事实2:1937年,植物生理学家希尔发现,将叶绿体分离后置于含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制备成叶绿体悬浮液,若在 试管中加入适当的“电子受体”,给予叶绿体一定强度的光照, 在没有CO2时就能放出02,同时电子受体被还原。希尔反应 式为H20+氧化态电子受体→还原态电子受体+1/202
事实3:在希尔反应的基础上,Am on又发现,处于光下的叶绿 体在不供给CO2时,既能积累还原态电子受体,也能积累 ATP;若撤去光照,供给CO2,则还原态电子受体和ATP被消耗,并有有机物(CH2O)产生。
根据以上事实,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基于以上三个事实推测,光合作用反应式中的C6H1206中 的O可能来自
(2)希尔反应模拟了叶绿体光合作用中
阶段的部分变化,该阶段中电子受体由氧化态变成还原态的 (填物质名称),希尔实验中配制叶绿体悬浮液时加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的目的是
( 3 ) Amon的实验说明(CH2O)的生成可以不需要光,但需要 (不考虑水)。
(4)若向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C3且提供光照、不提供CO2,则短 时间内ATP和[H]都 (填“会”或“不会”)出现积累。
22. (10分)胆固醇是人体中的一种重要化合物,血浆中胆固醇的含 量受LDL(一种胆固醇含量为45%的脂蛋白)的影响。下图表 示细胞中胆固醇的来源,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②过程为 ,①过程所需的原料是
(2)LDL.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LDL可以与细胞膜上的 LDL受体结合,通过 (填方式)进入细胞。
(3)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细胞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时,可以抑制相关酶的合成和活性,还可以 (填“促进”或“抑制”) LDL受体的合成。由此可见,细胞对胆固醇的合成过程存 在 调节机制。
(4)脂蛋白是蛋白质和脂质的复合体,细胞中既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又是脂质合成“车间”的是。当LDL受体出现遗传性缺陷时,会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
23. (16分)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果蝇细胞中含基因R的片段移接到任意一条常染色体 末端可产生花斑眼,基因型可能为RXrX、 RXrXr、 RXrY、 RXY,含有基因r的片段移接不能产生花斑眼。现让多只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F1中偶然出 现了一只花斑眼雌果蝇。该花斑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该花斑眼雌果蝇产生的原因是亲代雌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
(2)现让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则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 F1雌果蝇中,红眼长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3)果蝇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有 各种灰身、黑身的未交配过的雌雄果蝇若干,请设计实验探 究基因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①简要实验思路:
让多对体色为 的雌果蝇和 的雄果蝇杂交, 观察子代雌雄果蝇的体色。
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a.若 ,则基因A/a 位于x染色体上;
b.若 ,则基因A/ a位于常染色体上。
24. (9分)某草原中有黑尾鹿种群,也有其主要捕食者美洲狮和狼。 1905年以来,该地黑尾鹿群保持在4000头左右。为了发展鹿 群,美洲狮和狼被大量猎杀,鹿群数量开始上升。到1925年达到最高峰,约有10万头,由于连续多年的过度利用,草场极度退 化,结果鹿群数量猛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多数情况下鹿的雌雄个体常常分群活动,有人提出“鹿角效 应”假说来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 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草原上的雌鹿群 (填“能”或“不能”)看作一个种群。草原上鹿群的 这种同性聚群分布属于种群的 特征。
(2)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鹿群进化起促进作用,理由是
(3)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对该草原群落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原因是
(4)美洲狮和狼一般不能将所有的鹿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该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启示是 。
25. (11分)H1N1为单链RNA病毒,人类感染后会引发甲型流感。 科研人员对H1N1进行基因组测序,发现HA基因是该病毒的 一种特征基因。可通过检测HA基因来检测待测标本中H1N1 的含量,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1-I1N1进行基因组测序是测定RNA的 序列。
(2)在过程①和②中,需分别向反应体系中加入 酶和 酶。
(3)过程②中对HA基因对应的cDNA序列进行扩增,需设计 种引物。反应体系中加入dATP、 dTTP . dCTP和 dGTP的作用是 。
(4)反应体系中含有荧光物质,每扩增形成一条DNA链,就会出现一定强度的荧光信号。现欲检测两个标本中H1N1的 含量,可在荧光强度达到某一设定值时,观察比较两个反应 体系扩增循环的次数,若某个标本的循环次数较少,则其 H1N1含量较
(5)检测HA基因还可以采用分子杂交技术。制备用放射性同 位素标记的、与HA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作为 ,与 待测标本中提取的总RNA杂交,若观察到 ,则表明标本中存在HA基因。